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和樊麾围棋棋谱讲解

&&&新闻热线:021-
棋手抗击电脑入侵20年 樊麾求李世石为其平反
&nbsp&nbsp&nbsp&nbsp[摘要]既然围棋是“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那我们还是希望人类智慧的堡垒不要那么轻易被攻陷,这不仅仅是人类的虚荣,也是人类大脑思维智慧的骄傲点所在。&nbsp&nbsp&nbsp&nbsp人工智能与人类高手较量20年&nbsp&nbsp&nbsp&nbsp日起,韩国超一流棋手李世石九段将迎战谷歌公司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软件AlphaGo,后者在2015年10月与欧洲围棋冠樊麾二段进行过5局交手,AlphaGo取得全胜。此结果令棋界震惊,难道真的如世界顶级杂志《自然》所说“面对谷歌围棋AI,人类最后的智力骄傲崩塌了”?&nbsp&nbsp&nbsp&nbsp而在此之前,人工智能虽然打败了国际象棋和象棋职业高手,但在围棋领域,一直被认为人工智能还只是业余水准,要想突破人类高手仍然遥遥无期。就在AlphaGo与樊麾秘密五番棋大战后不久,在2015年11月北京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围棋邀请赛中,获得冠军的电脑软件在与连笑七段的让五子局中败下阵来。当时普遍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最高水平不到业余5段,要想达到职业高手的高度,还有遥远的道路要走。&nbsp&nbsp&nbsp&nbsp但不曾想,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界就爆出这样一条震撼性的消息来。而且,这还是2015年10月进行的对局,谷歌公司将此消息封锁,直至2个月后才公布开来。在3月9日开始的围棋“人机大战”中,AlphaGo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吸收后,实力又将达到何种高度?即便是李世石最终打赢此次五番棋,赢得谷歌公司为此次比赛设立的100万美元奖金,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突破已有目共睹,真正与人类高手进行抗衡的时日即将到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卡斯帕罗夫不敌“深蓝”&nbsp&nbsp&nbsp&nbsp20年前“深蓝”击败小卡&nbsp&nbsp&nbsp&nbsp1985年,年仅22岁的俄罗斯棋手卡斯帕罗夫力克群雄,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象棋世界冠军。从那以后,他在国际象棋领域里的地位一直未受到严峻挑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棋手之一。&nbsp&nbsp&nbsp&nbsp也正是1985年,专为国际象棋而设计的计算机“深蓝”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中诞生。当时“深蓝”叫做“Chiptest”(字面意思是芯片测试),设计者是华裔博士生许峰雄。Chiptest的棋艺也不甚高明,每秒钟大约只能计算5万步。其后几经演变,几易主人,这台机器的棋艺越来越高超,直至后来,IBM的深蓝拥有32个头脑(处理器),并行处理信息,每秒能计算2亿步棋,敢以纯粹的计算力量挑战人类的直觉、创造力与经验。&nbsp&nbsp&nbsp&nbsp从1985年到1997年,牛年的一个轮回。然而牛年依旧,胜败却两殊。日,向来自傲于自身智慧的最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突然感到自己“万物之灵”的地位受到威胁;从美国曼哈顿传来的一则消息说,人类派出的最优秀的国际象棋代表卡斯帕罗夫被一个名为“深蓝”的电脑软件打败了!&nbsp&nbsp&nbsp&nbsp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人机大战”始于日,双方先后共进行6局对弈。在首局比赛中,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苦战击败“深蓝”,力拔头筹。在次日举行的第二局比赛中,“深蓝”却以凌厉的攻势和明显的优势战胜卡氏,扳回一局。在接下去的后三局比赛中,双方下得异常激烈,鏖战数小时,最终均战成平局。11日举行的第六局比赛,“深蓝”充分利用执白先行的优势,一路强攻,仅用一个多小时,卡氏即难以为继,俯首称臣,“深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nbsp&nbsp&nbsp&nbsp“深蓝”重达1.4吨,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共装有32个并行处理器,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同时,“深蓝”内存贮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际象棋棋谱,对于棋王过去下过的每一局棋都了如指掌,而且心无旁骛。它能根据卡氏过去的棋局进行程序优化。包装后的“深蓝”也可以在下棋过程中由人改变程序,根据棋面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表现出人性化的某些智能性。&nbsp&nbsp&nbsp&nbsp深蓝的心脏部分是评价函数。这是一种衡量局面“好坏”的计算方法。深蓝落子之前,首先要考虑四种基本的价值:子力、位置、王的安全性和速度。国际象棋的子力价值可以量化,规定兵算1分,那么马、象各算3分,车算5分,后算9分,王的价值自然不可估量。如何判断位置相对难一些,简单地说,己方子力控制的方格越多,位置就越好。王的安全性是位置的一个方面,但注重的是防守,计算机必须给王的位置附上一个衡量安全的值,以明确如何进行防御。速度也与位置有关,但是着眼于如何抢夺棋盘的控制权。如果一名棋手的局面进展缓慢,而对手的局势进展迅速,那么人们就说这名棋手“失去了速度”。深蓝的程序设计人员首先让深蓝给这些因素评分,判断走了某一步后,有什么相对的好处。然后搜索所有合法的走法,选择一种可以使评价函数得分最高的走法。这样,对弈问题就完全变成了一种计算。&nbsp&nbsp&nbsp&nbsp深蓝的威力主要在于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的速度。在经典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每位棋手要求在3分钟内走一步棋。在这3分钟时间里,深蓝能够计算600亿步着法。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确实令人望而生畏,无怪乎被称做“天才棋手”。但3分钟内最多只能算180步棋的卡斯帕罗夫说:“你必须时时小心,步步提防,这意味着更令人疲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浪潮电脑击败特级大师&nbsp&nbsp&nbsp&nbsp10年前象棋软件击败特级大师&nbsp&nbsp&nbsp&nbsp2006年,浪潮公司举办了一次天梭超级计算机挑战人类象棋特级大师的“人机大战”。代表电脑方出战的是浪潮天梭,物理参数:高度2米,重量300KG,每秒最多可计算42亿步棋,最多可支持上千节点/数千颗处理器。象棋高手们分为两队,第一队是徐天红、卜凤波、柳大华、张强、汪洋五位象棋特级大师。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酣战,最终超级电脑浪潮天梭以两回合10盘棋3胜5和2负的战绩取胜。&nbsp&nbsp&nbsp&nbsp第二队则是通过网络选拔产生的棋手,从近7万人的网络海选中脱颖而出的25名网络高手被分为五个小组,与浪潮天梭对决,最终以5负5和的比分告负。象棋拥有众多民间高手,但在浪潮天梭面前却不堪一击,竟无一胜绩。&nbsp&nbsp&nbsp&nbsp两场“人机大战”人类皆不敌电脑,当时的象棋第一人许银川挺身而出,单独约战浪潮天梭,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首局许银川后手在劣势的情况下顶和电脑;第二局,许银川借先行之利发动攻势,但电脑的防守可谓滴水不漏,双方最终两战皆和,战成平手。&nbsp&nbsp&nbsp&nbsp局后许银川表示:“人在劣势的局面下心理压力会非常的大,所以面对进攻很多时候会心理溃败导致对局的失败,电脑却没有心理压力,而且由于它的计算能力强大,所以反弹能力也非常强,会在劣势的局面下反弹出来,这一点非常的可怕。”&nbsp&nbsp&nbsp&nbsp经过这场象棋“人机大战”后,特级大师徐天红直言不讳地表示:人类已经不可能打败电脑软件。事实上的确如此,象棋电脑软件成为一线棋手训练的必备工具,后来长时间排名第一的特级大师王天一还在北京大学就读时,通过象棋软件学棋训练,在从未拜过师、进过正规象棋培训机构的情况下,成就为一代象棋高手。时至今日,“得王天一者得天下”,2015年象棋甲级联赛,升班马广西跨世纪队引进王天一,该队提前四轮夺冠。从升班马到联赛冠军,进步之大,几乎全系于王天一身上。&nbsp&nbsp&nbsp&nbsp王天一这种“象棋怪才”的出现,是象棋软件带来的产物。在象棋软件问世之前,断无可能出现这样的象棋第一人。&nbsp&nbsp&nbsp&nbsp象棋软件打败人类高手后,如何在比赛中防止象棋软件作弊成为头等大事。正规的象棋比赛,不得不在门口进行安检,以防有人携带手机耳麦进入,与外界联手作弊。在网上对弈平台,也经常会出现突然有一位业余棋手棋力大涨、直追特级大师的奇特现象,这一切都是因为与特级大师水平不相上下的象棋软件。&nbsp&nbsp&nbsp&nbsp国际象棋和象棋的电脑软件何以能打败人类高手,根本原因在于,国际象棋和象棋有一个终极目标:王和帅。只要杀死对手的王和帅即可获胜,对弈程序可以围绕此进行,通过无比强大的搜索功能,找出一条最佳方案。&nbsp&nbsp&nbsp&nbsp前总参办公厅主任林建超将军曾组织专门力量核算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的变化总量,得出的结论是,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0次方,国际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1次方,围棋的总变化量为10的808次方。诚然,即便是看起来变化最少的象棋,其变化量依然是天文数字,但在每秒钟可以计算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次的电脑那里,这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数字。更何况,通常一盘棋的变化量远非想象的那么大。&nbsp&nbsp&nbsp&nbsp当年“深蓝”的计算速度约为每秒2亿次,但今天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强计算机天河2号每秒计算已达33.86千万亿次,这个令人惊讶的速度为电脑战胜人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如虎添翼,它们让人类的梦想接近现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围棋的算法一直被认为难以复制&nbsp&nbsp&nbsp&nbsp围棋: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nbsp&nbsp&nbsp&nbsp电脑在国际象棋和象棋领域攻破人类防线后,围棋已成为“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围棋一方面要求在中盘对杀和官子收束中计算精准,这的确是电脑之所长。然而,围棋的“势”则永远是电脑难以掌握的价值所在,在势与地之间的转换选择上,人类可以凭借判断做出相对准确的选择,但电脑无法就一道外势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此外,棋局打劫也是电脑难以把握之处,如何寻找价值最大的劫材,人类一眼即能看出,但电脑却需要缜密的计算。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棋盘上的价值无法量化。&nbsp&nbsp&nbsp&nbsp《自然》杂志在首次披露谷歌AlphaGo5比0打败樊麾二段的一文中写道,“1997年,国际象棋AI第一次打败顶尖的人类;2006年,人类最后一次打败顶尖的国际象棋AI。欧美传统里的顶级人类智力试金石,在电脑面前终于一败涂地,应了四十多年前计算机科学家的预言。至少还有东方,人们自我安慰道。围棋AI长期以来举步维艰,顶级AI甚至不能打败稍强的业余选手。这似乎也合情合理:国际象棋中,平均每回合有35种可能,一盘棋可以有80回合;相比之下,围棋每回合有250种可能,一盘棋可以长达150回合。这一巨大的数目,足以令任何蛮力穷举者望而却步――而人类,我们相信,可以凭借某种难以复制的算法跳过蛮力,一眼看到棋盘的本质。”&nbsp&nbsp&nbsp&nbsp何以为“难以复制的算法”?谷歌公司副总裁戴密斯?哈萨比斯解析:“围棋的变化非常庞大,靠穷举计算很难取胜。哪怕是世界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也难以办到。就是以后出现更先进的计算机,恐怕也是做不到。围棋可下的变化,可以说接近无限。AlphaGo靠两层神经网缩减变化的数量。第一层神经网是‘政策网’,会提出可行的下一手,那么无限蔓延的搜索树立刻会缩小范围。第二层神经网‘价值网’会提示黑白哪一方更好,而且好多少,并提示和限制算路的范围。举例说国际象棋每下一步会搜索约2亿个变化,AlphaGo只须考量10万个变化。虽然10万个变化依然比1000个变化要多,但计算机为此减去了很多负担。”&nbsp&nbsp&nbsp&nbsp谷歌人工智能软件采取了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终极杀器,可以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深度学习”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中最热门的科目,它能完成笔迹识别、面部识别、自动驾驶等复杂任务,换言之,AlphaGo具备不断学习进化功能。这才是它的最可怕之处。&nbsp&nbsp&nbsp&nbsp就目前AlphaGo展现出来的实力水平来看,职业高手们尽管都表示出惊讶和赞赏,但一致认为其目前仅有业余高手水准,尚不足虑。即将代表人类高手出战“人机大战”的主角李世石九段坦承:“我可以让先(AlphaGo执黑不贴目)的水平。去年10月和樊麾二段较量的AlphaGo实力,还不足以和我争胜负。现在时间过去半年,AlphaGo的实力肯定得到提高,但这次比赛不是3比2那种比分的胜负,而是看我会不会输一盘。”李世石还是给谷歌公司留下了面子:“AlphaGo在时间上还不够充分,大概5个月的时间,也就是更新提高了4个多月吧,也就是AlphaGo的实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我想还需要1年或者1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胜负。”&nbsp&nbsp&nbsp&nbsp被称为“神猪”的罗洗河九段在谈及AlphaGo时则一点也不客气:“我让zen4(另一个著名的电脑程序)九个子下过100多盘5秒一步的,电脑差一些。谷歌这个软件号称让zen四个子胜率七成多,让它四个子我有信心获胜。”不知被AlphaGo5比0打败的樊麾二段看到“神猪”这一番言语作何感想,其职业段位已受到棋界广泛的质疑,因此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李世石为我平反。”问题是,李世石会为他“平反”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世石对抗阿尔法围棋&nbsp&nbsp&nbsp&nbsp“人机大战”是一场商业游戏?&nbsp&nbsp&nbsp&nbsp30年前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设计“深蓝”的IBM公司为此次比赛投入资金1000万美元,出资110万美元作为比赛的奖金,胜负双方各得奖金70万、40万美元。比赛后卡斯帕罗夫得到奖金40万美元,而70万等于发给了其本公司。这次谷歌对李世石九段的“人机大战”,谷歌公司为胜者准备了100万美元奖金,还为李世石准备了对局费(谷歌公司入乡随俗,很懂围棋比赛通行规则)。李世石下满五盘并赢得比赛的话,他可以获得125万美元。&nbsp&nbsp&nbsp&nbsp1997年的“人机大战”使得IBM成为媒体热门,仅仅其股票价格上涨,就为其带来的收益达2亿美元之多。同样,谷歌公司在《自然》杂志公布AlphaGo5比0打败欧洲围棋冠军、职业棋手樊麾后,翌日股票大涨,市值增加200亿美元之多。&nbsp&nbsp&nbsp&nbsp“人机大战”电脑的取胜会给那个项目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说,“深蓝”的胜利其实也是人脑的胜利。“深蓝”的背后有无数的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国际象棋大师等等为之努力,它并非天外来物,而是许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和劳动所成。因此,“深蓝”说到底是一个机器,人类的防线不但没有崩溃,而且向前进了一步。开玩笑说,如果真有一天,它的智慧变得忘乎所以的话,仅仅把它的电源插头拔掉便万事大吉。&nbsp&nbsp&nbsp&nbsp其实,“深蓝”也好,AlphaGo也罢,它们能从事并行操作和线性搜寻,但还远远谈不上“智能”,它不能自己选择目标,也不能进行多元的价值取舍。它甚至不具备人类的一些简单的思维功能,而思维正是人类的最大优点。正如研究所表明的,一个正常的人脑,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1015条,比过去10年所有美国人打的电话加起来还多。&nbsp&nbsp&nbsp&nbsp当年的IBM公司和现在的谷歌公司,设计出与人类高手相抗衡的人工智能绝非终极目的,而是用于人类生活,比如“深蓝”广泛应用于航运、医疗保险、金融投资、化妆品制造以及零售等很多领域。举例说,如果某家航空公司有500架飞机,飞机有30种不同的型号,目的地有150个,那么如何安排飞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入和节省最多的油料,并且在保养、人员安排和返程服务上获得最大的效率? 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和较好的解决方案之间可能有上10亿美元的差别。在这里,“深蓝”就能派上用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nbsp&nbsp&nbsp&nbsp即使3月9日开战的“人机大战”李世石最终败给了谷歌AlphaGo,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孙远三段认为,这也并非是围棋的末日,“原本引以为豪并作为宣传口号的人类智慧‘圣杯’就这么消失了,毫无疑问对现有的围棋从业人员是有一定冲击的,尤其是被竞技维度过度渗透的职业棋界和以逐利为目的的培训市场(心态上已反映在事件发生后,大家普遍质疑樊麾是否具备职业水准)。但事实上,科技的进步终将造福人类,我们应该乐见其成。与其顽固地坚守那个即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圣杯’,不如以包容和正面的心态来看待AI的进步,也许未来经过AI的辅助训练,我们将可以便捷地去探索棋盘上的真理,而AI再强大,它终究只是一台机器,与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类相比,能得其形而不得其神。”&nbsp&nbsp&nbsp&nbsp孙远的观点很乐观,似乎在国际象棋和象棋经历了“人机大战”后的处境可以得到佐证。尽管输给了电脑,国际象棋和象棋的深奥玄妙受到质疑,但它们的棋迷人数并未因此减少,国际象棋比赛依然遍布欧洲;在中国的网络游戏平台,象棋的在线人数始终是围棋的数倍之多。人类并不因为国际象棋、象棋打不过电脑而轻贱抛弃之,还是能从中获得无尽的对弈乐趣,人类高手还是能藉此比个高下。&nbsp&nbsp&nbsp&nbsp当然,“连电脑也下不过还有什么好玩的”这顶帽子打击力也着实不小,既然围棋是“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那我们还是希望人类智慧的堡垒不要那么轻易被攻陷,这不仅仅是人类的虚荣,也是人类大脑思维智慧的骄傲点所在。只是,谷歌公司已等不及,它急于通过“人机大战”打败李世石九段,以实现其人工智能价值最大化,至于李世石被整得像樊麾二段那样灰头土脸、颜面皆无的悲惨结局,那已不是谷歌考虑的问题了。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棋手抗击电脑入侵20年 樊麾求李世石为其平反
日 14:40 来源:腾讯体育
&nbsp&nbsp&nbsp&nbsp[摘要]既然围棋是“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那我们还是希望人类智慧的堡垒不要那么轻易被攻陷,这不仅仅是人类的虚荣,也是人类大脑思维智慧的骄傲点所在。&nbsp&nbsp&nbsp&nbsp人工智能与人类高手较量20年&nbsp&nbsp&nbsp&nbsp日起,韩国超一流棋手李世石九段将迎战谷歌公司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软件AlphaGo,后者在2015年10月与欧洲围棋冠樊麾二段进行过5局交手,AlphaGo取得全胜。此结果令棋界震惊,难道真的如世界顶级杂志《自然》所说“面对谷歌围棋AI,人类最后的智力骄傲崩塌了”?&nbsp&nbsp&nbsp&nbsp而在此之前,人工智能虽然打败了国际象棋和象棋职业高手,但在围棋领域,一直被认为人工智能还只是业余水准,要想突破人类高手仍然遥遥无期。就在AlphaGo与樊麾秘密五番棋大战后不久,在2015年11月北京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围棋邀请赛中,获得冠军的电脑软件在与连笑七段的让五子局中败下阵来。当时普遍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最高水平不到业余5段,要想达到职业高手的高度,还有遥远的道路要走。&nbsp&nbsp&nbsp&nbsp但不曾想,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界就爆出这样一条震撼性的消息来。而且,这还是2015年10月进行的对局,谷歌公司将此消息封锁,直至2个月后才公布开来。在3月9日开始的围棋“人机大战”中,AlphaGo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吸收后,实力又将达到何种高度?即便是李世石最终打赢此次五番棋,赢得谷歌公司为此次比赛设立的100万美元奖金,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突破已有目共睹,真正与人类高手进行抗衡的时日即将到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卡斯帕罗夫不敌“深蓝”&nbsp&nbsp&nbsp&nbsp20年前“深蓝”击败小卡&nbsp&nbsp&nbsp&nbsp1985年,年仅22岁的俄罗斯棋手卡斯帕罗夫力克群雄,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象棋世界冠军。从那以后,他在国际象棋领域里的地位一直未受到严峻挑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棋手之一。&nbsp&nbsp&nbsp&nbsp也正是1985年,专为国际象棋而设计的计算机“深蓝”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中诞生。当时“深蓝”叫做“Chiptest”(字面意思是芯片测试),设计者是华裔博士生许峰雄。Chiptest的棋艺也不甚高明,每秒钟大约只能计算5万步。其后几经演变,几易主人,这台机器的棋艺越来越高超,直至后来,IBM的深蓝拥有32个头脑(处理器),并行处理信息,每秒能计算2亿步棋,敢以纯粹的计算力量挑战人类的直觉、创造力与经验。&nbsp&nbsp&nbsp&nbsp从1985年到1997年,牛年的一个轮回。然而牛年依旧,胜败却两殊。日,向来自傲于自身智慧的最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突然感到自己“万物之灵”的地位受到威胁;从美国曼哈顿传来的一则消息说,人类派出的最优秀的国际象棋代表卡斯帕罗夫被一个名为“深蓝”的电脑软件打败了!&nbsp&nbsp&nbsp&nbsp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人机大战”始于日,双方先后共进行6局对弈。在首局比赛中,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苦战击败“深蓝”,力拔头筹。在次日举行的第二局比赛中,“深蓝”却以凌厉的攻势和明显的优势战胜卡氏,扳回一局。在接下去的后三局比赛中,双方下得异常激烈,鏖战数小时,最终均战成平局。11日举行的第六局比赛,“深蓝”充分利用执白先行的优势,一路强攻,仅用一个多小时,卡氏即难以为继,俯首称臣,“深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nbsp&nbsp&nbsp&nbsp“深蓝”重达1.4吨,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共装有32个并行处理器,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同时,“深蓝”内存贮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际象棋棋谱,对于棋王过去下过的每一局棋都了如指掌,而且心无旁骛。它能根据卡氏过去的棋局进行程序优化。包装后的“深蓝”也可以在下棋过程中由人改变程序,根据棋面及时调整战略战术,表现出人性化的某些智能性。&nbsp&nbsp&nbsp&nbsp深蓝的心脏部分是评价函数。这是一种衡量局面“好坏”的计算方法。深蓝落子之前,首先要考虑四种基本的价值:子力、位置、王的安全性和速度。国际象棋的子力价值可以量化,规定兵算1分,那么马、象各算3分,车算5分,后算9分,王的价值自然不可估量。如何判断位置相对难一些,简单地说,己方子力控制的方格越多,位置就越好。王的安全性是位置的一个方面,但注重的是防守,计算机必须给王的位置附上一个衡量安全的值,以明确如何进行防御。速度也与位置有关,但是着眼于如何抢夺棋盘的控制权。如果一名棋手的局面进展缓慢,而对手的局势进展迅速,那么人们就说这名棋手“失去了速度”。深蓝的程序设计人员首先让深蓝给这些因素评分,判断走了某一步后,有什么相对的好处。然后搜索所有合法的走法,选择一种可以使评价函数得分最高的走法。这样,对弈问题就完全变成了一种计算。&nbsp&nbsp&nbsp&nbsp深蓝的威力主要在于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的速度。在经典的国际象棋比赛中,每位棋手要求在3分钟内走一步棋。在这3分钟时间里,深蓝能够计算600亿步着法。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确实令人望而生畏,无怪乎被称做“天才棋手”。但3分钟内最多只能算180步棋的卡斯帕罗夫说:“你必须时时小心,步步提防,这意味着更令人疲劳。”&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浪潮电脑击败特级大师&nbsp&nbsp&nbsp&nbsp10年前象棋软件击败特级大师&nbsp&nbsp&nbsp&nbsp2006年,浪潮公司举办了一次天梭超级计算机挑战人类象棋特级大师的“人机大战”。代表电脑方出战的是浪潮天梭,物理参数:高度2米,重量300KG,每秒最多可计算42亿步棋,最多可支持上千节点/数千颗处理器。象棋高手们分为两队,第一队是徐天红、卜凤波、柳大华、张强、汪洋五位象棋特级大师。经过两轮紧张激烈的酣战,最终超级电脑浪潮天梭以两回合10盘棋3胜5和2负的战绩取胜。&nbsp&nbsp&nbsp&nbsp第二队则是通过网络选拔产生的棋手,从近7万人的网络海选中脱颖而出的25名网络高手被分为五个小组,与浪潮天梭对决,最终以5负5和的比分告负。象棋拥有众多民间高手,但在浪潮天梭面前却不堪一击,竟无一胜绩。&nbsp&nbsp&nbsp&nbsp两场“人机大战”人类皆不敌电脑,当时的象棋第一人许银川挺身而出,单独约战浪潮天梭,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首局许银川后手在劣势的情况下顶和电脑;第二局,许银川借先行之利发动攻势,但电脑的防守可谓滴水不漏,双方最终两战皆和,战成平手。&nbsp&nbsp&nbsp&nbsp局后许银川表示:“人在劣势的局面下心理压力会非常的大,所以面对进攻很多时候会心理溃败导致对局的失败,电脑却没有心理压力,而且由于它的计算能力强大,所以反弹能力也非常强,会在劣势的局面下反弹出来,这一点非常的可怕。”&nbsp&nbsp&nbsp&nbsp经过这场象棋“人机大战”后,特级大师徐天红直言不讳地表示:人类已经不可能打败电脑软件。事实上的确如此,象棋电脑软件成为一线棋手训练的必备工具,后来长时间排名第一的特级大师王天一还在北京大学就读时,通过象棋软件学棋训练,在从未拜过师、进过正规象棋培训机构的情况下,成就为一代象棋高手。时至今日,“得王天一者得天下”,2015年象棋甲级联赛,升班马广西跨世纪队引进王天一,该队提前四轮夺冠。从升班马到联赛冠军,进步之大,几乎全系于王天一身上。&nbsp&nbsp&nbsp&nbsp王天一这种“象棋怪才”的出现,是象棋软件带来的产物。在象棋软件问世之前,断无可能出现这样的象棋第一人。&nbsp&nbsp&nbsp&nbsp象棋软件打败人类高手后,如何在比赛中防止象棋软件作弊成为头等大事。正规的象棋比赛,不得不在门口进行安检,以防有人携带手机耳麦进入,与外界联手作弊。在网上对弈平台,也经常会出现突然有一位业余棋手棋力大涨、直追特级大师的奇特现象,这一切都是因为与特级大师水平不相上下的象棋软件。&nbsp&nbsp&nbsp&nbsp国际象棋和象棋的电脑软件何以能打败人类高手,根本原因在于,国际象棋和象棋有一个终极目标:王和帅。只要杀死对手的王和帅即可获胜,对弈程序可以围绕此进行,通过无比强大的搜索功能,找出一条最佳方案。&nbsp&nbsp&nbsp&nbsp前总参办公厅主任林建超将军曾组织专门力量核算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的变化总量,得出的结论是,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0次方,国际象棋的总变化量约为10的201次方,围棋的总变化量为10的808次方。诚然,即便是看起来变化最少的象棋,其变化量依然是天文数字,但在每秒钟可以计算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次的电脑那里,这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数字。更何况,通常一盘棋的变化量远非想象的那么大。&nbsp&nbsp&nbsp&nbsp当年“深蓝”的计算速度约为每秒2亿次,但今天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强计算机天河2号每秒计算已达33.86千万亿次,这个令人惊讶的速度为电脑战胜人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如虎添翼,它们让人类的梦想接近现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围棋的算法一直被认为难以复制&nbsp&nbsp&nbsp&nbsp围棋: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nbsp&nbsp&nbsp&nbsp电脑在国际象棋和象棋领域攻破人类防线后,围棋已成为“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围棋一方面要求在中盘对杀和官子收束中计算精准,这的确是电脑之所长。然而,围棋的“势”则永远是电脑难以掌握的价值所在,在势与地之间的转换选择上,人类可以凭借判断做出相对准确的选择,但电脑无法就一道外势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此外,棋局打劫也是电脑难以把握之处,如何寻找价值最大的劫材,人类一眼即能看出,但电脑却需要缜密的计算。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棋盘上的价值无法量化。&nbsp&nbsp&nbsp&nbsp《自然》杂志在首次披露谷歌AlphaGo5比0打败樊麾二段的一文中写道,“1997年,国际象棋AI第一次打败顶尖的人类;2006年,人类最后一次打败顶尖的国际象棋AI。欧美传统里的顶级人类智力试金石,在电脑面前终于一败涂地,应了四十多年前计算机科学家的预言。至少还有东方,人们自我安慰道。围棋AI长期以来举步维艰,顶级AI甚至不能打败稍强的业余选手。这似乎也合情合理:国际象棋中,平均每回合有35种可能,一盘棋可以有80回合;相比之下,围棋每回合有250种可能,一盘棋可以长达150回合。这一巨大的数目,足以令任何蛮力穷举者望而却步――而人类,我们相信,可以凭借某种难以复制的算法跳过蛮力,一眼看到棋盘的本质。”&nbsp&nbsp&nbsp&nbsp何以为“难以复制的算法”?谷歌公司副总裁戴密斯?哈萨比斯解析:“围棋的变化非常庞大,靠穷举计算很难取胜。哪怕是世界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也难以办到。就是以后出现更先进的计算机,恐怕也是做不到。围棋可下的变化,可以说接近无限。AlphaGo靠两层神经网缩减变化的数量。第一层神经网是‘政策网’,会提出可行的下一手,那么无限蔓延的搜索树立刻会缩小范围。第二层神经网‘价值网’会提示黑白哪一方更好,而且好多少,并提示和限制算路的范围。举例说国际象棋每下一步会搜索约2亿个变化,AlphaGo只须考量10万个变化。虽然10万个变化依然比1000个变化要多,但计算机为此减去了很多负担。”&nbsp&nbsp&nbsp&nbsp谷歌人工智能软件采取了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终极杀器,可以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深度学习”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中最热门的科目,它能完成笔迹识别、面部识别、自动驾驶等复杂任务,换言之,AlphaGo具备不断学习进化功能。这才是它的最可怕之处。&nbsp&nbsp&nbsp&nbsp就目前AlphaGo展现出来的实力水平来看,职业高手们尽管都表示出惊讶和赞赏,但一致认为其目前仅有业余高手水准,尚不足虑。即将代表人类高手出战“人机大战”的主角李世石九段坦承:“我可以让先(AlphaGo执黑不贴目)的水平。去年10月和樊麾二段较量的AlphaGo实力,还不足以和我争胜负。现在时间过去半年,AlphaGo的实力肯定得到提高,但这次比赛不是3比2那种比分的胜负,而是看我会不会输一盘。”李世石还是给谷歌公司留下了面子:“AlphaGo在时间上还不够充分,大概5个月的时间,也就是更新提高了4个多月吧,也就是AlphaGo的实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我想还需要1年或者1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胜负。”&nbsp&nbsp&nbsp&nbsp被称为“神猪”的罗洗河九段在谈及AlphaGo时则一点也不客气:“我让zen4(另一个著名的电脑程序)九个子下过100多盘5秒一步的,电脑差一些。谷歌这个软件号称让zen四个子胜率七成多,让它四个子我有信心获胜。”不知被AlphaGo5比0打败的樊麾二段看到“神猪”这一番言语作何感想,其职业段位已受到棋界广泛的质疑,因此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李世石为我平反。”问题是,李世石会为他“平反”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世石对抗阿尔法围棋&nbsp&nbsp&nbsp&nbsp“人机大战”是一场商业游戏?&nbsp&nbsp&nbsp&nbsp30年前的国际象棋“人机大战”,设计“深蓝”的IBM公司为此次比赛投入资金1000万美元,出资110万美元作为比赛的奖金,胜负双方各得奖金70万、40万美元。比赛后卡斯帕罗夫得到奖金40万美元,而70万等于发给了其本公司。这次谷歌对李世石九段的“人机大战”,谷歌公司为胜者准备了100万美元奖金,还为李世石准备了对局费(谷歌公司入乡随俗,很懂围棋比赛通行规则)。李世石下满五盘并赢得比赛的话,他可以获得125万美元。&nbsp&nbsp&nbsp&nbsp1997年的“人机大战”使得IBM成为媒体热门,仅仅其股票价格上涨,就为其带来的收益达2亿美元之多。同样,谷歌公司在《自然》杂志公布AlphaGo5比0打败欧洲围棋冠军、职业棋手樊麾后,翌日股票大涨,市值增加200亿美元之多。&nbsp&nbsp&nbsp&nbsp“人机大战”电脑的取胜会给那个项目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说,“深蓝”的胜利其实也是人脑的胜利。“深蓝”的背后有无数的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国际象棋大师等等为之努力,它并非天外来物,而是许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和劳动所成。因此,“深蓝”说到底是一个机器,人类的防线不但没有崩溃,而且向前进了一步。开玩笑说,如果真有一天,它的智慧变得忘乎所以的话,仅仅把它的电源插头拔掉便万事大吉。&nbsp&nbsp&nbsp&nbsp其实,“深蓝”也好,AlphaGo也罢,它们能从事并行操作和线性搜寻,但还远远谈不上“智能”,它不能自己选择目标,也不能进行多元的价值取舍。它甚至不具备人类的一些简单的思维功能,而思维正是人类的最大优点。正如研究所表明的,一个正常的人脑,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1015条,比过去10年所有美国人打的电话加起来还多。&nbsp&nbsp&nbsp&nbsp当年的IBM公司和现在的谷歌公司,设计出与人类高手相抗衡的人工智能绝非终极目的,而是用于人类生活,比如“深蓝”广泛应用于航运、医疗保险、金融投资、化妆品制造以及零售等很多领域。举例说,如果某家航空公司有500架飞机,飞机有30种不同的型号,目的地有150个,那么如何安排飞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入和节省最多的油料,并且在保养、人员安排和返程服务上获得最大的效率? 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和较好的解决方案之间可能有上10亿美元的差别。在这里,“深蓝”就能派上用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nbsp&nbsp&nbsp&nbsp即使3月9日开战的“人机大战”李世石最终败给了谷歌AlphaGo,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孙远三段认为,这也并非是围棋的末日,“原本引以为豪并作为宣传口号的人类智慧‘圣杯’就这么消失了,毫无疑问对现有的围棋从业人员是有一定冲击的,尤其是被竞技维度过度渗透的职业棋界和以逐利为目的的培训市场(心态上已反映在事件发生后,大家普遍质疑樊麾是否具备职业水准)。但事实上,科技的进步终将造福人类,我们应该乐见其成。与其顽固地坚守那个即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圣杯’,不如以包容和正面的心态来看待AI的进步,也许未来经过AI的辅助训练,我们将可以便捷地去探索棋盘上的真理,而AI再强大,它终究只是一台机器,与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类相比,能得其形而不得其神。”&nbsp&nbsp&nbsp&nbsp孙远的观点很乐观,似乎在国际象棋和象棋经历了“人机大战”后的处境可以得到佐证。尽管输给了电脑,国际象棋和象棋的深奥玄妙受到质疑,但它们的棋迷人数并未因此减少,国际象棋比赛依然遍布欧洲;在中国的网络游戏平台,象棋的在线人数始终是围棋的数倍之多。人类并不因为国际象棋、象棋打不过电脑而轻贱抛弃之,还是能从中获得无尽的对弈乐趣,人类高手还是能藉此比个高下。&nbsp&nbsp&nbsp&nbsp当然,“连电脑也下不过还有什么好玩的”这顶帽子打击力也着实不小,既然围棋是“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那我们还是希望人类智慧的堡垒不要那么轻易被攻陷,这不仅仅是人类的虚荣,也是人类大脑思维智慧的骄傲点所在。只是,谷歌公司已等不及,它急于通过“人机大战”打败李世石九段,以实现其人工智能价值最大化,至于李世石被整得像樊麾二段那样灰头土脸、颜面皆无的悲惨结局,那已不是谷歌考虑的问题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动态棋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