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领导班子名单新军决死队二纵队员名单?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_长治沁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旅游指南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位于山西沁县城内风景秀丽的西湖之畔,青松掩映,古色古香,规模宏伟,占地总面积2100平方米,呈两进院,设西北东三大展厅,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图表、实物、多媒体等形式系统地展示了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决死队、牺盟会在山西开展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深刻反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政策和策略的伟大胜利。是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在山西唯一的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牺盟会、决死队和其它新军部队,都是由我党组建,并始终是我党领导指挥的革命组织、革命武装。日,山西决死队在我党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志建议下,与阎锡山-合作,在太原组建。之后,受党派遣,由-同志率领开赴晋东南,以沁县为中心开辟抗日根据地。领导决死队、牺盟会,以戴“山西帽”,说“山西话”,做GCD的事的特殊抗战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武装斗争,为我太行、太岳根据地以及晋冀豫根据地的建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山西新军决死队,战果辉煌,在八年抗战中,共进行大小战斗7000余次,毙伤俘获日伪顽军5万余人。山西新军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使命,抗战胜利后,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山西新军决死队配合八路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打击侵略者,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例证。”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是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直接指导下,长治市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项大型红色文化工程。在沁县建设决死队专题纪念馆,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也是当地党委政府和老区人民几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沁县,是抗战初期,由-领导牺盟会、决死队开辟建立根据地的中心区,1937年11月底-率部进驻沁县,以山西第三行政公署主任、决死一纵队政委等“合法”身份组织发动宣传抗日,改造旧政权,发展武装力量。充分利用太行太岳之间山川险固,粮草丰足的优势,推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建设,同时,在此直接领导和指挥遍及全省的牺盟会、新军队伍发展和斗争,沁县成为决死队发展历史上一个中心区、核心区,被薄老深情地称为第二故乡。抗战胜利60多年来,老区人民对这支人民军队一直怀着炽烈的感情,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酝酿建设一个反映新军抗战史的纪念馆。1989年,沁县县委政府在城南二郎山上开辟由史怀壁同志题写馆名的“决死一纵队在沁县”图片展,是全省最早的新军专题展馆。1994年,沁县解放五十周年前夕,沁县县委政府再次积极筹划“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纪念碑”和展览馆,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得到薄老亲笔批示“此事值得考虑……沁县独立搞也可以”,并要求省党史办搞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但为决死队建馆的愿望一直没有变。2004年,在筹备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省内外老干部、新军史专家等再一次建议为新军建馆,并得到长治市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沁县把这件大事办好。沁县县委宣传部认真组织实施,利用原沁县文物馆古色古香的场馆,经过半年时间努力,改建成山西新军决死队纪念馆,于日正式开馆。老区人民几十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是我国抗战史和山西新军史研究的一个成果,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工程。按照规划要求,为全面整体反映我党山西抗战史,并作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相呼应,互为补充的革命史陈列馆,将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点带面、扩大规模”的总体思路,加快新军红色旅游开发步伐。就是以沁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为龙头,对全省新军革命遗迹、红色地进行统筹规划,以新军四大根据地为框架,开发若干小型纪念地,对现有的“太岳烈士纪念碑”、“太岳烈士陵园”、“阎寨太岳军区旧址”、“太原国民师范纪念馆”加强保护维修,形成配套宣传开发局面。在决死队纪念馆周边,对决死队总部机关旧址、上党银号旧址、决死队兵工厂、修械所、被服所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遣迹进行维修和宣传开发。重点建设项目有“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碑”、决死队将士群雕以及纪念馆重要辅助景点和实物陈列。形成总分结合,一点多面的红色旅游新格局。  电话: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宣化巷附近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关注指数:0]
????????????????????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点评
元芳,你对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怎么看?--说两句吧!
共有1条评论
网友于 20:02:48发表:
太让我兴奋了,几十年来,我怀着我父亲的遗愿,苦苦的期盼着------。
我是因为母亲的去世,要和父亲合葬,才上网看了老家沁县的相关资料。很高兴看到县宣传部修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纪念馆,我要告慰我的父亲和那些和我父亲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你们的英勇战斗和牺牲精神,我们后人都铭记在心,沁县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党组织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后代更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革命功绩永不可没!
我叫杜淑珍,现在是河南中医学院的退休处级干部。我的父亲叫杜世臣,是最早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青年。曾是太岳军区供给处的科级干部。生前并未享受到应有的红军待遇。在文革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备受摧残,于1977年4月去世。我父亲去世后葬回老家沁县,叶落归根,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的故土。如果沁县要建烈士陵园,我举双手赞成!红色革0据地建革命烈士陵园那是必须的。到那时我要把我的父母亲都安放在陵园。
我的联系方式:
住址: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盛和苑礼园10号楼9号
????????????邓小平批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_历史频道_新浪网
邓小平批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认真回复老战友的来信
  爸爸平反后即担任机械委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实职,要搞大量的调查研究、听汇报看文件、制定发展战略、拿出具体意见;后虽退居二线,又受命主持整党(1983年―1987年在全党范围内自上而下进行的整顿党组织的活动),工作极为繁重。可以说爸爸这辈子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绝不会是虚挂其名。当时爸爸已经71岁,后来也曾数次因病重不得不住院。然而对数以百计的牺盟会、新军老战士及其家属的来信,爸爸即使对一些不直接认识的,也大都阅批后再请秘书代笔写一封正式的回函。
  “薄一波老政委:离开你已经40年了,……我现在河南郑州市粮食局第一仓库工作。……想见见你,要你解决一下关于山西牺盟总会于1937年创办山西国民兵教导团的性质问题,和决死队第一总队实际建立的时间问题。我是……于1937年3月下旬集体到忻县教九团报到入伍的……6月初又筹建决死一总队,个人申请,组织挑选批准入决一五中队的。40多年以后的今天,河南有关部门不了解当时山西特殊历史,不承认国民兵教导团是山西新军。”(宋资让,日。爸爸批给秘书:“简复。就说此事已解决。中组、总政日已发出《通知》。你可向组织提出,就可以解决了。”)
  1979年12月的《通知》,可能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尤其在北京或省会工作的老同志:
  “我原在教八团,抗战开始报名入决(死)一总队,一大队的,1936年做过牺盟会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因我自传上写过您领导决死队的话,受到不少冲击,我全顶住了。因您写文章和去年中组部和总政的文件,这问题都已解决。”(陈希贤,日。爸爸:“简复信收到了。得知你在‘文革’中受过冲击,现问题都已解决,甚好。我现在身体、工作都好。”)
  但这个通知发的不够广泛,只发到省军级,基层组织对此仍不甚了了;另外,有的在战争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回农村老家了,有的是历史无案可查,无人证明……所以申诉的来信仍持续不断:
  “薄一波伯伯您好。关于山西新军二一二旅区别于晋军阎匪一事,我贸然写信请求以您的名义和威望给以证实。我父亲孙启泰日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随队编入二一二旅,日他因患癌症病故……”(此信只有第一页的复印件,爸爸的批复原件可能寄给了孙启泰之子。爸爸:“孙启泰同志骨灰盒卡片应改为山西新军。孙早些时即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名义上是阎锡山‘领导’,实际上是我党领导。后来转政治保卫队,番号是212B,也是同决死队一样。1939年晋西事变,212B全部转太岳区与决死一纵队会师。仍叫212B,并加入了129D建制。特此证明。薄一波8月23日。”)
  “有段历史请教薄老:我在1936年12月间在万泉县参加牺盟会,特派员并指定我为县的抗敌救亡先锋大队大队长,搞支援绥远抗战和抗日宣传工作,一直搞到1937年9月我赴延安为止,这段历史在我的干部档案中都有记载。根据上情,我参加革命的时间是否应从1936年12月算起。薄老是牺盟会总的领导,特此请教。”(畅宏碧,日。爸爸:“请中组部阅处。应按……中组、总政所发关于山西牺盟会计算参加工作时间规定处理。这是小平同志指示,我协助中组、总政办的。以后此类事可能还有,请一律如此处理。”)
  “我是1936年9月在国民师范受军训时,由你和吕调元同志介绍参加牺盟会的。……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政治历史审查和1978年12月给我平反的两次结论中,都认为我1936年9月虽已参加了牺盟会,但系在阎伪工作,故参加革命时间,应从1937年9月算起。我再三考虑认为:1937年9月到岚县当县长,实质上是为革命工作,名义上是阎伪任命的,……使人难以理解。”(丕基,日。爸爸:“复信可照发。”)
  “今去信不为别事,就是我上封信中问您牺盟会会员给以照顾一事,……还听说有这样文件和指示精神。可是我退休前的原单位(太原酿造厂),我问了他们几次,他们说不知道此事。”(杜三成,1981年8月。爸爸:“简复一信,牺盟、决死队计算工龄办法,即按……指示办理。你可以再写信向组织说明。”)
  从这些亲历者的陈述中,能得到不少历史的真情实景:远在国共正式合作之前的1936年下半年,牺盟会就开始搞各种训练班,其成员后来大都加入抗日武装;牺盟会会员有的后来成为抗日县长;牺盟会组织抗日游击队;牺盟会1936年就到了晋北开展抗日工作;……从1936年11月爸爸接办牺盟会到1939年12月新军归入八路军战斗序列,这期间,无论是牺盟会及牺盟会办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还是山西新军包括决死队、政治保卫队(三个旅)等,都是“戴山西帽子”的!其成员的革命经历总受到质疑,不被承认。
  有不少写信的人,爸爸并不认识,但他们急切寻亲、寻证的心情,爸爸却感同身受。
  “我的父亲叫王镜泉(又名王奋生)1937年3月从天津塘沽去山西工作。据外贸部出口局梁占祥伯伯讲,当时在牺盟受训,以后又到决死一纵队工作。”(天津碱厂氯化胺车间王智礼,日。爸爸:“来信看到了。王镜泉同志我一时回忆不起来,我设法要一纵队其他同志回忆一下,有消息后再告你。”)
  “敬接您办公室4月17日的惠复……父亲沈尚文,……父亲生前给家寄信,他的工作地点是:山西省岢岚五寨,工作单位名称是: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决死队第一大队。”(陕西勉县黄沙公社前进五队沈南育,日。爸爸:“简复,我没有回忆起来,已请另外的同志去寻找线索。”)
  山西霍县老张湾村有一人来信说爸爸在年曾到过他家养病(日),秘书在信上记:“8月27日已复信:薄老在年间未到过霍县,是否记错了人?”
邓小平批示 “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为了给千千万万牺盟、新军的干部战士一个交待,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中给牺盟、新军一个应有的位置,薄一波始终关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评价
  中央的第三次通告
  日,爸爸就牺盟会、新军问题写了一份报告呈送“小平同志并报党中央”,其中提到:“到1939年,决死队已扩编为4个纵队,并以工卫旅、政卫队、游击团、保安团和暂编一师等各种名称组成了一支拥有正式番号的9个旅(辖50个团)7万余人、枪的抗日武装。这支武装形式上是戴着‘山西’帽子,归阎锡山指挥,实际上则是由我党领导的。……因此,似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予以重新说明:牺盟会、决死队和其他新军部队,都是由我党发动组建并始终是我党领导指挥的革命组织、革命武装。所以决死队成员的这段历史,都应当从他们参加决死队之日起计算军龄;所有参加了牺盟会以及由我党动员组建的其他各种干部训练班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抗日救亡活动的,都是参加革命活动,应计算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关于这个问题,总政治部日在复西北军区政治部的公函中说:‘凡于决死队正式成立后,而参加决死队者,其军龄以参加决死队之日算起。’但1955年10月,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关于决死队军龄计算的规定中又定为‘抗战初期参加山西决死队、工卫旅、……应从1939年12月晋西事变(起义)时起计算军龄’。这两种规定显然是矛盾的,后一种规定我认为不符合历史事实。”
  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批示:“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应予澄清。可由总政发一通知,重申五二年二月的规定。”华国锋(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批示:“同意由总政发一通知,重申一九五二年的规定,并将通知抄送各省委。”(邓小平是一二九师政委,1937年9月与师长刘伯承率部到晋东南,与决死一纵比邻,1943年10月代理北方局书记。华国锋是1937年牺盟会交城县特派员,1940年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
  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关于确定山西‘牺盟会’人员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决死队’的军龄计算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此问题的第三次定性通告。
  从1979年开始,爸爸写了不少对领袖、元帅和战友的怀念文章,其中大都涉及山西抗战这段历史(参见父亲写的《领袖元帅与战友》一书)。月间,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一一五、一二、一二九都先后来到山西。身负统战使命、到山西开展工作已近一年的爸爸,与数位元帅如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的相识相知,如同与诸位领袖的初识、接触一样,都是在这一时期,纪念文章自然都要写到牺盟会、新军。
  1983年,山西新军史料征集指导组成立。1985年1月,爸爸致信指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爸爸深情地写道:“亲爱的同志们:……回顾以往,许许多多优秀的同志已经逝世了。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垂史册!让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同志,把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军史料征集工作抓紧、搞好。”这项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持续了20多年,而爸爸不论多忙,此事总沉甸甸地放在他的心里,我看到他很多有关的批示和讲话记录。
  给牺盟、新军一个应有的位置
  即便如此,问题似乎仍然存在。1985年,有人仍将“共产党领导新军”的内容从将要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的文稿中删除。5月25日,爸爸不得不就此问题再次致信时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北方局派我等5人赴晋搞统一战线工作时,给的名义是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只做公开工作,不准与张友清同志为书记的临时工委发生横的关系),直属北方局管辖。此点尚昆同志可能知道。……建议二位提醒一下编写同志,如有必要让编写同志找我谈一下也好。如何?请酌。”5月27日,杨尚昆批示“此事属实,我知道。……同意一波同志意见。”(杨尚昆在1938年3月开始接替刘少奇代理北方局书记,至1942年彭德怀代理北方局书记)5月31日,余秋里批示:“遵照一波、尚昆同志批示办。”
  杨尚昆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及讲话中也反复提到牺盟会、新军:“这一种统一战线从开始到结果,恐怕在中国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山西当时没有这么一个牺盟会,八路军开到山西要遇到很多困难,因为阎锡山是限制八路军发展的。(牺盟会)这个功劳是很大的,经验确实是非常丰富的。……现在解放军中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这个新军,有的则不知道新军后来到哪里去了。……要使部队的同志了解,我们现在的军队有一部分是新军的底子,是通过统一战线搞起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很成功的经验。”(日讲话)
  1985年夏,陈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给爸爸建议:“许多同志对你们山西牺盟会和新军不了解,你们可以在报上写篇文章介绍一下。”日和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新军史料征集办公室撰写、爸爸审定的《抗日战争中的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事后国家领导人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王震等都电话表示,文章写得好,把牺盟会、山西新军的历史写清楚了。
  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牺盟会和决死队》,此书爸爸也倾注了不少心血。9月23日,爸爸给主要执笔和修改者穆欣、安庆洙、才晓予写了一封信:“《牺盟会和决死队》一书出版,费了8年之久的工夫,你们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尤其穆欣同志。延伟同志逝世了,他也写了两章。我在此对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嘱秘书与出版社商量:“如销售好,我建议酌量印几千份。要做些宣传,比如给全国学党史的院系发个通知说明,并登征订启事。”
  有鉴于“文革”的教训,为了给千千万万牺盟、新军的干部、战士及其家属一个交待,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中给牺盟、新军一个应有的位置,爸爸在有生之年,始终关注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评价。在各种纪念会上(如在1986年牺盟会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做了5个小时的发言)、党史研讨会上,爸爸总要发言谈及这段历史。有研究者或为牺盟会、新军干部立传、编文集的人向他征求意见、咨询时,爸爸也几乎是来者不拒,有时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责编:kzf)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编者按:“民国女性”已然成为阅读时尚。民国女子们的才情和感情共同成为“八卦”的对象...
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曾鉴修将军 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复旦学生 - 红潮人物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曾鉴修将军 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复旦学生
1934年曾随父亲至印尼,于次年夏回国,插班就读梅县东山中学,于193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鉴修将军()家名乾三,字练达,广东省蕉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曾鉴修少将照片
曾鉴修将军简介
原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曾鉴修将军是广东省蕉岭县人。复旦大学肄业。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决死四纵队十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山西静乐县县长。参加过晋西南反顽斗争及襄陵、石楼、孝义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三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三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一野战军三军八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过清水河、孝义战斗和运城、晋中、太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抬部副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纪律检查处处长,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政治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日因病逝世于北京,终年69岁。
曾鉴修少将生平经历
曾鉴修,1916年出生,广东省蕉岭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曾鉴修在本村同声公学启蒙,以后升读新铺初中及蕉岭中学,1934年曾随父亲至印尼,于次年夏回国,插班就读梅县东山中学,于193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曾鉴修于是年7月下旬离开上海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9年,他在抗日部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鉴修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4纵队第10总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共山西静乐县县长。
抗战胜利后,曾鉴修任晋绥野战军独立3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3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日,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3旅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3军8师,曾鉴修任8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9年6月,第一野战军成立第1、第2兵团,曾鉴修任第2兵团第3军8师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鉴修参加了晋中、太原、扶眉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鉴修历任第3军8师政治部主任、第3军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组织部纪律检查处处长、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军区后勤部顾问、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政治部顾问。
曾鉴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日,曾鉴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红潮网整理!
曾鉴修将军故事
山西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四纵队(简称决死四纵队),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二纵队(简称决死二纵队)等一样是山西新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它名义上是阎锡山的山西新军,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组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决死四纵队正式组建于1938年3月。之后,刚刚成立的决死四纵队的民运工作队(亦称政治工作队)及其他所属部队先后来到交城。1939年7月,决死四纵队番号撤销,部队改编为独立第七旅和独立第二0三旅(注:决死四纵队改编后,中共决死四纵队党委仍然存在,故部队一直延称决死四纵队)。1939年12月,决死四纵队除十八团在岚县处,其余全部在交城山区参加了“十二月事变”。“十二月事变”后,决死四纵队整体撤离交城。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山西新军今何在&(二)&决死第二纵队
山西新军今何在 (二) 决死第二纵队 [ 夏翁 ]
山西新军决死第二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二总队上面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总队开篇部分,老底子决死第一、第四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一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二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三纵队;决死第四纵队的组成另有来源。
决死第二纵队的纵队部是37年12月组成的,下辖决死第四总队(37年9月组建) 、决死第五总队(37年12月初组建)
、决死第六总队(37年11月组建) 。
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日寇大举进攻,旧晋军一败涂地,深受当年红军东征影响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颇能接受,统一战线政策在山西得到了顺利进行,被共产党八路军基本掌握的决死第二纵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参军上战场,有的家庭三四个兄弟同时参军,有的村子百分之七十是军属,一个村子只有二百来户就有一百多青年参军,灵石县两所高小在校长带领下就有二百多学生加入决死队。抗日自卫队、游击队发展很快,从这些武装的基础上,决死第二纵队扩建了6个游击团(游击第三团、游击第四团、游击第五团、游击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保安第十二团)
,统归决二纵建制。这是决二纵的鼎盛时期,辖9个团,14000多人,又一个超级大旅!
决死第二纵队各总队、团来源如下:
第四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由“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二团”
的团部和政训处及其第二、三2个营,再加上驻太谷的“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一团”
的1个营,另外还有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九团的200余人加入;
第五总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南下后,在原驻地扩军第四大队(原灵石游击队)、五大队(在洪洞、赵城和临汾地区扩建的)和随后在灵石、霍县、洪洞、赵城、临汾等地扩建的两个大队;
第六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改编而成;
游击第三团:37年冬,由孝义县牺盟游击队和平遥县牺盟游击队为基础组成;
游击第四团:由隰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和洪赵游击第一支队合编而成;
游击第五团:是洪洞、赵城、临汾三县联合游击支队和游击一支队合编而成;
游击第六团:由隰县、汾西的游击队和在汾西、赵城边界上活动的张官年营(张为共产党员)合编成的;
游击第十二团:是由汾西游击队(一度曾编为第六行政区保安四支队)与活动在晋西南的太岳区的游击第十支队(在下篇决死第三纵队还要提到)合编而成;
保安第十二团:是以四总队第四大队、五总队第四大队及第六行政区保安营合编而成;
共产党八路军对决二纵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军事干部和几乎所有的政工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八路军先后派来了上百名红军骨干到决二纵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阎老西岂能容忍如此巨大的赤化?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的39年6、7月间,老西就已经开始动作,他把决死第二纵队分编为3个旅,独立第二旅、一九六旅、保安旅。独立第二旅下辖原第四总队现称二十七团(又称四团)
、原第五总队现称二十八团(又称五团) 、原第六总队现称二十九团(又称六团) ;第一九六旅下辖第十五团(原游击第三团)
、第十七团(原游击第五团) 、第四十一团(原游击第十二团) ;保安旅下辖保安第十一团(原游击第四团) 、保安第十二团(原名)
;游击第六团调归工卫旅改称游击第九团,后工卫旅改称第二○七旅,此团亦改称第二十三团。
“十二月事变”
后,部队有很大变动,游击第五团编入第四团;游击第十二团大部编入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一部与纵直部分连队编为纵队警卫营,后编入决一纵第四十二团。后来,保安第十一团也被编入第五团;保安第十二团也被编入第四团;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东进山东后在晋西留下的部队)
;游击第三团也归晋西支队指挥,后来晋西支队赴山东后,游击第三团被调归八路军第一二○师,后归还决死第二纵队建制,被编入第五团。至此,决死第二纵队只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团3个团。
以后,决死第二纵队基本上就是在八路军第一二○师的指挥下战斗了,一二○师兼晋西北军区(后为晋绥军区)
,决二纵就兼其第八军分区,三个团分别称为第四、第五、第六支队,分区的主要部队为决二纵、工卫旅、洪赵总队。决二纵在后来的“精兵简政”
中,第四和第六支队合并成了新的第六支队。
44年底,第六支队离开晋绥前往豫西开辟根据地,第五支队继续在晋绥八分区坚持斗争。抗战结束后,第五、第六支队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第五支队编入独立第四旅(45年11月编成),后随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下辖独立第四旅和大名鼎鼎的南泥湾三五九旅)
;第六支队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团,后来的第四纵队(陈赓纵队)
第十二旅第三十四团,49年被编为第19军第55师第163团。
决死第二纵队各部的目前归宿为:
第2军第4师在52年被整编为步兵第4师,现在依然是祖国西部边陲的铁拳。52年整编过程中,第5师(原三五九旅)
被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师,因为第三五九旅南泥湾的名气实在太大,借用来做为农垦战线的一面旗帜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但三五九旅这样具有红军传统有丰富武装斗争经验的部队去种地确实太可惜了,因此第5师的有红军传统的部队被抽出编到了步兵第4师为其第11团,而且第4师和第5师的师部人员也大多换了个个儿。另外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农垦师(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
原第6军第17师(原晋冀鲁豫军区的新编第四旅,后为保卫延安调到西北)
的主力部队被抽出组建了步兵第4师的第12团。因此留给原第4师的员额也就是其第10团,原决死第二纵队的第五支队的精华应该还在目前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第10团里;
第19军第55师:第19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建国后不久即被撤销,所以第55师就编入了陕南军区,老地盘啊,直到69年重建第19军,第55师加入还是这个番号,85年第19军被裁,第55师划归第21军,98年缩编为第55旅,料想当年的决二纵第六支队精华应该还在这个旅里面;
前面提到,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但晋西支队以后还要提到,稍后再谈,因此本篇到此结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青年决死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