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人叫叫张瑞超的

当前位置: >
衡水爱心夫妻无偿献血道路上比赛多次获全国金奖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7:44:17
中国网中国视窗4月16日电(张东振 张瑞超)今日,衡水晚报发表了中国网中国视窗采写的报道,衡水爱心夫妻无偿献血道路上比赛,获六次全国金奖。报道全文如下:
在衡水,有这样一对夫妇:男的叫张华,52岁,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职工,四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女的叫朱小稳,54岁,桃城区粮库退休职工,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行长赵相玉赞叹地说:“张华、朱小稳夫妇的全国金奖,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很值得我们学习。”
先说张华。2000年,他38岁的时候,身体偏胖,一次医院体检,发现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张华很伤脑筋,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患上“三高”呢?他开始节食,加强锻炼。然而,虽然有效果,但不明显。有一天,他碰到了市中心血站质控室主任张志勇,谈起他的身体状况,张志勇建议说:“你可以献血试试。”并和张华讲了些献血的相关知识。张华还是担心地说:“这高那高的,献血能合格吗?”张主任说:“只要没有传染病,经过献血前的检测合格后献血是可以的。”当年7月份,张华冒着酷暑,第一次走进了血站,经检验合格,献上了200毫升鲜血。从此以后,张华就坚持无偿献血,2003年8月份体检时,张华身体的各项指标已接近正常,他高兴极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到2005年8月,张华再次检查身体,血压不高了,血脂不高了,胆固醇也不高了,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这时候,张华从内心认识到,身体状况恢复正常,确实是沾了无偿献血的光,他坚持献血的决心从此更加坚定。
话又说回来,2003年,张华身体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的时候,他回家跟妻子朱小稳说:“无偿献血真是有益健康,你也献血吧。”朱小稳身材偏胖,也患有“三高”,见丈夫无偿献血后身体恢复得这样好,她二话没说,就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这年7月份,朱小稳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全血。此后,夫妇俩一直结伴坚持无偿献血,一次也没落下过。
2007年,张华获得国家卫生部、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朱小稳只获得了铜奖。她既高兴又有些嫉妒,心想,我也要获金奖。于是,夫妻二人较上了劲,都在努力锻炼身体,积极无偿奉献。到2009年,他们都获得了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1年,夫妻二人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2013年,二人再次双双捧得金奖。朱小稳自豪地说:“我得了四次全国奖,铜奖、银奖、金奖一个不落。”张华说:“我比你强,金奖得了四次。”朱小稳不服气说:“你别逞能,总有一天我会追上你的!”
夫妻俩较着劲儿献血,还积极主动地宣传无偿献血。他们不管走到哪里,就把无偿献血的好处宣传到哪里。在单位,在社区,在老家,他们都“现身说法”。张华坚持15年无偿献血,朱小稳坚持12年无偿献血,他们身体的“三高”状况不见了,身体好,精神状态也不错,看起来就像三四十岁的年轻人。
朱小稳退休以后,不仅包揽了全部家务,还帮女儿照看孩子。现在,外孙已经5岁了,一直都是她带着。女儿、女婿高兴地说:“我们在单位不耽误工作,能评上先进工作者,没有身体健康的妈妈带孩子,那是不可能的。”邻居王大妈说:“朱小稳无偿献血保证了自己身体健康,挽救了他人生命,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啊!”张华说,他每天晚上都要步行5公里以上,早晨骑自行车到衡水湖莲花池,来回也有二十多公里,就像那句广告语: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人们看到张华这一家子,身体健康精神好,都向他们学习。张华的同事马双喜,今年51岁了,受张华影响,坚持无偿献血三四年了;同事张建秋受张华影响,坚持无偿献血也有10多年了,也获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张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女儿女婿、同事朋友、街坊邻居,少说也有20多个人在自己的影响下加入了无偿献血的爱心队伍。
张华兴奋地说,自己加入了衡水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还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奖。他经常和志愿服务大队的朋友们一起走上街头、广场,发宣传册、宣传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好处。他还加入了“爱的港湾”qq群,谁有什么事只要在群里打个招呼,大家就一起行动,帮助需要血液的人解决问题。去年冬天,他一位朋友的哥哥在北京住院,需要“熊猫血”。这是稀有血型,汉族人群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三,很稀有。朋友的哥哥为找不到配型的血液十分着急,从北京给张华打来电话求援。张华在qq群里发了告示,很快帮对方找到了所需的血液。朋友的哥哥出院后感激地说:“多亏了张华和大家帮忙,才挽回了一条命啊!”张华腼腆地笑着说:“救人生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何况咱是朋友呢!”
时光荏苒,张华朱小稳夫妇已经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赛跑”十几个年头,他们在家是好成员,在单位是好职工,在社会是好公民,他们用默默无言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责任编辑:张东振
》相关新闻
中国网中国视窗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中国视窗,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 有关新闻稿件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邮箱:sc@
友情链接总编:赵秦胜 总顾问:魏晟健 顾问:马秦宁 张文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当前位置: >
衡水市5人荣获全国劳模或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6:18:04
中国网中国视窗4月30日电(杜俊颖 张瑞超)劳动最光荣,他们是榜样。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河北衡水市李泽霞、李营威、张大棍、刘明亮、王文霞五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劳模评选和表彰大会先后召开14次,共表彰28247名劳动者。今年是第15次表彰大会,2968名劳动者获得表彰,其中全国劳动模范为206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904人。全国劳动模范中,企业职工有1471人,约占总数的一半,农民共593人。今年推选出的劳模,主要来自基层和一线。
此次衡水市共有5人荣获全国劳模或先进工作者称号。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泽霞,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营威,饶阳县祥湾果蔬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大棍,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副主任工程师刘明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衡水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霞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附:2015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
李泽霞 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公司科研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品酒技能大赛第二名。主持新产品研发工作,开发了衡水老白干1915、五星39°老白干等400多个高、中、低档产品,研发了公司第二品牌——十八酒坊系列酒。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食品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她指导的品酒师中有3名考取国家评酒委员、34人(次)考取省评委。
李营威 自1999年进入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市场研究工作以来,始终干一行爱一行。十几年来坚持行走在市场一线,了解市场行情,听取顾客心声,研究竞争格局,洞察消费趋势。他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用前沿的市场思维与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用工作实践来深刻解读和领悟先进的市场理论,先后提出了“用明星品牌实现市场突围”“以做大品类来树立强大品牌”等建议,为养元公司由地方小微企业成长为全国最大植物蛋白饮料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大棍 成立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拥有棚室1700多个。注册了“祥湾”牌蔬菜商标。合作社实行四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购置、统一销售。取得了北京中和金诺认证中心有机论证,认证产品有茄子、韭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200多亩。建设高标准第六代示范温室30个,合作社被评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基地通过了省级绿色食品认证,并建成了棚室蔬菜示范培训服务中心,为广大棚室户的技术交流和优秀人才的再培养提供了服务培训平台。本人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农民劳动模范”, 被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称号。
刘明亮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副主任、工程师。兢兢业业,努力进取,在国网、省公司输电专业比赛中,多次带队获得团体第一名。制作带电作业工具62件、改进48件,申请专利21项,撰写并发表论文17篇,多次在国网、省、市公司获得职工创新成果奖励。先后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电联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华北电力技术院生产技能专家、“136”优秀人才。
王文霞 衡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劳动模范、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省首届学科名师、全国十佳高中班主任、省三八红旗手、国家级重点课题先进实验教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市管专家、市教育教学标兵,多次被市政府嘉奖、记三等功。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真谛,30多篇论文在省市报刊发表。7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结题,其中省级德育课题《中学德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的《追梦倒计时》《衡中--梦起飞的地方》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责任编辑:张东振
》相关新闻
中国网中国视窗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中国视窗,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 有关新闻稿件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邮箱:sc@
友情链接总编:赵秦胜 总顾问:魏晟健 顾问:马秦宁 张文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璋瓒侯转发]&张瑞超:难以忘怀的一次颁奖(中国文物报)
难以忘怀的一次颁奖
(我与文物报征文)
《中国文物报》日3版  
或许,在我生命中,参加的规格最高、心中最为自豪的一场颁奖活动,当属2009年十一前夕参加“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
‘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型主题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
  2009年,中国文物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期间多少奋战在文物事业一线的人士,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才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8处世界遗产不但彰显了五千年华夏文明,也体现了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巨大成果。为了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奉上一份厚礼,国家文物局主办很多重要活动,其中就有聚焦文化遗产摄影展、第二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摄影图片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活动、“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征文活动。而这些活动,我都是从《中国文物报》的宣传中得知的。
  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人共享。我们每一个人与文化遗产保护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深切感受。我生长在山东德州的运河河畔,在历史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隋唐运河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价值,组织上百名学生实地探访大运河,除了看到运河的辉煌,也看到运河的创伤,感受它的痛。我和学生们在探访千年古运河和大量搜集运河历史地理资料的同时,进一步真切地认识了运河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我根据自己的亲历和所思所想,写了一篇征文《心中缓缓流过一条河》,心怀忐忑,向《中国文物报》投出了一份希望,时隔不久,喜讯传来,我的文章荣获三等奖。
  我不是文博工作者,也不是文化遗产教育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一名热爱文化遗产的志愿者,一名《中国文物报》的读者,能获得这样大型征文的三等奖是我莫大荣幸,是《中国文物报》给予的厚爱。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助理李让亲自打来电话,邀请我作为获奖者代表,出席颁奖活动。收到邀请函,心情激动,那些日子里,白天晚上萦绕在心头的都是《中国文物报》、北京的影子。
  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
聚焦中国文化遗产摄影展、第二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摄影图片展开幕式,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征文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颁奖仪式”,在北京国子监辟雍大殿前同时举行。
  辟雍大殿雄伟庄重,巍峨高耸,蒙蒙细雨中,更是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祥和的气氛中感受着“润物细无声”的美妙。从大门口到大殿门前,两溜儿彩旗鲜艳无比,红地毯掩映着激动的心情,礼炮轰鸣,节日气氛浓烈。在著名话剧艺术家、主持人冯福生的主持下,仪式正式开始。
  当时单霁翔局长和董保华副局长分别为第三次文物普查征文获奖者和“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征文获奖者颁奖。散文作家丹青先生、国家文物局老局长张德勤同志、北京鲁迅博物馆叶淑穗女士荣获一等奖。当我激动地走上领奖台,接过董保华副局长授予的获奖证书,心潮澎湃,这是我一生的自豪和荣耀,在那一刻永远定格。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荣幸,幸运不是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我却是那一个最幸运的人。
  我还作为获奖者代表抒发感言,那是第一次面对镜头、面对众多媒体记者,在北京,在我心中神圣的领奖台上,深切表达了对中国文物报社的真诚感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一生难忘!
  仪式结束后,我随同所有参与人员,参观了文化遗产摄影展,一幅幅浸透文物工作者心血的图片,展现了中国文物事业60年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获得的成果。中国文物报社赠送的几本书籍——《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
“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文选》《三普人手记》《聚焦中国文化遗产摄影展·第二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摄影图片展作品集》,每一本都是沉甸甸的,都是数百余名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在其背后又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在北京我所得到的一切荣誉,并非是因为我做出多么与众不同的事情,而是中国文物报社对一个文保志愿者的关注,对一位普通教育者寄予的希望,对一个普通读者的厚爱。两天的时间,我接触到了中国文物报社社长解冰和总编辑助理李让,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对每一位参会者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还有报纸编辑部副主任张伟和工作人员严叶敏等人,非常感谢他们的友爱。
  从北京回来后,我继续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关注大运河,关注《中国文物报》。现在《中国文物报》已经从纸质扩展到网络,拥有了网站、博客、微博等,让更多热爱文化遗产、热爱文物的热心人士、志愿者,有了了解《中国文物报》的更多渠道。
  《中国文物报》知识层面广泛,内容丰富,拓展和延伸了我的专业知识。在她的引领下,我开始走入博物馆,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自然风景自然不会错过,更不能错过的是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代表一个城市深厚历史的博物馆,是认识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名片。举世闻名的成都金沙文化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一片薄如蝉翼的太阳神鸟金饰,后来成为文化遗产的标志性符号。草原城市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则是一件五六千年前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读懂一个城市,一处风景,仅依靠眼睛看见的表面,是不可能了解深藏在其后的历史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懂一座城市。每去一座城市,就要到博物馆走一走,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新习惯,而这源于《中国文物报》的高贵馈赠。
  《中国文物报》上还有关于收藏鉴赏的知识,那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器物,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文化、艺术价值,让我满怀好奇,开始对貌似沉寂实际却有着辉煌前世的瓷器、漆器、玉石等文物,产生了兴趣。历史教科书的文物图片,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参观博物馆中陈列的远古石器、陶器、瓷器,观看有关文物鉴赏的电视节目,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的爱好。虽然,还不能走入这个深奥的领域,但是由于兴趣产生的快乐却无法比拟。
  时至今日,我依然关注身边的大运河,热情不减。春夏秋冬季节轮换,大运河也以不同面貌展现在我面前,它曾经的伤痛被清澈的河水抚平,它还在2014年6月荣登世界遗产名录,千古运河终于以一种高贵的姿态镌刻在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河流,它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遗产。它是通向古代文化的一条看得见的路途。大运河以一种深层文化走入我的内心,关注运河的生存发展,关注诸多文化遗产的现状,成为我闲暇时间的乐趣。
  我的文章《遗落在德州的海外国王》,讲述了明朝时期古苏禄国东王墓的故事,今年1月4日刊发在《中国文物报》的文缘版。这让我这位普通读者非常感动,也让我对《中国文物报》、对文化遗产的热情继续燃烧!
《中国文物报》日3版 
我的更多文章:
( 11:59:46)( 12:39:26)( 16:32:13)( 05:36:56)( 07:01:56)( 17:16:4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衡水职工张华朱小稳夫妇多次获无偿献血全国金奖
中国网-中国视窗
| 发布时间 16:56:44
【摘要】中国网中国视窗4月8日电(记者张东振 张瑞超)在河北衡水市,有这样一对夫妇,男的叫张华,52岁,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职工。女的叫朱小稳,54岁,衡水桃城区粮库职工。他们全身心投入光荣的无偿献血事业,4次获国家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全国金奖。今日,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行长赵相玉高兴地说,张华、朱小稳夫妇的全国金奖,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很值得我们学习。
张华(中)接受采访
金奖获得者张华
金奖获得者朱小稳和外孙在一起
张华朱小稳夫妇
张华朱小稳夫妇和外孙在一起
中国网中国视窗4月8日电(记者张东振 张瑞超)在河北衡水市,有这样一对夫妇,男的叫张华,52岁,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职工。女的叫朱小稳,54岁,衡水桃城区粮库职工。他们全身心投入光荣的无偿献血事业,4次获国家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全国金奖。今日,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行长赵相玉高兴地说,张华、朱小稳夫妇的全国金奖,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很值得我们学习。
先说张华,他是中国工商银行衡水分行职工。2000年,他38岁的时候,身体偏胖,一次医院体检,发现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张华很伤脑筋,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就三高呢?他开始节食,他加强锻炼。然而,虽然有效果,但不明显。有一天,他碰到了衡水中心血站化验室主任张志勇,谈起他的身体状况,张志勇说,你献血吧。张华说,这高那高的,献血能合格吗?张志勇说,只要没有传染病,献血是可以的。2000年7月,张华冒着酷暑,第一次走进了衡水中心血站,经检验合格,献上了200毫升鲜血。从此以后,张华就坚持无偿献血,到2003年8月份体检,张华身体的各项指标已接近正常,他高兴极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到2005年8月,张华检查身体,血压不高了,血脂不高了,胆固醇也不高了。这时候,张华从内心认识到,身体状况恢复正常,确实是沾了无偿献血的光。从这时候起到现在,张华一直坚持无偿献血。
话又说回来,2003年,张华身体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的时候,他回家跟老伴儿朱小稳说,无偿献血真是有益健康,你也献血吧。老伴儿在桃城区粮库工作,身体也偏胖,也患有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也整天吃药,见张华无偿献血身体恢复的这样好,二话没说,就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这年7月份,朱小稳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血。此后,朱小稳和张华一样坚持无偿献血,一次也不拉,每次都是夫妻双双去献血。2007年,张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朱小稳见到丈夫获得了无偿献血全国金奖,既高兴又有些嫉妒,心想,他能获奖,我也要获奖。于是,夫妻二人较上了劲,都在努力锻炼身体,积极无偿奉献。到2009年,张华再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朱小稳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朱小稳说,获得了全国铜奖,只要努力,就不愁全国银奖、全国金奖。夫妻二人继续在无偿献血的路上迅跑。朱小稳继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之后,2010年12月份,朱小稳终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与此同时,张华第三次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今日中国网中国视窗采访张华、朱小稳,朱小稳说,我得全国奖3次,铜奖、银奖、金奖一个不拉。张华说,我比你强,金奖就得了3次。朱小稳说,你别逞能,总有一天我会追上你的。
张华、朱小稳夫妇还是宣传无偿献血的模范。他们不管走到哪里,就把无偿献血的好处宣传到哪里。不仅在单位,在社会上,在老家,他们都现身说法。张华坚持15年无偿献血,朱小稳坚持12年无偿献血,他们的身体“三高”状况不见了,身体好,精神好,各方面都好。50多岁的人了,就像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朱小稳退休以后,不仅包揽了全部家务,女儿张妍生下儿子侯张润泽后,她从第一个月就管着,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都是她带着。女儿女婿高兴地说,我们在单位不耽误工作,能评上先进工作者,没有身体健康的妈妈带孩子,那是不可能的。邻居王大妈说,朱小稳无偿献血保证了身体健康,挽救了他人生命,真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啊。张华说,他每天晚上都要步行5公里以上,早晨骑自行车到衡水湖莲花池,来回也有四五十里,他的身体就像年轻的小伙子,可以说就像广告上宣传的: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人们看到张华这一家子,身体健康精神好,都向他们学习。张华的同事马双喜,今年51岁了,受张华影响,坚持无偿献血三四年了。张建秋,46岁,受张华影响,坚持无偿献血也有10多年了,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问到张华朱小稳影响带动多少人去无偿献血时,张华板着指头算了算,女儿女婿,同事朋友,街坊邻居,少说也有20多个人。
张华告诉中国网中国视窗,他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奖。张华说,他加入了衡水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每年都和志愿服务大队的人们走上街头、广场、商场门前搞宣传,发宣传册、明白纸,宣传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好处。他还加入了“爱的港湾”qq群,目前群里已发展到60多人,有什么事只要在群里打个招呼,大家就一起行动,帮助需要血液的人解决问题。去年冬天,他一位朋友的哥哥在北京住院,需要“熊猫血”。熊猫血是稀有血型,汉族人群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三,少数民族高点,有20%多。总体上说,这种血型很少,很稀有。朋友的哥哥为找不到配型的血液十分着急,从北京给张华打来电话,张华在qq群里发了告示,终于解决了朋友哥哥所需的血液。为此,衡水电视台专门做了一个专题《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同事的哥哥出院后感激地说,多亏了张华和大家帮忙啊。张华腼腆的笑笑,救人生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何况咱是朋友呢。
张华朱小稳夫妇不仅是无偿献血的模范,他们在家都是好成员,在单位都是好职工,在社会都是好公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核心价值观,诠释着中国梦。
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责任编辑:张东振
》相关新闻
中国网中国视窗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网中国视窗,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网中国视窗)”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 有关新闻稿件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邮箱:sc@
友情链接总编:赵秦胜 总顾问:魏晟健 顾问:马秦宁 张文麟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王宏伟 律师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7007 | 对外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人叫樊之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