王惠明参加2016年福州2016马拉松比赛视频成绩查询

贵州女书家不多,能入中书协的更是寥寥四五人,王烈君、王慧明就是其中翘楚。对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纯粹的热爱,不仅让她们有了现在的成就,也成为两人惺惺相惜的缘由。&&&& 王烈君王烈君:以帖为师写华章她五岁开始书法,三十几载日日临书不断;她自认既非名家入室弟子,也不是天赋异禀的书法奇才,能获得今天的书法成就,全赖个人的勤学苦练和对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纯粹和赤诚。采访中,回顾自己的书法之路,书法家王烈君多次提及包俊宜、闵思源等书法长辈对自己的不啻指教,至今想起依然感怀不已。&内秀宅女&痴迷习书&王烈君5岁开始学习书法。1982年,贵阳市青少年宫第一届书法班招生,11岁的王烈君从几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届学员。她回忆,在这三年里,接受了包括包俊宜、闵思源等贵州书法界名家的指点,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更深,更细致,打下了更深厚的基础。大浪淘沙,王烈君回看三十年前一起在少年宫学书的四五十个同学,至今依然不离不弃以数十年之功独守砚池的,好像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人了。&&&&&&&&&&成长中的王烈君是一个特别内秀的“宅女”,跳皮筋等女生喜欢的户外运动她都不做,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练书法,有时亲戚朋友串门,她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王烈君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从小喜欢读文学书籍,尤其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学书更是让她有机会浸染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从七八岁开始,直到离开少年宫后两三年,前后十余年间她一直在学楷,有书家评王烈君用笔线条特别老辣,她说其实都归功于那十年的沉淀。后来老师提醒她可以转练隶书、行草了,她才开始接触起颜柳以外的书帖。&&&&&&&&&&&有段时间,王烈君每周都会夹着自己的临帖习作出入闵思源家中,闵思源对书法的执着与勤奋影响着她,在学校课余之外,她临习闵推荐给她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行书名帖《蜀素帖》、汉代隶书名碑《张迁碑》、《石门颂》等,从未停歇,1尺8的毛边纸一刀就是100张,有时每周她可以用掉几刀,连她自己都感叹现在跟她学书的孩子们很少有她当年那般疯狂的痴迷劲。闵思源送她的那本米芾《蜀素帖》。因为翻来覆去地临习,最后竟然书页都被翻烂,书脚脱掉,书页泛黄了。&&年少成名&回归自我&&&&&十五六岁开始,少年王烈君开始崭露头角,频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1986年获《全国青少年系列临书大赛》一等奖,1989年获《贵州首届临书大展》优秀奖,她写的行书、隶书,大气老辣,很多人都评价这不像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字,她参加贵州电视台的书法比赛,现场录制,气定神闲,一点都不紧张。十五岁到二十岁间,她意气风发,只要一参加比赛都要拿奖,被称为年轻的拿奖专业户,走到哪里都有老师表扬。现在回想起来,她形容那时的自己年轻自信,胆子大,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霸道。&&&&&&&&1991年,王烈君的行书作品入选《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1992年她的作品又入选了五年一届的《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1993年顺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年仅22岁,是当时贵州书法界加入中书协年纪最小的书法家。&&&&随着年纪增长,她的锋芒开始收敛,渐渐沉淀下来,作品风格也变得内秀起来,书卷气渐浓,传统越重。说起女书法家,王烈君自然提起了与她认识20多年的另一位黔地女书法家王慧明,“她的书法作品是非常大气、古拙的。上一次见她还是在去年的五月份,感觉她一点没有变,看起来还是那么内秀。”&&&&尤其是现在人到中年,王烈君感觉自己的“书法人生”也到“中年”,她开始变得理性,“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的礼物,让我在传统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努力的艰辛。”在她看来,书法不仅是写好字而已,还有它背后承载的深厚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支撑,书法是苍白的,“把书法看成写字是肤浅的,面对书法,我感叹先贤,能以书法大道体味人生之艰辛,醒悟人生之厚重,在个体的高雅爱好中拾得人生些许饱暖之余,享受生活的幸事。”&王惠明:墨韵积淀书自华&&&&采访王惠明的地点在她的家中,跨进她的家门,便能嗅到淡淡的墨香。客厅中挂着各种字帖,一张简洁的书桌上整齐摆放着文房四宝。王惠明说,冬天她都在客厅中习字,而夏天,她则在书房中习字。书房里,挂着前几天刚刚写好的“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到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王惠明说,快乐时、悲哀时,作为书者的她,都离不开书法这位良师益友。&&&& 王惠明19岁“超龄”习书&&在王惠明的记忆中,最早接触书法是小学。“我的父亲喜欢颜真卿的人品,由此才到对他的字体的喜爱。”王惠明最初临摹的,就是颜真卿的字体。&要说真正跨入书法的门槛,王惠明细细算来,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可以说是安顺文艺兴盛、繁荣的时期,当时姐姐的语文老师搞了一个文学讲习班,我就跟着我姐去上课。姐姐的语文老师教我书法。姐姐进入了创作的状态。我就进入了书法的状态。”&&&&19岁对于学习书法来说,已是“超龄”了。“年纪越小,接触书法越早,手上的肌肉才更灵活。”王惠明说,手腕虽硬,书法却渐渐让她体味到书法中蕴藏的深厚文化,陶醉于诗书画之中的美好。&书法圈的良师益友&在岁月的积淀中,王惠明渐渐领会了什么叫逆锋起笔,悬针垂露。她说,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当时安顺“沙龙式”的书法圈交流。“当时我们安顺喜爱书法的一帮朋友,常常相互交流,相互鼓励。贵州书法界的‘二林’陈加林、卓春林,两位至交好友可谓是我在学书上的良师益友,他们给予我的简直不是提点,是口传身授。”王惠明回忆说,二十世纪80年代的那一批热爱文学热爱书法的人都是非常友好的,和王烈君也是在那时候认识的,“她非常大气。比如开会的时候,她会喊我一声王姐,特别的温暖。”&喜爱书法的王惠明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20岁出头的时候,作家周青明老师请贵州书法界的大师戴明贤老师指导我,看看我的‘路’。戴老师没有一点大书法家的架子,他很和蔼地和我聊,关于我的审美趣味与笔触适合哪一种字体。”这次机缘让王惠明得到了戴明贤老师悉心指导,王惠明更是每半个月就要从安顺到贵阳戴老师家中去“吸收知识”。每次去到戴老师家,不仅得到戴老师夫妇的照顾,还能体验戴老师家中浓郁的文化气息。&习字已是一种习惯&唐诗宋词,王惠明写得不多,她更偏爱画家题画时写下的语句。“我喜欢一些小小的集子或诗句,比如弘一法师和丰子恺合出的一本集子。”王惠明说,习字在她看来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情感抒发,而不是一种任务。“书法这个东西妙就妙在随心所欲,那是无法捕捉的一种情绪。”&&&&25岁时,王惠明迎来了自己的创作高峰。第一次参展,就参加当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贵州风光诗书画印展”,随后,王惠明又被推荐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交流展》《全国著名女书家邀请展》等众多展览。&在得到业界认可后,王惠明渐渐减少参展的次数,在她看来,参展、得到业界认可是个必要的过程,但一味追名逐利,反而是一种束缚。每周闲暇时,王惠明会到儿童福利院教孩子们书法。“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的经历,我希望他们通过练习书法,寻求到一种内心的一种依赖及一个最可靠的心灵伙伴。”&对话1+1记者:学书三十载,对这门艺术,至今有何领悟和心得?&&&&王烈君: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包罗万象,光靠激情是不行的,还要靠实干和长期积累。书法很博大,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读懂的,在没有读懂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错误的判断和理念往往会影响进步。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适合从事书法艺术的,这个过程也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理。&&王惠明:人生不可能不遇到沟坎,很多人在心理迈不过的地方,我都可以通过书法调剂,这是得益于书法的一点。我在临帖时,可达到心无挂碍的状态,就算是一万个人站在我面前也不会影响我。书法学好真的是你的良师益友。有些东西,倾诉会成为别人的负能量。需要自己消解的情绪,就靠书法。&记者:你认为自己的书法风格是什么?王烈君:我学书路上,深入帖学传统,形成了笔法娴熟、平淡天成、结体雅正的风格,相比,我比较擅长行草,有人评价我的书法透出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笔势甚得迅疾之致,章法有浓郁的书卷气,天真烂漫,典雅精到。王惠明:自作派。以清代金农为代表的,所谓的娃娃体。我现在也写从二王下来的体系,比如米芾的,我也在学。我的审美比较取向于这边,现正往碑帖相容的方向走。&记者:在习书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王烈君:一个书法家至少应具备两个方面素养,一是内在的艺术气质,二是熟练的笔墨技巧,艺术气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直接决定艺术成就的高低,而笔墨技巧则是成为书法家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没有笔墨技巧存在的艺术作品没有意义。王惠明:从古至今,凡认真从事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人,都不可能回避“笔法”,“笔法”可说是一个学书人的起点同时也是归宿。无论今后书法发展如何多元,传统的法度是颠覆不破的,书法是有法的。我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正当无邪的愉快,她使我自持、自重、自立。&记者:请说说对彼此的印象吧。王烈君:我跟她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她是贵州很有实力的一个女书家,跟她接触下来感觉她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写作,拥有今日成就,都得益于“刻苦”、“痴迷”。王惠明:我和她是书友,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特别有那种大气,很有亲和力。在书界,大家对她印象特别好。我们原来经常一起做活动,她的书法很好,获奖很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她也很谦虚。&王烈君简介:1971年生,大学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书画院书画师,贵州省青联常委,贵州画院特聘书画师,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惠明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省书法家协会女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顺市第四批市管专家。现供职于安顺市文联。黔中书(gh_38d699a6b07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38d699a6b07d名家荐书,优质书评,阅读风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38d699a6b07d名家荐书,优质书评,阅读风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深圳市马拉松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