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任志强的地产人生 pdf《任你评说》《任人评说》TXT或PDF

起底任志强: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任志强|大众情人_凤凰财经
起底任志强:从“人民公敌”到“大众情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特想拍一张任志强挥手作别的照片,但是没有。这一天,在两个小时的媒体见面会上,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最后一次以这个身份面对多家媒体,宣布了自己要退休的消息。”  任志强还说,华远与华润的分家带来了两败俱伤,新华远错过了后来几年的融资高峰,这也限制了华远的发展。
微博。 &特想拍一张任志强挥手作别的照片,但是没有。&10月22日,一位摄影记者在参加任志强的媒体见面会后这样表示。 这一天,在两个小时的媒体见面会上,董事长任志强最后一次以这个身份面对多家媒体,宣布了自己要退休的消息。 2011年,任志强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时,还表示自己是&退职不是退休&,自己还有上市公司的职务。但这一次,任志强确实要离开了。然而任志强只是离开了华远,并未走远,在房地产这个世界里,此地还有任志强。 志强不息 退休之后,任志强还兼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还是全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等,&不要以为我就闲着没事了& 10月22日,潘石屹和友人说,以后多给任总打打电话,人退休了,最怕寂寞。事实上,潘石屹可能多虑了。 在媒体见面会上,任志强就说,你们不要以为我就闲着没事了。 任志强不无自豪地称,除了会长,同时兼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的&只有我一个&。任志强还是全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是中国博物馆书院主席。此外,还有一大串社会职务,任志强自己都记不住,往往是别人找上门告诉他&你是我们的什么什么&,任志强才能想得起。 任志强&不遗余力地去批评、表扬、建议&政府政策,未来他还会保留自己的话语权。任志强要成立一个房地产研究院,&弄个院长当当&。而之所以要成立这个研究院,任志强是为了避免离开第一线,没资料,没得说了。任志强也很享受研究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以前我们工作室发报告,住建部就会来要。& 任志强说,以后关于房价的评论不一定更犀利,但研究机构一定更注重逻辑性。 好朋友潘石屹曾评价任志强:少有私心,不为个人和华远争什么,但操着总理的心。这样看来,任志强以后要说的还很多。 任志强关注房地产发展,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阿拉善协会和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事务上。这些则是&又不挣钱还得掏钱干的事&。任志强一方面乐在其中,一方面也深感自己的责任。任志强说,在阿拉善会长的职务上,到明年10月份,最少要发展200个会员,目前&忽悠&了半天还不到100个,还得继续&忽悠&。 面对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媒体记者,任志强称,人生永远是无止境的追求,&虽然老了,我们还希望往前跑。& 昔日英雄 当年任志强差点收购了万科;2001年与华润分家后,任志强从零开始,二次创业,并推动新华远上市。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房地产这个舞台上,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任志强,绝对是一员名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任人评说》《任我评说》《任你评说》《任他评说》,这是任志强曾经出版过的四本书。四本书的书名都散发着一股牛气。任志强自己也承认&恰恰都是以我为中心,让别人说去吧&。 这个人牛到什么份儿上?作为一个企业老总,他的辞职曾经惊动总理作出批示;作为一个区属国企,他执掌的华远曾经状告过国土资源部;作为一个靠土地生存的开发商,任志强则多次直言炮轰北京的土地。 任志强凭什么牛?对于许多房地产业外的人来说,现在全国最大的房企叫万科,却可能不知道当年任志强差点收购了万科;现在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很多,但华远才是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并推动了中国合资企业立法的进步&。即便2001年与华润分家后,任志强依然可以从零开始,二次创业,并推动新华远上市。 &二次起家能爬起来的有几个?我算一个!&对于同样二次起家的融创董事长孙宏斌,任志强认为,孙宏斌当初卖顺驰留了很多好东西,而自己是真正的从零开始。 除了经营企业的成功,任志强还有另外一种牛气。1999年,华远将国土资源部告上法庭。任志强自己也说&一个区属企业将国家土地资源部告上法庭,这在北京市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大约在全国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任志强怎么敢告?因为无法想象,&堂堂一个国家部委居然没有丝毫的契约精神&。 任志强很看重契约精神。讲契约精神就可以交朋友,不管在政治理念、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什么分歧。讲契约精神,任志强有了很侠气的英雄故事。最知名的,包括与潘石屹在烟纸盒上签订上亿元的合同。 任志强还有一种英雄式的洒脱与豁达。说到接班人问题,任志强说退下来就不管了,要相信年轻人更有冲劲,&为什么还要有任志强?马云也不可能再有,但一定会有人比马云做得更好。&任志强说,&我最反对&太上皇&。& 国企直男 任志强是体制内的人,却无法打破体制带来的束缚;任志强批评政府、政策,是希望它变得更好,但来自这些方面的力量却未必让华远变得更好 英雄式的任志强是直的。任志强的好友、原搜狐副总裁刘春这样评价任志强&你是直的&,此外的优点还包括认死理好抬杠,不气昏领导不姓任,等等。 但他也会遇到普通人的烦恼。任志强曾经被扔鞋,那是因为他一直唱涨房价或者说站在房企立场上的观点,招致很多争议的结果。对于这些困扰,任志强可以不在乎,将&直&进行到底;但在企业运营上,任志强的直却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任志强是体制内的人,却无法打破体制带来的束缚;任志强批评政府、政策,是希望它变得更好,但来自这些方面的力量却未必让华远变得更好。 作为英雄的任志强,很不忿别人拿现在的华远和万科相比较。但基于任志强与王石昔日的渊源,任志强自己有意无意地也爱和万科相比,与王石比,就像他多次说,不能以规模评价一个企业成功与否,&放在十年看,华远比万科的净资产回报高多了。& 但无论如何,华远近几年掉队了。不用与万科比,即使与一些同样拥有国有资本背景的北京房企比,华远也掉队了。 任志强认为来自体制的限制是其中重要原因,华远尝到了&非市场化的恶果&,最大的压力来自上面的领导。 任志强说年,华远要是能到外地去拿地,如今获得的发展可能就不一样了。而之所以没去成是因为&国资委不同意你到外地去&。 有人认为任志强是有国有企业情结的,但任志强把这归结到来自母亲的压力,&老妈一天在那儿叨叨,我怎么办?&&我在国有企业干得好,我妈高兴得够呛。& 但他在《野心优雅》一书中披露,任志强在当初华远与华润分家之前,是有更多的选择的,但其最终选择做&国有资产的代表&,要更多考虑华远集团公司的发展。 一位地产评论人对记者表示,任志强作为一个从红色家庭成长起来的人,很难完全摆脱成长的烙印。任志强的创业,一开始就在北京,一直没有摆脱国有色彩,这和在深圳那片开放土地上摸索的王石又有所不同。 任志强说,批评政府、批评政策是因为爱,希望它变得更好。也很赞许任志强对政府的这种&真&。但这种真并不一定换来华远企业发展上的自由空间。任志强在2010年的一篇博文也提到,华远自2003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从没中过一次标。&有人说大约是我对政府的多项不合理的非市场化做法提出了太多的批评,于是他们就利用权力来行使否决权。& 任志强还说,华远与华润的分家带来了两败俱伤,新华远错过了后来几年的融资高峰,这也限制了华远的发展。 不过除了这些,资深媒体人袁一泓也认为,作为董事长,任志强个人的原因也多少是华远掉队的一个原因。在袁一泓看来,任志强并没有在华远投入太多的心思,华远的战略、策略并不像别的一些企业那么清晰。 微博大V 任志强在微博上发心灵鸡汤、与&粉丝&互动等,&从人民公敌变成大众情人& 任志强说自己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宽容,&别人骂就骂,我也不会拉黑他&。确实,过去、现在,任志强都是&任人评说&。 相对于前些年,2009年之后,任志强借助网络,展示了一个更丰富的自己,&从人民公敌变成大众情人&。任志强在微博上也会发心灵鸡汤,任志强也会与&好基友&潘石屹互相开玩笑。2011年的&六一&,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的任志强,高兴地参加了自己&不退休粉(丝)见会&,并任由粉丝们来猜自己的小名。最后公布的答案是&任小毛&。 和&任大炮&相比,任小毛则显得萌萌的。任小毛会在3月8日自己过生日这天,把自己收到的花送给许多女下属,任小毛会每年春节给员工子女发红包,任小毛也会给自己炫耀别人以&最高稿费标准&的约稿短信。 10月21日,在退休消息即将披露的当天,任志强被潘石屹拉着拍了一组艺术照。照片上的任志强头发整齐地梳着,和平时的略显蓬乱完全不一样,也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了很多POSE,一脸微笑。 这一天,退休,任志强的姿态是全新的。 任志强的朋友圈
&好基友&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欢喜冤家&失去谁,都会寂寞。他们被大家戏称为&房地产商中的好基友&。
最&怕&的人刘晓光(首创集团董事长) 英雄怕见老邻居。任志强总被爆当年往事不说,还对&寻租&念念不忘。一次论坛上,任志强就爆料说,那时刘晓光最习惯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给我干这个,你要不给我干,我就不给你批&。&刘晓光要不签字,我的所有项目都批不下来。&
最佩服的人宁高宁(中粮集团前董事长) 任志强说,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这条路上,宁高宁是我的领路人。宁高宁的企业经营理念也不错。而之前宁高宁则这样评价任志强:&严格来讲,任志强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人。他做生意好像是为了争取不断说话的权利,卖地、卖楼似乎没那么重要。&
最铁杆粉冯仑(万通集团创始人) 他们一起做公益,一起出席阅读分享会。当任志强被扔鞋,冯仑说:&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扔鞋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表达方式,只要不违法就行,任何形式都可以,哪怕是大喊大叫&,&我长期赞同任总的观点&。
最较劲的人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 当年华远阴差阳错,收购万科失败。这些年,任志强最不忿别人拿他和万科说事。在临退休还不忘嘲讽万科:最不赞成万科,一边喊着不行,一边加大投资去拼命拿地。 ■ 任志强语录 &工资在涨,在涨,房价不涨就不对。& &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 &公开房屋成本,就如同让开发商公开自己老婆的胸部有多大。& &相信年轻人一定比老年人更有冲劲,自己不会干涉,我最反对&太上皇&。&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宽容。别人骂就骂,从来不会拉黑谁。& &遗憾没有多生几个娃娃。我尤其嫉妒公司的年轻人,好几个生二胎的。我心里正嫉妒,要不退休回去就有一堆孩子围着。& 采写/新京报记者张旭 图片/CFP 编辑:闫宪宝
[责任编辑:wangk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近3个月收益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700107
播放数:884957
播放数:47175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任志强的《任人评说》txt下载_百度知道
任志强的《任人评说》txt下载
提问者采纳
我发给你。,已找到请留下邮箱
兄弟不好意思啊,我前两天真的是找到的,不知道怎么的,给发漏了。发了后我就删了,现在再去找,就找不到了,见谅。。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帮我大忙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任志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任你评说的任志强
&&日&01:24&&
  任志强的《任你评说》一改我行我素的态度,我也不妨将它作为个靶子
  艾经纬
  老实说,自从关注房地产市场以来,任志强的诸多雷人言论让我时常在情感和理智之间纠结。
  从一个深受高房价之害的年轻人角度而言,没准我也会向这位“人民公敌”扔鞋子;但从一个力求客观公正看问题的媒体人角度而言,我有时又非常欣赏他说出真相,有时也觉得他说错了,有时还会想他为何不换种说话的方式以避免误解。
  一直很想系统地总结任志强的观点来作为靶子,但他的高产实在令我望而生畏,动辄上万字的文章看起来真不是一般的累。现在,这个靶子有了,最近任志强出版了新书《任你评说——任志强评说地产中国》。
  通读完此书,一个面目并不可憎、一副智者不畏人言的任志强浮现在眼前,尤其他以数据说话的研究风格是很多分析房地产的人必须学习的。也许有憎恶任志强者要对我拍砖了,且慢!我也并不是都认同任志强的观点,尤其是在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的问题上。
  一个真实的任志强
  《任你评说》是任志强近些年来对房地产市场评论的文章结集,不是一本任志强的自传,但文本如其人,这个经常板着脸放炮式说话的全国人民都想揍的人,身上透出令我等汗颜的勤奋和严谨。
  恕我孤陋寡闻,从这本书的序言中才知道,原来任志强在此之前还出过两本书。第一本是2003年1月出的《任人评说》,第二本是2008年9月出的《任我评说》。
  据其解释,第一本书之所以叫《任人评说》,是因为明知书中的许多观点与看法并不追随社会的主流,颇有些“叛逆”,也认为必会引起诸多争议。
  任志强经常说媒体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作为一个媒体人听来,是有点怪怪的,但我确实很难去反驳他。很多新闻同行太喜欢断章取义了,采访任志强前做的功课不充分,发表时又喜欢虚化语境,所以任氏大量的雷人言语也就出来了。
  按照任志强的说法,正因为如此,他才开始写博客,写()。我常开玩笑同情任志强的秘书,八小时之外还得把老板用钢笔写的洋洋洒洒的万字文整理到博客上,接受网友的或膜拜、或鄙视、或痛骂。
  任志强说第二本书用名《任我评说》是因为有了一些调查研究的资料,表达自己认为正确的分析,不论这些意见是否与社会的主流相一致。
  对于第三本《任你评说》,任志强说这恰恰是一种反思,即当曾经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自信一定是对的时,会发现与主流社会不合拍的观点中,也许有许多并非是正确的,但习惯使然,已无法改变这种思维和表达观点的方式了,语言与风格大约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固化了——既然任志强是这样的出书初衷,所以我想很多朋友也应该冷静下来评论他的观点。
  我最为认同任志强的是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我赞成其所说的,当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而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不彻底带来的。
  作为舶来之物的市场经济,我们只拿来了商业的外核,而轻视了法治的内涵,而缺乏法治精神的市场必然是一个畸形。所以吴敬琏先生才会呼唤法制的市场经济。
  任志强揭示的房地产真相
  当全国人民声讨高房价之时,开发商说是高地价推高了房价,而地方政府则说是高房价推高了地价,两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如果用金融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那么,无疑是房价上涨的预期推高了地价,若是用经济学的生产成本理论来分析,那么,无疑又是高地价推高了房价。
  房价为什么高?
  任志强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并不是地产商暴利才使得房价高,而是土地来自于垄断的土地市场,这就是面粉价格高于面包价格的根源。
  任志强的说法我只赞同一半,地产行业如果不暴利,强拆致人命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就不会践踏法律和人民的尊严了。
  任志强在书中以2008年底广渠门一块中标价为每平方米1.5万元的地为例分析了房价构成,假定房价是每平方米3.5万元,政府收益则是六成、开发商为四成。
  任志强说,开发商在高房价中会增加设计、建材、配套、园林等的投入,而政府却不会增加任何成本,只会随着房价上涨而水涨船高地多收税。(此例任志强的计算比较粗糙,但比例大概如此。)
  先前有很多人认为高房价的根源是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政不足。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最终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错位。
  前不久,一位在东部某发达城市做公务员的师弟告诉我他去招商的部门了,负责给辖区内新建的一幢写字楼找租户,问他为什么,回答是这幢楼是当初政府的招商项目,如今事关财政收入。真可谓服务到家啊。
  最要紧的是,一些地方的畸形维稳方式的支出已经透支了当地的财政收入,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增加卖地收入形成预算外收入。
  房价不高吗?
  任志强对房价的利益分成计算,我是赞同一半的。但他从房价相对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以及其他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并不贵的说法我是无法认同的。
  任志强在书中说,年,城镇人均工资从每月28.6元大约也增长了100倍,城市中的大白菜从每棵1分多钱也涨了100倍,而从全国看,1978年的每平方米房价300元,到2008年的每平方米5000元大约涨了16.6倍。
  这里的数据是值得推敲的,如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2009年该数据为17175元,是50倍而非100倍。另外,我们一般用大米而非大白菜作为衡量物价变迁的标的物,目前大米约4元/千克,1978年约为0.292元/千克,只上涨13.7倍。
  对于房价收入比,任志强如是计算——200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当年的住宅房价比较是3.38倍,2009年是3.86倍,可见房价收入比并未扩大,中国并不存在房地产资产价格的泡沫。
  任志强还如此计算——2010年住宅每平方米为4446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按户均3人、户年收入可购买商品住宅约11.6平方米,以全国城镇住房面积中位数为70平方米计算(2007年为68平方米),则房价收入比为1∶6,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见该书第三章88页)
  这两种计算方式说明任志强在计算房价收入比时逻辑上是比较混乱的。最重要的是,任志强竟以一家三口都工作的情况来计算。如果以一家双职工来计算,房价收入比立刻升为9倍,即是一家人的收入全部用来买房,也要花上9年时间,如果这样的家庭投入收入的50%来买房,则需要18年,何况这里还没有计算贷款利息,何况这是平均计算方法。这样的房价不算高吗,尤其是大中城市?
  当然,我说房价高并不是支持超前消费的观念,更不是支持不经奋斗一番就住个大房子。如果你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而成为一个大房子的奴隶时,恕我不会同情你的。
  还有读者想拍我砖吗?如果有,那我只能劝你冷静点,要和谐,不要暴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志强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