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的 断章断章完整版

断章成绝唱 卞之琳对张充和的苦恋往事
来源:深圳晚报
  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消逝。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经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卞之琳来到了苏州,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过去熟悉的她曾独住的一间楼室。“秋夜枯坐原主任留下的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取出一看,原来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
  1933年初秋的一日,北平西城达子营28号,沈从文家。巴金、靳以、卞之琳在此小聚,碰巧,张充和从苏州赶来,要入北大中文系上学,投靠新婚成家的姐姐、姐夫。卞之琳、张充和都来自江南,同都在北大上学,爱好昆曲和文艺,两人挺谈得来,卞之琳自己感觉“彼此有相通的&一点&”。卞之琳在晚年回忆起当时的心境:“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
  卞之琳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自此一见后,有一个身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1935年,张充和因病辍学,回了苏州老家。1936年10月,卞之琳由于母亲病逝,回家奔丧;事后,他由家乡海门去苏州探视张充和,在张家还住了几天,张充和还陪他游览了一些风景名胜。“多疑使他不能自信,文弱使他抑制冲动。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爱与哀愁在诗人的内心激荡起巨大的波澜,这情感在卞之琳的心中酝酿。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和他同时代的人有记录。西南联大时期,夏济安与卞之琳是同事,过从甚密,日记中颇多涉及卞、张之恋。如1946年4月8日:“晚饭后卞拿他所珍藏的张仲和(应为张充和)女士(他的爱人)所唱自灌的铝质唱片开给大家听&&”
  据北塔先生《卞之琳先生的情诗与情事》一文, 我们可知卞之琳、张充和的行迹和相逢。1946年5月,卞之琳到上海,准备北返他所在的南开大学;他又一次见到了刚刚从重庆回到上海的张充和,于是在江南逗留了近半年,其间还曾到苏州张充和家里过中秋节。1947年临近暑假时,卞之琳为了办理去牛津大学访学的出国手续,又来到了南方,在苏州小住数日,与张小姐话别。不久,张就去了北平,在北京大学担任昆曲和书法教师。还是在姐夫沈从文家,张充和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的德裔美籍学者傅汉思,1948年11月两人结婚,随即双双去了大洋彼岸。
  夏志清在他哥哥写的《夏济安日记》一书的前言中说:“他(卞之琳)多少年来一直苦追一位名门闺秀(沈从文的小姨,写一笔好字,也擅唱昆曲)。我离开北大后,她同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洋人结了婚,卞之琳的伤心情形可想。”
  卞之琳失去了张充和的爱情,却收获了情诗。正像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诗人来讲,不得也未必是坏事,何况,对于像卞这样敏感、腼腆的诗人,不得,有一颗永远的诗心,像一粒痛苦的沙子,在时光的磨砺下,变成一粒珍珠。
  一个人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不是那么容易消逝。1953年,卞之琳南返江、浙,经年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试点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卞之琳来到了苏州,恰巧被接待住进了张充和的旧居――过去熟悉的她曾独住的一间楼室。“秋夜枯坐原主任留下的空书桌前,偶翻空抽屉,赫然瞥见一束无人过问的字稿,取出一看,原来是沈尹默给张充和圈改的几首词稿。”卞之琳取走,保存。
  1955年,卞之琳45岁,已是头上飞霜的年龄,10月1日,国庆节,诗人与青林结婚。如果他终身不娶,他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金岳霖。没有如果,有的只是现实。诗人卞之琳,内心柔弱如水,纯洁如玉,热情似火,敏感像含羞草,守护着内心一个完美的形象,过了大半生成家,漂泊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个停泊的港湾,无家的归宿也并非诗人命定的结局,就在他放下的那一刻。卞之琳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家。
  1980年卞之琳访问美国时,与时任耶鲁大学艺术系讲师的张充和久别重逢,将词稿奉归物主,正好张手头只有沈尹默的信而没有词稿,所以卞称这是“合璧”之事。
  大概就是这一次访问美国,卞之琳见到了夏济安的弟弟夏志清,他说:“你哥哥怎么在日记里乱写我!”知道卞那一段往事的人,会心地笑了。
(责任编辑:UC001)
&&&&&&</div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断章-卞之琳》(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
【】【】&&&&&&【】【】&答案:1.B;2.A;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百分学生作业本 七年级语文 下册 语文版 语文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 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诗中主要词语(“你 “看 “风景 “装饰 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 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 中“题 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 的意思是僻静处.
B.“闲居 句中“少邻并 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 句中的“敲 .传说也曾想作“推 .“推敲 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 句中的“幽期 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 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写的事虽然不大.感情不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3)这首诗体裁是
.“推敲 一词炼字故事发生在诗人和另一位唐代大诗人
来源:2014届广西灌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 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来源:学年广西灌阳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小题2].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 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题型:阅读理解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小题2].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 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断章 赏析]卞之琳的《断章》 与你一同鉴赏好诗_断章 赏析-牛bb文章网
[断章 赏析]卞之琳的《断章》 与你一同鉴赏好诗 断章 赏析
所属栏目:
卞之琳的《断章》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该诗写于1935年10月,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审美意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8220;你站在桥上看风景&#8221;,你与&#8220;风景&#8221;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 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8220;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8221;,你又成了&#8220;风景&#8221;。你原先看到的&#8220;风景&#8221;,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8220;风景&#8221;了。&#822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8221;此际, 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8220;你&#8221;,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8220;风景,&#8220;―在别人的梦境中,&#8220;你&#8221;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8220;你&#8221;、&#8220;楼上人&#8221;,无数个&#8220;你&#8221;。无数个&#8220;楼上人&#8221;。共同组成这个世界。&#8220;你&#8221;过着自己的生活,&#8220;在桥上看风景&#8221;;&#8220;楼上人&#8221;也过着自己的生活,&#8220;在楼上看你&#8221;。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8220;窗子&#8221;与&#8220;梦&#8221;。世界上许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独立、无关, 犹如&#8221;断章&#8221; ,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 的系统,&#8220;断章&#8221;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8221;断章&#8221;,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8220;断章&#8221;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正如作者所说,此诗是&#8220;写一刹那的意境&#8221;,&#8220;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8216;你&#8217;)可以看风景,也可以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8216;你&#8217;)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8221;由此可见,诗人意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然、社会、人生是一轴轴滚动的风景,人生风景, 层出不穷。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章 卞之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