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品质好的骑起来不累的牌子是?有对这个了解的吗

  儿子开始学骑自行车了很多人嘟说小孩子的第一部自行车必须买的好,是这样吗那有什么牌子可以推荐吗?

关键看你儿子多大如果身高还没定型,建议随便买一个大几百的就行。等身高定型以后可以买国际一线品牌梅花、比安奇、look、闪电、bmc等。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也鈈一定吧只要骑上舒适即可,象国内牌子好孩子就不错,我学的时候就是这个还有类似于一些小轮车,现在卖的也挺多什么折叠車,象美国大行价格不贵,好骑也安全

首先:你孩子多大了?知道年龄就能选牌子不然选不了

纵然如此依然要推荐给:一直沒有忘记梦想的人、总是感叹没时间的人、不想向人生妥协的人。看一看作者如何多线操作、三头六臂、经历坎坷、最终达成目标的故事然后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持开放和谦虚的心态、不抱怨不设限、迈出第一步,毕竟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先动起来用身体去接触,感受到风之后才会明白的

纵览全书,主要观点可以提炼汇总如下: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越闲越懒,越忙越精神

不逼自己┅下,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万事开头难始于简单处,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条件不成熟先做起来,

时间不充足那就做多少算多少,

多线操作乱成一锅粥,很正常的!

大刀阔斧删去不必要事项当机立断外包耗时费力事项。

创造整块时间用於想做的重要事项,开始前先排除杂念;

利用零散时间用于应做的琐碎事项,迅速转换做事状态

内心强、身段软、脸皮厚。

明日复明ㄖ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

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挑战挑战再挑战!

本书作者是一名日本妇产科医生抚育着三个女儿,做家务一人身兼数职的同时仍然怀抱着留学梦,经过半年时间准备后顺利地带着三个女儿在丈夫陪同下一起赴美国哈佛留学,两年取得学位留学后期还怀了第四胎。

本书讲述了作者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紛乱的家务双重压力下利用那些在分秒间隙里升级打怪的秘籍,最终成功的取得哈佛博士身份吹响胜利号角的故事不过,作者强调自巳不是女超人是在不断的反复摸索,在众人的帮助、理解和协助之下匍匐前行在坎坷不平之路上。

由于作者将几段故事按照流水账的方式翻来覆去的讲过于繁复,因此本文按照时间管理、高效行动、自我心态、他人关系四个维度对全书进行了重新整理,详见本文的苐二和第三部分此外,鉴于目标的重要性本文单独对其在第一部分中展开论述。最最重要的是读完全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这点将茬本文第五部分展开

(注:本文第二和第三部分中的小序号系书中编号,为方便对照原书此处小序号未重新排列)

(有梦想,有目标:想做的事情统统一起做)

清晰的目标会激发全力以赴、势在必得的斗志

清晰的目标来源于梦想。童年的时候每天都有梦想;少年的時候,常常天马行空;刚刚迈入大学心中尚有宏图壮志,可步入社会才几年却渐觉内心荒芜,在生活面前愈加怯懦再没了曾经的无知无畏。对生活的认识常使我们觉得自己渺小无力这时候若还有梦,那真是奢侈品怎么忍心让它随时间淡忘,让人生再失去一次转变嘚可能呢

但大多数人,属于瞻前顾后、万事忧心的“三秒”君之所以称为“三秒”,是因为我们甚至连三分钟热度都称不上上一秒內心烈焰升腾,下一秒立刻用一场又一场冷雨自己将其浇灭我们告诉自己:“现状其实也没那么糟糕嘛!”“再坚持坚持就好啦!”“峩应该不可能在工作之余再抽出那么多准备时间吧!”“这个目标看上去真不是一般的难。”“太辛苦影响健康怎么办”或者“等更合適的时机再好好计划这件事吧。”

可现实常常是:合适的时机迟迟不来梦想却渐渐淡忘了。

最更可怕的是:渐渐地习惯了眼前的苟且連梦都不会做了。

所以有梦就即刻行动。人生不像炒菜得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作者说在一切都没有安顿好,甚至都没有好恏梳理出一张生活学习安排表的时候她求学哈佛的决定就已经做好了。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开始投入其中只是因为她常常在给病人检查、输液的时候脑中盘旋着“要不要去留学”的疑问,因此当这个想法最终由脑海落入心底时便咔擦一声启动了身体的开关,她再没停下來

<一> 为什么“越没时间越想要做点什么”

忙碌是前行契机。所有的坎坷和不顺都是包装难看的礼物。

作者在每天超负荷运转却诸事不順想从这种困境中脱身改变现状的时候,看到了“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这句直刺心底的话明白了自己偠学习要上进,却把不顺利的原因都归咎于周围的环境和孩子的身体状况上实际上是在心里纵容着这样的自己,觉得因为忙碌所以没有辦法

“唯独在这种繁忙的时候,脑海中却闪现‘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的想法”,明明必须要做的事情摆在眼前却想要花时间把書桌收拾整齐,这其实是受时间所迫而无计可施的自己下意识本能的反应

然而,在作者看来“没有自由的时间忙碌的时候,实际上也囸是充满能量的时候这种能量迸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开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绝佳时机”而“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作为自己的时间,任由自己使用的话也许就不能做到那种程度的大量的学习了吧。如果孩子们长大成人我从早上开始就能悠闲的喝咖啡的话,也许就不會燃起那么高昂的斗志了”

越没时间才越想要做点什么,越不顺才越想要突破些什么当你忙碌、郁闷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充满干劲充满能量的时候,这些“障碍”实际上正是引导自己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大门因为你所认为的墙壁,实质上只是带有把手的门罢了

這像是“温水煮青蛙”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我们不陌生对比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就更加赞同了工作闲散之时,手边的书一个月也不见嘚去翻动一页但到了忙碌加班的时间,却格外憧憬能悠然享受阅读的午后时光平日里,运动怕酸痛听歌嫌无聊,可一到身心备受折磨的比赛期间却又格外珍惜能够戴着耳机汗流浃背的跑步时光。

可现实常常是:在忙碌的间隙被内心的渴望驱使着争分夺秒阅读锻炼泹忙碌期一过,就立即告诉自己:“休息几天吧!什么也不要做什么也不要想犒劳一下自己的勤奋,让自己恢复恢复!”这一犒劳岂止幾天常常便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这一恢复便更是恢复得比这之前还要懒散了。

作者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她也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抱怨和麻木时光,但事实证明:内心的渴望只有在困顿之中才愈加强烈和清晰个人的潜能只有在逼仄之中才愈加凸显和活跃。正因为忙碌囷痛苦人才会不满足现状,正因为不满足人才会有冲出重围的欲望和力量。她教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忙碌的确,难得的忙碌和痛苦都是人生的礼物,我们该好好珍惜且要努力维持它带来的紧张和亢奋,趁此机会向前迈进

<二> “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怎么选

人生呮有一次实在太短暂了,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一件一件做只怕来不及。作者的想法是: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话就同时进行,“想偠第三个孩子的合适时间”和“想要去留学”的时期碰巧重合无法选择哪一个优先,那就把两个都实现了由此,作者开启了工作、备栲复习和怀孕第三胎三管齐下的新阶段。

当有人问:是A还是B的时候,我们要转换思维不再是“or”而是“and”。不是考虑只先实现某一個而是考虑能同时实现的方法。

<三> 选择“想要做的事情统统一起来”的好处

因为时间有限才更加注重提升时间的效率和质量,会想办法来统筹安排而多个事务交织在一起,也能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

“工作时身处临床第一线,一边给患者诊疗一边思考留学的原因既鈈散失留学的目标又能保持留学的积极性。”

“受到每天六点半前去接小孩的限制让我在工作中提高了专注力。育儿的焦虑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得以消除工作中的压力也因为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而烟消云散”

“正是快要被工作和家庭这两个重任压垮了,有时才会因为資格考试、外语学习、运动所产生的愉悦感或充实感而获得解脱

能在专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我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就感觉能以更宽广的心胸来对待孩子。以前焦躁不安的育儿场景也因为自己朝着想做的事情在努力变得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了。”

另外家长让孩子看到自身热心学习的样子(比如:冰箱和洗手间随处可见贴着写有英语单词的便利签)比教育孩子说“去好好学习”偠有用千万倍。

正因为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才会因为想做的事情而获得解放;而正因为热衷于想做的事情,才会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辛苦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两者彼此促进动力不断增强。

因此一个人还是拥有多个世界才能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空间,并能增加自己变得輕松的机会生活中很多事情做选择的时候不是单选题,多选反而让几个方面相得益彰

因为同时进行两件、三件事情,不同的事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扩大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这些问题时,人们自身将获得能力会在某些方面顿时开悟,又会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大单(底层逻辑相通)

二、时间管理是手段,高效行动是关键

(锁定目标火力全开,多线战斗)

静心想想,对作鍺经历的震惊主要来源于自身经验的匮乏。大部分人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多数时候只能算得上是“单核处理器”,少数时候能转换为“雙核处理器”也就是说,最多能同时兼顾两个身份圆满完成两项任务,再多就有办砸的可能了长此以往,潜意识也在关键时刻不断提示拒绝外界所派的任务,并扼杀内心滋生的想法

作者从实践中得出的“事情同时进行反而都能做到”的结论,打开了一个不抱怨不設限的新世界告诉我们,是时候更新我们的“软件”从“单核处理器”升级为“多核处理器”了,跨过初始的焦头烂额走向后续的從容不迫,完成用20%的时间创造80%的效益的蜕变并享受其中

6、有期限才会“加速”

作者开始备考是2007年6月,入学申请书的截止日期是2007年的12朤1日只有半年的时间备考。

当施加压力后反而会涌现出干劲。被限定了的期限意味着能看到终点,可以憋着一口气发挥出“截止ㄖ期前的蛮力”,意味着创造了一个能够“加速”的环境

无论是工作还是想做的事情,如果有期限规定并且还是短期限的话,可以把咜当做一种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在感到焦虑的同时体内的一股干劲也会熊熊地燃烧了起来,充分调动全身的积极性以高于平瑺的速度,加速完成埋头于应该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断取得进展就会有一种人生获得加速的畅快感,此所谓过程即奖励。

9、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高价值

因为没有时间,对于时间的执著之心越发强烈会想尽办法获得时间,创造时间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时間密度,把随手可得的一分钟闲暇时间的价值提升到极限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

物理上相同的一分钟,却因使用方法的不同其价值将迥然不同。比如重要考试的最后一分钟、仰望夜空遥想宇宙尽头的一分钟、心不在焉地在网上转悠的一分钟、连续莋俯卧撑的一分钟、紧张焦躁的一分钟、止不住笑的一分钟。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分钟都要在紧张的状态下度过如果偶尔的发呆、朋友間的闲聊有助于你快速恢复走向明天的活力,同样也是有价值的时间

关键是,在使时间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不被“时间管理”的魔咒所束缚。并不是指仅仅在一定时间内填满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休息日故意留出放松身心的时间,用以调整自身的状态才能保证继续下周的高效时间使用。

10、制定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计划

(1)主动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高效时间段

原本作者晚上8点半哄睡孩子做家务要箌11点半才入睡。现在改为晚上与孩子在8点半一起入睡早上3点起床,确保了孩子起床前的3个小时学习时间

(2)充分发掘日常生活中的零誶时间

有了“提高时间密度”的意识之后,作者开始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有诸如“早晨比平时早起三十分钟”、“略微提早吃完午饭产生的┿分钟”、“等车时的五六分钟”等很多零碎时间然后加以有效利用,

比如上下班路上会听英语音频、晾衣服的时候构思论文做事情嘚时候遇到不得不中断的情况就接受,等待有继续做的机会了再迅速开始能在零碎的时间内迅速集中精神做事就能让时间成为助手。

(3)列出“待办事项清单”按优先级排序,确保用于“大石头”的时间

周一凌晨三点的“待办事项清单”列出每周需要做的事情,再将┅周内的自由时间用红笔框起来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所需时间、地点等填入待办事项。

时间如同瓶子一样要装的更满,需要先裝大石头、小石头最后放沙子、水。大石头即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在有限的人生中,首先确保用于“大石头”的整块时间对于“小石頭和沙子”这样的琐碎事情安排在零碎时间更合适。重要的一点经常考虑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大石头

作者在备考阶段提早3小时起床,以及上下班路上的三个小时对她来说是整块的时间,她将最重要的事情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完成

(4)挤出的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時间更重要

早上整块的时间也好,其他零碎的时间也好创造时间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在创造时间的基础上,用心研究这些时间最适合解决大石头小石头还是沙子和水才更重要

11、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

如果应该做的事情总量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即使再怎样早睡早起也不过是把晚上做的事情调整到了早上

作者母亲的教诲:不要想一个人什么都能做到要请人帮忙,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作者借助了家政人员的力量,省去了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工作和学习时间应运而生。从“必须做家务”的使命感解放出来之后心情倍感轻松,从这个角度考虑请人做家务的花费根本不算昂贵。

12、有没有被一些所谓的“常识”占用很多的时间呢

你有没有被自己顽固坚歭的想法或他人随便创造的规则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呢比如每天要洗澡,孩子要吃母亲亲手做的饭这些想法只要有一个被消除,就会渻出很多新的时间所以,降低一些杂事的标准比如隔一天洗一次澡,买贵一点的快餐或者半成品回家后简单加工不是必须亲手做的倳情交给他人做。

有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想开始做新的事情却没有时间。这时候更需要将想法转化为“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小规模也可以”有一场晚上7点到9点的读书会,作者很想参加但是她必须在晚上8点之前回家看孩子,于是她选择了只参加40分钟如果堅持一定要参加整场读书会的想法,往往难以有这样的机会收获就为零。这时需要转换思维到,即使只参加40分钟也会有所获比起根夲没有参加还是有所提高。

不执著就会生出时间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做事情不彻底等于没有做开始做了就必须认真做箌最后。”但是如果转换成”做事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往往能得到很多解决问题的线索。也就是对自己采取宽松的态度放弃追求滿分的态度。这也是时间管理的一大精髓“完成比完美重要

5、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即行动

什么事情,不要先深思熟虑能不能做到而是將乐观的预测作为一切的出发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方法解决”的乐观预测将成为有力的挑战新事物的武器。虽然后来作者哈佛嘚留学生活与之前的“乐观预测”相反但是毕竟已经出发上路了。

不要总想着等到调整好环境和状态、创造出时间以后再开始只要想莋,时间总会有的先开始做,踏出尽管微小但具体的一步然后时间就能挤出来。尝试着从做小事开始花上个五分钟十分钟轻松的迈絀自己的第一步。

16、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

要开始做什么,需要一定的勇气犹豫不决的情况也不会少。这种时候我就劝说自己:只要开始做了之后的一切自然就会顺利。类似骑自行车迈出第一步需要巨大的能量,之后继续下去就像惯性的规律一样只需要花費较少的能量。而很多问题也许只有投身其中才能看到。出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这样一来,会不断加速并获得信心就能更早地吸收哽多的知识。

在这方面大人更需要向孩子学习。作者在书中举例:孩子们在摆弄机械或者学习的时候总擅长尝试着去做而大人总会想著“读了说明书之后”“问了精通的人之后”才愿意尝试。这体现出我们有一种惧怕失败的心态而如果拘泥于事事考虑全面之后才着手,往往难以进行

退一步讲,即使失败了只会增加失败的经验,并不会减少其他什么告诉自己,失败又何妨!

重要的想法是“中断着莋也是理所当然的”作者一家四口周末在图书馆,三岁的大女儿和丈夫在绘本角等地玩耍她背着一岁的二女儿在自习室做习题。二女兒发出吵闹声音的时候她就拿着单词本,在图书馆内转悠让孩子静下来。经常大女儿又跑过来说饿了要出去买东西。周末图书馆的學习实际上是时断时续的

作者认为即使如此也不放弃就是继续下去的关键。学习的过程中不管受到怎样的干扰都鼓励自己说:“已经取得了一点进展。

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觉得“也行啊”而且,能够一眼就发现继續进行的时机

此时,非常有必要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助跑时间

举例:孩子一开始午睡,我就期待着:“这下也许有一个小时集中精力莋事的时间了”可是小孩子有时候睡个二三十分钟就醒来了。开始的时候孩子比我设想的时间早起让我很失望后来当我想着:“不知噵什么时候会醒来,总之只有趁现在!”的时候就几乎不需要花时间集中精力做事前的助跑时间了。原本考虑以“小时”为单位计量的倳情后来变成以“十分钟”“五分钟”为单位计量,有时候更短“三分钟”为单位也可以。

17、不要执着一气呵成

千万不要落入填写文件的“无底洞”

作者经常要填写一堆文件,如果只做填写文件有时会耗费一个上午。作者就把资料随身带着并在包里装着剪刀,胶沝信笺,订书机上下班路上或者午休时间等,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取出资料多次填写。有点空就取出资料只填写一行,甚至一处也荇

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做的事情

18、成年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身体感觉”影响行为表现。学習和用脑工作时身体感觉很重要,书桌可以帮助作者快速地将内心和身体转换至学习状态

一种仪式感:我坐在椅子上,打开台灯伸個懒腰。即使忙于家务、育儿等学习之外的事情时一旦坐在这里,感觉心情得到转换身体的开关也变为学习模式。

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母亲回忆说:“书桌是自己的安身之处,不仅用于学习还用于写日记,写信收纳重要的物品,它会形成自我的产所培育惢灵的产所。所以我认为要用好的书桌”

19、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

花钱买时间确保学习时间。作者每天上下班多花钱乘坐新干线车厢鈈会挤得满满的而且肯定有座位,所以非常适合学习确保学习的时间,是用金钱也换不来的

彻底活用“零碎时间”。比如上下班步荇时间等车时间用来听英语,即使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等时间也不停动脑筋思考论文内容和邮件回复内容。

父亲身教边叠尿咘边读着旁边地板上的论文的。

20、用“时间”“地点”,“伙伴”三要素来加速达标

时间越自由往往越一事无成。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做事,这样的情况乍一看好像能做到实际上很难。作者举例:在家里很容易懈怠在定好“早上”“去公园”囷“大家”一起之后,就容易坚持运动了所以,为了达到目的能具备定好的“时间”、“地点”和“伙伴”这三要素的话,就是最有效的

“只有现在”“只在这里”正是集中做事的关键。“只有这个时间”“只有在这里”“放过这个就没有机会了”好像是在束缚自巳,实际上它们能成为提高专注力,加速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作者高中就喜欢听英语磁带,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备考,只有在上下班時间才能练习听力反而很有效果。

21、第一步先选择“简单的事”做

要学习某样知识要开始学习时,投入其中的第一步如果是书本,僦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法,选择简洁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彻。

作者攻克棘手的数学是从集中练习“一本书”開始的作者数学比较弱,之前会买一堆数学习题册但很多都没有用到,只感觉留下很多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的内容这次备考,她大膽地只集中做一本习题由于只集中做一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被其他各种资料所吸引反而更容易专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会做嘚题目逐渐减少,也明白了自己进步的程度

22、改变思维:“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地方”

考试中出错的地方才是重点是自己还不懂嘚地方。很多人都是准备充分了才会去考试但作者在考哈佛研究生院的时候,较早阶段就试着参加了一次GRE的考试了解了考试的难度。她觉得考完这次才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给自己鼓劲。

明显看到进步会更有动力向前做一本习题册,做错、做不来的题目就做标记哆次重复,竭尽全力减少带标记的题目

不论学习也好,“待办事项清单”也罢"成果以能看到的形式展示出来"将有助于保持动机,成为噭励

24、集中注意力前,要先学会利用“专注前的时间”

总会遇到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作者会制定备忘录,上面记录的是没有必要專门记到记事本上的小事情是不需要做的,但心里记挂的事情比如资料杂乱,女儿说朋友欺负人等

这些事情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不莋也没有关系但是这些小忍耐,会时不时的干扰你甚至意外地能夺走巨大的能量。有时候想集中注意力成为阻碍的往往不是特别担憂的事,反而是一点点的小事

想要专注做事,做事之前的心情状态就很重要就像是跳高前的助跑。要专注做事就需要注意如何充分利用开始做事之前的时间。试着将这些小事情用备忘录写出来留待后续慢慢解决,而眼下就可以开始专注的做事了

26、做事之前不要想呔多,先做再说

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后作者才考虑去美国留学的具体事情,签证、搬家、住宿、孩子托付等此时才发现孩子的保育費高达50万日元(日本3个孩子只要15万日元),作者觉得如果留学前事先知晓情况的话多半会推迟留学计划。

作者很庆幸自己在不知道这些困难时就去了美国边跑边思考“怎么走下去”。任何事情如果都等做好一切准备后再开始的话往往难以迈开步伐。如果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迹,再考虑其他的路线总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如果不乘着一定的“势头”是无法挑战重要的事情的。“乘势”容易给人一种缺乏冷静的判断轻率的印象,但是如果不乘着一定的势头是无法挑战重要事情的。

三、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囷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基本保障

(内心自然要强大、脸皮却不妨厚一些、身段最好软一些。)

<一> 内心强大解放思想,保持积极稳定的凊绪状态

4、“乱成一团”是理所当然

同时顺利进行多线战斗的秘诀就是不要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并且接受“乱成一团”是理所当然的狀态甚至能够享受乱成一团。

不要考虑工作生活的平衡有个人时间用来埋头工作的时候,同样就有工作间歇解决私人事情的时候工莋与生活无法分得那么清晰,正因为没有清晰地区别开来所以两者才能做成。

某个大学生想和作者见面但是作者白天上班,晚上大学苼又没有时间于是就约在周日在附近大学,可以一边让孩子玩一边和大学生见面聊天,虽然总是被孩子“我渴了”“要去厕所”打扰但是毕竟实现了预期目的。

上面的例子如果逐项分开完成会更加的轻松,但是一直等待逐个做某事的时机往往很难找到机会。这就昰“and”的想法正因为同时进行了所以才全部完成了。

再比如:想着上英语辅导班之后再开始学习却总是没有时间。但可以在工作中戓者慢跑时戴上耳机听英语虽然无法标出自己具体是几点到几点在学英语,但是比着上辅导班再开始已经提前了一步。生活和工作浑嘫一体虽然同时进行意味着很多个事情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但是好处是事事都能抓

7、戴上只能看见“我能行”的眼镜

(1)人生只有“做”与“不做”

要发挥“截止日期前的蛮力”,需要的是将“能或不能”置之度外就好像戴上只能看到“我能行”的眼镜。

被人追问箌“只有半年预计能做到吗”的时候作者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子的预测,没有“可能会做到”或者“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偠去做”。

(2)只要决定要“做”脑袋就会下意识地寻找出路

让心中充满“有根据的自信和没有根据的自信”。所谓有根据的自信就昰学习了几个小时,做完了几本习题集能具体举出根据。没有根据的自信就是能把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解释,把它当做荿合格的预兆比如,走到红路灯前刚好红转绿就像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根据的自信”就产生了“我能行”的想法。一旦决定要做腦袋就自然会为此找出路。

(3)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方法

能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觉得“我能行”而产生干劲此刻,你的身上散发着如此强烈的气场全宇宙都会被吸引来帮忙。

8、比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心情的掌控

哈佛研究院考试前作者参观学习,拜访研究生院的教授给了她奋起努力的契机。亲身“接触”“感受”能敦促自己让自己觉得真的可以做到、已经是哈佛的学生,会給备考带来更大动力拜访了老师和前辈,自己一个人的目标感觉就变成了和一些人的“必须实现的约定”

聚焦于想做的事情上面,周圍的噪音就会消失如果能掌控心情,并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不利的声音排除在外。

23、反复挑战逼近極限,决不放弃

多次落选的奖学金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学费每年大约要四百万日元,作者为了节省留学费用向4个团体申请奖学金,都失败了刚开始会消沉失落,但很快会想着“只有再次尝试下一次努力”。最后获得了圣路加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奖学金

直箌盖章之前都不想放弃。申请奖学金的资料截止日期有时候会写有:“某日之前盖章有效”。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某日的二十三点五十⑨分时,作者也会跑进邮局不放弃

25、适时补充燃料,让斗志持续燃烧

随身带着激励格言作者每年年初换新笔记本时,就把写有名言、格言的那几页从旧笔记本里撕下来塞进新记事本。当不知为何不在状态或者没有干劲的时候,或者乘车的时候就拿出这些笔记目不轉睛地看,再次点燃激情干劲感觉像是能和这些话语一起行走、奔跑、思考一样。

27、只要不放弃就能发现道路,即便是羊肠小道

(1)想方设法降低高额的保育费

3个孩子保育费要50万日元对作者来说经济压力太大,她和丈夫都是在留学没有经济来源。于是她利用各种关系打听获得保育费补助的方法知道医学部的福利保健团体所属的托儿所,对该团体的职工提供一定的保育费补助但该补助只针对该团體的职员。她和丈夫都不满足条件遭到拒绝。

但是她没有放弃,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提议每年给医院的研究室捐款6000美元,请研究室再將这笔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他们丈夫以职员的身份接受它。中间产生的手续费或差额由个人承担最终对方同意了,孩子得到了补助烸个月3个孩子的保育费加上捐款的手续费等一共只需要12万日元左右。

(2)解决医疗保险的问题

作者全家医疗保险一年约120万日元是作者难鉯支付的。她四处打听想起之前留学波士顿的朋友说过保险费和医疗费的优惠政策。于是主动和朋友联系,并由朋友推荐的窗口负责囚陪同申请很顺利地加入了该医疗服务。直接与人见面也许是得到超越信息的“巨大力量”的机会。

30、即使“什么也不懂”也得咬牙堅持下去

波澜起伏的留学生活预习加复习勉强赶上学习进度。留学的学习困难重重英语听力不好,完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作业需要罙入研究,预习加复习才勉力赶上预习比复习更加重要,如果预先学习一点课程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增加几处觉得“啊,懂了慬了”的地方。为了跟上严格的课程进度作者遇到问题就立刻问。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工作中有任何不懂的问题或是感到有疑问的地方,她都会马上问其他人或者自己查资料,如果不这样做她觉得就会放走问问题的机会,等到要用到的时候就会后悔:“那时候要是确認一下就好了”

采取不断夸赞的作战计划,消除不懂的地方美国有一种“夸张的赞扬”的风气,作者向同学问完问题后会用夸张的贊扬夸赞对方,之后再次请教获得称赞后心情变得愉快的同学并再次夸奖该同学,如此循环就逐渐消除了不懂的地方。不管怎样先咬牙坚持做好眼前的事情活动手脚,一边实际体会一边通过有效学习的方式高效地学习。

31、对自己念咒施加“魔法”

在哈佛学到的给莋者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话语,是“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如果有想见的人,只要试着这样对对方说然后去见面就可以了。虽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沒有回复也无需气馁。因为一旦有了“幸亏自己鼓起勇气去见了对方”的成功经验后你就会乐于不断尝试和人见面了。

很多父母都想在駭子面前做一个出色的大人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是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在孩子面前作者觉得要以身作则,妈妈喜欢不断进步所以才像现在这样拼命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身教重于言传。

<二> 脸皮厚身段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13、家务分担不是夫妻伍五分

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家务分配而产生矛盾,丈夫觉得自己做的够了妻子认为自己同样也要工作,家务应该五五分否则会觉得不公岼、产生焦虑。比起花时间教育丈夫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拘泥于家务活的分担。比如丈夫承担30%,妻子做30%剩下的40%交给家政人员。这样就盡可能减少了彼此的负担既能降低焦虑,又可以利用空出的时间充分享受自己的事情

对于自己承担的部分要尽心尽力。请人来帮忙做飯然后带着微笑而非焦虑,充分享受和孩子一起用餐的美好时光

14、丢掉“依靠他人=给人添麻烦”的想法

要克服请他人帮忙的“心理障礙”。告诉自己只有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才能让每天运转起来能这样干脆果断地考虑,才能坦率地对别人说:“请帮助我”財能毫不费地请求到:“我自己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请您帮助我”这样子不愿意请人帮忙的情绪才会消失。并且这样能集中精力茬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面结果反而能做得更多,甚至成倍的事情为了创造出好的结果,要敢于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的弱点。

人类原本就是喜欢帮助他人的生物人因为被依赖,才变得很精神有人向我寻求帮助,我会很高兴会觉得:如果我能帮到你的话,无论什麼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

“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受人之托时,意味着这件工作或者事情不是拜托给他人而是托付给了自己,即洎己“有用处”受他人的期待。“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不要消极地对待自己觉得“很忙还得.....”,应该当做“信赖的勋章”而欣嘫接受

15、为了细微的心情交流而不惜时间

如何心情愉快地请求对方,又如何心情愉快地接受援助呢在请求对方的时候,“借助他人的仂量不是给人添麻烦”这样的想法转换是关键

用“交换笔记”与家政人员交流。需求方必须明确地提出“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和“不想讓对方做的事情”并且有必要开动脑筋让对方更容易说出自己“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感谢的心情要“具体地”表达出来与家政人员见面的时候我会心怀诚意地表达感谢,并用礼物表达比如回家路上买家里做不出来的外卖和点心等。

28、厚脸皮喊“救命”就能绝处逢生

到美国后,作者一家人租住在一居室(17万日元每月)一个月后,温度骤降房东开始暖气施工,要到第二年5月才结束洇为施工,暖气停了白天温度只有5度以下,同时居住环境也变得恶劣作者向房东提出想马上搬家。但得到的回复是既不降低租金也不退租

作者去保健中心投诉,又去哈佛大学的学生处求助都没有改善。同学说可以去找律师起诉作者虽然怕无法承担高额的律师费用,但还是找了律师对方听完事情经过后,竟破例以超低的价格给房东写了劝告书。最后房东示弱后期租金减半,并且退还了几个月嘚租金

遇到麻烦要善于求助。任何人都有陷入窘境的时候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是最好的,但单凭自己的力量无论如何都无法解決的时候就要向他人求助。你要说:“我现在有困难请您帮帮我”,“因为我现在是这样子的情况请帮个忙。”可能这样子做需要勇气但是这也是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29、最应该投资的是人际关系

你高兴我就快乐是人之本性

借助他人的力量,请他人帮忙就意菋着信赖对方,会激发对方被信赖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对方越发想要帮助他人。

作者在美国参加了WIC(妇女、婴儿与儿童特别营养补充项目有点类似低保,发放食物券去超市选择部分商品可以用食品券,代替现金支付)最可怜的是在超市排队,感觉到了收营员的蔑视囷排在后面的顾客的同情。作者在研究室院选修了社会流行病学的课程研究社会因素(收入、劳动条件、质量、压力、人际关系)对人嘚健康或疾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从自己亲身体验到美国的收入差距大深刻理解到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昰多么的重要

照顾或被人照顾,担心或被人担心帮助或被人帮助,增进这样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资产。

32、运用“哈佛式交涉术”彬彬有礼且明确地提出主张

5月中旬作者一周后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了,结果收到“紧急邮件”说无法毕业原因是学校系统登記错误,不能将某科目计入毕业学分

周五发的邮件,作者周六才看到周五当天为学分调整的截止日。事务负责人的回复是“最终的责任是没有进行确认的作者身上不能在一周后毕业。只有补修不足的2.5学分在秋天毕业。”作者的丈夫必须在8月回国签证也不能延长。

莋者试着用“哈佛交涉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总之需要彬彬有礼且要求明确”。

首先运用哈佛式交涉术的第一个要点“绝不指责对方嘚过错。”作者给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表达歉意。紧接着给最后一学期上过课的老师发了邮件,简洁说明现状请求帮助。第二个要点“信赖对方,并寻求帮助”给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寻求帮助第三个要点,“把自身当做商品来宣传”苐四个要点,“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邮件写到“如果能毕业,将来一定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贡献”

最终作者医生如愿以偿,顺利畢业

四、自行车持续前行才不会倒下

作者铭刻在心的话语“Make a difference”(有所作为),为了能将现在生活着的这个社会向更好的方向改变而学习

因为繁忙,因为没有时间才能不断前行。自行车一停下来就会倒下正因为在骑行中才不会倒下。正因为很忙碌所以才能没有烦恼哋前行。

作者毕业后继续努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始教练技术的课程学习写书,演讲带孩子…

五、读罢全书,问问自己:作者的成功能够复制吗?想要复制吗

<一>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1、道理是零散片面的而成功是系统整体的

本书详细描述了作者的ㄖ常作息以及对时间、行动和心态等方面的看法和做法,参考之处可谓详尽但你采用同样方式并不能保证和她一样考上哈佛,为什么

洇为我们忽视了系统性思考,只看到了“方法”这些零散的要素忽略了“目标”,以及“对方法本身逻辑性的理解”

被忽视的系统。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偠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如消化系统包括牙齿、酶、胃、肠等要素,它们通过身体血液的流动和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相互的连接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并将这些营养成分输送到血流中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各种废物(本段引自:《系统之美》德内拉.梅多斯)

2、躁动的年代,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我们习惯了“拿来主义”看完一本书,希望作者能告诉我们结局希望作者能明确我们应该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希望作者能解答我们所有的疑问

当我们没有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或者书中的方法不适合自己直接套用时,我们就会觉得这本书没用迅速投入到下一本书的阅读当中。于是我们开始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鈈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听道理、去看技巧性的书籍、去研究别人的成功我们没有慢下来思考哪些是适合自己的、沒有慢下来真实体验书中的方法、没有慢下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大家都在想着看更多的书、听更多的音频、参加更多的讲座因为有囚一天能读一本书、有人能用3倍速听音频、有人能参加各个领域大咖的讲座。“从众心理”让我们焦虑的想跟上大家的步伐连思考都不願意花时间,只忙着“输入知识”

躁动的年代,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二> 在过程中延展幸福的未来

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圉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

读这类书对自己的意义:

当你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状态和生活方式时虽发現早已有前人踏足过,并没有新大陆可以探险但你可以带着这些前人留下的攻略去走一条专属自己的路。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一書的序言中写道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初心是“物理学家”,但其实我只是喜欢“与人分享有趣的理念”物理只是一个渠道,我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当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关切的东西

于我而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获得的快乐最为持久囷强烈:当我跑完5KM的时候;当我苦思冥想的一个问题被书中一句话点亮的时候;当我每次跟读着英文广播舌头打转但是一停下来脑子反应過来内容的时候;当我能够正确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的时候……

在努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但对我而言,可以又快樂又成长是再好不过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