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软件可以在上面粘贴网址微信转发文章赚钱让别人看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在网络上大量转发?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在网络上大量转发,那些热门的段子、微博和文章等有什么特征?
按投票排序
奉上一段鼓山文化的CEO铜雀叔叔的演讲,一下是整理的文字。能够形成热门转发不外乎以下三个半的原因:第一,叫做喜闻乐见。就是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通常来说呢,可以总结为这人活得比我还惨。比如说像周星驰、卓别林都是这种类型,最近特别火的韩国漫画赵石也是这种类型。微博上有个段子手叫银教授,他是特别擅长这类梗的。举例,这个段子:想起当年求婚的画面,现在还历历在目,当时是女友生日,她吃着蛋糕,突然吃到一粒钻戒,随即害羞的对我说:“我愿意嫁给你。”后来我们就结婚了,毕竟,我无法拒绝一个自己掏钱买戒指藏在蛋糕里的女孩。你之所以会笑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你觉得她很惨。这个微博被转发了一万多次。比如说:你还是不要减肥了,这样你还可以说自己丑是因为胖。这样的脸梗。再比如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住多大的别墅我都愿意。哪怕再多风雨,哪怕坐着宾利。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也毫不畏惧,就算每夜都纸醉金迷也在所不惜。我只想有这样简单纯粹的爱情,就够了。。这样的钱梗。比如说馋梗,单身梗,这些都是些要么自嘲,要么嘲讽一些比较惨的东西。第二个叫做感同身受。就是说,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是一种强烈的对号入座感。最直接的就是一些北漂的文章,一些同行加班猝死的消息等等。比如说最近微博上特别火的,阅读超过10亿次的大叔吐槽星座,是一个叫同道的人写的吐槽星座的系列,你只要看到你的星座呢,就已经很早的对号入座进去了,所以你能感觉到是在说你。比如这个段子:擅长冷战的,且绝不主动说话的,天蝎、金牛、摩羯;会冷战但一哄就好的,白羊、水平、天秤;不喜欢冷战但就喜欢你哄,巨蟹、双子,剩下的星座都他妈在哄你们。这个微博被转发了7万多次,不管你觉得他是对还是不对,只要提到你的星座,你就很快就对号入座进去了。而且最后一句话,仍然是一个他比我惨的句式。再比如说一个很有名的微博段子手,叫做小野妹学吐槽,他是特别擅长这个梗的。比如这个段子:100元的衣服和200元的衣服,我们外行根本分不清,得上千才能摸出是好料子;500元的假包和2万元的真包,出去唬人都一样,气质好的姑娘背个假的也像真的。反倒是煎饼果子,3元普通的和5元加肠的,一口咬下去就知道;吃米线,8元全素的和20元三种荤菜的,幸福度差几条街。该投资的显然是煎饼果子和米线。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大概3万八千次,它注定被转发的很广,为什么呢?它是帮大家去相信一个大家想去相信的东西。因为它给你的偷懒、馋嘴、穷找到了一个特别理直气壮的好借口。再比如说,明星结婚了,大家相信了自己的爱情,明星离婚了,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爱情,名人去世了,感慨自己曾经的时光,名人生病了,感慨自己和亲朋的身体。所以说,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某个场景和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同感,让人知道,啊,说的就是我啊。第三个,叫MARK一记,这玩意儿对我有用。这种是比较好操作的,因为有用就行。比如一个书单,一个游戏攻略,一个下载地址。都可以解释说叫对我有用。比如有个微博叫APP菌,他就是每天在推荐好玩的APP。大家也不在乎他是不是广告,都非常爱转,因为这玩意儿对我有用,这东西基本是就可以理解为早期的简报。包括成功学和鸡汤,对他来说,都是叫“对我有用”,尤其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人,和那些刚刚进城务工的人。对于刚刚进城务工的人来说,他们是有文化需求的,但他们并不能分辨什么是好文化,什么是坏文化。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文化。第三个半,是如此简单,就是转发抽奖。我们来重新看一下,这三个半原因,第一叫新闻乐见,就是这人过得比我惨;第二,感同身受,说的就是我;第三,叫MARK一记,这玩意儿对我有用;第三个半,转发抽奖。我们自己做内容的时候,都会卡一下是否符合以上一个或两个的内容的点,如果一个都不沾的话,我们就会判断,一定火不起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原则都在讲一个关键词,比我惨,对我有用,跟我一样,这里核心词就是一个我字。你会发现,网民们都自私极了,这也是网民为什么会喜欢SNS的原因,因为这里他会释放很大的权利,他是这里唯一的国王。大家可以关注、评论、转发,我想关注你,就关注你,我喜欢你,就可以转发支持你,不喜欢你就可以评论骂你,我都会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我根本不会去看一些新闻网站。因为我喜欢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上都有人转发来给我看了。而那些看似不追求个人利益,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就不会存在。事实情况通常是,不注重个人感受的人根本就不存在,这些老管家要么是个贪污犯,比如大宅门里的老管家;要么是个地下党,比如北平无战事里的老管家。每个人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在每个小圈子里,他又扮演着他的分工,他身上有些标签。尤其是对那些他在乎的人来说,他需要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这就是他的标签。比如说我是某某粉丝,我喜欢某个明星,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真正的脑残粉,而是通过我喜欢谁这个标签,来标示自己,来展现我有什么特质。我喜欢摇滚,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伪摇滚,只是通过我喜欢摇滚来证明我很ROCK。比如我通过喜欢文艺电影来证明我很文艺,通过转发最新的段子来证明我很有趣很好玩。当然不可否认你真有喜欢的部分,可是不可否认,你在通过自己的喜欢来表达和产生你自己的优越感。其实非主流也是,在他们的圈子里,他们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勇敢、叛逆。只是受困于眼界和审美的区别呢,他选择这个方式。他内心这种老子根本就不在乎你们的看法这种。他想表达的是:我很勇敢,你们都不敢。就这种情况下,他们是有优越感的。他们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呢,社交媒体特别容易去展示你的标签,放大你的标签,反复你的标签,隐藏你不想要的标签。他会特别容易的把你展现成一个你想成为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很难。所以我们在平时去做内容的时候,或者去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想我有没有替阅读者和使用者考虑,为他考虑了什么问题,替他表达了什么,给他贴上一个什么标签?如果你有意识的在做内容或设计产品,哪怕你做的不够好,但也不会太差。但是,迎合网民会变low吗?我不这么看,倒是很乐观,比如说200多年前,欧洲的识字率不足10%,有欣赏能力、发声能力和购买能力的人,连百分之十的百分之十都不到,也就是说,当时的所有广告也好、文学创作也好,是迎合了百分之一的人。大浪淘沙下来的自然是好东西,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全部识字也不过几十年,现在每个人都有权去决定下载量、点击量、转发量,但是他们进步很快,他们是在进步的。比如你去翻翻自己QQ空间或人人,绝对会看到一个自己一定不会转的内容。而我们的父母,他们刚刚进入朋友圈,他们就在转发这样的东西。并不是说他们就喜欢这样的东西或者认为这东西是对的,而是他们还没看够,这些东西五花八门,特别容易迷惑人。不是我们不信了,而是我们笨过,现在又变聪明了。心灵鸡汤也不是我们不爱喝,而是喝得太多,喝饱了。像现在骂那些砸日本车的人越来越多,无脑抵制日货的日越来越少。地震的时候骂人的越来越少,帮忙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出事,能判断出是不是谣言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前几天那个骆驼跪下那个事儿。大家有没有发现,像《我是歌手》这样的节目里面,他给资深的贝斯手、架子鼓手都抖标注上名字。这个时代,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有实力的人了,像《北平无战事》这个电视剧,这两天刚刚完结,从商业上来说他几乎一无是处,几乎全是男性,在一个屋子里讲话讲一两集,复杂的机构名称。但是他通过数据来表明,他最后的结果是高于大家预期的。因为他是好东西,他的生命周期会非常长,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其实已经二十年了,现在还在赚钱。大家现在做内容,觉得网民好像不喜欢好东西。我其实是觉得,是因为没有好内容出现。现在做内容的人,怕市场就像怕广电总局审查一样进行自我阉割。他把他们以为大家会喜欢的东西塞进去,把他以为大家不喜欢的东西拿掉,他们是在迎合和媚俗,反而做不出好东西来。其实网民是有审美能力的,只要你做出好东西来,网民是可以接受的。总而言之,网民是自私的,同时网民是在进步的。网民需要越来越好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品位,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机会。你想,有几亿的网民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品位,需要通过更好的品位来证明自己在圈子里的优越感。现在,全国只有几千家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有几万个原创作者在创作好的故事,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好故事,而理直气壮地去表达我喜欢这些好故事,也是我们这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展示优越感的人最大的幸福。
“其实什么红包、转发有奖”是比较低劣的诱导转发的手法,而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大前提--分享是人的本能天性;这也是因为抓住了用户的这个天性,像Facebook、微信朋友圈等社交产品才会一夜暴红。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经历,就是一个朋友给你讲起一个身边的八卦,然后对方多次和你说“千万不要和别人讲起这个事情”的情况,你心理可是憋的难受,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和另一个你最要好的朋友说这事,并且最后也是嘱咐“千万不要和别人讲起这个事情”...而在经过几次的“转发”,可能这个八卦也是大家都会知道了;所以既然分享本来就是一种基本的需求,那么与其花费巨额资金诱导他们分享,比如直接创造他们会分享的内容。而“什么内容会在朋友圈大量转发”这问题重点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分享什么”(比如产品质量好),而是我们产生的信息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也就是我们想要让用户分享的信息本身,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什么社交任务?所以可以从这个逻辑思路去解决以上这个问题,”用户的社交任务--你的内容转发后能提供的价值“用户可能会完成的社交任务有:1,寻找谈资:“看看有什么好聊的”--你的信息能给别人提供谈资吗?2,表达想法:“想要说服某人”或者“想要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你的信息帮他们说出了内心想说的那句话了吗?3,帮助别人:互惠行为,为别人提供帮助--你的信息能够让他们帮助自己的朋友吗?4,塑造形象:在别人面前塑造一致性的形象--你的信息能否代表他们的形象?5,社会比较:在隐形的竞争中胜利--你的信息是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地位?所以如果你创造的信息能够帮用户完成上面的某些任务,他们就会分享你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像社交中的“货币”一样,能够产生价值:所以,与其给用户“人民币”诱导分享,不如直接给他们这5种“社交币”:李叫兽曾对这五种社交任务,文案如何去切合做了十分详细的解释;1. 寻找谈资社交往往从聊天开始,而聊天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寻找谈资”——想想你缺乏谈资的情形吧,你们不得不通过询问对方的家乡等来辛苦地寻找谈资,这是有多么无聊。因此如果你创造的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谈资”,就相当于给了他们“社交币”,让他们可以拿去聊天。那么如何为别人提供这种谈资呢?重要的办法就是“寻找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布隆代尔曾经说过,最适合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就是:《我在FBI工作时如何通过与狗熊发生关系而找到了上帝》所以,你需要找出你想表达的庞大信息中,真正违反别人的第一直觉的地方。比如:好奇心系列:“你知道吗?麦当劳其实是个地产投资公司。它真正的赢利点并不是卖汉堡,而是……”营造反差系列:“我们是初创的手机品牌,但是却是世界上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机”或者“我们用豪华跑车送煎饼果子”。“最”系列:“XX发布了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或者“XX开始售卖世界上最长的烤串——足足2米长”“首先”系列:“XX发布了首款能识破谎言的手机”或者“XX研发了可以飞的自行车”。“傍大腿”系列(把信息附着在一个知名概念上):“我们卖的煎饼被李克强吃过”或者“创始人砸掉100台iPhone,跟苹果宣战”。……这些信息之所以容易成为谈资,是因为他跟我们日常所见的现象不同,违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预期和直觉。而大脑一直是变化非常敏感,但对固定的事物并不敏感。所以警示灯才会出现明亮和颜色的闪烁变化,以提醒人们的关注。所以如果想在“谈资”领域创造“社交币”,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出你的产品、创始人等一切信息中,违背别人第一直觉的部分。而一个重要的检验方法就是,当你创造出这样的信息后,你觉得别人会不会这样说:“哎,你知道吗?刚刚……”“你听说了吗?昨天……”“现在我才知道,原来……”2. 表达想法在社交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影响他人。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他们就会转发你的信息。请想象这样一个情景:在酒桌上,小李突然咳嗽了一声。“这是外寒内侵啊,你多吃几片梨就好了!”小张提醒到。“原来你还信中医啊!这么伪科学的一套理论你还信?”小王作为长期的反中医者,看不下去了。“谁说中医是伪科学?销售部的谭总上次得了严重感冒,吃了好次西药没有好,结果最后找了一个老中医,竟然就好了!”小张反驳到。“你那个是单独案例,不足以证明中医的有效性的,有本事让这个老中医的药通过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我听不懂你说的试验是什么,反正老中医的效果是周围小区公认的!”“……”双方陷入了持续的辩论中,最后不得不转移话题。而小王也根本没有说服小王,没有让小王相信“吃梨治疗咳嗽”并不科学,双方不欢而散。但是如果在这场辩论中,小王掌握一些“社交币”的话,就容易多了。请看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在酒桌上,小李突然咳嗽了一声。“这是外寒内侵啊,你多吃几片梨就好了!”小张提醒到。“小张,我转发你一个有趣的视频,你看一下。”说着,小王把《罗辑思维》的一期节目《你怎么还信中医》发给了小张。通过这样一个视频,小王不再需要费力地解释什么是“大规模随机双盲试验”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疗法的有效性”,反正都在视频里了。在这个例子中,“罗辑思维”的视频就成了小王的“社交币”。小王转发了这个视频,是为了免去自己亲自解释的麻烦,他觉得罗辑思维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话。在“说服小张”这个社交任务中,“罗辑思维”的视频帮了小王一个大忙。而如果你的信息也能够帮助别人表达想法、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他们就会自动分享、传播你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公司老板们分享这些文章:《致加西亚的信:全力完成任务的,才是好员工》《细节决定成败:员工最让老板感动的8个细节?》《情商为王:跟客户打交道时如何压制自己的情绪?》同样,我们在朋友圈中也经常看到基层员工分享这些文章:《70%的优秀员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层管理者折磨走的》《研究发现:过度加班反而有害工作效率》《员工更加勤奋,就能弥补高管在战略上的失误吗?》老板有很多话想跟自己的员工说,但是自己并没有强大的表达能力,也没有那么多耐心慢慢解释。这时候如果有一篇文章正好说出了他想表达的观点,他就会分享这篇文章。同样,员工也有很多话想跟老板说,但是自己没有强大的表达逻辑,也没有勇气当面直接说。因此这些文章的出现也帮了员工一个大忙。无数的自媒体作者、知乎达人、微博大V都在创造这种“社交币”。以至于将来可能我们沟通问题时,可能不再需要自己组织任何语言,只需要转发各种“社交币”就完了。比如以前的情侣讨论可能是这样的:女:我觉得你有些毛病需要改改,并不是我理想的男人。男:具体是哪些啊?你也不能对我要求太多啊!女:比如你不够体贴啊,不够“成长思维”啊。男:什么意思啊,我也不知道改怎么做,你也应该从自己角度考虑下啊!未来的情侣讨论可能是这样的:女,转发:《知乎-应该清楚男友哪方面才能嫁给他-回答者:李靖》男,转发:《什么样的女朋友喜欢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女,转发:《情商的5大法则:面对不想改变的人,我应该怎么办?》男,转发:《每日鸡汤:为什么甘地要说“欲变世界,先变自己”?》女,转发:《知乎-如何优雅地提出分手?》男,转发:《知乎-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vczh的回答》女,转发:《凤凰传奇火爆单曲:爱情买卖》……不光微信公众号文章,甚至很多企业的广告,也在这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了“社交币”,帮助用户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陌陌的广告文案《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胆小一点别好奇就玩你会的离冒险远远的有些事想想就好没必要改变待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待在家里听一样的音乐见一样的人重复同样的话题心思别太活梦想要实际不要什么都尝试就这样活着吧这个广告引来很大的转发,因为它表达了很多用户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为用户的这个表达过程提供了“社交币”。想象一下,假设你一直被父母质疑和限制,不让你做任何冒险的事情,但是你自己又反驳无力。你会怎么做?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转发陌陌的广告。再比如苹果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广告,写给哪些与众不同但是忍受质疑的人……甚至几乎所有的诗词、歌曲,人们引用它、传颂它,因为它说出了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它说的比自己说的要漂亮。甚至李叫兽的上一篇文章《企业扼杀创新的4种方法》,描述了很多企业管理者扼杀创新的行为。其获得转发,就是因为它说出了别人想表达的观点:“瞧瞧,其实咱们公司也是这么扼杀创新的。”3. 帮助别人“你是被需要的!”我想没有什么话能够比这句话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交中,大部分人喜欢帮助别人,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可以给人提供一种“自我价值感”,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我们看到有人总喜欢充当免费的媒人,撮合两个朋友在一起;有人也总喜欢转发各种“实习招聘信息”(也就是求职者说的“人贩贴”),以帮助朋友圈的人找工作……毕竟,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朋友圈中持续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对别人提供了帮助,这个人的隐形地位就会上升。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给“用户别住别人”的过程提供帮助,他们就会转发你的信息,而你就给这些人提供了“社交币”——因为你的信息让他们感觉社交更成功了。比如这样的文章:《转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简历面试8大技巧》《保持身体健康的4种习惯》《如何写走心的文案》再比如前几天北京发布大风红色预警,就引来了大量的转发——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必要为自己的朋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个“红丝预警信息”,就为人们提供了“社交币”。当然这样的思路,也经常被朋友圈刷屏的人滥用,比如:(注:图片来自段宇宏的文章《微信朋友圈的两大势力》)还有各种:《吃茄子包治百病》《你还在吃肯德基吗?汉堡包用鞋底做的!》所以,如果看到滥发鸡汤的人,不要生气,他们只不过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想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4. 塑造形象每个人都渴望在朋友圈塑造并且强化自己的形象——“我是聪明人,我是阿森纳球迷,我是自信的人,我是XX大学毕业的,我是山西人,我是……”而如果某种信息能够强化他们的形象,他们就会转发这种信息。所以,当武汉大学樱花开放的时候,几乎周围所有的武大人都在转发这条新闻。因为这个新闻强化了“武大人”的形象和身份。当皇家马德里得到欧冠冠军时,皇马球迷、足球迷、欧冠迷、男朋友是皇马球迷的人、西班牙人、喜欢西班牙文化的人甚至仅仅是去过马德里旅游的人,都会比其他人更加可能转发这条新闻。因为转发新闻隐隐地强化TA的某种形象(比如去年去过西班牙旅游或者喜欢足球)。当你的产品、文章或者提供的任何一种信息能够强化别人的自我形象时,就相当于在别人的社交中提供了一种“社交币”,他们就更加倾向于转发和分享。比如你可能经常看到类似暗示的朋友圈图片:转发《耳机发烧友的极致追求》或者秀一下自己刚刚连续听了8小时音乐。这些强化了“音乐发烧友”的个人形象。分享自己对各种奢侈品的使用或者跟某个重要人物和合影,这些强化了“高社会地位”的形象。年轻妈妈不断地转发孩子照片以及《当一个好妈妈的4个特征》这样的文章,强化了“我是一个好妈妈”的个人形象。转发“母亲节,亲爱的母亲节日快乐!”,在朋友前面强化了“我孝敬父母”的个人形象,即使TA的父母没有加微信,根本看不到这句话。还有转发《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具有这4个特点,就是卓越领袖》、《射手座的人不得不说的3大优点》、《罗永浩的理想与坚持》等,都是在塑造不同的个人形象。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帮助别人塑造和强化自己的个人形象,你就相当于给了他们“社交币”。5. 社会比较所有的人都有比较心理,人们可以接受在平均年薪3万的公司里拿到10万年薪,也很难接受在平均年薪100万的公司里拿30完年薪。即使是没有意义的比较,人们也往往乐此不疲。比如赌博看谁猜硬币正反面比较准——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硬币的正反只是随机事件,与人的预测能力没有关系。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比较——不论这种比较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而如果你的产品或者信息能够帮助别人有效而且一目了然地进行比较,就相当于提供了“社交币”,人们就会更加倾向于转发你的信息。我想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这个理论深信不疑。所以在2015年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丧心病狂地开始用各种手段引发比较:支付宝推出了10年账单的功能,可以让人瞬间了解自己过去10年支付宝花的钱并转发朋友圈。微信6.0新版本发布,用户可以分享自己过去1年得到了多少赞、送出了多少赞。知乎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过去一年答了多少题、得了多少赞,并且生动地用语言表现出来。比如“在2014年,您的答案被浏览202万次,超过了《细菌、枪炮和钢铁》的总销量。”百度地图也推出功能,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过去一年去过哪些地方……甚至每次微信群抢红包,大部分人都会比较一下谁强得多。还有各种游戏,玩了之后,告诉你打败了94%的小伙伴……实际上,“设计一种游戏,引发用户的比较”这种诀窍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有了。比如线下的各种会员卡、积分卡、贵宾卡……有研究发现,即使美国的航空公司设置了“航行里程数可以兑换免费机票”的优惠,大部分人也没有真正去兑换。他们只想不断地积攒里程数,而一旦被兑换了,这样的“隐形比较”就会消失。甚至,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也会奖励小红花吗?
让人产生共鸣的,共鸣越深,转发几率越大,个体上每个人的度不同,结合考虑下你的目标群体。
不转不是中国人
在“我是审稿人”看到一篇文章,专门解剖朋友圈爆款文章的,贴过来瞧瞧爆款文章的终极真相:抓住朋友圈的“下流心理”页眉说,爆款文章,也是一种爆炸,会造成朋友圈雾霾……========================================小编们,有很多阅读量100000+的朋友圈文章乃们读完后学到了什么?其实,什么也妹学到对吧?不用害羞,这没什么丢脸的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半封闭式的交流场所我们可以把系统学习到的东西通过朋友圈更精确有效地传达给别人所以我们不在朋友圈里学习我们只在朋友圈里传递那么,取一个好标题,就可成奇迹不管文章内容如何标题首先要有爆点01 灭火是为了火电商圈有句俗话:每一个关键词的流量入口,都是一个战场此类标题,关键词一定是当下舆论最火的比如淘宝、双十一而且深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此类标题如下:淘宝商业模式:中国未来经济的毒瘤这样的标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名词(淘宝)和一个多数人都没想过的反差效果(毒瘤)谁会觉得淘宝是毒瘤呢?这就好比说奥黛丽·赫本是个丑八怪、马云荣膺2015年最帅中国男人一样但这样的标题除了抓人眼球还真的分析的头头是道:奥黛丽·赫本左右脸不对称、眼睛的位置不符合黄金分割点马云的眼睛很有神、头发很有质感,符合帅的定义……呵呵哒,把热点作为标靶,高举为民除害的大旗你以为它们在灭火?其实是为了这把火烧在自己身上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就喜欢看富人遭殃、威风扫地02 没武器的人害怕绑架只要你是中国人十有八九都被“绑架”过因为不转,就不是中国人就会不幸福就要破财就要失恋审稿人说一句没武器的人,才会害怕这种“绑架”不转就会不幸福?滚你大爷的,我特么的生在中国天天吃霾,还有比这不幸福?不转就要破财?去你麻痹的,金子破了它还是金子不转就要失恋?日你先人哟,我尼玛都结婚好几年了所以,拿起武器做一个硬气的人看见这种标题,直接无视不过这种倡议似乎比较无力毕竟像审稿人这么硬气的人国内没几个所以您们就接着转吧谁转谁软蛋谁转谁下辈子还是中国人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就喜欢做贫穷且自豪的中国人03 干货,又见干货干货为什么容易成为爆款?并不是因为它真的告诉了你真理而是转发此类文章,可以显得自己在朋友圈里比较智能……这种干货,往往是长文,号称系统化、全流程但真正核心的东西永远不会告诉你不过没关系,当作热闹看一看也是极好的人嘛,总是爱看热闹的典型的干货是这样的实战干货:如何像小米做爆款产品一样做爆款文章?没钱没资源的时候,我是这么做运营的这些文章很讨巧第一,借用大佬的名声第二,给屌丝一种错觉谁都是从没钱熬过来的于是大家看的津津有味看完后恍然若失于是再看一遍然并卵反正审稿人是不相信的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总觉得天上可以掉馅饼04 独家内幕审稿人最想要什么特异功能?读心、顺风耳因为这样就能每天都做出独家内幕类爆款文章啦哦,同时天天被查水表但不可否认此类冠以“独家内幕”的文章很合朋友圈的胃口比如妇产科医生没告诉你的10个秘密陈佩斯遭央视封杀和老婆当农民,无限凄凉尽管你打开以后发现这是什么鬼可就是有人爱看,还愿意信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都有窥淫欲05 钱和娱乐这个就不用说了别人说爱是永恒的审稿人认为在朋友圈里钱和娱乐才是永恒的比如世界上拥有LV最多的女人要多少钱才能包养李易峰?王思聪弄丢的黑卡,到底多牛逼?这对泰国母子,每天出门都要背好几个爱马仕再配几斤首饰……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都爱钱、爱八卦06 我很牛逼或者我将来会很牛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样的意淫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朋友圈里似乎聚集了全天下最有骨气的人他们总是喜欢说你等着,我会让你后悔的实际上,当初瞧不上你的那些人照样过的很好,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再来一次选择还是一样的结果但这些文章从题目上来看就很提气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非诚勿扰”被灭24盏灯的穷小子,现在身家过亿了审稿人老实告诉你吧就算你真的牛逼了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第一,当初看不上你的人未必过的比你惨第二,你 牛逼以后未必还记得这些人陌陌成事之前,创始人唐岩找过很多风投都被拒了,而且看不起他他就搞了个小本子,记下这些人想着有一天成事以后好好恶心以下这些人真的成事之后,有人问他,小本子呢?唐岩说早不知道扔那去了,成事了谁还有功夫去想这些傻逼那为啥这些打了鸡血的文章这么受欢迎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大多数人只会说狠话过嘴瘾07 走进科学-帮你解开一个千古难题每个人都会对生活有疑问甚至有一些共性的、隐性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穿西装不好看?马云、张朝阳、刘强东们,你们能不能把西装穿好?文章会从西服版型、设计理念、礼仪等等告诉你,是我们对西服理解错了实际上真实原因可能只有一个身材比例太烂以及衣服不合体但大多数人还就愿意转发这样的文章以为自己破解了一个千古难题以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显得很有深度以为彻夜加班、睡眠不足就一定会成功如果真的那样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个顶个的成功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习惯于自我蒙蔽08 话题人物这个很容易理解人红是非多你没做过红人无法体会那种活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苦恼比如刘强东:我管75000人靠这4张表格芮成钢栽在价值观上陈丹青:我在国外看到的讨厌的中国人基本都是50后、60后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喜欢看热闹09 鸡汤可是刚需大家都参加过高考吧来来来,语文作文得了低分的同学站左边高分的站右边现在站好了,听审稿人讲右边的,都是心灵鸡汤大师左边的,都是粗人不服?高考作文不就是给你一段鸡汤让你命题作文哦不说说你觉得这段鸡汤好在哪里吗?根本不给别的选项啊所以得了低分的朋友要么是说的不真诚要么就是说这鸡汤是馊的作文老师可不是审稿人他们不喜欢毁段子朋友圈也一样鸡汤文可是刚需说明伪善的人还是大多数吧很有可能转了这篇鸡汤文就接着出门拿传单骗老头老太太去了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貌似大家都假装营养不良10 下流心理学下流心理学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上述种种之所以成为爆款标题就是抓住了人性的那些弱点比如报复-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从众-创业四个月,我都做了哪些事自大-我要变好看了,谁还会喜欢你啊窥秘-马云马化腾雷军齐聚贵州,只为一件事幻想-30岁被渣男抛弃,40岁被暖男娶走,幸福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奉承-为什么特别成功的人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病态-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为什么要人人都成为大人物呢?)没办法:朋友圈很下流,大家的心里都有病所以小编审稿人不是让你放弃治疗哈要知道病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么么哒============================页脚呢?今天请假了,谢谢
当红热点,冷笑话
转发有红包……
一群抱团大V转来转去的内容,即使你觉得很无聊,但是转发量惊人
你只需要记住,我叫叶良辰,在本地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活不下去。
带有擦边信息(某服装店)的与健康食品安全(xx损坏健康)相关的有网络热点附加(杭儿风)带有某些煽动话语的最主要的 幕后有推手的
个人感觉对不同人来说有不同的回答。一般来说,经典的、给人以启迪教育的文章、视频一定会被广为流传。另外,符合当下流行口味的内容、鸡汤也会不断在微信朋友圈转发。
广州有个叫余佳文的,看看他个人微博和公司微博,应该能总结出点东西。
“谣言”,“巫术”,“八卦”,“抗日题材不转不是中国人”,鸡汤?妈妈爸爸的题材,这些不不是分分钟钟100000+……其实对应的就是人的几个本性、贪婪、欲望、权利、罪恶、信任、行啦别想了这些东西都没用……
不转不是中国人
看到不转,考试必挂。如果转了,逢考必过。
不转不是中国人。
不转不是中国人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转发文章赚钱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