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怎么用

Apple Watch会让移动支付更智能?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Apple Watch会让移动支付更智能?
关注Ta的:
九个头条网讯:近日,苹果在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Apple Watch,其功能之一是内置支付功能。那么,这款智能手表是如何实现支付的呢?Apple Watch会让苹果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发生何种变化呢?1、Apple Watch如何实现移动支付?说到苹果的支付,就不得不提Apple Pay。Apple Pay的实现需要用户在支付终端附近点击配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iPhone上的对应信息,然后通过Touch ID进行身份识别完成支付。目前满足此要求的只有iPhone 6和6 Plus。那Apple Watch如何实现Apple Pay呢?因为该手表有NFC模块,却没有Touch ID。发布会上,苹果公司技术副总裁Kevin Lynch表示消费者只需双击手表侧边的按钮,信用卡信息便会在屏幕上弹出,用户在表盘上输入密码,最后在支付终端的设备上点击屏幕就能完成交易。当付款完成后,用户的手表会震动提示他们这笔交易完成了。然而有人会说,在那么小的表盘上频频输入密码,一点都不人性化。事实上,用户并不需要如此。苹果网络软件和服务高级副总裁Eddy Cue表示,在用户没有摘除手表的时候,只要让手表与手机匹配连接或者在输入密码后,保持解锁状态就可使用移动支付。而一旦用户摘除智能手表,该手表将会自动检测到,并显示锁屏状态。
文章来源:从移动支付开始,HUAWEI WATCH开启智能新
日 20:51&&&转载:&& 作者:集微网&& 编辑:陈明 分享
手表最初只是一个便捷的计时工具,但现在更多的是一个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其装饰性早已远远胜于功能性。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则赋予了手表更多的功能,如健康监测、智能出行等,让人们对手表的新功能充满了期待。 智能手表看似很火爆 然并卵Apple Watch的发布引爆了可穿戴领域,更引发了消费者的空前关注。大家似乎期待Apple Watch能开启智能手表的新领域。然而,近期一份智能手表市场研究公司Wristly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5%的Apple Watch用户,在戴了两个星期的表之后就不再戴了,17%的人甚至戴了几天就不戴了,更有89%的用户认为Apple Watch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从两年前的Google Glass到近期的Apple Watch,燃起了人们心中对可穿戴设备的热情,各类可穿戴设备也层出不穷,但更多的产品只是缩小版的智能,“重复智能已有的功能”罢了。缺少杀手级应用是智能手表的症候目前智能手表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杀手级的应用,因此克服产品本身的致命缺陷无疑是首要的任务。11月26日华为在上海世博中心推出了国行版的HUAWEI WATCH,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其首次实现了 Wear操作系统的智能穿戴产品离线支付,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在上市前,HUAWEI WATCH就已经有了超过200万台预约量,12月9日国内上市时,华为线下门店排队抢购以及华为商城、天猫、京东等平台短时间内产品被抢购一空的景象来看,HUAWEI WATCH有望的热销程度可以与Apple Watch上市之初的抢购场景相媲美。HUAWEI WATCH预装了 Wear中国版,支持 4.3以上的智能和平板,并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比如语音搜索、微信、来电提醒、查看即时短信等,而拥有堪比百达翡丽的外观品质则颠覆了市面上智能手表的常规设计理念,被外媒誉为“最美的智能手表”。腕上的革命:智能生活从移动支付开始目前,智能手表的发展趋势愈发的理性。如万众瞩目的Apple Watch在喧嚣之后,被“惨淡”的销量泼了一盆冷水。除了外观、电池续航等问题外,尚未出现广受认可的杀手级应用是阻碍智能手表爆发的一大原因,HUAWEI WATCH的问世或许将改变这一现状。据悉,华为应用市场设立了HUAWEI WATCH专区,目前已经上线微信、轻聊、携程、航班管家、腾讯等多款国内最流行的应用,同时还有几十款热门应用即将上线。其中,比较超前的应用当属支付宝的离线支付。这是华为与支付宝深挖智能穿戴产品交互的一次尝试,目的在于贴近生活希望以完美的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完美的需求交互。HUAWEI WATCH内置支付宝应用,其最大特点可以实现离线支付。在手表和均处于离线状态下,HUAWEI WATCH可进行离线支付,用户支付时可直接调出其支付宝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商户扫码后即完成支付。受到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多的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消费。目前,HUAWEI WATCH离线支付已经覆盖了满记甜品、麦的多、爱达乐、哈根达斯、DQ、安德鲁森、沁园饼屋、好利来、爱茜茜里、金凤成祥、味多美、华生园、皇冠蛋糕、巴黎贝甜、原麦山丘、面包新语、唯欧甜、多乐之日、COSTA、仟吉、85度C、克莉丝汀、一鸣真鲜奶吧、九月生活、可莎蜜骸⒚厘鞅瘸20万家的线下商户.。当可穿戴设备遇上与移动支付,无疑增加了其与使用者之间的粘性。移动支付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安全性。当用户通过支付宝绑定HUAWEI WATCH时,支付宝后台生成了手表的唯一标识,并将用户账户和设备绑定,条形码/二维码唯一标识了用户的身份和随机秘钥,在支付时校验设备、用户和秘钥的一致性,同时结合用户的行为、位置、关系、偏好来综合判断用户的风险情况,保证用户的支付安全。如果手表万一丢失,支付宝也在端提供了灵活的管理功能,用户可随时暂停离线支付功能或解绑手表。腕上的革命:不做低头族 生活更智能 除了移动支付以外,通过与连接,提醒、阅读推送、查看信息等操作,都无需掏出,全部都可以呈现在HUAWEI WATCH的触控屏上,从此可以与“低头族”说“Byebye”。当我们在工作时,难免有朋友发来、微信消息,只需点击手表屏幕,即可及时语音回复消息,免去了拿起的麻烦,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当我们外出的时候,用地图,通常都是拿着硕大的,低头看地图,不仅不方便而且十分的不安全,HUAWEI WATCH支持搜狗地图,只需搜索目的地,HUAWEI就可以为你,完全不需要掏出。对于当下智能手表市场,健康功能虽然已经成为了标配,不同设备对同样的运动测量结果却是千差万别,我们无法得知谁家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数据准确性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据介绍,HUAWEI WATCH拥有的高精度运动传感器,配备精密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可自动识别用户走路、跑步、攀爬多种运动状态,记录步数、卡路里消耗、运动时间、起身次数等一天运动数据。此外,还具有更精准的站立记录功能。该功能对于提醒办公一族随时关注健康,显然非常实用。在这个分享的时代,朋友圈中晒美食、秀旅行……比比皆是,分享运动数据,号召朋友们一起健康生活岂不是更酷?HUAWEI WATCH通过与连接,可以在专属APP中完美呈现运动数据,用户即时分享,刷爆朋友圈。心率监测不仅对运动爱好者提供训练时的数据参考更可为用户预防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数据支撑。虽然几乎所有的运动类智能穿戴设备都具备这一功能,但数据准确性如何值得商榷。HUAWEI WATCH根据华为2012实验室专家自研的心率算法,为用户提供最为精准的心率数值,并且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权威数值进行对比,为用户提供改善健康的建议。通过权威医疗机构和专业媒体的评测显示,相比于Apple Watch,HUAWEI WATCH启动报值时间更短,且以经典心率医疗器械为基准,精度更高。续航对于智能手表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据介绍,HUAWEI WATCH的续航时间长达两天,而且采用磁吸式充电底座+数据线设计,小巧轻便,便于携带,不受环境所限,随走随充1.5个小时即可快速充电。虽然可穿戴市场被认为是智能之后的另一个蓝海,智能手表更被寄予厚望,纵然市场普遍认为2015年是智能手表的“爆发年”,但在此领域非但为呈现出期望中的爆发,反而销售冷清。而HUAWEI WATCH一经问世便销售火爆,究其原因除了与美观的设计、智能的功能、超长的续航等优点相关之外,安全的移动支付、便捷的智能出行、医疗级的健康管理……等务实的特色功能也更易打动消费者的心。更多爆料请关注集微网微信公共号:jiweinet 或老杳个人微信公共号:laoyaoshow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000人浏览 826人浏览 659人浏览 636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9163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888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102150编辑部的故事 439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644科技生活多平台阅读
与苹果低调布局、待机而动、并以令对手措不及防之势搭建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故事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讲述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蜿蜒曲折的故事
日北京时间凌晨,苹果发布了全新的两款手机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可穿戴智能设备Apple Watch及移动支付服务Apple Pay。尽管库克的One more thing是Apple Watch,但我认为这次发布会的最大亮点不是硬件,而是Apple Pay。该服务采纳了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用户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就能通过“刷”iPhone或Apple Watch迅速完成支付购买。苹果目前已与维萨、万事达和美国运通三大发卡商合作,覆盖80%的美国信用卡用户以及包括星巴克、赛百味、梅西百货在内的22万家美国零售商及营业场所。
在用户层面,苹果承诺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安全又便捷的支付体验。iPhone首次内置NFC芯片,结合5s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使用户可以凭指纹来安全轻松确认支付,而之前iOS中具有的移动票夹功能Passbook将变身成为移动钱包,可以管理信用卡,并且添加方式非常简单,拍照就能扫描卡号。同时,苹果和商户都不会保存用户的卡号等支付信息,这些信息会是一次性的,并且具有动态安全码加以保护。如果用户iPhone丢失后,可以通过“查找我的iPhone”服务停止所有支付行为。另外,苹果强调“Apple Pay不会知道你买了什么,在哪儿买的以及相关的信息。”,以显示对用户“隐私”的尊重。Apple Pay 所需的一切都在iPhone6里内置,又一次展现软硬件和服务的完美结合。
在产业层面,苹果也凸显出对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与掌控力。由于苹果等于巨大的流量与庞大的消费力,而且Apple Pay绑定帐户模式没有绕开发卡行、收单机构和支付终端厂商,自然能吸引到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据外媒报道,在iPhone 6支持NFC消息传出的同时,麦当劳宣称在全美境内所有麦当劳餐厅部署支持NFC支付的POS系统,对所有员工进行操作培训,并将在9月15日完成部署,为Apple Pay接驾。另外,在商业模式上,苹果将向发卡行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而非向加入了 Apple Pay 功能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或线下和线上零售商额外抽成。因此,开发者和零售商可以更加放心且有动力在自己的商户和应用中加装苹果提供的支付软硬件,又一次为生态圈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基础。
虽然ApplePay最终能否在实践中让各家“皆大欢喜”还有待考验,但华尔街日报一位评论员认为拥有3.75亿台iPhone用户、1.55亿台iPad用户,及发展了8亿绑定信用卡的iTunes消费账户的苹果已经拥有了推广移动支付的一切条件。而此次Apple Pay的产品命名也意味着库克领导下苹果新时代的到来。
与苹果低调布局、待机而动、并以令对手措不及防之势搭建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故事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讲述了一个雷声大、雨点小、蜿蜒曲折的故事。
从2009年开始,中国三大运营商、银联相继启动移动支付业务。银联在商户网络、POS终端等基础设施上占据优势,而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和移动网络、对上游手机、芯片厂商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双方都是国企,都希望能够借机掌控包含手机软硬件、运营商、银行、商铺、用户在内的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此后,两大阵营进行了近3年的近场支付频率标准之争,相互博弈,最终中电信、中移动妥协,放弃自己主导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标准,于2012年正式采用推进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国际通用标准。
尽管NFC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由于牵涉金融、商业通讯行业产业链上的多重因素,手机、POS机产业链却始终难以打通。媒体调查曾披露:用户如果想用NFC支付,首先需要购买一个支持NFC的手机,然后去当地运营商营业厅更换支持NFC模块的SIM卡,下载和安装手机钱包,再用手机钱包绑定相应业务卡,才能具备“刷手机”的资格,而且只限于在支持NFC业务的场所去消费。这样的申请过程繁琐冗长,支持机型、银行卡和业务场景又少,系统不兼容的矛盾在运营商、银行、公交系统中普遍存在,显然不会有太多消费者有意愿去尝试NFC支付。
当运营商、银行系主导下的NFC产业发展遇阻之际,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却已在各自的入口利用“二维码”跑马圈地,抢占移动客户和线下商户资源。与NFC支付涉及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等企业,产业链较长相比,二维码支付无须涉及这么长的产业链,因此发展更加迅速。而且,二维码使用极为便利:消费场所无需改造硬件,只需安放一个二维码标识牌,用户扫一扫,即可轻松支付,为了培育消费者二维码支付习惯,腾讯、阿里不惜引发多轮“打的”大战,高额补贴加上便捷的体验,消费者自然会买账。
二维码开始在O2O市场流行起来,几乎成了一种标配,银联NFC应用一度陷入了焦头烂额、被边缘化的境地。实际上,从技术成熟和安全角度考虑,NFC比二维码更适合近场移动支付。2014年3月,央行终因为安全及监管套利等考虑,叫停了二维码支付,更便利的二维码在严格的监管下输给了更“安全”的NFC,这就再次为运营商和银联加速推进NFC布局、收复失地留出时间。然而,银联与中移动推出的NFC手机支付中,只有三星S3、S4,小米2A等少数型号手机可以使用该功能,在运营商的推广范围内,拥有7亿张发卡量、1000万台POS机、300万支持NFC的“闪付”终端的银联却无法找到一个拥有产业主导权的手机终端来调动更多用户的积极性,与商户无缝对接。
此时,苹果手机最终支持NFC技术消息传来了,其在中国与银联合作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银联的NFC支付一下子从“边缘地带”走向了“主流市场”。苹果产品的黏性能吸引到大批果粉主动体验Apple Pay,如果它能带来完美的支付体验,获得高端用户认可,那么在苹果市场形成的NFC消费势能势必迅速冲击到非苹果市场,倒逼产业链上处于观望的各方积极支持NFC支付,而Apple Pay很有可能成为支付行业的新标准。
如果苹果能够获得监管放行,与银联顺利达成合作,覆盖大部分银联POS终端,从信用卡延伸到借记卡,就离在中国移动NFC支付端形成新的垄断更近了一步,腾讯、阿里就会快速改变,暂弃二维码转投NFC,实现与Apple Pay兼容,而运营商和银行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定位和策略,因为作为最底层、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支付是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充分体现,而苹果推出Apple Pay的目标也绝不仅限于美国或近场支付,而是全球移动支付乃至金融市场。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500强国家分布 500强行业分布苹果移动支付入华悬疑
[摘要]Apple Pay将随苹果手表一同进入中国市场,但其前途未卜。
来源:东方宽频
腾讯科技 孙宏超 3月26日报道顶着光环的Apple Pay入华之路并不平顺,入华时间一推再推,传闻中的合作伙伴从银联换到支付宝又回到银联,可谓一波三折。亚洲金融顾问机构Kapronasia消息的显示,苹果和中国银联已达成协议,将于4月28日正式推出中国版的Apple Pay(苹果移动支付)。不过腾讯科技获悉,由于苹果手表Apple Watch将于4月28日中国首发,Apple Watch本身搭载了Apple Pay,在苹果手表发售之时,尽管Apple Pay也一同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否能够投入使用还需要看苹果和中国支付合作伙伴银联的进度,目前还无法确认Apple Watch在中国投入使用的确切时间表。那么,如果苹果和银联达成合作解决了使用问题。在用户一侧仍有个疑问,中国市场准备好接纳这样一个产品了吗?一个自称是超级果粉的零售店主对腾讯科技表示:“与苹果手机用户相比现在国内用安卓机的还是大多数,更关键的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方便了,消费者也有了使用习惯,我不会采用Apple Pay来进行支付。”似乎Apple Pay目前还没有复制苹果手机对国产手机的威慑效应。一位第三方移动支付创始人对腾讯科技表示:“国内的移动支付企业完全不用对Apple Watch产生任何恐惧,因为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NFC:苹果VS()+三星苹果对Apple Pay寄予厚望。在日凌晨的苹果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表示,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信用卡消费为120亿美元,每天有高达2亿美元的信用卡转账,但信用卡支付过程却非常繁琐。在发布会上,库克对以前所有的移动方式都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苹果基于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终端读取器上轻轻一“靠”,整个支付过程十分简单。此次战略发布,在业内被认为是苹果对三星和谷歌NFC技术的强力回击。全球范围内,NFC在美国和欧洲最早进入商用阶段,2010年谷歌就开始把NFC协议加入Android中,并期望通过谷歌钱包推广NFC支付,但效果不理想。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手机支付人群中曾有接近四成消费者曾使用NFC进行支付,但最终这些尝试者还是选择回到更加熟悉的二维码支付。多家巨头前后布局NFC领域,在快钱CEO关国光看来支付是多元化的,不同场景有不同支付方式:“但在移动支付领域,近场化将成为潮流,NFC近场支付未来将居主导地位。”和谷歌钱包几无支持者相比,Apple Pay被称为“富二代”。截止到2015年3月,美国有超过2500家银行宣布支持Apple Pay,而接受Apple Pay的商店则超过70万家,据苹果方面表示,每天都会有更多的银行、商户和其他App加入Apple Watch的行列。随后,Apple Pay开始采用近场通信技术,用户可用苹果手机进行免接触支付,免去刷信用卡支付步骤。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信息事先存储在手机中,用户将手指放在手机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上,将手机靠近读卡器,即完成支付。强势的苹果让谷歌和三星感到了压力,这两家巨头企业在今年MWC2015上公布了Android Pay与Samsung Pay的研发计划。有消息显示,谷歌计划组建一个由设备厂商、移动运营商、银行和支付网络组成的松散联盟,借此推广新版谷歌钱包支付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谷歌甚至会与某些企业分享更多营收。负面缠身尽管有着种种先天优势,但Apple Pay的发展之路却绝非一片坦途。在苹果采用近场通信技术不久后,即有消息称有犯罪分子利用苹果移动支付验证系统的漏洞,借用盗取的信用卡信息,用苹果支付服务进行交易诈骗。除此以外,有国外媒体指出,目前连续性使用Apple Pay的Phone 6 / 6 Plus手机用户连一成都不到。市调机构 Adoption And Behavior 调查显示,截至本月止,仅6%的iPhone 6用户习惯性使用 Apple Pay 付款服务,仅较去年11月的5%进步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曾经试用过但之后未再持续使用的比率则从4%增加至9%,这意味着,自 iPhone 6 上市后这半年来,至少还有85%的用户完全未使用过 Apple Pay。而苹果曾经的银行盟友们也逐渐露出不满情绪。在苹果正式发布Apple Pay时,宣布结盟的大银行包括了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美国运通,以及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和第一资本等。摩根大通首席财务官玛丽安•雷克当时曾表示,“它就是未来。所以与苹果结盟非常棒!”但是在6个月之后,美国的一些银行私下里开始抱怨,Apple Pay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有美国支付领域相关人士公开表示:“Apple Pay的欺诈正像野草一样滋生,银行目前也无法分辨敌友。但是目前没有人敢大声的说出皇帝是赤裸着身子的。”而那些正在私下抱怨的银行却依然不会拒绝苹果的要求,一些银行高管曾在私下表示如果向苹果提出太多要求,或许会被排挤出盟友的行列。于是在Apple Pay上线几周之后,包括巴克莱银行、Navy Federal Credit Union、PNC银行、USAA和美国银行又成为了苹果的合作伙伴。关于欺诈问题,苹果方面则在声明中公开表示,问题来自银行,“在设置阶段,Apple Pay需要银行对每一张信用卡进行核实,银行然后再决定和批准信用卡是否能够被加入到Apple Pay。银行一直在评估和改进它们的批准程序,这个因不同的银行而有所不同。”苹果手表能挽救支付吗?近日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中国市场也前所未有地成为首发市场之一,微信也同时成为官方搭载App。比起这个价格高、续航能力偏差的智能硬件自身,其随机搭载的Apple Pay对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带来的改变却更加引人关注。根据苹果在发布会上的演示,支付时用户只要将 Apple Watch 移动到靠近支付终端的位置,相应的应用会自动打开帮助用户完成支付。这就解决了用户支付时需要掏出 iPhone,解锁才能完成支付的麻烦步骤。如不出意外,Apple Pay也将随Apple Watch进入国内市场。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跟Apple Pay最适合的合作伙伴是中国银联。该人士对腾讯科技解释,这是因为在目前的物联网技术条件下,线下购买尚不能实现用户设备的单端支付,因而确保用户所用支付平台与商户POS机联通就格外关键。目前银联作为国内最大的POS机厂商,截至去年已拥有超过3000万台普通POS机和360万台支持闪付的POS终端。这一端口垄断优势恰好和Apple Pay形成功能上的捆绑,是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等其第三方平台不具备的。一旦Apple Pay在政策上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苹果没有更多的选择,必须要和银联POS机发生大规模的接触。银联方面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银联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目前“闪付”(Quick Pass)代表银联的非接触式支付产品及应用。用户选购商品或服务,确认相应金额,用具备“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在支持“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轻松一挥便可快速完成支付。一般来说,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银联方面对腾讯科技表示,目前金融IC卡已累计发行超过10亿张,基本都具备“闪付”功能。目前全国“闪付”受理终端400万台,占全国可用银联卡的受理终端总量比例达到1/4。Apple Pay潜在的N个对手内有Apple Watch高调上市,外有银联技术保驾护航,看起来Apple Pay将在中国一路顺风,但真是这样吗?去年,苹果iOS 8.3 Beta发布时,就出现Apple Pay可支持中国银联的信息,不过该条消息很快被苹果删除。此前曾有消息称原本苹果方面和中国银联在今年3月能够达成协议,但已经暂停。去年10月库克曾透露将和()探讨Apple Pay和支付宝之间的合作事宜,但随后却并没有更多消息。但银联和支付宝方面双双对腾讯科技表示,关于和苹果的合作事宜,目前并没有信息透露,详细情况需要等待公告。但最新的消息显示,Apple Pay进入中国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来自苹果社区网站MacX 方面的消息,亚洲金融市场研究和顾问机构 Kapronasia 的官方报告消息显示,苹果公司已经完成与中国银联就Apple Pay项目合作的谈判,两家公司对外宣布将在4月28日开通Apple Pay 的服务。但这家曾经无往不利的美国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上,支付方面依然要面对众多挑战:一、国内手机厂商有消息称国内手机小米正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其相关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目前MIUI团队正在测试类Apple Pay的业务,但具体上线时间尚不能确认。“今年1月,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ComTech公布了全球移动操作系统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iOS中国市场份额为18.1%,Android仍遥遥领先,市场份额高达80.4%。显然,在移动设备上,苹果覆盖的人群有限,有消息显示华为、魅族、联想等国内手机厂商正在计划推出类似的移动支付业务。二、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国内互联网巨头早已经开始抢滩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作为PC时代的支付巨头,对于移动支付早就有所布局,但腾讯也通过“微信红包”发动逆袭。双方在打车软件方面也争先投入巨资。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市场份额超过九成。三、银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苹果在美国和银行方谈判非常强势,而且Apple Pay的手续费不是向商家收取,而是向银行扣除佣金。据银联方面介绍,目前POS机方面收取佣金比例本就不高,如苹果还按照在美国的比例进行收取佣金,就意味着大概银行的三成收入会被苹果分走。除了这几大竞争对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是用户习惯问题。微信和支付宝通过打车大战已经培养了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这些用户是否愿意接受NFC技术,让人怀疑。关国光对腾讯科技表示:“要发展近场支付,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对国内用户来说还需要一个过程,受理环境、应用场景等的成熟都需要时间,所以近场支付短期不容乐观但大有可为。“另外,政策因素也是苹果不得不考虑的主要因素。据金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政府对外资搭建金融平台的监管非常严格,苹果能否和政府方面的监管部门达成一致还很难说。有移动支付公司负责人对腾讯科技表示,此前、Instagram等在中国遭遇各种水土不服,Apple Pay进入中国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问题:“Apple Pay最大的问题在落地,虽然银联可能会成为Apple Pay的合作伙伴,但是银联本身自己就在做移动支付,这块蛋糕是否愿意分给苹果依然存疑。而在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看来支付是个专业活:“支付行业越老越值钱,经营的越久,优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久越强,并不是说有很多钱、很多用户的企业就能随便进入这个领域。”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le watch 微信支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