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碾子山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的两场比赛都是什么比赛

某校举行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经预赛,七、八年级各有一名同学进入决赛,九年级有两名同学进入决赛.前两名都是九年级同学的概率是______.
眼睛高贵137
四名同学排列共有:4×3×2×1=24种,九年级同学排在前面的情况为:九1、九2、七、八;九1、九2、八、七;九2、九1、七、八;九2、九1、八、七.共4种;前两名都是九年级同学的概率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利用列举法求出四名同学排列的所有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
本题考点:
概率公式.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山马第三站在齐齐哈尔碾子山成功举办_跑步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中国山马第三站在齐齐哈尔碾子山成功举办
中国山马碾子山站运动员准备起跑 摄影:于峰
  6月26日,已经分别在湖北利川、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成功举办2站的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迎来了第三站的比赛,本站赛事在位于大兴安岭东部的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举行,200名全马运动员,300名半马运动员及3000余名迷你山马跑者参与了赛事,其中还包括50余名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外国友人也兴致盎然的体验了一次碾子山风景优美的山马赛道。
越奔跑越美丽 摄影:白宇
  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主办,北京南天星体育产业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碾子山站的比赛由黑龙江省体育局、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碾子山区人民政府、齐齐哈尔市体育局、黑龙江九美饮品集团承办。上午9时,赛事鸣枪,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奥运冠军王丽萍、攀岩世界冠军钟齐鑫等在队伍的最前方领跑,最终钟齐鑫与王丽萍携手冲刺迷你山马终点,王勇峰队长则以2小时28分的成绩完成了半程马拉松。
  本站赛事赛道平均海拔约300米,累计爬升月约1600米,平均高差约500米,70%以上为山间土路,赛道整体相对平缓,是目前已举办的三站山马赛事中赛道难度最小的一站。精心设计的赛道,将山地、林区、河滩、湿地等最美风景串联起来,跑者时而穿越万亩红柞林,仿佛置身于电影《暮光之城》的拍摄场景之中,在光阴婆娑中穿行;时而与雅鲁河并行而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许多选手都边跑边赞叹赛道太美,让人流连忘返。
近4000名跑者参与碾子山站山地马拉松
  著名越野跑者运艳侨也参与了本次赛事,并最终以2小时39分51秒的超强的实力获得了男子全程组的冠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小侨即表示这样的山马赛道让他感觉十分的舒服,完赛感觉非常的轻松。尤其是当地舒适的温度,清新的空气,怡人的风景让他感觉一路跑下来都是一种享受。小侨也感慨到:“山地马拉松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带领跑步爱好者离开了城市环境中令人无奈的污浊空气,高楼大厦的压迫感,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真正的释放自我,很多跑者都会越跑越兴奋,没有路跑那种枯燥和疲乏的感觉。同时,坡度较缓的山马路线也非常适合跑步爱好者们将此作为由公路跑向越野跑过渡的一种尝试和练习。”
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左三),奥运冠军王丽萍(左四),攀岩世界冠军钟齐鑫(左五)领跑赛事
  由于赛道里城镇距离相对较劲,本站赛事最值得一提的即使承办地碾子山区群众体现出的极大热情。从比赛起点直到4公里迷你赛道的重点,赛道两侧都站满了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群众,不断的为奔跑而过的运动员欢呼呐喊,仿佛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据了解,碾子山区政府对承办本次赛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前3个月即开始对赛道进行整修,沿途设置清晰醒目的永久性标识系统,为未来几年继续举办山马赛事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同时,为方便运动员参赛特意开通了两列从齐齐哈尔开往碾子山的专列。据碾子山区委书记高尚国介绍:“近年来,碾子山区深入实施“旅游立区”战略,着力打造东北亚最美旅游小镇。碾子山区希望通过举办山地马拉松赛事打造休闲运动城市品牌,充分宣传碾子山区得天独厚的的山地资源,把碾子山旅游品牌与体育赛事完美结合。”
跑者穿越红柞林 摄影:白宇
  下午2点,赛事在碾子山区著名的蛇洞山风景区举办了颁奖仪式,运艳桥以2小时39分51秒获得了男子全程组的冠军,第二名是贾波2小时42分29秒,第三名由连续参加了三站山马赛事的游培泉以2小时49分30秒的成绩获得。女子全程组冠军牛丽华用时3小时22分18秒,第二名,第三名由梅英3小时43分18秒和张谦3小时43分38秒获得。男子半程冠军崔洪宇1小时15分25秒完赛,女子半程冠军张俊丽1小时23分45秒完赛。
运艳侨39公里处冲刺 摄影:于峰
  随着第三站赛事的结束,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第一阶段的比赛暂告一段落。赛事全年计划举办6站,未来几站的赛事也正在逐步的规划中。这项赛事是中登协在结合多年组织山地户外赛事,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经验,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考察,迎合目前跑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跑者的需求,于2016年首次推出的马拉松赛事。赛事以“向山而跑 非凡之路”为主题,鼓励广大已有一定跑步基础的跑步爱好者,以及众多渴望挑战自我,希望通过跑步获得更多正能量的健身爱好者们,通过在山地马拉松比赛中的体验释放自我,收获成功。同时,也希望通过山地马拉松赛事的组织,引领跑者通过跑步的形式感受中国山河之美,感受祖国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之美。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中国山地马拉松赛碾子山站6月举行
& & 30日,2016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碾子山站新闻发布会在齐齐哈尔举行。据了解,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黑龙江省体育局、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主办;碾子山区政府、齐齐哈尔市体育局、黑龙江九美饮品集团承办的2016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碾子山站比赛,将于6月26日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举办,此次赛事主题是“为爱奔跑,自由呼吸”。赛程分为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迷你马拉松(4.2公里)三种,届时将有3000名选手参与角逐。& & 据介绍,本次赛事起点位于碾子山主城区的中心点世纪广场,途经敖包岭山地运动赛道、红柞岭、玉皇顶省级森林公园、雅鲁河湿地公园,终点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蛇洞山。精心设计的赛道,将山地、林区、河滩、湿地等最美风景串联起来,是目前全国山地马拉松比赛中路况最好、舒适度最高、原始生态最优、穿越天然柞树林面积最大的一条赛道。& & 今年初,中国登山协会、南天星公司来碾子山区考察赛道,认为碾子山区适宜举办山地马拉松赛。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参赛选手报名正在进行。
多威跑友会 京ICP备号 Copyright(C)2012 北京多威路能体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10-
服务邮箱: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从赛季开始,欧足联决定将欧洲联盟杯改成欧足联欧洲联赛,粤语称呼为欧霸杯,新的欧洲联赛共分十轮进行,资格赛增加为四轮,除第五...
今天没有,赛事过多,望下期继续关注
非常感谢,好人一生平安!!!!!
欧冠:根据新赛制,将有22队直接入围欧冠小组赛,其中欧洲足联排名前3的足协分别获得3席。排名前5的足协则各有一个参加第四轮资格赛的名额。
欧联:欧洲联赛将...
大家还关注——日在齐齐哈尔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孙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信心,冷静应对,创新举措,把握节奏和风险控制,全力以赴上项目、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惠民生,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8亿元,同比增长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6亿元,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5.1亿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4亿元,增长1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352元和11282元,增长12%和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 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全市共实施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67个,完成投资38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4个,新增57个;超亿元项目174个,新增86个;年度开复工项目282个,已投产项目142个;完成投资296.6亿元,为计划的123.9%。继续把引进项目扩增量、生成项目活存量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参加港粤招商活动周、民企龙江行、央企龙江行、中俄博览会等经贸招商对接活动26次,签订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协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155.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台商投资项目4个。奥地利AST、广东恒大粮油、台湾捷邦、香港义华国际等企业的投资项目落户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齐齐哈尔)天然苏打水产业发展论坛。齐齐哈尔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园开工建设,市高新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到20个,新入驻企业92户;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增长6.4%;入驻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8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亿元,分别增长4.2%和5.6%。 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农业生产喜获特大丰收,粮食总产实现“七连增”。积极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抓机遇、调结构、促增收,实施水田开发三年攻坚战,水稻、杂粮分别增加71.7万亩和9万亩,玉米减少109.7万亩。以加快生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20万亩。 “2513”高产创建工程核心区大垄种植面积增加149万亩。新建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园区158个。全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新增14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2%,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存栏奶牛2000头以上现代示范牧场16个,标准化规模养殖高产优质奶牛达到9万头,位列全省首位。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四项改革,为国家和省提供了示范和经验。新增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社23个,占全省新增总数的46%。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建立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担保平台17个,创新农村金融产品22种,新增受益农户5.4万户;发放“四权”抵押贷款33.6亿元,余额25.1亿元,增加8.7亿元。整合重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0户,引进资金30.4亿元,新增仓储能力357.5万吨。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农村职业教育专业34个,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17.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2.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亩,修复水毁工程项目80项。争取土地整治资金3亿元,实施旱改水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3.8万亩。投资7.11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3万亩。投资1.28亿元,解决农村18.8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4个,10万人实现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52个省级文明达标村通过验收,为计划的1.6倍。 工业经济逆势前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62.3亿元,增长2.6%。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下滑21.8%;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443.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1%,超过装备制造业19.9个百分点。28个工业项目列入省“双百工程”。县域工业不断壮大,实现总产值428.4亿元,增长24.3%。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央企对接、对外推介和银企对接平台,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1亿元,46户企业获得助保金贷款4.6亿元。继续实施“小巨人扶持培育计划”,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提供融资担保、项目对接、资本引进、信息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历史遗留的房产证和用地手续补办等问题,使80户企业增加融资信用额度48.4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4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664.6亿元,增长7%,占GDP的55.5%。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科技成果转化57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3%。 第三产业活力提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1.3亿元,增长6%。万力皮革城、国际五金建材城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官方旗舰店在全省率先落户京东商城。成功举办绿博会、小交会等40个展会。我市至韩国釜山、清州以及国内大连、济南、深圳等航线成功开通,增加了至北京、上海航班密度,进出港人数增长25.8%,增速居全省各支线机场首位。龙沙动植物园、鹤之汤温泉等项目投入运营,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韩国信友集团音河风景区等项目成功签约。新晋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4.7亿元,贷款余额1164.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1.4亿元和256.1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19.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54.2亿元,分别增长28%和21%。兴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克山支行完成批筹,浦发银行、润生村镇银行开设分支机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与美国纽卡斯尔市、俄罗斯乌法市、韩国龙仁市签订友好城市协议。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1亿美元,增长10%。 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城乡规划条例》,“三化”规划逐步完善。中心城区景观亮化、沿江景观带、劳动湖沿岸、工人文化宫区域综合改造等10个专项规划全部完成。全市改造建设城镇道路165公里、285万平方米,覆盖裸露地面24万平方米,维修巷道82公里,改造标准化公交站点425个。昂齐公路、绥满高速卜奎互通工程和滨洲铁路、讷河市区2座公铁立交桥交工通车。10个省级百强试点镇建设项目70个,完成投资12.9亿元。中心城区改造新建道路72条,亮化升级2座跨江大桥、7个出城口、19条主次干道和85条无灯路,安装路灯6032基;新城主路网及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建成,高铁站及配套附属建设按期完成;劳动湖沿线桥梁全部实现通行,南扩工程全线贯通并开闸通水。全市“三供三治”项目新开工40项,完成投资13.5亿元,铺设各类管网340公里。中心城区供热改革启动实施,由大型企业带动的区域供热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城市管理“四级网络”全覆盖,拆除违章建筑7071处、围栏2.8万延长米、棚亭751处,清理绿化带超高土16.2万立方米。全市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2678台,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辆116台,城区撤并整合燃煤小锅炉130台。城区栽植树木130万株,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乡村植树造林25万亩。创建省级生态县4个、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62个。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9%,空气质量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达315天。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年度33件民生实事完成29件,其余4件由于规划设计、缓解交通、改造道路和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调整了时间进度,今年继续推进落实。城乡就业一体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城镇新增就业1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医疗保险管理和待遇水平有新提高,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8%,人均筹资额达到390元。按政策提高了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环卫工人月工资增加200元。拖欠多年的“四类”企业省级以上劳模待遇全部兑现。提高了社区工作者补贴标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高于省定标准且地方财政补助水平全省最高。低保和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标准超过省标一倍,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五保供养达到省级标准。全市开发各类商品房50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棚改回迁房1.87万套,基本建成1.44万套;建设公租房、廉租房2397套,14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危)房5.2万户,新建、续建灾后房屋2771户。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7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改造老旧小区楼房343栋。全市创建省级以上物业示范项目5个,中心城区318栋无物业管理楼房的物业服务问题基本解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建设义务标准化学校31所,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改造全部完成。投入1240万元,为全市429所学校安装护眼灯49982盏。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市创建工作。市图书馆新馆续建完成并正式开馆。扶持市马戏团、话剧团等文艺院团创作精品剧目和常态化演出,动画片《神鹤丹丹》登陆央视。举办了第二届国际鹤文化艺术节、扎龙国际婚礼文化节和东北三省第三届合唱节,我市成为东北三省首家“中国合唱基地”。成功晋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文广新局荣获我省唯一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创编并推广“鹤城鹤舞”有氧健身操,新增全民健身场地350处,建成中心村文化设施166个。作为国内唯一参赛城市,成功承办亚洲冰球联赛。推进医疗一体化改革,市带县医联体达到100%,县乡一体化率达到99%。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签约养老服务业项目8个,市养老护理综合实训基地开工建设,新建100张床位以上民营养老机构5家,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双拥”工作扎实开展,重点优抚对象“三难”和退役士兵安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创建城市示范社区8个、农村示范社区16个,城市社区公益用房面积平均达到790平方米。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蝉联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案件侦办力度,城区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平安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加大安全生产联合执法力度,消除了一批重大和较难整改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畅通信访渠道,省市县三级视频接访实现互联互通,一批信访疑难案件得到化解。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九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全市清理腾退办公用房6.3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吃空饷”人员768人,新建楼堂馆所零审批,“三公经费”下降30%。启动实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市级审批事项精简67.5%,县(市)区精简30%。优化审批流程,组建“中介超市”,全面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审批服务效率大幅提高。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进一步扩充,县(市)交易中心实现试运行。成立市级企业投诉中心,畅通了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渠道。在全省率先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100%。起草审修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制定政府规章8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监督审查政府投资项目209个、节约资金3.1亿元。 机关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妇女儿童、统计监测、防灾减灾、残联、地方志、人防、档案、气象、地震等领域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二、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动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方面,虽然世界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仍处于深度调整中。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下行压力较大。我市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生产经营异常艰难的状况短期内还很难改变。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巨大并逐渐释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随着国务院稳增长19条、支持东北振兴35条及我省稳增长65条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新格局。珠三角、长三角的IT产业正在向内地和区位更加优越的地区转移,特别是我省“五大规划”和“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绿色(有机)食品资源优势和潜能正在逐步释放,以及俄罗斯经济发展对高端机电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都将为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有力推动全市“三化”建设。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各种有利机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凝心聚力,创新求实,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我省实施“五大规划”、“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以“三化”建设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城乡治理、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增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依法治理社会能力,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9%。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上项目,加快夯实区域经济实力。深入实施项目建设牵动战略,重点谋划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超5000万元、年度投资超1000万元的产业项目260个以上。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禀赋,围绕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上项目。既注重谋划建设一批支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也注重加快建设一批促进创业就业的中小项目,并在现有项目裂变生成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区域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走产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一县多品”、“一品多县”的发展态势。坚持从我市拥有、国家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做起,切实抓好主导产业全链条的延伸,形成各县(市)区分工协作、产业聚集的发展格局。在园区建设上,改变过去独立、分散的厂区布局,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进、工业物业管理和发展生产服务型企业统筹规划和运作,集约利用资 本文来自(二)转变方式促增收,全面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紧紧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任务,以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调整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新增水田面积100万亩。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水稻、马铃薯等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模式推广范围。搞好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及加工食品与国际检验检测标准接轨,推动我市大宗农产品、特色加工食品及果蔬类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办好苏打水、马铃薯等产业发展论坛,强化品牌整合,提高市场整体竞争力。以物联网为载体,搞好绿色(有机)食品营销,并与各家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全力打造以我市为中心的绿色(有机)食品商务平台,加快建成全国的优质农产品、有机绿色食品的生产中心和集散中心,促进绿色食品生态价值与产地品牌的双增值。以“两牛一猪”为重点,实施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新增标准化规模饲养奶牛3.6万头、高档优质肉牛1万头、普通肉牛10万头,鼓励推广“龙江雪牛”繁育;以金锣生鲜肉出口俄罗斯市场为突破口,提高生猪规范养殖标准和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出口份额;加快肉类加工企业发展,推动台湾嘉一香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项目早日达产。以克山仁发、昆丰,龙江超越,依安象屿等合作社为示范,以效益为根本,以增收为目标,务实有效地鼓励支持发展各种形式合作社。扎实推进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农业农村信贷融资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着力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开展农民合作社政策性粮食收购试点。以劳动力技能提高和适应市场需求为根本,推进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0亿元。加大农资、农产品等市场监管,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施生物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抓住国家加大对我省三江治理投资的机遇,积极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个,消险加固小型水库3座。严格水资源管理,解决农村20.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加大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区域扶贫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万人。 (三)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充分利用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的机遇,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着力促进我市大型龙头企业稳定发展、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形成规模、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加大对传统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就地配套、产业集聚、分离办社会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改革,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完成中直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续工作,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以上。围绕水、乳、豆、薯、酒等九大产业,在产、加、销等环节实行全链条扶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科技转化为支撑,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切实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齐大、江南大学、东北农大、中国农大等高校在我市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和销售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1%以上。完善《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建立企业发展会商制度,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现实存在和发展预判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各类资本市场提高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企业股权交易、新三板挂牌上市和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等工作,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以促进全民创业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平台、助保金贷款的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全民创业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创业者、经营者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和创业能力。 (四)提升功能强辐射,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紧紧围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在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成万达广场、百花小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快铁锋综合物流园、象屿粮食仓储等项目进度,着力打造区域商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和基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整合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电商和领军企业。加快推进东北亚北方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提高绿博会、小交会等品牌展会的层次和水平。搞好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推进温泉小镇、扎龙湿地、奥悦室内滑雪及嬉水乐园、碾子山滑雪风情小镇、扎龙房车营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深化“4+1”城际旅游联盟合作,旅游收入增长12%以上。积极引进各种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资源共享、人才共用、融合发展,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和第三产业发展活力。认真贯彻中央文艺座谈会精神,扶持各类文化组织蓬勃发展,重点支持马戏团、话剧团等院团创作文艺精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双提高”,逐步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继续办好国际鹤文化艺术节和扎龙国际婚礼文化节,举办金长城遗址历史文化高端论坛。广泛开展与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立人才共享机制,让更多优秀的艺体工作者进入校园发挥特长,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打造冰雪重大赛事活动基地,引领和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推进黑龙江省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市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多元化办医改革发展,打造医疗服务综合体和专业特色医疗基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扶持机构养老发展,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途径,打造全国候鸟式养老基地,带动就业创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统筹用好各类人才、管理、服务等资源,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职能下沉。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公益组织,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军民军地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五)内引外联促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挥我市作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结合俄罗斯相关产品进口需求扩大的实际,大力引进外向型贸易服务及加工企业,加快启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积极搭建对俄、对欧经贸合作平台,提升面向俄罗斯、联系欧亚的桥头堡承载能力,逐步扩大进出口贸易份额。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特别是中东铁路对俄欧产品输出运期短、运费低等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级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黑龙江省西部对俄欧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货物仓储集散中心。加快畜牧养殖和果蔬出口基地建设,借助黑河、满洲里等口岸扩大对俄出口。在注重招商的全局性、整体性和信息资源共享、项目落地统筹的基础上,瞄准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重点区域和国内外大企业及各类商会协会,开展定向式、定点式、链条式、集群式招商,力争新引进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65亿元。全面启动和深入推进IT、机电装备、中小企业配套、绿色食品、农机、畜牧、果蔬和商品集散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招引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入驻园区。启动机场扩建工程,完善航线网络,加密至广东航班,力争开通至福建、浙江等发达省份和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航线。积极推动与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冰岛、奥地利等国家的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在职业教育、文化体育交流、畜牧业发展、温泉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对外开放度。 (六)统筹兼顾抓治理,大力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中心城区在抓好老城区改造建设的同时,推动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新城集聚,推进休闲、娱乐、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向新城延伸,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产城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着力保障哈齐客运专线调试运行和新城公路客运枢纽投入运营,推进南互通、南外环、江桥黑蒙公路、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齐北铁路复线等项目开工建设,构建辐射东北地区西北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满足群众需求和城市发展运行需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路网并加大维护力度,加快全市“三供三治”、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和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统筹搞好商品房开发和保障房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率,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区绿化水平,新植树木140万株,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创新乡村管理方式,实行村容村貌管理常态化;抓好县乡主要道路两侧、农村水渠周围绿化,植树造林10万亩。加快10个省级百强试点镇建设,建成一批全省新型达标(示范)村。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新增治理面积40万亩。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完成富裕县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大国家、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力度。以加快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探索生态城市建设新途径,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嫩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81%和3.43%,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降低4%,空气质量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天数超过275天。 (七)全心全意惠民生,努力增进全市人民福祉。坚持心怀群众、情系人民,集中力量办好30件民生实事。(1)实施全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就业技能培训8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8000人,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2)开展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3)继续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标准,并落实“三险一金”待遇。(4)为全市环卫工人增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全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5)提高全市福利机构“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待遇标准。(6)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0件以上。(7)开展精神病救助,为贫困精神患者提供基本治疗及药品补贴救助,为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提供3个月的免费住院医疗。(8)实施残疾人关爱工程,对中心城区10处公共服务场所和3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全市升入高等院校的特困残疾考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一次性助学补助,为新建社区(村)残疾人康复站发放康复训练器材28套,为1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助视器、助行器和助听器。(9)解决全市中小学生在校饮水难问题。(10)扶持发展全市民办幼儿园,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全市培训民办幼儿教师600名。(11)整合培训资源,丰富内容,集中在市新图书馆开办“鹤城讲坛”,面向市民举办各类讲座,打造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12)发挥“中国合唱基地”作用,办好第十七届中国老年合唱节。(13)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鹤城百姓文化季”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实施精品剧目常态化演出200场次以上。(14)启动实施工人文化宫区域综合改造工程。(15)举办齐齐哈尔市首届“动物冰雪大世界”。(16)筹办冬季国际冰雪马拉松,增强我市体育赛事影响力。(17)推广“鹤城鹤舞”有氧健身操,打造全民健身活动新名片。(18)改善城乡居民出行环境,全市维修改造巷道60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南浦、永安立交桥加固维修和嫩江北部公路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妥善解决两座嫩江公路大桥收费问题,使嫩江两岸、中心城区与西部县区交通更加便捷顺畅。(19)全市改造低温楼200万平方米;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现有老旧楼房外墙和楼梯间进行粉刷,今年分别粉刷220万平方米和95万平方米;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市需改造的漏雨屋面、供水和排水管线进行改造,今年分别改造62万平方米、31万延长米和20万延长米。(20)推进供热设施升级改造,全市撤并整合燃煤小锅炉179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92公里。(21)全市清理绿化带超高土18万平方米左右,绿化、硬化裸露地面30万平方米左右,拆除违章建筑4500处左右。(22)对龙沙、东湖、鹤城、金盾4个公园进行维修、改造和升级建设。(23)在中心城区主干道两侧新建公厕20座,鼓励和引导沿街单位开放室内厕所。(24)完成黎明、南山和红星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25)实施废品收购经营、废塑料再生加工、废机油收集处置等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企业清理整顿行动,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快推动“三废”企业和噪声污染的小加工厂迁出城市居民区。(26)打造“公交都市”,制定公交发展专项规划,全市新增40辆新能源公交车,对全部公交站亭进行亮化,中心城区建成5处公交首末站。(27)中心城区新增临街停车场22处。(28)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在中心城区创建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确保“舌尖上的安全”。(29)成立“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受理中心,将29个市直部门和“非应急类”便民服务热线全部整合其中,方便群众投诉咨询。(30)深化平安鹤城建设,加快构建应急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四级五个全覆盖”,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改革创新提效能,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做到诚信守诺、履职尽责,改革创新、高效服务,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巩固和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把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着力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和参与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从政府组成人员和工作部门做起,带头学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与全省同步建成网上审批系统,探索建立审批服务代办制,完善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好企业投诉中心作用,坚决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市县(区)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标准,推进行政执法和收费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化水平。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配套工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充分发挥预算刚性约束作用,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改进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机制,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考核,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群众最期盼、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加强对经济责任、重要事项及民生项目的监督审计,强化工作督办落实和效能问责,全面推动政府工作高效廉洁运转。 各位代表!齐齐哈尔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忠诚于党和人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尽职尽责。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万众一心,奋力谱写全市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齐齐哈尔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
篇八:《2016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李杰翔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以来,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建设&五大基地&、打造&六道亮丽风景线&等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总体要求,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865.7亿元增加到3090.5亿元,年均增长9.7%,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两个台阶。人均GDP由1万美元提高到1.6万美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6.8亿元增加到247.4亿元,年均增长18%,高于GDP增速8.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53.5亿元,比2010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2.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93亿元,是前11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量的1.5倍,年均增长17.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3%。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4.9∶36.4∶58.7演进为4.1∶28.0∶67.9,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本地蔬菜供应率由36%提高到57.8%,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由50%提高到97%,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区首位。&五大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形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光伏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伊利、蒙牛两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超过1000亿元,电力总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单晶硅和多晶硅产量分别达到8569吨和4966吨,生物发酵能力达到10万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30%。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云数据基地,各类电商企业达到1600多家,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稳居全区首位,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6个,新兴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按照&改造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东部新区,打造北部生态观光带,建设南部现代产业园&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一流首府城市建设。启动实施了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六大出城口及京藏高速两侧绿化整治、&引黄入呼&二期、&气化呼和浩特&、市政道路桥梁管网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发展步入了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新阶段。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74平方公里扩展到2015年的2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2.5%提高到67.5%,市政道路面积从1848万平方米增加到26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从9.3万亩增加到14.4万亩,雨污水和供水管网从1900公里增加到2705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从77.1%提高到91.8%,燃气普及率由92.4%提高到98.6%,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各旗县城镇持续扩容提质,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发展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建成高速公路5条、一级公路7条,公路总里程由6284公里增加到7295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区首位。完成货运周转量1613.6亿吨公里,比&十一五&增加86%。开工建设呼张高铁、呼准鄂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呼包集城际动车组,结束了自治区没有动车组的历史2016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64个,运营航线139条,旅客吞吐量2983万人次,比&十一五&增长2倍。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站33座,新增供电线路1054公里,电网架构进一步优化。完成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134万亩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08.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2.4%提高到24.9%,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五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9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3%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1.5%,达到37362元和1349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覆盖城乡和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企业退休职工、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分别提高53.1%、94.6%,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2%、66.2%和91.8%。连续五年提高环卫工人待遇,累计增幅130%。&三个一&民生实事惠及24万农户、5.1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和467户零就业家庭。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1所,完成市第一医院、口腔医院迁建及五个旗县中心医院改扩建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入园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8%。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位居全区各盟市前列,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后劲增强的显著特点2016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文章2016年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出自http://篇九:《2015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日在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冷新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加快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速、提质增效,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居全省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3.6亿元,增长10%,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1608.8亿元,增长20.9%,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3亿元,增长22.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超6亿元,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超30亿元,11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位前移,十分难得的是安远、寻乌、石城三县均比上年前移1位。 ——产业升级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达3002.8亿元,增长14.9%。稀土钨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元,家具产业集群突破7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增长20%。赣南脐橙以53.89亿元的品牌价值居全国农产品价值榜榜首。 ——科技创新明显进步。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升促建稳步推进,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赣州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运营,青峰药业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63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二。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昌赣客专正式开工,将结束赣南无高铁的历史。赣韶铁路通车运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近1/4,实现县县通高速。黄金机场改扩建稳步推进。赣州南500千伏等25项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实现县县至少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 ——平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全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和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建成运营,进境木材和脐橙出口实现集装箱运输全直通。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为发展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民生类支出303.1亿元,增长11.6%,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56.6%,连续三年超过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5元,增长10.3%,增速全省第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6元,增长11.6%,增速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本完成,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减少贫困人口34.4万人,四年累计脱贫近110万人。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以文清同志为班长的市委带领下,全市上下沉着应对,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落实《若干意见》,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平台加速落地。《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支持文件增至10个,部委支持文件增至89个,整体性、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加速形成。第二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领导小组第二、第三次会议相继召开,国家、省、市三级联动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普遍落实。争取37个部委出台46个对口支援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明确或落实到位的援助项目150个、援助资金42亿元。全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下拨各类补助资金359.1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169个市属重点工程完成年度投资619亿元。宁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南昌至宁都、兴国至赣县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寻全高速安远至信丰段建成通车。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争取国家层面批复试点示范事项6个,总数达34个。部省共建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等取得初步成效。出台全面深化改革配套文件21个。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登记的私营企业及其注册资本分别增长57.8%和80%。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全省首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首家商业保理外资金融服务机构开业运营,组建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赣州市金融研究院,设立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赣州办事处,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4家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158家,赣州成为周边四省九市金融机构聚集度领先、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财政预算、国资国企、生态文明、文化体制、社会治理、瑞金省直管县等改革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0.4%;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524.2亿元,增长15.4%。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18.3%。其中出口总额32亿美元,增长9.8%,增速提高7.2个百分点。 (三)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出台做大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加大小微企业帮扶力度等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发放贷款48.2亿元,“财政惠农信贷通”发放贷款5.2亿元。大力实施优势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工程。赣州稀土集团牵头组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获国务院批准。玖发新能源汽车11款车型进入国家推广目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家具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1.9亿元,增长12.4%,增速列全省第三,比上年前移1位。 工业用电量85亿千瓦时,增长11.2%,增速列全省第三,比上年前移2位。提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丰”。成功举办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通过网上销售带动线下销售,果农收入增长33%。柑橘黄龙病防控扎实有效。生猪、蔬菜、油茶、茶叶等产业持续发展。信丰县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区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中心建设。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8%和20.8%,存贷比达66.8%,提高6.1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23.6亿元,增长44.3%。旅游接待总人数3502.8万人次,增长35.2%;旅游总收入279.6亿元,增长35.2%。物流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2.6%。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17.5亿元,增长23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以南康撤市设区为契机,加快赣县、上犹、崇义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8.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38.2万人,“小马拉大车”格局明显改变。教育网点、给水排水等16项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四桥九路”等重大城建项目顺利推进,沙石大桥竣工通车。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基本完工。上犹江饮水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造体育场馆7个,新(改)建公厕20座,章江南岸截污干管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竣工。龙南、瑞金两个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县(市、区)在建城建项目1450个,增长27.6%。17个示范镇实施项目431个,完成投资12.5亿元。27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推进1744个和谐秀美乡村点建设,建成317个新型农村社区。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省下达任务。完成造林61.5万亩。赣江源、东江源生态保护得到加强。陡水湖列入全国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空气质量优良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 (五)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省下达的5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我市安排的40件民生实事当年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完成14.28万户,累计改造63.08万户,263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96万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1.56万户。建设章江新区农民返迁安置房126.2万平方米,回购70.1万平方米。完成4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278.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改造升级新完成低电压治理6.28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800公里,三年累计7900公里。市中心城区全面实行公交1元票价制,新投放新型环保公交车150台,开通至龙南、瑞金、上犹城际快线。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7万人。城乡低保、城镇“三无”特困群众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2万余人。建设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82所。新增养老床位70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4张,提前一年达到国家目标。“救急难”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章贡区“智慧社区”系统试点运行。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竣工135所,在建113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7万多个,农村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竣工757所,累计新(改、扩)建校舍283万平方米。赣州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试点城市。“三馆一站”全面免费开放。成功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顺利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实现“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明显加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6.2%,市本级下降22.1%。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数字化统一办公平台建成运行。加大力度简政放权,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1.9%,平均办结时限缩短45%。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提案576件,交办率、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更加健全。廉能风险防控取得实效,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压力比预想的大,付出的艰辛非比寻常,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国家部委对口支援我市的全体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赣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距和压力较大;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社会事业欠账多,扶贫攻坚任务重,改善民生压力大;政府作风建设成果有待巩固,行政效能有待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直面以待,不回避、不掩饰、不懈怠,努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解决。 二、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实现振兴发展“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目标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增长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将紧紧扭住振兴发展这一战略主线,适应新常态、构筑新优势、创造新业绩,不断开拓振兴发展新境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坚持实施《若干意见》为总抓手,坚持加速发展与注重质量相统一,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促进,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强化法治建设,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进《若干意见》贯彻落实 继续在内外兼修上狠下功夫,推进《若干意见》扶持政策深化、实化、项目化,构筑振兴发展新优势。 增进振兴发展政策效应。继续抓好现有政策落实,不断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对《若干意见》的再学习,努力在出台赣州市鼓励类产业目录、行政区划调整、生态补偿试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取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获批,抓好现有重大平台建设,扩大实物工作量。健全对口支援上下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对口支援部委出台的支持意见,持续推动央企入赣活动,争取国家部委安排或推介更多项目在赣州实施,以更大力度加强对赣州的人才培养。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新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互联互通。对接昌九一体化,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广东、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推进各类交通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筑南接北联、通江达海的区域开放发展新格局。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认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积极争取我市更多规划、项目纳入国家战略的支撑内容,列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盘子。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昌赣客专建设,建成赣龙铁路扩能项目,争取开工赣深客专、吉永泉铁路,做好鹰梅铁路、赣井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寻全高速寻乌至安远段,加快兴国至赣县、广昌至吉安(宁都段)、宁都至定南(赣粤界)和定南联络线高速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394公里。推进黄金机场改扩建,抓紧瑞金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开工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做好泉州-赣州、揭阳-梅州-赣州成品油管道前期工作。加快500千伏赣州东(红都)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县县覆盖220千伏电网。 (二)加快推进改革创新 狠抓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加速释放改革红利,充分激发发展活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紧抓实国家批复的34个试点示范事项,争取国家部委更多改革试点布局赣州。深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网上审批系统等“三单一网”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和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试点。顺应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向,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扩大“营改增”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范围。健全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清理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国企混合所有制试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等改革取得新突破。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清理不合理规定,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减少工商登记前置许可事项,依法推进“先照后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组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和小微企业 本文来自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带动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支撑作用,加速科技要素集聚和企业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创新成果运用转化。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以信息化引领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互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宽带乡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推进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建设,推广章贡区“智慧社区”建设做法,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生产基地、供应基地与互联网高效对接,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引进云计算、大数据企业。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启动物联网工程建设,争取成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联接四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抓好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搭建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推动特色农产品、优质旅游资源等网络营销。 (三)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带动,集聚要素培育千亿元产业和百亿元企业,壮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积极开展名牌培育工作。加快有色、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充分发挥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烘干、喷涂、电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动家具产业向千亿元产业迈进。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赣州市城市共同配送试点项目,推动物流业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强旅游投资集团。实施乡村旅游富民等工程,培育多元旅游业态,促进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域外银行,争取第三方支付、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消费类金融等创新试点,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赣州办事处创新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促进城镇化加速健康发展,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做大做强市中心城区。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深入实施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开展赣州中心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桩专项规划、电力设施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按照“一带三轴六区”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加快蓉江新城、西城区及香港产业园北区、赣州职教园区、水东组团、南康东山新区建设。继续推进“四桥九路”等重大城建项目建设,建成黄金、武陵、客家大桥。加快推进上犹江引水工程。实施南门口下穿隧道等交通节点改造,优化城市交通。建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抓好供水供气、地下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小游园、公厕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第二垃圾处理场和贡江左岸截污干管建设。纵深推进“治脏、治乱、治堵”,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家园。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瑞金、龙南两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合发展。支持各县统筹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推进道路、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拓展。抓好示范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特色城镇,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启动村庄规划编制,突出镇村联动和中心村建设。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行动,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对县域产业的规划和指导。以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引领,以高铁建设为纽带,提前谋划昌赣、赣深客专等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制定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各县(市、区)主攻1至2个特色产业集群错位发展,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评体系,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最大限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给力”。 (五)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区位、资源、平台等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着力招大引强。突出珠三角、长三角及厦漳泉等重点区域,紧盯国内外五百强、中央企业和大型民企等目标企业,重点引进精密机械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落户。针对重点项目,采取“高频率、多批次、专业化、小分队”的方式,一对一推介洽谈,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加强与赣商和各商会的联系,吸引鼓励赣商抱团返乡创业。强化招商引资考核,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深化开放合作。借鉴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策应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福建、广东自贸区建设,加快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建设,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外贸促进中心服务功能和外贸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抓好开放平台建设。建成赣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并封关运行。加快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争取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授牌。推动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常态化运营,加快赣州铁路口岸作业区扩容改造,规划建设进境水果、进境再生原料、进境饲料用粮等监管区。实施园区提升计划,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业园扩区调区,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六)有效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要求,加速构筑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加强市中心城区PM2.5监测和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和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抓好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大主要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和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确保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抓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和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促进经济生态融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区域生态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旅游业、低碳农业、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稀有稀土金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做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抓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深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完善低碳发展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具有赣州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用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推进碳汇造林和碳减排指标有偿交易。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争取《江西东江源生态保护补偿规划》尽早获国家批复。 (七)全面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顺应民心关切,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办好民生实事。筹集资金300亿元以上保障民生支出,办好40件民生实事,并完成省下达5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低电压治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00公里,改造危桥100座。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建公租房和改造各类棚户区2.1万套。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扶持就业创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深入开展“救急难”试点。 实施精准扶贫。市、县两级财政各筹资10亿元,设立20亿元扶贫救助专项资金,为扶贫对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贷款担保。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多措并举,一对一解决突出问题。实施扶贫移民搬迁2.5万人,力争全年脱贫20万人。 发展各项事业。抓好部省共建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基本解决小学、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加快市儿童医院建设。继续开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专项整治,推进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推进综合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建设,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城乡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互动发展。加快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天竺山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和治理结构。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办好第四届市运会。优化整合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着力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扎实做好“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访分离、涉稳信息预警和就地化解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改革,推动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做好流动人口和重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和互联网管理。健全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八)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通过改革促进观念、职能、作风转变,推动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提速提质提效,不断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综合执法试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市本级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推进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以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取信于民。 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巩固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持之以恒整治“四风”。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和一般性开支,完成行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提升能力抓落实,不断加强对新政策、新法规、新知识的学习,提高政策领悟力和实践操作力;着力改进方法抓落实,始终把握正确方向,突出重点难点,深入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径;着力完善机制抓落实,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着力强化担当抓落实,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责任、善于攻坚克难,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实干铸就辉煌,奋斗成就伟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定力,砥砺前行,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财园信贷通”:由省财政厅、工业园区管委会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银行,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按不低于保证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为园区内有一定税收贡献、成长性好,又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2.“小微信贷通”:由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筹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作为风险保证金。合作银行按不低于财政保证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向县(市、区)域范围内小微企业提供一年期以内、无抵押无担保、100万元以下低息贷款。 3.“财政惠农信贷通”:省、市、县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合作银行按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放大贷款额度,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年期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4.“四桥九路”:四桥指沙石大桥、武陵大桥、客家大桥、黄金大桥;九路指位于创新区和潭东片区的“四纵五横”道路,其中“四纵”道路包括和谐大道、武陵大道、赣南大道、黄金路,全长35.07公里;“五横”道路包括蓉江一路、蓉江二路、蓉江三路、蓉江四路、蓉江五路,全长34.64公里。 5.“智慧社区”:章贡区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服务”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一个门户、两个中心、六大系统”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一个门户”即社区门户网站;“两个中心”即社区资源数据中心和“智慧社区”呼叫中心;“六大系统”即便民生活服务系统、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社区行政办事系统、社区环卫监测系统、社区综合治理系统、社区教卫服务系统。 6.“三馆一站”:指公办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 7.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对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患者免费救治和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 8.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机制。 9.“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国家信息化战略提出的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到2016年,中国电信在全省城区全部实现光纤接入,最高接入带宽达到100M,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M以上。 10.O2O运营: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通过互联网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11.“多规合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2.“一带三轴六区”: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一带”即沿江文化旅游功能发展带;“三轴”即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六区”即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 13.碳汇造林: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木(分)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
齐齐哈尔2015年——2016年经济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校举行书法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