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 冠军 单打 wwe双打冠军x3 梦想 这些词怎么写一段话

三个运动员的同题答问
 中国新闻社主办
>>新闻报道
三个运动员的同题答问
  作者:寿蓓蓓/曹芊/方迎忠
  编者按:“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南方周末》找了不同年代征战奥运的3个运动员(其中2个是奥运冠军),问了他们一些同样的问题。下面是他们的回答。”
  三位运动员背景资料:
  许海峰,1957年出生。1979年在地区射击队训练。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射击金牌,实现了我国奥运金牌史上零的突破。运动生涯中共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18个亚洲冠军,总共53个冠军称号。悉尼奥运会中为中国射击代表队教练。
  孙淑伟,1976年生。1984年进入业余体校。1990年9月在亚运会上摘走金牌,1991年1月在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获跳台冠军,1992年奥运会中以99分获10米跳台金牌。1996年,他因视网膜脱落影响训练,最终未能入选奥运代表阵容。没有进入悉尼奥运会中国跳水代表队。
  李菊,1976年生。1990年进入江苏省乒乓球队,1992年入选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1997年4月,参加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与邓亚萍、王楠、杨影和王晨合作获女子团体冠军。参加女子单打比赛获第三名。与王楠合作获女子双打亚军。1997年9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杯女子乒乓球赛,获女子单打第2名。1999年8月,参加在荷兰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2000年1月,参加在柬埔寨举行的女子世界杯赛,获得冠军。2000年5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最新女子排名第一位。作为中国乒乓球代表队运动员出征悉尼。
  ●当年你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运动员?
  许海峰:我是“走后门”进射击队的,没有经过任何选拔。我搞体育很晚,25岁才开始(射击业余训练一般在15岁),我高中毕业后知青下乡,是1975年最后一批,当农民当了4年半,然后招工到供销社,当了3年营业员,不知道有射击这个项目。
  一次聊天时听说,我们那个地区准备组队参加全省运动会,正好我中学的体育老师当了射击队教练,我就通过他直接进了地区训练。训练3个多月,在安徽省比赛中拿了冠军,就调到省队训练,1983年11月进国家队,日拿奥运冠军,从业余训练一直到拿奥运冠军,我只用了2年零1个月。
  孙淑伟:天生好动,小时候喜欢游泳,三四岁时父亲就教会我游泳了,后来,家乡建了跳水馆,我就想去玩玩,就这样一玩就再也走不了了。
  李菊:因为当年我喜欢运动。
  ●你认为奥运会能代表你所参与的项目的最高竞技水平吗?
  许海峰:射击项目的最高水平应该是世界锦标赛,它是这个单项最大规模的比赛。各国更重视奥运会、亚运会这种综合性运动会,因为它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体育项目的综合水平。
  孙淑伟:当然。
  李菊:那当然。
  ●你是否认为夺取奥运会金牌能代表你运动生涯的顶峰?
  许海峰:是。取得奥运会冠军的难度比世界锦标赛大,因为奥运会的压力、重视程度等一系列比世界锦标赛大得多。
  孙淑伟:1992年并不是我的顶峰。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在1995年至1996年,那时的难度和稳定性都要高于1992年。
  李菊:差不多!
  ●准备参加奥运会期间,你是否感到有压力?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何方?
  许海峰:我参加1984年奥运会压力倒不大,虽然那是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国家和人民都很重视。因为我是新手,参加的国内、国际比赛比较少,对我的期望不大。
  赛前我自己都没想到能获得冠军,当时没怎么考虑名次,只是到赛前2天有一点预感,7月27日搞了个裁判实习,我打了冠军。拿奥运冠军以后国内那么轰动,党和国家给了那么多荣誉,我也没想到。
  因为有了名气,压力肯定是比较大了,后面的名次不太理想,1988年汉城奥运会我获得第3名,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第4名、第7名。
  孙淑伟:有压力。因为当时我非常想拿这个冠军,而且我的优势又不是那么大。
  李菊:有压力,参加奥运会是每一个运动员最大的梦想,而自己有夺取金牌的能力和实力,等待奥运会需要漫长的4年,与一般的比赛不一样,我又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是最主要的压力。
  ●夺取金牌的奋斗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何方?阻力呢?
  许海峰:作为运动员,最高目标就是奥运会冠军,思想方法正确的话,目标可以变成动力,如果转化不好,它就变成阻力。
  孙淑伟:想成为奥运冠军就是我的动力。阻力主要是自己。因为跳水太辛苦、太枯燥,坚持下来不容易。
  李菊:我从小到大惟一没有获得过奥运会金牌,所以结果不会想很多,最主要要有自信,这就是动力。阻力主要是奥运会跟以往的比赛不一样,气氛要更加的紧张和激烈,而且比赛是16个人一开始就打淘汰制,前两场会特别别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是最艰难的一点。
  ●你如何形容你和教练之间的关系?
  许海峰:在运动员没有出成绩的时候,普遍和教练员关系较好,一旦出了成绩,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关系不好,有方方面面因素,比如运动员不如从前能吃苦,或者跟领导走得比较近,如果领导说话不注意,教练员就不像过去那么敢管,也会造成成绩下降。
  (您1984年拿奥运金牌,1985年与教练的女儿结婚,结婚是不是教练给您的最大奖赏?)不是,拿奥运金牌的时候他还不是我的教练员,那时候跟他女儿已经谈上了。
  孙淑伟:原来我们是师徒,现在我们是朋友。
  李菊:运动员和教练之间肯定会有一些矛盾,在训练和比赛中应该以教练为主,但是我认为比赛中临场的变化和发挥主要还是以运动员为主,同时要尊重教练。
  ●在参加奥运会期间,有没有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交流?你感受到他们对你们的态度如何?
  许海峰:搞体育的“胜者王侯败者寇”,你赢了他们,他就很尊重你,你成绩不如他,他就不会尊重你。像我们现在是奥运会冠军,或者在世界比赛中,其他国家运动员肯定也在看比赛,也知道你们是冠军,见面就跟你打招呼,热情一些,像有些国外运动员获得冠军,我们也一样打打招呼。
  孙淑伟:没有,那时我不会说英语。
  ●你所理解的奥运精神是什么?
  许海峰:更快、更高、更强。
  孙淑伟:重在参与但更重要的是拿金牌。
  李菊:我想每个国家的运动员理解的奥运精神都不一样,我认为应该是拼博,把这么多年的努力发挥出来就可以了,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奥运金牌不是你想拿就可以拿的,赛场上有很多很复杂的因素制约着你。
  ●能否透露你如何处置因为夺取奥运会金牌而获得的奖品、奖金?
  许海峰:1984年奖金8000元,由国家财政拨款。在当时8000元就算不少了,那时候我的工资是51.5元,奥运会后给我加到98元。我1985年结婚花了一部分钱,办一桌很好的酒席也就五六十元,整套家具弄好了才1000多元,另一部分奖金补贴生活不好的亲戚,从事一些商业活动,那时侯已经改革开放了。
  孙淑伟:当时我的奖金、奖品大概有几十万人民币,最重要的一项支出是在家乡买了套房子。
  李菊:我没想那么多。
  ●你是否准备终身从事和体育运动相关的事业?这方面的想法是否曾经有过改变?
  许海峰:我从事射击20多年,我认为做得比较好,如果国家需要,我会继续做下去,如果国家认为不需要,我可能就不做了。第二,人的工作要顺心,如果不顺心,我也可能终止。因为我们现在论名气、论各方面已经都有了,现在做事就要感觉工作舒畅。
  孙淑伟:是。当然动摇过。
  李菊:不一定。肯定有。
  ●你认为职业运动员和其他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许海峰:比较枯燥,成天头脑里想着怎么训练、怎么出成绩,成天就围着这个小圈子里转,没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别的事。
  孙淑伟:玩的时间少,生活枯燥些。
  李菊:没什么不同。
  ●你认为你夺取奥运金牌对国家有何意义?
  许海峰:在中国是国家花钱让你训练,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对你比较重视,作为运动员,就应该去获得冠军,作为对国家的回报。
  孙淑伟:荣誉。
  李菊:我们运动员从小到大的培养,吃的、穿的都是国家给的,所以夺取奥运金牌是我们对国家的报答。我们中国运动员跟国外的一些运动员不一样,他们所有的训练和生活费用都是靠赞助。(转自《南方周末》)
>>新闻报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