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所开先河有

长安汽车在京启动“寻访百年工业自强之旅”-中新网
长安汽车在京启动“寻访百年工业自强之旅”
  中新网3月30日电& 近日,“百年长安‘逸’路有你――寻访百年工业自强之路”正式在京启动。该活动旨在通过探访中国工业的光辉足迹,见证逸动过硬品质,感受中国工业150年艰苦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据了解,此次活动集自驾游玩、工业探访、逸动新车置换等活动于一体,由40名长安老车主组成寻访车队,前往重庆“娘家”参观长安新车诞生全过程,亲身感受长安汽车品质,并在逸动的生产车间,现场亲手完成整车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贴上逸动车标,亲身感受车辆下线的全过程。
  交车仪式结束后,寻访车队将从重庆启程沿长江而下,前往宜昌、武汉、南京、济南等城市,参观长安汽车的前身“汉阳兵工厂”、“金陵制造局”等旧址,探访百年来中国工业振兴历程,整个活动将历时10天,途经数十个城市,累计行程达2500余公里。
  参与此次寻访活动的成员大多都是长安汽车忠实的老用户,其中一位张先生更是奔奔和悦翔的第一批用户,对于长安车,张先生评价道:“6年来车辆几乎无大修,日常保养也不贵,比较适合我们这种工薪家庭。如果说当年买奔奔是为了满足我有车开的基本需求,悦翔则给我和家人带来了幸福的满足感。此次参与厂家组织的寻访活动,我相信除了能近距离了解和感受长安汽车外,更能通过长途试驾检验逸动的品质,坚信逸动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全新感受。”
  对于张先生的评价,长安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户的肯定给予了长安汽车更多的动力和支撑。众所周知,2012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150年,也是长安汽车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开先河者,长安集团早在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创立,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奋斗史。此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希望让用户感受中国工业发展和成长的同时,与长安一起迎接战略车型逸动的上市,更主要的是想通过长距离、长时间的行驶来检验逸动过硬的品质,让用户真切感受长安汽车的成长。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回首历史,百余年中国近代工业历经沧桑,在一次次危机中实现超越,中国汽车工业也在摸索中不断提升。长安汽车此次采用的体验式营销,让用户感受到了长安品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相信随着逸动和更多自主品牌优秀产品上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由大变强。
  据了解,作为自主品牌突破发展的代表车型,逸动自去年法兰克福车展亮相以来就备受消费者关注,更被行业人士认为是一款秒杀同级别合资品牌的重量级车型。此次寻访之旅结束后,长安汽车还将在北京举办盛大的凯旋及首批逸动车主交车仪式,届时,将有更多逸动信息与大家分享!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黄石文坛]百年背影——《皮象休诗文存》编后记/刘坚 -
[黄石文坛]百年背影——《皮象休诗文存》编后记/刘坚
《皮象休诗文存》编后记百年背影刘坚象休公手稿文存编注收笔,心绪复杂,为写不写、如何写这篇《后记》,很是犹豫了一些日子。诗文字里行间,作者的身影老是若隐若现,挥之不去。八九十年前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眼前这百余篇诗文,给今天的我们遗留了多少信息、价值何在?而这些,恐怕是短短《后记》难以承载的。常言文如其人,或许只有重新回到诗文字句之中,我们才能有所发现与感悟。而这时,我们看到的,仿佛不再是那位先辈早已逝去的模糊背影,分明是一个风华正茂而心忧天下、胸怀大志却是不逢时,而后投笔从戎、康慨赴死的英才志士。民国初年间,象休告别少年时代,告别乡村生活,离开私塾学堂,来到江城武汉,投考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幸蒙擢取,得坐春风”。在《述从前学历》结尾处,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可不是莫名的兴奋,当时,他一定清楚自己就读的是一所怎样的学校。省立一师的前身(也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国立武汉大学的前身),是两湖总师范学堂(1906年),而两湖总师的前身,则是两湖书院(1890年)。两湖书院与长沙岳麓书院同是晚清影响较大的两所书院。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书院成学堂。两湖书院、两湖总师均由晚清重臣张之洞先后亲手创办。张之洞不仅是洋务运动领袖,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的开先河者,他在《劝学篇》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不仅是当时洋务运动和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有着很深的影响。象休所写的《物质文明论》,显然受了这种思想启发。辛亥革命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令各省改学堂为学校,“省立一师”应运而生。短短数年间,各省一师风生水起,且师资雄厚,学风活跃。在杭州,浙江一师先后迎来沈均儒、李叔同、夏丐尊、马叙伦、鲁迅等泰斗任教,并培养了日后成为大师的潘天寿、丰子恺、钱学森等大批学生;在长沙,湖南一师涌现出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共产党先驱;在武昌,湖北一师邀请近代教育先行者蔡元培、陶行知前来讲学,而留日回国创办私立武汉中学、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董必武,兼任一师训育主任并教授国文……。能成为一师的学生,难怪象休感觉如乘春风了,同时也意味着,他的命运将从此发生重大改变。“江城鹤唳何时靖,风雨鸡鸣正未休”(《秋感·七律》)。一师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可是武汉却正处在多事之秋,躁动不安,似乎已放置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风声鹤唳、鸡鸣不已,如何安心读书?“江城一炬咸阳火,万户无烟不胜愁。”“我怪世人都不如,人人欲食武昌鱼。同室操戈兄弟斗,犹是马牛而裙裾。”一首七言古风《鄂人哀》,描绘了辛亥武昌起义及后十余年间的战乱时局。那些年,先是直系军阀、“长江三督”之一王占元横征暴敛,且克扣军饷引发连年兵变骚乱、荼毒地方,继而导致湖南督军赵恒惕借倒王乘机谋鄂。“王虎既倒,吴狼复进”(《上萧耀南书》)。吴佩孚盘踞洛阳却操控湖北,而“湖北王”萧耀南“中路徘徊,为虎作伥,为盗资粮”(《上萧耀南书》)。北洋军阀曹锟贿选总统,湖北出六十万贿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萧受吴之命出手镇压;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兵败入鄂,萧先是拒吴保鄂,后又为反制段其瑞,迎吴进鄂、引狼入室。一时民怨沸腾,正如象休直书:“昊天不吊,降祸鄂人……”(《上萧耀南书》)。“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相传是上古舜帝禅位于禹时群臣同唱的《卿云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景象,民国初年被大总统徐世昌定为中华民国国歌,也多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愿景。象休那一代读书人,先前循的是习古文、考科举的传统人生轨迹,恰逢科举废止、朝代更替、往后何以安身立命、博取功名?他们也一定有过迷茫与彷徨。随着新学起、民国立,仿佛雾霾散去,所谓新文化、新思潮,又使他们如逢甘霖、如鱼得水。象休也曾写道:“愿祝共和千万岁,卿云瑞霭在春台”(《国庆纪念》)。然而现实与愿景反差太大,象休看到的是“风云酝酿蛇山黯,波涛汹涌大江流,……共和十稔无宁岁,哀鸿遍野食无馀。”他又很快陷入了迷茫,不禁发问:“万劫不复伊胡底,借问何人作祸胎?”(《鄂人哀》)。如果说,民国十年间的中国正通过历史长河中一处波涛汹涌的险段,那么武汉恰似大河上一个巨大的旋涡,军阀混战、权柄更迭、派系林立、政见纷争,各种思潮、口号推波助澜。象休和他的同学们,很难不卷入其中,他们不顾暗流涌动、泥沙俱下,或勇立潮头,或随波浮沉,命运被时代潮流裹挟着,福兮祸兮,凶险难料……。笔者见到《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十一次同学录》序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此近时学生所以声誉鹊起,属望者多,而为吾国之中心人物也。顾自前年五四运动,去年大会示威,学生群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为学生前途幸,尤不能不为学生前途惧。幸者何幸?其挟明敏之资、果锐之气,多所结合则为义举、为公益,天下当无难为之事;惧者何惧?其阅历不多、见理不明,为人利用则为盲从、为乌合,卒投祸乱以枉其才。予窃慨夫党德不修、学说岐出。或甲倡一说,而指导者罕史见诸躬行;或已举一事,而发难者恒自归于兔脱。”作者徐大煜老先生为学生命运不无担忧,且日后多有应验。尽管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世界观有太多的冲击,省立一师教授的也多是新学,但自幼习古文、读经史,儒家思想、传统文化早已浸润了读书人的血液、渗入了骨髓。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治国平天下乃至舍生取义,仍就是他们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而这种情怀,在象休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军阀的横征暴敛与苛政专制之害,让他联想到《诗经》里的硕鼠和《礼记》中的猛虎,悲呼:“害尤胜猛虎,苍生叹奈何”(《猛虎行·五言古风)》)。眼前是“九洲莽荆棘,四海满干矛。吾道成沦丧,我民亦虔刘。”他产生了屈原的孤愤和贾谊的隐幽,并感到“余亦有孤愤,私心欲追求”(《吊屈·七言古风》)。重阳登高上蛇山,他看到的是“大好河山付楚火,漫云城市有秦灰。”“最是瘟神天上降,斯民桓景且同灾”(《九月九日·七律》)。瞻仰辛亥首义烈士祠,他慨叹彭、刘、杨烈士“拼死为争人格转,轻生岂是绝缨伦。”他渴望乱世能得到治理,一如诸葛亮治蜀,“千秋同慕仰,每念顿忘餐”(《诸葛武侯治蜀》)。他企盼军阀混战消弥,“干戈化礼乐,坐镇不兵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他赞颂汉代主动请缨的青年英才终军和投笔从戎的贫家子弟班超:“壮志功名急,年华弱冠来。祗今投笔吏,谁是请缨才?”(《终军请缨》)。他钦佩在淝水之战中谈笑退兵的谢安,分明已流露出文韬武略的才情。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主权遭强割,“五四”运动爆发,他同悲同愤:“祗望销兵福,谁期失地盘。满腔忱热血,尽付与河山”(《阅报有感》)。他鄙视那些在“国命垂亡日”仍悠游念佛的“阁老”们:“神州沉忍见,枉作读书人。”他缅怀唐代安史之乱中抗敌徇节的烈士张巡,表达出自己“谋得同胞福,牺牲不顾身。痌瘝天下事,虑念在生民”的志向。时局是内忧外患、乱象莫测,校园也是风雨漂摇、学潮起伏。“摧残教育空垂泪,蹂躏黉宫总惕号。虑掷光阴诚足惜,可怜文化暗相挠”(《有感于本校》)。昔日“经术巍巍”、“文学斌斌”,此时“苔侵鲁壁”、“书付秦燔”,时代天翻地覆之中,文化换骨移形之际,“可怜白面好书生,不会为商不会兵“(《感时》)。终于,他萌发出“立功远塞须投笔,建策无路去请缨”的信念,他自拟一联:“良骥志千里,大鹏搏九霄。”1920年前后,董必武与陈潭秋等人在汉组织新教育社团,出版刊物《新教育》;1922年,他们领导各校学生同盟罢课,反对旧式教育。董必武还领导省立一师的学生反抗旧势力镇压学潮,驱逐守旧校长。在“驱刘(凤章)”、“驱郭(肇明)”学潮中,象休当属领袖,其《致周校长》书曰:“教育摧残,义不容已,虽云罪首,颇谓功魁。”董必武在发动学潮的同时,还在多所学校组织了共产党和团的支部,并要求党团员返乡创建组织,开展活动。这些学生后来成为群众运动领袖,象休就是其中一人。此后,他或受组织指派,或受中共党员、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等人的影响,在鄂城组建独立团,并活动至浠水巴河一带。至此,象休投笔从戎,迈出了书剑逐风尘的第一步。“枪林弹雨悲蜗斗,荆棘铜驼入梦频。万事都缘今日了,一番回首一番新”(《癸亥除夕》)。这一步,他迈得很悲壮,也很决绝,没有丝毫犹疑。哪料,这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步!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政体争斗、刀光剑影;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政见分野、枪林弹雨。时代犹如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每行进一步,不知要吞噬多少生命。只是,象休之死,何其从容,他早已以诗明志:“文信忠君哪惜身,秉心取义与成仁。头颅血染丹青影,祭奠魂来白骨屯”(《烈士祠·七律·民国十年题》)。象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其文《采莲记自序》里有一幅清晰的自画像:“……休落落成性,岂逐傀儡之场;雅雅爱人,偏羼蛾眉之队。才非司马,酷嗜风流;性同东坡,好评时政;……清芬素质,皎洁不污……。”若梳理其诗作,我们便能走近他、端详他,感触他的品格、才情乃至喜怒哀乐。从《吊屈》、《龙舟竞渡》、《红菊》、《白菊》、《黄菊》、《梅》、《松》、《竹》等诗中,不难看出,屈原的忠贞、陶渊明的清高、梅松竹一般的操守,正是他仰慕的品德;而《鄂人哀》、《九月九日》、《国庆纪念》、《烈士祠》、《阅报有感》、《有感于本校》、《武昌竹枝词》等诗,则表露出其关注现实、心忧天下的强烈家国情怀;《诸葛武侯治蜀》、《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终军请缨》、《苻坚淝水之役》、《谢安石谈笑退兵》等咏史诗篇,其建功立业的英雄情结跃然纸上;而《自怨》、《感时》以及《自拟联》“才高难入俗人机”之句,则反映其怀才不遇、建策无路的苦闷心境;然而,他目光开放,如《铁道》、《飞艇》、《无线电》、《电报》、《轮船》、《潜水艇》,对当代文明产物,他绕有兴趣,一一入诗;从其诗文中,可知他不仅对儒家四书五经、老庄、屈贾、史迁以及前后汉、三国、晋、唐、宋等史书均已熟读,而且对英法的司各特、狄更斯、萨克雷、乔治·桑和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均有涉猎;他还向董必武讨教,练习白话文,写作文明戏,而董先生也向他推荐《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和鲁迅、爱罗光珂的作品……。一组《读画》、《观诗》、《学书》、《试剑》、《弹琴》、《看奕》,可见他多才多艺;而《悲秋》、《羌笛》、《忆王孙》、《江南好》、《醉太平》、《鹤冲天》等诗词却告诉我们,他也时常多愁善感;泣血洒泪的《哭堂兄词》和《挽黄君文中》哀词,表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兄弟、好朋友。而如《赏花》、《醉月》、《春兴》、《眼儿媚》、《浣溪沙》、《诉衷情》,不论是几首《无题》里的寻花问柳,还是《仿古定情篇》、《会并头不遇》、《花朝》之中的男欢女爱,都告诉我们:他还是一个风流倜傥、至情至性之人;当然,最能体现他品行特质的,当属《致周校长书》和《上萧耀南书》,其中不仅表白自己“性拙直、不苟合人”,而且,“愿效陈东之志”——将南宋伏阙上书、慷慨赴死的爱国学生领袖视为自己的楷模;“颇信炎武之言”——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作人生的信条。而一首《北上留别》之五言绝句:“仗剑英雄事,沾巾儿女情。此行关气运,多半为苍生”——笔者则更愿意将之看作象休从戎前夕之悲壮绝笔。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象休之死,虽说于其文,这是题外话,于其人,也是身后事。司马迁有言,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人称焉……。”象休一生短暂、不富不贵,却生也倜傥,死也非常。象休临死,被告知有人可取保,他严词拒之,上午被杀,下午保书送达。可以不死却不求苟活、从容赴死,其死,可谓非常壮烈;象休死后,有人广发讣告,准备集会追悼,数人为此被捕坐牢。在同仁心目中,其死,可谓非常沉重;据传,象休死后数年间,英灵不散,能消灾除病,事亲养母。族人塑像供奉,同乡皮震(黄埔四期生,后致国民党中将)书赠一联:“大聪明身果成佛,真孝子死后侍亲。”在乡党看来,象休虽死,死而不亡,其死,可谓非同凡人。象休死后整整五十年,其尘封家中的诗文被发现。又二三十年,其生平事迹被逐渐传颂。人已亡,文尚存,读之,其思可寻,其情可感,这对于死者与生者,都是幸事。苏东坡视人生如雪泥鸿爪,象休近百年前的人生印迹也早已消融。但在笔者看来,他如同一只曾经飞过我们头顶夜空的鸿雁,虽已远逝,却留下了声声雁鸣,久久回荡。而那雁鸣之声,便是他的行行诗文。受长辈之托,编纂象休公文稿,本人文史知识粗疏,文言水平低浅,误辨误解、错注错释,自知不免。而译文,则着力于信,努力于达,无力求雅。蒙李声高先生为书名题字,韩晓寒、姜春平先生设计封面装帧,周旋女士录入、校核文稿,本书才得以付梓,在此一并致谢!2015年端午前夕于鄂州花湖家中谨撰皮象休简介皮象休,又名皮定善,字仪生,号浑然。1899年出生于大冶市曙光乡驾虹村皮家大屋。少入私塾,读孔孟。因家贫,辍学三年。后复学,遂发愤用功,遍读经史。1918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逢局势动荡,学生运动兴起,争利权、倡自治、反内乱、反军阀。其间与中共先驱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多有联系,受其影响,参与、组织学潮并成为学生领袖。1926年春,受指示离汉返乡,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宣传活动,在当地影响很大。后在鄂城地区组织武装,举斧镰标志红旗,番号为“工农革命独立团”,任团长,斗土豪,除劣绅。国共两党分裂之际,率部东渡长江至下巴河一带,继续武装活动。1927年10月,军阀夏斗寅一部进剿下巴河,包围其团部所在地胡氏宗祠,皮象休被捕。几经威逼利诱,仍义无反顾、傲气凛然,终遭枪杀,年仅28岁。五十年后,皮象休弃文从武前夕封存之书籍、文稿等文物于家中发现,其中,部分被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百余篇诗文、书信尚存,其余多数散失。二十年间,亲属数度上访,求追认烈士。1998年,大冶市人民政府亦向黄石市民政局行文请示,竟因故未果。近年来,皮象休事迹逐渐被黄石地区官方报纸、电台及网络关注,多有报道。2014年黄石声屏网以“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黄石人物”这题,推出《黄石人物100讲》,其中第37讲为“正气凛然的皮象休”。《皮象休诗文存》选注【原文】致周校长书(1)尼父至圣,毁有叔孙(2);灵均大贤,谗有靳尚(3)。盖织贝可使成锦,聚蚊可以成雷。苟非明哲之资,乌能辩其雅正哉?生(4)性拙直,不苟合人,戏曲微嫌,获戾同学(5)。谅先生明似灵犀,能烛魔怪,聪如牖户,门屏蝇声(6)。且生对于本校,素爱公名,屡遭挫折,在所不顾。去岁驱郭(7),原非本心,教育摧残,义不容已,虽云罪首,颇谓功魁。忽先生来长本校,首先欢迎。一年以来,洪潮渐平,而谣诼时起(8),老郭余孽,尚求复萌,竭力维持,岂止再四?虽以先生之高名重望,未必尽孚诸生(9)。不谓生之蚊力负山,要非无补毫发(10),偶因浸润,遂遗正人(11),风雨漂摇,难免变化。迨渔阳鼙动,再征冷公(12);垓下重围,方思亚父(13),则亦噬脐无及矣。(14)师生宜通声气,故敢直言,同沥愚忱,邀达聪聪(15)。肃此敬呈,并颂台祺(16)。【注释】(1)周校长:周之瀚(年),号鹏程,湖北宣恩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两湖总师范(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辛亥首义后,曾任湖北军政府内务部副部长等职,1923年间任省立一师校长(见《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录》)。1953年迁居天津,1960年任天津文史馆编修。(2)尼父: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亦作“尼甫”。叔孙:叔孙武叔,姬姓,叔孙氏(复姓氏)第8代宗主,名州仇,谥武。东周鲁国司马,孔子的敌人之一。“叔孙毁尼父”语出《论语·子张篇》:“叔孙武叔毁(诽谤)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3)靳尚:战国楚怀王时期大夫,受封于靳江,世称靳尚。史载靳尚为小人,嫉妒屈原并谗言毁谤之。(4)生:本学生,自称。(5)戏曲微嫌:戏曲,即态度言语诙谐,有“热嘲冷讽”之意。戏,嬉戏;曲,曲尽其妙,不直说。微嫌,即嫌微,犹嫌疑。“戏曲微嫌”意为“因戏曲而微嫌”,即“由于爱玩笑而受到猜忌。”获戾:得罪,获咎。(6)灵犀:古代传说犀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故称犀牛为“灵犀”。比喻心领神会。牖户:牖,双音通假字,一指窗户,《说文》注:“在墙曰牖(音‘友’),在屋曰窗”;一指墙(同“墉”,音“庸”)。户:《说文》注:“半门曰户。”泛指门。屏:遮挡,屏蔽。门屏,以门屏之。蝇声:指流言。(7)“驱郭”:郭,指郭肇明(年),号炯堂,竹山县人。1904年以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归国后历任两湖书院、两湖高等学堂教习、监督、省议会议员、省立一师校长。1920年任董必武等创办的武汉中学(私立)董事长。1927年,董必武受到军警搜捕,郭尽力掩护其离汉赴沪。据史料记载,1920年前后,董必武与陈潭秋(武汉中学创办人之一)等人发起组织新教育社团,出版刊物《新教育》,并组织召开教育界师生代表大会,改组了旧的省教育会。1922年,领导了轰动武汉的武昌长湖堤畔省女子师范学校的学潮和其他学校学生的同盟罢课,反对旧式教育、无理解聘教师、无理开除学生,驱逐了校长王式玉。女师学潮后,董又领导了省立一师的学生运动,为因反抗学校旧势力镇压学潮被开除而溺水身亡的几名学生举行追悼会,发动学生驱逐了阳明派老学究、校长刘凤章。刘离职后,郭肇明任校长。“驱郭”当为“驱刘”之后的另一次学潮,象休《挽黄君文中三首·哀词》、《有感于本校》诗中有所表述。在发动学潮的同时,董必武还在武汉许多学校组织了共产党和团的支部,并要求党团员返回各自的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创建组织,这些人逐渐成为群众运动的领袖。后来象休返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群众运动,当与此形势有关。(8)谣诼:造谣毁谤。《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9)尽孚:深孚,如“深服众望”。孚,为人所信服。(10)蚊力负山:成语,喻力虽小却能身负重任。出自《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力负山也。”要非:犹言总不是、若不是。(11)浸润:《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谮”,后遂以“浸润”指谗言。遂遗:犹遂疑,即决疑。《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遂”,决也。“遗”,似为“疑”之误。正人:中正、正派之人。(12)渔阳鼙动:语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指安禄山渔阳举兵叛唐事,后用为外族入侵或有战事发生之典。本文借喻学潮再起。冷公:即令公,“冷”为令之误。古代对中书令的尊称。唐代郭子仪为中书令,故称令公。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之后又计退吐蕃,二复长安,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称“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再征令公”,指郭子仪再复长安,狼狈东逃的唐代宗还京后慰劳他时说:“用卿晚,故至此,”即悔恨任用郭子仪大晚。(13)垓下重围:公元前202年冬,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战略决战,楚军10万人被汉联军50万人层层包围。项羽四面楚歌,败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亚父:即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谓仅次于父)。曾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刺杀刘邦,终未成功。刘邦用“身在楚营心在汉”的陈平设离间计,使范增遭项羽猜忌,辞官归里,途中病死。后二年,项羽兵败垓下。(14)噬脐无及:成语。自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15)同沥:共同竭诚尽力。沥,沥诚。愚忱:诚实热忱。愚,敦厚。“邀达聪聪”,意为“以期达到互相理解”。聪聪,即“明目达聪”,古语有“明四目,达四聪”,形容力图透彻了解。(16)台祺:台安。敬辞。台,侍也。祺,吉祥、安祥、平安。【原文】上萧耀南书(1)钧鉴:(2)昊天不吊,降祸鄂人,王虎既驱,吴狼复进(3)。频年以来,虽兵祸较轻于别省,而财政告竭,更实甚于他邦。夫以区区之鄂,即自维护,尚且不足,而况供北庭无限之军费乎(4)?环视乡境,赤地无余;遍观市场,金融涸尽。人非草木,孰不关情?识等马牛(5),亦知流涕。长此不图,则吾鄂将有不堪设想者矣!我督服务桑梓,已逾二年,慈仁之怀,嚣然寰宇(6),全鄂破产,谅必哀怜。速赐慈航(7),渡兹苦海,请自今日,吾省宣布独立,脱离北庭,收我主权,还我经济。复民国创义之勳,振三楚雄霸之气(8),则是我督有大造于乡邦,而乡邦亦以此厚望于我督者也!象休职本学生,宜事学业,国家大事不应与闻。但伏阙上书,愿效陈东之志(9);匹夫有责,颇信炎武之言(10),故不揣冒昧,敢献刍荛(11)。想我督明目达聪,用纳愚夫之议;宽仁宏恕,不责杞人之狂。更希神断早决,拯民水火,保安自治,不涉政潮(12)。如尚中路徘徊,甘心附北,为虎作伥,为盗资粮(13),我督抚衷自问:其何以对乡邦父老乎?肃此谨呈,不胜屏营待命之至!(14)【注释】(1)萧耀南:年,祖籍浙江兰陵,出生黄冈新洲。北洋政府时期,历任第二十五师师长,湖北督军、两湖巡阅使,湖北省省长等职。早年与直系军阀曹锟交好并成为其部下,且与吴佩孚义结金兰。直皖战争后,其部成为直系劲旅。1921年湖北督军王占元兵败请辞,北洋政府任吴佩孚为两湖阅使,任萧耀南为湖北督军,统治湖北长达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王”。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萧受吴之命血腥镇压,是为“二七惨案”。同时10月,曹锟贿选总统,湖北承担贿费60万。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10月)吴佩孚兵败入鄂,萧拒吴保鄂。后因受制于段其瑞,为反制,又引狼入室,迎吴入鄂。由于吴军所有费用、军需全由湖北承担,引起鄂人一片指责,萧吴也因此产生反目,矛盾尖锐。萧不久病逝。(2)钧鉴:书信敬辞,用于尊长或上级。(3)昊天不吊:指苍天不怜悯保佑。多用于悼辞。“王虎”:王占元(年),河北邯郸人。早年因家贫投身淮军刘铭传部,后入袁世凯北洋新军,一路高升至湖北督军。袁死后入直系。以统治残暴、贪鄙闻名。天津小站练兵发迹,镇压“二次革命”居功。1916年被黎元洪任命湖北督军,冯国璋直系“长江三督”之一,直皖战争联合讨段,1921年间组织“七省联盟”。在任时横征暴敛,长期克扣军饷,湖北连续发生兵变,叛军在城中烧杀奸抢,全城骚乱,引起湖北人的一致反对,各界组织驱王运动,主张鄂人治鄂。湖南督军赵恒惕乘机讨伐谋鄂,萧耀南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王兵败,萧上任。王倒台前两个月,曾派大批军警镇压武汉学联领袖恽代英、汪洋等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制造了“六一”惨案。“吴狼”:系指吴佩孚。(4)北庭:指北洋政府(年)及曹锟、吴佩孚等直系军阀。(5)识等马牛:见识如马牛。识,见识,感知。(6)“服务桑梓”:萧耀南统治湖北五年,有过造福桑梓的功绩。他十分重视水利堤防,制定全省水利工程计划,修武鄂沿江大堤,编《湖北堤防纪要》。重视文化教育,将湖北的几个专科学校改为大学,如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商科大学、法科大学等。捐资长春观修建藏经阁。192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举行。嚣然寰宇:以天下为忧之意。嚣然:忧愁的样子。(7)慈航:即慈航普渡。佛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故称慈航。(8)创义之勳:指辛亥首义之勋,勳同“勋”。三楚:战国时期,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南楚、东楚、西楚。按《史记》划分:南楚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龙兴之地,重要城市为江陵;东楚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等地,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今苏州);西楚指淮北、沛、陈、南郡、汝南等地,泛指楚人复兴之地,重要城市为彭城。(9)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请命。陈东之志:陈东,宋朝太学生,爱国学生运动领袖、民族英雄。年少时即有好名声,豪爽洒脱,不甘屈居人下,不因贫贱而自艾。蔡京等人专权,人莫敢言,陈东却无所隐讳而直言。钦宗即位,他率领太学生伏阙上书,奏请诛杀蔡京、梁师成等六个国贼。金兵逼近京城开封,李纲等因主战抗金而遭罢免,陈东又率太学生跪伏上书,“军民从者数万,喧声震地”,迫使朝庭让李纲复职。金人退去后,当朝宰相议事除掉伏阙上书者,要从陈东开刀。奸相黄潜善以言激怒,宋高宗下书处置。建炎元年(1127年)8月25日,陈东慷慨赴死,与欧阳澈(另一名上书者,31岁)一起被杀于集市上,“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宋史·忠义传》)。(10)炎武:顾炎武(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亭林,昆山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学问渊博,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作品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50余种。早年投身抗清复明活动,一再受挫,后累拒仕清,背井离乡。顾炎武治学,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仪廉耻,是谓四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提出,背景是清军入关。“有亡国,有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由梁启超成八字语型。(11)刍荛:即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原指割草打柴人的话,后作百姓的浅陋之言。谦辞。(12)保安自治:语出有二,一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反对帝制,脱离中央政府管辖。二是指北洋政府时期梁启超等人提出的政治制度改革主张“联省自治”,并得到地方实力派的广泛响应。“联省自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各省自定宪法,依法组成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仿照美国联邦制)。1920年7月,湖南督军谭延闿发表“还政于民”、“湘人自治”通电,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公布,得到四川等省响应。后因孙中山反对、蒋介石北伐统一中国而不了了之。“政潮”:1922年前后,“联省自治”口号已形成规模很大的高潮。“不涉政潮”似主张“鄂人治鄂”,而非“联省自治”,亦非“附北”(依附北洋政府)。(13)为盗资粮:资粮,原意指钱粮。此处与“为虎作伥”相同,“资”即谓资助。(14)屏营:惶恐。常用于信札谦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开先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