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般设计多少个问题

怎样设计一份好的调查问卷?
【孙清朔的回答(196票)】:
专注问卷数年,看到以上的回答集中在最表象的技术层面,想想还是答一下吧,或许能提升一下问卷设计在广大知友心中的地位——昨天还说要戒知乎来着。
先轻拍一下题主,题主把问卷设计限定在
问卷名、邀请语、问题设置数量及深度、推广方式等角度回答。以及问
本质上,你的关注点实际是有点偏颇的。
问卷设计一项基本道理:因为适合所以优秀
没有权威的提问方式和用语设计——如果是仅需要了解这些,许多教科书足矣,但教科书很难切实地告诉你如何实际操作一项问卷设计——正如一项针对知乎人群问卷语言和提问方式,是否适合,热衷QQ空间的人群。
一个优秀的问卷设计,如同一款优秀的工业产品,是在一系列规范流程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下产生的。
考虑到题主和关注者都不是学术人士,我在这里会以尽量通俗的方式介绍。
写这个答案,花了很长时间,如果赞数足够多——我这个答案对于其他人而言是有价值的——以后再补充点内容,包括一个我自己做的案例。
答案很长,耐心值较低,不喜长答案的可以忽略。
历数一下中的几个问题
最直观的:其一,乱答问卷,或置之不理;其二,问卷题目过于泛泛,不切中要理,最明显的表征是,问卷作出来的结果拿到上司面前,上司看完就回一句:“哦”;其三,问卷题目设计有基本技术错误,如偏向性、选项不完备等等。
不直观的:其一,问卷不能反映实际人群,问卷没有价值;其二,问卷设计的题目和选项有误,没有统计价值;其三,问卷没有逻辑,只局限于描述情况,不能解决问题,问卷价值不大。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对问卷理解偏差,设计问卷没有走规范流程,没学过统计有关。
首先,开宗明义:纠正一下题主和许多回答者一些偏颇
1.问卷设计不简单,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而且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败,所以不要迷信各种问卷调查结果,其中至少有90%是不合规范的。
2.问卷的终极目标是验证或提供某个问题的因果解释,即解决问题,其次才是描述情况。
3.问卷设计是一个项目,不是一张纸上写几道问题。这其中包含许多程序。
其次,问卷设计的前期工作
1.主持设计问卷者,必是深入了解情况者。比如要做A牌口香糖销售方面的问卷,那问卷的主持者自己也必须是非常了解A牌口香糖销售。只有这样问卷的设计大方向才不容易出问题,即我想了解哪些方面?要解决哪个问题?
2.如有可能,阅读相关的行业研究报告或类似靠谱的问卷研究,这有助于避免走错方向,也能提供新思路。
3.要了解被访者者。你得去和被访者聊天,专业点叫“访谈”,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对于你想了解的领域和想解决的问题,怎么想?怎么看?哪些才是你要发问卷的对象,如何发问卷,才不会出现高概率拒绝——严格地说,如果一个问卷出现高概率拒绝,那么这个问卷设计是失败的且没有意义的;其次才是问卷语言怎么设计,才会比较贴近被访者的情况。访谈最好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小组访谈,找十个各有特点的被访者坐在一起,摆点零食——边吃边聊有助于被访者放松,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你的信任。一般做两三组,你就能基本全面了解信息,但是信息真假和权重并不明确;第二阶段,单独深入访谈,找有典型意义的被访者深度聊天,你可以把之前的了解的信息与这位被访者共享,看他的态度和想法,一般做3-5个足矣。如果精力和财力不足,那就做一次小组访谈。
4.形成前期研究报告。你需要根据你目前了解的定性材料(报告和访谈),做一个全面的剖析,提出假设,举个开玩笑但有点现实的假设,“因为情侣要经常随意打KISS,所以女性消费者最关心口香糖能否清除口气”。你提出的假设是至关重要的,你的将来问卷设计将是围绕这一假设而来。
5.将你的假设,转变成一个公式。还是以口香糖为例,
口香糖的销量=性别+年龄+销售场所+口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口香糖受性别,顾客年龄,销售场所以及口味的影响,内涵则是,口香糖销量中,年轻女性贡献较多,她们喜好在街边购买,对口味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6.确定问卷发放方式
一般商业问卷常常是街边发放或者网上问卷,在统计学上都属于非概率抽样,其统计价值不高;如果有可能最好采用概率抽样,那样你的结果将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如何概率抽样,很复杂,这里处于行文长度考虑,暂且不表。如果是随意发放问卷,一份包含15个问题的问卷,有效问卷,即没有随意填答且所有问题都回答的问卷,数量至少达到200份以上。
再次,问卷设计的中期工作
1.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题目和选项。
如何撰写题目和选项,上面答案,如
已经提到一些。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个人干了这么几年,一般商业问卷,尤其在快销领域,隐私的重要性反而没有排名第一答案所强调那样,因为涉及资料在大多数被访者眼里不是隐私——知乎上的人群真的只是这个社会上很少很少的一撮——不过这位仁兄是干安全行业,想必对隐私问题考虑的要比我这个以前干问卷的多;相反,做学术性问卷,那些问题才叫蛋疼,某个著名的大型家庭研究,有一道问题,大意是问,你还有月经么,多久来一次月经?诸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长得像大叔的男青年脸通红着,对一位女高中生问这种问题,要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 = = 但这也说明其实问敏感话题有时是可行的,只要你前期的工作考虑足够周到。
2.设计重复性的题目,能极大帮助你分辨哪些是胡乱填的,哪些不是。
郑重声明,这在各种教科书上看不到这一项,这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主要借鉴了一些心理学量表的做法。还是以口香糖为例:1.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口香糖,选项A、B、C;2.以下哪种味道的口香糖你最愿意购买,选项A、B、C,注意两道题之间的选项内容要打乱,比如上一题的A是下一题的C。
3.问卷的长度,一般性的问卷控制在两页A4纸左右为佳。毕竟做问卷是要花钱和精力的,问题太少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当然如果有雄厚的支持,搞一个小时的问卷也可以,比如国家统计局……
4.试发放阶段
尝试性的发放一些问卷,推荐是在100份左右。通过回收,分析答案填答情况,可以及时修正问卷的错误。比如有效问卷回收过低,部分答案总是不填等等。
最后,问卷设计的后期工作
1.问卷发放
2.数据分析
通过一些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STATA等,分析数据。实在不行,用Excel也可以实现,只是复杂点,需要些写一些公式。
3.形成研究报告
此时,展现在你上司面前,将不只是几个饼图,条形图,而是包含一套关于问题的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用数据详细论证的方案。
问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我这里只是展现了其中一小部分,这个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很大,能真正完善地达成目标的问卷设计是少之又少,因为需要的要件太多了,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也很高。乔帮主曾言,他们家不依赖市场,其实也理在其中——而且,他们是美帝,美帝在问卷定量方面的精深程度,真是独步全球,再观天朝很多调查公司……避免拍砖……不吐槽了。
当然,数据也会说谎,统计也能非常安全地制造假象,但是这些问题和数据分析的真假以及有效性至少是可观测的,这比不可观测的定性研究要优越许多。
【彭勇的回答(33票)】:
其实,对于”如何/怎样做好……”一类的问题,都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些通用原则。
以下是本人在设计问卷时学到的一些“原则”:
0,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让人第一眼明白你要问哪方面的问题,从而让被调查者确定填还是不填,免得耽误双方时间;
1,最好有称呼(女士/先生,您好!)和导语,导语说明了你的来意(比如调查xx河流近几年的水质变化状况)以及调查的意义(更好的评估xx河流水质变化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导语中提示受调查者如何填这份问卷,让受调查者更容易入手或启发他的思考。
2,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前面2到3个问题要浅显易答,之后再深入,直到你想问的核心问题,前面可以问一些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3,问题的设置要围绕你的调查目的展开,除一些了解受访者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外,其他均要紧扣中心,一是为以后数据处理分析二是不让受访者有混乱感;一个无关的问题都不要有!
4,多封闭式问题,少开放式问题(一个足够,两个显多);
5,问题的问法很有学问,千万不能模棱两可,要具体。并且不能兼问,比如“政府已经公开向市民对前期工作上的不足道歉,并采取了改进措施,您是否知晓?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要拆开问;
6,答案的选项设计也很有学问,多从受调查者的角度来看,选项一定要穷尽,有的问题要设置类似“不知道”,“无所谓”这样的中庸答案,免得受调查者无答案选择;(题主设计的问卷中,第9题我就想了半天不知道选哪个好,貌似没有我想填的答案)
7,最后,问题以及选项一定要精准和定量!否则数据无法衡量。比如“您的孩子是胖是瘦?”,胖瘦是相对的,不同人对相同体重可能答案不一样,不如改成“您的孩子体重是……”。
8,最后的最后,嘱咐几句,多从受调查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数量的设置既要让你最终得出的数据有代表性,能实现你的调查目的,又能不使受调查者不耐烦,最多不要超过20个。
至于推广方式,自然是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他们最乐意,然后朋友带动他们的朋友;当然,针对特定人群的问卷,你自然是要亲自实地发放了,比如xx小区的xx调查,你只能去那个小区了。
【耳东萌的回答(9票)】: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写得很详细了,自己最近写的论文也在做问卷调查,在这写写自己的心得吧。另外,因为我的资料和问卷都是英文,加上本来语文就不好,所以写的可能不是很尽人意,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在设计问卷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以下问题:
1. 你做这份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什么
2. 调查对象是谁
3. 用怎样的方式调查
然后你就开始设计问卷了,以下是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类型:
在设计问卷时,问题的类型可以很直接关系到调查者会不会收集到自己想要的数据。问题的类型设计要根据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和受访者的类型来决定。以下是具体类型:
1. 封闭式问题(closed-endedquestion)
封闭式问题就是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就能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适合不需要detail的关于数量的提问。
2. 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
这种问题就需要受访者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了,调查者可以在这类问题里得到更多的detail。 适合调查受访者的想法和意见类的质量问题。但是也往往有人不答。
3. 优先级的问题(Prioritising Question)
优先级的问题是用来调查受访者对所提供选项的有限排列顺序,此类问题的分析结果往往是百分比。表达不行咱就举栗子: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what feature is important to you when you are purchasing a laptop. 1 is themost important and 9 is the least important.Keyboard
Screen size
Number of inputs
Memory size
Hard drive space
4. Scaled的问题
此类问题介于封闭式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之间,受访者被要求在所列出的答案里选择一个最符合他们想法的答案。
问卷名称:
有些人在用电子邮件发放问卷的时候会不填写主题和发放者,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无论是问卷还是发放问卷用的电子邮件都应该有一个能激起受访人兴趣的名字,并且这个名字要简洁易懂,谁也不想做一份连名字都要读好久才能读懂的问卷。以下是栗子:
消费者满意程度调查
课程教学质量调查
当有条件给受访者提供奖励的时候一定要把奖励放在显眼的位置
问卷说明:
在开始提问之前,问卷中要包括问卷说明的部分,问卷说明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为什么要做这份问卷调查
2. 谁做的调查
3. 这份调查的重要性
4. 需要多久能填完这份问卷
5. 什么时候用怎样的方式上交问卷
6. 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7. 保证受访者的回答是保密的
然后就是问卷的正文了,在设计问卷正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卷的内容要精简
在设计问卷问题是要把问题分为三类,哪些问题是一定要问的,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哪些是不需要问的。不要为了显示工作量问一些可有可无的问题,这样受访者回答的质量会下降的。
2. 用简单的语言和语法
虽然你的受访对象是某一类特定的人,但是他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教育背景,一定保证你问的问题大家都能不费力的看懂。如果无法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和单词缩写,要解释。
3. 从有趣简单的问题开始问起
用有趣简单的问题开始问卷可以更好的吸引受访者的注意,给受访者带来这份问卷很有意思的假象。问题的排列顺序要有梯度,前面几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再深入。
4. 尽量少的使用双重否定
5. 当采用选择性的问题时,不要使用太多选项
6. 避免回忆性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以前的回忆,准确率会很低
7. 如果可以选择,尽量使用封闭式问题,少使用开放性的问题
封闭式的问题在受访者看到问题和选项的时候会清楚地意识到调查者提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而开放性的问题是要求受访者写下他们的答案,这样得到的回复率比较低,因为大家都懒,而且回复的多样性使后期很难统计结果。不过,开放性的问题也是不错的。
8. 调整问题的顺序,使其符合逻辑
9.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要提前做一个试发放
在一小撮人里提前测试一下,等他们答完题,请他们头脑风暴一下他们做问卷时遇到的问题。
问卷的发放方式:
此类方法中有包括面对面采访和电话采访。
面对面采访的优点是受访者不需要亲自前些问卷,问卷的完成率高(抹不开面子吧),可以观察受访者(他们都提问方式或者问题是否满意。缺点是调查者与受访者的互动可能会影响受访者的答案(尤其是满意率的问题),需要很多人力,因为面对面所以很多匿名问卷的优势就无法发挥。
电话采访的优点是对比面对面的方式省钱,比起面对面的采访更能发挥匿名的优势。缺点是当问卷中有涉及到图片的问题是无法阐述,当选项多的时候也相当麻烦。
2. 自助式的问卷
此类方法中包括邮寄,电子邮件和互联网问卷
通过邮寄的方式的做问卷的优点是方便操作,看起来更专业,通过使用质量好的纸张或者好的画面设计使受访者更想回答一点,不是特别贵。缺点是不能保证受访人愿不愿意邮寄回来他们的答案。
电子邮件的方式优点是更简单的操作方式和更少的花费。
互联网的优点是花费少,可以有更好的视觉设计。缺点是要求会做网上的问卷。
【FloraLuo的回答(28票)】:
在知乎上被邀请过两次调查问卷,一次没理会,一次配合填了。邀请人不同:没理会的是刚注册的ID,至今仍没有任何回答贡献;配合的那位知友,同样不熟,但我赞同过他5次。答题形式和内容不同:没理会的是问答题,涉及范围很广泛,需要花时间来想;配合的是选择题,只针对3个方面的行为展开调查,问题设计用心。隐私保护和使用范围不同:没理会的没有明确;配合的被明确告知会严格保密,系个人学术行为,和任何团体无关。未强制搜集我的ID和主页链接综上,我个人以为,好的调查问卷有几个特点:调查方具名,可信明确调查目的和用途明确隐私保护范畴,对我是否会造成影响,对他人是否造成影响,名字是否会被引用等客观题内容不可贪心,一页,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5个问题之内吧,10个已经开始烦了用心调查问卷投放到合适的人,是我熟悉的领域
【WendellShi的回答(2票)】:
1、问卷内容的叙述尽可能简明易懂、通顺、客观,不要带倾向甚至误导性;
2、简要说明调查团队的身份、调查目的以及隐私保护;
3、客观取样:根据需要了解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比例划定样本的范围,并据此设计问卷,而不是谁方便问就问谁;
4、题目先易后难,多使用封闭性问题,少用开放性问题;
5、根据访问类型设定问题数量,流动街访最好在10道题左右为宜,如果有专门准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另说;
6、推广方式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些小礼品有利于提高效率,线下面对面的访问更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答安;
【何雄的回答(2票)】:
上学时,我被选进质量研究院做调研,开大会。最后环节是提问,一个中年男子袁岳那个时候还不出名吧…我没问他…,请忽略。结束的时候我看见他和一老外在说话,有人说那是尼尔森的汽车行业的设计,于是我问了一个很传统的问题。
袁老师,您觉得在调研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哪一步?
老师开口准备作答,老外抢答!
"your question matters boya"
我的问题很重要。我还在等待,他们就走了…
马上有可能会再见到他。如今看来,所谓的问题重要,是指一切调查的源头,即做一个调查所要辅助的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1·2·3→信息1·2·3可以通过哪些问答得到?→列出初表小样本调查→ …手机没电了… 综上,问卷上所有的题目都必须得出能供以解决问题的信息。其实真的需要70多道题么?
【欠忆的回答(0票)】:
整份问卷设置要有框架,要有一个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难度先易后难,难度循序渐进;
问题问法要通俗易懂,避免太学术;
问题的选项不能重叠。
【丁丁的回答(0票)】:
一定要有一个试发放的的过程
【王小朋的回答(0票)】:
随便一本社会调查方法或社会研究方法的教材都有很详细的讲解。
要看书啊!!
【QinYu的回答(0票)】:
问卷设计中核心部分即:
1. 问卷调查目标
2. 问卷调查人群
3. 问卷投放渠道
这三部分想透彻了,剩下的都是执行问题.
上面的答案太多直接插到细节而忽视策略把握.
【EmilyJing的回答(0票)】:
最近刚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感觉不怎么样。做问卷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我们优化功能是否符合用户期望,是否被用户认可。最后收到问卷100+,感觉上是可以论证优化功能可行的,但是又感觉优化的功能很无用。
【姜小的回答(0票)】:
【李翔飞的回答(0票)】:
这话很简单啊,现在有很多专业问卷网站和social media 可以用,什么QQ,MSN,微博。你在那些专业的网站先设计一份问卷,我之前用过问卷网免费设计制作过问卷,蛮不错的,操作简单,支持十余种常见题型,还有专业的逻辑跳转功。这些网站提供好多问卷调查模板,你看看哪个比较合适,修改一下就自动生成调查问卷了。然后再通过邮件,QQ,微博什么的发给你的同学让他们帮忙做下就好了。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标题:【论文文献】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文文献】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欢迎光临学位网!
当前位置: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问题分析--以某校201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钟柏昌  黄 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摘要:提出问卷设计要遵循和恪守清晰性、单一性、中立性、简单性、可靠性、间接性、排他性、敏感性、完整性、规范性等原则,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对某校201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表明研究生在问卷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多做积极的引导。
关键词: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本原则;问题分析
作者简介: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210097;黄峰,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南京210097。
&&& 毋庸讳言,研究方法是否应用得当将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高低。相比成熟的社会科学研究,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教育学的研究经常引起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还略显薄弱。为此,笔者将对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研究方法逐一展开剖析,拾遗补漏,以飨读者。
&&& 本文关注的是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中的问卷设计。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构成了问卷调查研究的三大关键环节和本质特征[1]7,关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与其他环节不同,在一个公开发表的调查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的过程和结果,但常常看不到调查问卷本身。因此,对于问卷质量的把关完全依赖于作者自身,依赖于自我约束和学术良心,读者并无从判断,问卷的质量也就成了问卷调查研究中的隐性问题,尽管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略。试想,如果调查数据源于一个不可靠的问卷,无论统计分析如何复杂、语言描述如何深刻,论文结构如何合理,终究是南辕北辙不靠谱的。那么,在实践中,我们的问卷设计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又主要出现在哪些方面?严重程度如何?为此,笔者将首先归纳描述问卷设计的十大原则与要求,再依此框架,通过调查某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调查问卷,明确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 问卷设计到底有多少原则,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通过查阅文献,以实用性为基本追求,对问卷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十条,谓之&十诫&,深受学生欢迎。
&&& 1.清晰性
&&& 本条原则要求问卷题目的描述逻辑清晰、不含糊,使用的术语应是全部被试能够准确理解的术语,避免使用模糊的、技术性的术语及行话,避免超出被试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否则将误导被试,产生错误的填答。具体而言,问卷设计者在题目描述清晰程度方面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两种类型:
&&& 一是采用了被试群体并不都了解的专业术语或行话。比如,调查被试&你是乐活族吗?&如果不对&乐活族&做定义,可能会有一部分被试因不了解&乐活族&这个术语而无从回答[2]37。
&&& 二是使用了抽象或有歧义的概念,导致问题指向不明。例如,&你认为教师的待遇够好吗?&该问题缺乏评判标准令人难以回答;又如,&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吗?&选项有&很多、较多、一般、较少、很少&,该问题同样不明所以,如果改为&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选项修改为以小时为单位的不同区间,则具有可操作性。也可能出现概念有歧义的情况。比如&你在过去一周里有几天吃过早餐?&题目中的&过去一周&是指刚刚过去的一周还是过去的七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修改为&在过去七天里有几天吃过早餐?&则不会被曲解。
&&& 2.单一性
&&& 本条原则要求在一个题目当中只调查一个问题,避免出现复合问题。如果一个题目涉及多种问题或多种情形,将使调查失去焦点,调查结果无法得出准确的推论。违反单一性原则的问卷设计,也可以分为多种情况。
&&& 其一,一个题目中包含了多个问题。例如,&你赞同对学生进行竞争性较低的测验和实施教师的等级制度吗?&该题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它包含了两个问题;也有一些题目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发现隐含的问题,例如,&有人说文革前青年人对老年人很尊重,现在青年人越来越不尊重老年人了,你认为这种变化发展过快吗?&该题目的前半部分说的是某些人的&看法&,后一部分问的却是&这种变化&,看法并不等于客观现实,即并不一定存在这种变化,因此,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在把某些人的看法当作客观现实的条件下来询问的,应该分成两个问题来调查:&有人说&文革&前青年人对老年人很尊重,现在青年人越来越不尊重老年人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文革&前青年人对老年人很尊重,现在青年人越来越不尊重老年人了,你认为这种变化正常吗?&[1]149
&&& 其二,一个题目可能涉及了多个主体。例如,&你的父母上过大学吗?&涉及了父亲和母亲两个主体,两个主体的情况常常不同,可能父母都上过,可能父亲上过,可能只有母亲上过,也可能都没有上过大学,如果用统一的选项去调查被试则将使问卷失去基本的效度。
&&& 其三,强制要求被试选答固定数量的选项,即通常要求被试对某个问题选择两到多项最重要的选项。此类题目设计常常违背被试的真实感受,不同的被试所感受到的最重要的选项也许是一项,也许是多项,固定数目的选答模式歪曲了被试的真实情况。
&&& 3.中立性
&&& 问卷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测量工具,应该具有客观性。换言之,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都应该是中性的,避免倾向性的提问(隐含或暗示期望的、偏向性的回答)。否则,将不能客观测量被试的行为和态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将大打折扣。违反单一性原则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一种为叙述性倾向。例如&现在的课业负担太重,你认为是吗?&或者&有学生认为,现在的课业负担过重,你同意吗?&前者直接以某种现象的严重程度作为观点加以描述,由于观点本身强调了一个极端,容易给被试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暗示或潜在影响,如果改为&你认为现在的课业负担程度如何?&并提供不同的程度选项,则要客观得多;后者采用单向列举的看法,在客观上对被调查者是一种刺激,同样容易形成对问题回答的诱导,使被试做出肯定的回答,如果改为&一些学生认为现在的课业负担很重,也有学生认为现在的课业负担刚刚好,你的看法如何?&这就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意见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双向的陈述比原来那种单向的描述能更好地保证问题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 另一种为权威性倾向。例如&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不能抽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此种描述强调了&大多数教师&这一权威群体的观点,显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针对此类问题,可以有多种修改方法,最简单的修改方法是采用客观描述,如改为&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抽烟问题?&这种描述要比权威性描述好得多,但由于选项涉及敏感问题,学生的回答也不一定真实,建议采用&现象法&,列举某种现象供被试评价,如改为&现在有一些同学抽烟,你的态度如何?&或者如上所述采用双向陈述法,如改为:&有人认为中学生可以抽烟,有人认为中学生不可以抽烟,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 4.简单性
&&& 简单性的法则就是:为了获得必要的信息,题目越简单越好[3]。常见的问题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采用繁琐而不是简洁的描述方式。例如,&在你的观念中,你觉得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哪个部分对于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完全可以简化为:&学校英文课程中的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4]
&&& 二是使用了否定性题目或双重否定性题目。否定性陈述一方面会增加被试的认知负担,容易导致理解错误产生测量误差;另一方面在统计数据时需要转换数值(反向数据),增加工作量且容易出错。例如,&下列教学策略你不用哪一种?&&你不认为那些遇到麻烦的人应该受到同情吗?&
&&& 5.可靠性
&&& 有时候为了识别不诚实、不真实的回答,需要在问卷中设置必要的重复性题目或验证性题目。重复的问题设计在心理量表中使用最多。比如,为了测量组织的忠诚度,可能在问卷的第三题是&本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未来人类生活的新模式,你是否赞同?&到了第十八题的时候又问&你是否认为本公司志在为人类建立一个未来生活的模式?&两个问题意思一样,通过判断答案是否相同来判断问卷填答的有效性。一般而言,一个问卷可以设计1~2个大同小异的题目,作为问卷有效性判断的依据之一[5]127。
&&& 6.间接性
&&& 在涉及隐私或敏感问题时,不宜直接发问。例如,&你对维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感到困难吗?&&你是否赌博?&&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会怎样转移压力?&遇到此类问题,可使用间接提法或用委婉词代替刺激性词汇,或采用前述的&现象法&,也可以假设一种情境(情境法),避免对被试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而感到不满。例如,前面三个题目可以分别改为:&学生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如何?&&&间接提法,&现在在一些同学中间流行用扑克、纸牌等定输赢,你是否也喜欢玩这些扑克、纸牌?&&&委婉表述和现象法,&假如你期末考试不理想,你会用什么方式来释放压力?&&&情境法。当然,无论如何处理,当涉及个人隐私或敏感问题时,都应该提供不置可否的选项供被试选择,如&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不确定&。
&&& 7.排他性
&&& 任何一个封闭式问卷题目的选项都应是可以穷尽的和排他的,因此,问卷所提供的选项彼此都应该是边界独立的,是同一个维度或水平上的分类,尽量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出现;如果无法枚举所有可能的选项,则必须增加一个&其他&选项;当遇到敏感问题时,如前所述,为避免强迫被试做不愿做的回答,还必须提供中立的或中庸的选项。例如,&你属于哪种家庭状况?A 父母离异&B 独生子女家庭&C 多子女家庭&,该题目的第一个选项与后面两个选项非同一维度的分类,选项不具排他性,不利于被试选择。
&&& 8.敏感性
&&& 每个题目的陈述都应该有敏感性,以区别具有不同情况和态度的被试,使调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具体而言,题目的敏感性又可分为问题(题干)的敏感性和选项的敏感性。前者如&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吗?&无论被试对清华和北大持有利或不利的态度,都会&非常同意&这个叙述,因此我们便无法分辨出这些人的真正态度;后者如一个调查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题目:&你一周有多少个小时阅读课外书籍?A 1小时、B 2小时、C 3小时以上&,最后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毫无意义,因为可能70%以上的人都勾选&3小时以上&,这样的问题就无法了解学生阅读时间的真实差异。正确设计问题与选项有赖于对被试群体实际情况的深入观察,如果设计问卷前的定性研究没做好,很可能得到完全没有意义的定量资料[5]90。尽管无敏感性的题目可以在问卷数据统计阶段加以剔除,但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效率,获得更多必要的信息,在设计阶段把好关是毋庸置疑的。
&&& 9.完整性
&&& 完整性主要指问卷调查内容应具有完备性,问卷题目能够覆盖调查研究主题的所有方面。可见,完整性直接关涉问卷的内容效度。如果说描述性研究主要针对现状做调查,那么对于解释性研究,问卷不仅要有现象的调查,更要侧重对造成这些现象的成因做探寻。为确保问卷内容的完整性,通常需要依据调查目标明确问题定义,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解问题,从上层的问题开始逐级分解,最后以最具体的问题结束,自上而下设计完整的分量表。
&&& 以调查&教师放弃教师职业的原因分析&为例[4]:①问题定义:什么原因导致教师们会在短短的几年中放弃原来的职业?②确定总体因素(上层结构):三个主要的因素&&经济,工作条件,所感受到的社会地位。③分解三大因素,每个因素作为一个分量表。以经济因素为例,可以做如下分解:
经济因素是否使教师过早地放弃了这个职业?
A、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收入太少吗?
①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的月薪太低了吗?
②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暑假没有发薪水吗?
③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太少因而促使他们在教书的同时要做第二职业吗?
④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月薪太少而促使他们在暑假时必须做不同的工作吗?
B、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结构吗?
①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的上限太低了吗?
②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等级提升速度太慢了吗?
C、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得到的额外福利太少吗?
①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医疗保险不完善吗?
②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人寿保险不完善吗?
③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退休福利不完善吗?
&&& 显然,要确保问卷的完整性,有赖于前期的文献调研、实践观察和专家指导,仅仅依赖主观的经验是很难做到的。
&&& 10.规范性
&&& 问卷设计要符合一般研究规范。比如,问卷的开头应该交代调查的目的、说明调查的保密性,问卷中要在适当的地方提供指导语,说明作答方法与要求,问卷的末尾要有致谢,等等。除此之外,有关态度问题的调查,大多数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甚至更为细致的七点量表法,因为五点量表法严格说不是等距尺度(Interval Measurement),而是序列尺度(Ordinal Measurement),如果将定序尺度视为定距尺度(连续变量)处理,可能会造成过度的偏度与峰度,从而对&2与参数的Z检验等带来统计风险,而当变量的尺度超过七点时,即可视为连续变量[2]49。当然,在实践应用时,如果要求不高,五点量表法是允许的,但如果采用所谓的四点量表法甚至三点量表法则不符合问卷设计的基本规范。
&&& 二、对2011年某校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问卷质量的调查
&&& 1.学位论文样本的选取
&&& 本研究样本全部来自国内某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年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论文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当前国内教育学硕士生的研究水平和导师的指导水准。我们逐一翻阅了该院教育学门类下12个招生学科全部的149篇学位论文,共找到45篇含有调查问卷的,由于部分论文使用了多个问卷,最终得到有效样本为50个问卷。样本分布详见表1,其中成人教育学和教育政策学占比最大,均有80%的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有意思的是,以注重学理分析见长的教育学原理专业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数量也很多,耐人寻味。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含问卷的论文数
学位论文总数
成人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政策学
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注:本表统计数据均不包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
&&& 2.研究方法
&&& 笔者采用逐一审阅样本问卷的方式,依据上述问卷设计十大原则,对问卷中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进行统计编码,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调查不涉及问卷具体内容是否权威可靠,也不涉及排版等形式表达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问卷题项的表述是否有问题(没有发现问题的问卷,并不表示一定科学合理,仅仅表明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它是合理的);另外,由于所涉问卷和题目数量较多,且覆盖不同的学科,笔者在编码和统计过程中尽管力求准确,但在题目的理解上难免出现偏差。
表2 尚未发现问题的问卷分布情况
未发现问题的问卷数
成人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政策学
课程与教学论
学前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表3 结果汇总
问卷设计要求
可能存在的问题
涉及问卷数
使用了专业术语或行话
使用了抽象或有歧义的概念
包含多个问题
涉及多个主体
强制选答固定数目的选项
存在叙述性倾向
存在权威性倾向
冗长复杂的描述语句
否定式陈述
缺乏重复的问题设计
直接提问隐私或敏感问题
选项不具排他性
问题能区分不同的被试
选项能区分不同的被试
问卷内容的覆盖范围是否完备
只有两个或三个选项的态度问卷
只有四个选项的态度问卷
* 关于重复问题的设计,如果直接查阅问卷并不易判断,因此,我们通过翻阅学位论文问卷统计分析部分的内容,未发现有论文提到通过设计重复问题来评估问卷填答的有效性;
&&&&&&& **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很难做出判断,所以没有给出具体的调查数据,但的确是问卷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用**旨在提醒读者注意其重要性。
&&& 3.结果分析
&&&& 从表2所列数据表明,没有任何问题的问卷数量较为稀少,约占总数的12%。仔细观察这6份问卷,其共同特点就是采用了标准的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或七点量表法,在形式上较难发现破绽。分析其余存在问题的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个问卷设计原则中,清晰性、单一性、中立性、间接性、排他性、规范性等六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均有超过20个题目、10份以上的问卷出现相关问题,值得警惕。为进一步启示读者,试列举问卷样本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做进一步分析。
&&& (1)使用了专业术语或行话。例如&您所在的学校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老师是否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摘自《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叙事研究》),对一线教师而言可能并不了解什么是专业发展阶段,何况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本身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对此应做必要的说明。如下面这个例子的做法就值得肯定,尽管存在选项不够多的问题,但这种对专业术语的附加说明,能够避免被试通过臆测来&理解&概念。
&&& 例:您了解什么是成人学习资源吗? A 完全了解&&& B 部分了解&& C 都不了解
&&& 成人学习资源是所有能够对你的学习产生帮助的资源的统称,包括书本中可以直接给你启发的知识,也包括朋友身上值得你学习的经验、品质等对你有间接启发的知识,包括纸、笔类有形的物质,也包括你所在社区的风俗、学习环境这类无形的资源[6]。
&&& (2)使用了抽象概念、概念有歧义或问题指向不明。例如&你投入了多少资金在孩子的英语学习当中?&(摘自《本体价值的失落与回归》),题目没有提供一个时间范围,量化指标缺少参照基准。又如&上网对你的人际关系有影响吗?A 没有&B 有&C 有一点&D 不确定&(摘自《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负面影响的研究》),题目中的&影响&指的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不得而知。
&&& (3)包含多个问题
&&& 例如&你是否会及时举报或直接制止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摘自《中学生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显然举报某种行为与直接制止某种行为所需要的勇气和智慧是有相当差距的,应该分开提问。又如&学校规定的休息时间(课间十分钟、午休、课外活动),你们通常干什么?&三个休息时间代表三种不同的情形,学生的活动必然有差异,笼统放在一起提问显然不合适。再如&你有辍学、逃学、休学经历吗?&(摘自《生命教育视角下未成年犯人人性化教育改造研究》),该题目提问了三种行为出现的情况,实际上三种行为的不良程度和性质完全不同,其调查数据无助于解释具体的问题。
&&& (4)涉及多个主体。例如&你认为你们老师尊重你吗?A 尊重 B有点尊重  C 有点不尊重  D 不尊重&(摘自《城乡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比较研究》)。&你们老师&指的是一个群体,现实情况可能是有部分老师尊重该学生,也可能有部分老师不尊重该学生,因此笼统用&你们老师&来指代,不方便学生判断,可以通过修改题干或选项来改进该题目的描述。
&&& (5)强制选答固定数目的选项。例如&您认为幼儿档案袋最主要的四项价值为&(摘自《幼儿园幼儿成长档案袋管理的调查研究》),题目人为限定了必须勾选的项目数,有违被试的意志之嫌。又如,&您认为对幼儿体育来说最重要的两项是____和_____&(摘自《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选择》),题目不仅限定了填答两项的要求,而且为了提醒被试,明确标识出了两个空格供被试填写,生怕被试漏填。值得注意的是,该问卷中绝大多数题目均采用了此种描述方式,看来是故意为之。
&&& (6)存在叙述性倾向。例如&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您对该句的态度是&(摘自《城乡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比较研究》),既然强调了&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对被试而言就是一种明显的暗示。又如&世界上很多地方严重缺水,你是否自觉注意节水?&(摘自《全球化时代中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现状与世界公民教育》),这种描述预设了一个&不容置否&的前提,可能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填写对立的选项。
&&& (7)冗长复杂的描述语句。例如&您认为近几年聊城市政府采取了有力的财政倾斜政策,对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的效果如何?&(摘自《聊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的调查研究》),该问题用语过多,且不流畅。可以简化为&聊城市政府的财政政策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吗?&或者&近几年农村的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吗?&
&&& (8)直接提问隐私或敏感问题。例如&你是否经常乱花钱?&(摘自《中学生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很少有学生会直接承认自己喜欢乱花钱,换言之,乱花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提问。又如&当面临重大型考试时您会让某一个或几个学生不去参加考试吗?&(摘自《城乡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比较研究》),如此针对教师不道德的职业行为进行直接提问,无疑会给被试带来巨大的职业压力和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题目均没有设置不置可否的选项,具有强制性填答的倾向,不利于获得真实数据。
&&& (9)选项不具排他性。例如&您的苦恼多数来自:A 工作&B 家庭&C领导&D 同事&(摘自《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女性特征的遮掩及应对策略》)。该题目的选项设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前两个选项与后两个选项不是同一维度的分类;二是选项列举不完备,至少应该设置有&其他&选项供被试选择。
&&& (10)只有两个或三个选项的态度问卷。例如&学校是否重视人格教育? A 重视&& B 不重视&C 一般&(摘自《中学生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作为态度问卷,该题目只提供了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甚至只提供两个选项,如&你们学校经常组织你们参加校外活动吗? A 经常&B偶尔&(摘自《中学生人格发展与人格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11)只有四个选项的态度问卷。例如&面对新知识我能通过自我学习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效果。A 同意&B 有点同意&C有点不同意&D 不同意&(摘自《城乡小学教师学生观的比较研究》)。该问卷对态度问题基本都只设置了四个选项。采用四点量表法或与设计者长期接触的考试题目中对选项的设置惯例有关。
&&& 问卷设计是一门技术也一门艺术。说是一门技术,因为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原则、规范;说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是因为题目的描述离不开语言艺术,另一方面因为调查脱离不了具体的目标群体、文化背景,需要了解目标群体的情感、动机水平、文化习俗,并将之嵌入问卷题目的表述中,显然这不仅需要技术的掌控力,还需要艺术的感悟力。(责任责编 赵清华)
[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 威廉&韦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 蔡永红.如何开展教育研究[DB/OL].(). http://onsgep..
[5]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刘瑜澍.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成人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59.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知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09YJC880052)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