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是这个应用的信息,324自带的高德导航离线数据包包,那687M就是缓冲下来的数

参与过几年的危机干预。自杀有抑郁性的自杀也有精神病性的自杀,细分的部分我们按下不谈,我来说一些基本的常识哈。&br&&br&题主的问题多少仍有要改变TA的意思。而有自杀念头的人,相比被告知什么,最需要的是其他人:&b&“看见并承认TA的痛苦”。&/b&&br&&br&所以真正和一个有自杀念头的人相处,有以下几个需要做的事情:&br&&br&&br&&br&&u&1. 直接询问TA的自杀念头:你是想要自杀吗?&/u&&br&&br&初入行业的人常会担心:万一这个人本来没想自杀,结果我问了TA,TA忽然意识到自己还可以自杀怎么办?&br&&br&
拍胸脯说,不会的。&br&&br&
因为对于一个活的很开心的人,TA只会觉得你问他这个问题是你有毛病(而相比你有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被人误认为有病是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br&&br&&br&&b&而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当TA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意味着,有人(有可能)看见了TA所经受的痛苦。这虽然不足够,但是有了被理解的可能性。&/b&&br&&br&&br&&u&2. 询问TA有没有自杀计划&/u&&br&&br&
冲动自杀的发生率并不高,因为自杀是一件需要体力、智力、周全计划的一件事情。而很多重度抑郁症发作的人没有自杀行动,是因为生病期间体力和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无法实施自杀的行为。&br&&br&
所以绝多大数有自杀念头的人,当真的开始有自杀行动之前,一定会详细地考虑自杀计划。&br&&br&&br&&b&当TA告诉你TA的计划的时候,请认真地听。&/b&有时候因为我们自己太害怕了,或者太焦虑了,我们会急于去告诉他我们在想什么(e.g.千万不要自杀啊,想想你的妻儿老小...上吊多疼啊,死得也很难看……etc)。&br&&br&&br&&b&请认真地听。&/b&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看起来是在跟你讲他们的计划,其实在向你表达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是如此之大,他们的绝望是如此之深刻,以至于常人所谓“应该关心”的事情都黯然失色。&br&&br&&br&&b&而你认真地听,能够试图表达:我听到你的痛苦,尽管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你的痛苦已经让你无法忍受。&/b&&br&&br&&br&&u&3. 绝对不要答应TA保密&/u&&br&&br&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任何情况下,都请不要答应TA替TA保密,请告诉TA你会帮助TA联系专业的求助机构(但不会到处八卦!)。&br&&br&
我们在普通状态下,面对一个痛苦的人的求助:‘我去意已绝,请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我不想他们担心' ,似乎很难拒绝。&br&&br&
但是,请一定(不含敌意地)拒绝TA: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我很担心你的状态,我面对这样的状况也很紧张。我想我们需要一些专业的帮助。关乎你的生命安全,我会照顾你的隐私,但是我会联系你的家人,和专业机构。&br&&br&
你的拒绝,不一定足够,但是有可能能够为TA敞开一些求助的希望。&br&&br&&br&&br&&u&4.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u&&br&&br&
这里的专业机构在不同的阶段要寻找不同的人。&br&&br&
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建议TA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u&插入硬广:来简单心理找咨询师&/u&)。&br&&br&
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24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br&&br&
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br&&br&以上是自杀危机干预基本的原则啦。&br&&br&希望你永远都用不到以上的知识。&br&&br&---------------------&br&补充:咨询师 @付林涛 提醒我,青少年自杀有一半考虑时间少于10分钟。&br&--------------------&br&简单心理&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专业的心理帮助都在这里啦&br&&br&欢迎关注脸皮最薄的心理学公众账号:简里里
参与过几年的危机干预。自杀有抑郁性的自杀也有精神病性的自杀,细分的部分我们按下不谈,我来说一些基本的常识哈。题主的问题多少仍有要改变TA的意思。而有自杀念头的人,相比被告知什么,最需要的是其他人:“看见并承认TA的痛苦”。所以真正和一个有自杀…
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br&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多强调事实。&br&当法律和事实都对你不利时,敲桌子把事情搅浑。&br&&br&至理名言
当法律对你有利时,多强调法律。当事实对你有利时,多强调事实。当法律和事实都对你不利时,敲桌子把事情搅浑。至理名言
设&br&市场流通货币x元&br&我所持有货币y元&br&&br&如果 1,00,000,000*y/x≦1,我的财富增长无法承受通货膨胀,shit deal,拒绝。&br&&br&Else(原谅我懒),我的财富增长点数高于整个货币区的增长点数,接受。
设市场流通货币x元我所持有货币y元如果 1,00,000,000*y/x≦1,我的财富增长无法承受通货膨胀,shit deal,拒绝。Else(原谅我懒),我的财富增长点数高于整个货币区的增长点数,接受。
&b&本篇为答主第一次上日报,感谢大家的支持。&/b&&br&&b&更新完毕统一补充图片来源。&/b&&br&&b&多图流量预警,深海恐惧症、节肢动物恐惧症患者慎点。&/b&&br&&b&答主最近写毕业论文,可能更新速度会放慢,但还是会一直更新,绝不会弃坑,将会添加如下内容:&/b&&br&&b&1.人类进化大事年表(两套,分别从化石证据(附文献)和基因数据(大概的))&/b&&br&&b&2.人类祖先各个时期的样子(图片,时间点,简介)&/b&&br&&b&3.可能会更新人类进化树&/b&&br&&b&4.评论区经常问我哪种生物是不是经历了五次大灭绝,在最后统一回答。(已更新)&/b&&br&&b&有些内容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准确,不详细,比如人类进化大事年表,所以会不断修正答案,如内容有错误之处欢迎指正。&/b&&br&&b&我也实在不是谦虚,如果大家看完答案觉得很excited,欢迎点赞,感谢,加关注!答主十分感谢!&br&Attention:Don't touch the toad violently!Or you will add 1s of your life to the elder!&/b&&br&
如果不是只看分类而考虑到生物进化的话,我们现今地球上每个生物的祖先都在诞下后代之前躲过了日常生活中的灾难,而一个物种则是通过无数代的个体生存下来,诞下后代,继承前辈的遗传物质来度过一次次大灭绝,在这个过程当中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一个进化枝上的生物变化是连续的,就算进化速率时快时慢,放大到很小的时间单位上(比如说年),那么亲代和子代就是一个物种。但是如果在这个枝上取两个点(相距百万年为单位),那几乎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br&
当然有些物种比较bug,它们通过一些比较bug的技能度过了一次次大灭绝,进化上比较保守,几亿年以来几乎没有改变,也许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其所采取的生存策略正好避开了地球上几亿年间一次次自然选择的利刃……其实从这个角度考虑,这种生命才是最成功的。最后会列举一例。&br&
但是,有些物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大灭绝中,很多物种实际上是和它们的近亲以门类为单位灭绝的,而一个小小的物种努力生存下去,传宗接代,就算只有几个个体通过生命进化的瓶颈,能让遗传物质流传下去,那也是整个物种的胜利!乃至整个门类的胜利!&br&
一想到这些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你身后有无数的祖先,因为它们或者他们在一次次灾难中努力活了下来,并找了配偶,成功诞下后代,才有了现在的你。&br&同时,下图的进化树也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亲缘关系越近的两类生物它们的共同祖先所处的年代距离现在也越近,我们吃的食物都可以说是我们的远亲。无论时间还是空间,无限的远方,无数的生命,都与我有关。&br&&img src=&/92800adb57d969ca2edb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7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92800adb57d969ca2edb_r.jpg&&该图详细大图见该网站(&b&强烈推荐!&/b&):&br&&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internal&&Evogeneao: The Tree of Life&/a&&br&&br&&b&正文开始前先介绍地质年代与五次大灭绝的时间&/b&&br&&b&国际年代地层表(v 2015/01),如果对正文所提及年代有不清楚的可以参考此表。&img src=&/ef5ffaeb163413bdede070_b.jpg& data-rawwidth=&4963& data-rawheight=&3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3& data-original=&/ef5ffaeb163413bdede070_r.jpg&&&/b&下载网址:&br&jpg版:&a href=&/?target=http%3A//www.stratigraphy.org/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15-01Chinese.jpg& class=&internal&&http://www.stratigraphy.org/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15-01Chinese.jpg&/a&&br&pdf版:&a href=&/?target=http%3A//www.stratigraphy.org/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15-01Chinese.pdf& class=&internal&&http://www.stratigraphy.org/ICSchart/ChronostratChart2015-01Chinese.pdf&/a&&br&&b&百万年&/b&(Ma)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想想一元钱与一百万元钱的差距,人类历史5000年,想想5000元和一百万元的差距,所以百万年是十分长的时间单位,但是在地质历史中其实是基本年代单位。假如把一个百万年比作成一年,那地球差不多有4600年的历史。而生命也就是从540年前真正开始兴盛,比作中国历史也就是明朝时候的事情……人类作为物种的历史差不多也就几个月。&br&&b&五次大灭绝简介:&/b&&br&&img src=&/c5f22c16b40ddc897f3f79f1309bd60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所以说躲过五次大灭绝的生物应该是在4.4亿年前奥陶纪大灭绝之前就已经出现,形态上直到今天都变化不大。但这样并不能保证现存的这种生物就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那种,文章最后会解释。&/b&&br&&br&&b&正文开始:&/b&&br&&b&我们的祖先可能面对过的&/b&&b&那些巨兽与灾难,向我们远古的先祖们致敬!:&/b&&br&也许它们曾在寒武纪的海洋里躲过奇虾的捕食。&br&&im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646& src=&/cbacf87d08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cbacf87d08_r.jpeg&&红棕色的是奇虾,而当时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大概就是那个黄色的生物那么大。&br&&img src=&/505c28ae4324850afdff9_b.pn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8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505c28ae4324850afdff9_r.png&&你怕了吗……如果当时祖先有思想遇到奇虾时神经里一定是一万个懵逼……&br&&img src=&/5ed441ce76_b.png& data-rawwidth=&945&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5ed441ce76_r.png&&也许会在奥陶纪以及志留纪成为板足鲎的美味……&br&&img src=&/58bdea1a9ed0b1a56a12b04a014cfbd3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8bdea1a9ed0b1a56a12b04a014cfbd3_r.jpg&&&img src=&/93aedbad1e2e1b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mg src=&/2c941dbf3d386cbcb6f5f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c941dbf3d386cbcb6f5f1_r.jpg&&但实际上那时的海洋霸主是头足类……(假象画)&br&&img src=&/7dccbedde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dccbeddef_r.jpg&&头足类在捕食板足鲎……(估计这是尺寸比较小的板足鲎)&br&&img src=&/dd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d7_r.jpg&&后来终于登上了陆地,可是面对的却是那些早已登陆的巨大的节肢动物……&br&&img src=&/9bcce76fd4f195c949730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img src=&/83f693ca7d5c742f356b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83f693ca7d5c742f356b8_r.jpg&&二叠纪末来了一次惨绝球寰的大灭绝……但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br&&img src=&/af3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af3_r.jpg&&虽然说早在恐龙进化之前哺乳类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一直是处于被压制状态。&br&在中生代可能成功地无数次躲避了各种兽脚类的捕食与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和也很大的鸟臀目的践踏…&br&&img src=&/ed5e7ed015a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d5e7ed015af_r.jpg&&&img src=&/a64969e71eeae01f86db90ed4e91fb2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a64969e71eeae01f86db90ed4e91fb2c_r.jpg&&&img src=&/935f21bd6c2f867b38ba8a814fff6c1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935f21bd6c2f867b38ba8a814fff6c17_r.jpg&&&img src=&/cefa92cfa_b.jpg& data-rawwidth=&1071& data-rawheight=&7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1& data-original=&/cefa92cfa_r.jpg&&&img src=&/f299bae9acca_b.jpg& data-rawwidth=&1300& data-rawheight=&12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0& data-original=&/f299bae9acca_r.jpg&&还要面对一些可怕的巨大两栖类……连恐龙都吃,小型哺乳类更不在话下!&br&&img src=&/3f4ecfdc8cc24f960eb6cf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3f4ecfdc8cc24f960eb6cf_r.jpg&&&img src=&/8a2eb11c1cf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8a2eb11c1cfb_r.jpg&&当然也有近亲比较猛可以反杀……比如强壮爬兽。&img src=&/448baafbcc92caefd23e5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48baafbcc92caefd23e5a_r.jpg&&&img src=&/c448c59e42fcc3bed29630f5_b.jp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3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白垩纪末小行星撞击地球……凭借自己小巧的身材,钻洞的本领躲了过去……&br&&img src=&/3d0b28ca96f975bab7efb_b.jpg& data-rawwidth=&815&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3d0b28ca96f975bab7efb_r.jpg&&进入新生代,哺乳动物与鸟类时代,貌似解放了,但是那些巨型鸟类以及食肉目亲戚仍然追逐着祖先们,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弱小了……&br&&img src=&/66a69a8dde0a45eca98b622c0c607368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66a69a8dde0a45eca98b622c0c607368_r.jpg&&&img src=&/8ca86a3fa0ae49f55c583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8ca86a3fa0ae49f55c583_r.jpg&&后来人类一次又一次地走出非洲,后走出去的人灭掉了之前走出去的人,也许在几十万年前他们就是一家人……而我们是最后一批走出非洲,也是最强大的人科物种的后裔。&br&&img src=&/8e3d53a9a9affe2f06b480a503d3c35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e3d53a9a9affe2f06b480a503d3c353_r.jpg&&又遭遇冰期,此时的祖先已经可以与剑齿虎,猛犸象相抗衡。&br&&img src=&/73eedee6b796639cbba06f30_b.jpg& data-rawwidth=&736&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73eedee6b796639cbba06f30_r.jpg&&后来创造文明,经历一次次战争的洗礼,自然灾害,蔓延的瘟疫,各种饥荒,都是因为祖先活了下来,才能有现在的我们。&br&&br&每一次灾难都是一个瓶颈,大多数生物都灭绝了,而只有一小部分生物生存了下来,种群内的每个个体都要接受自然的选择,现在地球上的生命都是这么过来的。&br&&br&&b&附:人类进化大事年表。&/b&&br&年代均为距今,单位百万年,年代均为大约。有些进化节点至今仍有学术争议,所以该年表仅作参考。(插图即将更新)&br&资料来源:《Vertebrate Palaeontology》2014年,第14版,Micheal J.Benton著&br&该网站:&a href=&/?target=https%3A///explore/tree-of-life-explorer& class=&internal&&Evogeneao: The Tree of Life&/a&&br&530Ma:现生所有脊椎动物祖先出现。&br&510Ma:盲鳗,七鳃鳗祖先即现生圆口纲祖先出现,与其他脊椎动物分离。&br&460~450Ma:有颌类出现,即有下巴的鱼,之前的鱼都没有下巴,为无颌类。&br&430~425Ma:先是现生所有有颌类祖先出现,软骨鱼类(鲨鱼,鳐鱼)类分离出去,同时硬骨鱼类祖先出现。&br&425Ma:辐鳍鱼类(现生所有非软骨鱼类)分离出去,同时肉鳍鱼类祖先出现。&br&420Ma:现生活化石腔棘鱼祖先分离。肺鱼和现生四足动物共同祖先出现。&br&420~415Ma:肺鱼祖先分离,四足形类祖先出现。&br&385~380Ma:脊椎动物首次成功登陆,四足动物祖先出现。&br&350Ma:现生所有四足动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出现,很快分离成两支,一支会在320~325Ma进化出现生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的祖先,另一支则将会进化出羊膜动物祖先。&br&340Ma:脊椎动物成功脱离水的束缚,羊膜动物出现,很快分化成两支,即爬虫类祖先与合弓类祖先。爬虫类进化出了已经灭绝的非鸟类恐龙,翼龙,鱼龙以及现生的爬行动物(蛇,乌龟,蜥蜴,鳄鱼)以及鸟类。从这里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另一支早起爬行动物合弓类进化出的生物大部分都灭绝了,包括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因为这期间经历了二叠纪大末大灭绝与三叠纪末大灭绝。只有一小支进化出了哺乳类的祖先。&br&240Ma:哺乳动物出现。&br&210~200Ma:现生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出现.&br&180Ma:现生哺乳动物分化成两支,一支在大约150Ma进化出现生单孔类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的共同祖先,另一支将进化出现今有袋类(袋鼠,树袋熊)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br&170Ma: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出现。&br&150Ma: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分化为两支,一支大约在120Ma进化出现今有袋类的共同祖先。另一支则成为现今所有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br&105Ma:未完待续&br&&br&&b&题主问的问题的实际回答:&/b&&br&其实题主的问题是,有没有一种生物,在奥陶纪之前就已经存在,然后活过一次次大灭绝直到现在,而在这个过程中该生物几乎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br&这个问题不能解答,因为古生物几乎都是根据形态学来定义其生物属性,即使从化石记录上看到现在该生物外观上几乎没有变化,但是遗传物质也一定会改变,因为基因是有固定的突变速率的。虽然速率很低,但是从奥陶纪到现在也有接近5亿年,这么长的时间内很难保证现在的生物就是之前的生物。&br&如果不考虑遗传物质,只从形态上说,有一种生物其形态从奥陶纪末大灭绝之前到现在几乎没发生过变化,那肯定是舌形贝了。其实舌形贝也是有些不科学,因为其化石都是外部壳体,其内部结构很可能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变化。所以这里所指的形态,是壳体形态。&br&这里的舌形贝是指&i&Lingula,&/i&即舌形贝属。&br&舌形贝是一种腕足类,俗称海豆芽,现今仍生活在海边的泥滩里,靠底部肉茎固着在海底, 靠内部的腕足滤食海水中悬浮的、小的生物体或微粒状有机物,海水退潮时可在泥滩里挖到。&br&&img src=&/5db0accfd2fefbffe213961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db0accfd2fefbffe2139610_r.jpg&&&img src=&/cc20c10d072fde1d1dce793a27533ac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c20c10d072fde1d1dce793a27533ac0_r.jpg&&最早的舌形贝属化石发现于中寒武统徐庄组地层(509百万年左右)(袁金良 李 越,1999.安徽淮南老鹰山下 、中寒武统界线及三叶虫动物群),奥陶纪已经有大量的化石记录。&br&最早的舌形贝目化石大量出现于寒武纪第二统第三阶(521~514百万年)&br&澄江生物群中曾发现舌形贝目化石,4属4种。其中小舌形贝属化石和现今舌形贝属比较类似。&br&&img src=&/423e502e7f8fb846b10d_b.pn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img src=&/dbf7f3ed0707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bf7f3ed0707_r.png&&不过再怎么厉害还是逃不过人类的餐桌……&br&&img src=&/04d2fcbd2ba98eb74be63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04d2fcbd2ba98eb74be63a_r.jpg&&&img src=&/d638e1fbdfd6eed089e2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d638e1fbdfd6eed089e2_r.jpg&&不要怕,这伙计5亿年来再大的灾难都扛下来了,岂是我们只有几十万年历史的人类能消灭的&br&&br&也许看到这里大家比较惊叹吧,不过今天(日)百度的时候答主才知道,&b&其实海豆芽是名不副实的“活化石”! &/b&&br&我之前说过,即使从很早的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壳体形态没有发生变化,内部软体结构和基因也很可能发生了变化,很不幸,舌形贝就是这样一种生物。&br&日本的冲绳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科学家们于2015年首次破解了“活化石”海豆芽(&i&Lingula anatina&/i&)的基因组。他们分析了海豆芽基因组的三万四千多个基因,发现海豆芽的基因组一直在积极的进化,并不能称为活化石。&br&关于海豆芽基因组测序的文章:&br&Luo, Y. -J. &i&et al&/i&. The &i&Lingula&/i&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brachiopod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 of phosphate biomineralization. &i&Nat. Commun.&/i& 6:8301 doi: 10.1038/ncomms).&br&如果“活化石”是的定义是:那些与其祖先(已经变成化石)非常相似的生物,而这种相似不仅表现在外观上,也体现在基因组水平上。那么海豆芽就不能称为活化石。&br&研究人员指出,现生海豆芽壳体与化石保存的海豆芽壳体的化学结构差异显著。&br&他们对海豆芽化石进行软组织分析,发现海豆软体芽形态其实也发生了改变。&br&基因组分析表明,海豆芽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家族也存在显著的变化。&br&这些证据说明海豆芽根本算不上是“活化石”。&br&但是如果放在属这个级别而不是单看&i&Lingula anatina&/i&(鸭嘴舌形贝)这个现生种的话,舌形贝属应该还是可以作为活化石看待的,个人认为化石的差异有可能是从古到今同一舌形贝属内不同种类的差异,当然发现的化石也很有可能就是现生舌形贝的远祖。如果是看基因变化的话,那估计没有生物会是活化石了,其实看这个变化也要有个度,也不好掌握基因到底改变多少算是称为一个新物种,因为现在物种定义基本上还是靠形态学、解剖学以来分类的。&br&如果非要举一例形态上没怎么改变,基因上似乎改变也不大的生物的话,腔棘鱼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们的形态从4亿年前到现在几乎没什么变化,基因组变化的速度非常缓慢。不过该物种是从泥盆纪初就出现了,经历过4次大灭绝,也很厉害了!&br&关于腔棘鱼基因组测序的文章:&br&Amemiya, Chris T.; Alf?ldi, J Lee, Alison P.; Fan, S Philippe, Hervé; MacCallum, I Braasch, I Manousaki, T Schneider, I et al. (18 April 2013). &The African coelacanth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etrapod evolution& (PDF). Nature 496 (7445): 311–6.&br&所以,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舌形贝存在这么久了。&br&尽管舌形贝外壳没有太大变化,其内部软体还是积极进化的,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它能在地球历史的大灾难中生存下去。而连续却貌似不变的壳体化石记录,让人们误以为它已经以这种形式存在了这么久,不过作为一个属的生物来讲,能存在这么久,活化石也应该是当之无愧的。&br&&br&&b&对评论区里提到生物进行讨论:&/b&&br&&b&在讨论一个生物是否经历过5次大灭绝之前,要明白以下几点:&/b&&br&1.物种是在不断演化的,理论上不存在一个物种5亿年直到现在都不变化,基因不改变,不接受自然的选择。如果这么说,那么题主的答案无解。&br&2.但是如果把这个生物分类单位放大,放到科一级,属一级,那么光凭借形态学上的证据,以一个较小的生物分类单元(科,属)而活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生物是存在的,比如我提到的海豆芽。&br&3.不同生物之间分类单元的尺度不可比,比如哺乳纲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昆虫纲包括所有的昆虫,哺乳纲两种生物之间的形态差异和昆虫纲两种生物之间的形态差异是无法比较的,所以下文我所提到的生物分类单元大家不要固定套用。但是对一个物种来说,分类单元越小,共同特征越多。&br&4.活化石不一定就躲过了五次大灭绝,很多评论问的生物都是我们所知的活化石,比如鲎、蟑螂、鹦鹉螺等等等等,其实要是用第1点严格来说不存在一种生物是活化石,我们所说的活化石应该是指化石记录中有和现生生物长得很像的生物,但是称为这个化石的生物和我们看到的现生生物之间几乎不可能是一个种,但很有可能亲缘关系比较近,其实可以这么理解,这个进化枝上的生物的外形进化比较保守,形态改变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改变。&br&&b&正题开始:&/b&&br&1.蓝藻&br&蓝藻是一种光合细菌,有很多很多种,共同组成一个蓝藻门,蓝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8亿年首次前出现的叠层石,叠层石是蓝藻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最老的叠层石存在于35亿年(有争议),没有争议的大概是27亿年。所以说如果蓝藻指拥有蓝藻门这个门类特征的生物的话至少有27亿年历史,比现在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存在的时间都要长。如果特指蓝藻中的一种的话,这个就很难判断了。不过叠层石直到现在现在还有,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鲨鱼湾(shark bay)就有叠层石。叠层石在前寒武纪(5.41亿年之前)很繁盛,到了现在很少很少了,因为动物可以很快吃掉形成叠层石的藻席。&br&2.蟑螂&br&蟑螂属于一类昆虫,最早的昆虫记录是在泥盆纪,所以蟑螂再怎么说也赶不上第一次大灭绝了,最早的蜚蠊目的化石记录是320Ma,而作为我们所熟悉的小强组成的生物分类单元是蜚蠊科,蜚蠊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在白垩纪。&br&3.鹦鹉螺&br&如果是现生的鹦鹉螺,起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约1百万年,如果说是现生的鹦鹉螺所处的科一级生物包括已绝灭的,其化石记录最早的记录是37到34个百万年,如过是属一级生物,其化石记录最早是晚三叠世早期,约250百万年。如果是目一级生物,其最早化石记录是早泥盆世,419.2-393.3百万年。&br&4.鲎&br&作为我们熟悉的鲎,其最小分类单元应该是鲎科生物,鲎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在志留纪,所以没经历过五次大灭绝经历了四次大灭绝也很厉害了!&br&5.肺鱼&br&大家说的现生肺鱼可归为肺鱼亚纲,肺鱼亚纲的最早化石记录在泥盆纪早期大约4亿年的时候,也是经历过4次大灭绝。&br&6.水熊&br&水熊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分类单元缓步动物门中的生物的统称,缓步动物门最早的化石记录是在寒武纪,所以说水熊经历过五次大灭绝也勉强可以。
本篇为答主第一次上日报,感谢大家的支持。更新完毕统一补充图片来源。多图流量预警,深海恐惧症、节肢动物恐惧症患者慎点。答主最近写毕业论文,可能更新速度会放慢,但还是会一直更新,绝不会弃坑,将会添加如下内容:1.人类进化大事年表(两套,分别从化…
写回答时的问题是:&b&为什么说「速度超过光速能回到过去」?&/b&&br&&br&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会倒流(回到过去)。这里需要注意两个要素,第一个是“&b&超过&/b&”,第二个是“&b&光速&/b&”。因此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速度一定要“超过”光速,以及,为什么要超过的速度是“光速”?&br&&br&我们知道,&b&速度=距离/时长。&/b&“距离”是对空间的度量,“时长”是时间中的一段,因此速度的公式也可以被替换作:&b&速度=空间/时间&/b&。也就是说:&b&速度是一个与“空间”和“时间”都直接相关的量&/b&,它的变化会影响到空间和时间。&br&&br&另外,“&b&速度&/b&”&b&是一个&/b&“&b&相对量&/b&”&b&(relative)&/b&,而非一个“绝对量”(absolute)。通俗地说,一个物体的速度,只有在与其它物体的速度“相对”时,才有意义。举个例子,我们平时说,一辆车的速度是20公里,其实指的是这辆车相对于一个静止的物体(路面)的速度是20公里。在承认车速相对于路面的速度为20公里的同时,我们默认了路面的速度为0。而且,也只有在把路面视为“不动”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称,车的速度是20公里;如果车是在航空母舰上行驶,同时,航母也在航行,那么相对于静止的水面,车速可能就不是原来的20公里了。&br&&br&&b&由于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它是可以变化的&/b&。举个例子:两军交战。我军士兵向远处的敌军士兵投掷了一枚手雷,敌军士兵见状,拼命地向后逃跑;假设手雷的飞行速度是5米/秒,而且在空中一直保持着这个速度,敌军士兵向后逃跑的速度是4米/秒。现在,手雷接近敌军士兵的速度变成了:5-4=1米/秒。我们发现,在敌军士兵看来,手雷飞向他的速度,由于自己的运动而减小了。如果有敌人向手雷迎面跑去,那么手雷接近他的速度就是手雷的速度与敌人的速度的和,9米/每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切速度都像这样,是可加可减,可以相对而变化的。&br&&br&怪异的是,光速却不是这样。&br&&br&&b&光速总是一个定值,从来不会改变&/b&。当人跑向一个物体时,该物体接近人的速度就会比人不动时要快。但是,光接近你的速度却永远是一定的,不管你是向着光跑,还是背着光跑。这一点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明:一辆开着大灯的车停在路上,前方的光速检测设备测定灯光的光速为:米/秒。这时,车开始以20米/秒的速度向前开。我们凭直觉来想,光速肯定会变为:=米/秒,因为大灯是在移动的车上发光的,车速必将给光速一个额外的“推动”。然而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无论车以多快的速度移动,光速一直都保持着米/秒,永恒不变。&br&&br&* 光速是精准的米/秒,不是近似值。这是因为国际上把“米”的含义定义为了:光在1/秒内于真空中行进的距离。因此“米”和“光速”是“互证”的,以消灭计算误差。&br&&br&由于“光速不变”的这个独特性质,物理学上将“光速”视为一个“普适常量”(universal constant)。光的速度不会因任何物体的相对运动而改变。通俗地讲,&b&光的速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b&&br&&br&问题就出在这里。&br&&br&需要清楚的是,“速度”的本质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于“空间”中的位移。爱因斯坦对此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b&要保持光速不变,一个物体在运动(拥有速度)时,它的空间和时间就不可能保持不变,必须相对地做出调整。&/b&这意味着什么呢?&br&&br&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速度都很慢,离光速还差得远,所以我们几乎发现不了“光速不变”对空间和时间所带来的影响。但是不妨想象,如果汽车能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情况将变得十分明显:作为一个站在路边的人,你将看到车的长度沿着它运动的方向缩短了,而且车内的时间流动变得很慢。路边的人如果能听到车里人的手表的滴答声,这种声音应该相当慢;如果你坐在车里的话,将不会感觉到你的时间有任何变化,手表很正常,但是当你望向窗外,会发现路边的楼房等景物正在不断地向汽车运动的反方向扭曲,天空则会朝视线的消失点收缩;对以任何速度运动的任何人来说,时间和空间的这种相对调整维持了光速的绝对一定。&br&&br&&img src=&/c4f462e01bcd3d9ff09f5dff57cf8fa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c4f462e01bcd3d9ff09f5dff57cf8faa_r.jpg&&&u&《星球大战》中,“千年隼”号飞船在接近光速的一瞬间,窗外景观的剧烈变化。在现实中,如果可以如此接近光速,人的眼睛应该无法再看到星空了,因为伴随着速度的增加,“多普勒频移”现象会让可见光的波长变短,最后不再可见。然而,虽然是科幻,应该可以帮助理解。在物理学上,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所见的运动中的物体的空间变化,被称作“&b&长度收缩&/b&”&b&(length contraction)&/b&。&/u&&br&&br&图片来源:&br&&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s/28/nasa-may-have-accidentally-discovered-faster-than-light-travel.htm& class=&internal&&/articles/28/nasa-may-have-accidentally-discovered-faster-than-light-travel.htm&/a&&br&&br&光速不变,空间和时间就要相对变化,一起因物体的运动而精确调整。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性”的调整,那么我们每个人眼中的光速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既然空间和时间一直是一起调整的,也就可以说:&b&空间和时间从来都不是两个独立的事物,而是一同运作,相对变化的一个单体“四维”结构,称作&/b&“&b&时空&/b&”&b&(space-time)&/b&。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根基。&br&&br&* 如果觉得实在难以理解,可以这么来考虑:当一个人与光同向运动时,他无法去“追”光,因为光速必须总是比他快 米/秒,所以他的速度与光速的差距无法缩小;当人跑向一束射向他的光时,这个人眼中的光速也不会像“两军交战”的例子中的手雷一样,相对于他而加快,而是仍然一直保持着 米/秒;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物体运动起来时,光速不可能为他而加快或减慢,唯一能改变的,就只有运动者的时间和空间(时空)。&br&&br&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做出结论:&b&&u&速度低于光速,时间的流速会减慢&/u&&/b&。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在相对于这个物体不动的观察者眼里,物体的时间会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作“&b&时间膨胀&/b&”&b&(time dilation)&/b&。它的成因可以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从上海去北京,我们可以一直朝北走,也可以先去新疆,再绕到北京。但是用相同的速度,第二种走法显然会花掉更多的时间,因为我们在去新疆的时候,把向正北方的速度分割给了西方一部分,因此真正朝着北京的速度就不如第一种方法的快;空间和时间也一样,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正西方和正北方。我们呆立不动时,虽然没有在空间上移动,但是每时每刻都在时间上“移动”。一旦我们(在空间上)动起来,那么我们在时间上的“速度”就必须分割给空间一部分,时间就慢了下来。&b&A相对于B运动,A的速度越快,在B看来,A的时间就越慢。&/b&&br&&br&像这样,如果一个低于光速的速度可以让时间减慢的话,那么一个等同于光速的速度会对时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br&&br&最有可能的答案是:&u&&b&速度等于光速,时间会停止。&/b&&/u&可以想象,如果你此刻正在以光速运动,那么你就会像光一样。以光的角度来看,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不会消耗时间,或者说没有时间可以消耗,因为你独立于参考系之外,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空不会因你的运动而做出调整;这样一来,以光速运动者的时间,与另一个用来参考的时间之间就没有了可比性(或者说,无法找出差别),因此等同于是停滞的。&b&A以光速运动,它的时间不流逝。&/b&&br&&br&现在,似乎终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做出假设:&b&&u&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会倒流&/u&&/b&。如果单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那么在某些观察者看来,它的运动确实有可能是逆向于时间的。或者说,有人会看到,物体的一切速度的方向,都彻底地反转了过来。而且在理论上,运动者自己也有可能会看到反射自较早时候的光,甚至是自己开始超光速运动之前的光。&br&&br&这就是“速度超过光速能回到过去”这种说法的来历。&br&&br&----------&br&&br&然而,这个说法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b&物体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吗?&/b&&br&&br&&b&* &/b&下面的内容可能需要初中数学知识。&br&&br&&img src=&/ae5de5a9d9a20e82c789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8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ae5de5a9d9a20e82c789_r.jpg&&&u&“&b&洛伦兹变换&/b&”&b&(Lorentz transformation)&/b&是一个物理学术语,它描述了时空因物体的运动,而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显现出来的变化的关系。这种变化的系数,被称作“&b&洛伦兹因子&/b&”&b&(Lorentz factor)&/b&,&/u&&u&与物体的速度有关。&/u&&u&上面是它的图像。&/u&&br&&br&图片来源:&br&&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Lorentz_factor& class=&internal&&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rentz_factor&/a&&br&&br&&u&* 下面是它的方程:&/u&&br&&br&&img src=&///equation?tex=%5Cgamma+%3D%5Cfrac%7B1%7D%7B%5Csqrt%7B1-v%5E%7B2%7D+%2Fc%5E%7B2%7D+%7D%7D+& alt=&\gamma =\frac{1}{\sqrt{1-v^{2} /c^{2} }} & eeimg=&1&&&br&&br&&u&γ(伽马)是“洛伦兹因子”,表示为图上蓝色的曲线。v是物体在惯性参考系(匀速运动)中的相对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u&&br&&br&&u&可以看到,在速度(横轴)达到90%的光速c时,因子(纵轴)为约2.294。它的实际意义在于:当物体达到90%的光速的速度的时候,1. 它的长度比不动时缩短了2.294倍。2. 它的1年时间相当于静止的观察者的2.294年。3. 它的质量变成了原来的2.294倍,再继续加速的难度陡然增加。&br&&/u&&br&&u&请注意图像的特点,当速度快要接近光速c的时候(大概在超过90%的光速时),因子(加速的难度)突然大幅度上升,趋近于无穷大,但速度却永远也达不到光速。如果把一个大于或等于光速的速度代入公式,计算出来的因子要么不是一个实数(根号内的数字为负数),要么无法被定义(分母为零)。这意味着:要把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加速到光速,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来带动它逐渐趋于无穷大的质量),然而“无穷大的能量”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无法将一个有质量的物体以任何方式加速到光速。换句话说:&b&速度无法超过光速,甚至无法达到光速,只能无限趋近&/b&。&/u&&br&&br&由于在理论上,物体的速度没有办法超过光速,所以“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会倒流(回到过去)”这种说法的前提不能达成,无法再继续讨论结论的对错了。&br&&br&目前,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建设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可以用高能把粒子加速到99.999994%光速的速度。这差不多是我们加速的极限了,距离100%光速虽然只差一点儿,但是仍然遥不可及。&br&&br&* 从粒子物理的角度来看,普通物体的速度无法达到或超过光速的原因是:普通物体有质量,光(光子)没有质量。质量的实质是“加速的难度”,因此一列火车要停下来,肯定比一辆小汽车困难得多(也就是,在以前进为正方向的设定下,更难获得负加速度),而要让火车开起来(获得正加速度),耗费的能量也会比汽车大得多;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因此可以以理论上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运动。&br&&br&&img src=&/1d11fac58ccc07d0a56a11ec4dfd5d38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1d11fac58ccc07d0a56a11ec4dfd5d38_r.jpg&&&u&电子游戏《质量效应》(Mass Effect)系列,提供了一种别出心裁的超光速旅行方案,那就是设法把物体的质量降低到零。截图里,“质量中继”(mass relay)正负责在自身与相距很远的另一座&/u&&u&中继&/u&&u&之间建立起一个直线式的零质量通道,让飞船可以轻松地在其间进行远距离迁跃。&/u&&br&&br&图片来源:&br&&a href=&/?target=http%3A///video-games-mass-effect-3-ending-relay-2013-wallpaper-51369/& class=&internal&&/video-games-mass-effect-3-ending-relay-2013-wallpaper-51369/&/a&&br&&br&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推测存在一种运动速度比光子更快的亚原子粒子,称作“快子”(tachyon)。在它加速时,能量反而会降低。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例子可以说明有单一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比光快;需要注意的是,假设这种粒子真实存在,它的速度一定是生来就超过光速的。没有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可以被“加速”到光速,所以这与前面的内容并不矛盾。&br&&br&* 借助“洛伦兹因子”的图像和公式,来解释物体无法被加速到光速的原因,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不过,很多人认为应该用“因果律”(causality)来说明才更基本,更有说服力。也就是,人们不可能先看到一个事件的影响,后看到起因,除非其中有“超光速”的行为。因为,如果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一些观察者就有可能会看到前后颠倒的事件顺序,违背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因果关系”。&br&&br&举一个例子:小明相对静止,小红从小明的左边以超光速跑过,小刚以一半的光速从小明的右边跑过。当小红正好经过小明所处的位置的时候,小明递给小红一根棍子,之后当小红与小刚擦肩跑过的时候,小红用棍子打一下小刚。从小刚的角度来看,他会先被棍子打一下,之后才看到小明将棍子递给小红。这种情况对于正常的思维来说是无法理解的。&br&&br&公式与因果律,这两种解释方法应该都同样正确,无所谓哪种更科学一些。&br&&br&最后补充一点。即使我们无法超过光速,也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只是无法通过加速来实现而已。“虫洞”(worm hole)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连接时空上的两个点的捷径。穿过虫洞可以来到宇宙中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另一点。总之,虫洞的存在性无法被彻底否定,而且,通过虫洞进行时间旅行在理论上也无懈可击,不过或许实际操作是不可行的,不然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世界里没有挤满了来自未来的人呢?&br&&br&----------&br&&br&* 实在对不起,我不喜欢这个回答里的内容出现在任何微信公众号上,如果再发现了,我不会太客气的。
写回答时的问题是:为什么说「速度超过光速能回到过去」?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会倒流(回到过去)。这里需要注意两个要素,第一个是“超过”,第二个是“光速”。因此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速度一定要“超过”光速,以及,为什么要超过的速度是“光速”?…
&p&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p&&p&学习和记忆是所有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所以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非常热门。记忆的本质,从不同领域来看有不同的侧重,比如说它的基本生物学结构,它的心理学特征和组织还有它的持久性等等,数百年来,虽然有来自生物、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家甚至哲学家等等学者都试图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试图寻找这类问题的终极答案,但是坦白的说,这是个非常大而复杂的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不夸张的说,人类的学习和记忆是现存进化程度最高也是最复杂的生物加工过程。&/p&&p&所以,我在这里只想从我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上来简化谈谈这个问题(我是医学和生物背景,所以可能不会从计算科学角度去探究这个问题)。因为学习也是记忆,学习的唯一证据就是记忆,所以关于学习的储存其实可以理解成记忆的储存问题,这样一来,再根据题主的问题描述,我将提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记忆的本质 2. 记忆的储存问题3. 记忆的提取问题。&/p&&ol&&li&&b&记忆的本质&/b&&br&&/li&&/ol&&p&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目前主流观点是“神经元学说”,&u&认为记忆是在神经细胞间联结的动态变化中得到编码的,换句话来讲,记忆可以体现神经细胞之间联结的可变性和可塑性。&/u&可以看出来,记忆的形成不是哪一个神经元决定的,而
是有很多神经元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记忆按照记忆时程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目前认为各类记忆的脑内机制是不相同的,记忆的分类以及不同记忆类型的比较如图1~2所示:&/p&&img src=&/3a6c2fce4e_b.pn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3a6c2fce4e_r.png&&&img src=&/1ca40f7ea8acefaf02d8ab3_b.png& data-rawwidth=&1416&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6& data-original=&/1ca40f7ea8acefaf02d8ab3_r.png&&&br&&p&当然,我也一直强调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展是非常迅猛的,很多观点和结论都在不断被完善和更新。我记得在2016年1月份的一次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论坛上,钟毅老师提出过“重复学习不改变记忆的形成,重复改变记忆的遗忘。”的观点,也就是说他认为每次学习过程中,第一次产生的是学习,后面的重复都是抑制遗忘。他用果蝇为模型,用行为学、细胞分子学等研究方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打破了短时程记忆转成长时程记忆大多需要consolidation(巩固)的过程的理论,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理论,而且模式动物用的是无脊椎动物果蝇,所以是否在灵长类动物和人类身上也适用也是不得而知。
&/p&&p&深一步的从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来看,现在的研究认为,记忆源于突触的微小改变,这种变化在全脑都有体现。这样一来,&u&记忆的物质基础的研究范围缩小到突触修饰上,&/u&于是科学家先从最简单的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入手探索记忆的分子机制。这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20世纪末,美国哥伦比大大学科学家Eric Kandel成功的建立了海兔(&i&Aplysia&/i&)的学习和记忆行为模型,这一先驱性实验显示了记忆的储存位点和形成机制,从而系统的揭示了学习记忆可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也因此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这个模型主要研究的是程序性记忆,包括海兔的非联合型学习和海兔的联合型学习,其中非联合型学习又包括“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缩鳃反射的敏感化”,而联合型学习也就是指经典的条件反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细胞分子机制:&/p&&p&1)海兔的非联合型学习——缩鳃反射的习惯化&/p&&p&如果将水流喷射到海兔的虹管,虹管和鳃会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图3)。Kandal实验的结论是:缩鳃反射的习惯化与突触前修饰有关,反复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会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进一步来讲,钙离子通过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进入神经末梢,但是当钙离子通道反复开放时,它的效能就会逐渐降低,钙离子内流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图4)。&/p&&img src=&/adbae389a4a8f79c10dc_b.pn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adbae389a4a8f79c10dc_r.png&&&img src=&/3e201eeb7bb3_b.png& data-rawwidth=&1134&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4& data-original=&/3e201eeb7bb3_r.png&&&br&&p&2)海兔的非联合型学习——缩鳃反射的敏感化&/p&&p&短暂电极海兔的头部,结果导致再刺激虹管引起的强烈的缩鳃反应(图5)。由于点击海兔头部会引起L29释放五羟色胺(5-HT),随后激活感觉神经末梢G蛋白耦联的腺苷酸环化酶,随后导致cAMP产生,cAMP可以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磷酸化钾离子通道蛋白,导致钾离子通道关闭,突触前动作电位延长,促进动作电位期间钙离子内流增多,神经递质释放量增多(图6)。&/p&&img src=&/e084fd65e1d1e7bd1e630_b.pn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e084fd65e1d1e7bd1e630_r.png&&&img src=&/2b2a56a7ec9b1b5cd41c_b.pn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2b2a56a7ec9b1b5cd41c_r.png&&&p&3)海兔的联合型学习
&/p&&p&即非条件刺激是强电击海兔尾部,条件刺激是对虹管的轻微刺激,后来如果将尾部刺激和虹管刺激相结合后,单独刺激虹管后产生的反应要比敏感化引起的反应还要强。从分子水平上的解释是条件刺激表现为钙离子内流,非条件刺激表现为突触前神经末梢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激活,当突触前钙离子冲动与G蛋白耦联受体激活导致cAMP大量生成在时间上恰好重合,或者钙离子冲动稍微较后者快一点时,产生学习,而记忆则在钾离子通道被磷酸化和神经递质释放增加时产生。(图7)&/p&&img src=&/a5fd8e627dea3f4d466cf_b.pn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a5fd8e627dea3f4d466cf_r.png&&&br&&p&关于用脊椎动物模型来研究哺乳动物的突触可塑性的内容是非常的多,在这里我只提几个哺乳动物中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海马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总的来说,药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都表明,海马NMDA受体在突触修饰作用(比如说LTD和LTP)和学习记忆中都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p&&p&&b&2.&/b&&b&记忆的储存&/b&&br&&/p&&p&记忆的物质表现或位置可以叫做记忆的痕迹(memory trace),同时也不得不提到加拿大心理学家Donald Hebb,Hebb提出了细胞集合理论:脑内反映某外界客观物体,是由被该外界刺激激活的所有皮层细胞组成的,这些同时被激活的神经元称作“细胞集合”,假如这些细胞相互连接,细胞集合内的连接持续激活,对外界客观物体的内部反应就能作为短时程记忆始终保存,如果细胞集合能持续激活很长一段时间,那么细胞间相互连接更有效的神经元就会连接在一起,更紧密的连接就会使细胞集合再次兴奋,记忆的巩固就可能发生(图8)。简单的讲,他的重要结论包括:&/p&&p&1) 仅仅集团内的一部分细胞的破坏并不能消除记忆,&u&记忆的痕迹广泛分布于细胞集合的细胞连接内&/u&;&/p&&p&2)记忆痕迹可能包括了有关感觉和知觉的神经元。&/p&&img src=&/e8eb9f0cb90cf7ab74d9bb4_b.pn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11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e8eb9f0cb90cf7ab74d9bb4_r.png&&&br&&p&不管怎么样,目前认为学习和记忆的功能不局限于大脑某一个单一的部位,而研究表明,陈述性记忆主要依赖于海马和相关结构,程序性记忆与纹状体相关,而工作记忆的痕迹是广泛分布于大脑内的,另外,长时程记忆被一些人认为是通过新皮层结构的变化来储存的记忆。所以说为了保障我们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我的大脑是一直在不停的再重构的。&/p&&p&还有说法是,多数记忆材料都需要经过Joseph LeDoux提到的“短时缓冲装置”,即位于双侧听觉区、视觉区和运动知觉区的&u&暂时存储区域&/u&后,然后才能进入工作记忆(一种暂时记忆,比短时记忆要长一些)和之后的长时记忆。&u&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程序记忆、自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通路则用于储存和提取长时记忆的信息。&/u&其中,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两者都属于陈述性记忆)主要储存在海马;程序记忆和自动记忆主要储存在小脑;情绪记忆主要储存在杏仁核。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五种记忆:&/p&&ul&&li&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比如你阅读文献所得到到知识的记忆。&br&&/li&&li&情景记忆:可以理解成关系记忆或者空间记忆,主要是指位置信息。&br&&/li&&li&程序记忆:通常也成为“肌肉记忆”,比如我们学开车、骑自行车等记忆。&br&&/li&&li&自动记忆:也称作为conditioned
response memory,表现为特点的刺激对记忆的自动激发,例如说你唱着歌我自动的就接下一句的这种状态。&br&&/li&&li&情绪记忆:就是关于情绪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记忆总是优先于其他任何一种记忆。&br&&/li&&/ul&&p&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你在看一篇文献(产生了是语义记忆),新的知识信息通过传送到海马后,海马把信息带到暂时存储区域,如果这些新信息与之前传入的信息是有关联的,那么它会被传到前额叶皮层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进一步可以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如果再加上先前对文献所述的相关内容的作用,这些新旧信息可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重复多次后,就有可能形成长时记忆。&/p&&p&&b&3. &/b&&b&记忆的提取问题&/b&&/p&&p&刚才有提到语义记忆、情景记忆、程序记忆、自动记忆和情绪记忆这5条记忆通路,一种说法是,我们很多时候会通过这些记忆通路来激活记忆,开启回忆。具体的举个例子来讲,寒假回家爸爸接我回家,车里放着CD,当放到《同桌的你》时,我都会不自主的跟着哼(歌曲开启了自动记忆),然后当车经过我初中学校的时候,都会勾起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通过初中学校这个地点,情景记忆通路被激活),然后我想起每天放学和同学迫不及待开心的蹲在学校门口看商贩贩卖小鸡小鸭子和蚕的场景,觉得小时候的我好天真可爱,“噗嗤”一下笑了出来,于是心情大好,突然想下车看看学校门口有什么新变化(情景记忆通路激活了情绪记忆,同时由于情绪记忆总是优先于其他记忆的,当情绪记忆主导时,人很容易失去逻辑能力,做出背离理智的决定),我于是来到校门口,发现校门口开了家新的炸鸡店,名字叫“来自星星的炸鸡”,我买了一份尝了后觉得很好吃,突然想起其闺蜜说过她很喜欢吃炸鸡(语义记忆通路被打开),于是我微信告诉她校门口新开了一家好吃的炸鸡店,明天约她一起吃炸鸡。&/p&&p&&b&总结:&/b&&/p&&p&神经科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领域,我们的大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但是他们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依然是个迷。两年前欧美很多国家纷纷启动了脑科学计划,而在2015年10月,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报告中介绍China Brain Project也将启动,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也都积极响应,可见这个领域的热门程度。&/p&&p&目前就我们的了解,记忆能是发生在突触处的,而且各类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在细胞和分子机制上都是很相通的。典型的事件是:脑中电活动的改变,然后第二信使分子的变化(如cAMP,钙离子),之后是突触蛋白的修饰,这些暂时的变化通过改变突触结构从而成为永久变化,形成长时程记忆。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我相信会有更多更新颖,合理和突破性的理论产生,说不定哪天真发明出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面包”呢!&/p&&p&参考文献:&/p&&p&[1]
F. Bear, Barry W. Conners, Michael A. Paradiso.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M].U.S.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7.&/p&&p&[2]
韩太真,吴馥梅.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p&&p&[3]
David Sweatt. Mechanisms of Memory(Second Edition)[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p&&p&[4]
Eichenbaum著,周仁来等译. 记忆的认知神经科学——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p&&p&[5]
Sprenger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 脑的学习与记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p&&p&[6]
Kandel, E. R., Dudai, Y.
& Mayford, M. R. The Molecular and Systems Biology of Memory. &i&Cell&/i&&b&157&/b&,
163-186, doi:10.1016/j.cell. (2014).&/p&&br&&br&&p&【非常高兴看到大家喜欢并赞同我们的回答。应许多知友的建议,最近我们开通了同名公众号:&b&PhDer&/b&,也会定期更新我们的文章,如果您不想错过我们的每篇回答,欢迎扫码关注~ 】&br&&/p&&img src=&/a87dbefae2226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a87dbefae2226_r.jpg&&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学习和记忆是所有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所以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非常热门。记忆的本质,从不同领域来看有不同的侧重,比如说它的基本生物学结构,它的心理学特征和组织还有它的持久性等等,数百年来,…
“这孩子挺聪明,就是粗心”。&br&&br&这种话千万不能让小孩子听到,让他误以为聪明是重要的优点,粗心是次要的缺点。事实刚好相反,聪明是次要的优点,粗心是致命的缺点。愚笨的代价不过是瓶颈来的早一点,格局小一点,粗心的代价却是永远平庸下去。&br&&br&现实中被这句话害了的人太多了。
“这孩子挺聪明,就是粗心”。这种话千万不能让小孩子听到,让他误以为聪明是重要的优点,粗心是次要的缺点。事实刚好相反,聪明是次要的优点,粗心是致命的缺点。愚笨的代价不过是瓶颈来的早一点,格局小一点,粗心的代价却是永远平庸下去。现实中被这句话…
老罗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作为一家营销/广告驱动的公司,还想要去挣“聪明人/理性人”的钱!&br&&br&产品上:锤子手机和OPPO/vivo都是低配高价/低性价比;都是用一些炫技式的局部优势掩盖综合实力的不足。&br&但蓝绿厂毕竟有良好的产品整体设计和品控管理。不会为了痒点而过度牺牲整体,不会被供应商/代工厂耍得团团转,不会出现折磨消费者的脑残缺陷。&br&&br&营销上:蓝绿厂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来宣传,老罗靠发布会讲相声来宣传;蓝绿厂靠明星来标榜“时尚潮流”气质,为自己产品的形象代言,而老罗靠捐赠高大上的机构和故意花小钱吃点小亏来标榜“天生骄傲”气质,为自己产品的形象代言。&br&本质上都是把钱花在和产品本身无关的地方,都是靠广告提升形象和溢价,都是营销驱动的公司!&br&再高大上的广告也是广告!再软再间接的广告也是广告!&br&&br&而锤子最大的败笔就是他广告营销的目标人群是“聪明人/理性人”,这些人是最不吃广告的!这注定了锤子无法发展壮大。&br&(当然老罗的形象注定他赚不了屌丝/厂妹的钱)&br&&br&当然少量“不差钱的聪明人”由于认同感和审美新鲜感还是愿意掏钱为老罗的广告营销买单。但这些人最讨厌被坑,最讨厌存在明显的短板和糟糕的消费体验。而老罗糟糕的整体设计/品控/用户管理与沟通,却把这些人赶跑了大部分,粉丝审美新鲜感消失后又走掉一部分!那锤子就不只无法发展,连生存都无法延续了!&br&&br&事实证明,营销/广告驱动的公司想要让“聪明人/理性人”掏出钱来,远远比忽悠“屌丝/厂妹”掏出钱来难得多!无数互联网公司用网站/APP证明了这一点,老罗只不过用手机重复证明了一遍!
老罗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作为一家营销/广告驱动的公司,还想要去挣“聪明人/理性人”的钱!产品上:锤子手机和OPPO/vivo都是低配高价/低性价比;都是用一些炫技式的局部优势掩盖综合实力的不足。但蓝绿厂毕竟有良好的产品整体设计和品控管理。不会为了痒点而…
怀着对程序员世界的无限憧憬,好乞白赖地请办公室的大神们推荐几本入门书,不出意外遭遇鄙视脸...&&...&br&短时间提升技术逼格不容易,看看非技术类书籍充充门面倒不是那么难。。。&br&这是我最近在看的list,请各位大大轻怕~~&br&&br&&b&1、《黑客与画家:来自计算机时代的高见》&/b&&br&&i&Hackers and painters: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i&&br&&p&[美] Paul Graham, O’Reilly, 2004&/p&&p&中译版:阮一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p&&img src=&/0de93ba079d6dbbbf2031635_b.jp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1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0de93ba079d6dbbbf2031635_r.jpg&&&p&一本打着为技术证明旗号的技术散文集,从作者到译者都是大神级别。&/p&&p&“撼动硅谷的人” Paul Graham,不仅是lisp专家——发明了Yahoo!Store的前身Viaweb,而且华丽转型为风险投资家,创办了美国著名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ior;不仅拿到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而且还有一颗画家梦,毕业后专门去罗德岛设计学院和佛罗伦萨学习绘画。&/p&&img src=&/8f5aa22b8f36068acd47e6cb73eceab5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8f5aa22b8f36068acd47e6cb73eceab5_r.jpg&&&p&在他看来,编程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b&黑客是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在达·芬奇的年代,绘画并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达·芬奇用自己的工作推动绘画成为一种伟大的表达方式。同样,编程到底能够有多酷,取决于我们能够用这种新媒介做出怎样的工作。」&/b&&/p&&p&BLOG: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ul Graham&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b&2、《Joel说软件》&/b&&/p&&p&&i&Joel on software: And on Diverse and Occasionally Related Matters That Will Prove of Interest to Software Developers&/i&&/p&&p&[美]Joel Spolsky, Apress, 2004&/p&&p&中译版:谭明金/王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p&&p&&img src=&/f9fbdd84eb36a76ed37b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8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f9fbdd84eb36a76ed37b_r.jpg&&一本嬉笑怒骂中全面介绍软件管理的文集。&br&&/p&&p&Joel Spolsky大概是全世界都非常著名的blogger,他的读者人数,估计可以排进全世界前100名。文章之优美,观点之火爆,真是几乎无出其右者,读他的书,实在是过瘾之极。据说阅读原文,更能感受到Joel的语言之美。&/p&&img src=&/66522cb71caf89252fcff1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9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66522cb71caf89252fcff1_r.jpg&&&p&P.S. 2008年推出的续篇《软件随想录》&i&More Joel on software&/i&,也由大神阮一峰翻译,据说也值得一读。&/p&&br&&p&&b&3、《重来》 &i&Rework &/i&&/b&&/p&&p&[美]Jason Fried / [丹]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Vermilion, 2010&/p&&p&中译版:李瑜偲(译),中信出版社,2010&img src=&/0a343d402d4bad75b3cf91d_b.jpg& data-rawwidth=&792& data-rawheight=&1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0a343d402d4bad75b3cf91d_r.jpg&&&/p&&p&一个观点+一篇短文+一张插图,短小精悍,半天就可以轻松读完。&/p&&p&Jason是37signal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书如其人」,37signals也是一家「小、美、酷」的公司,十多个员工分散在两大洲八个城市,却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软件公司之一。&img src=&/f948eb2bd4fe1e22cf06b5e2f2e9e20d_b.jpg& data-rawwidth=&988&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8& data-original=&/f948eb2bd4fe1e22cf06b5e2f2e9e20d_r.jpg&&&/p&&p&看看他们简单高效的商业思维,你一定能有所启发:&/p&&p&「企业不应盲目扩张,规模不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因素,小企业有大企业所没有的优势:灵敏。」&/p&&p&&b&「不要成为工作狂,你需要时间思考更重要的东西。」&/b&&/p&&p&「拿VC的钱是最差的选择,花别人的钱你会上瘾,最终失去对于公司的控制。」&/p&&p&P.S. 37signals团队的另外两本书Rework2和Getting Real 同样值得一读。&/p&&br&&p&&b&4、《引爆点》&/b&&/p&&p&&i&T&/i&&i&he Tipping Point :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i&&/p&&p&[加] Malcolm Gladwell, Hachette Book Group USA, 2006&/p&&p&中译版:钱清/覃爱冬(译), 中信出版社,2014&img src=&/6aed44f7e501a5556986faf_b.jpg& data-rawwidth=&1252& data-rawheight=&1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2& data-original=&/6aed44f7e501a5556986faf_r.jpg&&&/p&&p&一本书,揭露世间所有事物流行起来的规律。&img src=&/dbcb66b1d406e53e5064_b.jpg& data-rawwidth=&1044& data-rawheight=&1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dbcb66b1d406e53e5064_r.jpg&&&/p&&p&爆炸头的Malcolm Gladwell是《纽约客》的红人,从社会的流行热点入手,描述了很多产品与社会事件流行的过程,归纳了三个产品流行的法则:&b&个别人物法则 (The 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Stickiness Factor)法则和环境威力(Power of Context)法则。&/b&私以为,这三个法则同样适用于做互联网产品体验,越来越多的垂直细分网站出现,正是试图抓住个别人群,提升附着力,进而发挥环境威力。&/p&&p&比如立志做互联网程序员拍卖第一平台的&a href=&///?target=http%3A///join/zhihu%3Futm_source%3Dzhihu%26utm_medium%3Dessay%26utm_campaign%3Dzhihu%26utm_content%3Dzhihu_14110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0offer-高端人才招聘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瞄准的就是高端程序员求职者而非大众求职者,坚守品牌的定位和原则,虽然拒绝掉了大多数申请者,但确保对于一部分优秀的程序员来说,却是一款用心的招聘产品。&/p&&br&&p&&b&5、《浪潮之巅》&/b&&/p&&p&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p&&p&一本TMT行业浪潮起伏案例集。&img src=&/fbdd6a925f371f0d5231d77_b.jpg& data-rawwidth=&976& data-rawheight=&1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6& data-original=&/fbdd6a925f371f0d5231d77_r.jpg&&&/p&&p&先后任职Google和腾讯的吴军,是一个清华出身的标准理科男,但是文笔简易流畅,生动描述了互联网大潮中几大标杆企业的历史。&b&读完这本书,掌握几个经典的互联网案例故事,上可以忽悠金融投资人,下可以勾搭好奇萌妹子。&/b&浪潮已远,但还远未及巅,或许你就是下一个弄潮儿。&img src=&/eca19b6cab3_b.jpg&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eca19b6cab3_r.jpg&&&/p&&p&P.S. 吴军还有《数学之美》和《文明之光》系列,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数学和历史,同样推荐。&/p&&p&「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个Google在哪里,但是可以肯定它不在搜索领域,这就如同几年前我们寻找的写一个微软不会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最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样。」&/p&&br&&p&&b&6、《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b&&/p&&p&&i&G?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i&&/p&&p&[美]Douglas R. Hofstadter , Vintage Books,1979&/p&&p&中译版:严勇/刘皓明/莫大伟(译),商务印书馆,1997&img src=&/d78dbc4f119ed073a1ff597a96978b1d_b.jpg& data-rawwidth=&876& data-rawheight=&1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6& data-original=&/d78dbc4f119ed073a1ff597a96978b1d_r.jpg&&&/p&&p&&b&一本可以用来砸人的神书。&/b&&/p&&p&1979年,GEB在美国一经出版,就奠定了Hofstadter(侯世达)的学术地位,那年他才34岁。侯世达是一个奇人,他精通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对哲学、文学、翻译、艺术也有独到见解。奇人写奇书,通过探讨逻辑学家哥德尔,艺术家艾舍尔,和作曲家巴赫的成就怎样交织在一起,研究文字和思想转换的规则,进而探讨人的思维能力。(不明觉厉。。。)&img src=&/5e25d85c581c501f92d60a6c9dd1162e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5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5e25d85c581c501f92d60a6c9dd1162e_r.jpg&&&/p&&p&在侯世达的厚厚注解的帮助下,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才完成,凝结了译者二次创作的心血。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可能,阅读原文,更能理解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典故。&/p&&p&侯世达定律在程序员中颇为有名:「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p&&br&&p&&b&7、《程序员健康指南》&/b&&/p&&p&&i&The Healthy Programmer: Get Fit, Feel Better, and Keep Coding&/i&&/p&&p&[美]Joe Kutner , Pragmatic Bookshelf, 2013&/p&&p&中译版:陈少芸(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img src=&/afd89ebddb_b.jpg& data-rawwidth=&874& data-rawheight=&11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4& data-original=&/afd89ebddb_r.jpg&&&/p&&p&&b&关爱程序员必备。&/b&&/p&&p&Joe自己就是一名程序员,对程序员的职业病了如指掌,书中没有高深的药理知识,都是健康常识。如果坚持对症下药,保准你头不痛了、眼不花了、背不痛了、手不酸了。&img src=&/22c73e43c86fcb0947dcc3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22c73e43c86fcb0947dcc3_r.jpg&&&/p&&br&&p&其实,随着图书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经常逛逛一些图书出版类网站,看看新书推荐,涨一涨姿势,刷新一下知识库,或许更为重要。&/p&&br&&p&比如大神倾情推荐的这家:&br&&/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Reilly Media&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国外著名IT书籍出版社, 他家出版的书质量比较高,从入门到进阶都有,值得关注。&/p&&br&&p&国内的&a href=&///?target=http%3A//.cn/boo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灵社区 : 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也不错,毕竟是从人民邮电出版社独立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出版机构,老牌机构还是能保证翻译质量哒~&/p&
怀着对程序员世界的无限憧憬,好乞白赖地请办公室的大神们推荐几本入门书,不出意外遭遇鄙视脸...&&...短时间提升技术逼格不容易,看看非技术类书籍充充门面倒不是那么难。。。这是我最近在看的list,请各位大大轻怕~~1、《黑客与画家:来自计算机时代的高…
我在这个集装箱似的破楼里住了一辈子了,我的邻居换过十几次,最开始的几个我都快记不清楚了,前前一个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前一个是刚刚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现在是一对私奔的年轻夫妻。&br&&br&会在这栋楼里住的,都是一个一个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言难尽的故事。&br&&br&你站在楼道口,看到他们每一个人匆匆经过,他们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那是一种让人看不穿的复杂表情,用喜怒哀乐都没有办法形容。&br&&br&我总是装聋作哑,总是假装无所事事地在躺椅上晒太阳,像个老年痴呆。&br&&br&我不是真的痴呆,只是人们对痴呆的人,习惯地没有防备。&br&&br&“我跟他问路他怎么给我瞎指呢?”&br&“那个大爷啊,他是老年痴呆,别和他计较。”&br&&br&”哎呀,讨厌……别这样,有人看着呢。“&br&“那傻老头眼瞎耳背,没关系的,过来……”&br&&br&你看,多有趣。&br&&br&这栋楼里的每一个人,都这样被我觊觎着。特别是一个人,马冬梅。&br&&br&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搬过来了,孤身一个小姑娘,在体院上学,自己打拼,从不看她和别人有什么交集。&br&&br&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烦恼都没有几个,身上能有什么故事。可她偏偏就是有,因为她的表情也是让人看不懂的,用喜怒哀乐都没办法形容。&br&&br&她很强势,人家扫楼道把垃圾扫到她这边儿来了,她抄起扫把就给人家扫回去,把灰尘扬人家一脸。晒衣服的时候跟人家抢地盘,最后让人家刚洗好的衣服上沾了鼻血。&br&&br&她也很寂寞。她闲暇的时间都在看电视,除了一个傻大个子,没见有朋友来看她。这傻大个子三天两头往这边跑,帮她扛米扛面的,看样子是在追她。&br&&br&她一开始对这傻大个子很凶,吆五喝六的,我还以为这傻大个子撑不过几天就受不了了,没想到他被她骂的服服帖帖,像团棉花一样承受了她所有施加的力。日子久了,她对傻大个子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竟然开始知道心疼人了。&br&&br&他俩结婚的时候,请了楼里不少老邻居,我也去了。她给我敬了酒,那一瞬间我竟然好像看着自己闺女嫁出去了似的。&br&&br&三十好几的人了,竟然还跟个小姑娘似的喜欢追星,一看电视就是几个小时,还神神叨叨地往电视上面摆了块儿砖。那傻大个子竟然也不反对,还乐呵呵地陪她一起看。后来我才知道,电视里的人是他俩以前共同的同学。&br&&br&也真是造化弄人,你说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怎么人家就成了明星,他俩就住在这破地方了呢。这要是一般人,心里肯定不平衡,肯定满世界找这明星朋友,要往上贴呢。可他俩,就是俩普通追星族,供着块儿砖,像供着一段感情。&br&&br&本来,到此已经没什么特别的好说了,我对马冬梅特别的关注也应该已经所剩无几了。可是,发生了一些很特别的事,一些让正常人无法相信的事。&br&&br&总有人说糊涂的人是最聪明的,事实确实如此。&br&&br&我一个该老年痴呆的人,最先看穿了这个世界。&br&&br&我们都只活在一个年轻人的梦里。&br&&br&一开始发现这个事实,我是拒绝的。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经历了邻居十几次的变迁,现在告诉我,其实我的这些都是虚无的,我们都是活在一个年纪跟马冬梅一般大的人的梦里的,甚至在这个人的梦里,我们还都不是主角,我的那些个邻居,甚至连个露面的机会也没有。&br&&br&这叫人怎么接受。&br&&br&不过后来我还是看开了,我这个年纪最容易看开了,你就是告诉我我是活在一只狗梦里的,我也能接受。&br&&br&真正叫我介意的,是一旦这个年轻人梦醒了,我的这一辈子,马冬梅和傻大个的这一辈子,大家的这一辈子,就都消失了。&br&&br&我没有见过这个年轻人,却看了无数遍他的照片,把他的长相刻录在我的脑子里。为的是有一天我见到他,能一眼就将他认出来。&br&&br&我一定不能让他受刺激,一定不能让他醒过来。&br&&br&我千方百计跟马冬梅打听关于他的事情,而马冬梅却对我躲躲闪闪,为了阻止我发问,甚至从楼上泼水下来,警告我不要再找她。&br&&br&虽然从马冬梅口中没有打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不过从她的行为可以看出,她和这个年轻人有一段过去,而且是很复杂的一段过去。&br&&br&马冬梅是这个年轻人的刺激点!&br&&br&&br&有一天我如往常一样躺在躺椅上装傻晒太阳,这个年轻人一无所知地走到我的面前。&br&&br&“大爷,楼上是马冬梅家吗?”他问。&br&&br&就像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主,我的内心激动万分,我的手掌冒出虚汗,但我不能让他看出来。我不能让他见到马冬梅,不能刺激他醒过来!我不能让他消灭所有人的一辈子!&br&&br&这一刻,我感觉我是个深藏功与名的救世主。&br&&br&于是我装傻道:“马东什么啊?”&br&&br&他锲而不舍,提高了嗓门:“马冬梅!”&br&&br&“什么冬梅啊?”我继续装傻。&br&&br&他第三次高声道:“马冬梅!”&br&&br&这也许是某些人的笑点,却是我拯救世界的最后努力。&br&&br&我气沉丹田,用尽全部内力,在内心里衡量了节奏与音量,像是宗教宣誓一般地郑重道——&br&&br&“马什么梅啊?”&br&&br&他垂下眼,放弃道:“大爷您歇着吧。”&br&&br&“好嘞。”我很开心,我拯救了世界。&br&&br&然后我放松地躺回去,余光中看到他上楼了……完蛋了!他还是要找马冬梅!我的努力功亏一篑! &br&&br&他会不会看到马冬梅?他会不会受刺激?他会不会醒过来?一瞬间,担忧充斥我的大脑。&br&&br&怎么办?我要不要闭上眼睛等死?还是我已经死了?我现在是活着还是死了?谁能给我提示,谁能掐我一下?&br&&br&哗……&br&&br&一盆水从头浇下,凉了一身。&br&&br&我仰头,看到楼上马冬梅已经和他见面了。&br&&br&冰凉的水刺激着我的皮肤,我有感觉。太好了!他没醒!我还活着!&br&&br&我仰起头,以最高亢的声音庆贺地大喊:“马冬梅!”&br&&br&-----&br&后来,直到我死这个年轻人都没醒。&br&&br&临终前我躺在床上,一闭眼就想到马冬梅。不知道她今后会怎样呢?那个年轻人迟早会醒来的,而他醒来的那一刻,就是马冬梅以及大家消失的一刻。&br&&br&不知道他在醒来睁开眼的那一刻,马冬梅会以什么样的心情闭上眼呢?
我在这个集装箱似的破楼里住了一辈子了,我的邻居换过十几次,最开始的几个我都快记不清楚了,前前一个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前一个是刚刚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现在是一对私奔的年轻夫妻。会在这栋楼里住的,都是一个一个的故事。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言难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8975 人关注
148 个回答
216 人关注
1931 个回答
1347 人关注
3250 人关注
106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数据包怎么上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