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鼎湖山山下 宾馆少林武术学校

肇庆工商学院校董莫秀全
查看: 8045|
评论: |原作者: 莫经山
摘要: 毕生精力打造中国民办大学的旗舰1996年,对莫秀全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广东省肇庆市,民办学校无端遭压。西江幼师被封,办学者被抓,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办学者被打,更是差点弄出人命。一时间,社会上各种对民办学 ...
毕生精力打造中国民办大学的旗舰
1996年,对莫秀全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广东省肇庆市,民办学校无端遭压。西江幼师被封,办学者被抓,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办学者被打,更是差点弄出人命。一时间,社会上各种对民办学校怀疑的声音纷至沓来。而自己一手创办的东方国际人才学校,也面临被查处的危机。更失望的是,学生们听到风声,也跟着聚众起来闹事……站在办公室,望着西边天际的红霞,莫秀全脑里心乱如麻,手中的烟抽了一根又一根。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办学搞不下去了,起初他想把学校卖掉。但先后找了教育学院丶辅导学院丶南拳王这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学校,却是谁也不敢接这个烫山芋。莫秀全举步维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莫秀全决定,不管多困难,也要把这个学校坚持办下去。于是,他和谢董事连夜起草了一封信给时任肇庆市委书记陈均伦,信中一字一句地阐述了办学的初衷,办学的决心,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植。
这封信,这一咬牙坚持的举措,改变了东方国际人才学院的命运,也让莫秀全的生命之路从此与办学相伴。
如今,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是一所屹立在肇庆大地上的高等学府。举目远眺,风景如画,一栋栋白砖灰瓦欧陆风格的楼房矗立在星湖风景区的北岭山上。学院背依青山而建,院内曲径回廊,处处是绿树成荫,清风扑面。实训大楼丶图书馆丶学生公寓丶田径运动场丶篮球场丶食堂丶超市丶医疗等基础设施更是一应俱全。让人很难想象到,这座花园式校园的前身仅仅是体育中心招待所里的一个小房子。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当初差点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婴儿,要如何一步步排除万难,才能创造出取得今天的成绩。
肇庆工商学院只是位于珠三角的边缘地区,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优越。但就是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民办高职,却创造出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奇迹: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丶录取分数一路上扬;2008年,学校以98.61%的就业率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第四名;2009年,金融危机袭来,学校就业率不降反升,毕业生竟成为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抢手货。
这一切,都离不开莫秀全,离不开他当年的执着坚持,更离不开他13年来对这所一手办起来的学校毫无怨言默默全身心的付出。
当其他创业者希望在市场中获利的时候,莫秀全选择了办学育人,在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舞台上,诠释着人生的价值。
莫秀全毕业于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1987年,莫秀全被分配到高要市的重点中学新桥中学任教。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两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以后创办学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9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吹遍了神州大地。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年轻气盛的莫秀全坐不住了,他毅然辞职下海经商。
& && & 在短短的6年期间,他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跑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天南地北,把整个中国都转了一圈。
曾几何时,他也曾失意落魄。在一个个陌生城市,陌生人间,不断地上门推销,不断地坐冷板凳,不断地吃闭门羹,受尽冷眼与嘲笑。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身上只有几十块,一天做不了生意就没有饭吃,所以吃饭经常都是冷水就馒头,或是随便吃个方便面来应付肚子,风餐露宿。但这些也只是身体上的折磨,他还忍耐得住,心灵上的孤独寂寞却是难以忍受。独在异乡,每逢佳节,只能对着明月思亲,或者拼命地工作来麻痹自己。而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手下带着四丶五十个业务人员。凭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年轻的莫秀全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这六年的辗转和历练,也让莫秀全多了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
在商海爬摸打滚了几年后,莫秀全陷入了对人生丶对理想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开始迷惑,难道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赚钱是否就是人生的价值?如何才能对社会多点贡献?莫秀全始终没法理清自己的思绪。
1994年,下海五年的莫秀全在生意上已小有成就。有一天,他从上海回到老家肇庆,参加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聚会上,他听到许多人讨论:一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因为不想念书,留长头发穿喇叭裤,整天在社会上无所事事;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一些人花好几万块钱买一个中专学位回来,到头来也还是一事无成。这番讨论让莫秀全深有感触,突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能自己办一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这对社会的贡献该有多大呢?那肯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吧!灵光一闪之间,莫秀全找到自己苦苦思索已久的问题答案。
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莫秀全开始筹划梦想中的学校。
筹划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两年。曾做过中学教师的莫秀全知道,教育是一项艰苦的事业,踏进去就别想再出来了。两年间,他的思想不止一次在为自己的抉择挣扎。但为教育办实事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让他毫无怨悔地踏上这条充满希望又无比艰辛的道路。
1996年秋天,太阳快要下山了,圆圆的丶红红的,挂在西边的天际上,肇庆市西北郊,一排排的楼房被染上一层金黄色。在321国道旁与外坑村道的交汇处的一幢四层楼房,就是当时的东方人才学校——工商学院的前身!
& && & 办学的第二年,为了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也为了从原来办学阴影中逃脱出来,莫秀全咬咬牙,把校名给换了,重新注册为“肇庆工商职业学校”。同时把地址,法人代表和校长也一股脑给换掉。
日香港回归祖国,意义非凡。于是,他决定在这天正式挂牌,成立肇庆工商职业学校,同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聘请了一批大学退休的高职称教师来进行教学。这一前瞻性的举措,使当年招生一下子就突破了400人。1999年,学校顺利升格为专修学院丶非学历大专,学生人数超过了1000人。
& && & 在一切都开始进入轨道的时候,莫秀全又陷入了一个新的思考。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办学的过程中,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教育这门事业。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这生可能注定要跟学校的命运连在一起。然而,办学的这条路,荆棘丛生,自己要怎么样才可以有新的突破?
& && & 莫秀全希望能够寻找出一些新的思路,以达到更高境界。为此,他特意跑去北京大学脱产进修。那一年,是他最快乐丶最轻松的一年。然而,在这貌似轻松的一年中,他掌握了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理论,为以后学校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当别人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频繁获利时,莫秀全选择了教书育人,诠释自己人生的价值。他,静静磨剑,等待拔剑出鞘,毕露锋芒的瞬间。
“办一所好的学校,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愿望,要办好一所学校却是困难重重,但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都一如既往,无怨无悔。”从一百名到一万二千名学生,水里火里不回头
& &&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之路,艰难险阻。办学之路,荆棘丛生。
1996年,这是最好的时代。政策开放,政府扶植,大量的民办企业风起云涌。这期间,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民办学校。然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当时,民办教育还属于新生事物,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家长,都对民办教育持怀疑态度。许多人一听到民办学校就以为是洪水猛兽,固有的观念一时间难以改变。
如同许多新生的民办学校一样,国际东方人才学院最先遇到的难题也是信任危机。第一个学期,学校只招到100名学生,这些还都是莫秀全的同学所介绍的熟人。包括谢建平和莫秀全在内,学校总共才8名教职工。毫无办学经验的他们,被招生丶管理丶政策和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冲击搞得焦头烂额。
由于办学经验不成熟,许多民办学校进行不正规的操作。结果,西江幼师因登虚假招生广告,办学者被抓;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办学者被打;莫秀全一手创办起来的“东方国际人才学校”,也面临被查处的危机。学生听到了风声,也纷纷出来闹事。一时间,形式非常严峻,莫秀全举步维艰。办学根本无法继续进行。他直想把学校卖掉,但是谁也不敢接这个烫山芋。
刚表态过的朋友 ()
莫家兄弟的典范,向全哥学习
345927562304204108243685122664
重庆莫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以来,各地宗亲积极行动,共同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3月27日,重
在1月7日,由世莫主席添来叔带队,广东省莫会副会长凡哥,莫家拳第五代传人坤雄叔,惠
琼雷莫氏乃是宗亲兄弟
海南莫氏族谱卷二丶三记载,元代十一世天锡公与母亲黄氏收取印
我父辈兄弟五人,长房,二房仍在新会南门居住,三房,五房百年前到广卅读书而定居广卅
阳江莫氏大宗祠,始建于乾隆年间,曾作五大县(阳江丶阳春丶恩平丶新会丶电白)莫家人
10356 10266 10144 8959 8094 7715 7109 6824 6153 5693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女儿考取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做父母的没有比 ...
我们是从安徽卢江出来的
来到台 ...
我族字派;有.容.德.乃.大.业.仕.如.国.贵. ...
请问不知有无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 ...
不知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莫堰村氏属於 ...肇庆仙花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肇庆仙花寺遗址碑
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次年获准入居广东肇庆。
明万历13年(1585年),在知府的协助下,利玛窦、罗明坚在西江旁
& 肇庆仙花寺遗址碑
& 1582年(明朝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传教,8月7日到达,次年获准入居肇庆。
明万历13年(1585年),在知府的协助下,利玛窦、罗明坚在西江旁边找到了建造教堂的地方,即是一座九层楼高的崇禧塔旁边那块土地。然而,正准备着手建造教堂时,却引起了本城中的绅士们的反对。原来,他们不同意在塔旁边建造教堂,担心破坏风水,同时也指责利神父破土动工时,没有&看日子&。最后,利玛窦、罗明坚与当地的乡绅们磋商后,在离塔远一点的地方建造教堂。就这样,这场风波平息了。&
仙花寺遗址碑
建造教堂的工程虽然不再受到干扰,但却发现建堂的经费不足了。于是,罗明坚神父只好回向各界要士求助,幸赖葡萄牙商人慷慨解囊。1585年,这栋二层楼的房子终于落成了。利神父便把这栋房子命名为圣童贞院。整栋房屋都是用青砖和石灰建成的,外表简单,但很美观。一楼大厅设祭台,台上供奉救世主像。正门上方悬挂着肇庆知府王泮亲笔题的&仙花寺&匾额,中堂悬挂着他亲笔题的另一块&西来净士&匾额。于是,这座圣童贞院又被称为&仙花寺&,也是天主教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遗憾的是,仙花寺的芳容已毁,其遗址已成为市文物。天主教第一间教堂&&仙花寺何时能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呢?
& 1597年利玛窦被任命为耶稣会教区会长。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玛窦病逝于北京,赐葬于平则门(今阜成门)外二里沟。
& 日,近百位各界人出席位于崇禧塔东侧的仙花寺遗址,为&仙花寺遗址碑&揭幕,以纪念利玛窦。
标签:,肇庆,仙花寺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10月15日,记者慕名来到高要市南岸街道办事处新江一村,见“禅武功夫狮”彰显文化为侨新成效
“禅武功夫狮”彰显文化为侨新成效
2012年NO.3 经验交流 作者:广东省侨办文化教育处
  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广东省侨办承办、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禅武中心协办的“第十七期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狮艺)培训班”,于日至11月13日在广东禅武中心成功举办。以“禅武功夫狮”为主要特色的中华才艺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进一步彰显了“文化为侨”的新成效。
  一、“禅武功夫狮”体现了侨务部门为侨服务的创新精神
  “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培训班”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海外华人社团中华才艺水平。舞狮是海外侨胞欢度中华传统节庆以及各种庆典不可或缺的形式,海外社团对舞狮道具及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近年来,广东省侨办已向海外多个文化社团赠送舞狮道具等文化用品。本期培训班荷兰学员邓文龙在座谈会上强调,在此次来禅武中心学习前,他所在的社团刚刚收到了广东省侨办赠送的五个狮头和两套锣鼓,那是他们社团最漂亮的舞狮器具,将在当地社团百年庆典活动中展现风采。
  广东省侨办在近年的海外出访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接受了舞狮道具的社团由于缺乏舞狮人才,不得不将道具束之高阁。这就要求侨务部门既送器材又送技术,将“文化为侨”工作跟踪到家、落到实处。因此,广东省侨办曾于2010年10月在广东禅武中心成功举办首期海外华裔青年禅武狮艺培训班。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获得了国务院侨办宣传司的认同和大力支持,于2011年10月再次举办培训班,有效结合禅武中心的优质资源,倾力打造“禅武功夫狮”,为帮助海外侨社培养本土舞狮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各国侨团踊跃推荐学员,教练团队水平高、经验足
  中国各驻外使领馆将本期狮艺培训班的邀请函发出后,在海外华社中引起强烈反响,各社团积极推荐学员。舞狮班举办的日期在部分国家属非传统假期时间,但各海外侨团仍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出钱出力推荐学员,使学员们顺利成行。加拿大、美国多家社团侨领亲自送学员前来报到,观摩训练。如加拿大传统功夫总会吴家文会长、加拿大精武体育会伍世龙会长及美洲蔡李佛国际联会陈锦辉主席一行到访禅武中心。吴家文会长亲自送徒弟前来报到,称赞禅武中心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今后将继续推荐更多的学员。伍世龙会长观摩舞狮班训练后,表示希望有机会派自己的弟子前来学习。身为委内瑞拉国防部三军总教官的陈锦辉主席弟子遍及南美洲各国,他非常希望禅武功夫狮艺培训班继续办下去,并乐意派弟子前来学习,也表示愿意加入禅武教官团队,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贡献。
  本期狮艺培训班的32名学员来自美国、加拿大、玻利维亚、澳大利亚、荷兰、丹麦、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老挝、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学员具有舞狮或武术功底,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舞狮或武术教练。如,学员邓文龙是荷兰六合门武术协会的首席教官,擅长狮艺和多种拳术;学员孙诗是日本国际传统养生文化研究会会长,有着几十年的习武经验;学员黄幼是玻利维亚中国天河文化之家总教练,整个家族移民玻利维亚20多年,一直在坚持推行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禅武中心自2009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举办系列海外华裔青年禅武文化体验班、研修班及在海内外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和表演活动,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与禅武中心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有直接关系。
  本期狮艺培训班总教官刘志荣师父,舞狮习武逾30年,现任中国南拳派系侠家拳会副会长,其多年修习家传的“功夫狮”技艺,深谙“功夫人舞功夫狮”的理念,曾多次在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中担任裁判长。由他领衔的执行教练团队多次在各类国际性龙狮大赛中荣获优异成绩,并为广东省龙狮艺术的传承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教练们结合海外学员们的实际情况,尽心尽责,精心设计课程,将禅武传统文化及功夫狮艺有机结合,使学员们通过学习对深具岭南特色的禅武狮艺有了全新的感受,舞狮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禅武功夫狮”理念新、内涵深,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狮作为南粤十大文化名片之一极具广东特色,尤其是惊险刺激的高桩舞狮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总结以往的办班经验,广东省侨办意识到,文化传承不能只停留在技能的教授层面,还应该引导学员了解和体会技能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
  本期狮艺培训班有别于以往曾举办过的舞狮班,课程设置以传统南狮为基础,将传统功夫的基本手法、步法、身法融入狮艺单项技能及套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群狮、凳狮、台狮、采蟹青等,同时将传统文化内涵及礼仪礼节融入狮艺教学中,着力打造“会功夫”、“懂礼仪”、“充满和谐奋进精神”的禅武功夫狮理念。
  培训教学过程中,省侨办经与禅武中心教官团队多次沟通、提炼,终将禅学思想、武学文化和舞狮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员将武术技能融入舞狮的手法、步法、身法,更引导他们体会“武为禅之用”、“禅为武之本”、“以禅心运武”、“以禅心舞狮”的精神境界,并通过丰富的系列主题讲座延伸狮艺班的文化内涵。
  为培养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本期培训班邀请名家授课。如狮艺总教官刘志荣师父讲授《禅武与狮艺》专题讲座,解析“禅”、“武”与“狮艺”的渊源;出身于武术世家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马廉祯副教授在《浅谈中国舞狮》专题讲座中,与学员们共同探讨“南狮”、“北狮”、“文狮”、“武狮”的命题;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汉字专家易洪川教授以《汉字与中华文化》为题,释禅解武说汉字,引领学员们走入了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少林禅武医专家、少林寺陈世朝师父的《少林禅武医》专题讲座,为学员们系统梳理讲解中医理论体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书记、副主任医师林永新讲授《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防治》专题讲座,向学员们普及实用的运动损伤防护措施和处置方案;广东书画名家钟瑞和、陈之哆老师联袂讲授国画,让学员们领略了国画魅力。
  在20天内,学员们学习了狮艺基本手法、步法、身法,单项技能及套路,群狮、凳狮、台狮、采蟹青等课程,聆听了禅武与狮艺、中国舞狮、少林禅武医、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防治等主题讲座,体验了禅茶、禅修、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精粹。部分零起点的学员学会了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鼓乐技巧,有基础的学员对“功夫狮”的理论及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学习成果斐然。在结业典礼上,舞狮组和鼓乐组的学员们相互配合表演群狮、凳狮、台狮、采蟹青等南狮套路,赢得现场嘉宾们的阵阵掌声。禅武中心功夫队、醒狮队助兴表演了气贯长虹的器械组合和惊险绝伦的高桩舞狮。
  美国学员徐毅强在结业典礼上动情地说,随着狮艺班课程的展开,深深领悟到禅武精神的延伸以及中华文化的精彩。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可以把禅武中心的模式带到北美,从狮艺入手,以“禅武功夫狮”带出一个中国功夫的新高潮,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海外学员可以做好桥梁工作,更好地把中华文化弘扬出去,特别是让海外华人第三代、第四代不再是“香蕉人”,也为中华民族的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玻利维亚中国天河文化之家总教练、学员黄幼说自己虽然习武20多年,但来到禅武中心才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黄氏家族世代习武,在国外的20多年里,一直执着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玻利维亚的华人不多,也没有中文学校,开展中华文化活动困难很大。比如无法购置狮艺用具,只好自己动手制作。这次专门带上女儿一起来学习,就是希望能让孩子认识中国,学习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希望今后国侨办和广东省侨办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马来西亚学员黄健玮认为,学习禅武功夫狮文化可以让海外华裔青年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并以此让全世界更多的华人都能深入地认识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不会忘本,学会饮水思源。
  意大利学员付旭辉表示,在禅武中心的20天里,感觉自己的生命活力不断被激发,在苦与累的坚持中发现了新生的自己,在文化课养分的汲取中看到了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在躁动中发现了禅带来的宁静。另一名意大利学员黄徐易说,在我看来,人们生活的一切都是基于礼节而来的,每一种礼节都有特定的含义,所以“礼多人不怪”,从一个人的礼节意识上就体现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禅武的武德,就是一种品质,就是一个习武之人的规则,只有尊重这个规则,才能达到习武的各个境界。武德和礼仪礼节相结合,就是培养习武之人成为君子的指南。
  学习班期间,学员们还赴肇庆四会六祖寺修学,参加“2011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系列活动,参观肇庆鼎湖山、七星岩,还考察著名端砚的生产过程。广州一日游,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感受先辈们出洋和创业的历史。
  通过此次办班,“禅武功夫狮”不仅作为一个文化理念让学员们耳目一新,更由此引导学员们从“武学”而不是“武术”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禅武功夫狮”扩大了国侨办中华才艺培训品牌项目的海外影响
  本期狮艺培训班学员年龄跨度大,从15岁到47岁不等,武术或舞狮基础不一,既有初学者,也有习武舞狮20多年的资深教练。无论年龄大小,20天朝夕相处,20天并肩苦练,学员之间、学员和教练之间都结下了深情厚谊。欢送晚宴上,平日里“流汗流血不流泪”的男学员们抱着教练迟迟不肯离开,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全体学员悄悄预订了一个大蛋糕,送给禅武中心的教练和工作人员,以表达他们深深的谢意。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班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历。禅武功夫狮文化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为他们回到所在国传播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更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结下相伴一生的深厚友谊。他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再来参加培训。
  来自巴西的学员叶信说,20天的学习和训练,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练们是在用心教我们,也学会了用心去学习和体会,自己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有苦才有甜”,明白了收获从来就是伴随着付出而来的。现在不想说分别,我们已经像一家人,我们向国务院侨办、广东省侨办以及禅武中心的师父、教练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因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才能学到这么多宝贵的东西。
  荷兰学员邓文龙表示,这是他首次参加中国侨务部门组织的才艺培训活动。自己曾学习狮艺和拳术多年,在荷兰是所在武术协会的首席教官,但来到禅武中心,看到教官们的水平那么高,课程那么有文化内涵,觉得自己还很渺小,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非常感谢国侨办和广东省侨办给予宝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中新社、新华社、中国日报、澳门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新快报、侨星等媒体多次到场采访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开班、结业新闻。据不完全统计,该班的各类新闻报道有25篇之多。
  五、敬业、专业精神是狮艺班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前提
  作为广东省侨务文化交流基地,禅武中心成立三年多来,积累了数次举办禅武功夫体验班和研修班的办班经验,拥有一支既有技术又有素养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广东省侨务部门开展“文化为侨”工作的有力抓手。
  为办好本期狮艺培训班,从“禅武功夫狮”形象的打造、全套道具定做、南粤狮艺文化提炼、学员手册印制、功夫狮理念的挖掘、包装及内涵诠释、如何将禅武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传统舞狮中等种种细节,都倾注了广东省侨办和禅武中心全体人员的心血。省侨办郑建民副主任在结业典礼上表示:“广东省侨办将继续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把狮艺班、禅武文化学习班办得更好”。
  此次狮艺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办班期间,国务院侨办赵阳副主任率宣传司领导百忙之中专程看望教练和学员,勉励学员们努力学习舞狮技艺和中华传统文化,将在广东学习到的技艺积极向当地的华侨华人和外国朋友传授,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结业前夕,国务院侨办宣传司王士彤副司长、广东省侨办郑建民副主任、文化教育处等负责人与全体师生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学员们的学习体会,听取大家对办班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今后将优先向本期学员所在社团赠送舞狮器具等有关文化用品,以支持华裔青年和海外华人社团学习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与住在国的文化友好交流。
往期回顾 ]
------往期回顾------
2016年NO.3 总第189期2016年NO.2 总第188期2016年NO.1 总第187期2015年NO.6 总第186期2015年NO.5 总第185期2015年NO.4 总第184期2015年NO.3 总第183期2015年NO.1 总第182期2014年NO.6 总第181期2014年NO.5 总第180期2014年NO.4 总第179期2014年NO.3 总第178期2014年NO.2 总第177期2014年NO.1 总第176期2013年NO.6 总第175期2013年NO.5 总第174期2013年NO.4 总第173期2013年NO.3 总第172期2013年NO.2 总第171期2013年NO.1 总第170期2012年NO.6 总第169期2012年NO.5 总第168期2012年NO.4 总第167期2012年NO.3 总第166期2012年NO.2 总第165期2012年NO.1 总第164期2011年NO.6 总第163期2011年NO.5 总第162期2011年NO.3 总第160期2011年NO.2 总第159期2011年NO.1 总第158期2010年NO.6 总第157期2010年NO.5 总第156期2010年NO.4 总第155期2010年NO.3 总第154期2010年NO.2 总第153期2010年No.1 总第152期2009年No.6 总第151期2009年No.5 总第150期2009年No.4 总第149期2009年No.3 总第148期2009年No.2 总第147期2009年No.1 总第146期2008年No.6 总第145期2008年No.5 总第144期2008年No.4 总第143期2008年No.3 总第142期2008年No.2 总第141期2008年No.1 总第140期2007年No.6 总第139期2007年No.5 总第138期2007年No.4 总第137期2007年No.3 总第136期2007年No.2 总第135期2007年No.1 总第134期2006年No.6 总第133期2006年No.5 总第132期2006年No.4 总第131期2006年No.3 总第130期2006年No.2 总第129期2006年No.1 总第128期2005年No.6 总第127期2005年No.5 总第126期2005年No.4 总第125期2005年No.3 总第124期2005年No.2 总第123期2005年No.1 总第122期2004年No.6 总第121期2004年No.5 总第120期2004年No.4 总第119期2004年No.3 总第118期2004年No.2 总第117期2004年No.1 总第116期
主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编:董传杰
副主编:刘香玲
编辑部:滕剑峰、张波、王永光、王振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
      
      
      
      
传 真:01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肇庆鼎湖山附近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