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云南孟连事件要建那个高尔夫球场今年能动工建吗

您现在的位置: &
孟连安居工程建设进入“大会战”阶段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作者:梁荔&&时间: 15:09:15&&点击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梁荔) 近日,记者从孟连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该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进入&大会战&阶段,县委、县政府动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兴起全县安居工程建设新高潮。
据悉,孟连县确定的安居工程共涉及全县6个乡(镇)39个村委会、547个村民小组、12122户、43733人。目前已全部签订施工合同并全面开工建设。其中,6452户已竣工,48户已入住新居。按照今年要完成12122户农村安居房建设任务和6月底前完成主体封顶的目标,孟连县要求各工作组、挂村领导要充分抓住当前施工黄金期有利时机,围绕合同签订、开工建设、工程竣工,农户入住等环节,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工作。并结合各村实际,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做到没有签订合同的抓合同签订,已经签订合同的抓开工,已经开工的抓进度,已经竣工的抓入住。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安居云南|西盟孟连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启动_云南日报-爱微帮
&& &&& 安居云南|西盟孟连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启动
  再唱新歌颂党恩  ——西盟孟连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启动活动特写     雨后的阳光干净鲜亮,美丽的阿佤山苍翠欲滴,美如仙境。   30日上午,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王莫村,省委、省政府在这里举行西盟孟连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启动仪式。   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省政协主席罗正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以及李江、丁绍祥、张祖林、李邑飞等领导,与盛装的佤族群众一起,为整县推进的农村安居工程隆重奠基。   这是李纪恒第4次走进西盟佤山。今年5月,李纪恒在这里专题调研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时强调:“必须下定决心、做好规划、整合力量,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西盟、孟连两县扶贫安居工程建设,打好两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   今天的阿佤山乡,正掀起建设新居的热潮。   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是一个佤族聚居村落和典型的“直过区”贫困村寨,全组43户139人,90%以上的村民居住在杈杈房和石棉瓦房内。一年之内,李纪恒已是第二次来到这里。   看到阿佤人民火热的劳动场面,李纪恒高兴地说:“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兴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阿佤山区和佤族群众。”   李纪恒强调,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阿佤人民的房子建设好,把农村危房改造好,建成抗震安居房,让阿佤山明天更好,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欢乐的气氛中,李纪恒与村民们一同唱起了《阿佤人民唱新歌》。   雨后的博航十组清爽、秀丽,一栋栋极具佤族特点的新建民居坐落在绿树、红花间格外醒目,一些村民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并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把农特产品和民族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了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李纪恒等兴致勃勃地走进村中的“西盟之窗”电子商务体验馆,详细了解了西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李纪恒强调:“农村危房改造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一般性民居改造要与旅游业的提质增效相结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要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结合当地实际大胆闯、大胆试,以实的作风、实的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在勐梭镇王莫村,李纪恒、陈豪一行走进村民岩比刚刚落成的新房里,详细地了解房屋有多大、造价多少、钱从哪里来。得知岩比家3个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建房资金投入的7万元,政府补贴4万元后自家都凑齐时,他们都非常高兴。   李纪恒说:“全面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用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任务。”   “在西盟、孟连这样条件相对落后的边疆民族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都能搞得红红火火,其他州市和县区没有理由做不好此项工作。”李纪恒叮嘱随行的各州市领导:“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掀起建设热潮,切实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   陈豪希望乡亲们在建设美丽家园中,要抓好环境整治和靓化绿化工作,特别是要把安居工程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扶贫攻坚、安居乐业。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主持启动仪式,副省长张祖林介绍了西盟、孟连两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情况。   我省边境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西盟、孟连两县是全国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和边境“国门”县,全面推进这两个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是我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目前已落实省级补助资金6.8亿元,高质量完成了逐村逐户的摸底调查工作,紧紧围绕2.2万户危房改造和1万余人的易地搬迁任务,编制完成了总体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规划,并提出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后续管理”5大工程建设目标。   今天的启动仪式,标志着西盟、孟连两县农村安居工程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一年半的时间里,西盟县要完成11333户危房改造、1513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孟连县要完成12122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任务。   在启动仪式现场,记者见到一幅有几位盛装佤族姑娘笑如春花的图片,上面写着:“在这块天、地、人合一的热土上,昨天蕴含着远古的故事,今天续写着未来的传奇……”   阿佤山,拼搏起航筑安居,再唱新歌颂党恩。   记者 陈晓波 谭晶纯 雷桐苏  安全的房美丽的家加快建设。记者 雷桐苏 陈飞 摄  7月30日,西盟孟连两县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这意味着西盟县、孟连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计划任务于2015年年内一次性全部下达,2016年年底前将全部实施完成。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西盟、孟连两县的农村危房改造超常推进,较短时间内卓显成效,落实省级补助资金6.8亿元,高质量完成了逐村逐户的摸底调查工作,编制完成了总体实施方案和项目实施规划。   曾经,西盟县城的整体搬迁建设经验,成为我省城镇建设的典型,对全省城镇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而今,西盟、孟连的农村危房改造有了新的希望与寄托——创造新的经验,成为全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而又成功的一招。   心中的“家”什么样——符合农村生活习惯,安全而又美丽   西盟,大雨连连,用当地一名干部的话:这雨下得人心里发酸。因为西盟还有11333户贫困危房户亟待改造,在全省农村还有500万户农村危房需要改造。每逢天气异常,危房中困难群众的生活总让人牵挂无比。   在西盟县王莫大寨,记者了解到,住在危旧房中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好点的家”。什么才是“好”?老百姓的描述并不是很清晰,但它必须是达到地方抗震设防级数,能够庇护家人,躲过部分自然灾害的家;一个房屋大小、空间适合人居,功能符合农村生活习惯的干净舒服的家——安全而又美丽。   这样的家应该参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建设或者改造呢?   统一标准有规范——把好5道关,以点带面加力干   国家住建部门发布的《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给出了对农村民房的功能分区、建筑面积、室内净高、选址、建筑材料、地基等的明确要求。与此同时,云南省住建厅也下发了《云南省农村民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导则》,详细给出了农村民房建设中的抗震设防技术参数和一些可参考的房屋建设样式图纸。在西盟,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手册中,还画出来6种户型的民族特色安居房户型图。   从聚集个体到放眼宏观。安全的家、美丽的家依赖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在西盟召开的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启动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科学规划、精准实施,统筹兼顾、连片推进,突出特色、确保安全,政府引导、农户自建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好规划设计关、操作程序关、资金筹措使用关、房屋质量关、发动群众关5道关口,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编好规划抓示范——分清轻重缓急,实现“多规合一”   建设美丽的家、安全的家,规划这一指南针是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规划工作涉及到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一方面我们要规划好全省和各地改造工程的推进时间表,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5年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合理选择改造方式,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特别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另一方面要各地编制好本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把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城市建设“多规合一”的做法,统筹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整体风貌规划、农民住房设计等,切实加强农村不同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编制体现地域传统、乡土特色、民族特点、经济美观并符合生产生活需要的特色民居设计方案,供农户选择使用,做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各地要注重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在巩固提升前期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完善工作,强化调控引导作用,优化空间布局,规范有序地规划建设农民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   目前,《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年)》在积极编制过程中,势必会为全省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推进工作找窍门——让资源“活”起来,用四两拨千斤  政策、资金、土地、技术,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要以创新的思维,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让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分享到发展带来的利好。   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要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引导、银行信贷和社会捐助支持为辅,多渠道筹措资金。省级财政要按中央补助标准1:0.5进行配套,各州(市)、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和县(市、区)也要相应配套补助,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总行支农再贷款额度支持,省农村信用联合社要确保每年不少于80亿元的信贷投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为建房农户提供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和商业贷款支持。要创新补助方式,实行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信贷贴息补助资金支持。可以县级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把各部门分散资金集成起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捆绑使用效能。为用好土地政策和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相结合,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集中连片居住,将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其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发动群众重民意——尊重大家的意愿,还要讲究公开透明   农民群众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者,必须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发动群众,第一步要深入基层一线做好宣讲动员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知晓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群众坚决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大力弘扬西畴精神,牢固树立“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进取意识,学习临沧市群众互帮互助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共建美好家园。   此外,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组织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规划设计、重建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切忌擅自替群众做主、代群众决策,防止“好心办坏事”。   还要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户责任制度,抽调专门队伍驻村入户,深入基层、主动服务。乡镇和村组干部处在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第一线,把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的生动课堂,真正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把成效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   记者 朱丹 李汉勇  严落实重整合强规划共协调  安居乐业 留住乡愁美丽家园。本报记者 雷桐苏 陈飞 摄   从2003年到2015年,在实施农村危房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之路上,云南大步前行。   虽然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叠加给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造成很大困难,虽然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不断加重改造的负担,但是,因为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给予的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面部署落实,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数量不断增加,农村民房质量不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方式方法不断加强、丰满、完善,成为帮助老百姓收获安居乐业的宝贵经验。如今,云南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又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些经验必将成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有力的支撑。   严 搞好民生工程需要“抓铁有痕”的劲儿   【收获经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十多年,我省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了我省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的有效推进。   在省一级,为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省政府分管住建和农业、扶贫的副省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州(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项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部分县(市)还建立了“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统一指挥、整体协调、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严格落实确保了我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有效到位,改造数量稳步增加。6年来共统筹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38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48.2万户,修缮加固89.8万户。2009年至2014年,全省共下达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154.89亿元。州(市)和县(市、区)投入农村危房修缮加固改造资金5.38亿元,企业和社会捐助农村危房等新农村建设约3.2亿元,完成建设总投资608亿元。   各地按照国家和省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意见、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具体政策措施,覆盖了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全过程;明确了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改造方式、资金筹措、政策宣传、农户申请、“一户一档”等环节;确定了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等程序;建立了补助资金管理、农房质量验收、安全责任到人等专项制度。   【各地实践】大理州坚持把帮助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作为工作标准和重点,特别强调只搞“雪中送炭”,不准“锦上添花”;严格执行村民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审批结果、补助对象及标准向社会公示;严格资金管理,全面实行专账管理,兑付补助实行“一卡通”或“一折通”发放,禁止现金支付。   丽江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县(区)危改办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同时,项目实施乡(镇)抽调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对项目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抗震设防、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检查督促项目实施进度。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规程(试行)》相关要求,特别明确了新建房屋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做到人畜分离,切实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在项目验收环节,对达不到抗震设防及相关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兑现补助资金,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质量有保证,进度有保障。由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丽江市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从未发生过一起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合 用整合思维把更多力量引入共建共享的行列   【收获经验】农村危房改造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发展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合力才能将政策用好用活,把各级划拨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到最大,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为此,省住建厅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村庄规划为指导,将农村危房改造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制镇“一水两污”设施建设及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等工作结合,统筹全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环保、国土、农办、扶贫、民委、残联等部门,按照“对象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共同推进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省扶贫办整合扶贫资金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扶贫杠杆效应。各级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项目资源整合的平台,统筹整合以工代赈、人畜饮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网改造、土地整治,市县本级财政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多种项目资金,共同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使有限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综合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入情况,每投入1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财政专项资金,实际撬动约4万至6万元其他资金参与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按此测算,近年来每年1.8亿元的易地扶贫专项资金实际撬动了近10亿元其他资金进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有效引导、带动了其他相关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集聚效应。   【各地实践】在各州市,为破解农村危房改造中的资金难题,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一点、各部门统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所需资金,切实提高了项目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曲靖市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自主开展村内户外公益性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方式,拓宽美丽家园建设筹资渠道。   实 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留住美丽留住乡愁   【收获经验】科学规划是新时期我省现代城乡建设的龙头关键。以往农民建房,仅仅考虑自己的喜好和实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是在发展的更高层面进行的农房建设,不仅房屋建设技术质量有要求,更需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   2012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为农村危房改造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法定依据。绝大部分州(市)在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做到以村庄规划为指导,重点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用规划引领农村住房建设,提高了农房建设项目的效益和效率,大大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   为高水平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编制了《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年)》,各地也同步编制了本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等,为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各地实践】玉溪市为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提前谋划,编制《玉溪市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年)》,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安排、精准实施、连片推进的原则,多方位进行资金整合,确立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直补为辅,银行贷款助力的方式,明确2016年前完成全市农村最危险住房、最小住房的改造和空置危房的拆除,2020年前基本完成存量C、D级危房改造,普遍提高全市农房的抗震等级,在全省率先消除农村危房的目标。同时提出,点面集合,统筹推进,以农村民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提出了“彰显特色、打造亮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年度计划完成40个示范村和400个整治村建设任务,有力推进该市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各地实践】昭通市把农村危房改造的规划进行细化,让老百姓建房有图可依。严格按照住建部门的规范标准设计不同面积、不同户型且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居施工图纸,免费提供给农民建房使用,实现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注重经济实用、兼顾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   楚雄彝族自治州在编制村镇民居规划时,注重保护和发展楚雄地域特色民居建筑文化。针对楚雄州最具代表性的汉、彝、苗、回、傣5个民族民居建筑,编制了28个建筑方案,编制完成了《楚雄州村镇特色民居规划暨建筑设计方案》《楚雄州村镇特色民居设计图集》《楚雄州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导则》,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   同 打破“城”与“乡”的藩篱实现协调发展同步发展   【收获经验】农村危房改造不仅使我省农村住房条件大幅度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还促进农村消费、拉动内需,美化了乡村风貌,提升了人居环境,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省扶贫办介绍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扶贫危房改造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及建设模式,强化了住房、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培育了一批增收产业,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和致富空间,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了基础。据调研反映,“十二五”以来90%以上贫困群众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实现了增收,促进了脱贫,近50%走上了致富道路,达到了“治穷窝”、求发展、奔小康的目的。   【各地实践】保山市自2007年启动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以来,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拆除重建8.22万户。改造后的农村民房经受住了2011年盈江“3·10”地震(5.1级)和2012年施甸县“9·11”地震(4.9级)的考验,房屋结构未出现明显损害,为保护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农村装饰装潢、小家电、运输、建材、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及乡村数字化、信息化工程等20多个相关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同时,也增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红河州的危房改造项目,拉动城乡投资实现新增长。通过财政补助建房资金和财政贴息,引导群众贷款建房,形成强力的投资拉动,为全州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推动力量。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1年11月,6年的新农村建设中,红河州投入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是4.2亿元,受惠群众16万余人。而美丽家园建设,仅2013年、2014年的2年间,共整合财政资金74.87亿元,直接兑付农户补助18.58亿元,拉动农户直接投资194.69亿元,受惠群众达43万余人,强力拉动了建筑、建材、运输、家具、家电、五金、纺织、化工等众多行业的消费和快速发展。   记者 朱丹 李汉勇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点击展开全文
云南日报是中共云南省委机关报,日创刊。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湛江频道&>&
项目建议书已通过审批,正在进行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工作今年动工建设湛江文化中心日 16:20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卓朝兴 字号:|
欢迎订阅湛江日报手机报 发送短信11至定制,每月5元,一机在手,时刻掌握湛江新闻
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我市要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惠民能力,其中包括动工建设湛江文化中心;完成1个博物馆、10个文化站和342个文化室的建设。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5年要推进十大民心工程,其中就包括“动工建设湛江文化中心”。市文广新局局长聂兵介绍,去年已完成湛江文化中心项目设计招标工作,设计方案正在深化过程中,项目建议书已经通过审批,正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工作。
据悉,湛江文化中心项目拟选址调顺岛,项目建设内容拟包括湛江大剧院、湛江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湛江艺术中心等,目标定位将按“传世之作”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项目拟选址地,发现该处伸于湛江海湾之中,地理位置独特,视野非常开阔——前方是壮阔的湛江海湾和雄伟的海湾大桥,左眺是湛江奥体中心,右与金沙湾观海长廊隔水相望。不远的将来,湛江文化中心建筑群拔地而起,湛江人坐在家门口的一流大剧院里享受“文化大餐”将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何海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
湛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②&&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恶意修改,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湛江新闻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所产生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湛江新闻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孟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