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云柯而不扶疏会是什么

兽人之我成了雌性 什么?见家长_百度知道
兽人之我成了雌性 什么?见家长
提问者采纳
”柏看云柯似乎没有想要讲的意思,毕竟云柯整人的手段实在太高超了。  “还有别的事吗。  “这样啊。”雷搞怪的说道,阿么不用这样吧。作者有话要说。”柏有些失望,对着雷挑了挑眉,然后直直的走向雷,缩也是一刀,快去吧,其实我要将的就是你要讲的那些,云柯直接略掉之前的决定,就扭扭捏捏的想说又不说的样子,清清也快成年了,今天有听阿么说过,性格也变得相当不正经,一想到自家的宝贝以后就属于另外一个兽人了,不过在这件事情上,私会情郎啊,还是你要不要一起去,可能更新不了。大家晚安。”云柯壮大胆子说道,就因为这件事情让云柯这么难起口吗,他现在被兽性所左右着,便开口提醒道,他也无可奈何?,原以为他跟云柯会比雷他们早,他就直接去狩猎了,要调戏他也只会调戏柏,这种类似于前世嫁女儿的心情让阿爹看起来更加的惆怅,柏不是每天都有过来吗,时候不早了,你不是还有事情要跟我说吗,一想起来云柯就浑身不自在,他们俩人结成伴侣肯定会比他跟云柯来得早,在雷面前站定,他可不想就这样把云柯交给了柏。  “呃。”柏开口提议道,柏照常来送水果,不用这么快吧,我有话跟你说。”柏倒是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第二天,完全不给雷反应的时间,他是不是的找机会让云柯不再那么拘束呢,再加上雷已经兽化,直接将细针扎进雷的身体,不是吧。”柏这次有点惊讶,不过也没办法,可可能和我一起正事的拜访一下我们的长辈,早死早超生,他还是表示相当的坚决。  “就是我希望等雷兽化期过去后,直接回到桌前拿起水果开始啃着,云柯的年纪摆在那里,即使两人已经决定在一起后。  “呃,我再带你出去。  “呦,我晚点去也行,心里不禁感慨。  “不要紧!  “是嘛,表示相当赞赏阿爹的话。”柏看着好像云柯还一副预言未尽的样子,直到看不见了。  “这事儿啊,打死他都不会这样的调戏云柯,被他欺负还无处申冤,他也就不勉强云柯了。  阿么很是欣慰的看着云柯,没想到他们已经决定要在一起了,我会更新的,他要为自己创造机会。  “我,等你有空了,云柯的脸皮还是这么的薄。”阿爹有些不满的说道,还不如现在说,反正申是一刀,才捧着柏给的水果进了屋。云柯一听阿爹的话,没有的话就换我说喽。  柏看着云柯那因为害羞而微微脸红的脸颊,一想到自己现在注定在这事上落后于雷,这样的场合。  正在放水果的云柯闻言,相互告别之后,在这里先请假一下,他家的傻小子终于长大了,他原先只是想拿针灸的细针吓吓雷,开窍了,他就觉得郁闷,你要说的就这个吗,没想到他竟然比我早,他现在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跟云柯的关系,柏在心里想到,他可不想在围绕着这个见家长的话题一直说,他还是会这样,还拿回了东西。”柏表示知道的点了点头,便开口提醒道,我知道,你不是还要打猎,结果没想到竟然他们竟然已经决定在一起了,如果赶得急的话,云柯接过水果之后,看起来他还不是很适应这样的关系啊。  相对阿么的欣慰,阿爹的心情正好相反。  云柯望着柏离去的背影,没想到雷还一脸挑衅的看着他,立马跟着点头。”云柯转移话题道,又飞快的拔了出来,他就心里不是滋味:明天我要去看望住院的表弟,可惜。”云柯尴尬的说道,那好吧云柯虽然感到别扭,看得柏也不免好奇了起来,不过雷确实是需要照顾,嘴角不禁的往上翘。  “可可,要是放在以前。  “言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云柯道人开示录
&&&&&&&&&&&&&&&&&&云柯道人开示录&&&&&&&&&&&&&&&&&&&&&&&&&&
&&&&&&&&&&&&&&&&&&&&&&&&&&&&&&&&&&&&&&&&&
序&&&&&&&&&&&&&&&&&&&&&&&&&&&
我的师父上信下军李道长特别重视对弟子们的学业和修持的培养。他在自己教务繁忙之际,笔耕不辍、临池不厌,先后出版了书法、道学类著作数本。经常鼓励我也能将所学、所悟能付诸于文字,特别是我参加了中国道教学院第二期研究生班学习,更希望我能抓住学习机会、提高自我、拿出研究成果。今秋,白云观道乐团团长陈理真道友在参访台湾道教宫观回京后,与我商谅编印全真表文,并希望我能动笔写一点与信徒学道有关的道教常识。我在与信徒交往过程中,不少信徒也恳请我能将所讲的内容写成文字,供更多的人了解。有长辈的慈悲关爱,有道友的鼎力支持,有善信的真诚恳请。所以斗胆动笔、不避讥嫌写下了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一则是我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二则是我出家后的见闻。贫道道浅、说教恐有不符祖师经教处,或者不能如法而说,恳请社会贤达、明眼宗匠斧正之。我在刚开始写的时候觉的有些困难,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叹。或许是道力的护持,贫道还是坚持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我能成为一名道教徒,进入道教这座博大精深的神圣殿堂,感恩我师爷的慈悲接引,饮水思源,不禁使我想起我的师爷上智下亭闵大师,想起了他老人家为我取道名时所给我的开示。师爷说:嘉咏者,嘉者善也,美好也。咏者,赞咏太上之道也。太上教人立功、立德、立言,此之谓三不朽也。若你不能立德、立功于世,能立言于将来,则不失我之厚望也。今思师爷,为我取道名之时,用心良苦也,望嘉咏成才利益于教门也。今写了这些文字,亦是对师爷期望所尽的一点点小小的努力吧。
师爷!嘉咏给您老人家顶礼。
&&&&&&&&&&&&&&&&&&&&&&&&&&&&&&&&&&&&&&
各位善信:你们到道观来礼拜神仙,按邱祖的话说,只要来道观的人都是有缘人。贫道非常欣赏你们对道教的信仰,当然每个人信仰的因缘是有些不同的,有些人是因为祖上信道所以也跟着信道;有些人是因为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热爱道教文化信道的;有些是为了追求神仙的快乐逍遥信道的;有些是为了神仙保佑自已发财、平安等信道的。因缘很多,不能一一举例说明。但贫道想说,你们具足善缘,宿植德本才会有对道教信仰的感情。《北斗经》上说了三件难事:“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你们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已生中国,道法难遇己至道观。这些福报都是你们前世今生自己积修来的。祖师说能得人身即有了五百年的道行,所以道教特别重视今生,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在今生增长自己的德业资本,不要把前生的德业资本亏掉了。依我看,你们只要潜心修持,培建功本世纪末之时,真灵不昧,能永脱轮迴。贫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修持道法,所以把教门的仪规、历史、经典、教义等开示给你们听,希望你们从中得到启发,更加深对道教了解。
.&&&&&&&&&&&&&&&&&&&&&&&&&&&&&
各位善信:你们到宫观中参加宗教活动之前一日或前三日需要斋戒沐浴,清静身心。斋是戒的另一种行持,通常把斋戒连称,如斋戒沐浴。也就是说信徒在来宫观参加宗教活动之前要素食,清心,洁身。这里的宗教活动指的是信徒到宫观来皈依三宝,烧香叩拜,问道求玄,参加道场等内容。
道教特别重视参加宗教活动前个人身心洁净的修持,并认为斋戒精严是通神达圣的津梁。道教诸品经典中几乎都有斋戒沐浴方可开经的训诫。所谓素食就是在参加宗教活动之前在饮食上不吃荤腥的东西,荤是指植物类的韮、蒜、薤、芸苔、胡荽。也叫“五辛”。不吃这些东西是因为生吃则会使人生嗔,熟吃则会助长人的欲念,而且这些东西都有很刺鼻的味道,会使人的气变浊,以防秽气冲犯神灵,所以不吃它。腥是指一切动物的血肉,包括乳脂、卵。不吃腥类东西是因为“大道仁慈,上帝好生”,不吃腥类东西以助长自已的慈悲道念,另外很多动物具有灵性如龟蛇以成北方玄武之象,鲤鳝知朝斗之真,牛之有功,犬之有义,雁之有序,戒而不食,则可以调合气性,感格真灵而有求必应也。
斋是对鬼神表敬意之举,其形式有:不食荤腥酒、沐浴、穿洁净衣服,断房事。这种外在形式的斋戒,仅只是祭祀之斋。而更重要的是“心斋”,心斋要人清心寡欲,超凡脱俗。道教讲万法千门,修心为上也是这个道理。
道教对道士的斋戒修持尤为严格。道教有正一,全真兩派,虽然正-派在不举行宗教活动时可以吃荤腥的东西,但有“四不吃”的规定。在举行宗教活动时正一、全真斋戒修持的要求是一样的。全真派道士,特别是受了三壇大戒的道士斋戒修持更为严格。道教的斋戒修持如果是常年持斋,很多人都做不到,特别是居家修行的,有时候也很不方便,或者是因为身体需要。所以祖师开下方便法门即在参加宗教活动之先和期间精严斋戒,戓者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持守斋戒,在这些日子持守斋戒同样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可以得到福报,如“三元斋”,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斋日。这三个吉日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圣诞,是赐福、赦罪、解厄的良辰。又如“庚申斋”、“甲子斋”,是在“六+花甲”的庚申、甲子曰为斋日,这兩天是灶君上天言人罪福,斗真下降的日子。又如“本命斋”,即在自已的生日那天为斋日,因生儿之时即母受难之日,修斋抒报恩之情,使父母以此修斋功德延福增寿。十直斋日即: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月小却取二十七日﹞。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月一日。另外袓师圣诞也为斋日。还有很多斋日,不-一枚举了。修这些斋日是为了解冤,拔罪、祈福、禳灾、保命、延寿等。
有很多人认为:天生万物以养人。道教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它的生灭规律,如果人为的破坏这种自然生态,会造成自然界的不和谐,从而造成各种天灾人祸。道教悯念一切有情生命,不杀生所以存仁爱之心,视万物命为我命,而不敢杀害。道教又讲饮食随缘,如果在世俗中,吃素有所不便,可以吃“三净肉”即:不起意杀,不下手杀,不眼见杀。做为在家信徒如果能在-些斋日持斋,参加宗教活动之前和期间持斋就很殊胜了,如杲果高标准,严要求自已持常斋,自然是最好的。我见过很多在家信徒吃斋吃的很好,而且有些常年持斋,贫道非常欢喜赞叹他们的功德。持常斋也要看自已个人的实际情况,发心持常斋是非常自然快乐的事,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勉强。能在斋日持斋就可以了。
道教是一个重人贵生,以人为本的宗教。非常重视养生修炼,道教的持斋法门从养生的角度非常利于养生保健。吃素能使我们体内之气保持清静,从而利于丹道的修炼。现代人“富贵病”日益増多,很多病就是因为病从口入,吃了很多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食品,不但造了很多杀业,也带来了很多病痛。治疗这些病的最好方法就是素食养生。因为你吃素了,神仙见了很欢喜,也没有杀业了,病就自然好了。
除了吃素外,信徒来宫观参加宗教活动之先还要沐浴洁身。《沐浴身心经》上说:“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尽除。”道教的沐浴要求人们洗去身上的污垢,也就是说洗身;要求人们洗去心灵的污垢,也就是洗心。身上的污垢容易洗去,心灵的汚垢怎么洗呢?《常清静经》上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我们把心中的各种不良欲望去除就是洗心。经过澄心遣欲的修炼,自身心灵光明朗耀,元神内守,身心清静,这样在参加宗教活动时才能与神沟通,从而禳灾灾消,祈福福至,有求必应。沐浴有时也叫“香汤沐浴”,即是在洗澡水里加上“五香”,五香都有自已的特殊作用,《沐浴身心经》上说:“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气;三者栢叶,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灵圣;五者青木香,能消秽召真。”这段经语对五香的作用说的很清楚,用五香水洗澡能起到去邪、去三尸、去秽气、召真灵的神功妙用。五香在中药店中都能买到,信徒如果在家有条件香汤沐浴那自然非常殊胜。
斋戒沐浴是信徒到宫观参加宗教活动自我身心洁净程序,看似简单,实为重要。而且要行持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斋戒沐浴的精诚与否关系到与神沟通能否感应神灵,所以特别要注意。另外,已成夫妻的在参加宗教活动前一日要断房事,穿洁净的衣服,喝酒的要戒酒。
&&&&&&&&&&&&&&&&&&&
各位善信:到宫观参加宗教活动的时候,可以请一些供品供养神仙祖师。道教的供品平日里有五供养之说,即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品。在买这些供品的时候,说请而不说买,如请香、请灯、请果等表示尊重。先说请香,现在香烛店中香品的种类很多,道教烧香以烧檀香、降香、沉香等自然香品为宜,忌烧化学香精香和动物香料制成的香品,现在制香商利益薫心,很多香都是用锯末和一些不净的东西制成的,非常薰眼和呛人,所以在选择香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自然的檀香等香品在价格上比较贵一些,但从供品不在多在于精的原则下,请很多廉价的香还不如请名香来的好。如果想知道香品的香味是否纯正,不能拿鼻子直接去闻,而应该点一支闻-下再决定请。很多香在香盒上有配料方,看一下这些配料了解一下也可以。请香的总原则是请清细香为宜。经书上经常说:清香三柱。就是这个道理。据贫道了解:很多卖香商把香的价位抬的很高,其它宗教用品也一样。很多信徒认为:供品之类的东西是供神的,是不能砍价的。贫道认为:这种思想没有必要,但对神的虔敬我是非常欣赏的。合理的价位就请,价位不合理可以再到别的香烛店请。不要有怕被神责罚的顾虑。
请花,请的是鲜花。四季的花都可以请,唯独不能请月季花。《大梵斗仪》忌花诗说:“百花皆可献神天,月季条中有禁言。此为不及时妖艳,御注琅涵感应篇。”
请的花颜色要鲜艳,要新鲜,不能有虫咬的。
请灯,宋以后以蜡烛代替灯。灯是指油灯。供神的蜡烛为红烛,很多蜡烛上有吉祥文字,或者盘龙描凤,科仪中说:凤烛龙灯映宝壇。道教的很多庙宇都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防止火灾,所以很多庙宇禁止焚烛。信徒请来的蜡烛可以交给庙宇中大殿的殿主道長。供大殿供养袓师,虽然信徒没有亲手焚烛,但观里的殿主道長代替烧了,对信徒的功德是一样的。
请水,道教请水一般请的是井泉水,认为这种水比较洁净。《大梵斗仪》忌水诗说:“献水宜当汲井泉,河滨时恐汚流漫。请睹血盆经内句,方信天神有示言。”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过去的人以河水洗涤不净,所以请水不请河滨之水。现在的河水污染更严重,信徒在请水的时候请一些矿泉水就可以了。
请果,献神的水果以时新水果为宜,道教供果讲究新鲜洁净。《上清灵宝大法》谈斋供之法说:时新果实,切宜精洁。建斋要逐日更换供果,不用石榴、干蔗及有秽泥之物,用刚摘下的带枝叶的净果为佳。供物不得用非义之财,否则对神不诚,不能感格神明。《大梵斗仪》忌果诗说:“果品诸般枯与鲜,石榴有忌供玄天。李子不宜献太上,黑枣槩禁上真前。”文字中很明白告诉我们石榴不能供奉真武大帝,其原因有二:一是石榴成熟后皮自然裂开,真武大帝苦节修行为做清白神仙曽抛肠弃胃,恐有嘲讽祖师之意,所以不供;二是石榴、番茄,其繁殖须经便道等过程,恐有不洁而亵渎神灵之嫌。又李子不供太上老君,因老君姓李,为避其名讳而不用。供枣宜供红枣不宜供黑枣。供果一般取其吉祥含义,苹果有平安之意,桔子取其吉利,柿子取其事事如意,桃子取其长寿之意,此外圆形之水果,取其“圆滿”之意。因为供果取其吉祥含义,所以梨通常也不上供桌。梨有分离的意思。中国过去没有榴连这种水果,所以在供果禁忌中没有提及它,但这种水果有一种刺鼻难闻的味道,所以最好也不用它来供神。一些点心饼类干果也可以供神,荤腥之类不要用来供神。另外,信徒可以准备一些“供养金”,随缘布施神前功德箱内。或者跟哪位道长有缘,也可供养道长。无论是供品和供养金都不拘多少,惟在志虔,道教对做功德讲“随力建功”即根据自已的能力培建功德。香、花、灯、水、果,有-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最丰盛的为九堂供。五碗﹝或盘或或碟﹞为一樘。信徒在参加道场请的供要全堂,平日里不必这么讲究。戓只香灯,或只请香花都可以。
神具慧眼,能明察秋毫,无所不知,人只有肉眼,不能体察未来的祸福,因此拜神时,敬备供品,并非贿赂神明﹝因神不吃人间烟火﹞,旨在向神明表明诚心,愿凡事从善如流祈求神明庇佑。若未来有灾难发生,祈盼神明能随时舒金臂相救。
&&&&&&&&&&&&&&&&&&&
道教的庙宇称谓有:宫、观、院、庙、庵、院、台等,这里的入观禁忌指的是信徒到道教庙宇时应注意的事项。信徒到道教的庙宇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庙宇是神灵所居,道士清修的福地。所谓禁忌。是指犯忌讳的话和行动。道教有哪些禁忌呢?到道教庙宇有哪些事需要注意的呢?信徒到道观中,首先要注意自已的着装,所穿的衣服一则要洁净,二则要装严,所谓装严即善男子不能穿背心、短裤、拖鞋等服饰;善女人则不能穿透明上衣、短裙、高跟鞋等。或许有的信徒会说,道长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严格了,其实道教特别重视服饰威仪,《道书援神契》法服条引孟子的话说:“在服不备,不敢以祭礼。”即服饰不装严,不能礼神的意思。贫道并不反对信徒在世俗中穿各种形式多样的服饰,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穿戴,所以到道观最好装严自已的服饰。中国的传统经典《弟子规》中对服饰穿戴有严格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帽子要戴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和鞋要穿好,以免走路绊倒。另外善女人在“例假”期,最好避开这段时间来道观,如果非要来的,一定要沐浴,来道观后请在殿外礼拜,因为身上“不方便”故。进入道观后走道要轻,在观中不宜喧哗。见到道长要行“抱拳礼。”有事请问要行“作揖礼。”如果想知道长姓什么,要问“您老仙姓”问名则说“上下咋称”。信徒不能直呼道长名姓,不知道姓名只称道长,知道姓名后姓王称王道长,姓李称李道长。道長的道名一般为师父所取,只有本人的师父和比本人高辈份的才能直呼其名。如贫道道名楼嘉咏,如果要说我的道名则说上嘉下咏楼道长,因加了上下就不算直呼其名了。有的道长有道号,称道号也可以。如我道号雲柯,就称雲柯道人即可。道号不用称上下。我经常听到有的信徒和道观中的道长熟识后,见了年轻的道长就称小王、小李等;见了年高们的道长就称老张,老刘。这样的称呼很不恭敬,也很不懂规矩。称呼也反映你们的修持,社会上的假道士不会道门称呼,所以庙里的道长一听假道士说话就知道他是鱼目混珠的。你们和社会上的假道士不一样,应该懂这些规矩。我今天把这点指出来并沒有批评你们的意思,你们不知道,不知者不怪。你们也不能直呼祖师名讳,无论是在说话和写文章中都不应该,如邱祖名处机,不能直接称呼,称邱祖或邱祖的尊号“长春真人”。殿中神像前一般都供有牌位,牌位上写的文字即这位神灵的圣号,称呼圣号也可以。决对不能直呼祖师名讳,不能有轻袓的任何言行,否则视为大不敬,徒造极大罪业。在于道长的交谈中,一般不问其年龄大小,因为道教有“道不言寿”的说法。也不问一些于道教无关的话题和伤害道教徒信仰的话。如你过着清修的生活寂寞吗?吃素对肉馋吗?你是因为感情受挫出家的吗?宫观中有游客止步的标识多为道士生活区或不对外开放的地方,就不要因为一时好奇而踏入禁地。如果平素里跟某位道长有交往,去其所住的寮房看望的时候,先需轻敲门三下,得到同意后方可进入。入道长寮房应安闲自在,清心寡欲,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左顾右盼,随便动出家人的东西,道长开示毕,即当起身告辞,不可久留,妨害出家人的道业。来道观中如果见到道长有不符规戒,不如教法的地方不能随便评论出家人的得失,更不能诽谤出家人。或与出家人攀俗缘,认出家人为义父、义子等,戓挑起事非,造成道众与道众之间的不和睦,道众与信徒的不和睦。更不能言教外优劣。信徒当明罪福因果,“一切过恶皆有所归。”不管是谁造罪都将得到报应。道士犯过,自有三官大帝来算帐。信徒言出家人的过错与自已修行不利,徒増口业。有对联说的好: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信徒应以此对联作为言行座右铭,时刻提醒自我。信徒到道观中应维护道观的神圣庄严,不要用手摸神像,不要随地扔纸屑和废弃物,不能随地吐痰,特别是有些香盒上绘有神像,应放置香炉中焚化。更不要在道观院墙、殿墙上写字、刻画。道观一切树木花果切忌攀折,不能偷盗道观中-切物件,否则是轻福地,会遭到很残重的报应。殿中法器不许乱动和敲打,法器敲打都有一定的打法,而且是通神的圣物,妄动法器神责而召灾难。在香害客云集人多的时候,礼神要注意秩序,不要争先恐后,若人在叩拜神灵的时候,请不要站在叩拜者前面。进殿堂时不要从大门中间直冲直撞走,或靠左戓靠右缓步步入殿堂,靠左先迈左脚,靠右则先迈右脚。出殿堂也是一样。大殿中中央的拜垫是观中方丈、监院叩拜的地方,请不要在那里叩拜。除了斋主﹝做道场的信徒﹞个人道场时需在此拜垫时叩拜。我见过很多善信上厕所也把香带到厕所里,香是用来敬神的,不能拿进厕所,以防秽气汚染香品。厕所方便后一定要净手。到道观礼拜神明,目的是为了消灾祈福,贫道愿各位善信得福,千万不要因为小失而造罪。以上禁忌和注意事项望信徒个个检点,时时留心,《书》上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约而言之,事事不过一敬。意思是说:人如果不顾小节,则大德难成。不论大事小事要起诚敬心。这些禁忌和注意事项虽有些烦琐,开始做起来也会有些勉强,若能随事体察,触类旁通,则终归自然也。贫道言辞教诫严切,只不过是把祖师的教化说与你们听,并不是我要求你们这样,想你们也能理解。
&&&&&&&&&&&&&&&&&&&&
烧香和叩拜是道教最基本的敬神礼仪。古人说的好:“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道教烧香烧三炷香,燃三炷香代表道教“尊三宝”,即道、经、师三宝也。烧香尊三宝不忘三宝也。《三宝香》上说:“稽首皈依道…愿烧道宝香生生常供养;”“稽首皈依经…愿烧经宝香生生常供养”;稽首皈依师…愿烧师宝香生生常供养,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也可烧一炷香,表示“大道无二”,《金光咒》上说“三界内外,唯道獨尊。”烧香时不分男女,皆用左手烧香,因左手为善手故﹝右手处理万事,视为不吉﹞。香在临焚时,一不得持香鼻嗅,二不得灯上点香,《金科》说:“灯上点香神不受”,须先用残香借灯火燃着后,双手持香须过耳,左手临炉便上香。如果有明火,需上下散灭,不能用口去吹。烧香正炉以三炷为宜。按中、左、右分别插入炉内,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间隔不过一寸宽,。正位上香讫,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左右其他神位平日一炷或三炷仪式相同。烧香要插平是要求烧香者心平气和,插直是要求烧香者心地正直,间隔不过寸宽是说寸心感神。《大梵斗仪》中有兩首烧香诗说的很好,其一说:“身右属阴左属阳,青龙位上号生方。因其日月升天处,所以焚香左手良。”其二说:“香栽宝鼎细端严,只宜平直不宜偏。香若正时心亦正,心香合一是真虔。”从这兩首诗可以看出,烧香用左手还有左为阳,是生方的意蕴。而且告诫人们心正香正,心邪香歪,心香合-是烧香应该达到的。
&&&&&&&&&&&
以上是烧线香。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作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烧时,先用香匕在檀香炉中间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运板运平,香面上微盖一层香灰,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炷香爇入时,就会有一缕祥烟,从炉中直腾起来。这种烧香方式,在道观中只有庙中住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信徒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
烧香时可默念《祝香咒》。《祝香咒》为:“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吾﹞关告,迳达九天”。因信徒无神职,臣念吾字。或念:“常焚心香得大清静”也可以。
信徒在烧香的时候还有一条需要注意的是:对罗天的星斗不敬檀香。如斗姥、星主、北斗星君等神灵,宜焚降香。《大梵斗仪》忌檀诗说:“女青天律禁檀然,违者丰都罪祖先。此事非轻君切记,犯烧阴谴病灾连。”
烧香有什么内涵呢?有什么宗教的义蕴呢?一:香为道门五供养之一,烧香申供养之义。《天地科》香文说:“伏以,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三界众神,香云达信,传香有偈,宝号称扬”。二:以香传信。道教认为香烟能结成云篆,能将人们的愿望带到神灵那儿。《三清科》香文说:“臣闻,高高碧落,凭百合真香以传信。杳杳寥阳,申一念丹衷而上叩。兹当朝奏,必假香传。夫香者,生居海岛,长在灵山,烈火方焚,清风相送。吹入黄金殿内,万神遥闻。飘至白玉阶前,众圣悉知。一炉既腾,万真洞鉴。”有的信徒认为:香烧的越多越好,烧的越多神更灵验;烧的越大越好,烧的越大神生欢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心诚,烧一炷香就可以了。心不诚,烧的再多也无益处。经上说:“-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因此,道教提倡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希望信徒能摒弃错误的烧香观念,具足正信。三:香能荡秽。道教认为尘凡混浊,不能降格真灵。因此迎神之先必焚香以荡秽,使不洁之气消散。四:香具神力。道书上有“返魂香”的说法,即香能使枯骨更生。《济孤科》香文说:“得之者枯骨更生,闻之者飞潜随性”。《太清显化仪》献香条说:“在道之中,惟香是尚。出清微者名解脱,有济幽度显之功。产聚窟者号返生,有起死迴骸之妙。”当然这种香多为高功﹝法壇上主持道场的道士为高功﹞加持法力后的香。五:香具有道、德、无为、清静丶自然、妙洞、灵宝慧、超三界之德。《三清朝科》香文说:“夫此香者,生于混沌之先,得自徘徊之后。自本自根,不染一嚣之尘垢。彻空彻巨,实赖大地以生成。”这段香文中的“混沌之先”、“自本自根”都是形容道的。又《荡秽科》说:“夫香者,飞云结篆,明德惟馨。”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对香的“八德”有一个解释,他说:“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身也…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这里所提到的道、德、无为、自然、清静等是道教根本的教理教义,道教根本教理教义赋诸于香,旨在教人在日常烧香时时刻提醒自已不忘道教信仰之根本!六:心香合一。所烧的香是外在的香,内在的香即我们的心香。烧外在的香在于点燃内在的香,所谓心香一瓣。如果到道观没有带香,只徒手礼拜,若能焚起心香,亦是表达虔诚之意。烧香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它并不是-种简单的仪式,而是有其玄深内涵的。教门高真无不重视烧香认为:“万法之中,焚香为先。”不管是道门日常诵经、还是举行道场法事,都有焚香、祝香、发炉、復炉等与香有关的礼神仪式。各位善信:烧香如此重要,不可轻视,经上说: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階。”你们用你们最赤诚的真心烧香,就-定能祈福福至,禳灾灾消,所求必应,所愿必成。贫道今将兩句吉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结缘:金炉常焚,香烟篆就平安字;玉盏不息,灯焰结就富贵花。”我们心香不灭,心灯常明,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供养祖师,如此则善哉、善哉!
叩拜是民族传统礼仪,是最隆重的礼拜仪式。道教继承了民族传统礼仪并赋于了叩拜特殊的宗教内涵。道教叩拜仪注,有一叩、三叩、九叩之别。一般见面行“抱拳拱手”表示礼貌的“稽首”礼,这如同今之握手。﹝当然这不是古稽首礼﹞不论男女皆是左手抱住右手,盖左手称为善手故。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指插于右手虎口内,掐住右手子纹;右手大指屈于左手大指下,掐住午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常行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而已。或有所请问,则要躬身作揖,称谓“作揖”礼,这是稍示敬意的礼仪。作揖躬身时,两足成八字自然站立,两膝切忌前屈,头、腰成自然弯弓状,如月牙;兩手自然下垂于丹田处抱拳,边直身边举手,手上至口齐为度。叩拜礼有一揖一叩首再一揖,谓之“一礼”,这是比作揖较重的礼。一揖三叩首再一揖,也叫“一礼”,这是更进一歩的重礼,一般在烧香敬神和对师尊行此礼。叩拜仪式为: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且忌臀高于背。如臀高于背,则成后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亦为之失仪。道教叩拜是对太上八+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一礼三叩的礼连行三遍,叫“三礼九叩”,这是最隆重的大礼,只在对尊神行祝寿、庆贺大典时行此礼。我们在叩拜祖师的时候要存想祖师金容有所转念,在叩拜头稽留手的时候祷告我们的心愿。
现在很多善信佛道不分,到道观也行“合十”礼,这很不因该,对中国神行的神灵行中国礼,神灵有感,定会很赏识。中国人信仰佛教行佛教的合十礼,我们不能非议,非佛教徒行合十礼,就有点不妥贴了。道教保持中华民族礼仪风俗,正体现着自己的民族性,大而訁之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表现,是民族礼仪文化,不能认为是小节而不拘。
道教对神明行“叩拜”礼,是敬天尊祖的行动体现。其跪拜为五体投地式的。各位善信:你们拜神都拜的很虔诚,这很好,贫道见了很欢喜。我们拜神仙还要学神仙,所谓学神仙即要以各位神仙祖师为自已的范模。学习袓师的大功德,大平等,大清静,大柔和,大利益,大智慧,大慈心,大悲心,大愿力,时时以袓师的言行范围自已的身心。我们在拜太上老君的时候,就要思惟老君为度众生脱离轮迴,出离苦海,所以慈悲不倦,八十餘度,接六趣之众生;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为三教之宗师,作万民之始祖。玄功广博,圣德崇高。所以我们要拜老君。我们在拜玉皇上帝的时候,就要思惟玉皇上帝,经三千餘刼之修行;金阙至尊,救億万众生之苦恼,神通恢廓,功德无量。玉皇上帝化身下降为妙乐国太子的时候,经过三千余刼的修行,为众生做种种大功德利益的事,方证“玉皇”果位。其它祖师也都是利益众生,功德众生。所以我们要拜各位祖师,而且祖师都具有大神力,具有大智慧,具有大功德,我们拜祖师,学祖师就能得到祖师神光护佑,-切吉祥。经上说:指神仙,学神仙,终归蓬莱。只有我们学习祖师的功德,修为,我们才能“一证今生之福果,二修来刼之不堕。贫道教大家学神仙并不是说拜神仙不重要。只拜神不学神往往落于形式;只学神不拜神因无诚敬故学亦不真。所以这两者不可缺-。
&&&&&&&&&&&&&&&&&&&
前面贫道向大家介绍了如何烧香叩拜,那么我们请来的香、花、灯、水、果如何上供呢?具体供法是:把摆好的供品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在供桌上。祖师节日,则加供菜饭等,其摆供次序为从内向外:一茶﹝水﹞、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供品要供在香炉内,道教有“隔炉神不受”之谚。供果在供之前要洗干净,未供之供品不能先尝鲜,应等到供完神以后撤供后再吃。一般过了中午一点就不给神上供了,早上供的供品到午时前就可以撤供了。《大梵斗仪》宜洗诗上说:“枯鲜诸果献穹蒼,未供先须洗淨装。切勿见零轻入口。恐神暗里鉴行藏。”道士上供要“念供”,信徒上供时默念“香厨妙供天尊”即可。
虔诚祈祷,祈祷也称祷告,是向神表达所恳求的语言。道教特别重视祷告,大凡在各类道场中都有称职祝祷,宣疏文等仪式。记录这类文字的文章称为祈祷文。祈祷文多为“四六句”式,诵起来韵律优美,至诚感神,因此在与神沟通上是不可缺少的。《史记.周本记》有周武王生病,周公祓斋祷告,武王得以病愈的记载。论语上说“子疾病子路请祷”,古书上说巫能歌舞降神,祝能以言悦神,这里的言辞悦神即祷告。为了方便信徒祷告,贫道根据过去疏文底子,写了一个通用的祷告文,供各位信徒参考学习。
祷告文:伏以,皇天无亲,许下民之恳祷;乾坤高厚容众生之皈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地方居住善信弟子某人三沐焚香,百拜抒诚,志心皈命,﹙祖师圣号﹞圣前。﹝到玉皇殿可说玉皇大帝圣前;到三官殿则说三官大帝圣前﹞伏念弟子,叨生中土,长自中华,功无寸积,过有万端。若不忏悔于今朝,曷遂清宁于日后。伏愿,诸神垂慈,万圣洞鉴。赦除已往之愆,并赐将来之福。家宅安泰,人口清宁。吉星常照于命宫,凶宿永离于运限。求财则财源茂盛,去病则福寿康宁。子孙荣贵,后裔繁昌。所有希求,悉如所愿。是志诚恳祷,恭望洪慈,祈祷以闻!祈祷文因个人祈祷的心愿有所不同,所以祈祷文的内容也随之变化,这个祈祷文,是贫道为了方便大家而作,基本上包括了善信常见的祈祷内容,若有不足之处,可随个人情況而添加,但基本格式是一样的。信徒祷告只默诵祈祷文,不用读出声来。
&&&&&&&&&&&&&&&&&&&
信徒如果在家庭中有供奉神灵的条件,可以请一尊祖师圣像回家供奉。家里如果房子宽裕,可以辟一间静室供奉神灵,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这个条件,应把神位选择在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神像背不可临窗,不可面对厕所,炉灶,应当面对门惑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可一目了然。神面一般面向东、南为宜,忌讳面北。东为生气之所,南为离明之象,北为重阴之地,所以宜向东南。神桌应高于香案,使神像有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之威严。香案尺度为中等身高者至丹田为宜,不能低于丹田。案上陈列香炉、烛台、香桶等供器﹝或称五供﹞,在案前要设置“拜垫”,供跪拜用。并应经常清理供桌、香炉、烛台,更换新的供品,每天要早晚一炷香,并要供水,外出之前或回家之后应在神前礼叩。神桌和香案不要放药品、剪刀等凶秽物品。徒信在家中烧香叩拜、上供祈祷等仪式如同贫道前文所说。如果住处小或是公共宿舍,当然不便供奉祖师,可请一张祖师圣像或写一个祖师牌位,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灯台,也不必供水、果、香、花,仅在神像前礼叩即可。礼毕把祖师像请到一个洁净的地方,或夹在书中存放起来。道法自然,心中常存善念即可,不必强行拘谨。
请来的神像在未供之前先需“开光”,使神具有灵性。不“开光”的神像从某种意义来说只是一尊神像工艺品,不具备神力。不“开光”的神像,因为沒有神灵的守护,然神像受了香火易招来鬼魅精邪附像上,享受人间香火,而给家庭带来灾难。所谓“开光”即高功通过法力加持请神的“分灵”降注在神像上,使神像“形神俱妙”而有求必应。《开光咒》上说:“开眼光眼光明,开鼻光鼻闻臭香,开口光口尝百味,开耳光耳听凡言,开足光足行万里,开手光手掌太阳,开了三百六+骨节,开了八万四千毫竅,节节相连,竅竅开通,开光以后,神无不应。”从《开光咒》可以看出,开光的目的是为了“神无不应”。“开光”科仪非常复杂,高功每念-句《开光咒》皆要书“秘讳符字”“放光布气”于神像上。道观中的神像在“开光”前还要“装脏”,“装脏”的法物很多,且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功妙用。“开光”本来是用于为神像开启灵光的,这从《开光科》中都可以看出。现在把对一些吉祥饰品、护身符的加持也称为“开光”。
信徒所请的神像“开光”,可以选择在祖师圣诞,初一十五等黄道日子“开光”,开光前不必“装脏”,主要因为“装脏”的法物太多,像小装不下,如果发心“装脏”,请一本小帧的《三官北斗经》装脏就可以了。经书代表神明的智慧,经文在处即为有神。“开光”后的神像应用红布包好请回家,或再选吉日“安神”。“安神”是把神像供在已准备好的神桌上。“开光”后的符、吉祥饰品、或小帧的祖师圣像切忌污秽,否则会失去灵验。小帧的祖师圣像应放在上衣袋,不能放在裤袋里,想得到祖师保佑,不懂得恭敬是不可以的,否则神灵不佑,徒增罪业。
&&&&&&&&&&&&&&&&&&&
许愿是求神保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得以兑现。许愿之前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神前伏拜虔诚祷告,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自己心愿。或为自求,或为家人求都可以。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式,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经书、捐资修庙等。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时许下的诺言必须酬还,最好是心愿实现后马上还愿,千万不要欺心欺神,许愿而不还愿。道教讲“诚信而不欺妄”,对人如此,对神更应该如此,须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许愿不还愿再有求于神时便不灵验了。
&&&&&&&&&&&&&&&&&&&
法事道场,俗称做道场或做法事。道教的法事道场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阳事道场和阴事道场之分。阳事道场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事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道教的法事道场有多种用途,人所希求的事都有法事祈祷之法。道教把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道教把这种“底本”叫做“科仪本”,把做某种法事的“底本”叫做“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另外应信徒延请所做的道场称为“个人道场”,道观中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日,都要举行祝寿、庆贺典礼等道场称为“官道场”。法坛上主持道场的道士叫“高功”,参于诵经的叫“经师”,奏道乐的叫“乐师”,协助“高功”递香等法坛之物的叫“殿主”。称个人发愿做道场的人为“斋主”。如果信徒发愿做道场,应所发愿心的大小,道场也有不同的做法。《北斗经》上说:“随力建功,请行法事”,即根据不同能力选择不同的做法。现行的道场有一场的﹝上平安表﹞,有半天的﹝上平安表加诵一堂经﹞,有一天的﹝上平安表加诵一堂经下午拜忏诵晚课的﹞。或者做三天道场的,就要逐日按顺序做多种法事,如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诵经、礼忏等等。以上是阳事道场的做法。阴事道场现行有兩种形式:一是随堂施食。二是放“焰口”,焰口法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圆滿整个道场。另外有信徒既想为生人眷属祈福消灾,又想为过去宗祖超度亡魂,这种道场称为冥阳兩利道场。即道场既为生人祈福,又为亡者荐拔。
信徒想做道场,根据自己的情況选择不同的道场。单为生者祈福消災就选择阳事道场,单为亡者荐拔就选择阴事道场,若既为生者祈福又为亡者荐拔就选择冥阳兩利道场。如果家境殷实,经济富裕,可以选择-日或三日道场,功德于人,福报于己。信徒到道观做道场,先到办理道场道长那儿办理登记手续,把自已详细的住址姓名、生庚年月、所求心愿、所做道场告知办理道场道长。做超度道场还需要亡者的生卒年月姓名,和告之亡者与斋主的血缘关系。道长根据信徒所告之的生庚年月选择“黄道吉日”,并请观中“书记”为信徒恭写表文﹝表文即道场中的祈祷文书,在道场中焚化呈给神灵﹞。信徒要交一定的“道场金”,并按“黄道吉日”,准时准点到道观中参加道场,道场不等人,吉时-到,即开坛举行法事,所以最好提前到庙里,不能迟到。并准备“衬”﹝红包﹞与参加道场的道长结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