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mediavault 插件freenas哪个更好用

DIY NAS进行时(N)——OpenMediaVault折腾记之N多续集(更新在2楼)|创意DIY - 数码之家
查看完整版本: [--
赞助商链接
前面有网友提到我这个进行时太长了,因为后续都是在OpenMediaVault折腾,所以就不再开新帖,全在这个帖子中进行更新(前面先占10楼)前面关于OpenMediaVault的系列帖子链接:
折腾N之内容0. openmediavault安装后的一些基本配置 这部分内容,一般介绍很少涉及,但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所以在这里记录下来。主要涉及磁盘的管理、RAID的设置、逻辑卷管理和文件系统,还有少量的权限管理中共享文件夹的内容:[attachment=4802969]先来说一下磁盘管理(在物理磁盘菜单项目中),OpenMediavault在点击磁盘管理页面是放置在物理磁盘项目下的,点击扫描后会检测当前系统连接的所有磁盘(包括了硬盘、u盘或者读卡器中的各类卡)[attachment=4802970]如果需要做RAID,则要在RAID管理中进行配置,这里就是把2块2.5寸1T盘配置为RAID1了,Openmediavault支持丰富的软RAID类型,包括 条带(RAID0)、线性、镜像(RAID1)、RAID5、RAID6、RAID10等等,配置好RAID后,就可以在其上做卷管理,可以是普通/简单卷(累述msdos分区),也可以是逻辑卷(LVM)。然后在卷上做文件系统。OpenMediavault中通过web界面可以创建ext4、jfs、xfs等系统,当然你可以通过ssh登录到系统来创建其他类型的文件系统,不过其可以识别的文件系统就很丰富了,基本上你能遇见的都能识别(用于外部像移动磁盘连接使用,当前用在移动磁盘中主要的是exFat/Fat32类系统)[attachment=4802971]创建好了文件系统,还需要挂载后才能使用。在OpenMediaVault的管理中,挂载的系统都放在/media/ 目录下。至此,关于磁盘从连接到使用的内容就介绍完了。不过这时这些文件系统理论上是可用的,但实际上你只能ssh去使用,OpenMediaVault各种服务还不能用到,这就引出了下面介绍的内容,共享文件夹。在OpenMediaVault中,很多时候(如插件安装配置)要求配置路径位置,这些位置大多需要用到共享文件夹。所谓共享文件夹,就是在挂载的文件系统中(分布在不同磁盘、卷、文件系统类型中)的专门设置的各种目录(链接、指向),不同的共享文件夹可以指向同一个系统路径,但有不同的名称、权限等。在访问权限设置的共享文件夹项目中进行共享文件夹的管理[attachment=4802973] 点击添加就在下面窗口中进行配置[attachment=4802972] 按指示做即可,其中除了注释外所有项目都是必须选中的,按你自己的要求来填写即可。把文件放置进行一定的区分可以方便管理,比如重要的家庭录像数据就放置在RAID1上,其他下载的电影之类的可以放置在没有RAID的地方等等。 1. 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使用 因为mysql数据库是很多其他插件安装的前提,所以这里稍微介绍一下mysql的安装配置。很简单的,还是在插件中进行选择安装,主要介绍一下配置:[attachment=4803127]这里面尤为关注数据放置的地方,你需要把mysql的数据库文件放置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才能方便使用(比如我就放置在RAID1文件系统上),选择一个前面建立的共享文件夹(最好是有raid支持的),而SQL管理后台是用做在web界面进行数据操作的,根据需要选择,我是选上的,下面的就是登录界面,要用配置中的root用户和密码登录(以后安装了服务,分配了其他用户名和密码后也可以采用来管理专门的数据库)[attachment=4803128]下面是登录后的状态,左边靠上的一个下拉框就是选择数据库的。[attachment=4803130] 2. wordpress&&的安装中的坑wordpress的安装还是很简单的,直接在插件中找到相应的安装项目即可,[attachment=4802839]安装完成后和其他的插件一样,是在服务项目中:[attachment=4802841]在服务项目中按其提示进行配置,本来就应该可以直接完成wordpress安装的,结果却老是打不开,在页面报“Error establishing a database connection”错误,也就是连不上数据库,反复&启用”后保存,”重设&后保存,都还是报这个错误,遂去看看具体原因,用ssh连接到主机执行mysql -u root -p发现前面wordpress配置的数据库是存在的,即数据库是安装好的,怎么会连接不到数据库呢?估计是数据库访问权限分配的问题,在mysql中执行grant all on 数据库名.* to 访问用户名@localhost identified by &数据库访问密码&;&&&&注:这里的中文部分的几个名和密码要替换成你自己的。进行权限指定,然后在浏览器中刷新访问&http://主机名/wordpress/“,OK了,现在wordpress正常显示了,当然,要使用wordpress还需要进行一定的配置(有配置导航,按页面指示操作即可),其他wordpress的使用这里就不再累述。 3. Subsonic 的安装与使用Subsonic是一个多媒体应用插件,主打音频的在线播放,也支持mp4和kmv视频的播放,还支持播客应用,可以把它看作个人版的在线音频/视频 点播网站。安装还是老规矩(出差中补图),通过插件系统安装。下面是安装后的显示[attachment=4815604] 安装的时候还是遇见了坑(不知道是否因为我不是直接采用的Openmediavault ISO安装的原因),第一次启动时老是不成功,还是用重设方法重新配置才成功的。下面是登录界面[attachment=4815592] subsonic是在单独的端口提供服务,还是一个基于PHP的应用,不过没有用到数据库(应该是采用的文件型数据库)。配置相对简单,可以设置中文界面。需要注意到是首次登陆用户名和密码是单独的(和openmediavault以及系统都无关),是admin/admin。 [attachment=4815604]
登录印象[attachment=4815624]也是比较好的了, [attachment=4815625] 点播前的定位。[attachment=4815626] 目录下的视频列表[attachment=4815627] web播放视频了[attachment=4815675] subsonic比较强的功能是可以实时后台转码。因为用的很少,所以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4. VirtualBox 的安装VirtualBox是一个跨平台的虚拟程序,原来属于SUN,现在属于orcale,是免费开源的,不过要用好它硬件上要支持至少vt-d技术,虽然我的系统很菜,是1037U,但还是支持的,所以也可以尝试一下。[attachment=4815593] 安装也是老规矩(出差中补图),通过插件系统安装。还好,这次一次成功[attachment=4815594] 此外要附带安装一个php的web管理程序,这样才好对虚拟机进行控制。[attachment=4815595] 这里也要专门指定虚拟机应用的放置位置,就要用到前面的共享文件夹,我是放置在没有raid的卷上的(主要就是测试一下而已)。[attachment=4815596] 在web管理程序中可以完成建立、修改、删除、启动、停止等操作,和一般的管理程序没有特别大的区别,需要注意到是在web界面上安装系统只能用主机资源,而不能用客户端(浏览器所在计算机)的资源,所以相关资源要预先拷贝到主机上,比如ISO文档要先拷贝到某个共享文件夹中好挂载来安装系统。(在File菜单中可以设置为中文界面)[attachment=4815597] 基本配置页[attachment=4815598] 选择ISO等镜像位置[attachment=4815599]中文界面设置,在file菜单下的[attachment=4832851]preferences...菜单项下[attachment=4832850]设置语言[attachment=4832852]注意以后没有File菜单了,变成了管理,而preferences... 变成了全局设定... 再稍微补充一下在vbox的php界面中的操作:以clonezilla-live(一个类似ghost的免费开源软件,下次有机会介绍一下)在vbox中的应用为例(主要这个是当前手上ISO最小的系统),建立了一个atest的虚拟机[attachment=4832783]基本情况是linux,其他32位的linux(这个基本上就配置这点就好)[attachment=4832784]配置主板、CPU和内存,因为本身少,就给了256M[attachment=4832785]配置显存[attachment=4832786]配置磁盘,乱分了25G[attachment=4832787]配置光盘镜像,选择系统中放置的光盘ISO或者IMG文件[attachment=4832788]网络[attachment=4832789]启动后的界面,终端现在和管理界面在一起[attachment=4832790]点击分离后,虚拟终端是单独的窗口了[attachment=4832791]
赞助商链接
5. Nginx的使用Nginx是现在十分优良的http服务软件,其实OpenMediaVault本身现在的web服务就是基于Nginx了。安装很简单,也就是在插件中点击进行安装,就不专门介绍了。这里的Nginx插件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可以方便用户在OpenMediaVault环境下附加提供网页服务能力(而且支持PHP),其实在OpenMediaVault中的nginx就是单独的一个Nginx,在与主Nginx(提供管理OpenMediaVault,以root用户启动)进程不冲突(端口等)情况下提供额外的http服务能力。在OpenMediaVault中,有些插件用到了Nginx的http服务功能,但没有专门的进程(作为主Nginx的目录服务提供,例如wordpress),有的也专门进程,直接就启动了专门的web服务(一个nginx进程),这里的是专门用来设置管理其他的web服务,在这里可以做更多定制。[attachment=4849973]基本设置就只有2项,第一个是是否允许nginx提供额外的http服务。下面那个&server names hash bucket size&就是设置nginx服务器的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配置项,如果主机业务不多,用32即可,如果报错或者主机业务多,就继续增加。[attachment=4849976]池就是配置nginx的相关于进程的配置[attachment=4849977]下面是服务器配置[attachment=4849978]所谓服务器才是实体提供web资源的地方。对于服务,是可以绑定到不同的端口向外提供http服务的实体。在openmediavault的nginx插件中因为是图形化为主的配置,所以有部分常见配置是直接给出,例如 是否启用/php支持/ssl支持/是否作为默认服务等,下面就是添加服务器的对话框[attachment=4849974]大多数是复选框,根据需要选择即可,只有目录是下拉菜单,需要选择(前面介绍的共享目录点),不选择其实也可以的(某些特殊的需要,比如可以和下面的使用公共目录——nginx默认提供了一些公共目录如文档目录、报错信息等等)。如果是否特殊的配置,可以在扩展选项中指定,按nginx标准配置文件项目要求写入即可。这里主要是配置端口,即服务器绑定到的端口,以后就可以以此访问相应的服务了。一般需要设置主目录(放html类文件的目录)。[attachment=4849975]
赞助商链接
6. owncloud 建立自己的私人云盘OWNCLOUD是openmediavault内置的私人云盘系统,是基于php的,有linux/windows/xos 等桌面系统的客户端,也有ios/andriod/winphone等手机系统的客户端。因为功能简单,所以安装使用还是十分方便。在插件系统里安装owncloud的插件即可,安装后在服务中就有了owncloud的选项。要启用owncloud有两个前提,其一是有给owncloud使用的磁盘共享目录(前面介绍过,这里不再累述),另外一个就是需要有证书(你可以直接在openmediavault中建立一个,自己认证自己):[attachment=4877997][attachment=4877998]这里随便填一点,你自己知道就行了。然后是owncloud的配置:[attachment=4877987]这里选择前面设置好的证书和数据目录(共享目录)即完成了配置,保存后owncloud服务即可启用了。第一次安装后有一个叫建立自己用户的页面(因故没有截屏,而且那个建立的用户名其实是不能登录的,只有openmediavault系统用户名能登录)[attachment=4877989]登录界面[attachment=4877990]登录后(默认是E文的,下面改成中文)[attachment=4877990]点Personal[attachment=4877991]然后在下面找到language[attachment=4877992]选择中文即可,不用保存,直接就改过来了。[attachment=4877994]现在是中文的了(有些也没有翻译)[attachment=4877995]看,可以上传单个10G的文件!是不是比其他云盘爽,而且你有多少磁盘空间都可以传多少数据。[attachment=4877996]还可以组织通讯录。下面谈谈安装平台客户端,其他的都可以直接下载或者通过应用商店安装(免费),只是因为谷歌在中国受限的原因,其商店不能用,所以只能直接下载app来安装,可以在 下到app。安装即可。界面也很简单[attachment=4878132]owncloud,名字简单[attachment=4878133]添加服务器,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客户端可以和多个服务器连接,也可以用不同用户名连接同一个服务器)[attachment=4878134]文件浏览[attachment=4878135]上传[attachment=4878136]其他配置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3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4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5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6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7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8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9
占楼占楼占楼占楼占楼10
建议楼主把之前的链接也贴过来,方便大家阅读。
:建议楼主把之前的链接也贴过来,方便大家阅读。 ( 10:17) 到时一起来处理
直播么?留个脚印一会再来
楼主不厚道,前十楼都要了
:楼主不厚道,前十楼都要了 ( 10:47) 因为OpenMediaVault功能太多了,OMV-extras中稳定的插件就有50项左右啊,我想全面的介绍一下,所以多占点楼啦。
:直播么?留个脚印一会再来 ( 10:42) 不是直播,是陆续更新,因为每一项插件,起码要我自己弄懂了,才分享出来,说不定一些坑会持续保持(因为自己笨,一直搞不定啊)
楼主谦虚了,我这等不熟悉linux的怎么活啊。
学习了,真是学习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啊。
你这系统装来装去,到底哪个能用呀?我直接就是win7 的thinpc,家用的有那么麻烦吗?我e350的集成cpu主板,不接显示器,手机网络唤醒和远程关机,方便的很,
:你这系统装来装去,到底哪个能用呀?我直接就是win7 的thinpc,家用的有那么麻烦吗?我e350的集成cpu主板,不接显示器,手机网络唤醒和远程关机,方便的很, ( 15:41) 我选的openmediavaultwin7当然有方便的地方,但用作长期的nas(不关机的)不是太合适。
:5. Nginx的使用Nginx是现在十分优良的http服务软件,其实OpenMediaVault本身现在的web服务就是基于Nginx了。安装很简单,也就是在插件中点击进行安装,就不专门介绍了。这里的Nginx插件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可以方便用户在OpenMediaVault环境下附加提供网页服务能力(而且支持P .. ( 10:11) 此楼中的pool(池)是php-fpm池,就是一个应用对应于一个php-fpm池中的对象,来实现php的执行,只有打开了nginx 服务项目的php支持才有意义。
owncloud 在苹果商店里没有中文呀?
可以做虚拟化 ,还是不错的lz可以先介绍些基本的linux命令啊,还有apt-get的换源,debian的默认源下载超慢的。。。。
感谢分享 终于看到有用OMV的了
希望楼主继续更新,试了下,很有用!!
确实不错,果断收藏了!
我对楼主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这个和以前的freenas比较类似,基本上是freenas的debian版。话说,现在的freenas9.x可是个吃硬件的大家伙,不像以前的8。x,随便弄台计算机都可以跑。
楼主,你好,我将这个系统装在U盘,最后一步没法安装grub2,请问可否将你启动的脚本共享一下,我尝试手动用grub4dos启动
如此牛X的文章,居然没人顶,
太复杂了,我还是继续用TT路由挂硬盘算了,虽然性能差些但普通家用看看电影还是能够胜任的
OpenMediaVault2.1出来了,希望楼主再写新版教程!
谢谢分享,正安你的做NAS
标记下,自己也搞个
最近omv装到了mysql数据库,按你写的帖子装了,中间没有报错,但是就是在管理页面那里输入用户跟密码后出现无法连接数据库的现象,请问应该怎么检查是那里的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不自量力 の Weithenn: 利用 FreeNAS 打造儲存設備 (1) - 歷史篇內容本文刊載於
於 2011 年 8 月 8 日出刊,您可至
輸入您的 E-Mail 即可訂閱。目前企業運作環境中對於共用儲存設備的存取方式,大約可以區分為三種類別,分別是:直接連接儲存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網路連接儲存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儲存區域網路 (Storage Area Network,SAN)。其中儲存區域網路 SAN 又因為其所使用的傳輸媒體介質的不同,又可以細分為使用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 (Fiber Channel SAN, FC-SAN),以及使用一般乙太網路線材的 (iSCSI SAN, IP-SAN)。不過目前商用市場及自由軟體專案中,許多的 NAS 設備除了既有的網路服務之外,同時具備了 iSCSI Target 的功能,因此可以提供 IP-SAN 的儲存環境也搖身一變,成為 SAN 設備。目前市場上 NAS 與 SAN 在界線劃分上已經日趨模糊,讀者可以從圖1、圖2 了解到 DAS、NAS、SAN 此三種共用儲存設備,對於應用程式 (Application)、檔案系統 (File System)、硬碟 (SATA、SAS、FC)、線材 (Fiber Channel、Ethernet) 等,在存取方式上的差異性,圖3 則為 NAS 與 SAN 的混合應用。在本次 FreeNAS 系列文章中所使用的 FreeNAS 雖然定位為 NAS,但它也可以提供 iSCSI Target 功能,來給予使用者更具彈性的應用。
作業系統所開發的嵌入式 (Embedded) 開放原始碼 ,由 Olivier Cochard-Labbe 及 Volker Theile 於 2005 年時所發起。二人發起該專案計畫後也同時身兼 FreeNAS 計畫的核心開發成員。FreeNAS 的開發設計框架採用 Olivier Cochard-Labbe 參與的另一套知名嵌入式開放原始碼計畫專案,也就是一 PHP 語言所開發的嵌入式防火牆解決方案 。FreeNAS 以 BSD 授權方式釋出。 但是於 2009 年 12 月時 FreeNAS 主要開發成員 Olivier Cochard-Labbe 發表聲明,聲明內容為從 FreeNAS 0.7 版開始該計畫將停止開發任何新功能,也就是除了修正重大臭蟲之外,其餘開發計畫皆停止。Olivier Cochard-Labbe 表示他實在無法抽出足夠的時間繼續為 FreeNAS 開發新功能。此時另一位 FreeNAS 專案計畫的核心開發成員 Volker Theile,則是將 FreeNAS 計畫的相關功能轉換到他習慣的日常工作環境 Debian Linux 上重新改寫,並且開啟了另一個開放原始碼專案計劃- ,並且預計採用 GPLv3 授權方式釋出。
為提供 Unix-Like (Linux、BSD) 作業系統的硬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在 2009 年初時收購當時也是基於 FreeBSD 作業系統所開發,目標專注於桌面 (Desktop) 環境的作業系統 。該公司在 2009 年底時因為獲悉了 Olivier Cochard-Labbe 放棄繼續開發 FreeNAS 的聲明後,立即表示要接手 FreeNAS 計畫。雖然 iXsystems 公司加入,但是授權方式仍然維持原來的 BSD 授權方式釋出。 iXsystems 接手後發現 FreeNAS 雖然有很多非常棒的特色以及網路功能,但是由於在開發設計上的理念有所不同,造成原本的 FreeNAS 原始碼難以維護,因此 iXsystems 便決定將 FreeNAS 重新改寫,並且導入模組化設計 (Plug-ins) 概念。模組化設計理念除了提升日後在功能上擴充的便利性之外,對於有心幫助 FreeNAS 擴充新功能的熱心貢獻人士也有相當的助益。 因此重新改寫 FreeNAS 的工作便從 2010 年初緊鑼密鼓的展開,在嵌入式環境中改採用
作為建立嵌入式環境的應用程式,同時在網頁框架 (Web Framework) 部份,也由原本使用 PHP 語言撰寫的 ,改為採用 Python 語言撰寫的
作為圖形化使用者操作介面。最後則是在版本命名方面則採用依 FreeBSD 作業系統版本命名方式,為 FreeNAS 進行命名,以便使用者在選擇 FreeNAS 版本時可以立即了解其所採用的 FreeBSD 作業系統版本。整個 FreeNAS 改寫作業於 2011 年初大致完成,並且於同年 5 月 2 日正式發行 FreeNAS 8.0。由於是整個系統及架構進行重新改寫,因此在舊版本 FreeNAS 0.7 版中存在的功能在 FreeNAS 8.0 中不見得一定存在,例如:Bittorrent、WebServer 等,因為 FreeNAS 8.0 發行版本的首要任務為提供完整的 NAS 功能。對於非 NAS 原生功能,將預計於下一個發行版本也就是 FreeNAS 8.1,將會開始提供模組化擴充功能,屆時使用者便可以輕易的擴充他們想要的功能。 由上述我們可知 FreeNAS 8 承襲之前的精神,但實則為全新設計的嵌入式 NAS。同時由於 iXsystems 公司的加入,在各項改變中首先我們可以發現到 FreeNAS 0.7 與 FreeBSD 8 的標誌 (Logo) 有明顯不同(由 FreeBSD 紅色惡魔改為鯊魚)。初次使用 FreeNAS 的使用者首先會想問:這二個版本中該選那一個?在新版 FreeNAS 官網中 FreeNAS 版本比較頁面 ,有將舊版 FreeNAS 0.7 與新版 FreeNAS 8 在功能特性上做比較,讀者可以依自身所需要的網路服務需求選擇合適的版本。不過請注意由於新版 FreeNAS 8 是整個架構重新改寫,因此目前還不支援將舊有版本 FreeNAS 0.7 直接升級為新版 FreeNAS 8。在新舊版本功能比較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新版 FreeNAS 8 中將非 NAS 原生功能,例如:Bittorrent、UPnP Server、iTuness/DAAP、WebServer 等功能取消,FreeNAS 官方將預計於下一版 FreeNAS 8.1 版中,以模組化擴充的方式來擴充相關功能,並且將 ZFS 檔案系統版本由原本舊版本的 v13 提升為 v15,若您選擇採用舊版也就是 FreeNAS 0.7 的話,您可以至
查看相關資訊。 明瞭全新改寫、設計及開發的 FreeNAS 8 歷史由來後,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 FreeNAS 8 版本所支援的網路功能及相關特色:文件共享機制:支援 NFS / CIFS / AFP / FTP / TFTP 等網路服務儲存區域網路:支援 iSCSI Target / Initiator 的 IP-SAN 儲存環境使用者驗證:支援 Local / Active Directory / LDAP 等使用者驗證方式檔案系統:支援 UFS2 檔案系統(包括 Gmirror / Gstripe / Graid3)支援 ZFS 檔案系統(包括 配額 Quotas / 快照 Snapshots / 壓縮 Compression / 同步複製 Replication / Zpool v15)版本升級:升級過程為透過 NanoBSD Inactive 機制,因此即使升級失敗屆時也能輕易回復。告警機制:支援 LSI 磁碟陣列控制器事件自動通知機制(需搭配 E-Mail 服務進行設定)。開發框架:採用 Python 語言開發的網頁框架
作為圖形化使用者操作介面。在整體硬體支援度方面,由於 FreeNAS 8.x 版本皆是基於 FreeBSD 8.2 環境進行開發,因此在系統架構上支援 amd64、i386、ia64、pc98、powerpc、sparc64,其它硬體支援度方面,例如:Disk Controllers、Ethernet、USB 等硬體支援程度上均非常全面。比較令人驚喜的地方為支援大部份 10Gbps 網路卡,如此一來屆時採用 ZFS 檔案系統並且配合 iSCSI Target 提供 IP-SAN 儲存環境,來作為企業營運也是非常適合的儲存解決方案,一點也不遜色於商用設備解決方案。簡言之,原則上只要您的硬體設備符合 FreeBSD 8.2 的硬體相容清單
中所條列,即可順利安裝 FreeNAS 並且不用擔心硬體驅動的問題。 在系統架構方面,FreeNAS 目前支援主流的 32 位元 (i386) 及 64 位元 (amd64) 架構,若您希望 FreeNAS 具備較高的傳輸速度及系統效能,則建議您採用 64 位元版本。若是您決定採用的是 32 位元版本,由於 32 位元系統架構會有記憶體 4GB 的定址限制(雖然有方法可以突破此限制,但不建議如此),強烈建議您應該要採用 UFS 檔案系統較為恰當(也就是不建議使用 ZFS 檔案系統)。 若決定採用 ZFS 檔案系統則表示您的硬體設備至少應該具備 6GB 以上閒置的記憶體空間,也就是說您的硬體設備至少需要 8GB 的記憶體,如此一來在運作 ZFS 檔案系統時,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效能及傳輸速度。當然屆時 FreeNAS 運作的整體效能跟您的硬體設備實體記憶體將成正比(當然是實體記憶體愈多愈好!)。當 ZFS 檔案系統所負責處理的硬碟空間超過 6TB 容量時,就經驗法則來說,建議每多 1TB 硬碟空間就應增加 1GB 的實體記憶體。最後則應避免 ZFS RAIDZ 與硬體磁碟陣列卡 (RAID Controller) 二者互相混用的情況發生。您應該要將實體磁碟陣列設定在 JBOS 模式,而讓 ZFS 檔案系統來專心處理 RAID 部份。 在安裝空間方面,FreeNAS 為嵌入式的設計理念,因此您可以將 FreeNAS 安裝在 2GB 空間的 CF / USB 儲存裝置上,當然您也可以把 FreeNAS 安裝在硬碟上(但官方並不建議如此)。FreeNAS 在安裝時會將作業系統切割為二個 1GB 的分割區,其中一個分割區負責存放運作中的 FreeNAS 作業系統,而另一個分割區則是升級版本時會使用到。這樣的分割存放設計概念,可以確保您能順利升級至新的 FreeNAS 版本作業系統,或者當遇到升級問題時,也能輕鬆回復到先前穩定運作的版本,因此若您將 FreeNAS 安裝於硬碟上,將造成無法使用其它的剩餘空間。 為何官方不建議將 FreeNAS 8 安裝於硬碟中? 舉例來說若您將 FreeNAS 8 安裝於 1TB 容量的硬碟中,雖然實際使用不到 2GB 的空間,但您仍無法使用剩餘的空間 (Inaccessible) 來做為分享資料用,這也正是 FreeNAS 官方不建議將 FreeNAS 安裝於硬碟上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舊版 FreeNAS 0.7 使用者一開始便會碰到的問題,因為同樣的情況在舊版 FreeNAS 0.7 的設計中,若使用 1TB 容量的硬碟來安裝 FreeNAS 後仍可使用剩餘的所有空間(也就是 900 多 GB 的剩餘空間),並且可以使用該空間來進行檔案分享的作業。 您可以在
頁面中下載最新版本的 FreeNAS,在下載頁面中您可以看到 32 位元 (i386) 及 64 位元 (amd64) 系統架構的下載檔案。若您要使用舊版的 FreeNAS 0.7(現改名為 FreeNAS 7)也可在此頁面中找到。 新版的 FreeNAS 8 的每種系統架構中都各有三個檔案可供下載,分別是 .iso、GUI_upgrade.xz、Full_Install.xz,這三個檔案其所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iso:ISO 映像檔,下載 ISO 映像檔後您可以將它燒錄至 CD / DVD 光碟片中,並且將硬體設備 BIOS 設定開機順序為光碟開機後即可進行安裝。GUI_upgrade.xz:升級用韌體檔案 (Firmware),此一韌體檔案適合使用於登入 FreeNAS 圖形化操作介面後,不需要進行檔案解壓縮的動作,即可升級 FreeNAS 版本。Full_Install.xz:完整安裝映像檔案,使用此一檔案安裝,通常是沒有光碟機的情形,或者想預先將此安裝映像檔案寫入至 CF / USB 儲存裝置後,將硬體設備 BIOS 設定開機順序為 CF / USB 儲存裝置進行開機。 本文至此,相信讀者們已大致了解新版 FreeNAS 8 的歷史由來、硬體需求、特色功能以及選擇合適的安裝檔案,同時也與舊版的 FreeNAS 0.7 進行功能特色的分析比較,再來則是由於新版 FreeNAS 在設計架構上與舊版不同。因此若是想要將新版 FreeNAS 8 安裝於伺服器的硬碟之中,雖然您仍然可以正常操作 FreeNAS,但是您將無法儲存任何資料在 FreeNAS 系統中,這是舊版 FreeNAS 使用者對於新版 FreeNAS 最不適應的地方。在下一篇文章中,筆者將會帶領讀者實作 FreeNAS 8 各種不同的安裝方式,例如:從光碟片安裝、從 USB 安裝等方式。而安裝 FreeNAS 8 之後首先會進行相關的初始化設定,例如:指定使用的網路卡、設定 IP 位址及相關資訊、主機名稱 (Hostname) 等,以及實作版本升級,將目前僅能使用單一英文語系操作介面的 FreeNAS 8.0 版本升級至支援多國語系操作介面的 FreeNAS 8.0.1 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enmediavault 3.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