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那卖沈玉20沈玉28玉米种子子

沈玉20号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研究初探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沈玉20号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研究初探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沈​玉0​号​是​沈​阳​市​农​科​院​玉​米​所​选​育​的​玉​米​杂​交​种​。​为​了​探​索​沈​玉0​号​的​适​宜​栽​培​模​式​,06​年​在​沈​阳​市​农​科​院​实​验​田​进​行​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不​同​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肥​条​件​下​(​纯​N5​k​g​/​h​m​^)​,​密​度60~40株​/​h​m​^能​获​得​较​高​产​量​,​单​产​可​达08​.-63​.k​g​/​h​m​^。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沈玉20号玉米杂交种栽培要点与制种关键技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沈玉20号玉米杂交种栽培要点与制种关键技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08年公主岭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2008年公主岭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科教发〔2004〕8号)精神,进一步做好玉米科技入户工作,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办科〔2005〕40号)的要求和吉林省农委对2008年农业科技入户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2008年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结合我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玉米产业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构建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二、目标任务
1、按照农业部、省农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项工作。并配合部、省搞好项目实施及监督管理。
2、通过培训和示范,推广5个玉米主推品种和10个搭配品种及8项主推技术,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100%,玉米产量比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10%,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3、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探索和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构建政府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
4、示范乡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实施乡镇
根据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情况,今年仍确定为怀德、杨大城子、秦家屯、玻璃城子、大岭、黑林子、陶家屯、朝阳坡、双城堡、廿家子10个乡镇为实施乡镇,涉及99个村、719个屯,全市共1000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万户。示范户面积3.4万亩,辐射带动户面积36.6万亩。
四、主要实施内容
(一)完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1、领导小组
组建由主管农业副市长担任组长,农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农业局副局长和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责任到人,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副局长担任,负责协调此项工作。同时各示范乡镇也相应成立由主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农业站站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抓好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
农业局将重新通过考核竞争方式聘用由育种、栽培、土肥、植保、农药等相关技术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主要负责制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参与科技入户工程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并负责审核技术指导员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实行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
3、建立局领导、专家组成员包乡责任制。由一名局领导和两名专家组成员包两个乡,具体督导和指导示范乡镇开展好科技入户工作,及时反馈情况、问题,并于每月25日前向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各片的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典型,同时确定半月召开一次包片领导和专家组成员调度会,包片领导每周到乡镇检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
(二)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1、具体主推品种
通过2007年试验示范和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专家论证,确定2008年科技入户工程玉米主推品种为郑单958、银河101、沈玉21、平全13、军单8等5个优良品种,搭配品种为吉单136、丹玉79、长城799、吉农大588、银河32、银河33、先玉335、平全13、良玉8、农大364、沈玉20等11个优良品种。
2、具体主推技术
玉米节水旱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玉米突发性害虫防治技术,玉米田间杂草安全防除技术,玉米丝黑穗病和丛生苗防治技术,适时晚收技术,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
(1)玉米节水旱作栽培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整地:实行秋季整地。秋收后,利用大马力拖拉机深翻20厘米以上,耙细后起垅镇压,以备来年及时播种。无法实现秋季整地的地方,必须要进行秋除茬及早春顶浆打垅并及时镇压,防止失墒。
②施肥:增施有机肥,公顷施用优质有机肥30-40立方米。深施化肥,底化肥要深施到种床下10厘米处;追肥要侧深施,把肥料施到距苗眼15厘米处的土壤中
③品种选择:要选择耐旱程度强的品种。
④播种: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播种方法。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温情况,适时早播。要提高播种质量,整个播种过程掌握“少”与“快”的原则。即少动土,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项作业程序要衔接,以减少水分损失。播种一定要把种子播在湿土上,并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以镇压后3厘米左右为宜。对有一定底墒的地块大力提倡“窄开沟、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抗旱保苗技术,或人工扎眼器免耕播种。墒情差的地块,采用坐水种(包括机械一条龙坐水种及人工刨坑坐水种)。要缩短播种期,把地种在土壤温度和墒情最佳时期。
⑤镇压:播种后要及时进行镇压,墒多轻压,墒少重压,在干旱较重的地块使用苗带镇压器。
⑥灌溉: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当作物生育期间发生严重干旱时要进行灌溉,采取喷灌或利用“小白龙”输水灌溉。
⑦抗旱剂的应用:一是选用改性玉米淀粉保水剂,在坐水种时溶解在水中浇灌到播种沟内。二是应用FA旱地龙抗旱剂,拌种、浸种或叶面喷施,有效抑制植株水分蒸发。三是利用化学除草剂,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在土壤表面形成保护膜,既可起到除草作用,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玉米螟的危害,根据我市多年经验,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a)释放时间: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蜂适期,间隔5-7天再放第二次。
b)释放数量:每亩释放赤眼蜂蜜1.5万头,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
c)释放点数: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在释放时还要根据风向、风速设置点位,如风大时,应在上头适当增加布点和释放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
d)释放方法:首先要按照放蜂量、放蜂点数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块,在放蜂点选择玉米植株的中部叶片,用席米或细竹签,将蜂卡别在该叶片背面距茎基部1M3的叶脉处。
(3)农田统一灭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①防治目标:农田灭鼠效果达到85%以上,春季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②防治措施:通过采用大面积统一投放安全、高效杀鼠剂为主的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农田鼠害的有效控制。
③搞好鼠情监测,掌握鼠情动态,组织好灭鼠毒饵的配制、投放和灭鼠后剩余毒饵的处理,建立鼠药中毒防范和紧急救治机制,确保农田灭鼠人畜安全;规范灭鼠技术,杜绝毒鼠强等高毒、剧毒鼠药的使用。4月中旬组织灭鼠药剂的统一供应、灭鼠毒饵的配制;5月上旬各地组织投药队伍开展春季农田统一灭鼠行动,统一投放毒饵。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①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深度20厘米,代表面积80―100亩,以对角线法、棋盘法或蛇形法为主。采样时,在采样点上先刮去2―3厘米表层土,再用耕层采土器或铁铲垂直于地面至20厘米深度,取深20厘米、宽10厘米、厚1―2厘米土片,5―20个点为一个混合样。然后把采到的各点土样混合一起在田头摊放在无污染的塑料布上,捏碎大块,撕掉石砾、动植物残体等混杂物,充分拌匀,使其成为混合土样。用“四分法”多次淘汰,至剩0.5―1公斤为止,装入袋中,袋内外均需有标签。标签要用铅笔写明样本编号、乡、村、社、户主姓名、土壤名称、地块名称、代表面积、采样日期、采样人、前茬作物等有关事项,并将此内容记于专门的记录本上备查。
从田间采回来的土样应将土块弄碎,平铺于纸上,厚度为2厘米左右,置于室内没有阳光直射的通风处,经常搅动,加速阴干,以防止在潮湿条件下,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烘箱在40℃以下,烘干12―24小时。
②测试分析方法
a)水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吸收法;
b)有效磷的测定:0.5MNaHCO3浸提钼兰比色法;
c)速效钾的测定:1N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d)土壤酸碱度的测定:酸度计法。
③配方施肥方法
配方施肥方法根据土壤速效养分化验结果,结合目标产量,当季种植玉米品种的吸肥特性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确定当季施肥量和施用方法,填入施肥卡,作为指导农民生产的依据。(我市目前已研制了适于公主岭市区域的配方施肥软件)
(5)玉米丛生苗和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使用省农科院生产的种衣剂吉农4号包衣玉米种子。播种前拌种,大瓶(400ml)拌种量20公斤,小瓶(200ml)拌种量10公斤。拌后阴干,即可播种。注意避免人畜中毒。最好选择虫病双防的复合型种衣剂。
(6)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宽窄行交互种植;窄行精密播种;宽行中耕深松蓄墒;高茬半秸秆还田;旋耕整地备来年种床;种植带、耕作带互作休闲。配套机具:精密播种机、中耕深松机、条带旋耕机。
操作程序为:
把现行耕法的均匀垅(65厘米)种植,改成宽行90厘米,窄行40厘米宽,窄行种植;追肥期在90厘米宽行结合追肥进行深松,深松宽度50―60厘米,深度35―40厘米;秋收时苗窄行留高茬(40厘米左右);秋收后用条带旋耕机对宽行进行旋耕,达到播种状态;窄行(苗带)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春季,在旋耕过的宽行进行精密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追肥期,再在新的宽行中耕深追肥,即完成了隔年深松、苗带轮作、交替休闲的宽窄行耕种。
(三)示范拉动,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高产竞赛田的建设
继续做好我市陶家屯镇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全新的内容为农民提供现场直观教育的教材。10个示范乡镇也要建好各自的示范区和高产竞赛田,示范田面积要在0.5公顷以上,保证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核心示范区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装配套的综合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周边普通农户大田生产为对照,建立技术推广样板。
(四)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职能。
按照2007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仍保留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在市农业局和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示范户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管理和培训技术指导员;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等工作。实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
(五)进一步完善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队伍建设
技术指导员2008年仍确定50名,每个乡镇5名;示范户为1000户,平均每个乡镇100户。各示范乡镇对上年度入户指导不到位,技术水平低的指导员和接受能力差,发挥不了示范带动作用或今年的生产计划中不再种植相应主推品种的科技示范户及时进行调整。示范户原则上每个村民小组选择一名,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左右农户,共计带动农户2万户。采用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信息、补贴“四到户”。通过对科技示范户的扶持,不断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镇),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
(六)进一步抓好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1、示范户的权利和义务
(1)示范户的权利:要求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及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参加技术指导单位举办的科技培训,无偿获得有关技术资料;接受技术指导员有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参与技术指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在规定范围内享受科技入户工程物化补贴。
(2)示范户的责任: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提高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带动周边20个左右的农户,积极传授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提供必要的科技示范条件,支持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履行技术服务合同,按要求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及时准确提供生产和技术指导服务的有关信息。
2、对示范户的管理
市农业局将加强对示范户的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填写《农业科技入示范工程示范户登记表》,对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
(1)建立示范户技术服务档案。档案应注明示范户的基本情况、技术服务情况、国家补贴、辐射带动和经济效益情况。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的信息采集,每季度末按要求报市农业局,经市专家组核实后录入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档案。
(2)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示范户,由技术指导单位提出建议,经市农业局会同专家组、示范户所在乡镇政府审核后,取消其示范户资格,并报省农委备案。对工程实施过程增补的示范户,原则上按示范户遴选条件程序进行。
(七)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责任制
科技入户工程实行行政首长项目负责制、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各级责任目标合同制。
1.实行行政首长项目负责制。农业局一把手亲自负责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工作,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发动和检查监督等。
2.实行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设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专家组在农业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上级专家组的指导。专家组负责拟订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协助遴选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
3.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全市共招聘50名左右的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20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4.实行责任目标合同制。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签订责任目标和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八)切实履行技术指导与服务职责
技术指导员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努力做到“五入户”,即:技术指导入户、科技培训入户、信息服务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工作手册入户,使农业科技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
1.技术指导入户。专家组要向技术指导员开展技术培训4次以上,调研示范户200个以上。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做到在农业生产关键环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累计到户工作时间81天以上,并按要求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均应到每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指导员要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可通过电话、信函、询问、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2.技术培训入户。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集中和分散培训。强化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科技培训重点内容,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力度。
一是成立专家热线,随时解决农民提出的具体问题,随时为农民出主意,定措施。二是要广开源路,拓宽培训途径。在积极采取集中办班、巡回讲课、广播、电视、发放技术资料等传统措施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制作光盘、播放录像、举办科技大集、办墙壁广告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三是要更新培训理念,改变过去“培训内容上面定,喊来农民只管听”的盲目灌输方式。要根据农民所需施教,要围绕“节本、优质、高产”,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要深入调查农民需求,制订培训“菜单”,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订培训项目目录,向社会公布,供农民选择,彻底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灌输式”的培训方式。
3.信息服务入户。要有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开办农业专家联络、咨询平台,让农业专家走到农民“身边”,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设立“农技110”咨询热线、开动科普宣传车等形式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政策、科技、生产和市场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专家在线咨询服务系统”。
4.物化补贴入户。围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成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提供部分补贴以技术“物化”的方式配送给示范户,不断拓宽科技入户的内涵,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政府给补助、专家开“处方”、农民出收据、财政一支笔的办法,把一些主推品种、新型农药肥料、新式农机具等优惠、优先提供给示范户。通过对示范户进行“物化技术”补贴,促进示范户优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5.手册入户。农业部编印《科技示范户手册》免费发给每个示范户1本。农民通过《手册》了解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和信息,记录技术指导和生产情况,反映农民科技需求和意见。《手册》数据库管理衔接配套,作为评价项目工作和示范户领取政府相关补贴的重要依据。《手册》经市农业局盖章、编号和技术指导员填写有关内容后发给示范户,示范户在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做好技术指导和生产经营情况等相关记录。
(九)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实行合同管理
技术指导单位每季度末向市农业局报告技术指导工作情况;市农业局按季度向省农委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专家组每季度末向农业局报告工作情况。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和目标责任,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十)实行信息公开,开展绩效评价
科技入户工程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对工程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保密需要外,均向社会公开。
年度任务完成后,市里按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组织自评,形成自评报告上报省农委。
五、实施步骤
2008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启动。2008年1月至2月,确定示范乡(镇),组建专家组,调整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筛选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实施方案、印制技术资料。
第二阶段入户指导。2008年3月上旬至10月,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典型经验交流会,兑现有关补贴政策、进行项目跟踪检查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08年11月到12月上旬,进行项目总结,自下而上逐级上报,配合省里开展项目抽检。
具体工作进度:
(一)月:由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科技入户技术工作会议。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印技术资料等;确定示范乡镇、组建专家组、调整示范户、选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具体工作如下:
1、首席专家到示范乡镇调研、督导、检查工作,推动技术指导工作开展;
2、组织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农业局将聘请省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专家和我市专家组成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将从栽培、耕作、植保、施肥等方面进行。农业总站和农广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培训规划,研究培训措施,规定培训时间,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技术指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对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进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一对一技术指导方案。
3、搞好对接,掌握情况。技术指导员要与示范户进行对接,重新签订技术指导与服务协议书,并对每名示范户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做到了如指掌。重点要掌握示范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地块名称(位置)、地块肥力情况(速效氮、磷、钾含量)、地块地势(岗、平洼)等,并指导示范户做好备耕准备工作。
4、示范乡镇要制定好2008年农业科技入户技术工作方案;
5、技术指导员要做好示范户的选种购肥工作。
(二)月:技术指导员走村入户,开展玉米播种技术指导和服务。
1、指导顶浆打垄技术工作。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块实行三犁成垄。采用一次性施肥的地快,就保证施肥深度在18-20厘米以上,并在播种时辅以口肥下种。施肥量和氮磷钾比例可以按照市农业总站所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进行。
2、指导农户田间统一灭鼠技术工作。
3、做好示范户的晒种、选种和玉米种子包衣技术的指导工作。
4、做好玉米合理密植技术指导工作。技术指导员要根据示范户的采用品种、土壤肥力等条件,确定适宜种植密度。
5、做好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技术指导工作。
整个播种过程掌握“少”与“快”的原则。“少”即少动土,
“快”即是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项作业程序要衔接,减少水分损失。
具体抗旱播种措施有:
①适时抢墒播种、重镇压。这是保证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我市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当土壤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间在4月20日至4月30日为最佳播种期;
②窄开沟、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抗旱保苗技术。此套播种技术,经多年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保苗效果。技术内容:对现有播种机宽开沟进行改造,改成窄开沟器,保证开沟宽度不超过2-5厘米;对上年已进行秋整地,并且已经打完垄的,在播种前进行垄上拖土,或在开沟器上安置分土板,刮去干土后进行播种,这样种床播种后覆土3-5厘米即可;播种后及时采用IYM-6型苗眼镇压器(马骞镇压轮)进行重镇压。
③坐水填墒,催芽播种。要大力推广机械化一条龙补墒播种技术。
④原垄播种。墒情差且坐水困难的地块可采取原垄播种的办法,做到少动土,避免失墒。
⑤人工扎眼器免耕播种。对已灭茬、起垄的地块,在墒情一般的情况下,实施人工扎眼器免耕播种。
6、做好化学除草技术指导工作。要根据降雨和土壤墒情选择适宜的除草剂。使用原则:一是播种后,如果春季雨水充沛、土壤湿润,可采用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剂;二是播种后,如遇春旱严重,可选择苗后茎叶处理剂;三是选择除草效果好、短残效,对下茬作物没有影响的除草剂。针对2007年春季农户发生除草剂药效不理想的情况,今年技术指导员要科学指导示范户如何使用除草剂,苗前除草应以乙阿合剂为主。施用时一定要喷雾均匀、不漏喷、重喷、水量充足。苗后除草必须在杂草苗龄适当时喷施。
7、做好苗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和蹲点技术指导,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记载和整理工作。
①做好苗情联合调查工作。重点检查出苗情况,苗期长势和是否发生生理病害等。如发现花白苗,即玉米4-5叶时,叶基部出现白色或浅黄色,叶边缘、叶背呈现紫色时,可用0.1-0.3%的硫酸锌溶液喷洒1-2次,两次间隔4-5天,喷施时间易早不易晚。
②做好铲前深松技术指导工作。即当玉米幼苗长到3片叶时进行铲前深一犁,深度20-25厘米,回犁土应达到10厘米以上。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根系活性。
(三)月:开展以追肥及防治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田间管理技术培训与指导。技术指导员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玉米拔节期、吞丝期的联合调查。专家组进行中期田间检查,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典型经验。并召开项目阶段汇报、交流会。
1、技术指导员组织示范户及时间、定苗。并进行早趟多趟。在出苗率较好的地块采用均匀留苗技术,而在出苗情况较差的地块采用不等距留大苗技术进行定苗。
2、追肥。采用分次施肥的地块,要根据玉米长相、气候条件、地势等情况确定追肥时期和次数。玉米长势好的地块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长势差的地块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后期分两次追施。根据我市多年生产经验,追肥最佳时期为6月20日-7月5日。追肥最好采用垄沟侧深追法。追肥深度在8-10厘米以上。对于小苗、晚苗还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实行少食多餐的办法,增加施肥次数,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生长,做到均衡增产。
3、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粘虫、玉米螟、玉米蚜虫、大斑病、丝黑穗病的预防工作。
①粘虫的防治。粘虫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主要咬食玉米的叶片。可在幼虫3龄以前虫害刚发生时叶面喷施50%的辛硫磷每公顷750克,用水稀释倍液喷雾或用20%的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250克兑水喷雾防治。
②玉米螟的防治。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体做法: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高达20%时,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时间,间隔5天为第2次放蜂时间。每亩放蜂1.5万头,分2次释放,第一次7000头,第二次8000头。每亩设一个放蜂点。一般放蜂第一次时间为7月10日,第二次为7月15日。方法:用席米或竹签将蜂卡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距基部1M3的叶脉处。
③玉米蚜虫的防治。蚜虫是玉米生长的一个主要虫害,玉米蚜虫主要聚集在雄穗和果穗上刺吸汁液,造成花粉量减少、花粉不育或花丝枯死,导致小穗、瘪粒、空秆,减产严重。玉米抽雄前如发现蚜虫,可用20%的“杀灭菊酯”乳油每亩20-30毫升或40%“氧化乐果”乳油倍液喷施。
④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大斑病是近几年我市玉米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一般与品种、气候条件(尤其是7、8月份降雨多易发病)、肥料(供应不足发病重)有关。发病症状: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减产。因此,应加强田间病害的调查,及时加以防治。主要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应及时打药,常用药剂有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抽雄期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
⑤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丝黑穗病历来是玉米生产的病害之一。因此以播种开始就应选择抗病品种、种子包衣、拌种等技术措施加以预防。8月份如在田间发现病株就及时拔除,以减少来年田间丝黑穗病的数量。方法:人工拔除病株,并用袋子装好背出田外深埋。严禁扔在道边、树木带以及喂食牲畜。
4、做好隔行去雄技术的指导工作。去雄能够减少玉米植株的营养浪费,使上层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向雌穗,促进雌穗发育,促进玉米早熟高产。在雄穗刚露出顶叶尚未散粉时进行,轻轻把植株攀斜,用手握住雄穗,往上轻轻一提,即可拔除。为了保证足够的花粉量,一般隔一行去一行,去雄株数不要超过总株数的一半,并要防止折断茎秆和拔掉上部叶片。开花时遇到干燥和高温天气不去雄。
(四)月:做好玉米腊熟期联合调查工作。同时结合上级部门测产方案,组织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统一测产,并进行玉米适时收获,根茬还田等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户现场技术观摩。组织媒体宣传报道。项目现场验收。
对贪青晚熟的玉米地块进行站秆扒皮晒。站秆扒皮可加快水分、养分向雌穗输送速度,促进早熟。但是扒皮晾晒必须在蜡熟期进行,太早了要减产,太晚了温度太低降水的效果不明显。方法是将苞叶扒开,使子粒外露,直接晒到阳光。
(五)月:做好当年全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并对相关试验研究进行室内考种。对技术指导员、专家组成员进行考评。推介下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2008年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管理
科技入户工程工作按《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2008年是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第四年,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局也要建立相应制度,成立相应机构,通过政府推动、部门组织、专家负责、技术人员包户的形式组织实施。
(二)加强动员宣传工作
要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发动,大力营造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调动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广大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全面开展。
(三)加大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扶持力度
农业局将争取财政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支持,积极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用于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科技培训等开支,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
(四)强化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管
为确保职责明确,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成效,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建立科技入户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示范户技术服务档案制、示范户动态管理制、工作报告及合同管理制、绩效评价制、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制等。
农业局要督促检查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加大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要求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对绩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示范作用差,农户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绩效不明显的实行末位淘汰。要制定优惠政策,为农业科技入户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加强信息沟通
1、各示范乡镇要按照市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把本乡镇的科技入户实施进度与效果、典型事例、技术文件、照片录像、存在问题和建议及时上报;
2、市首席专家每月底要向上一级首席专家和同级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当月工作报告,6月底向上一级首席专家和同级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交中期总结报告,11月底前交年度总结报告。
3、首席专家要根据本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工作进展,及时报送工作动态(专用信箱:..cn)。专家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大力宣传科技入户工作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资金管理与使用
按2008年国家计划投资的40%作为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40%作为技术服务补贴,用于技术员开展技术服务的差旅、通讯、资料、下乡补助;20%作为培训和项目监管补贴,用于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培训,编印培训资料。区域内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遴选。建立核心示范区。项目监管、调研、宣传等。农业局将建立科技入户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项目资金。
公主岭市农业科技入户办公室
<font color="#08年1月 20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种子浚单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