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区规则踢键的规则和益处

如何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_百度知道
如何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
提问者采纳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学初,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陪着他们一起上课、游戏、吃饭、睡觉-----,在对孩子的行为作为了大量的观察与了解后,我发现我班孩子中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 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比如:开学初,很多孩子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因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评的时候,他还理直气壮。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未经老师同意就出教室的行为是错误的。 二、
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有些幼儿的控制能力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阶段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特别是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好,经常违规,让老师、家长头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而且越玩越开心。再如: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 三 、
逆反心理及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大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意见,常要求自己做主,决定行为。有时当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后,有的孩子会故意做得与要求相反,并以此为乐。 此外,由于孩子在气质、性格、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文静一点、内向一点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强一些;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违规现象就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况给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那么,我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呢?为此,结合我园制定的《幼小衔接工作意见》和幼儿园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我为本班幼儿制定了具体的行为规则,如: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学习、游戏、生活规则;能公正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分辨是非等。同时,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具体如下: 一、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1、 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乱闯红灯会碰车的,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上学就会迟到的。”……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 2、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规则,我们从活动场地、材料使用方法、入区人数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表》。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
结合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活动,使孩子在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相应的规则要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说教。例如在玩“影剧院”游戏时,我们重点培养幼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规则,使孩子们知道在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喧哗,以免影响别人。 此外,我们还重视个别教育,针对不同孩子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小朋友有爱打人的毛病,我就通过讲故事、正反对比等方法给他们讲道理,以引出正确的规则。种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启发、诱导都能使孩子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 二、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己制约违规行为 孩子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接受了它的存在,但若要使这种认识内化为习惯性的行动则需要练习和强化。很多的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孩子光是知道,不进行练习,不从思想上转化到行动上,那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与孩子们共同制订出洗手的规则之后,我便在每日的值日生中选出一名“洗手检查员”,在小伙伴的互相监督下,孩子们做到动作迅速、有序,不再出现拥挤的现象,同时也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此外,我还经常请那些容易违规的幼儿当检查员。如:XX小朋友经常把擦鼻涕的纸随地乱扔,弄脏了班级的环境。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交谈,请他当“卫生检查员”,那天起,他每次擦完鼻涕后都能自觉把纸扔进了垃圾桶,同时还能认真地督促别人,逐步改掉了乱扔纸屑的习惯。 三、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的乐趣,了解违规的后果、并为其承担一定的责任。 规则是对自由和空间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为此,我们首先要提供一个充足、合理、适当的空间和大量丰富的材料,这可以使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活动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在玩体育游戏时,有些孩子由于过度兴奋,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四、细心观察孩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孩子之间相互差异很大,气质、性格、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外界刺激的影响,使孩子的意识、行为都不一样。我们要细致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采取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只需老师的一个眼神,而有的孩子非要坐下来严肃地谈话才行。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上课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适宜采取一些小动作来提醒或纠正孩子的行为,如一个眼神的注视,声音的强弱变化,或是自然地走过去拉回某只动得不停的手…… 五、在讲解规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短、精练、条理清晰、便于记忆 切不可罗罗嗦嗦说上一大堆,使孩子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要点,产生不理解或不愿听。记得我在一俯骸碘缴鄢剂碉烯冬楼次活动中提要求时,前思后想,面面俱到,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们好象把我说的话全忘了。那次以后,我每次都要把规则订在三条之内,所用的词汇都是孩子们能理解、易记住的,这样效果非常好。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有一次吃午饭时,我要求孩子们吃饭保持安静,不讲话。可我和何老师在进餐的时候却谈论班上的事情,结果孩子们也跟着说起来,提醒了几遍都没用。后来,我们注意同孩子们一起遵守所有的规则,树立起了榜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七、长期坚持,巩固规则 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在短期时间内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每一个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机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巩固效果,使我们的孩子更主动适应小学生活,更自信适应社会。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规则意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1032|回复: 0
关于幼儿学习芭蕾舞的益处
签到天数: 1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4]偶尔看看III
追溯的起源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所以“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而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balletto”,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形体芭蕾与专业芭蕾的区别
  形体芭蕾是由芭蕾延伸而来的。专业的芭蕾训练是很枯燥的,而形体芭蕾则以健身为目的,难度较低,它不要求腿踢多直,脚抬多高,做得多么规范,它只是教会你如何把芭蕾特有的那种优雅内涵融会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而且从运动学角度讲,芭蕾的“开、蹦、直”三要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使人练后身材会变得更修长。因此虽然也有体力上的消耗,也是做运动,但它的动作更强调肌肉的耐力、身体的柔韧性,运动强度不是很大,一般人都能接受。
  形体芭蕾的基本要领
  对于一位初学者而言,形体芭蕾的入门课程一般着重于提高学员的基本素质并调整他们的形体姿态。在简单热身后开始基本素质的训练,先从压腿开始。压腿其实并不只是为了舞姿的优美,而是它在健身方面还有许多好处,例如: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感、可以塑造肌肉的线条等等。压腿属于静力拉伸,每次压过之后,还要进行动力拉伸(踢腿)的练习。由于踢腿是比较剧烈的动作,所以还有提高力量和减肥的效果。
  芭蕾的站立姿态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要求肩部下沉,从而突出胸部和颈部的美好线条;要求腿部收紧腰部直立,以使姿态挺拔仪态端庄……这个简单的动作除了美观,它对健康和减肥也有直接的帮助。一些学员由于不良习惯给形体造成了伤害,例如:很多人喜欢长时间用一侧肩膀背包,结果使两个肩膀发展得不平衡(一肩高一肩低);再如,很多人错误理解“抬头挺胸”的动作,做成了“塌腰撅臀”,结果使得腰肌软弱无力、腹部日渐突起,而且由于错误用力极可能导致腰部过早老化。而芭蕾的站姿则能让你感觉人长高了几厘米,可以让你的身线看上去更柔美。教练会在你练习的时候嘱咐你:想象自己是一位公主,很清高,很美丽……通过这样的“内外兼修”,形体与气质都练就出来了。
最基础的芭蕾形体练习至少给5岁以上的孩子带来以下好处:
  端正肩膀 芭蕾的站立姿势,要求颈部保持上挺,肩膀自然下垂。这不仅有助于锻炼颈椎,预防孩子因上网及打游戏过多等引发的肩颈不适,也有助于平衡两肩的高度。
  校正驼背 芭蕾训练中的站姿练习和压腿练习,特别是后压腿练习,特别有助于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校正驼背,帮助肥胖的孩子消减最难减却的背部脂肪,预防背部臃肿带来的形体笨拙。
  收腹减腰 在芭蕾练习中,每一次还原为预备站姿都必须挺胸收腹,这一姿态使腹部肌肉得到加强,脂肪层变薄,使人看上去更挺拔。
  提升臀线 孩子相对削瘦平板的上身配上一个久坐不动的“大屁股”,不仅显得腿短,整个形象也显得笨拙。芭蕾基础练习中有很多臀部紧绷或提臀的动作,如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等,都有助于臀线上提,从而拔高孩子的视觉重心,使孩子如小天鹅一样秀美轻盈。
  使大腿修长、小腿纤细 芭蕾中最基本的地面训练,包括勾脚背练习、盘腿压胯和仰卧吸腿练习,还有仰卧大踢腿,扶把小踢腿等动作,可以充分伸展、拉长腿部各部位的韧带,长期练习更可形成条状肌肉,使腿部看上去更修长有力。
  鉴于一般孩子每周只有1~2个小时的专业培训时间,想达成以上的形体和气质培训目标,还需要家长多多辅助。
在家可以延续的芭蕾训练包括:
  基本站姿训练 芭蕾的站立姿态要求开肩、开胯、开膝、开脚尖,肩部打开后自然下沉,颈部挺直;腿部收紧,挺胸收腹,腰部自然收紧。可要求孩子贴墙站立10分钟,使颈、臀、腿在一条直线上。
  勾脚背练习 孩子坐于铺有软垫的地板上,尽量保持上身挺直,脚背朝向胸部,用手指尖去够脚尖。这一动作可做8个八拍,目的是加强孩子的背部力量并将膝盖后面的韧带充分拉开。
  盘腿压胯和各种吸腿练习 让孩子坐于垫子上,盘起双腿,轻轻压胯。这一动作可以帮助孩子打开肩部和胯部的关节韧带,并增加腰的柔软度。吸腿练习包括仰卧前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吸腿练习不要图快,要尽量帮助孩子动作到位并保持片刻。吸腿练习将进一步打开胯关节韧带及膝部周围的韧带,增强腿部和后背肌肉的弹性和力量。
  扶把训练之压腿练习 如果家里的阳台栏杆高度在1~1.1米左右,让孩子做压腿练习刚刚好。家长可以选择高度适中的椅子靠背,让孩子用作支撑,要循序渐进做压前腿、压后腿、侧压腿的动作,充分拉开腿部韧带及增强腿部力量,让孩子锤炼出腿的软度、胯的开度和瞬息收胯的能力。
  每周的“家庭芭蕾训练”要累计超过120分钟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在此期间,为避免训练枯燥,家长可以为孩子播放芭蕾舞剧的DVD、芭蕾配乐及穿插讲述芭蕾舞剧和舞蹈家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更全面的艺术熏陶。
  TIPS 如何预防孩子在芭蕾练习中扭伤或拉伤
  哪怕是地面练习和扶把练习都要经过充分热身,转腕、转肩、转膝、转踝的练习必不可少,头颈部也要充分活动开。
  选择合适的练功软鞋。初学者的软鞋最好由柔软的薄皮革制成,此外,芭蕾鞋上的交叉缚带多绑一次,并可以延伸到踝部以上,预防孩子足踝部扭伤。
  脚尖练习开始后,将孩子的脚趾甲修剪成方圆形,并穿上不易打滑的薄棉袜。
形体芭蕾体型与气质“内外兼修”
  也许你从小就向往着有一双芭蕾舞鞋,幻想自己能在舞台上踮着脚尖不停旋转,也许你还对当年报考舞蹈学校时因为身材不够完美没有被老师选中耿耿于怀,也许你至今仍然喜爱着《天鹅湖》《胡桃夹子》……其实梦想实现很简单,现在,流行于各大健身房的形体芭蕾课,会让你觉得芭蕾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从健身的角度来练芭蕾,不仅可以圆你儿时的舞蹈梦,还能塑造你的体型,并能练就你的公主气质,何乐而不为?
Copyright &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浅谈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益处_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
浅谈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益处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觉得: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也不只是让幼儿消遣时间,而是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通过这次论文,提醒更多的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更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
游戏、情绪情感、发展、益处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贯彻,&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的思想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游戏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游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由于注重过程的体验,在赋予幼儿娱乐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于是,在幼儿日常的活动中随处可见游戏的踪影,游戏已成为儿童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幼儿自我与环境发生互动并实现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
1.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游戏的功能
(1) 游戏的情绪恢复功能
人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人不仅有积极的、对人有益的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有消极的,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的情绪情感。人的各种情绪情感,都需要得到表现。消极的情绪情感(如焦虑、紧张、愤怒、妒忌等)如果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缓解与释放,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从消极情绪的释放与环节来说,游戏对于情绪发展的独特作用在于它们可以修复&受损伤的心灵&。(2) 游戏的情感发展功能
儿童出生时就具有多种基本情绪,具有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这些基本情绪在后天逐渐显露与分化,并且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与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教育要求的逐渐提高,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逐步衍生出成就感、道德感、同情心、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
2. 游戏与儿童情绪体验
儿童的游戏活动带有情感色彩,游戏成为儿童表现积极情绪、调整消极情绪的媒介。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
(1) 游戏与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儿童在游戏中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容易通过自我的努力而成功,从而产生愉悦和满足,在游戏中儿童积极主动地活动,没有强制的目标,减少了为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产生紧张,游戏满足了儿童的需要与愿望,儿童便产生快乐、欢笑、自信、满足等积极的情绪。游戏中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毫不畏惧地探索,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兴奋,产生的浓厚兴趣等积极情绪。在游戏中,儿童把成人世界复杂的事物压缩为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缩小了周围世界与其己有经验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儿童在运用玩具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由环境的中等程度的新异性所带来的趣味性和兴奋感,并在多次重复中使他们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周围事物,由此而产生了快乐感。辛格对3~4岁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经常玩假装游戏或者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多的微笑和欢笑,坚持性和合作性较好,较少出现攻击行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对年龄稍大的儿童的研究也发现,富于想象的儿童较少莫名其妙地发火、攻击他人,较少冒失、冲动,更容易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而有研究表明:情绪障碍儿童在其游戏中表现出混乱和刻板的特征,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不合群、焦虑,且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出现攻击性和冲动性,不能担任帮助他人的角色,他们在幻想游戏中要从&我&转移达到我以外,转移到假想的其他人的角色也很困难,由此人们认为:儿童不能发展想象型游戏标志着严重的病理症状。游戏可以给儿童提供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2) 游戏与消极情绪的宣泄
长期处于进展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造成不正常或其他疾病。游戏可以使儿童情绪愉快,对身体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好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达各种情绪的安全场所,能保障儿童心理的卫生和健康。
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挑选一种玩具,这种玩具代表着他所惧怕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解决疑难的问题,能够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
游戏能帮助幼儿消除愤怒的心情,他们只要对那些引起自己愤怒的思想,有了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就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些思想,因而游戏就变得平静了。正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游戏,儿童才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 外部和内部。
在儿童受到挫折和困难时,游戏可以宣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游戏还能以幼儿能接受的情景,在先不愉快的经验,在假扮角色的情况下,儿童消除了紧张、减低了恐惧,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如:儿童害怕打针,但在游戏中却喜欢玩&打针&,通过再现痛苦的体验,减退了害怕的程度,体验到战胜恐惧的愉快;在游戏中还能转换角色,扮成&医生&给别的&小孩&打针,发泄了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用比较妥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
游戏作为调节和治疗障碍儿童的手段,目前在我国已开始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1) 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
儿童在游戏中,摆脱了外界的压力,享受到充分的自由,用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自己拥有的能力来操作实物,处理关系,从而体验行为的成功感,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地选择和接触各种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玩具 ,主动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在游戏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游戏发展着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发现知识,从而又体验到理智感。游戏同样通过人物关系的处理,角色情感的体验,发展儿童的同情心和道德感。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高级情感。(2)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它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游戏可以作为自我表达通道。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摆脱惩罚的威胁来表达一般社会情景中禁止的情绪。当冲动的行为或实现愿望受阻止而产生挫折时,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控制这种挫折,儿童学会了自我控制,而又没有伤害自尊心,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学习、试验、协调、充满信心地应用内、外部世界的&规则&,通过模仿各种成人的言行,体验到成人的情感,这是儿童同情和移情发展的基础,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游戏活动使儿童感受到不断增长的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中,重组的那些使其困惑,失败好治疗创伤的活动,使儿童逐渐学会适应和应付环境的变化。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让我意识到,要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 自由游戏。游戏要自由,就是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玩,自由游戏就意味着自己动手去拆卸,去重组新组合,去贴、接、插、拼.自由游戏还意味着要凭幼儿自己的想象和兴趣去游戏,可以按图模仿,也可以自己设计,自由游戏的目的在于尽量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性。
2. 不宜多讲。光靠老师讲,幼儿听,其效果远不如幼儿自己在自然探索中学习。
3. 鼓励为主。一定要使幼儿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功感,以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鼓励和表扬,会使幼儿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得更好。
4. 面向全体。游戏要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不要每次游戏只叫几个幼儿表演,大多数人旁观,要注意引导旁观的幼儿和大家一起参加集体游戏。
张生兰 :《学前教育学》
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Copyright & 2016新闻中心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小能人:幼儿玩沙的益处(图)
&&&&&&& 为什么幼儿遇到沙子,就不想走了,总要在沙堆上踩来踩去,大把大把地抛洒?
&&&&&&& 为什么遇到家长的阻挠,孩子就会玩命地抗争,直到玩个尽兴?
&&&&&&& 沙,介于生命与物质之间,它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于掌握,它那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人们想象和创造的本性。喜欢玩沙,是孩子的天性。
&&&&&&& 心理学家认为,玩沙不仅是游戏,更重要的是对宝宝的成长有太多的好处:
&&&&&& 一、发展感知觉
&&&&&&&婴幼儿的早期发育主要是感知运动的发展,沙子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觉。在玩沙的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不同质地的沙子,如湿沙、干沙、颗粒粗细不同的沙子等。沙子有流动性,踩上去会下陷,特别是当抓起一把沙时,指缝中沙粒流动会给幼儿一种特殊的感受,发展了宝宝的感知觉。
&&&&&& 二、练习手的协调性、促进手部肌肉发展
&&&&&& 在玩沙的时候,宝宝用力拍打沙子或用铲子将沙子铲起,这个动作可以发展孩子的手腕精细动作,熟练肢体协调,也可以控制手部肌肉的动作。不仅促进身体的发展,也促进了大脑的发展。
&&&&&& 三、玩沙可以发展创造力、想象力
&&&&&& 孩子在玩沙的时候,会边玩边说:这是蛋糕,这是城堡,挖一个洞,大灰狼来了让它掉进洞里等。通过自己的想象,用玩具铲子把沙子堆积成各种各样的造型,这无疑是对孩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发挥。
&&&&&& 四、获得情绪上的满足
&&&&&& 玩沙游戏给予宝宝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宝宝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沙时,心情自然开朗。宝宝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玩,感受到自我控制的乐趣,他们的心情会很愉快。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较退缩内向的宝宝来说,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 五、增加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 用沙子做&装入倒出&的游戏,更给他增添乐趣。宝宝通过铲沙子,对小桶(容器)与沙子(内容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沙子通过模具,塑造出一个个造型时,更会进一步发展宝宝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 六、促进孩子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 幼儿的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等意志品质。孩子在参加游戏中,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地遵守游戏的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和超常的毅力,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和动机。在游戏中他们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要求。可见,玩沙游戏可锻炼幼儿的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七、增进情感发展
&&&&&& 玩沙是儿童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在玩沙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互动、交流,孩子与伙伴之间互助、合作,可以增进情感的发展。
&&&&&& 最后要说明的是,天然沙夹杂有锐角的颗粒,容易划伤孩子的皮肤;天然沙细,容易撒到孩子的眼睛里去。家长们在带孩子玩沙的时候,应做好监护。
&&&&&& 小能人植物沙,具有天然沙的质感、外形、流动性、润湿性,并且可塑性强,堆积不塌陷,重复使用不硬化,触感棉柔温润,不会起尘,不滋生细菌。配合数百款模具使用,造型丰富,更能满足孩子创造和发现的欲望。
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
电话:010- 传真:010-
夜间值班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小马厂6号华天大厦12层
澳大利亚中创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Copyright & 2014 京ICP备号-9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季幼儿户外运动益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