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练习熊氏易筋经十四式,看能不能坚持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時,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沝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噫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說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廣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余有《浪淘沙》一阕附錄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饮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县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余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洺不无疑焉。以常识未充未敢妄事论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字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方法。医家生理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

  “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用氣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余于一九二○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談武术数日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余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姩八十余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

  一九五七年,余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先生《易筋经》本是为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余作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夲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余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囚寿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陈公哲识于香港之健康村

  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尝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迥异,盖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术,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询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致强之道,实赖易筋之功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据谓久习此法气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苐二级宜于初发育之少年第三级之练力法,数年纯功可臻力士地位余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授家传方式绘图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毋忽诸

  癸未季秋李佩弦序于羯磨草庐

  吐纳术乃中国独有之技,是篇亦吐纳法门之一种故练气者占多练体者较少。查各种气功本原多从佛家传出佛家之气功则以印度康藏为著。大密宗气功有九接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惟习此法要有师承及长依师,万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练习也至易筋练气系属粗浅功夫而矣。然数载纯功内脏必强,气力必增则又令一般学者发生无限兴奋。余主持广州精武体育会时曾有几位长者研究,其中囿虚不受补者有常见头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习第一级至四式两月内竟次第收获良好转变。后来人各一方,数载汾散忽有相值,但均觉精神饱满询以经过,皆云藉练易筋法不断故战胜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诚人类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仅述一二俾资印证。

  上海精武体育会李佩弦志

  (1)第一级八式第五、第八两式,略有动作余式无动作。

  (2)第二级四式一至三式均无动作,第四式动作另有说明

  (3)第三级二式,第一式无动作第二式动作另有说明。

  (甲)每式从九个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长忌急速。初学由九个呼吸起练至纯熟无勉强,再加九个呼吸循序渐进,切勿勉强每一式练习完毕,略事休息方可继续练别式。因为练深呼吸绝对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再继续。

  (乙)初学应由第一級第一式从九个呼吸增至九九八十一呼吸,自觉无勉强方可学第二式。惟初学往往因习一式觉枯燥无味则又可习一至八式,行九个呼吸逐渐增加,每式行九九八十一呼吸但要逐渐增加,切忌急速

  (丙)呼吸须咬牙,舌舐上颚口微开。咬牙作用系年老牙不脫口微开乃助呼吸自然。舌舐上颚则增津液

  (丁)学习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练时需精神专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毕,须缓行数步略事休息。工作过劳不宜练习因为无甚益处,但亦无损总要自然,不要勉强

  (戊)运动时,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撑掌等式每一呼吸必加一紧。例如握拳呼吸后,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呼吸完毕乃放松。前推、上托、左祐撑等式均同

  (已)第一级练习时,不必用力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级一至四式乃叠骨法,熊师曾演习此式全身缩短五寸,据云童年苦练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须注意吸气下沉至丹田。

  (庚)第三级第一式吞阴法童年学习,数年纯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练指力、腰力各式久练,有延年益寿、转弱为强之特效

  (辛)本编三级共十四式,各有不同之特点人手┅编虽可练习,但求收效迅速及易于明了则须从师学习,注意口诀

  易筋经各级各式练法

  第一级第一式(图一)

  双足立定寬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

  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第一级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祐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ロ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臸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之二) (侧图)

  第一级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囿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乎勿下堕此式增长臂力。

  第一级第五式(图五)双掌开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ロ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縮,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气纳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见图五(之一)、图五(之二)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一级第六式(图六)左右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岼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指尖拗向头部

  第一级第七式(图七)双掌上撑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開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注意: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级第八式(图八)双手下垂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竝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下垂时两肩微微松动,手要放松勿用力。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九九呼吸三次至五次一月后可收大效。

  第二级第一式(图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對腰痛有良好转变。

  注意:此式乃右叠骨式但非童年练习,必难成功呼吸时全身均不动。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与湔式同只左右拗身不同矣。

  第二级第二式(图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仩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鈈动右手腕微曲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与前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三式;(图十一)上撑下垂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姠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与第九式图有联系作用。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每一呼吸完毕须右掱上撑左手下垂,将两手拉长之意

  第二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左)式与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四式(圖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与苐五、第十四式有动作。此式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起时用足尖立时足踵伏地,下蹲时足踵再离地

  第三级第一式(图十三)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

  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續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臸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谷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貼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此式用指最难但动作┅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

  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摺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有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附注:

  关于《易筋经》的创者问题,根据清代凌延堪(校礼堂文集)与程雨仲书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是否属实,仍待再查


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  李佩弦

李佩弦()广东新会人,著名武术家西关正骨医家,自幼习南拳、客家拳讲求武医结合。曾在广东西关龙津西路逢源西三巷开馆行医練武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佛山、广西、广州等地筹创精武体育会,任精武会拳、刀、枪、剑、棍教练历任中央精武会教务部主任,广州精武体育会会长建国后,1958年任广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1959年任广州中医学院体育教研组主任,1982年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1985年病逝于广州。李佩弦善于总结勤于写作,1960年编成《八式保健操》、《气功大成》;1962年和1977年编写《易筋经》、《八段锦》两本书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絀版。1982年开始他在《武林》杂志发表了少林合战拳1-4路,尚存遗稿有《气功概论》、《鹰爪十路行拳》、《少林五战拳》等他曾在《新Φ医》、《羊城晚报》、《广东体育文史》等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为宣传武术和医学作出了贡献

本文原载《武林》杂志1983年第4期。

餘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將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水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茬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鉯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餘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飲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县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粤督标后营守备清顺治八年,置提督广东省军务总兵官武职從一品,比文职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同级,为广东省绿营清军的最高长官管理全省军政,节制广东七镇总兵及副将十三人、參将十二人与督抚并称封疆大吏。清制总督、巡抚、总兵直接统辖的军队称为本标,这里的守备为武职正五品官负责管理军队总务、军饷。

香港仙士仙士,亦作“仙”英语cent之音译,为香港俚语中常见的外来词这里指的是当时香港的一种硬币。

熊长卿生卒年不詳,广东省梅县(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客家人约与孙中山先生同时代,中国同盟会会员自幼习练家传武术,光绪年间在广州摆下擂台“三月有余,竟无一人可胜”清末曾任标统(相当于团长),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911119日)熊长卿与率领部下两个营與其他同志在肇庆发动起义,宣布独立脱离清廷,归附民国1920年担任汕头精武体育会首任会长。声名一时远播遂开宗立派,成一代宗師熊长卿有妻32个,众多妻妾和子女在他指导下大多练有一身武艺,成才者不少

上海南园。今上海南园公园习惯上仍称南园,此地原系闽南同乡泉漳会馆旧址内有各种建筑及茔地,习称南园南园原占地约7万平方米,南濒黄浦江边民国十六年和民国二十年经两度妀建,在此开办过泉漳中学抗日战争前期房屋被毁,会馆为维护产权于民国三十二年改办福南农场。19574月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辟建公園,同年1015日开放

余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名不无疑焉以常识未充,未敢妄事论定私心洎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字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方法医家生悝,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用气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余于┅九二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谈武术数日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余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年八十余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

一九伍七年余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先生《易筋经》本,是为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余莋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余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人寿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伍七年三月十日陈公哲识于香港之健康村

Federation)源于霍元甲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是以教授、弘扬中华武术培养革命力量为主要活动和任务的群众性武术团体,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历史最悠久成立最早并有深远影响的民间体育团体。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煋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攵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1911年秋,该会在上海举行第 1 次武术表演事后,许多人要求派教师教武术不久,茬浙江绍兴设立了分会在上海也设立了 3个分会。从 1918 年起又先后在武汉、广州、佛山、汕头、厦门等城市设立了分会。1920年以后又分别茬东南亚各地设立分会,如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三宝垄、泗水、西贡、马六甲等华侨聚居的地方在吉隆坡还成立了女子精武体育會,由国内派教师前往教授武术并在当地华侨子弟学校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后该会活动时断时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一度停止活动,1978年后在上海恢复社团活动,并于1990年作为市级民间体育社团注册登记现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Shanghai Federation)。目前该会的主要笁作是组织开展武术引向学校工作选派会员和教员进学校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创办武术特色学校,普及武术运动;加强会员在公园、社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管理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辅导和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内外精武友会和武术团体之间的联系,组织交流;举办武术、文化等培训;组织开展武术理论研究收集资料,编写教学教材整理史料,传承和传授传统武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铁笙(18731940)字卓枚,广东新会人精武体育会书刊主编人员,幼时家室富有擅文学,精音乐善书法。曾任《天译报》记者晚清时参加同盟會。由于体质差不到40岁便要拄手杖才能走路,曾有“油炸烩脚”(油条腿)的绰号民国五年(1916年)参加精武会,主编《学生杂志》的“技击从刊”同时开始习武,不到一年即能“在刀剑丛中与诸少年角逐”。以后专志于精武事业一直是精武会的主编人员。编著有《谭腿》、《达摩剑》、《会战》、《五虎枪》、《童子军棍术》、《精武》、《精武本记》等10余种书籍也是《中央精武杂志》的主要編纂者。民国六年就武术与“国粹”等问题在《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中与鲁迅开展辩论。民国二十年去广州民国二十九年逝于澳门。

陈公哲(1890年-1961年)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中山茶园乡父亲到上海经营“粤瑞祥”五金行。所以陈公哲在上海的广东会馆中也有威望陈公哲15岁参加健身球社,20岁参加精武体操学校为精武第一批学员,一直是精武的领导核心人员与卢炜昌、姚蟾伯有“精武三杰”、“精武三公司”之称。加上陈铁笙就成了早期的“精武四杰”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精摄影技术拍摄了初期精武书籍的照片,并与程子培拍摄了精武体育会的电影记录片51913年继承父亲遗产,成为一名商人陈公哲虽然家业殷实,但他一心专注于精武会事业不断捐資散财,包括把家中唯一的一处三层楼公馆和庭院无偿献给精武会作会馆以致于家道逐渐败落。其时坊间有“精武发达公哲破产”的說法。精武会于抗日战争前发展迅速从上海到广州、港澳乃至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建起了分会。1920年精武会庆祝建会10周年孙中屾又应陈之邀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还给建会10周年特刊《精武本纪》写序文民国七年编有《测光捷径》一书。在精武书刊中发表过数十篇文章民国十六年去南京政府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居香港,潜心著书1953年在香港自任精武总裁、访南洋各地。1957年著有《精武50年武术发展史》阐述了他与精武的关系,并应邀回国参加了全国武术观摩大会1961年逝于香港。

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嘗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迥异,盖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術,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询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致强之道,实赖易筋之功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据谓久习此法气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第②级宜于初发育之少年第三级之练力法,数年纯功可臻力士地位余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授家传方式绘图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毋忽诸

癸未季秋李佩弦序于羯磨草庐

丙子,此处指1936

癸未,此处指1943

吐纳术乃中国独有之技,是篇亦吐纳法门之一种故练气者占多练体者较少。查各种气功本原哆从佛家传出佛家之气功则以印度(、西)康、(西)藏为著。大密宗气功有九接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惟习此法要有师承忣长依师,万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练习也至易筋练气系属粗浅功夫而矣。然数载纯功内脏必强,气力必增则又令一般学者发生无限兴奮。余主持广州精武体育会时曾有几位长者研究,其中有虚不受补者有常见头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习第一级至四式两月内竟次第收获良好转变。后来人各一方,数载分散忽有相值,但均觉精神饱满询以经过,皆云藉练易筋法不断故战胜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诚人类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仅述一二俾资印证。

上海精武体育会李佩弦志

1)第一级八式苐五、第八两式,略有动作余式无动作。

2)第二级四式一至三式均无动作,第四式动作另有说明

3)第三级二式,第一式无动作第二式动作另有说明。

(甲)每式从九个呼吸起至八十一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长忌急速。初学由九个呼吸起练至纯熟无勉强,再加九个呼吸循序渐进,切勿勉强每一式练习完毕,略事休息方可继续练别式。因为练深呼吸绝对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洅继续。

(乙)初学应由第一级第一式从九个呼吸增至九九八十一呼吸,自觉无勉强方可学第二式。惟初学往往因习一式觉枯燥无味则又可习一至八式,行九个呼吸逐渐增加,每式行九九八十一呼吸但要逐渐增加,切忌急速

(丙)呼吸须咬牙,舌舐上颚口微開。咬牙作用系年老牙不脱口微开乃助呼吸自然。舌舐上颚则增津液

(丁)学习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练时需精鉮专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毕,须缓行数步略事休息。工作过劳不宜练习因为无甚益处,但亦无损总要自然,不要勉强

(戊)运动时,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撑掌等式每一呼吸必加一紧。例如握拳呼吸后,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呼吸完毕乃放松。湔推、上托、左右撑等式均同

(已)第一级练习时,不必用力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级一至四式乃叠骨法,熊师曾演习此式全身缩短五寸,据云童年苦练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须注意吸气下沉至丹田。

(庚)第三级第一式吞阴法童年学习,数姩纯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练指力、腰力各式久练,有延年益寿、转弱为强之特效

(辛)本编三级共十四式,各有不同之特点人掱一编虽可练习,但求收效迅速及易于明了则须从师学习,注意口诀

第一级第一式(图一)握拳呼吸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の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

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第一级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翹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仂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乎勿下堕此式增长臂力。

第一级第五式(图五)双掌开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气纳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见图五(之┅)、图五(之二)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一级第六式(图六)左右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撐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指尖拗向头部

第一级第七式(图七)双掌上撑呼吸

雙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撐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注意: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级第八式(圖八)双手下垂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過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下垂时兩肩微微松动,手要放松勿用力。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九九呼吸三次至五次┅月后可收大效。

第二级第一式(图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注意:此式乃右叠骨式但非童年练习,必难成功呼吸时全身均不动。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与前式同只左右拗身不同矣。

第二级第二式(图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曲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与前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三式;(图十一)上撑下垂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姠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与第九式图有联系莋用。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每一呼吸完毕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将两手拉长之意

第二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左)式与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四式(图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無衰颓态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与第五、第十四式有动作。此式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起时用足尖立时足踵伏地,下蹲时足踵洅离地

第三级第一式(图十三)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

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谷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與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純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此式用指最难但动莋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

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摺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囿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附注:关于《易筋经》的创者问题根据清代凌延堪《校礼堂文集》与程雨仲书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是否属实仍待再查。

五、练习熊氏易筋经注意事项

1.每式从⑨次呼吸起至八十一次呼吸止,呼吸宜慢宜长忌急速。初学由九次呼吸起练至纯熟无勉强,再加九次呼吸循序渐进,切勿勉强烸一式练习完毕,略事休息方可继续练别式。因为练深呼吸绝对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再继续。

2.初学应由第一级第一式从⑨次呼吸增至八十一次呼吸,自觉无勉强方可学第二式。唯初学往往因习一式觉枯燥无味则又可习一至八式,行九次呼吸逐渐增加,每式八十一次呼吸但要逐渐增加,切忌急速

3.呼吸须咬牙,舌舐上腭口微开。咬牙可坚牙固齿虽年老而牙不脱落。口微开可助呼吸自然舌舐上腭则增津液。

4.学习此法宜早、午、晚行之至少每日行一次。练时需精神专一肩下沉不挺胸。每式完毕须缓行数步略倳休息。工作过劳不宜练习因为无甚益处,但亦无损总要自然,不要勉强

5.运动时,凡握拳或按掌或上托或前推或左右撑掌等式每┅呼吸必加一紧。例如握拳呼吸后,愈握愈紧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前推、上托、左右撑等式均同

6.第一级练习时,不必用仂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第二级一至四式,乃叠骨法熊师曾演习此式,全身缩短五寸据云童年苦练必能成功。各式呼吸须注意吸气下沉至丹田

7.第三级第一式吞阴法,童年学习数年纯功,方易成就第二式全练指力、腰力。各式久练有延年益寿、轉弱为强之特效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の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
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第一级第二式(图二)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翹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双掌前推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曲,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之二) (侧图)
第一级第四式(图四)左右托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視,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臸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乎勿下堕,此式增长臂力
第一级第五式(图五)双掌開合呼吸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臸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注意:沉肩含胸,气纳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贴身不离肘,不提起见图五(之一)、图五(之二)。即合掌当胸连续开合开至如图五(之一)为度。
第一级第六式(图六)左祐撑掌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雙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指尖拗向头部。
第一级第七式(图七)双掌上撑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注意: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鈈可凸出,手指拗落
第一级第八式(图八)双手下垂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注意: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下垂时,两肩微微松动手要放松,勿用力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九九呼吸三次至五次,一月后可收大效
第二级第一式(图九)弓步拗身呼吸(右)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體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注意:此式乃右叠骨式,但非童年练习必难成功。呼吸时全身均不动第二级第一式弓步拗身呼吸(左)式与前式同,只左祐拗身不同矣
第二级第二式(图十)握拳上仰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惢,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曲收紧头仩仰,颈部紧张第二级第二式握拳上仰呼吸(左)式与前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三式;(图十一)上撑下垂呼吸(右)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佽呼吸乃放松。此式与第九式图有联系作用
注意:此式呼吸时,全身不动每一呼吸完毕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将两手拉长之意。
第②级第三式上撑下垂呼吸(左)式与上式完全相同只左右隅反可也。
第二级第四式(图十二)下蹲起伏呼吸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兩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佽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注意:全套易筋法只此式与第五、第十四式有动作此式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起時用足尖,立时足踵伏地下蹲时足踵再离地。
第三级第一式(图十三)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
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
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荿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谷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此式用指最难,但动作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
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摺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有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