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运动心脏经常绞痛有什么影响

玩网络游戏比运动对心脏更有好处?
09:37:40 来源:互联网综合
据台湾“中央社”5月19日消息,美国心脏学会的红色爱心标章常出现在燕麦片等食品包装上,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作为参考信息。但现在这个标章竟将出现在某游戏公司游戏机外包装,引发舆论关于“玩游戏对心脏有益”的争议。而此前有报道称,一名年仅28岁的韩国男子李某由于连续近50个小时不吃不喝地在电脑前玩网络游戏,导致心脏衰竭死亡。直到临死前夕,该名男子仍然键盘鼠标在手并且一直与线上的玩家进行“战斗”。
  报道称,对于美国广播公司记者询问、以及其他运动为何没有获得美国心脏学会的爱心标章,美国心脏学会主席扬西则回答说,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的相关政策,谁能够获得爱心标章必须经过&非常审慎的考虑过程&,而且这款游戏越来越热门的事实也不容忽略。对于记者追问游戏公司是否有付钱给美国心脏学会,扬西坦承,美国心脏学会与该游戏公司同意建立伙伴关系,在这个合作架构下,未来3年该游戏公司将捐款150万美元给美国心脏学会。
  目前,虽然医学专家还没有肯定玩电脑会引发突发心脏病,但他们认为死者可能是原先就有心脏问题,在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后导致原来未曾发作的心脏问题恶化。医学专家指出,玩刺激性电脑游戏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增加,心跳加速,长时间停留在这一状态,就会造成如血管硬化、心律不齐等轻微心脏病恶化。此外,电脑游戏中的光线不断变化,会刺激人的大脑。如果负荷过重就有可能导致癫痫。
&&&&&&&&&&&&&&&&&&&&&&&&&&&&&&&&&&&&&&&&&&&&&&&&&&&&&&&&&&&&&&&&&&&&&&&&&&&&&&&&&&&&& 责任编辑:周华平
更多相关推荐:
的患者使用某些中草药有危险
检查的注意事项
更多【】栏目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阅读
万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内容:病情描述:
曾经治疗情况:
注:您的内容越详细,医生回复就越准确
()()()()()()
快速提交您的问题 专家100%为您解答
健康网微传媒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久久健康网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锻炼身体
本文导读:心脏有问题的老人不能做爆发性上肢运动,那么,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锻炼身体?
&  现在的老人很注意问题,为了身体健康会经常去身体,一些不服老的老人还会挑战刺激运动,但要提醒大家,老人不适合做爆发性上肢运动,特别是有心脏问题的老人。那么,有心脏问题的老人怎么运动?
  爆发性上肢运动易诱发心脏病
  有报道称,部分心脏有问题的老人在做上肢性肌肉锻炼时,尽管运动并不比全身性活动量大,但却更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血管的代偿功能也有所退化,在进行负重的、突然爆发性的运动时,如举哑铃、拉拉力器等,心脏为了供血给运动中的肌肉,进行强力的收缩。此时,短时间内提高了20~30下。这样的行为对于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来说,是不可取的。在做上肢突发性的爆发运动时,由于血管收缩的不平衡,容易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因此,中医建议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选择全身性的运动以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中医推荐了以下几个全身性的运动给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选择。
  1、骑自行车: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车至少30~60分钟,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因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反复练习,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
  有调查显示,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者,心血管的发生率可以减少50%。骑车时两腿交替蹬踏的动作,还有助于平衡发展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提高其灵敏性,推迟脑细胞老化。
  2、快步走: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
  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报告指出,散步速度在每小时走3公里以内,而每小时在4.5公里左右的才是快步走。走路有益于老化和老年病,维持身体健康。快步走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3、太极拳:每周5次。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
  4、游泳:每次不超过1.5~2小时,每周2~3次。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统的机能,扩大胸腔活动幅度,增大肺的容量。游泳时水的作用力及水流对的按摩作用,使肢体血液易于回流心脏,使心率加快。长期从事游泳锻炼,心脏体积呈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收缩更加有力,动脉增粗,血管壁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安静时心率徐缓。游泳还能刺激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量增加,提高人体摄氧能力。
  老人不适合做爆发性的上肢运动,这样会诱发心脏病,有心脏问题的老人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千万不要盲目的进行运动锻炼。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Circulation:长期耐力运动对运动员心脏功能有何影响_养生资讯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Circulation:长期耐力运动对运动员心脏功能有何影响
之道网导读:在一个实验中,萨尔州大学医生检查耐力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并反复多次检查,他们发现耐力运动不会引起任何运动员的右心室出现任何问题。......
你知道适度可促进民众身体健康,你可能也听说过高强度运动会让你筋疲力尽,并可能导致你受伤、甚至。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已经这一说法并不正确,高耐力高强度运动并不是百害无一利。研究结果发表在Circulation。2012年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测试反复的集中强化耐力运动对民众的潜在。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耐力运动可使民众右心室心增大最终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例如心源性猝死。比利时研究结果警告经常进行极限耐力运动的民众警惕可能出现的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心功能损害,这引起了全专家的极大关注。但萨尔州的科学家们指出,他们并没有发现极限耐力运动与病理性右室扩大之间的联系。在一个实验中,萨尔州大学医生检查耐力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并反复多次检查,他们发现耐力运动不会引起任何运动员的右心室出现任何问题。在他们的研究中,医生招募33名运动员(实验组)和与他们年龄、体重和相仿且未进行耐力运动的33名矿工(对照组)参与研究。实验组的运动员包括前奥运会选手和铁人参与者,他们进行了约30年的耐力强化,且每周持续进行极限耐力活动17小时。研究人员发现实验组参与者的比对照组参与者的心脏更大且功能更强,但通过MRI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实验组参与者右心室功能并无明显受损。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PhilippBohm博士指出,他们并未发现长期耐力运动对运动员右心室的病理性损害。他们表示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08/2609/0709/0709/0708/2608/2608/1908/1908/1908/19
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
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
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
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09
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由来、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饮食等知识,更多中秋节吃什么等秋植焦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运动并非越多越好 8大“护心”有氧运动(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运动并非越多越好 8大“护心”有氧运动(图)
  亚运精彩的赛事在带给观众激情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法国学者伏尔泰的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人体有着诸多好处,尤其对心脏的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运动与心脏健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了维护心脏健康,如何科学选择运动方式?在进行运动时,又应注意哪些方面?
  60次/分钟的静息心率最理想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心外科主任、瑞典Linkoping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杨艳旗教授介绍,人体的心脏就像一辆车的发动机。如何增加发动机的使用年限,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它保养;如何使心脏跳动时间更长,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它保健。
  在动物界有这样一个现象: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数/分为百次,寿命1-3年;格拉帕哥斯乌龟,心率数/分为6,寿命约170年。杨艳旗说,由此不难看出,心跳频率与寿命呈反比,心跳越慢的动物,寿命就越长。但对人类的研究却发现,人一生心跳总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在同等条件下,如果静息心率(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在60次/分钟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相反,如静息心率超过60次,寿命就会缩短。也就是说对于人类,并非心跳越慢越好,而是使心率保持在60次/分钟左右最好,如何实现这个理想方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科学地运动。
  平时不运动心脏易早衰
  杨艳旗表明,据资料统计显示,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较爱好运动者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3.5倍。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时,一方面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使得心脏工作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外形圆满,搏动有力;另一方面可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从而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增强血液供应和脂质代谢,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据美国对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一些研究显示,赛艇划手、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环法自行车选手、橄榄球运动员的心脏与平时不太运动的人相比,几乎大2倍。同时,运动员心脏的机能也相应更强,收缩更加有力,每搏输出量更大,心脏储备能力更高。因此运动员在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心动徐缓及呼吸频率低等。这些现象证明运动对心脏功能的促进。
  超负荷的运动有害心脏
  虽然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在杨艳旗看来,这并不代表任何强度的运动都有益于心脏健康。据悉,在第16届亚运会亚运城运动员村医疗门诊部共计接待伤病员超过3000人次,其中有50多例是因胸痛、胸闷或者早搏等不适症状需要进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等检查的运动员。
  而在其他一些赛事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猝死的报道。究其原因,除了某些运动员患有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疾病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进行了超负荷的运动。因为超负荷运动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心脏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现象。
  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通称竞技运动。目的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在高对抗、高强度、高难度的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挑战人类生理极限。但是太剧烈或超负荷的运动,会加剧人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和造成部分生理功能失调,使人更容易衰老。
  专家建议
  保健心脏有氧运动最佳
  如何科学运动有益于心脏健康?杨艳旗教授提醒市民,相对于专业运动员,我们普通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健康,但运动也不能盲目,而要讲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普通人运动目的更多在于维护健康。从维护心脏健康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运动方式是做有氧运动。对于健康群体,有氧运动的强度可通过控制脉率来控制:有氧运动的适当脉率为(220-年龄)×(60%~70%)。下面我们向大家推荐一些常见的有氧运动:
  1.散步
  推荐运动频度:每次1-2小时,每次约3-5公里,每周5次。
  散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散步可扩张外周血管,有效消耗脂肪,从而降低血压,有利于心脏健康。散步还可改善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的功能,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的运动,对许多慢性疾病均有特殊功效。散步时要手脚并用,上肢和下肢并用,协调一致,效果更佳。散步时不要将手放在衣服口袋里,以防止万一不慎摔倒时不能及时用手臂做出反应性保护动作。北欧人散步时喜欢双手使用类似滑雪杖的手杖,这样既可防止滑倒,又可使上下肢协调运动。
  2.快步走
  推荐运动频度: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
  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报告指出,散步速度在每小时走3公里以内,而每小时在4.5公里左右的才是快步走。走路有益于预防老化和老年病,维持身体健康。快步走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3.慢跑
  推荐运动频度:至少30分钟,每周5次左右。
  18岁-65岁的成年人慢跑或原地跑步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跑步运动调动了全身的肌肉群运动,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心脏做工增大,肺活量增大,最大程度上利用有氧代谢,更有效地消耗脂肪。跑步还能够增大心脏容积,增加血液总量,提高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为身体提供更丰富的营养。慢跑的强度大致可以通过每分钟心跳计数来控制:每分钟心跳数不超过180减去年龄。
  4.游泳
  推荐运动频度:每次不超过1.5-2小时,每周2-3次。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统的机能,扩大胸腔活动幅度,增大肺的容量。游泳时水的作用力及水流对皮肤的按摩作用,使肢体血液易于回流心脏,使心率加快。长期从事游泳锻炼,心脏体积呈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收缩更加有力,动脉增粗,血管壁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安静时心率徐缓。游泳还能刺激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量增加,提高人体摄氧能力。
  5.跳绳
  推荐运动频度:每次10-30分钟,每周5次。
  跳绳不仅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预防多种病症,还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国外一些健身运动专家近年来格外推崇的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运动。
  6.爬楼梯
  推荐运动频度:每次15分钟以上,每周三次以上。
  爬楼梯使血液循环畅通,增强心、肺功能。能增加体力,加强双腿肌肉。来自瑞士的研究显示:坚持12周爬楼梯而不坐电梯,能减少心脏病风险。经过12周爬楼梯锻炼之后,被测试者的腰围、体脂含量、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都有所下降―――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爬楼梯能够使被测试者的身体携氧能力提高,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这相当于将人体的死亡风险降低了15%。
  7.骑自行车
  推荐运动频度: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车至少30-60分钟,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因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反复练习,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
  有调查显示,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50%。骑车时两腿交替蹬踏的动作,还有助于平衡发展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提高其灵敏性,推迟脑细胞老化。
  8.太极拳
  推荐运动频度:每周5次。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记者李 通讯员王海芳 曾宽)
【编辑:蒋妍】
----- 生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做太多的剧烈运动有害心脏的健康
本文导读:锻炼是提高你的体能、改善你的情绪,消耗卡路里、有益于人体健康,甚至提高你的性生活质量。但是,做太多的剧烈运动有害心脏的健康。
  是提高你的体能、改善你的情绪,消耗卡路里、有益于人体,甚至提高你的性生活质量。令人惊讶的是,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更多的锻炼并不总是更好。事实上,运动强度更大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并不总是能增加锻炼的好处&&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并且年龄也可能影响体育锻炼带来的潜在的心脏健康益处。
  &现在仍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参加体育锻炼后不会出现不良影响,而其他人不受影响,&作者在发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社论中写道:&运动强度以及锻炼的类型显然是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
  当前对于心脏病患者建议是,他们应该每周至少做五次一个小时的适度有氧运动。在德国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跟踪了参与者的身体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并且研究了超过1000稳定性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的长达10年。
  所有的参与者,他们大多都是60多岁,参加过一个康复计划。此项计划能帮助他们进行锻炼,避免患上进一步心脏病或中风。总的来说,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很少或从不做任何运动,约40%的人每周锻炼两到四次。约三分之一(30%)的研究参与者做得更多,而同样的数量却少了。
  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之后,身体活跃度最差者和的经常锻炼者相比,其患心脏病或中风风险高出了大约一倍。他们大死于心血管和所有其他的原因的概率也增加了3倍。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那些进行最艰苦的日常锻炼的人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事实上,他们的几率增加了一倍。
  年龄问题
  在瑞典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询问了4万4000多名45岁至79岁之间的,有关他们的在特定年纪如15岁、30岁、50岁以及在过去的一年内的身体活动模式。从1997年开始,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心脏健康平均进行了12年追踪,统计出现中风的危险因素:不规则的心跳或房颤的参与者的人数。那些每天骑车或快步走了一个小时或已上的60岁的人,出现心房颤动(房颤)几率比那些几乎不锻炼减少了13%左右。
  然而,每周运动集中超过五个小时的60岁男性,与每周锻炼不到一个小时的同龄人相比,患上这种病的可能性增加了19%。更有意思的是,每周运动5个多小时的30岁男性以及每周锻炼时长超过4小时的60岁以上的男性,这一风险水平上升到了49%。
  &年轻时进行休闲运动会使参与者出现房颤的风险增加了,而年长者进行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降低这一风险。&作者总结道。(责任编辑:邱天华)
新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经常早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