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简笔画图片大全:有关体育的画复杂一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体育绘图,图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体育绘图,图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体育简笔画_体育运动简笔画图片_体育动作简笔画大全
体育简笔画图片
共 18 个简笔画&&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100个简笔画/页&&转到第页
体育简笔画网为你提供了精彩素材,体育动作的简笔画图片大全2张,体育简笔画图片――基本动作,体育运动简笔画图片欣赏20张,简单体育动作简笔画图片大全28张,感谢您关注本站。
人物相关简笔画专题美术(绘画):我喜爱的运动
您现在的位置:&&&&&&&&&&&&&sykx正文
美术(绘画):我喜爱的运动
&&&热&&&&&
美术(绘画):我喜爱的运动
作者:果果E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8 更新时间:
&&&&&&&&&&&&&&&&&&&&&&&&&&&&&&& 美术(绘画):我喜爱的运动
一、活动目标
1.会用剪贴、添画等形式表现人物运动时的多种姿态。
2.能在集体中大胆的讲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关注自己与同伴运动时的项目和姿态。
2.材料准备:PPT《运动项目》、剪好的自粘纸(运动小人的头、身体、腿、手)、剪刀、油画棒、马克笔、白纸。
三、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运动
& 1.说说喜爱的运动项目。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呢?
& 2.用动作表示喜爱的运动项目。
& 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可真多呀!现在呀,老师要请小朋友把刚才的运动项目用动作表现出来。
& 3.观看PPT《运动项目》。
&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这儿呢,也有一些有关运动的图片,想要看看嘛?(边看边问幼儿图上的运动是什么运动,并初步分析人物运动的关节是什么样子的)
&& 师:今天呢,老师也要来和小朋友制作一副运动项目剪贴画。
(二)幼儿用剪贴、添画等形式表现人物运动的多种姿态
& &1.教师示范。
&(1)介绍材料。
& 师:(将白纸贴于黑板)老师这儿呢,有一个材料框,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
& 师:圆圆的是运动小人的头,像个梯形的是运动小人的身体,细细的长条是手臂,比细细的长条粗一点、长一点的是运动小人的腿。
&(2)具体操作。
& 师:首先我们想想,你所要做的运动小人在做什么运动,然后试着摆一摆这项运动的姿势,然后首先贴上运动小人的身体,身体呀,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变成横着、竖着、倒着的身体。接着我们找出小圆圈,变成运动小人的头,然后我们找出细细的长条变成运动小人的手,再找出比手粗一点的长条变成运动小人的腿。最后,我们可以画上这项运动的器械,添上好看的场景,涂上漂亮的颜色,就完成了。
&& 2.幼儿操作。
&& 操作要求:
(1)考虑你的运动小人在做什么运动,并自己动手、动脚、动脑摆一摆。
(2)贴上运动小人的四肢、身体、和头,并注意关节之间要紧密连接。在需要弯曲的关节处,可以用剪刀剪下后重新贴
(3)画上运动器械和场景
& 3.评讲。
师:很多小朋友都完成了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猜猜,他画的是什么运动项目。
师:小朋友们画的都非常棒,回家后,我们在可以把我们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看。
sykx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sykx: 下一个sykx:
【字体: 】【】【】【】【】【】
站内sykx搜索
地址:苏州市干将西路1323号(三元一村内)
邮编:215004
备案号 苏CIP备静心堂--丰城中学熊雪芳信息技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上传: 辛秋霞 &&&&更新时间: 10:18:09
第三章 体育绘图
体育绘图是用简练的绘画手段来表示与说明有关体育内容的一种画图方法。它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便于编写教案和制定训练计划,在许多方面,用图形更能清晰、准确、简练地表达讲述内容,使教案、训练更具实用价值;②便于讲解,可起到助讲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与弄清运动行进路线;③弥补示范动作的不足,动作图解标准、规范并可重复出现而无差异,可作为很好的辅助教学资料与示范动作进行互补。因此,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工作者,正确掌握这方面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绘图方法和技巧,对改善教学、训练手段,提高教学、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音 线 图 画 法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体育绘图属于绘画范畴,但就其特点而言,它又明显区别于一般意义上所讲的艺术绘画作品。艺术绘画追求的是作品的意境、形态和神似,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去追求作品的欣赏价值。而体育绘图则是以简练的绘画手段来表达有关体育的内容。它主要是以单线图的形式用简单的线条来勾画出人体体育动作的形态结构、技术动作过程等。它具有图意清晰、表现力强、简便实用等特点。
一、画单线图用具及基本线条练习
1?绘图用具
笔的种类繁多,比较适合作为画单线图用笔,通常有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单线图线条的粗度应在0.6毫米左右,太粗太细都不适合。如用铅笔,最好用硬度适中的hb型,这种笔画错容易擦掉,适合用来打底。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单线图,粉笔很粗,图要相应画大一些,一般适合画身高为15&20厘米的图形。
在大张纸上面画,可根据要画图形的大小选择型号适合的水彩笔或软笔。
用做画单线图的纸张,以纸质较好、遇墨水不化、带有现成横格的练习本和活页纸为宜。横格的宽度大约在0.7厘米,两格相加为1.4厘米左右,正好符合画出的人体高度在1.5厘米左右。利用现成格子的纸,不仅可以省去打格子的麻烦,而且可使画出的图大小一致。
(3)其他用品
绘单线图用具,还应备有三角板一副、圆规一副,具有各种雕空图案的小绘图规板一块。
2?基本线条练习
基本线条练习是画单线图的基本功练习,是根据所建立的人体单线图模型和某些常见动作结构提炼出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体的比例关系和基本线条结构。
练习画基本线条,要求画直,但不能用尺子,间隔均匀,整齐化一。图幅要求用三线两格制,取两格作为图形的纵幅,分格线分上、中、下三线称之,每两行图画之间要空出两格。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基本线条练习:
练习一 空出两格,从第三格开始,画如图(1)的线条。
要求与分格线垂直,上下格两线为一组,两线间距0.5厘米。
图 3-1
练习二 再向下空出两格,画如图(2)的线条。要求同练习一。
练习三 再向下空出两格,画如图(3)的头部图形。要求是瓜子形圆,长径为一格的四分之一,短径略小于一格的四分之一,掌握好比例,做到均匀一致。
练习四 画如图(4)所示的火柴棒图形。要求头占一格的四分之一。
练习五 画如图(5)所示的立姿图形。两臂从头下画起,止于中线下约一格的四分之一处,足掌的长度略短于头部的长径,两足掌分开70度&75度。
练习六 向下空出三格,画如图(6)所示的开度为30度的人字形线条。
练习七 再向下空出三格,画如图(7)所示的开度为60度的人字形线条,两条线交点在中线下一格的四分之一处。
练习八 再向下空出三格,画弓步图形。两大腿交角为60度或稍大于60度,屈膝腿的大小腿等长,小腿垂直于底线,髋点下降四分之一格。
练习九 画如图(9)所示的弓步抱拳图形。要特别注意头部和髋点各在上、中线下约一格的四分之一处。
二、徒手体操单线图原理
1?人体各部位的比例
控制比例是绘画、制图的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在熟练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体某一运动特征的需要,可以做变通处理,即掌握基本功,灵活运用。
为了绘图方便,人体单线图的绘图比例按如下处理:
(1)上肢∶下肢∶上体 1∶1∶1即上肢、下肢与上体大约等长。
(2)上下肢各以肘关节、膝关节为界大约等长,并约等于上体的二分之一,即上臂∶前臂∶大腿∶小腿 1∶1∶1∶1 1/2上体
(3)头部高约占身长的八分之一。
(4)脚和手掌的长度略小于体长的八分之一。手掌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约数计入前臂,处理时略之。
以上比例关系并不是人体的实际比例,是根据单线图的特点,为了作图方便而定的一个模型性质的比例。只要根据上述比例关系画图,则能比例适中,比较接近人的动作形象。
2?人体各部位的处理表达方法
(1)手掌的处理
手掌的处理原则:可画可不画。手掌不足体长的八分之一,它与手臂连成一直线时,即作为前臂的延长部分,并不精心表现它,也不特意加长它,仍将大小臂处理为等长。
但当表现揉手、推掌等动作时,手掌的形态就一定要画出来。握拳应是一个很小的弯钩,要画好十分困难,遇此
情况时在图下注明即可。如图3-2所示。
(2)脚掌的处理
脚掌的指向具有表示人体面向的功能,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画出来,否则会显得图形粗糙,不够完整。如图3-3所示。
(3)头部的表现
头部必须体现长径、短径之区别,画成瓜子形、正椭圆形均可。头的长径不得超过体长的1/7(一般为1/8&1/7)。在头上加上一很小的横笔,形成前发际,可起到表示方向之作用。如图3-4箭头所指之处。
头部的运动形态共分三种情况:
① 躯干不动,头部的屈、仰、侧、绕把头与躯干的夹角画出,把绕行方向用统一符号&绕线&标出。如图3-5。
② 头部被动地跟着躯干运动
应着重表现头部的长径作为躯干的延伸而倾斜,而不能与躯干上部有明显的夹角。如图3-6所示。
③ 前两种运动兼而有之
应注意表现二者运动之差别。如图3-6(3)所示。
(4)肩的处理
肩轴的宽度在画正面图时一般用虚空显示出来,例如臂上举、臂下垂、侧举等。如图3-7所示。正面叉腰和侧向立的各种动作,将肩轴作为一个点来处理。
在侧立时,为表示下垂臂,可使肩微后张,胸稍前凸。如图3-8所示。 
(5)髋关节的处理
大多数情况下,髋关节都作为一个点来处理。如图3-8所示。
在少数情况下,为了表现出髋关节的扭转态势及其与肩轴的交叉,就需体现出髋关节的宽度,用虚空来处理。如图3-9所示。
(6)脊柱屈的表现
主要体现在腰椎上,头部的长轴应当处理成脊柱的延长部分。如图3-10(1)所示。
主要体现在腰椎和胸椎上。如图3-10(2)所示。
主要体现在髋关节上,在腰椎上要有一个柔和的弧形过渡。如图3-10(3)所示。
(7)重心位置的表现
身体重心位置的不同,是表现人体静止或运动、平衡或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解剖特征。
① 静止平衡状态的表现
其重心投影点必须落在支撑面上。如图3-10(3)所示。否则就会出现东倒西歪,站不稳之感觉。图3-11
② 运动状态的表现
表现运动状态的特征是重心投影点偏离支撑面。如图3-11所示。
3?正投影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正投影分正面、侧面和水平投影,所 产生的图分别为正视图、侧视 图和俯视图。如图3-12所示。在实际运用时并不是每个动作都要画三幅图,而是只选择一个最能够表现动作结构特点的面,并以此面为主来作整套图,个别动作不能表达清楚的,可加补充图。
正投影的三个视面图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对表现动作有利有弊。现分别介绍如下:
(1)正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正视图和原物的高度、宽度相同,但深度无法表现,故它的特点为:高平齐,宽相等,深不知。因此,正视图只能正确地反映以上、下、左、右方向的动作结构。换句话说,凡是在上、下、左、右方向占优势的动作或运动,都可用正视图作为主视图来表现。如图3-13所示。
正视图画脚为一水平横线,看不清脚的60度分角,可采用变通画法,对脚采用稍加俯视的处理,使双脚分角大于60度。
(2)侧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侧视图和原物高度、前后深度相同,但左右宽度不知。它的特点是:高平齐,深相同,宽不知。因此,它适宜表现以前后、上下方向为主的动作或运动。无法表达左右方向的动作。凡是遇以上下、前后方向为主的动作或运动,均可用侧视图作为主视图来表现。如图3-14所示。
(3)俯视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俯视图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它与原物的宽度、深度相同,而高度却无法显示。它的特点是:宽相等,深相同,高不知。由于俯视图无法表达人体身高这一基本形态要素,所以,它不能作主视图,而只能作为补充图使用。如图3-15所示。
(4)补充图
通过以上介绍可知,正视图和侧视图都可以作为主视图来表现动作。但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当用一种视图有时无法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因素时,就需要加一幅图补充说明,此图即为补充图。补充图要加括号,以便与主视图区别。如图3-15所示。
(5)画成套徒手操单线图的基本要求
① 一套动作只允许用一种视图作主视图,一个动作只允许加一个补充图(过渡动作图不在此限)。
② 写上动作名称和动作编号。
③ 两动作之间有必经的特定部位(动作),必须画上或标明动作方向,此图不加括号。
④ 动作细部(如握拳、提踵、五指交叉等)图中不易表现,可在图的下方用文字注明。
第三章 体育绘图
第二节 徒手体操动作图
初学画图时,应按三线格的限制作图。这样画出的人体图形的身高及肢体比例比较统一,画面也比较整齐,每个动作的解剖部位的相关位置比较容易确定。三线格的尺寸以0.75厘米宽的横格为宜,两格加在一起为1.5厘米。待画熟之后,应用到教案上可采用身高为1厘米的规格。徒手体操动作内容丰富,只要动作结构稍有变化,就是一个新的动作。如此繁多的动作形式,要在应用时立即画出来,似乎不太容易。但只要掌握好有关的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理论,熟知动作结构,多练多画,还是不难的。
一、徒手体操各部位动作画法
1?主正姿势
图3-16是正视图。其特点是瘦长、狭肩、臂紧贴躯干,手垂至于大腿中间,足掌分角大于60度。头顶上线,髋在中线,足踏第三线,头部和脚掌长约为身长的八分之一。
图3-17是侧视图。特点是肩部画在躯干线之后,肩微后张,臂斜下与躯干交叉。
图3-18是立正姿势的斜视图。肩轴线、手掌连线、足尖连线的透视是斜向平行。脚掌画在前后方向线的两侧。
(1)开 立
图3-19是左右开立。两腿分角约30度,两足掌分开在图上约大于60度。
图3-20是大开立。两腿分角约60度,头部和髋部分别降至上线和中线下约一格的四分之一处。
图3-21是开立的斜视图。如较近视点,左右平行线的透视则不平行,而有共同的消灭点。
(2)弓 步
图3-22是弓步抱拳侧视图。特点是头部、髋部各下降一格的四分之一,两大腿分角大于60度,前膝不超过脚尖的垂直部位,小腿与地面垂直。
图3-23是弓步抱拳正视图。特别是上体和原来一样长,后腿略短,前腿迈出下线,两腿紧贴立点垂直线两侧。
图3-24是弓步的斜视图。特点是两足掌在前后方向线上,后腿比前腿略短一点。
3?臂各方向的举
(1)侧平举
图3-25是开立侧平举正视图。特点是臂与上体等长,空出肩位。
图3-26是开立侧平举侧视图。表现效果很差,须加补充图。
图3-27是开立侧平举的透视图。画时应注意透视变形的应用。
(2)上举与斜上举
图3-28(1)是上举正视图。特点为手臂夹耳,手臂画至第一线之上一格的四分之三处。本图之(2)是侧上举,两臂夹角应为90度。
图3-29是两种不同技术结构形态的上举图,一种是一般上举,没有挺胸抬头;另一种是挺胸抬头的形态。
图3-30 (1)为上举透视图,本图之 (2)为侧上举透视图。其特点是注意斜角的统一。
(3)前平举
图3-31为臂前平举的正视图,其表现效果很差,需用正视图或俯视图加以补充。
图3-32为侧视图,表现效果佳。但当单臂前举时也与此相同,如果是后者应加补充图。图3-33为俯斜视图。要注意将臂和脚掌画与前后方向线一致,斜度要统一。
(4)臂后下举
图3-34为侧视图,表现效果佳。
图3-35为正视图,表现效果差。特点是臂稍画成八字形,长度稍短一点,最后以侧视图作补充。
图3-36为斜视图。注意斜度统一,左臂用断线表现。
(1)胸前平屈
图3-37为正视图,大小臂完全重合,需用俯视图作补充图。
图3-38为侧视图。表现效果差,同样需加补充图。
图3-39为斜视图。注意斜度统一,远臂稍短。
(2)肩侧屈
图3-40为三种肩侧屈姿势的正视图。前两种手触肩,第三种不触肩。要注意比例适当。
图3-41是斜视图。要特别注意斜度及左右臂大小变形得当。
(3)体前屈
图3-42为正视图。注意上部不超过中线,头为正圆形。
图3-43为侧视图。表现效果好。
图3-44为斜向透视图。注意斜向统一,两脚掌指向与人体面向大体一致。
(4)体侧屈
图3-45为正视图,注意曲线转折在腰椎上。头部长轴与上体侧屈方向一致。
图3-46为斜视图。头部不碰第一线,注意两脚在第三线上下的不同位置。
体侧屈动作一般不采用侧视图表现。
图3-47为正视图。特点是重心移向转体的同侧腿,屈臂与躯干相连,直臂不连。
图3-48为略带俯视的侧视图,画出髋的宽度主要是为体现肩轴与髋轴的扭转态势。
图3-49为斜视图。经画出重心移至转体方向的同侧腿,以及肩轴和站立线的扭转态势。
图3-50为侧视图。注意体现左右的远近,虚实关系。本动作一般不采用正视图表示。
图3-51为斜透视图。臂与前后肩轴线的透视大体一致。踢腿高度要低于侧视图。支撑脚掌是体现斜立的关键解剖部位。
图3-52为正视图。交叉点在腕部,上体要用虚体表现。两臂弧线要柔和。
图3-53为侧视图。注意两臂重叠的程度,上臂要略遮住胸部。
图3-54为斜视图。交叉点在躯干前,肩部位置有高低变形。
图3-55是稍带俯视的正视图。两臂要微向上,两腿紧靠纵轴线,头、髋位置下降四分之一格。
图3-56是稍带俯视的侧视图,弓步结构典型,两臂画得很短,远臂采用断线。
图3-57是斜视图。采用斜视角度要稍小点,以便左臂可画在人体的左侧。
图3-58为正视图。特点是肩、插腰处没有宽度。两臂为一菱形,两肘宽不超过开立脚宽度。
图3-59是侧视图的变通画法。肘微突向后,左脚掌高于右脚掌。
图3-60为斜视图。注意几条左右平行透视线的正确走向。
图3-61之(1)为侧视图。能较好地表现出蹲姿。但对两臂结构表现力差。本图之(2)为正视图,应用侧视图作补充图。本图之(3)为斜视图,注意两肘位置高低变化及两足掌的指向。
二、徒手体操透视图画法
运用透视的规律进行作图,在纸平面上表示人体动作的映像,这种作图方法叫透视作图法。
透视作图法有三种,分别为心点作图法、距点作图法和余点作图法。它们均围绕消灭点为中心进行作图。在表现力及简洁、明了、实用、易画等特征中,又各有所长。
1?心点作图法
心点作图法就是把心点作为一组平行线的汇聚点的一种作图方法。其方法是将人体的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放置,然后进行透视作图。
例如,有一方队,若正面表现,则可将人体正面平行画面放置,人体前后方向的一组平行线相交汇聚于透视中心点。如图3-62所示。人体左右方向的平行线透视后仍旧平行。
这种画法,对单个人体图来讲与正视图无什么区别,但若以集体队形出现,其表现力就远大于正视图了。这种方法适宜作队形图。
2?距点作图法
是将人体作45度放置,使人体的额状轴平行线组和矢状轴平行线组分别向两距点汇聚,并根据这种汇聚关系所绘图像的一种作图方法。如图3-63所示。
所谓45度角放置,就是两组平行线之成角(90度)由平视线垂线平分。因此也叫成角透视。
距点作图法对画人体单线图是比较适合的,表现力较强,同一组平行线向一个点交汇,交汇感能明显显示出来,集体队形图用此法很适合。
对于画单个人体的动作,也经常使用这种作图法。如图3-64所示,作图时先确定前后、左右两组汇聚线,最好把脚位线先画出来,然后以这两条线为基础构图。画动作时,汇聚关系的正确显示是至关重要的。如两臂线与脚线之远点汇聚关系的显示。
3?余点作图法
如果将人体的矢状轴、额状轴放置与地平线的交角不相等,那么这两组平行线就分别汇聚于两余点,以此为依据的作图法,称为余点作图法。这种作图也是成角透视作图的方法之一。
余点其对应两点为一组,有无穷组,因此余点透视的角度很多,可在侧视图&&正视图之间任意选择。选择余地大、表现方随意、表现力适中是它的特点,因此被广泛采用。
如图3-65所示,作图时也需要先确定前后、左右两条基本线,注意汇聚关系的显示,这是要点。
两条基准方位线与视平线夹角不同,其图样也不同,总体在近正视&&近侧视图间变化。
4?透视作图法的注意事项
透视作图法与平面作图法不同,它遵重视觉习惯,因此作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掌握动作的平行关系
处理同一方向上的肢体,应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视觉平行关系。如图3-66&弓步前平举&动作,两脚在地面矢状轴两侧,两臂相互平行,手臂与脚掌及弓步大腿的视觉平行。
(2)远高近低的位置变化与处理
一般透视都带有一定的俯视性,两条基本线(矢状、额状轴的平行线)分别汇交于左右消点(地平线上),由于一般是在地平线以下作图,所以在相同高度位置的地方,远的地方高,近的地方低。这种高低差异随俯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俯视角度小,差异则小;俯视角度大,差异则大。这种位置的变化关系是我们在绘图时要掌握运用的。
(3)近长远短的长度变形
这是透视的一种基本变形,有了这种变形才有透视感。因此,在图中左右脚、腿、臂长一般是不等长的。但要处理得当,具体长短的变化幅度受平行线透视的&缩狭变形规律&的制约。
(4)近实远虚、近连远断
这是平面图表达立体的远近关系的一种基本技巧。其依据是:从视觉观察,近的物体、物形总是遮挡远的物体、物形。我们画图时,用近部画实、连接,远部画虚、断开,表示这种遮挡关系。如图3-67所示。
(5)减小角度变形的处理
透视作图,不管采用哪种作图法,其透视角度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角度变形的程度随视角选择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图3-68的两臂前平举动作,用大角度俯视,臂与躯干角度(90&)变形大;用小角度俯视,臂与躯干的角度变形小。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欢迎您,您是本站第皮卡书屋的其它豆列
······
&(63人收藏)
&(95人收藏)
&(2人收藏)
&(21人收藏)
&(1人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