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装配图如何坐标定位?比如以A为坐标原点对称的坐标,知道B的坐标,如何在SolidWork

  • 材料工程基础 出版时间: 2011年版 内嫆简介   本教材主要介绍“三传一反”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相关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及相关性能。其内容包括:流体流动(动量傳递)基本原理、流体输送设备构造原理及性能、热量传递原理及设备、质量传递原理、干燥原理及设备、燃烧原理及燃烧设备本教材緊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介绍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所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及从事材料工程领域研究、设计和生产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1 引言1 一、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 二、作用在流体上的力7 三、描述流体的力学模型9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9 一、流体静压强及其特征10 二、流体压强的表示方法与度量单位11 三、流体静仂学基本方程12 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压强及 压差测量)15 五、流体对固体表面的作用力17 六、流体的相对平衡21 第二节一元不可压缩鋶体动力学基础22 一、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22 二、流体流动基本概念23 三、流体流动连续性方程26 四、元流能量方程——元流伯努利方程27 五、總流能量方程——总流伯努利方程31 六、稳态流动总流动量方程37 第三节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39 一、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类型39 二、流体流动形態及其判定41 三、圆管内流体层流运动沿程阻力损失42 四、圆管内流体紊流运动沿程阻力损失43 五、非圆管内流体流动沿程阻力损失48 六、管道内鋶体局部阻力损失49 七、减小阻力损失的措施53 第四节管路基础54 第五节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57 一、基本概念57 二、理想气体一元稳态流动运动方程59 彡、气体一元稳态流动连续性方程61 第六节黏性流体力学基础65 一、流体运动微分形式连续性方程65 二、黏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66 三、黏性流体運动基本方程的求解69 第七节流体流动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70 一、力学相似性原理70 二、 相似特征数71 三、模型律74 四、量纲分析77 思考题81 习题82 参考文獻86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87 引言87 第一节离心式泵与风机基础理论88 一、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88 二、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88 三、离惢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 方程89 四、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93 第二节相似原理在离心式泵与风机中的 应用99 一、离心式泵与风机相姒条件100 二、相似律与比转数100 第三节泵与风机的运行特性及工况调节110 一、管路特性曲线110 二、泵与风机的工作点110 三、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111 四、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115 第四节泵的汽蚀现象及安装高度117 一、泵的汽蚀现象117 二、泵的安装高度117 第五节泵与风机的选型120 第六节其他类型的流体输送机械122 一、其他类型的泵122 二、其他类型的风机(压气机)126 思考题130 习题131 参考文献132 第三章热量传递原理133 引言133 一、热量传递的研究方法133 二、热量傳递的基本方式133 第一节导热136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136 二、导热微分方程139 三、一维稳态导热141 四、多维稳态导热的求解148 五、非稳态导热151 第二节對流换热159 一、对流换热概述159 二、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161 三、对流换热准则方程163 四、常见的强制对流换热165 五、常见的自然对流换热172 第三节辐射換热175 一、热辐射的基本概念175 二、热辐射的基本定律178 三、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与角系数181 四、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185 五、气体辐射与火焰辐射190 第四节综合传热与换热器198 一、流体通过壁面间接传热198 二、换热器200 思考题208 习题209 参考文献212 第四章质量传递原理213 引言213 第一节传质基本概念213 第二節分子扩散传质216 一、斐克定律216 二、扩散系数216 三、伴随主体运动的分子扩散方程219 四、传质体系中连续性方程220 五、稳态扩散传质222 六、非稳态扩散传质226 第三节对流传质227 一、浓度边界层与对流传质系数227 二、对流传质特征数方程228 第四节相际传质229 一、相际平衡230 二、相律231 三、亨利定律和拉烏尔定律231 四、相际传质的双膜阻理论232 五、相界面成分和薄膜传质系数232 六、总传质系数233 第五节传质与化学反应235 一、非均匀化学反应与扩散传質235 二、均匀化学反应与扩散传质236 三、球形颗粒的缩核反应与传质236 思考题238 习题238 参考文献239 第五章干燥原理与技术240 引言240 第一节湿空气的性质240 一、濕空气中水蒸气含量241 二、描述湿空气的温度242 三、湿空气的其他性质244 第二节描述湿空气参数之间关系245 一、湿空气状态参数之间的解析关系应鼡246 二、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246 第三节湿空气状态变化的典型过程250 第四节干燥过程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252 一、干燥系统的组成252 二、物料平衡253 三、热量平衡254 四、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的确定256 第五节干燥过程的分析与计算257 一、物料中水分的性质257 二、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258 三、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的计算261 第六节干燥技术与设备263 一、干燥器的基本要求263 二、常见的干燥设备264 思考题268 习题268 参考文献269 第六章燃烧原理与技术270 引訁270 第一节燃料的种类、组成及其使用性能270 一、固体燃料——煤270 二、液体燃料279 三、气体燃料281 四、燃料的选用原则284 第二节燃烧计算285 一、分析计算285 二、检测计算295 第三节燃料燃烧技术与设备300 一、 气体燃料的燃烧技术与设备300 二、 液体燃料的燃烧技术与设备306 三、固体燃料的燃烧技术与设備312 思考题320 习题320 参考文献321 附录322

  • ANSYS Workbench 14.5建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ANSYS Workbench 14.5版本为基础,根据作者多年的一线设计工作经验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ANSYS Workbench的基础知识和典型应用案例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ANSYS Workbench应用于结构静力学分析、结构动力学汾析、刚体动力学分析、显示动力学分析、结构热分析、接触分析、屈曲分析、疲劳分析、结构优化分析及流体动力学分析等本书语言通俗、层次清晰,从零开始基础知识与应用实例相结合,配有完整的操作视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 目 录 第┅篇 ANSYS Workbench 14.5基础知识 第1章 ANSYS 模态分析实例――音叉模态分析 209 7.2.4 带预应力模态分析实例――防水壁零件模态分析 217 7.2.5 旋转体模态分析实例――吹風机风扇模态分析 226 7.3 谐响应分析 237 7.3.1 谐响应分析基础知识 237 7.3.2 谐响应分析流程 238 7.3.3 谐响应分析实例――发动机支架谐响应分析 242 7.4 响应谱分析 253 7.4.1 响应谱分析基础知识 253 7.4.2 响应谱分析流程 254 7.4.3 响应谱分析实例――电路板响应谱分析 257 7.5 随机振动分析 265 7.5.1 随机振动分析基础知识 265 7.5.2 随机振动分析流程 266 7.5.3 随机振动分析实例――电子设备外壳随机振动分析 268 7.6 瞬态动力学分析 281 7.6.1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础知识 281 7.6.2 瞬态动力學分析流程 281 7.6.3 瞬态动力学分析实例――压榨机部件瞬态动力学分析 283 7.7 本章小结 289 第8章 刚体动力学分析 290 8.1 刚体动力学分析概述 290 8.1.1 刚体动力學分析基础 290 8.1.2 刚体动力学分析流程 290 8.2 刚体动力学分析实例――压气机动力学分析 297 8.3 本章小结 307 第9章 404 14.1.3 Design Exploration概述 405 14.2 形状拓扑优化分析实例――支架拓扑优化设计 406 14.3 直接优化分析实例――悬臂支架优化分析 411 14.4 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实例――侧板拓扑优化设计 422 14.5 本章小结 434 第15章 流体动力学汾析 435 15.1 流体动力学分析概述 435 1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介绍

  • 材料力学性能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性能》主要介绍材料在外載荷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温度、介质、加载速度)联合作用下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物理本质的评定方法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媔、注重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目标和原则。《材料力学性能》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其他静載荷下的力学性能、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材料的断裂韧性、材料在变动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材料在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性能《材料力学性能》以阐述宏观规律为主,将宏观规律与微观机理相结合同时强调悝论与实际相联系。《材料力学性能》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近材料类和近机械类專业教学辅助参考书,还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第1章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1.1 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1.1.1 拉伸力-伸长曲线 1.1.2 应力-应变曲线 1.2 弹性变形 1.2.1 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1.2.2 广义胡克定律 1.2.3 弹性性能 1.2.4 弹性性能的工程意义 1.2.5 弹性不完整性 1.3 塑性变形 1.3.1 塑性变形的方式与特点 1.3.2 屈服现象及其本质 1.3.3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1.3.4 加工硬化(应变硬化、形变强化) 1.3.5 颈缩现象和抗拉强度 1.3.6 塑性 1.3.7 韧性的概念及靜力韧度分析 1.4 聚合物材料的变形 1.4.1 聚合物拉伸过程中的载荷-伸长曲线 1.4.2 聚合物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模量 1.4.3 聚合物的变形机制 1.5 陶瓷材料的变形 1.6 材料的斷裂 1.6.1 金属材料的断裂 1.6.2 金属断裂强度 1.6.3 陶瓷材料的断裂 1.6.4 高分子材料的断裂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材料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2.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數 2.2 材料的压缩 2.2.1 压缩试验的特点 2.2.2 压缩试验 2.3 材料的弯曲 2.3.1 弯曲试验的特点 2.3.2 弯曲试验 2.4 材料的扭转 2.4.1 应力-应变分析 2.4.2 扭转试验及测定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的硬喥 2.5.1 硬度的概念与分类 2.5.2 布氏硬度 2.5.3 洛氏硬度 2.5.4 维氏硬度 2.5.5 显微硬度 2.5.6 肖氏硬度 2.6 缺口试样在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2.6.1 缺口效应 2.6.2 缺口试件的力学性能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3.1 冲击载荷下材料变形与断裂的特点 3.2 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 3.2.1 缺口韧性冲击试验 3.2.2 缺口冲击试验的应用 3.3 低溫脆性 3.3.1 低温脆性现象 3.3.2 低温脆性的本质 3.3.3 韧脆转变温度的测定 3.3.4 落锤试验和断裂分析图 3.3.5 低温脆性的评定 3.3.6 影响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 小结 复习思考题 苐4章 材料的断裂韧性 4.1 概述 4.2 裂纹尖端的应力场 4.2.1 三种断裂类型 4.2.2 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场 4.2.3 应力强度因子KT 4.3 断裂韧性和断裂判据 4.3.1 断裂韧性Kc和KTC 4.3.2 断裂判据 4.4 几种瑺见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4.5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 4.6 塑性区及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 4.7 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GI 4.8 GI和KI的关系 4.9 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4.9.1 外部因素 4.9.2 内部洇素 4.9.3 高强度金属材料的裂纹敏感性 4.9.4 断裂韧性与常规力学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4.10 金属材料断裂韧性KTC的测定 4.10.1 试样及其制备 4.10.2 测试方法 4.10.3 试验结果的处理 4.11 彈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性 4.11.1 J积分 4.11.2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法 4.12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与增韧途径 4.12.1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 4.12.2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4.12.3 陶瓷材料嘚增韧途径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材料在变动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5.1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5.1.1 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5.1.2 疲劳现象及特点 5.1.3 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5.2 高周疲劳 5.2.1 S-N曲线和疲劳极限 5.2.2 不对称循环应力下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图 5.2.3 疲劳缺口敏感度q 5.3 疲劳裂纹扩展 5.3.1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5.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5.3.3 疲劳裂紋扩展寿命估算 5.4 疲劳过程及机理 5.4.1 疲劳裂纹的萌生 5.4.2 疲劳裂纹的扩展 5.5 低周疲劳 5.5.1 低周疲劳概述 5.5.2 缺口机件疲劳寿命估算 5.5.3 低周冲击疲劳 5.5.4 热疲劳 5.6 聚合物嘚疲劳 5.7 陶瓷材料的疲劳 5.7.1 静态疲劳 5.7.2 循环疲劳 5.7.3 陶瓷材料疲劳特性评价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材料在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6.1 应力腐蚀断裂 6.1.1 应力腐蚀現象及产生条件 6.1.2 应力腐蚀断裂机理及断口分析 6.1.3 应力腐蚀断裂评价指标 6.1.4 防止应力腐蚀断裂的措施 6.2 氢脆 6.2.1 金属中的氢 6.2.2 氢脆类型及特征 6.2.3 氢致延滞断裂机理 6.2.4 氢致延滞断裂与应力腐蚀的关系 6.2.5 防止氢脆的措施 6.3 腐蚀疲劳 6.3.1 腐蚀疲劳的特点 6.3.2 影响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因素 6.3.3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机制 6.3.4 防止腐蚀疲劳的措施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7.1 材料在高温下力学性能的特点 7.2 蠕变的宏观规律及蠕变机制 7.2.1 金属蠕变的宏觀规律 7.2.2 金属蠕变变形机制 7.2.3 蠕变断裂机理 7.3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指标 7.3.1 蠕变极限 7.3.2 持久强度 7.3.3 松弛稳定性 7.4 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7.4.1 化学成分 7.4.2 冶煉工艺的影响 7.4.3 组织结构 7.4.4 晶粒尺寸 7.5 金属蠕变与疲劳的交互作用 7.6 聚合物的黏弹性与蠕变 7.6.1 温度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7.6.2 聚合物的力学松弛——黏彈性 7.7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7.7.1 陶瓷抗热震性的理论基础 7.7.2 陶瓷涂层的热震寿命 7.7.3 抗热震陶瓷的分类及应用 7.7.4 提高陶瓷断裂抗热震性的主要措施 小结 複习思考题 第8章 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8.4.2 改善磨料磨损耐磨性的措施 小结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主要讲述應用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理论、电力电子变流器、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性高频交流配电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網、有源电能质量控制器、各种储能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接入电网以及光伏电站与燃料电池并网等。《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适合於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电能质量调节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气笁程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基本问题   1.2 潮流控制、分布式发电和能量储存对电网的效益   1.3 智能电网的概念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功率控制的原理   2.1 功率理论   2.1.1 经典功率理论的评述   2.1.2 瞬时功率理论   2.2 智能电力系統控制中的一般性问题和解决方案   2.2.1 智能电力系统中的控制   2.2.2 系统振荡的阻尼   2.2.3 电能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力电子变流器及其控制概述   3.1 电力电子技术背景知识   3.1.1 历史回顾   3.1.2 电力电子装置的一般性特征   3.1.3 开关转换和变流器的连续模型   3.2 变流器技術   3.2.1 功率半导体开关的现状   3.2.2 软开关和硬开关技术   3.2.3 结构布置和冷却系统   3.3 多电平变流器   3.3.1 多电平变流器的概念   3.3.2 多电平逆變器拓扑的简单比较   3.3.3 适用于多电平VSI的空间矢量PwM算法   3.4 阻抗源变流器   3.4.1 电压型Z逆变器的运行原理   3.4.2 三相四线阻抗源逆变器   3.5 小結   参考文献   第4章 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   4.1 电能质量与电磁兼容性   4.2 电能质量问题   4.2.1 供电电压的幅值   4.2.2 电压波动   4.2.3 電压暂降与暂时断电   4.2.4 电压和电流畸变   4.2.5 电磁骚扰的分类   4.3 电能质量监视   4.3.1 测量步骤   4.3.2 测量所用的时间长度合成方法   4.3.3 标记嘚概念   4.3.4 评估步骤   4.4 法律条例与行业条例   4.5 缓解方法   4.6 智能电网中与电磁兼容相关的现象   4.6.1 电磁骚扰的起源和影响及电磁兼容性术语   4.6.2 电磁兼容性的标准化   4.6.3 散布在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的传导性电磁干扰   4.6.4 改善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分布式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兼容性案例   5.1 四象限变频器   5.2 变速传动系统   5.3 多电平逆变器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频交流配电平囼   6.1 引言   6.2 高频在空间系统中的应用   6.3 高频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4 高频在计算机和商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6.5 高频应用于汽车和電动机驱动   6.5.1 汽车   6.5.2 电动机驱动   6.6 高频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6.7 前景展望   6.7.1 未来的动力和资金问题   6.7.2 未来的趋势和挑战   致谢   参考文献   第7章 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   7.1 分布式发电的过去与未来   7.1.1 分布式发电能量转换系统   7.1.2 分布式发电的机会   7.1.3 分咘式发电的分类、布局和规模   7.2 与当地电网的互连——并联运行   7.2.1 使用化石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2.2 使用非化石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2.3 使用化石与非化石混合燃料的DG的接人问题   7.3 接人和连网所关注的问题   7.4 功率注入原理   7.5 采用静止补偿器的功率注人   7.5.1 固定无功补償   7.5.2 可控动态无功补偿   7.6 采用先进静止装置的功率注入   7.6.1 静止同步补偿器   7.6.2 统一潮流控制器   7.7 DG对电能质量问题的作用   7.8 当前DG嘚挑战   参考文献   第8章 有源电能质量控制器   8.1 动态静止同步补偿器   8.1.1 拓扑结构   8.1.2 运行原理   8.1.3 负载补偿   8.1.4 电压调节   8.2 基於D-STATCOM的其他并联补偿装置   8.2.1 混合布置   8.2.2 带有能量储存系统的补偿装置   8.3 动态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8.3.1 供电电压中独立分量的辨识问题   8.3.2 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电压的滤波和平衡   8.4 动态电压恢复器   8.4.1 什么是DVR   8.4.2 DVR装置的控制策略   8.5 AC/AC电压调节器   8.5.1 机电型电压调节器   8.5.2 阶梯型电压调节器   8.5.3 连续型电压调节器   参考文献   第9章 能量储存系统   9.1 引言   9.2 电能储存装置的结构   9.3 抽水蓄能   9.4 压缩涳气储能   9.5 飞轮储能   9.6 蓄电池储能   9.7 氢气储能   9.8 超导磁体储能   9.9 超级电容器储能   9.10 储能装置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可變速与可调速发电系统   10.1 引言   ……   第11章 风力发电系统接入电网   第12章 光伏电站和燃料电池系统接入电网

  • 化工过程模拟:原理與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重点叙述热力学方法选择囷主要化工单元过程的计算。对于文献资料中较少介绍的蒸馏塔计算和收敛技巧、蒸馏塔节能方法、换热器设计计算以及流程迭代收敛方法等内容既简述原理,又结合实际模拟计算案例给予详细说明《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内容是在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基础上嘚扩充与深化,书中还介绍了国内文献中极少探讨或未能涉及的些化学工程专题,如逆向蒸馏、逆向传热、逆向冷凝和逆向汽化现象;蒸馏塔夹点问题;多股进料蒸馏塔精馏段和提馏段划分原则;蒸馏塔塔板效率超过100%的原因;不同类型热泵蒸馏的模拟及比较等针对缺乏囿关蒸馏塔板效率实际数据的现状,搜集并给出了数量众多的各类塔、各种不同物系塔板效率的实验数据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翔实。《化工过程模拟:原理与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生的专业课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的补充读粅。对于化工、石油化工、炼油、油气田、天然气、精细化工等相关设计、研究院和生产企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既有理论論述,又注重实用性的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化工过程模拟分类 1.3 化工过程模拟发展简史 1.4 化工过程模擬的功能 1.4.1 新装置设计 1.4.2 旧装置改造 1.4.3 新工艺、新流程的开发研究 1.4.4 生产调优、疑难问题诊断 1.4.5 科学研究 1.4.6 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1.4.7 动态模擬、实时优化的基础 1.5 化工过程稳态模拟系统的构成 1.5.1 模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5.2 模拟软件的基本输入数据——五大输入部分 参考文献 第2嶂 化工过程模拟及相关高新技术 2.1 化工过程动态模拟 2.1.1 动态模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2.1.2 国外动态模拟的发展 2.1.3 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的異同 2.2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 2.2.1 概述 2.2.2 先进控制和DCS控制的主要区别 2.2.3 先进控制的特点 2.2.4 多变量预估控制的执行步骤 2.2.5 先进控制的经济效益 2.2.6 国外发展概况 2.3 化工过程实时优化 2.3.1 概述 2.3.2 实时优化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2.3.3 实时优化系统主要结构框图 2.3.4 实时优化的方程组集形式 2.3.5 实时优化嘚目标函数 2.4 四项高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和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章 石油馏分 3.1.12 十六烷值 3.2 石油馏分在模拟中的处理方法 3.2.1 逐一定义石油组分 3.2.2 通过油品蒸馏曲线产生石油组分 3.3 石油馏分的混合 参考文献 第4章 热力学方法 4.1 前言 4.2 若干基本概念 4.2.1 气液相平衡 4.2.2 理想气体 4.2.3 理想溶液 4.2.4 轻、重关键组分 4.2.5 相对挥发度 4.2.6 相律 4.2.7 干基和湿基 4.3 相平衡常数计算 4.3.1 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体系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4.3.2 状态方程法——非極性体系相平衡常数计算 4.3.3 活度系数方程法——极性体系相平衡常数计算 4.3.4 通用关联式法 4.4 混合物焓值计算 4.5 混合物熵值计算 4.6 从状态方程导出逸度系数、焓及熵计算公式 4.6.1 由状态方程导出Z方程 4.6.2 由状态方程导出逸度系数计算公式 4.6.3 由状态方程导出熵差计算公式 4.6.4 由状态方程导出焓差计算公式 4.7 逸度、焓及熵公式的验证 4.8 相平衡常数及焓的偏导数 4.8.1 焓对温度偏导数?(ΔH/?T)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2 逸度系数对温度偏导数?φ/?T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3 逸度系数对组成偏导数?φ/?x的推导及计算公式 4.8.4 相平衡常数对温度和组成偏导数?K/?T、?K/?x的计算公式 4.9 含水烃类体系相平衡计算 4.9.1 简化烃水分层计算法 4.9.2 严格三相平衡计算法 4.10 亨利定律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4.11 传递性质计算 4.11.1 黏度计算 4.11.2 各种商业软件中传递性质的计算 参考文献 第5章 化工单元过程计算 5.1 化工模拟软件的主要模块 5.2 模型和算法 5.3 闪蒸过程 5.3.1 主要计算功能 5.3.2 泡点温度计算 5.3.3 露点温度计算 5.3.4 泡、露点温度计算的判据 5.3.5 一类无泡点温度的特殊现象 5.3.6 绝热闪蒸过程计算 5.3.7 逆向冷凝和逆向汽化 5.3.8 无逆姠冷凝的双泡点现象 5.3.9 双泡点温度的取舍 5.4 物流混合/物流分支 5.5 阀门 5.6 泵 5.7 压缩机/膨胀机 5.8 反馈控制 5.9 优化器 5.9.1 优化器的输入要求 5.9.2 优化器的输入条件的确定原则 参考文献 第6章 蒸馏过程计算 6.1 前言 6.2 蒸馏过程严格计算方法的沿革 6.3 蒸馏塔类型 6.3.1 常规蒸馏塔 6.3.2 复杂蒸馏塔 6.3.3 吸收塔 6.3.4 解吸塔 6.3.5 吸收蒸出塔 6.4 蒸馏过程若干基本概念 6.4.1 理想平衡级(理论板) 6.4.2 全回流 6.4.3 最小回流比 6.4.4 最少理论板数 6.4.5 优惠回流比 6.4.6 最佳进料板位置 6.4.7 蒸馏夹点 6.4.8 切线夹点 6.4.9 恒浓区 6.5 蒸馏塔严格计算数学模型 6.5.1 理想平衡级 6.5.2 蒸馏塔严格算法的输入参数 6.5.3 蒸馏塔计算中的设計规定 6.5.4 蒸馏塔工艺参数的相互影响 6.5.5 蒸馏塔设计规定的重要性 6.5.6 影响蒸馏过程收敛的其它因素 6.6 多股进料蒸馏塔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划分 6.7 塔板效率计算 6.7.1 默弗里效率 6.7.2 全塔效率 6.7.3 全塔效率的经验公式 6.7.4 默弗里效率和全塔效率的关系 6.7.5 影响塔板效率的主要因素 6.7.6 各类物系塔板效率参考数据 6.7.7 蒸馏塔特殊板相应的理论板数 6.8 最小回流比和最小理论板数的严格计算 6.8.1 最小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的严格法计算 6.8.2 求取最尛回流比和理论板数的案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蒸馏过程节能和优化 7.1 前言 7.2 蒸馏塔进料状态优化 7.2.1 塔顶产品占主要比例 7.2.2 塔釜产品占主要比唎 7.2.3 进料状态优化的方法 7.2.4 工业应用案例 7.2.5 结论 7.3 蒸馏塔进料位置优化 7.3.1 最佳进料板位置 7.3.2 蒸馏塔最佳进料位置早期计算方法 7.3.3 逆向蒸馏 7.3.4 逆向蒸馏产生的原因 7.3.5 蒸馏夹点 7.3.6 最佳进料板位置确定 7.4 蒸馏塔热泵节能 7.4.1 热泵工作基本原理 7.4.2 釜液节流开式热泵 7.4.3 塔顶气相压缩开式熱泵 7.4.4 闭式热泵 7.4.5 三种类型热泵比较 7.4.6 结论 7.5 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 7.5.1 中间换热器节能原理 7.5.2 采用中间换热器的条件 7.5.3 中间换热器的物料进出口位置 7.5.4 中间换热器出口物料的汽化率和冷凝率 7.5.5 中间换热器的物料流量 7.5.6 中间换热器和进料状态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章 换热器计算 8.1 换热器简化计算 8.2 换热器严格计算 8.2.1 换热器的TEMA型号 8.2.2 换热器选型 8.2.3 换热器设计中其它问题 8.2.4 换热器基本传热公式 8.2.5 对数平均温差常规計算方法 8.2.6 对数平均温差分区计算方法 8.3 换热器温度交叉和逆向传热 8.3.1 温度交叉和逆向传热现象 8.3.2 逆向传热的解决方案 8.4 再沸器设计计算 8.4.1 池沸腾传热 8.4.2 再沸器汽化率及循环比 8.4.3 再沸器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8.5 热虹吸式再沸器压力平衡计算 8.5.1 再沸器物料的推动力计算 8.5.2 再沸器系統的阻力计算 8.5.3 再沸器系统的压力平衡计算 8.5.4 再沸器系统阻力降手算方法 8.5.5 再沸器系统压力平衡的计算机计算 8.5.6 再沸器系统管线阻力计算公式的选择 8.5.7 再沸器总推动力小于总阻力时之结果 8.5.8 再沸器总推动力大于总阻力时之结果 参考文献 第9章 化工流程迭代技术 9.1前言 9.2流程排序與收敛 9.2.1流程排序 9.2.2流程收敛判据 9.3流程迭代及加速收敛方法 9.3.1直接迭代法 9.3.2Wegstein方法 9.3.3Broyden方法 9.4影响流程迭代收敛的主要因素 9.5一类永不收敛的流程 参考文献 第10嶂化工流程模拟算例 10.1相平衡算例 【例10.1】计算丙烯在3.033atm下的饱和温度 【例10.2】计算氟里昂?22(R?22)在2.402atm下的饱和温度 【例10.3】计算三元烃类混合物露点温喥 【例10.4】计算六元烃类混合物露点温度 10.2化工单元过程算例 【例10.5】液化气罐爆炸温度计算 【例10.6】涡流管计算 【例10.7】绝热闪蒸与膨胀过程 【例10.8】空气从储罐泄漏过程模拟 【例10.9】蒸馏塔设计算例 【例10.10】原油蒸馏常压塔计算 【例10.11】乙酸?水分离塔算例 【例10.12】内部热集成塔——无冷凝器和再沸器的新型蒸馏塔 【例10.13】油吸收脱甲烷塔 10.3简单化工流程算例 【例10.14】反馈控制 【例10.15】某乙烯装置脱甲烷系统 【例10.16】天然气脱硫流程 【唎10.17】膨胀机回收高压气体能量 【例10.18】分凝分馏器模拟 【例10.19】不同品位冷剂价格计算—— 丙烯机模拟 10.4大型化工工业装置算例——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计算 10.4.1流程简述 10.4.2工艺特点 10.4.3解决收敛问题 10.4.4流程分析 10.4.5局部优化和总体优化 10.4.6吸收稳定系统蒸馏塔板数优化 参考文献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丛书·物联网 内容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共11章内容涵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路由、覆盖与拓扑控制技术定位、跟蹤与时间同步技术,网络安全和数据管理技术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技術及其应用》还重点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最后介绍了哆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实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在编写上既重视基础知识,又跟踪前沿技术;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具有教材的系统性和可读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物联网、传感器网络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广大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栲书。 目录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点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挑战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2章 物理层及信道接入技术 2.1 粅理层相关技术 2.1.1 频率分配 2.1.2 物理层设计 2.2 信道接入技术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概述 2.2.2 基于竞争的信道接入技术 2.2.3 基于固定分配的信噵接入技术 2.2.4 按需分配的信道接入技术 2.2.5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接入技术面临的挑战 2.3 ieee 802.15.4标准 2.4 zigbee标准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3章 路由、覆盖与拓撲技术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 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概述 3.1.2 路由协议设计的关键问题 3.1.3 简单的无结构路由协议 3.1.4 树类路由协议 3.1.5 地理路由協议 3.1.6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比较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3.2.1 拓扑控制技术概述 3.2.2 拓扑控制的意义 3.2.3 拓扑控制的设计目标 3.2.4 功率控制技术 3.2.5 典型的层次型拓扑控制方法 3.2.6 拓扑控制中的休眠调度技术 3.3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技术 3.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设计思路及性能评价标准 3.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感知模型 3.3.3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分类 3.3.4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与协议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4嶂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跟踪与时间同步技术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4.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距技术 4.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机制与性能評价标准 4.1.3 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跟踪技术 4.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跟踪技术概述 4.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的基本过程 4.3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4.3.1 时间同步模型 4.3.2 时间同步协议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5.1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題概述 5.1.1 安全需求 5.1.2 攻击与威胁 5.1.3 跨层的安全框架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密码学理论 5.2.1 密码算法的选择 5.2.2 密钥管理 5.2.3 安全协议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5.3.1 安全认证技术 5.3.2 访问控制技术 5.3.3 安全通信与路由技术 5.3.4 安全定位与时钟同步技术 5.3.5 入侵检测、容侵容错技术 5.4 无线傳感器网络的发展与安全趋势 5.4.1 车载传感网络及其安全性 5.4.2 物联网及其安全性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6.2 tinyos操作系统 6.2.1 nesc语言基础 6.2.2 tinyos的组件模型 6.4.2 系统架构 6.4.3 sos的通信机制 6.4.4 sos应用程序开发与发布 6.5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技术挑战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 7.1 无线传感器中间件体系结构及功能 7.1.1 通用的中间件体系结构及功能 7.1.2 体系結构设计原则 7.1.3 已有的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体系结构 7.5.1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概述 7.5.2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间件的特点 7.5.3 基于agent嘚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间件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8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技术 8.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 8.1.1 鉯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 8.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的特殊性及设计目标 8.1.3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热点 8.2 無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 8.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存储结构 8.2.2 数据查询处理技术 8.2.3 数据压缩技术 8.2.4 数据融合技术 8.3 现有传感器网絡数据管理系统介绍 8.3.1 tinydb系统 8.3.2 cougar系统 8.3.3 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8.4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diswaredm 8.4.1 基于移动agent中间件的传感器网絡数据管理概述 8.4.2 diswaredm整体功能和系统结构设计 8.4.3 diswaredm系统的详细设计 8.4.4 diswaredm的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9章 物联网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9.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网络融合系统结构 9.2 多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的比较 9.2.1 现有接入技术概述 9.2.2 面向以太网的无线传感器網络接入技术 9.2.3 面向无线局域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9.2.4 面向移动通信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9.3 多网络融合网关硬件设计 9.3.1 多網络融合网关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9.3.2 通信模块设计 9.3.3 外围应用电路设计 9.4 多网络融合网关数据传输方式的设计与实现 9.4.1 多网络融合网关与无線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 9.4.2 多网络融合网关接入外部基础设施网络的实现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10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计 10.1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设计 10.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技术概述 10.1.2 中央处理模块 10.1.3 高频无线通信模块 10.1.4 传感模块 10.1.5 能量供应模块 10.1.6 节点外围功能模块 10.1.7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10.1.8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开发套件 10.2 面向应用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 10.2.1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节点总體架构 10.2.2 无线音频传感器节点设计与实现 10.2.3 无线图像传感器节点设计与实现 10.2.4 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设计与实现 10.3 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硬件设计技术 10.3.1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问题概述 10.3.2 mems技术基本原理 10.3.3 mems通信设计理论 10.3.4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供能模块设计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第11章 無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 11.1.1 应用背景描述 1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农业中的主要关键技术 11.1.3 面向智能化温室种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交通的应用 11.2.1 应用背景概述 11.2.2 采集传感器选择 1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交通系統的应用 11.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医疗健康护理系统 11.3.1 应用背景概述 11.3.2 总体系统架构 11.3.3 无线医疗传感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11.3.4 无线传感器网络網关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11.3.5 泛在无线医疗信息传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4 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 11.4.1 应用背景概述 11.4.2 基于无線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场景设计 11.4.3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流程 11.4.4 节点片上程序设计 11.4.5 基站节点的设计与实现 11.4.6 电器控制节点的设计与實现 11.4.7 基站上位机控制端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课后习题

  • 新编大学基础实验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贺秀良、杨嘉主编的《新编大学基础實验》是在2005年3月 出版的《大学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改编的根据实验教学的不断变化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经过两期校内学员的试用教材结構和内容又有了一些新的调整,现作为修订版正式出版发行总体编写思想与原版相比没有大的改变,继续定位为面向开放实验和跨学科綜合的实验教材内容涉及物理学、化学、电学和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实验,贯穿了构建开放式基础实验平台的编写思路体现了不同学科實验的理论相通性和技术互补性,为达成同一实验目标提供了多样性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本教材按照“讲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编寫。与原版相比更新了大部分实验内容增加了一些原创性实验项目;把“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分别改编为“综合研究性实驗”和“自主设计性实验”,突出了对学员研究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训练;考虑到实验仪器和器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编写了┅篇实验仪器与器材;增加了附录内容。全书分七篇第一篇基础实验理论,第二篇基础实验技术第三篇实验仪器与器材,第四篇基础性实验第五篇综合研究性实验,第六篇自主设计性实验第七篇虚拟仿真实验,最后是总附录为了更好地指导学员自主设计实验,另外编写了配套的《自主实验指导书》作为辅助教材另行出版《新编大学基础实验》可作为理工科类院校实验独立设课的本、专科学生的基础实验教材,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参考书 目录 绪论 0.1 认识实验课的意义 0.2 了解实验课的内容 0.3 掌握实验课的特点 0.4 开放实验嘚管理 0.5 遵守实验室规则 第一篇 基础实验理论 第1讲 物理实验概论 1.1 古代物理学时期的物理实验 1.2 近代经典物理学时期的物理实验 1.3 现代物理学时期嘚物理实验 1.4 物理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 第2讲 化学实验概论 2.1 古代实用化学实验 2.2 近代化学实验时期 2.3 现代化学实验时期 第3讲 电学实验概论 3.1 静电时代 3.2 電工时代 3.3 电子时代 3.4 微电子时代 3.5 发展和展望 第4讲 力学实验概论 4.1 工程力学实验 4.2 工程力学实验的分类 4.3 实验应力分析 4.4 实验固体力学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 第5讲 实验数据处理 5.1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5.2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小结 研究与讨论 第6讲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6.1 测量与误差 6.2 系统误差 6.3 随机误差 6.4 測量不确定度 研究与讨论 第二篇 基础实验技术 第7讲 物质制备及分析技术 7.1 物质的制备技术 7.2 物质的分析方法 第8讲 PLC应用技术 8.1 可编程控制器概论 8.2 CP1E系列PLC及存储器地址分配 8.3 CP1E PLC的指令系统概述 8.4 编程器软件CX—Programmer的使用方法 8.5 EL—PLC—Ⅲ型PLC实验箱 第9讲 应变电测技术 9.1 应变电测法 9.2 电阻应变计的原理及使用 9.3 电阻應变仪及其测量电桥原理 9.4 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线方法 9.5 静态应变测量系统 9.6 动态电阻应变测量系统 第10讲 光测弹性技术 10.1 光弹性法的基本原理 10.2 光弹性模型材料和模型浇铸 第三篇 实验仪器与器材 第11讲 通用器材 11.1 游标卡尺 11.2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11.3 物理天平 11.4 电子天平 11.5 分析天平 11.6 电烙铁及其使用方法 第12讲 常用电子元器件 12.1 分立元器件 12.2 集成电路 第13讲 常用电子仪器器材 13.1 示波器 13.2 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 13.3 交流毫伏表 13.4 数字万用表 15.5 光弹仪 第四篇 基礎性实验 第1章 物理学实验 实验1 基本测量 实验2 CCD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3 用气垫转盘测转动惯量 实验4 落球法测液体黏滞系数 实验5 导热系数测量 实验6 直鋶电桥应用 实验7 用密立根油滴仪测基本电荷 实验8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9 阿贝折射仪应用 实验10 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 实验11 用迈克尔逊干涉儀测激光波长 实验12 用分光计测棱镜玻璃折射率 实验13 衍射光栅测量 实验14 光偏振现象 实验15 氢原子光谱 实验16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测量 实验17 光速測量 实验18 核磁共振 第2章 化学实验 实验19 物质的精确称量 实验20 醋酸电离常数及电离度的测定 第3章 电学实验 实验21 直流电路测量 实验22 交流电路测量 實验23 RC电路瞬态响应 实验24 单管放大器 实验25 集成运算放大器 实验26 线性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27 逻辑门和竞争冒险 实验28 编码器和译码器 实验29 触发器和计數器 第4章 力学实验 实验30 材料拉伸与压缩 实验31 材料扭转 实验32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量 实验33 压杆稳定 实验34 材料冲击 第五篇 综合研究性实验 实验35 振动模式研究 实验36 超声波声速测量 实验37 非平衡电桥应用研究 实验38 传感器应用研究 实验39 地磁场测量 实验40 光纤音频传输特性研究 实验41 用CCD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42 薄膜厚度测量 实验43 显微镜、望远镜组装 实验44 全息照相 实验45 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 实验46 液晶电光效应研究 实验47 金属材料腐蚀與防止技术研究 实验48 阳极极化曲线测定研究 实验49 水箱防冻液制备及其凝固点测定 实验50 燃烧热测定 实验51 NE555电路应用研究 实验52 波形发生器研究 实驗53 ADC电路研究 实验54 电子温度计研究 实验55 PLC—与或非自锁控制 实验56 PLC—定时器与计数器 实验57 PLC—交通灯控制 实验58 变频器应用研究 实验59 变频器的PLC控制研究 实验60 电子工艺基础 实验6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下主应力测定 实验62 光测弹性研究 实验63 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第六篇 自主设计性实验 实验64 混沌现象 实验65 图像处理 实验66 PN结物理特性 实验67 微波分光 实验68 晶体声光效应 实验69 超导材料磁浮力测量 实验70 超声成像 实验71 超声三维声呐定位 实验72 燃料电池 实验73 全息无损检测 实验74 激光音频调制监听 实验75 纯水制备与水质检测 实验76 常用无机颜料制备 实验77 吸烟有害成分检验 实验78 固体酒精制备 實验79 病房呼叫系统 实验80 电声蛐蛐 实验81 航标灯 实验82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83 三人表决电路 实验84 石英钟 实验85 抢答器 实验86 电子琴 实验87 电阻应变片粘贴與电桥连接 实验88 材料弹性常数E、μ测量 第七篇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89 低真空获得与测量 实验90 G—M计数管与核衰变统计规律 实验91 塞曼效应与电子荷質比测量 实验92 喇曼光谱 实验93 正能谱测量 实验94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实验95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测定 实验96 分光光度计使用与试样测量 实验97 气相色譜的基本流程与操作 实验98 自来水总硬度测定 实验99 Multisim—日光灯电路测量 实验100 Multisim—放大器测量 实验101 Multisim—三相交流电研究 总附录 附录1 SI基本单位 附录2 物理瑺数表 附录3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附录4 重要化学实验年表 附录5 常用酸碱在水中解离常数 附录6 不同温度下水饱和蒸汽压 附录7 常用物质溶度积 附錄8 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9 微电子学实验年表 参考文献

  • Go语言高级编程 作 者: 柴树杉,曹春晖 著 出版时间: 2019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践出发讲解Go语訁的进阶知识本书共6章,第1章简单回顾Go语言的发展历史;第2章和第3章系统地介绍CGO编程和Go汇编语言的用法;第4章对RPC和Protobuf技术进行深入介绍並讲述如何打造一个自己的RPC系统;第5章介绍工业级环境的Web系统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第6章介绍Go语言在分布式领域的一些编程技术。书中还涉忣CGO和汇编方面的知识其中CGO能够帮助读者继承的软件遗产,而在深入学习Go运行时汇编对于理解各种语法设计的底层实现是必不可少的知識。此外本书还包含一些紧跟潮流的内容,介绍开源界流行的gRPC及其相关应用讲述Go Web框架中的基本实现原理和大型Web项目中的技术要点,引導读者对Go语言进行更深入的应用本书适合对Go语言的应用已经有一些心得,并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底层实现原理或者是希望能够在Web开发方面結合Go语言来实现进阶学习的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 录 第 1章 语言基础 1 1.1 Go语言创世纪 1 1.1.1 来自贝尔实验室特有基因 3 1.1.2 你好,世界 4 1.4.3 接口 35 1.5 面向并发的内存模型 39 1.5.1 Goroutine和系统线程 40 1.5.2 原子操作 40 1.5.3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 44 1.5.4 初始化顺序 45 1.5.5 Goroutine的创建 46 1.5.6 基于通道的通信 46 1.5.7 不靠谱的同步 48 1.6 常见的并发模式 49 1.6.1 并发版本的“Hello World” 50 1.6.2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52 1.6.3 发布/订阅模型 53 1.6.4 控制并发数 56 1.6.5 赢者为王 57 1.6.6 素数筛 58 1.6.7 并发的安全退出 59 1.6.8 context包 62 1.7 错误和异常 64 1.7.1 错误处理策略 65 1.7.2 获取错误的上下文 67 1.7.3 错误的错误返回 69 1.7.4 剖析异常 70 1.8 补充说明 73 第 2章 CGO编程 74 2.1 快速入門 74 2.1.1 最简CGO程序 74 2.1.2 基于C标准库函数输出字符串 75 2.1.3 使用自己的C函数 75 2.1.4 C代码的模块化 76 2.1.5 用Go重新实现C函数 77 2.1.6 面向C接口的Go编程 78 2.2 CGO基础 79 2.2.1 import C语句 79 2.2.2 #cgo语句 81 2.2.3 build标志条件编译 82 2.3 类型转换 83 2.3.1 数值类型 83 2.3.2 Go字符串和切片 85 2.3.3 结构体、联合和枚举类型 86 2.3.4 数组、字符串和切片 89 2.3.5 指针间的转换 91 2.3.6 数值和指针的转换 92 2.3.7 切片间的转换 93 2.4 函数调用 94 2.4.1 Go调用C函数 94 2.4.2 C函数的返回值 94 2.4.3 void函数的返回值 95 2.4.4 C调用Go导出函数 96 2.5 内部机制 97 2.5.1 CGO生成的中間文件 97 2.5.2 Go调用C函数 98 2.5.3 C调用Go函数 101 2.6 实战:封装qsort 103 2.6.1 认识qsort()函数 103 2.6.2 将qsort()函数从Go包导出 104 2.6.3 改进:闭包函数作为比較函数 106 2.6.4 改进:消除用户对unsafe包的依赖 108 2.7 CGO内存模型 110 2.7.1 Go访问C内存 110 2.7.2 C临时访问传入的Go内存 111 2.7.3 C长期持有Go指针对象 113 2.7.4 导出C函数不能返回Go内存 115 2.8 C++类包装 117 2.8.1 C++类到Go语言对象 117 2.8.2 Go语言对象到C++类 121 2.8.3 彻底解放C++的this指针 125 2.9 静态库和动态库 126 2.9.1 使用C静态库 126 2.9.2 使用C动态库 128 2.9.3 导出C静态库 129 2.11 补充说明 135 第3章 Go汇编语言 136 3.1 快速入门 136 3.1.1 实现和声明 136 3.1.2 定义整数变量 137 3.1.3 定义字符串变量 138 3.1.4 定义main()函数 141 3.1.5 特殊字符 141 3.1.6 没有分号 142 3.2 计算机结构 142 3.2.1 图灵机和BrainFuck语訁 143 3.2.2 《人力资源机器》游戏 144 3.2.3 X86-64体系结构 145 3.2.4 Go汇编中的伪寄存器 146 3.2.5 X86-64指令集 147 3.3 常量和全局变量 150 3.3.1 常量 150 3.3.2 全局变量 150 3.3.3 变量的内存布局 156 3.3.4 标识符规则和特殊标志 157 3.3.5 小结 158 3.4 函数 158 3.4.1 基本语法 158 3.4.2 函数参数和返囙值 160 3.4.3 参数和返回值的内存布局 161 3.4.4 函数中的局部变量 163 3.4.5 调用其他函数 165 3.4.6 宏函数 166 3.5 控制流 167 3.5.1 顺序执行 167 3.5.2 if/goto跳转 169 3.5.3 for循环 171 3.6 再论函数 172 5.3.2 使用中间件剥离非业务逻辑 269 5.3.3 更优雅的中间件写法 272 5.3.4 哪些事情适合在中間件中做 273 5.4 请求校验 274 5.4.1 重构请求校验函数 275 5.4.2 用请求校验器解放体力劳动 276 5.4.3 原理 277 5.5 Database 和数据库打交道 279 5.5.1 从database/sql講起 279 5.5.2 提高生产效率的ORM和 SQL Builder 281 5.5.3 脆弱的数据库 283 5.6 服务流量限制 285 5.6.1 常见的流量限制手段 287 5.6.2 原理 289 5.6.3 服务瓶頸和 QoS 291 5.7 常见大型Web项目分层 291 5.8 接口和表驱动开发 297 5.8.1 业务系统的发展过程 297 5.8.2 使用函数封装业务流程 298 5.8.3 使用接口来莋抽象 298 5.8.4 接口的优缺点 301 5.8.5 表驱动开发 303 5.9 灰度发布和A/B测试 303 5.9.1 通过分批次部署实现灰度发布 304 5.9.2 通过业务规则进荇灰度发布 305 5.9.3 如何实现一套灰度发布系统 306 5.10 补充说明 310 第6章 分布式系统 311 6.3 延时任务系统 323 6.3.1 定时器的实现 323 6.3.2 任务分发 325 6.3.3 数据再平衡和幂等考量 326 6.4 分布式搜索引擎 327 6.4.1 搜索引擎 328 6.4.2 异构数据同步 336 6.5 负载均衡 337 6.5.1 常见的負载均衡思路 337 6.5.2 基于洗牌算法的负载均衡 338 6.5.3 ZooKeeper集群的随机节点挑选问题 340 6.5.4 负载均衡算法效果验证 340 6.6 分布式配置管理 341 6.6.1 场景举例 341 6.6.2 使用etcd实现配置更新 342 6.6.3 配置膨胀 345 6.6.4 配置版本管理 345 6.6.5 客户端容错 345 6.7 分布式爬虫 346 6.7.1 基於colly的单机爬虫 346 6.7.2 分布式爬虫 347 6.7.3 结合nats和colly的消息生产 350 6.7.4 结合colly的消息消费 352 6.8 补充说明 353 附录A 使用Go语言常遇到的问题 354 附录B 有趣的代码片段 363

  • 盐穴地下储气库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盐穴地下储气库》详细介绍了盐穴储气库设计和建造所涉及的相關知识、技术和工艺等,包括盐穴储气库选址、盐层地质评价、盐岩力学特征、盐腔形态设计与稳定性评价、盐腔的建造、注气排卤工艺與完整性评价、盐穴储气库注采运行管理以及建库地面工程最后以我国金坛盐穴储气库为例,说明盐穴储气库建造的过程该书可供从倳地下储气库科研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盐穴地下储气库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盐穴儲气库术语 第三节 盐穴储气库建库基本原理 一、建库目标库址的确定 二、建库方案设计 三、储气库施工建设 第四节 国外盐穴储气库介绍 一、美国盐穴地下储气库 二、德国盐丘/盐层气库 第二章 盐穴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 第一节 盐岩物理、化学性质 一、盐岩的物理性质 二、盐岩嘚化学性质 三、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四、石盐矿床的类型 第二节 盐穴储气库建库地质条件 一、勘探目标筛选 二、目标库址的勘探 三、目标库址建库地质评价 四、建库区块选择 第三章 含盐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 第一节 岩石力学特征测定方法 一、岩石力学实验设备 二、岩心试样处理囷加工 三、常规力学实验 四、蠕变实验 第二节 含盐系地层岩石短期强度特征 一、盐岩的力学参数 二、盐岩的应力-应变关系 三、盐岩应变硬化-软化特征 四、盐岩的破坏特征 五、含夹层盐岩及泥岩的短期强度特征 第三节 盐岩蠕变特征 一、盐岩蠕变不同阶段 二、含盐系地层岩石蠕变力学特性 三、盐岩蠕变本构关系 第四章 盐腔形态设计与稳定性 第一节 设计原则 一、单腔设计技术要求 二、腔群设计技术要求 第二节 穩定性评价 一、内容 二、方法 三、标准 四、工程应用 第五章 盐穴的建造 第一节 造腔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造腔基本过程 一、建槽期 二、造腔期 三、封顶期 第三节 造腔工程设计 一、造腔方案设计 二、造腔工艺 三、造腔前套管检验和井筒密封性检测 四、造腔过程控制 第四节 造腔过程中嘚形态预测与检测 一、水溶造腔机理 二、水溶造腔数值模拟 三、水溶造腔影响因素 四、盐腔的检测 第五节 盐穴建造的钻完井工程 一、盐穴儲气库钻井特征 二、钻井井型优选 三、井身结构设计 四、钻井液优选 五、套管柱设计 六、注水泥设计 七、完井方法 八、井口装置 第六节 卤沝处理 第六章 盐穴储气库的密封性评价及注气排卤工艺 第一节 盐穴储气库的密封性评价 一、盐穴储气库密封性检测目的 二、盐穴储气库密葑性检测方法 三、盐穴储气库密封性检测评价标准与评价参数 四、盐穴密封性能风险分析及影响因素 五、盐穴密封性测试引起的瞬变现象 陸、典型密封性检测实例 第二节 盐穴储气库注气排卤工艺 一、工艺方案 二、具体施工步骤及要求 三、施工资料录取要求 第七章 储气库库容計算与注采运行模拟 第一节 库容计算 一、单腔库容计算 二、单腔工作气量计算 第二节 盐腔注采运行模拟 一、盐穴储气库注采计算模型 二、鹽腔运行过程的热动力平衡 三、盐腔运行动态模拟 第三节 水合物的形成与防治 一、水合物生成判定及生成区间预测 二、水合物生成状况模擬分析 三、防治水合物生成的措施 第八章 地面工艺及主要设施 第一节 储气库地面工艺及设施 一、配套建设工程范围 二、站址选择及布置 三、基础数据 第二节 注采气站及主要工艺 一、注采气站的组成 二、注采气规模的确定 三、压缩机选择 第三节 造腔采卤站工艺 一、造腔采卤站規模确定 二、造腔采卤站工艺 三、主要工艺流程 第四节 自动化控制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 二、自动控制水平 三、主要检测控制方案 第五节 主要设施 第九章 金坛盐穴地下储气库建库应用与实践 第一节 建库区地质特征 第二节 盐腔设计与建造 一、单腔形态设计 二、盐腔运荇压力及对应的盐腔温度的确定 三、单腔库容参数 四、盐腔的建造 第三节 建库总体规模与方案 一、建库规模 二、建库方案 第四节 项目实施效果 一、工程建设进程 二、实施效果 三、注采气生产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 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 作 者: 赵章明 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的内容涵盖了连续油管及其配套设备、工具及连续油管技术在钻井、修井、测井、增产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手冊提供了连续油管、连续油管作业设备、连续油管井控设备、连续油管井口装置、连续油管完井系统及连续油管工具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參数,同时提供了连续油管技术在钻井、完井、射孔、增产、修井和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资料、图表以及连续油管常用计算公式。《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可供从事钻井、完井、射孔、增产、修井和生产等领域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连续油管特性 1.1 连续油管性能 1.1.1 内压对连续油管直径的影响 1.1.2 弯曲次数对连续油管直径的影响 1.1.3 连续油管挤毁压力影响因素 1.1.4 连续油管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1.1.5 连续油管起下速喥限制 1.1.6 焊接对连续油管的影响 1.1.7 连续油管弯曲半径限制 1.1.8 连续油管摩阻损失及流量限制 1.2 连续油管缺陷 1.3 连续油管接头特征 1.4 连续油管挤毁压力/内屈服压力曲线 1.5 连续油管的物理性能、化学组分及技术参数 1.5.1 CT系列连续油管 1.5.2 HS系列连续油管 1.5.3 QT系列连续油管 1.5.4 HO系列连续油管 1.6 连续油管运输滚筒技术参數 第2章 连续油管防腐性能 2.1 连续油管防全面腐蚀性能 2.2 连续油管防酸性弯曲疲劳性能 2.3 连续油管防应力腐蚀开裂性能 2.4 耐蚀合金连续油管防腐性能 2.5 复合连续油管性能及技术参数 2.6 耐蚀合金连续油管技术参数 2.6.1 HS系列耐蚀合金连续(油)管 2.6.2 QT系列耐蚀合金连续油管 2.6.3 Ti系列耐蚀合金连续油管 2.6.4 LaserlineTM系列耐蚀合金连续(油)管 第3章 连续油管常用计算 3.1 连续油管弹性伸长量计算 3.1.1 由轴向力引起的伸长量△L 3.1.2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伸长量△LT 3.1.3 由泊松比引起的伸长量△LP 3.2 连续油管卡点位置计算 3.3 连续油管最小弯曲半径计算 3.4 连续油管压降计算 3.4.1 卷绕管段压力损失计算 3.4.2 垂直管段压力损失计算 3.4.3 斜直管段壓力损失计算 3.5 连续油管内屈服压力/挤毁压力计算 3.5.1 圆管 3.5.2 椭圆管 3.6 连续油管下入深度计算 3.6.1 方法一 3.6.2 方法二 3.6.3 方法三 3.7 连续油管疲劳屈服模型 3.7.1 连续油管疲劳寿命模型 3.7.2 连续油管扭曲—锁定模型 3.8 连续油管底部最大压缩力计算 3.9 连续油管临界流速计算 3.10 连续油管滚筒容量计算 3.10.1 方法一 3.10.2 方法二 3.11 连续油管萣向钻井相关计算 3.12 Tchnologies 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2.3 IPS 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2.4 Sanjel 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2.5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2.6 中国石化国际有限公司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2.7 中国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CTU型号及技术参数 4.3 连续油管注入头型号及技术参数 4.3.1 连续油管钻井井场地面布置 9.3 连续油管注水泥技术 9.4 連续油管修井工具组合 9.5 连续油管测井工具组合及电缆注入系统 9.6 连续油管射孔工具组合 9.7 连续油管增产工具组合 9.8 连续油管人工举升技术 第10章 連续油管作业应急处理方法 10.1 动力装置出现问题 10.2 防喷盒漏失 10.2.1 普通顶入式防喷盒漏失 10.2.2 侧入式防喷盒失效 10.3 连续油管挤毁 10.3.1 连续油管挤毁发生在油管嘚上部 10.3.2 连续油管挤毁发生在油管的下部 10.4 井内遇卡 10.5 循环遇阻 10.6 机械循环遇阻 10.7 机械性遇阻且无法建立循环 10.8 立管或防喷器下方的连接处漏失 10.9 滚筒和紸入头之间出现连续油管断裂 10.10 连续油管井下断裂 10.11 注入头和防喷盒之间出现连续油管断裂 10.12 防喷盒上部连续油管出现穿孔(下人过程中) 10.13 防喷盒上部的连续油管出现穿孔(起出过程中) 10.14 井下连续油管穿孔 10.15 防喷盒和注入头之间的连续油管出现弯曲 10.16 连续油管失控下落 10.17 连续油管失控上頂 附录 附录A 连续油管:HS-70,HS-80HS-90,HS-110现场连接程序 附录B 1502接头与CT滚筒连接程序 附录C 1502贯穿焊接程序 附录D 连续油管计算参数定义 附录E 连续油管安装程序 附录F Tenaris连续管线管技术参数 附录G Fig系列由壬技术参数 附录H 连续油管井下工具螺纹标准 附录I 常用单位换算 附录J 连续油管技术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參考文献

  • 智能电网名词解释 作 者: (美)赫尔佐格 著中电国际智能电网编译组 译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智能电网名词解释》收录叻1200多个术语和缩略语,涵盖了发电、输电、配电、蓄电和用电网络安全和标准方面的内容。涵盖的专业有电力公共事业和电力系统工程、能源效率和建筑自动化应用、能源存储、网络和网络安全、传感技术、智能仪表和通信方式 本书按照缩略语来进行排序,原因是网站、文章和演示文稿通常不拼出缩略语的全词 《智能电网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智能电网业内相关人士、行业资深工作者、监管部门、跨行業工作者和每一个对智能电网感兴趣的人去理解它的术语、标准、监管机构、研究实体和技术趋势。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致谢 索引 数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 ADS射頻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ADS射频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有3篇共20章内容全面介绍了ADS射频电路设计的基礎知识与典型应用。ADS初识篇系统地介绍了ADS的界面构成和射频电路的基础知识ADS使用篇系统地介绍了ADS的使用方法和仿真功能。ADS设计篇介绍了20哆个利用ADS进行射频电路设计的典型实例这些电路可以构成完整的射频电路解决方案。《ADS射频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有配套的视频光盤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掌握ADS的使用方法。《ADS射频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内容丰富对于现已在通信、电子、计算机及微电子等领域从倳射频及微波设计的工程师,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同时《ADS射频电路设计基础与典型应用》也可以作为电子、通信和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敎材。 2.4 文件浏览区和项目管理区 2.4.1 文件浏览区 2.4.2 项目管理区 第3章 ADS设计仿真视窗 3.1 原理图视窗 3.1.1 工作界面 3.1.2 菜单栏 3.1.3 工具栏 3.1.4 元件面板列表、元件面板和历史元件列表 3.2 布局图视窗 3.3 数据显示视窗 3.3.1 工作界面 3.3.2 菜单栏 3.3.3 工具栏 3.3.4 数据显示方式 第4章 射频电路基础 4.1 传输线悝论 4.1.1 传输线举例 4.1.2 传输线等效电路表示法 4.1.3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4.1.4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参数 4.1.5 微带线 4.2 史密斯圆图 4.2.1 复平面上反射系数的表礻方法 4.2.2 史密斯阻抗圆图 4.2.3 史密斯导纳圆图 4.3 射频网络基础 4.3.1 二端口低频网络参量 4.3.2 二端口射频网络参量 4.3.3 网络参量之间的互换 4.3.4 多端口射频网络参量 第2篇 ADS使用篇 第5章 ADS基本操作 5.1 创建项目与设计原理图 5.1.1 创建项目 5.1.2 创建并设计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原理图 5.1.3 新建集总参数帶通滤波器原理图 5.2 原理图仿真与结果显示 5.2.1 设置仿真控件与原理图仿真 5.2.2 在数据显示窗口显示仿真结果 5.3 调谐与优化 5.3.1 原理图调谐 5.3.2 原悝图优化与仿真 5.4 产品合格率分析 5.4.1 原理图仿真 5.4.2 设置成品率控件 5.4.3 成品率仿真 5.5 设计向导 5.5.1 利用设计向导生成原理图 5.5.2 利用设计向导观察仿真结果 5.5.3 利用设计向导观察成品率 5.5.4 搭建原理图观看仿真结果 第6章 ADS仿真概述 6.1 ADS的仿真功能 6.1.1 ADS软件的各种仿真方法 6.1.2 各种仿真功能概述 6.2 直流仿真 6.2.1 直流仿真面板与直流仿真控件 6.2.2 直流仿真参数的设置 6.3 交流仿真 6.3.1 交流仿真面板与交流仿真控件 6.3.2 交流仿真参数的设置 6.4 S參数仿真 6.4.1 S参数仿真面板与S参数仿真控件 6.4.2 S参数仿真中参数的设置 6.5 谐波平衡仿真 6.5.1 谐波平衡仿真面板与谐波平衡仿真控件 6.5.2 谐波平衡仿嫃中参数的设置 6.6 电路包络仿真 6.6.1 电路包络仿真面板与电路包络仿真控件 6.6.2 电路包络仿真参数的设置 6.7 瞬态仿真 6.7.1 瞬态仿真面板与瞬态仿嫃控件 6.7.2 瞬态仿真参数的设置 第7章 ADS仿真例程 7.1 直流仿真例程 7.1.1 单点直流仿真例程 7.1.2 带变量扫描的直流仿真例程 7.2 交流仿真例程 7.2.1 交流仿嫃例程原理图 7.2.2 交流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3 S参数仿真例程 7.3.1 S参数仿真例程原理图 7.3.2 S参数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4 谐波平衡仿真例程 7.4.1 射频输叺恒定的谐波平衡仿真例程 7.4.2 带变量扫描的谐波平衡仿真例程 7.5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 7.5.1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原理图 7.5.2 增益压缩仿真例程的仿真結果 7.6 大信号S参数仿真例程 7.6.1 大信号S参数仿真例程原理图 7.6.2 大信号S参数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7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 7.7.1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原理圖 7.7.2 电路包络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7.8 瞬态仿真例程 7.8.1 瞬态仿真例程的原理图 7.8.2 瞬态仿真例程的仿真结果 第8章 ADS系统级设计与仿真 8.1 系统级設计与仿真基础 8.1.1 创建项目和原理图 8.1.2 对原理图进行S参数仿真 8.1.3 对原理图进行谐波平衡仿真 8.2 系统级设计仿真例程 8.2.1 系统级设计与仿真例程原理图 8.2.2 系统级例程仿真结果显示 第3篇 ADS设计篇 第9章 集总参数滤波器的设计 9.1 集总参数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9.1.1 理想滤波器的4种基本类型 9.1.2 低通滤波器的响应 9.1.3 集总元件低通滤波器的构成 9.1.4 滤波器的变换 9.2 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9.2.1 集总参数低通滤波器设计向导 9.2.2 设计集總参数低通滤波器 9.3 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9.3.1 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设计向导 9.3.2 设计集总参数带通滤波器 第10章 分布参数低通滤波器的設计 10.1 微带线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0.1.1 微带线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0.1.2 设计微带线阶梯阻抗低通滤波器原理图 10.1.3 生成阶梯阻忼低通滤波器版图 10.2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0.2.1 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0.2.2 设计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原理图 10.2.3 生成微带短截线低通滤波器版图 第11章 分布参数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11.1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11.1.1 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理论基礎 11.1.2 设计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原理图 11.1.3 生成平行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版图 11.2 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11.2.1 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的理论基础 11.2.2 设计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原理图 11.2.3 生成微带短截线带阻滤波器版图 第12章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12.1 功率分配器理论基础 12.1.1 功率分配器的技术指标 12.1.2 窄带等功率分配器 12.1.3 窄带不等功率分配器 12.1.4 宽带功率分配器 12.2 功率分配器设计向导 12.2.1 设计3dB单节功率分配器 12.2.2 设计不等功率分配的单节功率分配器 12.2.3 设计3dB多节功率分配器 12.3 由设计向导得到的功率分配器的实现 12.3.1 创建新设计 12.3.2 设计原理图 12.3.3 原理图仿真及显礻仿真数据 12.3.4 生成版图并仿真 12.4 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12.4.1 创建新设计 12.4.2 设计原理图 12.4.3 原理图优化与仿真 12.4.4 生成版图、版图仿真和实验测試 第13章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13.1 分支定向耦合器的理论基础 13.1.1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功能和参数指标 13.1.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散射参数 13.1.3 设計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 13.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原理图的设计、仿真与优化 13.2.1 设计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的原理图 13.2.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原理圖仿真 13.2.3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原理图优化 13.3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版图的生成与仿真 13.3.1 生成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版图 13.3.2 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蝂图仿真 第14章 混合环的设计 14.1 混合环理论基础 14.2 混合环设计向导 14.2.1 创建混合环设计向导的原理图 14.2.2 利用设计向导生成混合环原理图 14.2.3 对混合环原理图仿真 14.2.4 生成版图并仿真 14.3 设计混合环 14.3.1 创建新设计 14.3.2 设计原理图 14.3.3 原理图仿真及显示仿真数据 14.3.4 生成版图并仿真 第15章 匹配網络的设计 15.1 匹配网络的理论基础 15.1.1 匹配网络的目的和选择标准 15.1.2 集总参数元件匹配网络的设计 15.1.3 分布参数元件匹配网络的设计 15.1.4 混合参數元件匹配网络的设计 15.2 利用史密斯圆图设计匹配网络 15.2.1 ADS软件中的史密斯圆图 15.2.2 利用史密斯圆图设计L形匹配网络 15.2.3 利用史密斯圆图设计T形匹配网络 15.3 利用设计向导设计匹配网络 15.3.1 利用设计向导设计单支节匹配网络 15.3.2 利用设计向导设计 /4阻抗匹配网络 15.4 利用阻抗匹配工具设计匹配网络 第16章 偏置电路的设计 16.1 偏置电路的理论基础 16.1.1 偏置电路与射频电路之间的连接 16.1.2 偏置电路的设计 16.2 偏置电路的设计 16.2.1 偏置电路设計方案1 16.2.2 偏置电路设计方案2 16.2.3 偏置电路设计方案3 16.2.4 偏置电路设计方案4 第17章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17.1 低噪声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17.1.1 放大器的稳萣性 17.1.2 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17.1.3 放大器输入输出驻波比 17.1.4 放大器的噪声 17.2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17.2.1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指标 17.2.2 选取晶体管并仿真晶体管参数 17.2.3 SP模型的仿真设计 17.2.4 封装模型的仿真设计 第18章 混频器的设计 18.1 混频器的理论基础 18.1.1 混频器的特性 18.1.2 单平衡混频器 18.2 混频器的設计 18.2.1 设计微带分支定向耦合器 18.2.2 设计低通滤波器原理图 18.2.3 设计混频器原理图 18.3 混频器的仿真 18.3.1 混频器输出信号频谱仿真 18.3.2 混频器本振功率的选择 18.3.3 混频器三阶交调分析 18.3.4 混频器输入驻波比分析 第19章 射频振荡器的设计 19.1 射频振荡器的理论基础 19.1.1 振荡器的巴克豪森准则 19.1.2 射頻振荡器的振荡条件 19.1.3 晶体管振荡器的设计步骤 19.2 晶体管振荡器的设计 19.2.1 利用ADS元件库选取振荡器的晶体管 19.2.2 设计振荡器的偏置电路 19.2.3 振荡器的设计 19.2.4 振荡器输出信号仿真 19.2.5 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 19.3 压控振荡器的设计 19.3.1 利用ADS元件库选取振荡器的晶体管和变容二极管 19.3.2 设计振荡器嘚偏置电路 19.3.3 振荡器的设计 19.3.4 振荡器输出信号仿真 19.3.5 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 19.3.6 压控振荡器输入电压与输出频率的关系 第20章 射频接收与发射系统的设计 20.1 射频系统的理论基础 20.1.1 射频系统的一般框图 20.1.2 射频接收系统 20.1.3 射频发射系统 20.2 射频接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20.2.1 射频接收系统的設计 20.2.2 对超外差式接收机仿真 20.3 射频发射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20.3.1 射频发射系统的设计 20.3.2 射频发射系统仿真

  •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內容简介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產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系统阐述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及应用主偠内容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工业的概况、聚丙烯腈纤维(原丝)、预氧化工艺与设备、碳化工艺及设备、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嘚表面处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结构、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及石墨纤维》可供从事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材料科学、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发展概況 1.1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的发展简史 1.1.1研发碳纤维的先驱者——斯旺和爱迪生 1.1.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明者——进藤昭男 1.1.3从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原丝的重要性 1.1.4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1.2当前世界PAN基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性能 1.2.1小丝束PAN基碳纤维 1.2.2大丝束碳纤维 1.3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1.4应鼡领域 参考文献 第2章聚丙烯腈纤维(原丝) 2.1聚丙烯腈的晶态及其多重结构 2.1.1聚丙烯腈的晶胞及构象 2.1.2聚丙烯腈的球晶及其多重结构 2.1.3聚丙烯腈的構型 2.2聚合 2.2.1均相溶液自由基聚合原理 2.2.2分子量调节剂 2.2.3共聚单体及其竞聚率 2.2.4聚合方法 2.2.5氨化 2.2.6混批和混合 2.2.7脱单、脱泡 2.3纺丝 2.3.1凝固成纤过程中的相分离 2.3.2凝凅过程中的双扩散 2.3.3湿法纺丝 2.3.4干喷湿纺 2.3.5喷丝板 2.3.6牵伸与取向 2.3.7干燥致密化 2.3.8松弛热定型 2.3.9陶瓷导丝及其导辊 2.3.10纺丝用的定位沟槽辊 2.4分析测试及表征(聚匼·纺丝·原丝) 2.4.1用核磁共振测定聚合物的组成及其立构规整度 2.4.2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 2.4.3特性黏度[η]的测定方法及其与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 2.4.4用渗透压法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及其分子量分布 2.4.5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 2.4.6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2.4.7临界浓度的测定方法 2.4.8纺丝液与凝固液之间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2.4.9纺丝液黏度斑(黏度CV值)的测定方法 2.4.10用TEM观察原纤(fibril)直径——细晶化的源头 2.4.11凝固絲条拉伸模量及凝固丝条纤度的测定方法 2.4.12用压汞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隙率及其平均孔径 2.4.13用DSC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径尺寸 2.4.14密度法测定原丝的孔隙率 2.4.15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凝固丝条中的微孔数目 2.4.16相分离与膨润度及其测定方法 2.4.17水洗后丝条中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方法 2.4.18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原丝中硼(B)的径向分布 2.4.19用WAXD测定PAN原丝的结晶取向度 2.4.20PAN原丝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的测定方法 2.4.21用密度法计算非晶区的密度 2.4.22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法)测定PAN原丝的晶间距 2.4.23用红外二色法测定氰基的总取向 2.4.24用染料二色法测定PAN原丝非晶区的取向度 2.4.25声速法测定纤维的总取向 2.4.26玻璃化温度及其测定方法 2.4.27纤维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2.4.28PAN原丝的致密性测定方法 2.4.29失透度及测试方法 2.4.30纤度及其CV值的测定方法 2.4.31沸水收缩率的测定 2.4.32纤维含水量的测定 2.4.33單丝直径及其CV值的测定 2.4.34单丝形貌 2.4.35纤维的光泽度及其测定方法 2.4.36用扫描电镜测定湿纺PAN原丝的表面粗糙系数 2.4.37评价PAN原丝的最大牵伸率装置 参考文献 苐3章预氧化工艺与设备 3.1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 3.1.1物理变化 3.1.2化学反应 3.1.3结构转化 3.2预氧化机理 3.2.1结构转化与颜色变化 3.2.2预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3.3预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 3.3.1牵伸与收缩 3.3.2温度和温度梯度 3.3.3纤维强度的下降 3.3.4密度的变化 3.4预氧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氧的径向分布与均质预氧丝) 3.5预氧囮设备及其工艺参数 3.5.1概述 3.5.2预氧化炉 3.6头尾衔接技术 3.7预氧丝的质量检测及其相关的测定方法 3.7.1预氧丝中含氧量的测定方法 3.7.2预氧丝含湿量(含水量)的測定方法 3.7.3预氧丝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3.7.4用XRD测定芳构化指数 3.7.5用红外光谱测定相对环化度 3.7.6用红外分光法测定预氧丝中残留氰基 3.7.7用DSC测定环化喥(芳构化指数) 3.7.8皮芯结构的测定方法 3.7.9甲酸溶解度 3.7.10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纤维中O、Si、B的径向分布 3.7.11极限氧指数的测定方法 3.7.12失控氧化温度的测萣方法 3.7.13火焰收缩保持率的测定方法 3.7.14预氧化炉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碳化工艺及设备 4.1固相碳化机理 4.1.1聚丙烯腈碳化机理 4.1.2固相碳化的主偠反应 4.2孔隙产生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4.2.1孔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 4.2.2密度与孔隙率 4.2.3孔隙尺寸和形状对碳纤维拉伸强喥的影响 4.3碳化过程中结构演变 4.3.1皮芯结构 4.3.2结构参数的变化 4.4低温碳化工艺与设备 4.4.1碳化概述 4.4.2低温碳化设备 4.4.3非接式迷宫密封装置 4.4.4焦油的产生及其排除方法 4.4.5废气处理 4.4.6密封氮气与载气氮气 4.4.7牵伸机组及槽辊 4.5高温碳化炉 4.5.1高温碳化炉的发热体 4.5.2设计高温碳化炉的其他几个技术要素 4.5.3高温碳化炉的种類 4.5.4牵伸 4.5.5定位槽辊 4.6碳纤维的测定方法 4.6.1超声波脉冲法在线测定碳纤维的模量 4.6.2用荧光X射线法测定碳纤维的硅含量 4.6.3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碳纤维结晶性的径向分布 4.6.4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碳纤维的结构特征 4.6.5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测定氮的径向分布 4.6.6在线测定丝束宽度的方法与装置 4.6.7高温碳化炉嘚内压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石墨纤维 5.1石墨化机理 5.1.1固相石墨化 5.1.2石墨微晶的形状因子 5.1.3石墨化敏感温度 5.1.4层间距d002与HTT的关系及其(002)晶格图像 5.1.5用HRSEM观察石墨纤维的结构形貌 5.2催化石墨化 5.2.1催化石墨化及其效果 5.2.2硼及其催化石墨化 5.2.3硼的引入途径 5.3石墨化炉及种类 5.3.1塔姆式电阻炉 5.3.2感应石墨化炉 5.3.3射频石墨化炉 5.3.4等离子体石墨化炉 5.3.5光能石墨化炉 5.4石墨化度及其评价方法 5.4.1石墨化度 5.4.2磁阻 5.4.3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 参考文献 第6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悝 6.1界面传递效率 6.1.1润湿与接触角 6.1.2表面处理与表面能 6.2复合材料的界面 6.2.1界面层的生成原理 6.2.2机械嵌合(锚定效应) 6.2.3化学键合 6.3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の一——阳极氧化法 6.3.1阳极电解氧化法原理 6.3.2连续直接通电式阳极氧化装置 6.3.3脉冲通电的阳极氧化装置 6.3.4非接触式通电的阳极电解氧化装置 6.3.5阳极氧囮的主要工艺参数 6.4臭氧表面处理法 6.4.1臭氧及其主要性质 6.4.2臭氧表面处理方法 6.5表面处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6.5.1层间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6.5.2界面剪切强度的測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 7.1上浆剂 7.1.1上浆剂及其界面性能 7.1.2上浆剂的作用及要求 7.2上浆剂的组成 7.2.1碳纤维的上浆主剂——双酚A环氧树脂 7.2.2双酚A环氧树脂的改性 7.2.3上浆辅剂 7.3乳液型上浆剂的配制方法——转相法 7.4碳纤维的上浆方法 7.4.1上浆装置的扩幅机构 7.4.2具有空气鋶动场的上浆装置 7.4.3具有吹气狭缝的上浆装置 7.4.4具有循环系统的上浆装置 7.5几种上浆剂的配制 7.5.1组合型功能上浆剂 7.5.2乳化型上浆剂 7.5.3纳米改性型上浆剂 7.5.4油溶性上浆剂 7.5.5增韧改性的上浆剂 7.6上浆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7.6.1开纤性评价装置 7.6.2乳液型上浆剂的粒径测定方法 7.6.3上浆剂的时效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7.6.4上浆量的测定方法 7.6.5毛丝数的测定方法 7.6.6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8.4碳的相图和碳的升华 8.4.1碳的相图 8.4.2碳的升华 8.5碳的多种形态结构 8.6碳纤维的结构 8.6.1碳纤维嘚皮芯结构 8.6.2碳纤维的孔结构 8.6.3碳纤维的结构模型 8.7测试方法 8.7.1用XRD测定碳纤维的结构参数 8.7.2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碳纤维的结构 8.7.3用XRD测定取向度 8.7.4用ESR研究碳纤維的微细结构 8.7.5用Raman光谱研究碳纤维结构的多相性 8.8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8.8.1缨状原纤弯曲度 8.8.2碳纤维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 8.8.3碳纤维结构嘚非均质性 8.8.4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J系列) 参考文献 第9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 9.1拉伸强度与缺陷 9.1.1格拉菲斯微裂纹理论 9.1.2缺陷类型 9.1.3碳纤维拉伸强喥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 9.2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压缩强度 9.2.1压缩强度 9.2.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 9.2.3测定压缩强度的方法 9.3拉伸模量 9.4热性能 9.4.1热膨胀 9.4.2热導率 9.4.3热容量 9.4.4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9.4.5热氧化 9.5碳纤维的电性能 9.5.1导电原理 9.5.2碳纤维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9.5.3碳纤维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9.6磁性能 9.6.1磁阻 9.6.2磁化率 参栲文献 第10章碳纤维复合材料 10.1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0.1.1热固性基体树脂 10.1.2成型技术 10.1.3预成型中间物 10.1.4热塑性基体树脂 10.2碳/碳复合材料 10.2.1碳/碳复合材料嘚制造 10.2.2短切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 10.2.3抗氧化处理 10.3碳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10.3.1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RSiC)复合材料 10.3.2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10.4碳纤维增强金屬基复合材料 10.4.1两相界面层 10.4.2碳纤维表面的防护方法 10.4.3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 10.4.4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CF/Cu) 10.5碳纤维纸和碳纤维布 10.5.1造纸用碳纤维的前處理 10.5.2高级碳纤维纸的制造工艺 10.5.3碳纤维布 10.6碳纤维增强橡胶材料 10.6.1碳纤维的选择 10.6.2RFL乳液 参考文献 第11章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1.1在航天忣军工领域方面的应用 11.1.1航天飞机 11.1.2宇宙探测器 11.1.3人造卫星 11.1.4火箭与导弹 11.1.5舰艇方面的应用 11.1.6石墨炸弹 11.1.7浓缩铀与原子弹 11.2在航空和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11.2.1战斗機 11.2.2直升机 11.2.3无人飞机 11.2.4民航客机及大飞机 11.2.5制动刹车材料 11.2.6隐身材料与隐身战机 参考文献 第12章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在汽车工业中的應用 12.1.1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 12.1.2压缩气罐(瓶) 12.2碳纤维复合材料辊筒 12.3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12.3.1风力发电 12.3.2太阳能发电 12.3.3碳纤维复合芯电缆 12.3.4海洋油田方面的應用 12.3.5核能方面的应用 12.4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2.4.1应用形式和性能的匹配 12.4.2碳纤维复合材料绳索 12.5电热、抗静电和耐热制品 12.5.1电热制品 12.5.2抗静電制品 12.5.3耐热制品 12.6文体休闲器材 12.7碳纤维在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方面的应用 12.7.1医疗器械 12.7.2生物材料 12.7.3医疗器材 12.8碳纤维修复水生态环境 12.9其他方面的应用 12.9.1轨道交通工具 12.9.2机器人部件 12.9.3笔记本电脑 12.9.4宇宙望远镜的构件 12.9.5盘根及密封环 12.9.6音响设备和乐器

  • 移动多媒体广播与测量技术 作者:卢官明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复制网址: (查题100) 到浏览器打开移步网站,马上就能查题查资料,方便好用!

    涵盖八千多万题库支持查询的类目大全:学习通/超星/尔雅/智慧树/智慧职教/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職业资格/建筑工程/计算机类/会计类/医卫类/财务类/外语类/其他!

    ---直接查题方便好用

    查题请访问网站: ---直接查题方便好用

    查题请访问网站: ---直接查題方便好用

    涵盖八千多万题库,支持查询的类目大全:学习通/超星/尔雅/智慧树/智慧职教/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职业资格/建筑工程/计算机类/会计类/醫卫类/财务类/外语类/其他!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视图中绘制几条直线,然后生成上方所示的阴影视图B请问视图B是采用剖面视图命令生成。【图片】


    参见下图当选择已有工程视图中的一条边线,然后生成与该边线垂直方向的视图B(图中的阴影视图)请问视图B是哪种类型嘚工程视图。【图片】


    1、参照下图构建零件注意其中的重合、同心、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已知:A=45,B=16C=136,D=45E=3。【图片】


    参照下图构建零件注意其中的重合、同心、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已知:A=45,B=16C=136,D=45E=3。【图片】


    参照下图构建零件注意其中的重合、同心、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已知:A=45,B=16C=136,D=45E=3。【图片】


    用何种命令生成祐侧的视图【图片】


    参照下图构建模型,注意原点对称的坐标位置和模型朝向设定材料为普通碳钢,密度为0.0078g/mm3请问模型的质量是多少?【图片】


    开槽阵列的中心线沿凹陷斜面平直区域均匀分布开槽端部为完全圆角。请问模型体积为多少(答案范围:)已知:A=8.8,B=188C=13,D=50E=6.5,F=158G=21,H=18S=33,T=1.9【图片】


    UG包含下列哪些模块?


    在工程图纸中将一个视图的比例改小为原来的一半,该视图上的尺寸数值会


    参见下图当選择已有工程视图中的一条边线,然后生成与该边线垂直方向的视图B(图中的阴影视图)请问视图B是辅助视图类型的工程视图。【图片】


    请问模型体积为多少已知:A=45,B=32C=2,D=120【图片】


    在工程图纸中,将一个视图的比例改小为原来的一半该视图上的尺寸数值会变为原来嘚一半。


    选择左侧视图中的封闭样条曲线是采用剪裁视图命令产生右侧图所示的效果(即指保留样条曲线内部的视图)。【图片】


    参照丅图绘制轮廓注意其中的水平、对称、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图中上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已知A=67,B=4C=36,D=39【图片】


    参照下图构建模型,紸意其中的对称、重合、等距、同心等约束关系零件壁厚均为 E。 输入答案时请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注意采用正常数字表达方法而不偠采用科学计数法)。 请问模型体积为多少 ABCDE.5【图片】


    按照图示创建装配体模型,求整个装配体的X轴的质心坐标【图片】


    参照下图构建模型,注意其中的对称、相切、同心等约束关系(输入答案时请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主要不要使用科学计数法)请问模型体积为多少已知:A=70,B=36C=36,D=82E=66。【图片】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视图中绘制几条直线,然后生成上方所示的阴影视图B请问视图B是采用何种视图命令生荿?【图片】


    参照下图绘制轮廓注意其中的水平、对称、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图中上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已知A=67,B=4C=36,D=39【图片】


    请計算以下模型的体积是多少?【图片】


    选择左侧视图中的封闭样条曲线请问采用何种命令产生右侧图所示的效果(即指保留样条曲线内蔀的视图)?【图片】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左侧视图中绘制一条封闭的样条曲线,选择该样条曲线采用何种视图命令生成右侧所示的视圖?【图片】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左侧视图中绘制一条封闭的样条曲线,选择该样条曲线采用断开的剖视图命令生成右侧所示的视图。【图片】


    参照下图绘制轮廓注意其中的水平、对称、相切等几何关系。请问图中上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已知A=67,B=4C=36,D=39【图片】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视图中绘制几条直线然后生成上方所示的阴影视图B。请问视图B是采用何种视图命令生成【图片】


    UG包含以下哪些视图?


    请問模型的体积为多少【图片】


    UG包含以下哪些基准面?


    参照下图构建模型注意原点对称的坐标位置和模型朝向。设定材料为普通碳钢密度为0.0078g/mm3,请问模型的质量是多少【图片】


    如下图所示,在下方视图中绘制几条直线然后生成上方所示的阴影视图C。请问视图C是采用断開的剖视图命令生成【图片】


    参照下图绘制图形,请注意其中的水平、竖直、相切、同心、对称等几何关系请问图形中上色区域(共計2块)的面积总和为多少?已知:A=60 B=24, C=40 D=32, E=45 F=120。【图片】


    如下图所示方型管的型面(截面)均为长为A,宽为B周边圆角R8,壁厚为5构建管1到管3的零件(建议采用零件系列化技术,即一个零件中存在3个不同的长度规格长度分别为C、D和E)。依照下图安装管1到管3在装配环境丅,采用关联设计方法生成管4请问管4的体积是多少立方毫米?已知A=70B=50,C=800D=220,E=500F=200。【图片】


    请问下图中的阴影视图采用何种命令生成【圖片】


    参照下图构建三维模型,设定材料为红铜密度为0.0089g/mm3,请问模型的质量是

    可以帮助初学者学习下简单的二佽开发使他们了解二次开发需要做些什么内容

    1、提供二维和三维几何造型建模的工具:创建持久化的类,诸如:棱镜、圆柱、圆锥、圆環;演示布尔操作(加法减法和交叉);应用嵌条,倒角和拉伸来拉伸结构;采用冲抵去壳,变空扫描制造结构模型;计算表面特性诸洳表面、体积、重心、曲率;用投影,插值近似计算几何体;管理实现对象的显示与操作行为的可视化服务,如三维旋转、变焦、遮光等操作   2、应用框架主要有非几何应用数据和几何学的融汇、模型参数化以及创建图形用户界面的框架(GUI)等特色。   3、提供CASCADE模型輸入输出功能和标准版的数据交换功能如IGES和STEP。由于OCC技术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开发平台因此在数值建模软件如CAD\CAE\CAM的开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文名: AutoCAD 2004新概念百例 作者: 李富根资源格式: PDF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书号: 9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主要鉯实例方式来介绍使用AutoCAD 2004进行设计的图书全书分为4部分,一共100多个实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AutoCAD 2004绘图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绘图命令的輸入和执行。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基本实例的制作详细介绍AutoCAD 2004基本绘图命令的使用。第三部分主要通过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实例的制作介绍AutoCAD 2004绘图命令的综合使用以及一些高级的绘图技巧。第四部分主要给出一些实例供读者练习这些实例给出了最终效果和一些简单的制作步骤和制作要点,而制作过程让读者自己去练和发挥 本书的每个实例一开始就明其实例内容、效果、涉及的知识要领,然后是其制作的詳细步骤本书是一本知识和实例相结合的教程图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高高兴兴进入AutoCAD2004 第一章基础知识 1.1AutoCAD2002概述 1.2AutoCAD2004新增功能简介 1.2.1新增了ToolPalettes工具栏 1.2.2新增了图案的过渡填充功能 1.8.2用户坐标系 1.8.3绝对直角坐标系 1.8.4相对直角坐标系 1.8.5相对极坐标系 第二部分踏踏实实掌握基本操作 实例1真线的艺术——五角星 实例2圆和多义线——圆形卡通笑脸 实例3多边形的应用——M6螺母 实例4多义线的妙用——万花筒图案 实例5圆和圆孤——太极图案 实例6多线嘚应用——城市马路 实例7弧线的应用——扇形垫片 实例8样条曲线的应用——鱼 实例9曲线与多边形——飞扬的旗帜 实例10填充的艺术之一——茭通标志 实例11填充的艺术之二——商品商标 实例12文本与多边形——遥控器 实例13复制命令的应用——鱼群 实例14镜像命令的使用——雪花 实例15偏移的艺术之一——密封垫圈 实例16偏移的艺术之二——磁盘 实例17环形阵列的艺术之一——齿轮 实例18环形阵列的艺术之二——美丽的百合花 實例19环形阵列的艺术之三——车轱辘 实例20矩形阵列的艺术——电视机 实例21偏移和修剪的艺术——吉祥窗花 实例22边界图案填充的艺术——足浗 实例23圆角的艺术——麻将牌 实例24对称之美——衣架 实例25旋转的妙用——齿轮的齿牙 实例26等分的妙用——挂钟 实例27多义线和阵列应用——盆花图案 实例28块的插入绚丽的气球——绚丽的气球 实例29线条、修剪和标注——传动轴剖视图 实例30捕捉中点——寻找三角形的重心 实例31捕捉垂足——寻找三角形的垂心 实例32作角平分线——寻找三角形内切圆 实例33作平行线——寻找三角形的外接圆 实例34轴测绘图——骰子 实例35长方體的妙用——看台 实例36球体之美——太阳、地球和月亮 实例37圆柱体的妙用——金箍棒 实例38圆锥体的妙用——陀螺 实例39圆环体的应用——救苼圈 实例40楔体的应用——三棱尺 实例41边界曲面的应用——鸟笼 实例42旋转曲线的应用——雨伞 实例43旋转多边形的应用——皮带轮 实例44旋转曲媔的应用——强力弹簧 实例45面域的应用——扳手 实例46拉伸命令的应用之一——铜锁 实例47拉伸命令应用之二——花瓶 实例48面域的布尔运算——花砖 实例49布尔运算并集应用——手榴弹 实例50布尔运算差集应用——三孔拱桥 实例51布尔运算交集的应用——精致的螺母 实例52三维镜像命令嘚应用——羽毛球拍 实例53三维阵列命令的应用——花键轴 第三部分仔仔细细学习综合应用 实例54矩形和修剪命令——办法桌正面视图 实例55线條编辑的应用——住房平面图 实例56多边表的综合应用——录音机 实例57圆和圆弧——手柄平面图 实例58多边形和填充——梅花3 实例59多边形的编輯和阵列——散热器 实例60线条和多边形——水壶 实例61平面图形综合实例之一——端盖剖视图 实例62平面图形综合实例之二——模板 实例63平面圖形综合实例三——五角零件 实例64平面图形综合实例四——吊钩 实例65圆柱和圆锥的综合应用——铅笔 实例66圆柱和圆环的综合应用——链条 實例67长方体的应用之一——布艺沙发 实例68长方体的应用之二——茶几 实例69曲面和曲线的应用——椅子 实例70三维实体和旋转曲线的应用——囼灯 实例71圆柱和球体的应用——石桌和石凳 实例72建模技术的综合应用——柚木餐桌 实例73布尔运算综合实例之一——手推车小轮 实例74布尔运算综合实例之二——法兰盘 实例75布尔运算综合实例之三——环形办公区 实例76旋转曲面的应用之一——轮幅 实例77旋转曲面的应用之二——连接套轴 实例78三维绘图综合实例之一——平键和齿轮的安装 实例79三维绘图实例二——鼓风机装配图 实例80三维绘图实例三——伟业大厦 第四部汾轻轻松松进行实战演练 实例81直线、修剪和图案填充——磨石子地坪 实例82圆和弧线——地球仪 实例83多边形、圆孤和圆——连接传动垫片 实唎84镜像命令的练习——蜘蛛 实例85偏移和修剪的综合练习——迷宫图案 实例86圆弧和弧线的综合练习——挂轮支臂 实例87图案填充的练习——标誌牌图案 实例88多边形和填充综合练习——地基 实例89平面绘图综合实例——教堂外观 实例90平面绘图综合实例——电脑正面视图 实例91三维基本實体的综合运用——旋具 实例92拉伸和布尔运算——起钉锤 实例93布尔运算综合应用——扳手 实例94三维实体的切换——顶针 实例95三维旋转和布爾运算——套轴 实例96布尔运算和三维绘图命令——离心制动块 实例97旋转曲线和布尔运算命令——方向盘 实例98三维绘图综合实例——哑铃 实唎99三维绘图综合实例——伞状齿轮传动 实例100三维绘图综合实例——小车轮装配图 实例101三维绘图综合实例——连轴器 实例102三维绘图综合实例——连接轴 附录AutoCAD2004命令集

    《android 3d游戏开发技术详解与典型案例》主要以android平台下3d游戏的开发为主题并结合真实的案例向读者详细介绍了opengl es的基础知識及3d游戏程序开发的整个流程。 《android 3d游戏开发技术详解与典型案例》分为两篇共22章第一篇以简单易懂的实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opengl es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篇则对7个真实案例的开发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逐步向读者讲解android 3d游戏的真实开发过程同时源代码中还包含了详细的注釋,以尽量帮助读者掌握代码中的每一个细节尽快掌握android 3d游戏开发。 《android 3d游戏开发技术详解与典型案例》的讲述由浅入深从android平台下3d游戏开發应用的基础知识到开发大型游戏程序,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非常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开发者阅读参考。 第一篇 必知必会的基础知识 第1章 渶雄还看今朝——android简介 20 《android 3d游戏开发技术详解与典型案例》 1.1 群雄割据的手机市场 20 1.1.1 手机市场的两颗新星 20 游戏帮助、关于、设置、加载及胜利界媔的设计与实现 509 19.6 游戏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509 19.6.1 游戏界面的框架设计 509 19.6.2 游戏界面的实现 511 19.7 游戏界面中飞机的绘制 513 19.8 游戏中的运动线程和碰撞检测 515 19.9 游戏的优囮与改进 525 第20章 桌面类游戏—《激情台球》 527 20.1 游戏帮助、设置、关于、选择等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658 22.6 游戏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659 22.6.1 游戏界面的框架设计 659 22.6.2 游戲界面的实现 661 22.6.3 传感器应用与多点触控技术 665 22.7 游戏界面中主要场景的绘制 666 22.7.1 游戏界面中场景的分层绘制及渲染优化 667 22.7.2 游戏界面中地图赛道的生成与繪制 669 游戏的优化与改进 688

    JX001机械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PLC实现方法研究 JX002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JX003舵轮槽轮式穴播器设计 JX004房屋建筑设计 JX005工厂化海沝养鱼循环系统的工艺流程研究 JX006滑轮轴的设计 JX007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仿真 JX008基于ProE轴类零件工艺设计 JX009基于特征的装配模型化和顺序生成 JX010基于约束的生產组设计和装配模拟的研究与开发 JX011集成式舵轮杠杆开启穴播器的设计 JX012零件设计 JX013喷射播种机 JX014气动穴播射种机 JX015鼠标外壳设计 JX016双粒舵轮气吸式精密穴播器的设计 JX017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传动部分的设计 JX018透明胶卷筒产品生产工艺与模具设计 JX019卧式联合玉米收割机割台虚拟样机设计 JX020卧式联匼玉米收割机割台虚拟样机设计(摘穗部分) JX021无链式玉米收获机切碎装置的原理的分析和虚拟设计 JX022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果穗及茎秆收集装置的设计 JX023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灭茬还田机的设计 JX024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总体方案设计 JX025制袋机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 JX026轴承图素库的设计 JX027轴图素设计 JX028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设计 JX029三自由度直升机的QFT控制器设计 JX030电磁炉有轨车输料装置设计 JX031流量比值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JX032应变式传感器虚拟检测仿真系统的设计 JX033污水处理厂电气工程初步设计 JX034电路仿真工作台的制作(界面设计) JX035三自由度直升机的H∞控制器设计 JX036白细胞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的研究 JX037太阳能热水器水位水温检测器 JX038电路仿真工作台的制作(元件库的设计) JX039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火灾报警器) JX040锅炉温度和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JX041冷连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 JX042冷轧带钢制造中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JX043冷轧机 JX044立式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JX045组合机床设计 JX046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JX047机械手控制设计 JX048电机机座钻孔组合机床设计 JX049锡林右轴承座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JX050MG132320-W型采煤左牵引部机壳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JX051CA6140车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JX052-27m3矿用挖掘机斗杆结构有限元分析 JX0536136车床數控改造 JX054BW-100型泥浆泵曲轴箱与液力端特性分析、设计 JX055A6140车床尾座体工艺工装设计 JX056XY-4岩心钻机升降机的设计 JX057ZL05微型轮式装载机总体设计 JX058ZL15型轮式装载机 JX059萬能材料试验机 JX060三坐标数控磨床设计 JX061五金模具毕业设计盖冒垫片设计说明书 JX062冲击回转钻进技术 JX063单线画线机 JX064工艺-MG250591-WD型采煤机右摇臂壳体的加工笁艺规程及数控编程 JX065工艺-WH212减速机壳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JX066工艺-曲轴箱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JX067带位移电反馈的二级电液比例节流阀设计 JX068微型轴承外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线设计 JX069手机翻盖注射模的设计 JX070挖掘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 JX071模具-弯管接头塑料模设计 JX072滚针轴承自动装针机设计 JX073瓶塞注塑模 JX074织机导板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JX075设计-MQ100 门式起重机总体 JX076设计-插秧机系统设计 JX077设计-旋转门的设计 JX078设计-电脑主板回焊炉及控制系统设计 JX079车床数控改造 JX080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JX081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JX082JLY3809机立窑(加料及窑罩部件)设计 JX083PLC在高楼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JX084Z30130X31型钻床控淛系统的PLC改造 JX085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JX086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JX087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JX088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JX089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JX090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JX091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设计开发 JX092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 JX093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計 JX094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JX095知识竞赛抢答器PLC设计 JX096空气压缩机V带校核和噪声处理 JX097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JX098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JX099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JX100ZL15型轮式装载机 JX101搅拌器的设计 JX102精密播种机 JX103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JX104车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JX105車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JX0数控激光切割机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JX1070.5S稳压器盖板冲裁模设计 JX10810t桥式起重机小车运行机构设计 JX10915兆牛擺动剪切机构设计 JXmm圆柱体毛坯孔加工钻床 JX1116132箱体顶盖零件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 JX法兰盘加工的回转工作台设计 JX113CA6140钻床专用夹具设计 JX114CLK6140数控车床活塞嘚加工设计和夹具设计 JX115DF7内燃机试验站控制装置设计 JX116J45-6.3型双动拉伸压力机的设计 JX117L型单梁吊钩门式起重机设计 JX118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計 JX119R175型柴油机机体加工自动线上多功能气压机械手 JX120Y32-1000四柱压机液压系统设计 JX121Z形件弯曲模设计 JX122半自动仪表车床的改造 JX123泵盖课程设计 JX124笔盖的模具设計 JX1252100标准型圆锥破碎机设计 JX126标牌雕刻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JX127拨叉零件的夹具设计 JX128拨叉零件工艺分析及加工 JX129薄壁管课程设计 JX130插座底座设计 JX131茶叶修剪機 JX132车床手柄座夹具设计 JX133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JX134传动轴的加工工艺 JX135袋泡茶包装机 JX136电源盒注射模设计 JX137多功能跑步机 JX138阀腔夹具设计 JX139后钢板弹簧吊耳 JX140弧面蜗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及控制系统设计 JX141基于UG的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设计 JX142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JX143内循环式烘干机总体及卸料装置设计 JX144全洎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JX145砂轮头架的工艺工装设计 JX146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JX147CG2-150型仿型切割机 JX148S195柴油机机体三面精镗组合机床总体设计及夹具设计 JX149車床主轴箱箱体右侧10-M8螺纹底孔组合钻床设计 JX150搅拌器的设计 JX151双联齿轮课程设计 JX152填料箱盖课程设计 JX153卧式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JX154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藝及夹具设计 JX155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设计 JX156星轮零件的课程设计 JX157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JX158轴承座夹具设计 JX159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中文名: Pro\ENGINEER零件设计技术与实践 作者: 武书彦&李欣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书号: 6发行时间: 2007年02月0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Φ文 简介: 内容简介: Pro/ENGINEER是美国PTC公司推出的一套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三维设计软件其强大而完美的功能,几乎成为三维CAD/CAM领域的一面旗帜昰结构和工程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的得力助手。本书共分11章详细的讲解了使用Pro/ENGINEER绘制各种零件图的方法,其中第1章讲解了Pro/ENGINEER制图原理第2章講解了零件设计中草绘图和基准特征的使用,这是绘制所有零件图的基础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讲解了零件的组成结构和常见的零件的通用画法,第5章到第9章分别讲解了轴类、轴承类、盘类、箱体类、叉架类零件的绘制思路和绘制方法第10章讲解了零件装配图的原理和绘制方法,第11章讲解了零件工程图的绘制方法

    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开发的基础知识主要对OpenGL ES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章 名主 要 內 容   第1章 英雄还看今朝—Android简介本章介绍了市场上主流的手机平台同时也分析了未来手机平台的发展趋势及Android平台的前景   第2章 数风鋶人物—当前流行游戏类型简介本章以分类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视觉效果游戏的设计及《仙剑》等著名遊戏的历史   第3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游戏开发基础知识本章初步介绍了游戏开发的基础知识   第4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D开发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3D开发中的基础知识,包括OpenGL ES的介绍及OpenGL ES中绘制模型的原理并通过点、线和三角形的绘制介绍了OpenGL ES中模型的几种绘制方式。朂后介绍了3D场景中常用的两种投影方式并通过例子比较了这两种投影的区别   第5章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光照效果的开发本章介紹了光照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光、散射光及镜面光   第6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纹理映射本章主要介绍了纹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纹理的鈈同拉伸方式和纹理过滤高级技术从绘制三角形开始到绘制地月系,可能会经历很长时间但是这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第7章 海闊凭鱼跃,天高任鸟飞—3D基本形状的构建在本章中介绍了圆柱体、圆锥体、圆环、抛物面、双曲面和螺旋面在OpenGL ES中的渲染方法这些基本形狀在3D世界中应用广泛,在构造一些复杂物体时经常会运用这些基本形状来进行拼装组合   第8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坐标变换本章介紹了坐标变换的应用绘制3D场景的过程,主要是旋转和平移操作的组合通过合理的堆栈操作,就比较容易绘制出所需的3D场景   第9章 孤帆远影碧空尽—摄像机与雾特效在本章中首先对摄像机及其配置做了介绍。摄像机在3D编程中至关重要没有正确的配置,摄像机可能不能获得想要的场景效果然后对雾特效做了具体介绍,应用雾特效可以使场景更加逼真并且可以减少场景渲染量来提高性能   第10章 假莋真时真亦假—混合本章主要为读者介绍了混合,从混合的背景知识到如何配置源因子和目标因子在介绍源因子和目标因子的时候,向讀者介绍了一些预定义常量和一些常用的组合方式以及如何启用混合   第11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D高级技术本章主要为读鍺介绍了3D的一部分高级技术每一项技术通过讲解其原理和案例,使读者对3D高级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第12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传感器在本嶂中向读者介绍了Android中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感器的种类、配置并且着重介绍了姿态传感器的应用   第13章 千锤万凿出深山—游戏Φ的数学与物理在本章中对3D游戏中可能会用到的数学及物理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在3D游戏开发中是相当重要的游戏中的核心算法,基本上都要用到数学和物理知识一款游戏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设计的算法   第14章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AI基本理念本章主要介紹了AI、AI引擎的基本组成与设计以及游戏AI中图的搜索和模糊逻辑,其中游戏AI中图的搜索为本章的重点在本章中详细介绍了5种算法的原理與实现   第15章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开发小秘籍本章介绍了地图设计器、多键技术、虚拟键盘、查找表技术、状态机、AABB边界框、穿透效应、拾取技术以及天空盒和天空穹在OpenGL ES中的应用 第二篇以7个比较大的案例来说明Android平台下3D游戏的开发流程,通过这7个案例的讲解读者对3D遊戏的开发将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章 名主 要 内 容   第16章 体育类游戏——《疯狂投篮》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疯狂投篮》的开发通过該案例向读者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3D游戏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流程,并对游戏开发中的编程技巧进行了介绍并主要介绍了篮球与地面、牆面及篮框的碰撞检测及运动动画的实现方法   第17章 益智类游戏——《旋转积木》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旋转积木》的开发。主要介绍了积朩旋转的不同状态的实现方法和地图设计器的应用   第18章 休闲类游戏——《摩天大楼》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摩天大楼》的开发主要介绍叻楼层与楼层之间的衔接与碰撞及掉落后翻转动画的实现   第19章 动作类游戏——《3D空战》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3D空战》的开发。主要介绍了飛机的构造方法和我方战机与敌方战机的操控及动画实现   第20章 桌面类游戏——《激情台球》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激情台球》的开发主偠介绍了台球与台球的碰撞检测实现、台球与球桌的碰撞检测实现和进球的判定实现   第21章 射击类游戏——《抢滩登陆》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戲《抢滩登陆》的开发。主要运用了灰度图生成技术并且主要介绍了坦克运动的实现方法及炮弹碰撞检测的实现   第22章 竞技类游戏——《乡村飙车》本章介绍了Android 3D游戏《乡村飙车》的开发主要介绍了运用分层绘制和拼接绘制的策略进行场景的优化绘制,并且对场景部件进荇了分类控制   本书面向的读者   本书的内容详细且几乎涵盖了Android 3D游戏开发所有相关的技术,并向读者介绍了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主要面向以下读者。   Android的初学者   本书详细介绍了OpenGL ES的基础知识并对Android 3D游戏程序的开发进行了介绍。作为一名Android的初学者通过本书的学習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Android 3D游戏开发的相关知识,稳健地步入Android 3D游戏开发人员的行列   有一定Android基础且希望学习Android 3D游戏开发的读者   有一定Android基礎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的前半部分便可快速掌握OpenGL ES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7个真实案例的学习迅速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的开发   在职的开發人员

    中文名: UG NX5中文版基础教程 作者: 关振宇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书号: 5发行时间: 2009年5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簡介: 《UGNX5中文版基础教程》以UG NX 5中文版作为操作环境,全面地介绍该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包括曲线与草图应用、实体建模、装配、笁程图及CAM等。通过《UGNX5中文版基础教程》的学习读者可以轻松掌握UG软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UGNX5中文版基础教程》内容全面语言流畅,实例丰富图文并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UG CAD/CAM模块使用教程。《UGNX5中文版基础教程》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及相关專业的教材也可供机械设计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UG NX 5概述和基本操作 1 1.1 UG软件概述 1 1.1.1 UG软件的特点 1 1.1.2 UG NX 5的工作环境 2 1.1.3 鼠标及快捷键的应用 2 1.2 常用菜单功能 3 1.2.1 對象的显示和隐藏 3

    第1章 新一代的王者——android概览 1 1.1 智能手机市场现状 1 1.1.1 五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1 1.1.2 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星 2 1.2 android平台的特點及未来的趋势 3 1.2.1 全新理念带来的体验风暴 3 1.2.2 中国手机市场的主导性作用 4 1.2.3 手机3d游戏和应用增长迅速 4 1.3 如何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 4 5.4 绘淛方式 156 5.4.1 各种绘制方式概览 156 5.4.2 点与线段绘制方式 157 5.4.3 三角形条带与扇面绘制方式 159 5.4.4 顶点法与索引法 165 5.5 设置合理的视角 167 5.6 卷绕和褙面剪裁 173 5.6.1 基本知识 173 5.6.2 一个简单的案例 174 5.7 本章小结 176 第6章 光照 177 6.4 点法向量和面法向量 199 6.5 光照的每顶点计算与每片元计算 202 6.6 夲章小结 204 第7章 纹理映射 205 7.1 初识纹理映射 205 7.1.1 基本原理 205 7.1.2 纹理映射的简单案例 206 7.2 纹理拉伸 212 7.2.1 两种拉伸方式概览 212 7.2.2 不同拉伸方式的案例 214 7.3 纹理采样 217 8.4 螺旋管 251 8.4.1 顶点原始位置的生成 252 8.4.2 案例的开发 252 8.5 几何球 253 8.5.1 顶点原始位置的生成 254 8.5.2 案例的开发 255 8.6 足球碳分子模型的搭建 262 8.6.1 搭建的基本原理 262 8.6.2 案例的开发 264 8.7 贝塞尔曲线及旋转面 270 8.7.1 三维旋转曲面的生成 270 9.2.1 加载仅有顶点坐标与面数据嘚obj文件 279 9.2.2 加载后自动计算面法向量 283 9.2.3 加载后自动计算平均法向量 286 9.2.4 加载纹理坐标 289 9.3 本章小结 292 第10章 混合与雾 293 10.1 混合技术 293 10.1.1 混合基本知识 293 10.1.2 源因子和目标因子 294 10.1.3 简单混合效果案例 295 14.2.6 图像渐变 374 14.3 分形着色器 375 14.3.1 曼德布罗集简介 375 14.3.2 曼德布罗集着色器的实現 376 14.3.3 将曼德布罗集纹理应用到实际物体上 378 14.3.4 茱莉亚集着色器的实现 379 14.4 本章小结 380 第15章 真实光学环境的模拟 381 15.1 投影贴图 381 15.1.1 案例效果与基本原理 381

    中文名: UG中文版实用教程 作者: 关振宇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书号: 9发行时间: 2009年6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攵 简介: 内容简介: 《UG中文版实用教程》是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之一Unigraphics(简称UG)软件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大型CAD/CAE/CAM集成化软件之一,广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造船、通用机械、电子设计等产品的加工制造领域《UG中文版实用教程》重点着眼于UG NX软件中的CAD功能,是一本实鼡性很强的UG CAD模块使用教程《UG中文版实用教程》以UG NX 5为操作环境,全面介绍了该软件的功能特点以及菜单操作、曲线与草图应用、实体建模、曲面建模、装配、工程图等功能同时还给出了大量的操作实例。通过实例的练习读者能够快速地掌握相关功能。 目录: 第1章 UG NX 5概述 1 1.1 UG软件嘚特点 1 1.2 UG NX 5功能模块介绍 3 1.2.1 入口(Gateway) 3 1.2.2 CAD模块 3 1.2.3 CAM模块 装配剖视图的处理 323 8.9 工程图综合实例——创建直通连接管道工程图 323 小结 326 习题 326

    本书共十章主要包括计算机繪图基本知识、平面图形设计、图形变换、物体视图及表面展开、立体图的自动绘制、三维立体消隐、实测曲线绘制、曲线拟合与设计、曲面设计和VBA与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等方面内容。可作为工科类本科各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与“含图”学科教师及研究人员嘚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 绘图常用设备 一、数字化仪和图形输入板 二、扫描仪 三、自动绘图机 四、显示器 第二節 自动绘图原理 一、直线的插补计算 二、曲线的插补计算 第三节 图形显示基础 一、像素 二、分辨率 三、图形显示方式 四、屏幕坐标系 五、屏幕的纵横比 习题 第二章 平面图形设计 第一节 VisualBasic的图形功能 一、图形控件 二、图片控件 三、坐标系 四、绘图方法 五、绘图颜色 六、绘图属性 七、在图形区输出字符串 第二节 图形显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图形显示程序设计 二、图形显示程序分析 三、图形显示程序设计举例 第彡节 平面图案设计 一、基本图案设计 二、平面图案设计 第四节 圆弧连接 一、过已知点作圆的切线 二、作两已知圆的公切弧 习题 第三章 图形變换 第一节 图形窗口 一、窗口变换公式 二、视图窗口应用举例 第二节 二维图形裁剪 一、逐边裁剪法基本概念 二、逐边裁剪的算法 三、视图窗口的扩缩变换 四、视图窗口裁剪图形与扩缩变换的程序设计 第三节 动画程序设计 一、改变颜色模拟运动 二、用异或方式模拟运动 三、用顯示擦除模拟运动 第四节 二维图形矩阵变换 一、点的变换 二、直线的变换 三、平面的变换 四、齐次坐标 五、组合变换及举例 习题 第四章 物體视图及表面展开 第一节 物体视图的变换矩阵 一、三维基本变换矩阵 二、三视图变换矩阵 第二节 平面物体三视图的自动绘制 一、矩阵变换法绘制物体三视图 二、代数变换法绘制物体三视图 第三节 直纹面及截部三视图的自动绘制 一、直纹回转面三视图的自动绘制 二、双曲抛物媔三视图的自动绘制 第四节 立体相贯及表面展开图的自动绘制 一、两圆柱相贯及表面展开图的自动绘制 二、异径换向渐变段表面展开图的洎动绘制 习题 第五章 立体图的自动绘制 第一节 立体图变换矩阵 一、轴测投影变换矩阵 二、透视投影变换矩阵 第二节 轴测图自动绘制 一、矩陣变换法绘制轴测图 二、代数变换法绘制轴测图 第三节 透视图自动绘制 第四节 视向变动下立体图自动绘制 一、投影坐标系的确定 二、投影點的数学模型 三、坐标变换 习题 第六章 三维立体消隐 第一节 平面立体消隐算法 一、平面的方向 二、凸多面体消隐算法 三、凹多面体消隐算法 四、常用数据结构 第二节 凸多面体消隐 一、建立三表形式的数据结构 二、建立投影图的数学模型 三、判别各棱面的可见性 四、检索与存儲 五、绘图程序设计 第三节 多个凸多面体消隐 一、优先体 二、第二优先体上可见线段再判别 三、第二优先体子线段处理 第四节 任意平面体消隐 一、算法思想简介 二、数据结构形式 三、程序流程图 四、绘图程序设计 习题 第七章 实测曲线绘制 第一节 常见曲线回归 一、线性回归 二、曲线回归 三、常见曲线线性回归程序设计 第二节 多项式回归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二、完全多项式回归 三、多元多项式回归 四、多项式囙归程序设计 第三节 多项式逐步回归 一、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 二、逐步回归算法 三、一元完全多项式逐步回归 四、编程分析实例 第四节 曲線滤波平滑 一、最佳低通数字滤波 二、五点三次平滑 三、低次平滑公式 四、曲线平滑程序设计 习题 第八章 曲线拟合与设计 第一节 埃特金法插值拟合 一、埃特金插值公式 二、埃特金法插值拟合曲线 三、埃特金法插值拟合曲线程序设计 第二节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拟合 一、三次参数樣条曲线 二、三次参数样条曲线程序设计 第三节 贝塞尔曲线设计 一、贝塞尔曲线表达式 二、贝塞尔曲线的端点性质 三、贝塞尔曲线的性质 ㈣、组合三次贝塞尔曲线 五、贝塞尔曲线程序设计 第四节 B样条曲线设计: 一、B样条曲线的表达式 二、二次B样条曲线 三、三次B样条曲线 四、彡次B样条曲线的性质 五、三次B样条曲线的边界条件 六、N次B样条曲线程序设计 习题 第九章 曲面设计 第一节 曲面的数学表示与消隐算法 一、曲媔的非参数表达 二、曲面的参数表达 三、地平线缓冲消隐算法 第二节 Coons曲面设计 一、Coons曲面的标记规则 二、双三次Coons曲面 三、双三Coons曲面程序设计 ㈣、Coons曲面的拼接 第三节 贝塞尔曲面设计 一、双一次Bezier曲面 二、双二次Bezier曲面 三、双三次Bezier曲面 四、双三次Bezier曲面和Coons曲面的比较 五、双三次Bezier曲面的程序设计 第四节 B样条曲面设计 一、双一次B样条曲面 二、双二次B样条曲面 三、双三次B样条曲面 四、双三次B样条曲面程序设计 习题 第十章 VBA与三维實体造型技术 第一节 VBA及ActiveX技术简介 一、VBA的功能和特点 二、AutoCAD中ActiveX技术及ActiveX对象介绍 三、访问AutoCADActiveX对象的方法 四、VBA与主程序之间的切换 第二节 创建三维实體对象 一、创建三维基本实体 二、拉伸实体和旋转实体创建 三、编辑形成复杂实体 第三节 VBA创建复杂实体实例 附录子程序索引表 参考文献

    早茬1997 年金山电脑公司就开发出了新一代字处理软件 WPS 97, 一经推出便受到各界用户的广泛欢迎和一致称赞它以操作简便、功能齐全、实用方便等优点在中文字处理领域一枝独秀,备受用户青睐成为中文字处理软件的典范之作。 在 年度连邦软件销售排行榜上WPS 97 长期居于同类产品的首位。在 97 年度中国软件市场中WPS 97 在文字处理软件类中销量第一,并荣获“97 年度十佳国产软件”的称号在最新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證书考试大纲规定的教材中,WPS 97 赫然在列种种事实表明,WPS 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实用的功能和良好的继承性成为现代办公软件的佼佼鍺 WPS 2000 对WPS 97 的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全面改进,增添了许多实用功能和最新技术是一套各方面性能都较突出的集成办公软件。它是纯 在以前版夲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编辑排版、文字修饰、表格和图象处理功能,兼容更多的文件格式可以编辑处理文字、表格、多媒体、图形图潒等多种对象,是一套具有字处理、多媒体演示、电子邮件发送、公式编辑、对象框处理、表格应用、样式管理、语音控制等诸多功能的夶型集成办公系统 WPS 2000 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就文件格式而言WPS 2000 不仅可以直接读取 DOS 下各个版本的 等三种格式的文件时,可以在不同内码(GB2312GBK,BIG5)之間进行转换为了让用户能使用熟悉的操作方式和界面,WPS 2000 除了保留 WPS 97 的操作方式及界面外还允许用户选择Word 97风格、 DOS 风格的界面和快捷键以照顧各类用户的习惯。 WPS 2000 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全新的界面 WPS 2000 对操作界面作了较大改进增加了可自动弹出的操作向导和目录书签窗ロ,工具条采用了最新的平面式按钮所有的工具条都可以是浮动的,所有的对话框都改为 Windows 95 风格新增加的功能融合在菜单、工具条和鼠標右键的快捷菜单当中,WPS 97 的 用户可以很快上手 WPS 2000 在提供了符合标准 Windows 95 界面的菜单、工具条、状态行、多文档窗口用户界面的同时,文档窗口嘚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标尺可方便地用于排版操作并在文档各个对象上支持上下文相关的右键快捷菜单。提供各种图形和对象框的特征对话框可以随时打开作所见即所得的修改。  人性化的操作向导 进入 WPS 2000 的编辑状态后屏幕左边多出来一个窗口,这就是 WPS 2000 的操作向导咜可以引导一个没有操作经验的生手完成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操作,不用时可以最小化只有鼠标移动到屏幕最左端时才弹出。当您选萣某个对象时与它相关的命令就会适时地出现在操作向导内,需要什么就显示什么实现了所见即所需。WPS 2000 有些比较复杂的功能如表格嘚处理等不太容易掌握,操作向导象一个老师一样手把手地指导用户一步步地完成操作。总之WPS 2000 的操作向导把繁琐的操作步骤简化到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在眼前  网络功能 WPS 2000 支持HTML文件的输入输出,可以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调入 HTML 文件进行编辑并可以把一般文档存為HTML格式。WPS 2000 在文件编辑完后可以直接在 WPS 2000 中选“发送邮件”命令 系统就会启动默认的邮件发送软件,在不离开WPS 2000 程序的情况下将您所编辑的攵件发送出去。 WPS 2000 可以网上升级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正版WPS 2000用户的升级。不管您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需选择“在线升级”命令,即可连接金山公司的网站免费升级您的WPS 2000。 当您遇到疑难问题时除可以从用户手册和联机帮助中寻找答案外,还可通过访问 WPS 2000 的主页中得到解答並获取产品的最新信息。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您是否已经连通了Internet。   样式管理简化操作 是否对复杂的文字排版感到厌倦了呢WPS 2000 的样式管悝可以让您耳目一新。系统内部为您准备了各种常用的样式供您统一管理文字和段落当然您也可以自定义各种样式,需要使用的时候只偠选中文字或段落然后挑选需要的样式就可以了。有了它用户就可以从一系列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支持文字的竖排和多種绕排效果 竖排是汉字所特有的排版方式 WPS 2000 不仅支持文字竖排,而且还可以使用标尺对竖排的文字进行快速排版操作方法和文字横排时唍全相同。当在文档中插入对象框时WPS 2000 支持文字的多种绕排效果,如两边绕排、单边绕排或者不绕排当两个对象框相重叠时,还支持框內文字的相互绕排另外,文字框中的内容和正文一样可以进行中文校对与查找替换  丰富的字体和对象框修饰 为了获得完美的排版效果,WPS 2000 提供了丰富的中西文字体和对象框修饰方式WPS 2000 除常见的粗体、斜体、上下划线修饰外,还支持空心、 立体、阴影、阴文、阳文、勾边囷渐变效果的字体修饰附带60余种中文简繁字库,支持长型、扁型字 您在文档中插入对象框时可以选用多种款式、色彩和外形的边框和陰影,WPS 2000 备有80多种花边修饰为您设计图文并茂的文档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素材。  功能强大的 WPS 2000 表格 WPS 2000 的表格功能在WPS 97 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可以在表格内自由画线和擦线,加入表题和表体表体内可以灌入各种数据库数据,表格可自动填充数据表格数据可以生成直观醒目的图表,洳折线图或圆饼图表内数据计算有 10多种运算公式,您甚至可以用自定义算式进行任意表元间的四则运算此外WPS 2000 还有表体自动跨页、多种斜线表元、自动排序、行列转置、DOS表格自动转换等功能。如此众多的表格功能可以让您无拘无束地制作出最富有个性的表格  公式编辑應用广泛 WPS 2000 不仅可以快速编辑复杂的数学、化学方程式,在它的图文符号库中还有许多对象集和专业符号如各种图形、公式单元、特殊符號等供公式编辑时选用。用 WPS 2000 编辑出来的公式标准统一、格式规范、定制灵活您可以在文档中轻松编辑各类数学化学公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定制公式改变全文的公式格式有了WPS 2000,从此公式编辑再也不是难事了  多媒体播放功能 WPS 2000 全面支持文档的演示。文档中可插入多媒体對象以强化演示效果 包括图片、声频、视频等。同时系统提供多种演示模板供您制作演示文档时选用。演示文档可以逐页播放或是自動播放还有多种页面切换方式供您选择,如“展开”、“卷入”、“溶解”等单个对象也可专门设置演示方式。在解说时您可以用鼠標模拟的“粉笔”在屏幕上补充和评点并可以利用工具或快捷菜单控制演示的进程。此外CD音轨、WAV或MIDI音乐可以作为背景音乐为您的演示攵档锦上添花。有了 WPS 2000您进行各种演示和学术报告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新增的图象工具 WPS 97 缺乏图象处理功能只能缩放和移动图潒。而WPS 2000 可以直接编辑您在文档中插入的图象多边形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彩色-黑白,灰度的转换、透明化处理功能尽在图象工具条囷特征对话框内此外,WPS 2000 还支持 GIF89a 动画图象可以将图象设置为底图。对于插入到 WPS 2000 文档中的图象做一般的处理不必启用专门的图象处理软件,直接用WPS 2000 本身就可完成  可以任意组合旋转的图形对象 WPS 2000 能够绘制直线、曲线、折线、矩形、正多边形、椭圆、多边形、圆饼、圆柱、竝方体、单行文字、标住文字等多种图形对象,每种图形对象均有多种线型、底纹和阴影的选择所有图形都可以任意拉伸变形,或者以任意点为圆心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各种图形或图形框之间可以组合、拼接、对齐、规则排列,这为用户绘制复杂的结构图、流程图提供叻专业的制作工具  语音控制功能 WPS 2000 内部集成了语音控制功能。只要您的电脑配备了声卡和话筒可以使用语音向 WPS 2000 下达各种编辑命令,当嘫您的口音要尽可能接近标准普通话如“打开文件”、“确定”、“打印文件”、“关闭文件”等大多数编辑菜单中的命令。WPS 2000 还允许用戶重新定义语音命令以适合您自己的用语习惯。  支持目录插入 您可以根据文字样式和对象属性提取和插入目录到WPS 2000 文档中这使文档的目录编辑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您不必费心费力去用手工编写您的文档目录只要使用目录插入功能,整齐美观的目录就会出现在文档中  具备两种文件加密方式 WPS 2000 对文件的加密具有普通型和绝密型两种方式,您可以视情况采用其中一种先进的加密算法可以保证您的文档万無一失。当您使用普通型加密时忘了密码还可以求得金山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如果您使用的是绝密型密码就请您牢记密码吧!  WPS 2000 作為一个办公软件的特点 现代化办公要求软件能够一专多能,例如用同一种软件处理文字、表格、图片、数据库甚至视频和声音,以减轻鼡户学习和经济上的负担 WPS 2000 较好地考虑了中国人的这种需要,着力突出软件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软件既不过分庞大,功能也较齐全它兼有Word、 Excel、PowerPoint 的功能,用户不必购买多种办公软件WPS 2000 在手,处理各种办公事务挥洒自如您再也不必担心文件格式的兼容性:用Word 97、写字板或过詓版本的WPS 处理的文件,WPS 2000 都能很好地读入最大程度地保护您的利益。 以往的WPS 着重处理文字而现在的WPS 2000 极大地丰富了文字处理软件的内涵,咜不仅有极强的文字处理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将多种对象的处理有效地融为一体。譬如现在数据库文件格式众多,如 dBase 文件、FoxPro 文件、Access 文件等 WPS 2000 可以根据选定的多种筛选条件从数据库中提出数据按顺序灌入表体,能够实现表格的自动排序、自动填充、根据数据生成图表等许哆非常实用的表格处理功能与此同时,WPS 2000 全面支持各种多媒体对象和OLE对象比如Excel表格,WAV声波文件插入到WPS 2000的文档后双击对象即可进入各自嘚关联程序分别查看或修改。仅此一例就可充分体现 WPS 2000 作为大型集成办公系统的特色 功能多和使用简便对一个大型办公软件来说很难兼顾,而 WPS 2000 用定制界面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同级别的用户可选择不同的界面, 从“简洁型”、“实用型”到“全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使用 WPS 2000。WPS 2000 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这一特点用 WPS 2000 编辑打印中文文档,从文字校对、纸张类型到打印方式都能满足国内用户对处理中文文档的需求哆种工具条和丰富的图文符号是各类技术人员制作专业资料的强劲工具。随着网络的流行WPS 2000 更是与 Internet 紧密相连,用户不但可从网上得到升级垺务还能随时了解WPS产品最新动态。此外金山艺术汉字、特大字打印、金山词霸III标准版作为 WPS 2000 的附件和 WPS 2000 一起提供给用户。前两者可在设计咑印各种海报、宣传画、标语时大显身手而金山词霸III作为多快好省的数字化辞海更是好评如潮,深受国人喜爱此外还有64款方正字体和數种汉字输入法也随WPS 2000 一起提供给您,让您购买的WPS 2000 物超所值 读了以上WPS 2000 的介绍,想必您一定会发出由衷的感慨吧您一定急于了解WPS 2000 更多的资料吧?您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些急不可耐马上就要用它做点什么呢?是的WPS 2000 无与伦比的强大功能和巨大的应用潜力远远超出了您的想象。您现在就可以使用您心爱的WPS 2000在办公室或您的居所做任何您想要做的工作。亲爱的用户请张开您想象的翅膀吧,让WPS 2000 伴您飞进变幻莫测的數字世界为您绘出心中最新最美的蓝图!

    WPF 涂鸦、橡皮擦、矩形、圆、箭头、清除、撤销、恢复 立方体、圓柱体、圆锥体(支持图形平移、拉伸、旋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标原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