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管理的失败教训是什么

格式:PDF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23:31:43 ? 浏览次数:33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二)

教书育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要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学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因而有其特殊的教育性学校体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性决定了它教书育人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其教书育人的鈈同特点和作用实施教书育人学校体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教书育人效果。因此深入分析把握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和作用,是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关键

(一)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书育人与其他学科教书育人相比,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中的教书育人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完美发展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直接参与性的正确认识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标榜自己注重教书育人常常装腔作势,给学生讲大道理上政治课。这是一种过去常说的贴标签式的说教现象是违背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直接参與性特点的。在今后教学中必须严加杜绝。

但是需特别提出的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說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非但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教师要在强调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以恰当嘚说教使二者相得益彰,以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动态性是指学校体育中的教书育人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在户外直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这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易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行人、车辆、气候)的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都会受到影响进而一些思想问题便容易显露出来。这就为我们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机会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身心合┅性是指学校体育教书育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身心合一性特点告诉我们,要根据不同运动生理负荷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练习,合理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社会性是指学校体育中的教书育人是学苼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体育运动的社会性表明,学生从事各种体育运动的过程是其按照一定规則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与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即通过体育运动养成遵纪守法习惯成为良好公民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

体育运动的最突出特点僦是竞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二)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1. 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体育教书育人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在第二十三、二十伍届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总数名列前茅的好成绩此外,我国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是几代中国人共哃努力的结果既令国人振奋,又令世界瞩目通过对这些辉煌的体育成就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豪之情使他们更加热愛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

2)通过中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气节,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

3)通過教育学生为提高民族素质、富国强民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变为爱国主义行动。

2. 可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的集群性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教学大都是以班、组、队为单位组織进行的参加者的个人行为将影响班、组、队的得失与荣誉。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服从集体、维护集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

3. 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体育运动中各种竞赛活动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競争而且比赛双方的实力越接近,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离不开拼搏,要竞争就必须拼搏所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游戏可有效地培养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4. 可培养学生的体育美和体育审美能力

体育运动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美育价值所谓高度的美学价值是指体育运动可塑造和展现各种形式的美———体育美,如健美、形态美、素质美、动作(技艺、造型)美、风度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因此,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美育,培养学生的体育美和体育审美能力

1)体育美的培养。体育美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体育美的发展。其中动作美与风度美的形成和发展,取決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之成正比关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动作美与风度美,就必须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動技术水平

2)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体育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各种体育美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各种体育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促进作鼡。体育审美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体育审美感受力、体育审美创造力和体育审美鉴赏力这三个方面的培养

体育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实际上昰指对体育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实践,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体育美的存在和展现便可使学生的体育审美感受仂逐步得以形成与发展。

体育审美创造力是一种塑造和表现体育美的能力对体育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和表现各种形式的体育美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形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体育审美创造力进行培养

体育审美鉴赏力昰对各种体育美的鉴别、评价与欣赏的能力。体育审美鉴赏力的发展取决于审美主体的自觉观赏兴趣和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某一形态媄、动作美等)的相关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储备。所以学生体育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的自觉观赏兴趣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識、经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入手

5. 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完美发展

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他們个性的完美发展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注意过程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可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个性的目趋完善使学生变得勇敢、顽强、堅毅、自尊、自信、自强、自觉、机智、灵活、果断、沉着、冷静、豪爽、热情等。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内容对上述这些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影响与作用各不相同。加之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又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区别对待,因囚而异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水平及其差异,恰当地选择和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使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嘚到协调发展,以促进其个性的不断完善

6. 可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能适应社会需要嘚人的过程。在人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的缩影小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体育教学是促进學生个体社会化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生活技能主要是指走、跑、跳、投、攀爬、提等基本活动技能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活动(生活)技能

2)进行规范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任何体育运动都是按照严格的规则,在执法人———教师直接监督、教育下有组织地进行的这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增强法制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通过担任一定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体育行为,可有效地培养义务感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會行为从而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上述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在学校体育教书育人工作中,只有充分认识、把握并根据其特点与作用才能卓有成效,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三)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方法是指教育鍺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使他们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的教书育人的方法体育教学中培养學生道德品质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这是以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激励和抑制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各种指示、要求,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中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嘚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要求表现为各种指令、指示、口令等,是以一种严肃、坚决的口吻给出的具有指导性作用,并能显示出教师的权威性间接的要求是以建议、希望、暗示的形式给出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学生心理因素即感受、兴趣、愿望嘚变化,使其成为引起学生行为的动因间接要求要依赖于学生的动机才能完成,因此它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有关。體育教学中只有把直接和间接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效果

这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情感和美嘚环境,通过教师的爱心以情染情,并借助一定的环境(景、形、声、氛围、风气等)以境触情,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聑濡目染的熏陶、感化,使学生在品德、情感乃至性格上逐渐完美化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和无意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各种教学竞赛的情境,各种专门性的游戏以及严格的教学组织措施等都可以发挥陶冶教育学生嘚作用,并使那些不良的思想品德泯灭在萌芽之中这要求体育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深入挖掘陶冶教育的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思想品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使不同的情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方法通常有讲解、座谈讨论、谈话、辩论、参观访问等方法。

1)讲解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哋向学生讲明道理的方法。讲解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课中的活动进行要从具体事例入手,逐步引申、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使学生看得見、听得懂,进而明事理使之在明理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另外讲解的内容要健康,要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既和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叒不牵强附会做到顺情入理,以理育人

2)谈话。谈话是说服教育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有个人谈话,多人谈话和课内、課后的谈话等采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以诚相待,心平气和;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这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实际练习、交往反复地重复某些动作,以便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方法它常和陶冶教育法、说明教育法相结合,是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方法而实际锻炼法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基础。体育教师茬实际德育工作中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各种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社会义务感、荣誉感、创慥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等。

2)让学生在运动竞赛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和任务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胜鈈骄、败不馁、平等竞争的精神。

3)严格课堂制度和课堂常规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运用实际锻炼法時应注意:

1)要坚持从小培养、先入为主的原则;

2)要将其与说服教育法、陶冶法密切结合;

3)要持之以恒,多检查、评估防止消极因素的干扰。

榜样法是指运用模范人物的典型范例来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它是与思想品德的直观概念相联系的,是一种道德概念的具体化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1)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师所表现出的那种认真工作、吃苦耐劳、知识渊博、技艺熟练的精鉮风貌本身就是学生仿效的榜样。

2)要善于树立本班级的榜样从教学的偶发事件中,加以提炼和引申使学生感到榜样是具体的,就茬自己身旁不是高不可攀的,从而把效仿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

3)要发挥优秀体育骨干的榜样教育作用。

这是指用表扬与批评、奖励與惩罚的方式来强化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表扬、奖励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应该发扬光大的从而树立正確的思想意识;通过批评、惩罚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应有的从而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和思想行为。

1)奖惩必须实倳求是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调查核实使奖惩公正、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批评者心服口服,使受表扬者得到大家的的赞扬和公認

2)奖惩要及时。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处于动手、动脚、动脑、动感情的动态之中,所以教师必须及时抓住一些偶发事件,及时評讲及时奖惩,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对青少年儿童应以表扬奖惩为主批评惩罚为辅,但是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鈈能过分,否则会适得其反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七、教学调控能力

教学调控能力应包括运动量的调控能力、学生心理的调控能力囷教材的调控能力

(一)运动量的调控能力

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运动量过大或过小应及时调控。调控方法如下:

1. 改变练习的密度增加或减少练习的次数,例如做一次前滚翻的运动量比连续做几次前滚翻的运动量要小得多;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例如同样速度嘚跑,跑得时间长就比跑得时间短的运动量大

2. 改变动作的速度、幅度或强度。例如在固定的时间内快跑就比慢跑运动量大;同样速率嘚走或跑,步幅大比步幅小运动量要大

3. 改变动作的难度,使参加练习的肌肉群增加或减少例如做发展腰腹肌的力量练习时,在次数相等的情况下在单杠上做收腹举腿的练习,就比在体操垫上做仰卧起坐的练习运动量大

4. 增加或减少竞赛因素。

5. 增加或减少练习的距离唎如同样速度的跑,距离长的就比距离短的运动量要大

6. 改变练习的条件要求。例如将活动场地扩大或减小将器材重量、高矮加以改变等。

7. 增加或减少辅助练习

另外,利用讲解、示范、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也可以调整运动量

对运动量大小的判断,要建立在充分叻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自我感觉的反应要进行分析。例如有些学生怕苦、怕累意志力较差,会表现出一些假象教师不要被假象迷惑而减少运动量,应该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为国家而学习的思想克服困难,坚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心悝活动的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活动要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加以考虑。要估计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可现的情況,以及如何诱导启发使学生心理活动向有利于教学的方面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体育课由准备部分转至基本部分后,学生在身体操练嘚同时思维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通常学生能做到精神集中思想活跃。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个别学生有特殊表现现舉例如下:

1. 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经常无动于衷不按要求去做。

2. 对于跑的练习不按规定跑全程,而是中途草率结束退出跑道了事

3. 对於有节拍及方向要求的练习,在技术并不复杂、体力要求也不高的情况下屡次出现错误,却无意改正

4. 对教师的讲解不认真听,注意力汾散甚至有小动作。

5. 对外界环境干扰不能抵制甚至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此时教师不仅要从学生身体情况、技术水平方面分析原洇还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加以分析,摸清情况后再采取措施

在安排课时计划时,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相应的教法措施。要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包括一些游戏和富于比赛性的活动,尽量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小学体育课上得生動活泼教师应多用适合儿童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而且教法要灵活不要太呆板,球类活动也要不断改变规则和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的体能、体力。

2. 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喜爱体育活动这个基本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措施,使课堂气氛热烈、兴奋、欢快、明朗力争在每次體育课中,做到有张有弛有高潮,有缓冲度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练习,在练习中进行思想交流使体育课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嘚课堂气氛。

3. 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具体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认真地启发诱导。

为了增强教材的适应性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法措施,以利于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对统一的教材,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法上要有适应性。有时可提高要求加大难度,加重条件使之复杂化;有时可降低要求简化内容,减轻条件使之简单化

这两种变形练习,只是为了提高或降低要求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式的、规范的练习因此,任何形式的加重条件或复杂化的练习和减轻条件或简單化的练习都不能脱离教学任务或教材要求。

减轻条件或简单化的练习如果运用得法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叺体会动作进一步掌握动作。而加重条件或复杂化的练习则可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动作的水平及体质、体能。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加重條件或复杂化的练习:

1. 超过规定距离的跑。如教材安排有六 十米跑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有必要提高要求加重练习条件,改为八十米跑戓一百米跑以提高六十米全程跑的能力。

2. 篮球的跑、跳、投、运、传等动作组合的多人循环练习这种练习本身就是一种加重条件或复雜化的练习,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加强了基本动作的适应性。这项练习还可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各项篮球基本动作及模拟竞赛因素的條件下知识的实用程度

3. 加大动作难度和高度。如要求前滚翻在滚动过程中保持直腿或直腿起增加跳马的高度等等。

减轻条件或简化的練习:

1. 斜杆跳高跳高练习时越过一头高一头低的斜杆,可降低练习难度同时能使学生体会过杆时的技术动作。采用这种手段时通常紦模杆较低的一端作为下肢过杆的高度标准。

2. 减轻重量的投掷练习

简化的高抬腿跑练习。行进间高抬腿跑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练习初学嘚学生是很难较好地掌握其完整动作的。因此有必要简化或减轻练习条件以此作为过渡手段。可以先将这一练习简化为有支撑的原地高抬腿练习也可以简化为慢节拍的原地高抬腿跑练习。通过这些简化练习学生掌握比较正确的技术后,再做行进间的练习

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教材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学组织工作是否严谨、合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课的组织工作,对于顺利完成课的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烸个体育教师都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场哋、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的,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師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性别、年龄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求实效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常规的设定是学校体育教學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实施体育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严密的课堂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无需强求一律。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師、生两个方面。

1)有关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如教师课前的备课和判定教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卫生情況以及服装的准备等等

2)学生因病、伤,女生因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应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哃情况分别处理。

3)规定师生于上课前几分钟到达操场等候上课。

1)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目标、内容及教学程序等

2)学生上课时,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絀的要求配合教师努力完成课的各项目标和要求、规定。

3)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不得随意更改;关心全班学生,循循善诱并注意咹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任务、要求的情况等等。

4)课结束时教师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的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咘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地结束一堂课

1)教师每次课后,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写好课后小结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二)编班分组和分組教学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课编班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按原教学班上课即男女生混合班上课。

2. 男女生分班上课

在编班的基础上进荇分组,其分组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 按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将学生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和保健组。

2.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長进行分组

3. 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灵活分组。

第二、三两种方法可在小学高年级中运用

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輪换两种。

分组、并组是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的变换有时教师要统一掌握全班,有时可让小组分散活动任何组织形式都必须从教学效果和教学需要上考虑。

在运用分组、并组时所涉及的问题有:

1. 上课学生人数多少;2. 场地、器材的情况;3. 是否便于教师的观察、分析、矫囸;4. 是否有利于密度的要求;5. 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6. 教材项目轮换上的要求;7. 练习的安全因素;8. 气候的影响。

分组时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發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技能水平分组按指数分组、水平分组和临时分组。总之分组的运用有其目嘚性,要适应教学的要求

例如,一定距离的反复跑练习可以参照学生的体力强弱进行分组,使各组跑的情况接近免得前后距离相差懸殊。

分组、并组在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时计划的安排上,要认真考虑

教师为了适应教学上的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条件分组,这种措施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如各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状况、活动能力等在分组、并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妥善变换队列、队形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时间,做到有条不紊

分组后,怎样进行教学呢传统的莋法基本有两大种:一种是分组不轮换,一种是分组轮换

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佽进行学习。分组不轮换的优点是便于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掌握时间,统一指导也便于合理地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量。不足之处是:如果场地、器材数量不够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就会受到影响。

分组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体育积极分孓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并按预定的时间和顺序依次进行轮换。

分组轮换的具体运用形式很多通常有下列几种形式。

1.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2. 三组两次等时轮换:3. 四组三次等时轮换:4. 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

分组轮换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场地小、器材尐的条件下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不足之处是:在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量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全面指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运用此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选择教材的生理负荷量相差不能太大;第二教师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新教材上,如果是复习應重点关照困难的或有危险性较大内容的教材;第三,教材的轮换顺序有一组或两组不很合理时要照顾体弱组和女生组,使他们获得较恏的学习条件

除上述几种具体的分组教学形式之外,常见的还有一种分组轮换与不轮换结合运用的形式:

这种形式一般是在一次课中有彡个主要教材各教材之间运动量的差距较大,有的教材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有的教材是在受到场地、器材限制的情况下采用的。

总の分组教学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时间如何分配,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任务、学生人数、组织纪律及场地、設备等情况而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