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病理生理学学试述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运动生理学 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13:43:0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运动生理学 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生理学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理学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人体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人体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导读:AH带长度不变B暗带长度不变C明带长度增加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76生理,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15钠泵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是什么?其活动有何生理意义,发生了那些生理活动?,答案,3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A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B细胞膜上NM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
B 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
C 肌质网上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 D 肌质网上Ca2+泵的主动转运
E 线粒体内Ca2+的释放
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 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9 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C 美洲箭毒 D 心得安
70 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
A Ca2+ 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B将动作电位引向肌细胞处
C 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
E 产生终板电位
71 微终板电位是
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
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 C 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
D 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 E 个别Ach分子引起的
72 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C 腺苷酸环化酶
D Na+-K+依赖式ATP酶
E 单胺氧化酶 73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H带不变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E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74 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
E 肌原纤维
75 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
A H带长度不变 B 暗带长度不变
C 明带长度增加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6 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
A单收缩 B 单纯的等长收缩 C 单纯的等张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7 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D 间隔小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 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78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Ca2+的Ca2+泵主要分布在
D 溶酶体膜
E 线粒体膜
79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和传导性
B初长度和缩短长度
C 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
D 主动张力和缩短长度
E 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
80 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
A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
B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
C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加大
D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
E肌肉的初长度增加 81 各种平滑肌都有
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C 细胞间的电耦联
D 内在神经从
E时间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
82 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
A不需要胞质内Ca2+浓度升高
B没有粗肌丝的滑行
C 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有赖于Ca2+与骨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
liposome 2
facilitated diffusion 3
chemically-gated channel 4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antiport 7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
exicitability 9
resting potential ,RP 10
polarization 11
depolarization 12
hyperpolarization 13
action potential ,AP
all or none 15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16
threshold potential ,TP
thrshold intensity 18 local excitation 19 temporal summation 20 electronic propagation
21 saltatory condution 22 endplate potential ,EPP 23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4 isometric contraction 25 isotonic contraction 26 preload 27 contractility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5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7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
8比较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异同点。
9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
10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11比较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的异同点。
12骨骼肌收缩有哪些外部表现?
1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15钠泵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是什么?其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16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7试述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18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K+和Na+的被动扩散以及细胞内大分子的阴离子各自有何作用
19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20如何证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是Na+内流形成的?
2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动作电位的特征并解释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22电压门控钠通道具有哪些功能状态?是如何区别的?
23试述动作电位在单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24兴奋在细胞之间直接扩散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其组成和活动意义如何
25阈值和阈电位分别与兴奋性有何关系?
26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7肉毒杆菌中毒,筒箭毒,重症肌无力和有机磷中毒分别是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的? 28何谓肌丝滑行学说?其最直接的证明是什么?
29从分子水平解释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30在人工制备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从电刺激神经到引起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依次
发生了那些生理活动?
31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1 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
2 试述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有何区别? 并分析其原因。 3 试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和突触处兴奋传递有何异同点?
1A 2D 3B 4B 5E 6C 7C 8D 9D 10C 11B 12C 13A 14D 15C 16A 17A 18E 19D 20C 21A 22E 23E 24B 25C 26C 27C 28B 29A 30B 31D 32E 33A 34B 35B 36A 37C 38D 39E 40A 41C 42A 43B 44C 45B 46D 47E 48A 49A 50C 51A 52D 53D 54E 55D 56A 57A 58B 59E 60C 61C 62A 63C 64E 65D 66C 67B 68D 69C 70B 71D 72B 73A 74B 75C 76E 77D 78B 79D 80C 81E 82C 名词解释
1脂质分子在水溶液中受到激烈扰动时形成的含水且含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人工膜囊。由于其结构和天然膜类似,像一个细胞空壳,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
2 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在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和生物电的产生下具有重要作用。
3 通道蛋白的一种,其开放和关闭受膜外和膜内某种特定化学信号的控制。在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4某些物质利用泵活动造成的势能储备,即膜外高Na+而膜内低Na+ 的浓度差,在Na+内流的同时并同向转入胞内。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运转,多见于小肠的吸收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中。
5 在继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被转运的物质与联合转运的Na+方向相同,称为同向转运,如近端小管处葡萄糖与Na+的同向转运
6在继发主动转运过程中,被转运的物质与联合转运的Na+方向相反,称为逆向转运,如Na+和Ca2+逆向转运,即Ca2+-Na+ 交换.
7 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需要G-蛋白介导的一类膜受体。此类受体具有类似的结构,肽链中都具有7个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跨膜α-螺旋,也称7跨膜受体。
8 初指活的细胞或组织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的能力,后发现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兴奋的共同表现,因而定义为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9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在一般细胞内表现为内负外正的直流电位,它是可兴奋细胞爆发动作电位的基础。
10静息电位时正负电荷积聚在细胞膜两侧所形成的内负外正状态。
11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电位的减小或向0mV方向变化的过程。
12 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进一步增加或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的过程。
13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及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是可兴奋细胞的共同内在表现。
14 动作电位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刺激达不到阈值时,可兴奋组织或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即“无”;刺激一旦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便产生,并达到其最大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也不随传导距离加大而衰减,此即“全”
15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在这段时间内无论多大的刺激都不能使之再兴奋。这使连续出现的动作电位不会发生融合重叠。
16细胞去极化达到刚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水平,是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内在的
原因和必要条件。
17 刚能引起组织活细胞分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18 组织活细胞接受易阈下刺激时,少量通道开放。少量内流造成去极化和电刺激本身形成的去极化型电紧张电位叠加起来,在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出现轻度的达不到阈电位水平的去极化。
19 在细胞膜上的同一部位,先后产生多个局部兴奋由于无不应期而发生融合叠加的现象。其意义在于可能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而发生动作电位。
20局部兴奋向周围扩布的方式,其特征是除极幅度随扩布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故也呈衰减性扩布。
21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方式,表现为局部电流跨过每一段髓鞘在相邻的郎飞结之间相继发生。其传导速度较无髓神经纤维较快。
22在神经肌接头处,当神经冲动传来使神经末梢内大量囊泡释防乙酰胆碱,后者与终板膜上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出现以Na+内流为主的跨膜电流,从而在终瓣膜上形成局部电流性质的去极化电位,此即终板电位。
23 从肌细胞发生电兴奋到出现机械收缩的一个中间过程,包括兴奋向肌细胞深处的传入,三联管处信息的传递和肌质网对Ca2+的释放和回收过程。
24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一种收缩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发生在肌肉刚开始收缩而遇到后负荷至收缩张力增大到足以克服后负荷,但肌肉尚未缩短的这段时间。 25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肌张力保持不变的一种收缩形式,这种形式一般发生在肌肉张力已足以克服后负荷,且肌肉开始缩短的这段时间。
26肌肉收缩之前已开始承受的负荷,这种负荷主要通过影响肌肉的初长度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张力变化。
27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的内在的收缩特性,如肌细胞内能源的多少,兴奋收缩耦联情况,横桥功能特性等。这与影响肌肉收缩效果的外部条件,如前后负荷等无关。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 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 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 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 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
(五)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 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三)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内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专业文献、IT计算机、文档下载、党团工作、计划方案、应用文书以及人体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等内容。本文共13页
相关内容搜索&>&&>&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_5600字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郝选明教授简介郝选明,男,陕西省韩城市人。汉族,1954年3月生。博士,运动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国际运动免疫学学会会员,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与消化…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O 2 和CO 22.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易化扩散3.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载体蛋白4.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时,能量由何处供给…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
一、 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 简答题
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
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
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 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
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
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一、 名词解释
1.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
换的有效通气量。
2.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3. 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
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问答题
1. 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答:①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
②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
加呼吸深度来实现。
③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
2.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①肺的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
或兴奋的反射。
②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
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③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①外周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劲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劲
动脉体(小球)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适宜刺激
PO2↓、PCO2↑、[H+] ↑。
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毫米
的区域。适宜刺激血液中CO2和H+。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2.氧饱和度:血液样品中的氧含量对该样品血液最大氧含量的百分比。
3.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
4.氧利用率:每升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是由血浆、水、血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其他溶质组成。
2.简述血液的理化特性?
答:(1)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数量。
(2)粘滞性: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分子
摩擦,产生阻力。
(3)酸碱度:正常的PH值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或〉
7.8,将危及生命。
3.简述血液的功能?
答:血液具有的功能:
①运输功能
②缓冲作用
③保护和防御功能
4.简述氧离曲线每一段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答:上段——坡度较平坦。
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中段——坡度较陡。
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
下段——坡度更陡。
维持运动时组织的氧供。
一、名词解释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仍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60-100次/分)。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4.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
5.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6.窦性心动徐缓:以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的心率慢于每分钟60次。
二、问答题
1.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脉搏——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心率的测量可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有利于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有利于控制运动强度。
血压——基础血压对训练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运动前后血压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
做出恰当的判断。
长期体育锻炼的血压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
一、名词解释
1.需氧量: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2.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3.运动后过量氧化:运动后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摄氧水平的耗氧量。
4.有氧工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所完成的工作。
5.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体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
6.乳酸阙: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个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阙。
二、问答题
1.详述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
答:(1)体温升高——运动使体温升高,而运动过后恢复期体温不可能立即下降到安静水平,肌肉的代谢和肌肉温度仍继续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经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体温和肌肉温度与运动后恢复期耗氧量的曲线是同步的。
(2)儿茶酚胺的影响——运动使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运动后恢复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促进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活动加强,因而消耗一定的氧。
(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在运动过程中,磷酸肌酸(CP)逐渐减少以至排空,在运动后CP需要再合成。运动后恢复期CP的再合成需要消耗一定氧。
(4)钙离子的作用——运动使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运动后
恢复细胞内外钙离子的浓度需要一定时间。钙离子有刺激线粒体呼吸的作用。由于钙离子的刺激作用使运动后的额外耗氧量增加。
(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加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动的作用。运动后的一定时间内,体内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仍然较高,因而使钠-钾-ATP酶活动加强,消耗一定量的氧。
2.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肺通气与肺换气机能
血红蛋白含量极其载氧能力
心脏的泵血功能
通气/血流比值
3.最大摄氧量与有氧耐力的关系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答:关系:最大摄氧量不仅与氧运输系统的机能密切相关,而且与肌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即肌纤维组成及其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应用:①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②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③作为制作运动强度的依据
4.乳酸阙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答:(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一、名词解释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经消化的营养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的过程。
3.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4.糖酵解:糖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5.运动性蛋白尿: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增加的现象。
6.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在显微镜下或用肉眼可见的血尿。
二、简答题
1.糖在体内的储存方式及代谢方式?
答:储存方式:(1)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组织细胞内;
(2)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代谢方式:(1)无氧代谢
(2)有氧代谢
2.肾脏产尿的过程?
答:(1)肾小球的过滤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3.肾脏保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保持血浆中碱储备的恒定。
(2)尿的酸化
(3)铵盐的形成
4.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
答:(1)运动负荷增加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
(2)运动项目和运动员比赛时的情绪
(3)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2.氧热价:食物在人体内氧化的过程中,每消耗1L氧氧化某物质所产生的热量。
3.呼吸商:在同一时间内,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二、简述题
1.简述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定义、特点、及运动项目?
答:(1)磷酸原系统(ATP-CP)
定义:由ATP和CP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生成很少;
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功能时间6-8秒,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运动项目:一切高功率运动:冲刺、投掷、跳跃、足球射门
(2)酵解能系统
定义:运动中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ATP 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在运动20-30 秒左右供能速率最大,维持时间2-3分钟。 运动项目:400m、800m
(3)有氧氧化系统
定义:在氧的参与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运动项目:耐力运动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控制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组织内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装置。
2.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3.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肉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4.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视觉、听觉、位觉的感受器及其功能?
答:视觉----感受器:晶状体
功能:使人具有敏锐的视力、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立体视觉。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
位觉——感受器:前庭迷路、膜半规管
2.简述牵张反射的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意义?
答:特点: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轻微的收缩状态,阻止被拉长。
意义:维持身体姿势,增加肌肉力量,如膝跳反射,所参与反射的
中枢范围较狭窄,在腰段脊髓。
运动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素质: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2.力量素质:
3.速度素质:指肌肉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动作的能力。
4.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5.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6.灵敏素质: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答题
1.简述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答:(1)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2)肌纤维类型
(3)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4)关节的运动角度
(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6)年龄与性别
2.简述力量训练原则。
答:(1)超负荷原则
(2)渐增负荷原则
(3)专门性原则
(4)有序性原则
(5)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3.简述速度素质的分类及其生理基础。
答:分类:①反应速度
②动作速度
③位移速度
生理基础:反应速度——反射的复杂程度与中枢延搁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动作速度——快肌纤维%高,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力量大,动作速度加快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动作速度加快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高,动作速度加快
体育教育与健身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二、问答题
1.论述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神经特点、动作特征、教学要求。
2.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因素。
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人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2.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
3.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小强度和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摄氧量与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4.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
后,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的状态。
5.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
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的状态。
二、问答题
1.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2.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极点”的生理学机理。
3.简述运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呼吸”的生理学机理。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一、 名词解释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
十三五重点项目-多导生理记录仪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一般需要委托…
临床本科生理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二)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与体内的控制系统。(三)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反射弧、旁分…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汇编(三)1.中央视觉:视锥细胞多的中央部分,一方面感色能力强,同时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部分看东西称为中央视觉。2.周围视觉:视杆细胞多的边缘部分视野范围广,故能用于观察空间范…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腔解剖生理学综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