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羽毛球双打比赛网前球员怎么处理过肩球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关于羽毛球肩袖损伤的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
关于羽毛球肩袖损伤的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
来源:精品学习网 14:45
大家在学习羽毛球时出现肩袖损伤应该如何处理呢?本文就给学习羽毛球的同学分享了关于羽毛球肩袖损伤的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1、理疗、针灸、按摩、外敷伤膏药或局部药物封闭注射等,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2、急性伤者应将上臂在外展30度的位置下固定休息。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的伤者应适当休息。暂停肩部超范围的急剧转动活动或专项技术练习。3、急性期过去后,即应开始练习肩关节的绕环及旋转活动。4、在伤后练习时,应以上肢下垂放松位下练习,然后逐渐增加肩的抬举角度进行练习,基本不痛后,可进行负重练习和逐步过渡到专门练习,慢性病者可从事肩部的各方活动,但应避免引起疼痛或使损伤会加重的疑些动作。5、在专项练习时,可先做些难度和强度要求较低的动作,或改变一些练习方法或技术动作的样式,控制专项练习中局部的负荷量。6、在伤后练习与康复中,要注意发展肩带小肌肉群的力量和柔韧性,在加强肩袖肌群肌力练习时,宜系取上肢外展80度--90度的屈轴静力负重练习。7、注意发展肩部肌肉力量和肩关节的柔韧性,特别要加强肩部小肌肉群的练习。8、为加强箭步肌力,可采用上肢外展80度--90度的屈肘负重静力练习。9、负荷重量因人而宜,逐渐递增,时间以30秒到一分钟或以不能坚持为止。本文是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分享的羽毛球肩袖损伤的处理与伤后恢复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羽毛球的学习内容,请点击查看相关推荐:
大家都在关注
精彩热文排行1,磅数与弹性的关系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我们开始要讨论的高磅是指抛物线右边“越紧绷”的现象。&br&&img src=&/dce0f0abafc2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ce0f0abafc2_r.jpg&&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p&&b&&i&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i&&/b&&/p&&p&经过训练后人本身的力量会越来越大,那就相当于,达到同样的控制力,但需要后面两个弹性力的补充就越来越小,而这两个补充的力越来越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对于控制力的把握只要控制自己本身的力量即可,而不用去考虑后面球拍的弹性数值与线床的弹性数值,等于一开始我们力量不够,不得不靠球拍与拍线的弹性来补充的时候,我们是同时抛着三个球玩,而到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后两个球可以舍弃掉了,到达只抛一个球的极简情况,这种情况得到简化后,便能去追求组合球路与战术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选手都不约而同选择硬度较高的球拍再配合较高磅数的原因。&/p&&br&&p&3,另一些现实方面的原因:&/p&&p&1高磅击球响亮,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打球声音很响,后来才发现达到这一点的客观原因是发力要非常集中同时击中球拍甜区,主观的原因就是球拍的磅数越高这个声音的亮度就越好,打球的时候叭叭的声音有时会像兴奋剂一样激励人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时也更方便打球的人通过听击球的声音纠正自己的击球技术。&/p&&p&2高磅的线床稳定性更高:磅数越高,横竖线之间相互咬得更紧,击球的时候横竖线的走位现象越少见,每一次击球,人的力量其实施加到球拍上面去再通过线床的弹力最终才作用到球上面去,球头微观的示意图如下,每次击球都是线床产生弹性形变的过程,而弹性形变有时会伴随着横竖线的移位,尤其是对于像劈杀这种大发力切击球头的技术,带给竖线跑位的力量更大,线跑位会造成线床形状不规则,也给控球带来更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升磅再升磅,让线床刚如铁板,降低弹性形变的空间,增加横竖线咬合的力道。&/p&&br&&img src=&/cb244d000bef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cb244d000bef_r.jpg&&&p&4,高磅也好,低磅也罢,最关键还是要适合用拍者,我们这里不能帮你判断磅数,因为每条线,每台穿线机,每位穿线师,甚至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穿线师的心情,都会有影响,我们只能提供指导的思想,就是“适合”。&/p&&p&
线床形成的刚性影响出球的时间,当球与线床接触的时间刚好与人发力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人与球拍形成最大的同步性,也称共鸣/共振,最小的力而获得最大的位移。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球友觉得手上的球拍不好打,可能就是这样两种情况:&/p&&p&一,线床刚性太强--》球与线床接触时间太短--》爆发力不够用,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力量发到球上面去--》只好抡拍发力--》难受,绷床效应太差,球很难到后场或者杀得起劲&/p&&p&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烧火棍&/p&&p&二,线床刚性太弱--》球与线床的接触时间太长--》力量都已经完全发出去了,还粘在球拍上面不走--》出球粘滞感太强,没有干脆利落的感觉,镜面效应太差,控球性能下降&/p&&p&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棉花杆&/p&&p&&br&==========&/p&&p&转篇拙文 《穿线的底线(四)再论磅数之自如爆发》&/p&&p&
磅数:高磅不一定很硬,低磅不一定很软,适合你的底线在于,能否在球拍与线床塑造的弹性环境中自如的爆发你的力量。&/p&&br&&img src=&/356ed4b049e7441c46efbc7cc358909d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356ed4b049e7441c46efbc7cc358909d_r.jpg&&&p&我发现,对磅数的看法可映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等级。&/p&&p&初学者的视角(守):技术直线提升期,同时也是手感的构建期,直观的感受是,越高磅则弹性越好,越好打;&/p&&p&进阶者的视角(破):技术螺旋上升期,懈怠的灰心感与收获的喜悦感交织产生,状态易起伏,手感迷失重建,容易产生来回折腾器材与穿线的想法,升升降降寻寻觅觅适合自己的磅数;&/p&&p&高水平的视角(离):技术突破与稳定期,认定一个特定的磅数,已经清楚器材性能的有限性,清楚很多球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打得出,而非像上一阶段一样经常归因于器材不行,不再纠结各种形式的问题,追求比弹性更重要的性能,如控球。&/p&&p&把2010年8月刊中《关于磅数
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一文的老图表,升级一下,增加一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从走向弹性峰值,在峰值附近徘徊,到背离峰值寻找其他性能,应该是几乎所有爱好者都走过或即将走的一个历程,类似日本剑道中“守-破-离(Shu Ha Ri)”的学艺哲学。&/p&&br&&p&弹性是一个美好的词,但也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词,跟台湾的行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经常用弹性这个词,而喜欢说“Q劲”,后面才发现这并非方言,而是类似中文修辞中的“通感”,用QQ糖的“柔韧耐嚼,口感丰满,不粘牙”的特点借喻了所谓的手感“合适的硬度,低碳素疲劳度,手感清晰立体,出球酣畅不粘滞”,“Q劲”这个词虽然比较口语化,但却显得比弹性韧性的信息量更大,且更容易被意会,更能描述优良的击球反馈力度。&/p&&img src=&/8a84a2eb3b4a3cab5b4ba9f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8a84a2eb3b4a3cab5b4ba9f_r.jpg&&&br&&p&
并非每个人都追求弹性韧性,越是高手越喜欢背离弹性峰值,往抛物线的右侧走,越喜欢用高磅,哪怕是球拍拍面硬得像铁板一块,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蓦然回首,不管水平高低,都在追求Q劲,就像牙口好胃口好的,更偏向吃嚼劲足的东西。Q劲好的食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新鲜的程度,这种口感被深刻的记忆在潜意识里面。Q劲足的手感也许也代表着球拍的“健康体验系数”,比如力量传导更为忠诚与高效,击球反馈的体验乐趣更高,也许也直通潜意识里面那个“快乐老家”。&/p&&img src=&/e304ee23c3f3b7e8cc4899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e304ee23c3f3b7e8cc4899_r.jpg&&&p&吃东西掂量自己的牙口与胃口,选择球拍的磅数以体验最高Q度为目标,也应该由已出发,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选择,这力量并非简单理解的绝对力量,而是有时间维度的爆发力。羽毛球不像篮球足球,男的打不赢女的,成年人打不赢中小学生,是看来稀疏平常的现象,就是因为,前者的绝对力量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爆发力是多肌群参与的技巧性协调发力,也是把5克重羽毛球玩出初速200-421码的技术根本。&/p&&img src=&/f41335ef3dbabde392888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0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f41335ef3dbabde3928882_r.jpg&&&p&“价不在高,适合则灵”,“适合”这个词的重要背景,我们以前说过是“人拍合一”,有点境界化,现在我们底线化与具象化,这便是“自如爆发”。&/p&&img src=&/dd96f80da3d49a0da8668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dd96f80da3d49a0da8668_r.jpg&&&p&读者们应该不会陌生我前几个月的答疑中打的一个比方:假设一把球拍,硬装备(框体软硬) + 软装备(拍压高低),共同构成的反作用力环境,会造成球在0.004秒从线床上面绷离,那么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p&&p&一,使用者的爆发力超越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提前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在0.003秒已经达到最高值了,球却仍停留在线床上面未能绷离,0.001秒后力量已经衰减,球才飞出去,你发出去的力就白费了,会觉得球拍像橡皮棍一样,有粘滞感;&/p&&p&二,使用者的爆发力刚好适应球拍硬度:Q度极好,自如爆发,高效转化,人拍合一。此时极似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共振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近似相等,较小的周期振动便带来最大的振幅。但有时这种放大效应过于明显,会影响控球的精确度,所以高水平与专业选手往往不想偷懒,放弃弹性转而追求自主发力。&/p&&p&三,使用者的爆发力不适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滞后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未达峰值,球却已经绷离拍面,接下去球拍挥得最快时等于是在挥空拍打空气,浪费宝贵力量,会觉得球拍像烧火棍一样,难发上力。最不利的影响就是造成部分使用者,改用大臂抡拍发力的方式,去弥补爆发力滞后的缺点,一旦这种错误的发力方式定型,要改正将非常困难,这也是不推荐初学者一下子买高端重硬拍的重要理由。&/p&&img src=&/9adb669a506bb1c22251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9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adb669a506bb1c22251_r.jpg&&&p&达到自如爆发并不困难,磅数就是其中的一个底线,适宜的磅数是“会心一击”的重要前提。这有点类似于味道,适宜的咸淡是煮出来的菜好不好吃的重要前提。&/p&&p&我们常说,好拍之所以是好拍,重要原因之一是能耐高磅,言外之意就是,在你水平提升,爆发力掌握得越来越自如后,好拍的拍框耐受力,不会成为你提升体验的瓶颈。但耐高磅又如我们高中数学学过的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我们不能反过来说“耐高磅的就一定是好拍”,因为球拍的参数,单标准的提升并不困难,比如耐高磅就可以通过操作叠纱,耐高磅的纬纱多一点,而主导抗扭弹性出球的经纱少一点,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也能做出“为高磅而高磅”,用高磅博眼球的球拍。但球拍最困难的是多标准的共同提升,一个球抛来抛去谁都做得到,但同时抛三四个球不落地才能叫技术。球拍多价值,整体性的系统提升,让球拍的高磅承受力成为非孤掷一注的性能,这才靠谱。&/p&&img src=&/ad3cf0ea1aa5da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ad3cf0ea1aa5da_r.jpg&&&img src=&/3c78caad9_b.jpg& data-rawwidth=&947&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7& data-original=&/3c78caad9_r.jpg&&&img src=&/a1b259d198a445db5d15bb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0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1b259d198a445db5d15bb2_r.jpg&&
1,磅数与弹性的关系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我们开始要讨论的高磅是指抛物线右边“越紧绷”的现象。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经…
谢邀!&br&我打羽毛球其实时间不长,但先后请了两位原国家队的队员训练。当然烧装备也烧的厉害,08年和09年那会儿,市面上有名的几只拍子,Yonex最顶级的几只拍子我都至少有一只。但后来开始玩自行车,跑步,游泳,羽毛球就不怎么打了。&br&&br&刚才看到楼上的回答说有钛合金的球拍了,我心中大惊,赶紧上网一通查,结果发现这些年羽毛球拍在材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最主要的材质还是碳素纤维。&br&&br&铝制球拍只是所谓的超市拍,基本是供业余的不能再业余的市民们在街边打着玩的。自从90年代开始,专业运动员们已经不再用铝合金球拍,全部开始使用碳纤维了。碳纤维球拍除了轻(大部分均在80-90g左右),强度和硬度也比铝好,可以承受拍弦更大的拉力。&br&&br&而所谓的钛和纳米技术等等,基本上是噱头大于实质,都只是在碳纤维中混入少许的别的材质,或者在T头等特殊的部位加入钛等元素进行加强。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基本打不出什么特别的感觉。&br&&br&现在的市场上的羽毛球拍,碳纤维已经非常普及了。六年前的时候,就连100块钱以内的假Yonex球拍都已经是碳纤维的了。但买球拍还是要慎重,不能买那些没有品牌的产品和没有质量保证的仿品。花个三四百块,买一块凯胜,维克多等等国产品牌的球拍就已经足够好了。假的球拍还是有很多安全隐患的,比如曾经在中央台看过一起事故,一个劣质球拍的拍杆和拍头在一次挥拍中从锥柄处飞出,直接插入场边一个教练的颅内。所以买一个靠谱的球拍还是一个他好我也好的事!&br&&br&另外一方面,烧球拍这个事情也应该理性,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烧烧倒也无所谓。不过球拍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的重要性远比你想象的要小:我后来的教练是曾经国家队男双的队员,他基本就用凯胜的TSF 100Ti,四百块左右,能拉30磅(大多数厂商因为保修等等的原因只建议消费者拉到24-25磅,但质量过硬的球拍拉到30甚至35磅都是没什么问题的),结实耐用,轻便平衡,双打的时候撞了拍子也不心疼??我后来也基本都把好的拍子束之高阁了,那些用好拍子时候的快感,和那些所谓高科技的钛和纳米等等所带给你的爽快感,其实都是心理因素罢了??
谢邀!我打羽毛球其实时间不长,但先后请了两位原国家队的队员训练。当然烧装备也烧的厉害,08年和09年那会儿,市面上有名的几只拍子,Yonex最顶级的几只拍子我都至少有一只。但后来开始玩自行车,跑步,游泳,羽毛球就不怎么打了。刚才看到楼上的回答说有…
@李卿 朋友总结得很好,我借此修改一下,拍子的性价比主要取决于拍子你用起来顺手与否,其实性价比真的是选拍子的次要关注点。&br&&br&不得不来说一句。羽毛球拍的选择是基本无法用价格来衡量好用与否的。&br&&br&羽毛球拍的规格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流行的品牌都有各自独特的专利技术,比如Victor 亮剑10的拍框”菱形破风“技术。但是作为初学者来说,基本上拍子到你手里也只有以下规格上的差别。&br&&br&区别羽毛球拍的适用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br&1、中杆硬度。越硬的中杆爆发力越好,出球速度越快。一般来说,是杀球初速的决定因素之一。另外中杆硬的拍子,控球也会比较好。典型拍子比如YONEX 弓箭10 。那中杆硬的啊。。我擦我打起来跟木杆一样感觉。&br&2、拍线磅数。磅数越高,控球越好,发力越集中。“一般来说”,磅数和实力成正比。国家队的基本都是28以上,林丹的拍子拉到32。对初学者来说,24以下绝对够用了,你拉到28说实话你真打不动,磅数高的话对发力和动作要求都比较高。拍线磅数拉过25的话基本上就要求拍子价格上500了,因为低端的拍子无法承受那么高磅数的拉力。&br&3、拍子重量。顾名思义。常见的就是3u、4u、5u。数字越高越轻,这个选择来说,并不是越轻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来说,轻的拍子适合防守型打法,因为出拍快,重的拍子适合进攻型打法,因为传递力量比较到位。当然这还取决于平衡点。当然,中高端拍子的重量也决定了可拉的最高磅数,由于技术限制,现在的拍子拉磅承受力和重量之间还只能是正比关系。&br&4、平衡点。很好理解,平衡点靠进拍头的,杀球就会比较犀利,平衡点靠后的则出拍比较快。我有一只Kason的超轻系列A3,只有5U的重量,但是平衡点非常靠前,所以也并不影响杀球的手感。&br&&br&以上均为个人体验,欢迎交流指正哈。&br&&br&另纠正一下@李卿 同学的一句话&i&”PS下没记错的话YY所有拍子都标的24,但这不妨碍它拉到30磅“&/i&&br&Yonex并非所有拍子都标24的,比如我手上有一把盖德版弓箭10 3U,标的是28。关于拍子拉磅问题曾经专门咨询过某代工厂的人员,答复说,拍子的上限磅数+10%是比较安全的承受范围,如果超过太多也是的确能拉起来,但是会影响球拍的寿命,比如你拿一把22极限的拍子去拉30的,估计大部分拉线店也不会敢接的,当然声明拉断自己负责的话,也还是可以拉的。我现在所使用的Kason A3上限磅数是22,我硬拉到25在打,用起来也挺舒服的。&br&另,感谢@李卿 同学指正我文不对题哈!
@李卿 朋友总结得很好,我借此修改一下,拍子的性价比主要取决于拍子你用起来顺手与否,其实性价比真的是选拍子的次要关注点。不得不来说一句。羽毛球拍的选择是基本无法用价格来衡量好用与否的。羽毛球拍的规格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流行的品牌都有各自独特的…
胜利控解答。不玩yonex是因为他的中低端性价比很低,不如胜利,而国产的李宁等等中低端比yonex还差,只有高端拍比较好,当然了,到了高端拍的程度就不讲什么性价比了。&br&胜利的低端拍最经典的就是9500,价格两百不到,头算是比较重的了吧,耐撞,对于初学者比较适合,磅数能拉到24磅,完全足够了。&br&水平高了,预算高了之后,到400~500的区间,就推荐胜利的超级纳米7或者6.超级纳米7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球拍,平衡点适中,结实耐撞,出球也很稳,高远球拉起来也比较轻松。如果你是非常有暴力基因的,那就用超级纳米6吧,头非常重,但是作为中端拍,不可避免的中杆比较木,不如高端拍那么弹,这也是为什么高端拍那么贵的原因之一吧,中杆对于一把球拍来说太重要了。&br&最近刚出的有一款亮剑12,号称新一代糖水神器。亮剑拍框一直是胜利的招牌,风阻小,出拍快,这款球拍性价比也很高,在大概600左右的价位,完全可以达到高端拍的水准。&br&其实吧……最后的最后……烧一百只球拍都不如请一个教练来的实在,真的。羽毛球是一项特别讲究技巧的运动,最基本高远球完全在于发力的动作,跟力气什么的其实关系不大的,君不见那些从小开始练的小朋友们……杀球那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br&以全中国大部分打球者的水平,其实拿200块的拍跟1000多的顶级拍其实没什么区别的,就是心理安慰罢了,林丹拿木头拍照样虐的我们满场跑不是……&br&当然了,作为器材党,我一直抱着宁输球技不输器材的态度,现役MX80
胜利控解答。不玩yonex是因为他的中低端性价比很低,不如胜利,而国产的李宁等等中低端比yonex还差,只有高端拍比较好,当然了,到了高端拍的程度就不讲什么性价比了。胜利的低端拍最经典的就是9500,价格两百不到,头算是比较重的了吧,耐撞,对于初学者比…
谢邀,认真回答。&br& 这个问题好像之前有讨论过。三个方面吧:&br& 1、轻重,就是整体质量。由于现在的合金科技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木杆时代,除了网球拍还有大亨怀旧版的需要,连论两只一副一起卖的那类羽毛球拍都没有太沉了,所以轻重就是看自己的喜好吧,比如我比较偏控制,双打时候对抬拍的速度要求高,手劲偏小,就需要整体轻一些的球拍,YY的AT900拿到手里就很不适应,而NS就相对顺手一些,所以我现在买新拍也基本只买7000,已经用了七八把了吧。&br& 2、攻防。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拍子重心,靠前就偏攻击,杀球较重,靠后就偏防守,也就是常说的控制型打法。说白了,你是喜欢那种有半场机会就杀死的打法,还是基本不杀以拉后场、劈吊前场为主、拼步法磨多拍磨死对手的打法,这个打打就能总结出来。据说原来有人把拍头前半部做成空管,里面放钢珠,在杀球时候利用钢珠前冲的惯性加强杀球的力度,而且效果相当的好,当然这必然是违规的。至于这种发力正像我们自己发力的方式,就不在此问题讨论范围了。&br& 3、其他一些参数,比如拍把的粗细,同一款的不同重量,哪里制造的,拍杆的软硬等……这些都是看喜好。你去问林丹也不会问出个所以然,而且这些方面在你购买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不用过于纠结。总之真的YY是可以上到28磅以上的,这个是你打球时候最直接的感受。试想一下两个极端,过紧就是铁板一块,过松就是网兜一个。不过专业选手一般都还是在30以上,所以线会很费,我就见过一个女队员,早上的训练赛就打断5把拍线。总之,好的拍子能上高磅数就好。除了YY外,其他的拍子用过的不多,KASON是现在不少地方队的赞助拍,我用了也没感觉好在哪,可能也不是最好的那款吧。&br&&br& 原来我们系的有个师兄是校队队长,水平让我们很是敬仰,问起来也就是一把80块钱的仿拍,可见拍子不是你水平高低的关键,我想更多的是不好用的拍子就是你的一种感觉,会直接影响到你打球的心情——这点更加关键。&br&
谢邀,认真回答。 这个问题好像之前有讨论过。三个方面吧: 1、轻重,就是整体质量。由于现在的合金科技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木杆时代,除了网球拍还有大亨怀旧版的需要,连论两只一副一起卖的那类羽毛球拍都没有太沉了,所以轻重就是看自己的喜好吧,比如…
&img src=&/021d092d4c15c9bf974b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8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021d092d4c15c9bf974b_r.jpg&&
如果是第一块拍子&br&&br&买正品,100左右的全碳素,女4u男3u,性能平衡。拉线的话女21~22磅,男23~24磅。打一段时间,自然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拍子了。线的话,细线弹性好声音清亮,但是不耐打价格贵,66~70mm的线径可以一试&br&&br&如果打过一段时间&br&当然比较清楚自己的风格啦&br&这期间去找别人试拍子嘛,中羽论坛上的测评可以看看&br&&br&如果是土豪的第一支拍子,一步到位吧~多和球馆老板套近乎,还有可以联系教练,让前辈帮忙试拍子和选拍子~&br&&br&----以下细说------&br&普通情况下的第一支球拍&br&&br&买全碳素的~也不贵,只要不是尤尼克斯、高神之类的牌子,100左右就能入一块。&br&&br&球拍重量方面,女生建议4u男生建议3u,不要轻易尝试超轻拍(5u,6u,F)和2u及更重的拍子(超市拍、校拍)。&br&&br&如果不喜欢杀球,希望挥拍轻松,就选防守拍也就是平衡点285左右;暴力的可以选略高的平衡点,300也就差不多了;介于中间的是平衡拍,男女皆宜,攻守兼备。&br&&br&中杆软硬和弹性可以先不考虑……毕竟拍子便宜细节不用太在意,硬的杀球更狠,软的防守更舒服,杆弹的高远球更轻松~&br&&br&磅数的话,据说打断一根线能升一磅,26是个坎~磅数越高球拍的线崩得越紧,弹性变硬,需要传输到球拍上的力就更大,杀球可以更精准生猛&br&&br&——&br&刚打球的亲~如果想学用球拍捡球的(也和握拍/挑球相关),可以去看看我的其他回答~原谅小学生字体和渣画质&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463&/span&&span class=&invisible&&085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如果是第一块拍子买正品,100左右的全碳素,女4u男3u,性能平衡。拉线的话女21~22磅,男23~24磅。打一段时间,自然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拍子了。线的话,细线弹性好声音清亮,但是不耐打价格贵,66~70mm的线径可以一试如果打过一段时间当然比较清楚自己的…
羽毛球拍的选择以及好坏取决于球拍的材质和重量。其中球拍的材质有决定着重量。一般来说,比较轻便的球拍基本采用全碳材质来制作,也是目较为流行且热门的。而价格一般在200以上,当然这样的球拍非常适合练习以及锻炼、同样也是专业人士首选球拍。而其余的材质制作的球拍往往分量过于厚重,价格也比较便宜。&br&&br&羽毛球拍分类:羽毛球拍分为短柄、中柄、长柄球拍,短柄大约40cm长,中柄大约60cm,长柄是一般成人使用的,长度大约是675mm。&br&&br&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购拍和打球经验的新手,第一次选购时,可买便宜一些的、低价位的球拍,推荐低于200的球拍,低价位球拍一般没有强烈的个性,新手、一般人群都能适应,贵价拍当然好,但往往个性很强,不是偏硬就是偏重,只有那种力量不成问题的高手才能驾驶、控制之。新手打了几年以后,再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和力量情况选购适合自己的高价位球拍。&br&&br&说到具体的选购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br&1、羽毛球拍子的重量要合适:其实并不是拍子越轻越好,拍子轻了挥动速度虽然快,但是在扣球时会感觉用不上劲,会影响击球的力量。&br&2、检查拍子的整体结构:拿到拍子之后,挥动以下,看看震不震手。震手的拍子一定是拍杆(拍柄和拍头的连接部位,这一部位是碳素合金钢材料制成)太硬;不震手,说明拍杆较有弹性。也可一手握住拍柄,一手扶住拍头顶端掰一掰,拍子有微度弯曲,证明拍杆部位较有弹性。&br&3、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羽毛球球拍:如在单打时,适合选择加长型的球拍,如属于攻击型选手,应选择重量稍重,中硬性的球拍。在双打时,最好选择标准长度的球拍,如属防守型选手,应选择较轻的球拍。&br&4、据每个人手形的大小挑选拍柄,以握住拍柄感觉舒适为宜。手大的人,握较细或呈正方形的拍柄会有不舒适之感。&br&5、看一下弦装得是否匀称,交叉弦组成的每个方块都要同样大,每条弦的松紧度要一致。&br&6、当你拿到一只羽毛球拍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拍头的形状,一般来说分为 2 种,有传统的蛋形和头部为方形的平头拍框。羽球拍的形状决定了它的甜区(就是球拍面的最佳击球区)的大小,因为当球落在甜区时能给选手已足够的击球威力和控球性,所以甜区的大小对球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球员更容易打出高质量的球。&br&7、羽毛球球拍按照材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碳素纤维、碳铝一体、铝铁一体和铝铁分体式。材料的选用和拍子的重量和价格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全碳羽拍的重量最轻,是主流的材料。至于品牌方面,羽毛球拍品牌主要有尤尼克斯、奥利弗、李宁等,很多的牌子。那么目前什么牌子的羽毛球拍比较好呢?之前为了这个问题有研究过一段时间,所以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羽毛球拍牌子和网店,偶已经在我的个人博客中整理出了这些比较好的羽毛球拍。如果你想了解网上比较好的羽毛球拍店铺网址和详情,可点击以下网址进入我的个人博客&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41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16.html&i class=&icon-external&&&/i&&/a& 羽毛球拍一般由拍头、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厘米,其中球拍柄与球拍杆长度不超过42厘米,拍框长度不超过25厘米,宽为20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越来越轻、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空气阻力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头,就叫“头重”;如果球拍的平衡点更靠近拍柄,就叫“头轻”。一般平衡点是从球拍底部向上量,以厘米和英寸为单位计量。更适用于防守控制型球员以及追求速度的球员,因为这种球拍的连续挥拍的速度会快很多。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球拍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不使用平衡物就可以使得同一型号成品球拍拥有相同的平衡点,这也是优质羽毛球拍的基本要求。&br&&img src=&/3df6beddb8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2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3df6beddb8_r.jpg&&&br&&br&&br&&br&&b&球拍材料,&/b&70年以前,羽毛球拍基本使用木材和钢管制造,70年代开始采用了铝合金,大量使用新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高强度碳纤维等。这些新材料更轻、更强、更耐用,吸收更多的振动与震荡,同时让球拍制造商在球拍的硬度、球感、击球性能的设计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br&
早期的羽毛球运动完成了从游戏到竞技运动的转变,这一时期规则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场地,器材的变化以及计分方法的严格规定。由于场地器材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相对落后也限制了该项运动的发展。使得该时期羽毛球技术和战术非常简单,进攻性不强。因此,当时的技术发展为初级阶段,故并未对运动员产生重大影响,它是规则形成、逐步完善时期。此时期的羽毛球技术主要以平高球、高远球和吊球为主,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以慢节奏、打四方球为主,有机会就重杀一拍。&br&从1870 年到1934 年间,羽毛球运动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的一些国家普遍开展起来,且以英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最高。这一时期的战术打法特点是以打四方球为主。这种打法的球速慢,运动员重心稳、防守好,以控制落点和打四角为主要得分手段。 1934 年,由英国、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法国、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国发起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从此,国际羽联对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以及竞赛规则的修改完善起到领导作用,加速了羽毛球运、中期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
年为羽毛球运动发展中期,即竞赛规则经过了较系统的规范与统一到进入奥运会之后。奥运会以前的羽毛球运动是亚洲、欧洲国家关注的运动项目,进入奥运会后则开始吸引更多国家的关注与参与、 场地、器材的变化对羽毛球技战术发展的促 1939 年,第一本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出版。规则的发展变化开始日趋完善,它明确了羽毛球运动的各项内容。从场地规格上来讲,它规定球场长13.40 米,宽6.10米;球场各线应宽4.0 厘米;球网应为黄褐色,长6.10 米,宽76 厘米;网孔应为1.9厘米见方;网的上边须缝有7.5 厘米宽的白布(对折);场地设备的这一规定延续至今,使羽毛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始终保持稳定。从器材上来讲,羽毛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们混合制成;羽毛球应有16 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球重4.74 克至5.50克;羽毛球的形状、重量的限定由此发展至今71 年不变,始终保持其固有的飞行特性,而击球技术也始终围绕着这一特性发展。球拍的框架,包括拍柄在内,总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宽不超过230 毫米,拍框长度不超过290 毫米;弦面长不超过280 毫米,宽不超过220 毫米。且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式样。 年工具为木材球拍,弹力差,进攻力量受到限制,打法从打四方球为主过渡到拉吊打法. 年工具从竹子到铝合金过渡,由于球拍的韧性加强,重量减轻,使杀球力量得以加强,打法向凶狠过渡。随着技术的发展,1985 年以后工具从铝合金到碳素拍---钛纤维+镍合金纤维+克维拉纤维即三力维框架,球拍轻便、强度大、韧性大,使用轻便灵活且击球的力量大,提高了击球的速度力量、凶狠性和威胁性。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br&6、记分方法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自1939 年第一本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到1998 年8 月新规则的出现,在计分方法上,一直规定男子或女子双打以及男子单打比赛都以15 分为一局。如遇13 平,可选择“再赛5 分”或按原规定赛制15 分;如遇14 平,可选择“再赛3 分”或继续赛制15 分为止。女子单打比赛,每局11 分,如遇9 平,可选择“再赛两分”或按原规定继续赛制11 分为止。计分方法几十年一成不变,一方面使各国教练员都摸索出相对系统完整的训练模式,而运动员也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打法类型,为羽毛球运动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竞技模式。另一方面则又束缚了运动技术的创新,比赛计分方法的繁琐和过程的冗长,运动员打法相对保守,拼体能成了羽毛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大大减小了比赛的观赏性,制约了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计分方法的修改,要求运动员在打法上有新的改变和调整,从而不断摸索出适应新计分方法的打法。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7、发球技术的规范对羽毛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br&
规则不断发展,对发球技术也不断进行了规范。在发球违例上,击球瞬间不是首先击中羽毛球的球托;或发球时,球的任何部位在瞬间高过发球员的腰部;或在击球瞬间,球拍的顶端未向下,整个拍框未明显低于握拍的整个手部。这一规定,将发球技术的威胁性降到最低限度,有利于促进对击技术的发展,提高竞争性和观赏性。发球时如在挥拍或抛球前再迈一步,站稳后发球,为合法发球;发球员发球时,虽然做了挥拍动作,但没有打到球,可重发球,等等。对发球技术的严格规范,促进了发球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接发球技术的发展。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br&8、中期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特点
中期球拍的发展对技术的发展影响大,而规则变化不大,主要是工具的发展变化对技战术及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较大。它是规则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首先,场地长、宽等的严格规定,对接发球技术的稳定性、精确性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接发球技术的发展。其次,对球和球拍性能的了解影响技术的使用和发挥。球的变化对技术的变化影响较大,技术的掌握与变化应与球的性能变化一致,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规律;对球拍重量进行规定,也使技术规律发生变化,技术动作开始分化,教练员与运动员也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规律,并使之开始与战术结合。最后,计分方法要求运动员在掌握各项运动技术的同时,能做到充分发挥技术的特点,形成有效的战术。&br&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期亚洲羽毛球运动水平较为突出,战术亚洲运动员身体不高,力量不大,但灵活机动。该时期羽毛球技术中的高远球、杀球、吊球、网前球(搓、推、勾、扑)等技术得到了较为全面发展和运用。战术也得到了较全面发展,由过去打四方球战术发展到拉吊突击,守中反攻等一系列打法。而此时期我国羽毛球“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使我国运动员的羽毛球技术朝着快速、灵活、进攻方向发展。&br&三、近期竞赛规则的尝试积累,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1998 年8 月,运动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新规则的出现。羽毛球运动发展近期从1998 年至今,尤其明显的是比赛有了明显的市场化运作形式。1、记分方法的修改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取消13 平再赛和9 平再赛的计分方法。1998 年8 月新规则出台,在计分方法上取消13 平再赛和9 平再赛的计分方法,双打和男子单打先得15 分的一方胜一局,女子单打先得11 分的一方胜一局。如果比分为14 平(女子单打比分为10 平)可选择:继续比赛至15 分(女子单打为11 分)即不加分;加分,比赛至17 分(女子单打为13 分)[33]。计分方法的修改,从规则本身来看,过去男子或女子双打以及男子单打比赛如遇13 平,可选择“再赛5 分”或按原规定赛制15 分,如遇14 平,可选择“再赛3 分”或继续赛制15 分为止。女子单打比赛,每局11 分,如遇9 平,可选择“再赛两分”或按原规定继续赛制11 分为止。这种计分方法较为复杂,许多观众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各种再赛的规则。相比过去,新计分方法的修改进一步简单和明了,符合运动规则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br&
2001 年7 分制的尝试及意义。国际羽联从2001 年6 月开始在国际比赛中实行7 分制,试行期为1 年。可是,在这一年的时间,7 分制受到了广泛抨击。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这一措施的实施非但没能缩短羽毛球比赛的时间,反而使得羽毛球运动原有的魅力丧失殆尽。反对者的意见在于,斗智斗勇是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既对运动员的技术、耐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还要求运动员要学会用脑子打球,控制比赛的节奏[34~40]。在试行7 分制的比赛中,以技术见长或刚柔相济的球员鲜见从前的好成绩。而教练员也一致认为在这种比赛中没有了铺垫,力量大的选手会占很大优势。7 分制的实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赛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较多。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是因为运动员一旦落后很难再作调整和追赶。&br&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br&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比赛也不够精彩,由于打得太快,对慢热型的运动员不利,无法体现羽毛球争夺激烈的魅力,从而缺乏吸引力,也没有真正达到适合电视转播的需求。而分数太少也不利于战术意识和调整,只求快速进攻反使羽毛球运动显得乏味。7 分制可以缩短比赛时间,增加比赛观赏性的说法在2002 年汤杯丹麦对韩国的比赛中不攻自破。最终,7 分制没能实施下去。但7 分制的试行失败,为羽毛球运动的改革发展提供前车之鉴,给国际羽联敲响了警钟。羽毛球竞赛规则的修改以及竞技运动的改革迫在眉睫,国际羽联势必去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法,对羽毛球运动的改革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br&2、分制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br&
2006 年4 月,在日本举行的“汤尤杯”采用了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5 月6 日在东京国际羽联大会上进行表决,经国际羽联全体会员代表投票通过,正式启用21 分每球得分制。21 分制是羽毛球运动发展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r&
首先从对运动员影响方面来看,比赛具有时间缩短,节奏加快,失误即失分的特点。对一些老队员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原有旧赛制的规律,经验丰富且进入状态较慢,而对新赛制会比较模糊和犹豫,致使他们的打法和临场发挥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在新赛制下一些优秀运动员常会爆冷出局,而对一些年轻队员来说,21 分不会有那么多顾虑和想法,比赛中能放得开,反而打得顺手,因此新赛制给年轻队员提供更多机会,给羽毛球注入更多新活力。&br&
从对教练影响方面来看,新赛制的实施,使各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优势不复存在。&br&在过去几十年,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旧赛制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各种训练和比赛拥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和临场指挥能力。而现在,教练员应重新对新赛制的规律进行探索,不断创新训练方法或训练模式,从而适应新赛制的变化。&br&
从对裁判员影响方面来看,新赛制的修改对裁判员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新赛制是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发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新赛制下运动员的发球更加侧重质量和变化,这就要求发球裁判员对发球的判罚更加严格,而对边裁判罚准确率也提出更高要求。因为每球得分制下,1 次误判就有可能使比赛产生重大转变,包括对队员心理和比赛结果的影响。因此,提高裁判员理论知识水平,判罚尺度的掌握,控制比赛节奏能力及主裁判、边裁、发球裁判集体配合协作能力是新赛制下羽毛球裁判发展的趋势。&br&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br&
从对观众影响方面来看,过去的15 分发球得分制,比赛持续时间长,一场大型比赛,如汤尤杯一旦打满5 场,比赛通常要长达5~6 个小时,如果两位选手谁也不能连胜两球,发球权就会无休止地交换下去,这让球员和观众筋疲力尽,毫无乐趣可言。而21 分每球得分可能会削弱羽毛球的一些细腻看点,但比赛相比较以前15 分发球得分制时显得更紧凑、精彩,运动员精彩的劈杀、扣杀、跳杀、鱼跃救球等精彩动作赢来阵阵喝彩。每球必争,每分必争大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br&
从对媒体影响方面来看,电视是体育比赛的重要媒体传播手段,出售电视转播权是体育赛事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面对一场慢节奏的、马拉松式的比赛,电视节目时间段的严格限制使无法控制比赛时间的项目转播面临困难。新赛制下比赛时间具有可预测性,且在比赛打至11 分时设立技术暂停,这对电视转播及吸引广告都十分有利。&br&3、局间休息时间的明确规定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br&
这个时期,规则明确规定了羽毛球每场比赛的第一局与第二局之间允许不超过90秒的间歇,第二局和第三局之间允许不超过5 分钟的间歇,所有其他比赛(除非有关组织预先公布不允许这些间歇)有电视转播的比赛,裁判长可在赛前做出决定。局间休息时间的明确规定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比赛各方面合理进行。在过去规则不完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而言,比赛过程中无限制的休息可能影响各种类型运动员的发挥,使运动员成绩相对不公平。对于电视转播而言,无休止的间歇使比赛时间毫无可预测性,电视媒体无法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因而不愿转播该项运动的赛事,从而不利于羽毛球运动通过最广泛的媒介传播与普及。相反,局间休息时间的规定,解决了以上的这些问题,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且朝着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br&从羽毛球规则演变积累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br&
近期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工具发展在进一步加快,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有很大的影响;二是,此时期羽毛球技术趋于稳定,但竞争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加激烈。规则的变化主要是针对运动员利用规则漏洞的行为(擦汗、喝水要求暂停等),破坏比赛的连续性,导致比赛时间无限制拖延等情况;三是商业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大型财团、企业赞助,各种重大比赛进入市场操作,通过商业赞助和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有利于项目的普及;四是每球得分制使规则趋向简单化、比赛激烈化、行为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些也是为了保证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所作出的改革。&br&
由于21 分每球得分制的重大变化,使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朝着更加“快速、全面、进攻、多变、特长突出”的方向发展。羽毛球技战术向更加快速的方向发展依然是总趋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级优秀选手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快速的运动中能全面掌握和运用各项基本技术;快速能力的体现更侧重于变速进攻,进攻技术也更着重于发展具有个人特色的快速、凶狠的变速突击技术。欧洲选手利用身材高大有力的身体优势,已从偏重控制底线的打法转向强调进攻、突出发球抢攻、以下压控制网前为主的打法方向发展。亚洲选手则更着重利用自身移动灵活的特点,突出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发展变速突击,以拉开结合变速突击打法为主。尽管选手在战术的组织上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在突出快速、进攻,强调提高进攻的这两方面却是共同的。
羽毛球拍的选择以及好坏取决于球拍的材质和重量。其中球拍的材质有决定着重量。一般来说,比较轻便的球拍基本采用全碳材质来制作,也是目较为流行且热门的。而价格一般在200以上,当然这样的球拍非常适合练习以及锻炼、同样也是专业人士首选球拍。而其余的…
个人持有超过40把球拍,用过的不知道多少。&br&
我非常能理解楼主想用偏门拍子的心情,因为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拍子其实都一样!用啥都打不好!那为什么不挑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好吧忽略我奇怪的逻辑。在这里我郑重推荐几个非国产(虽然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品牌:&br&&b&Gosen、Mizuno、Wilson、Babolat、Carlton、Ashaway&/b&(由于Ashaway国内买不到,就不谈了)。&br&
其中我个人最推荐的是Wilson,因为在这个价格你已经在国内能买到他家顶级的产品了。Wilson的拍子有几个特点:拍框耐超高磅,中杆不是很硬,但打感不软——尤其是使用中杆插到手柄底部的powerrod技术的高端拍子。还有一些特色的设计,比如锥盖处的防滑处理能使你的扑球更有信心(别说这是个噱头——使用Wilson球拍的佐佐木翔可能是我见过的扑球最好的人)。2014代球拍采用了powerskin技术,在柔化打感的同时做到了更佳的中杆弹性,都是非常好打的拍子。你说你的力气不算太大,那么我推荐你一款现在BWF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日本球员松友美佐纪使用的&b&Wilson Fierce BLX&/b&球拍,这只拍子的大拍面&b&大甜区&/b&(56平方厘米拍面+大方头,容易&b&打准&/b&)、&b&头重&/b&(310mm平衡点,好借力)、&b&5U&/b&(78g左右,整体质量轻,能保证高挥速和低体力消耗),再加上骚粉的涂装,都符合你的“力气不大”“打了一年多”“特立独行”的要求。其实说实话,我好像还没打过任何一支不值得推荐的BLX系列拍子。只要你符合它设定的细分人群,不要存在对网球厂家做羽毛球拍的刻板偏见,Wilson的球拍至少不会让你感到不适。&br&&img src=&/5a1b53fcbc937b72ebf081fd99b43158_b.jp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5a1b53fcbc937b72ebf081fd99b43158_r.jpg&&&i&Wilson Fierce BLX&/i&&br&&br&
高神(Gosen)和美津浓(Mizuno)都是拥有极为优秀的球拍制造know-how的厂家,他们都非常了解怎样打造一把好的球拍。相信我,别看都是中国代工厂里做出来的,但这个问题国内那些乱七八糟厂家真的不想理会——他们知道用户想要什么,但非常短视,不会去想这些东西凑在一起会不会是一把好拍子,更不会用其他方面的优化去让自己的产品引导出用户进一步的需求——跟国内的土炮hifi产品是一个路数。两个品牌在这个价位上的选择其实不多,Gosen这个价位的拍子我推荐使用M40和M30碳纱混合的&b&Customedge&/b&系列。鉴于您说您力量不是很大,球龄也不长,我建议使用&b&4U&/b&+&b&头重&/b&的&b&Type X&/b&,方便借力的同时能保证挥速,而M40碳素的中杆弹性是不用怀疑的。和上面的Wilson拍子一样,使用的是碳素手柄而非一般的木柄,减低了腐蚀的困扰。漆水也是相当漂亮的,国际上使用这把球拍的佐伯峪行/垰畑亮太就是受到漆水的毒害而果断决定使用的。当然这个您要自己看。&br&&img src=&/bf7b362c207ef8eb4ea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f7b362c207ef8eb4ea3_r.jpg&&&i&Gosen Customedge Type X&/i&&br&&br&
同系列的Type V是我个人正在使用的一把球拍,挥速相当快,但由于框型和高神的顶级拍“凌驾紫电”是一样的,甜区特性比较怪异,对使用者的技术还是有一定要求。采用所谓雅文中杆的Roots系列,属于这个价位上的&b&Zeus&/b&宙斯球拍也是很好的选择,球拍的弹性非常好。这个价位上还有著名的6000pro,但我不推荐。和对方新手与否无关!&br&&img src=&/e4d717f3adc_b.jpg&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e4d717f3adc_r.jpg&&&i&Gosen Roots Gavun Aermet ZEUS&/i&&br&&br&&br&
美津浓(Mizuno)的球拍,国内用的人确实不多,但只要用过,几乎很少有说不好的,而且经过他们的安利以后终于有人开始做美津浓的拍子了……其独树一帜的中杆与高标准的品控,让它家球拍的打感非常扎实。尽管灵活性可能不是它的优势之一(要到旗舰的Caliber 700/800/S Tour你才能看出它家拍子在那个细分市场里面的灵活性是不错的),但依然有适合力量小的球友的糖水选择,比如&b&TC300&/b&/&b&400&/b&、&b&Luminasonic 9&/b&都是可以通过香港的e78专卖店买到的。下图中赵天王手持的TC300是采用了四轴编织技术的一款有些年纪的球拍,框型很有特点,是美津浓为数不多的小平头拍,颇有些类似于后来的GP系列进攻拍,而白色配色的TC400应该是在TC700/500/300之后推出,框型类似于后来的重视速度的Luminasonic系列。但说句真心话,我还没见到哪只Luminasonic拍子真的很有“速度”的,大概我力比较小吧。&br&&img src=&/a5e86ecebef6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a5e86ecebef6_r.jpg&&&i&Mizuno TetraCross 300&/i&&br&&i&&img src=&/e346c54aeacaf97c6f1660_b.jpg& data-rawwidth=&1553&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3& data-original=&/e346c54aeacaf97c6f1660_r.jpg&&Mizuno TetraCross 400&/i&&br&&i&&img src=&/d480fb9685885aac0adc3dbf15e4a09e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31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Mizuno Luminasonic 9&/i&&br&&br&&br&Babolat也同样是网球界的巨擎,在羽毛球界颇受冷落和低估。因此你在这个价位也可以买到他家的顶级拍啦!其顶端系列叫做X Feel,次顶级叫做Satellite 6.5,最新一代球拍用上了名叫Metric-flex的技术与更细的中杆,基本上与Wilson的Powerskin是差不多的作用,换句话说中杆性能有了明显进步。他家的线孔设计是20*21,与别家略不同,击球感觉也感觉不同,甜区很大。根据您的要求,我推荐&b&X Feel Essential&/b&,这也是一款4U的拍子,中杆偏软,使用起来比较友好。注意不要买成前代产品哦!光是涂装上,高级感就差一大截。&br&&img src=&/b4ba3cb3e91_b.jpg& data-rawwidth=&281&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1&&&i&Babolat X Feel Essential&/i&&br&&br&&br&
Carlton是英国老牌的羽毛球拍制造商,也是在日本厂商的打压下日渐式微,但在欧美低端市场上还是有相当市场份额的。您比较适合它家的前旗舰,&b&Kinesis&/b&这款拍子(注意它就叫Kinesis,后面没有跟别的)。拍子外观非常漂亮,暗色为主的磨砂涂装,低调奢华,中杆软弹,拍框细+特殊设计(在2、5、7、10点处“拧麻花”)能降低风阻使挥速变快,是轻便灵巧的一只球拍。&br&&img src=&/23f2f5e8ad107a3f824a4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i&Carlton Kinesis&/i&&br&&br&谢谢阅读,希望有帮助。
个人持有超过40把球拍,用过的不知道多少。 我非常能理解楼主想用偏门拍子的心情,因为我本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拍子其实都一样!用啥都打不好!那为什么不挑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好吧忽略我奇怪的逻辑。在这里我郑重推荐几个非国产(虽然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
第一次受邀,受宠若惊。。所以就详细点写吧。&br&&br&先来一张羽毛球拍的简图&br&&br&&img src=&/3a56c5f4f61fd76d59eb2a5a76a5023a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3a56c5f4f61fd76d59eb2a5a76a5023a_r.jpg&&&br&&br&一个拍子的主要性能有以下几点:&br&&br&&b&一、重量。&/b&&br&&br&越重的拍子,惯性力越大,但是前提是你的手腕有足够的力量。这个道理就和古人用剑一样。杨过用的重剑,碾压各种剑法,但是前提是杨过臂力过人,一般人用杨过的剑都提不起来。&br&&br&羽毛球拍重量一般划分为1U、2U、3U、4U。越往前越重。现在常见的是3U和4U。从业余爱好者角度来讲,一般力量比较足的男性单打选手,会选择3U的拍子,剩下的通通4U,水平不行的中老年单双打选手,也会选择3U的拍子,因为可以借到力(借力的问题下面会讲到)。&br&&br&&br&&b&二、平衡点。。&/b&&br&&br&平衡点就是拍子的重心,在拍杆处。重心越靠拍头,拍子的反应速度越快。平衡点越靠拍杆,拍子的弹性就越大。这个很好理解,平衡点靠拍头,力臂短,发力时间缩短,没有弹性。平衡点靠拍柄,力臂长,所以弹性变大。&br&&br&这个没学过力学的同学可能不太好理解。总之平衡点靠前(靠近拍头),可以获得更快的击球速度,更适合双打;平衡点靠后(靠近拍柄),能更好的借力,回球力量更大,杀球更猛,更适合单打。。细心的同学可以观察下比赛,一般双打运动员的手胶要包裹的很长,就是为了让平衡点更靠前一些。但是万事没有绝对,力量非常足的单打选手,依然可以选择平衡点靠前的拍子。&br&&br&羽毛球拍平衡点分为H和L,H是平衡点靠前,L是平衡点靠后。&br&&br&关于平衡点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业余选手大多是喜欢平衡点靠前一点的。&br&&br&&b&三、中杆软硬。&/b&&br&&br&中杆越硬,反应速度越快。中杆越软,惯性力越大。通常来说,中杆硬的拍子适合双打,因为双打要求速度。而单打拍子中杆相对都比较软,这样杀球威力更大,回球力量更大。&br&&br&一般达到稍微高档次点的双打的时候,都喜欢选择中杆较硬的拍子,因为双打中反应速度至关重要。&br&&br&中杆软硬分为S和F,S是中杆较硬,F是中杆较软。&br&&br&&b&四、手柄粗细。&/b&&br&&br&手柄粗细用G0~G5表示。越后表示越细。因为人的手大小不同,不同的手柄适应于不同的人。当你的手无法握紧拍子的时候,发力的时候动作很容易变形。我们业余爱好者,没有专门的力量训练,手上的握力严重不足,所以尽量选择手柄细一点的拍子比较好。如果你手比较小甚至可以买个锉子,自己把手柄磨小一点。。&br&&br&&b&五、拍线磅数。&/b&&br&&br&拍线磅数有横向线磅数和竖向线磅数之分。这都是比较专业的了。这里我就不细说了。磅数越高,拍线越紧,意味着你要把球打远、杀球很重,都需要更大的力量,网前放小球,需要你用准确的力量才能过网,而不是像比较松的拍线,一下弹过去了。磅数高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出球的力量你更能掌握,打高远球打多远,网球搓小球搓多高,通过你的发力大小能直观的反应出来。&br&&br&所以基本上可以说这个道理,拍线越紧,你的手法才能越细腻,但是你的力量也需要很大。我们业余选手没有进行专门的腕力训练,用太高磅数的拍线极为容易受伤,一般业余爱好者的,26磅我觉得足以。&br&&br&另外现在市场上拍线型号更是琳琅满目。但是有一点,高性能的拍线追求弹性,那么势必就不耐打,容易断。新手还是用BG65这种耐打的吧。&br&&br&&b&六、品牌&/b&&br&&br&关于品牌这一项我是无责任只说自己感受,仅供参考。&br&&br&Yonex的高端,是用起来各种顺手、各种舒服。但是缺点就是贵。而且很多不能拉高磅,中低端是垃圾,完全坑钱。&br&&br&Victor的高端,我觉得也还不错,,但是或多或少从手感上讲,比Yonex差了那么一些。但是Victor的优势在于,他的中低端也非常不错。比如超级纳米7,这是一款著名的糖水拍,适合新手,甚至可以打很长很长时间。&br&&br&李宁,完全是在坑爹,高于5折我绝对不买。李宁的拍子基本上业余选手用不惯,很不好用。不过因为林丹,至少还有收藏价值。&br&&br&群雄里面,stox索牌、flex佛雷斯、bonny波立的中低端都是很不错的,价格实惠量又足。&br&&br&&u&&b&所以综合你的要求,要选购的是一款中杆稍软,重量不要太重、平衡点不要太靠前、手柄比较细的拍子。基本上算一款偏单打控制型的拍子。&/b&&/u&&br&&br&以下是胜利的性能图,,供你参考。&br&&br&&img src=&/1dc13a34cdb7c4dc7c9087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1dc13a34cdb7c4dc7c90870_r.jpg&&&br&&br&&br&最后顺便说下羽毛球鞋和羽毛球服。请选购专业羽毛球鞋,以免终身残疾。&br&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请选用有排汗和速干功能的专业运动服,不要光顾耍帅。。。。
第一次受邀,受宠若惊。。所以就详细点写吧。先来一张羽毛球拍的简图一个拍子的主要性能有以下几点:一、重量。越重的拍子,惯性力越大,但是前提是你的手腕有足够的力量。这个道理就和古人用剑一样。杨过用的重剑,碾压各种剑法,但是前提是杨过臂力过人,…
直接问他……&br&如果我女朋友突然有一天送我一只拍子,不考虑感情的话,在90%的情况下我会考虑把它转手卖掉。考虑感情的话……你就知道你这么做你男友有多难办了。&br&实际上对于这种爱好者,稍微在意一点儿器材的,都会有自己的dream one(单反/耳机/鞋等同理)。你若是恰好没给他买那个,他会很难受的。一来不能卖掉(因为是你送的),二来又直接失去了买dream one的理由。比如本来旧的再用两年就换dream one,你买了这个,还不如原来的合手,真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br&所以,直接问你想要哪个?男人就是这么直接。
直接问他……如果我女朋友突然有一天送我一只拍子,不考虑感情的话,在90%的情况下我会考虑把它转手卖掉。考虑感情的话……你就知道你这么做你男友有多难办了。实际上对于这种爱好者,稍微在意一点儿器材的,都会有自己的dream one(单反/耳机/鞋等同理)。…
谢天骏邀。&br&&br&磅数高意味着:&br&1、打高远球的话,一般人打的话会很吃力,使尽吃奶的力球也打不远;懂发力的人则会相反,会打出比低磅数更有力、更快的球;&br&2、用高磅数的球拍杀球的球速会比低磅数的球拍快,但有前提条件,请参考第1点;&br&3、吊球方面,与低磅数球拍相比,使用高磅数球拍的手感会有提升,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指哪打哪;&br&4、放网前球时,由于高磅数的拍子放网前球是没低磅数的拍子弹得那么高,所以可控性提高了,哪怕头几次放的质量不好,也可以比较快地微调出合适的手指手腕力度。&br&5、能承受高磅数的球拍一般比较贵。&br&&br&通俗点理解,羽毛球拍磅数高也意味着使用者的水平也不会太低。随着使用者力量、技术和意识的进步,逐渐拉更高磅数的球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不是定律!也有很多人对此存有误解,觉得高磅数就是高手的象征。有高手就是喜欢打低磅的拍子,也有人纯粹就是喜欢追求数字上的愉悦。&br&&br&楼主问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替大家问的,是自己真的想知道、想接触的话,建议还是先从低磅数玩起。
谢天骏邀。磅数高意味着:1、打高远球的话,一般人打的话会很吃力,使尽吃奶的力球也打不远;懂发力的人则会相反,会打出比低磅数更有力、更快的球;2、用高磅数的球拍杀球的球速会比低磅数的球拍快,但有前提条件,请参考第1点;3、吊球方面,与低磅数球拍…
多年前,曾在楼下一栋民居里发现过一种球拍,持拍者六十有余,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那天天昏沉,气闷热,色调昏暗,天地间仿佛一个历经兵荒马乱平头逃亡后的大宅后花园,然而就在这僵硬失色的气氛里,老者唯一挥拍,电光火石间,噼里啪啦之声,银花四溅之形尽数由他掌股,下一秒,夕阳就喷薄似的红了起来,映衬的大地神秘而寂静。多年后我知道,那东西叫电蚊拍。
多年前,曾在楼下一栋民居里发现过一种球拍,持拍者六十有余,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那天天昏沉,气闷热,色调昏暗,天地间仿佛一个历经兵荒马乱平头逃亡后的大宅后花园,然而就在这僵硬失色的气氛里,老者唯一挥拍,电光火石间,噼里啪啦之声,银花四溅之…
球拍 不是越轻越好 也不是越重越好 球拍是个复杂的东西 中杆硬度 弹性 粗细 拍框的软硬 厚度
稳定性 T点的抗扭 大小 都很影响 材料就更不用说了 主流品牌中 yy victor 基本什么系列都可以买到 单打拍 双打拍 进攻 防守 甚至重杀 平抽的都有 但是凡事无绝对 譬如我这个双打网前控战五渣喜欢zf2&br&&br&球线基本是yy的bg系列一统天下 65耐打 66弹弹弹但是容易断 80 80p也弹 但是没有66那么弹 95是65和80的结合体么 98也细也弹 99操控好 其他的线高神的也有人用 我用的victor ns880ti 手感有点像80 至于yy 那些ti 的线我觉得差别不大&br&&br&球球的话基本是没有被坑的情况下就是越贵的越好用 飞行稳定 又耐打 价格又合适的球根本不存在 有钱买yy 航空 之类的 我等屌丝一般都是rsl &br&&br&手胶的话专业的用毛巾的多 加上防滑粉 效果好 缺点是 一场一个 而且木有什么弹性 也许的就普通手胶 当然贵的手感好 但是也没有好到那个程度 还有什么龙骨手链 理解不了 手感巨微弱&br&&br&鞋子 yy 轻软不耐操 刚开始脚感好 时间久了就有点弹性不够 victor 脚感差点 但是比yy 耐用 李宁那个是篮球鞋 不评论了 其他品牌 不常见 也就不说了 &br&&br&最后说几个装备控必备知识 &br&&br&神拍哪几个 万能神拍弓10 地位相当于王炸 无论对方出什么 你都出弓10 至于什么三色弓10手感不同 jp ch tw sp哪个好哪个坏 属于进阶知识 装逼必备 还有进攻神拍n90黑钉 丹神用的就是好 管他多厚重 平抽之王ns 9900管你出到什么阶段 我数字大 我就是平抽之王 &br&&br&满世界限量签名版 陶菲克a10 az a11LCW zf 奥运纪念版 zf2 林丹 zf2
盖德vt80 a10 亮剑 李龙大 mx 郑在成 还有什么zf88 mxlondon 多得不得了 满世界的销量啊&br&&br&jp 大于ch 大于sp 大于tw &br&&br&yy的杆 胜利的框 李宁的营销&br&&br&要吃饭了 先扯这么多&br&&br&——————————————————————————————————————————&br&继续扯点有的没的 &br&&br&为毛国内的yonex 这么贵 因为国内是代理商微贱在卖 中间有差价很正常 并不是国内专卖店拍子就好一点 不过代理权应该是到期了 坐等yy 直营&br&&br&yy as 03球是微贱开发的 不是yy 的&br&&br&很多人以为胜利是韩国牌子 人家是正宗的国货好吧 台湾牌子&br&&br&你以为电视上明星拿的拍子真的如你所想的那样吗 当年arc fb上市时候阿山帮着打了一段时间广告 其实是旧拍子改了个涂装&br&&br&李宁当年经常拿林丹打广告卖拍子 林丹只用过第一代n90黑钉 所以后面的那些你懂得 鞋子就更不用说了 他当年可是只穿高帮 帮着三色英雄卖了多少&br&&br&阿迪达斯的羽毛球拍很烂 但是他们家的羽毛球鞋更烂&br&&br&有的人拍子敲断了拿去补一下 号称能补的跟没有断之前一模一样 呵呵 你相信不&br&&br&---------------------------------------------------------------&br&再写点有的没的好了 &br&&br&很多人愿意花大几百去实体店买yy的低端拍 都不愿意买波力1982这样的又便宜又好用的 这群人 一般水平也跟他们手上球拍的档次一样 不入流&br&&br&球场上如果你要找陌生人做对手 最好选用弓10的
一般情况下 十个拿弓10的 八个是菜逼 一个是高手 另外一个是绝顶高手 如果换成黑弓 那么就是九个菜逼 &br&&br&我试过的三大烧火棍一样硬的球拍 arc10黑色 n80
mx80老色 然而林丹用的n90一代黑钉比上面几个都要硬&br&&br&虽然拍框破风可以提高挥速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打好破风拍的 譬如我就没见过几个c7耍的好的 平抽是容易 杀球完全杀不动啊&br&&br&没事尽量不要蒸球 蒸球也请用加湿器 用热水瓶热水壶真的不卫生 而且对球也不好 如果你买的是好球 78 77速的 其实没必要蒸的湿漉漉 半分钟最多了&br&&br&胜利现在把工厂全部放到大陆了吧 叫你们迷信台湾版胜利&br&&br&很多人以为jp的yy是日本产的 其他都不是日本产的 所以jp的最贵很正常 其实屁咧 高端都是日本产的 至于日本为什么贵 我怎么知道 反正我知道jp的球拍不比香港买的sp好 无论哪方面 除了装逼&br&&br&业余打羽毛球的还是买个护膝吧 否则积水滑膜炎时常有的事情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球拍 不是越轻越好 也不是越重越好 球拍是个复杂的东西 中杆硬度 弹性 粗细 拍框的软硬 厚度 稳定性 T点的抗扭 大小 都很影响 材料就更不用说了 主流品牌中 yy victor 基本什么系列都可以买到 单打拍 双打拍 进攻 防守 甚至重杀 平抽的都有 但是凡事无绝对 …
1.没有规定说入门就必须是低端拍子,而且我反而认为,如果你立志认真的学习羽毛球,我甚至建议你选择一款中端拍子(300-500元档次的)&br&&br&&br&2.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就好,也就是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手?男的女的,大力的,细腻的,防守反击的,喜欢双打的,外貌协会的等等,然后选一个对应的拍子&br&&br&&br&3.为什么大家都说入门要买低端,主要是在入门的时候你其实还没有确定自己的打球风格,你以为自己是大力的,结果不适合自己,那么就需要换拍子,这些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建议先买个便宜的&br&&br&&br&4.&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a502fbf9d8ede3244d05& href=&///people/a502fbf9d8ede3244d05& data-tip=&p$b$a502fbf9d8ede3244d05&&@罗坤&/a& 说的非常对:三分拍,七分线&br&&br&5.网购完全没有问题,我的VT80,纳米7,NS90都是某宝买的,主要是找对没有假货的商家就可以。实在不放心可以找一些羽毛球论坛里常说的商家&br&&br&6.如果非要推荐一款的话,我建议是超级纳米7,400多块钱,24配BG80或95线,拉22-24磅,应该是一个比较全能的拍子,适合大多数打法,而且生命周期漫长,可以从入门一直陪伴到业余高手
1.没有规定说入门就必须是低端拍子,而且我反而认为,如果你立志认真的学习羽毛球,我甚至建议你选择一款中端拍子(300-500元档次的)2.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就好,也就是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手?男的女的,大力的,细腻的,防守反击的,喜欢双打的,外貌协会…
1 磅数&br&低磅数的容错比较好,但是长期看你的技术总会进步的。&br&磅数搞到 28~30 左右才比较理想。能拉倒 30 左右的,一般都是 YY 凯胜等大品牌了。&br&&br&2 轻重&br&原则上是越轻越好。现在基本都是碳纤维了。大品牌中选轻的不会有错。&br&&br&3 重心&br&要看你的风格,重心靠前的适合进攻型的选手,靠后的偏向防守。&br&&br&4 杆的弹性&br&一般来说也是弹性越有限越好,更有利于控制。&br&&br&5 握把&br&也有几个尺寸,要试一试。&br&&br&总之, YY 或凯胜,同时具备高磅数,轻和杆硬这几个特征的,几乎都是好拍。根据自己风格选择重心,根据手感选择握把即可。
1 磅数低磅数的容错比较好,但是长期看你的技术总会进步的。磅数搞到 28~30 左右才比较理想。能拉倒 30 左右的,一般都是 YY 凯胜等大品牌了。2 轻重原则上是越轻越好。现在基本都是碳纤维了。大品牌中选轻的不会有错。3 重心要看你的风格,重心靠前的适合…
谢邀&br&&br&尤尼克斯的拍子大致分为以下系列&br&1. VOLTRIC系列:最具力量的球拍,适合男子单打选手,代表作是VT80&br&2. NANORAY系列:速度制胜,适合双打选手,代表作是NR900。&br&3. ARCSABER系列:就是常说的弓箭系列,强调落点控制,糖水拍,代表作是弓10和弓11&br&4. Carbonex系列:有一款纪念球拍是这个系列的,适合规矩点、基本功扎实的,代表作不知&br&5. NANOSPEED系列:被NR系列取代,速度制胜,代表作NS9900(感谢&a data-hash=&40cd2c1fa1af1532849ed& href=&///people/40cd2c1fa1af1532849e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40cd2c1fa1af1532849ed&&@Doublefaults&/a& 补充)&br&&br&我用过NR700、NR800、弓10和VT80,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弓10和NR700,可能因为力量不是很好,VT80打起来有些累,NR700是我自己买的第一把拍子,非常有感情,这把拍的控制也很不错,适合业余单打,弓10绝对是打起来最舒服的,拉吊突击小球无所不能。&br&剩下的就是适合小孩子、初学者等等用的便宜拍,不一一赘述
谢邀尤尼克斯的拍子大致分为以下系列1. VOLTRIC系列:最具力量的球拍,适合男子单打选手,代表作是VT802. NANORAY系列:速度制胜,适合双打选手,代表作是NR900。3. ARCSABER系列:就是常说的弓箭系列,强调落点控制,糖水拍,代表作是弓10和弓114. Carbone…
良心回答来了!!!&br&本人打过的球拍虽然不多,大概能有50把吧,但是包括了大部分热门拍&br&题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必是刚刚踏入羽毛球的新人(说错了表打我)那么如果题主去贴吧啊论坛啊去询问新手应该选什么球拍啊,得到的答案无非是这几款:&br&胜利9500、胜利纳米7、凯胜100ti 、李宁低端、山寨yonex&br&一一介绍:&br&1、胜利9500,所谓的新手神奇,经使用发现并没有那么的神奇,中杆很木(也就是那种人拍合一的感觉没有),拍头较轻,如果新手玩玩确实还行,但是想必过段时间你就会嫌弃它了,它已经跟不上你了&br&2、胜利纳米7, 同1&br&3、凯胜100ti, 绝壁好用!! 本人不是五毛党,打过很多高端了,凯胜100ti依然是我的服役拍子之一,特点是拍子整体轻,说是3U其实已经接近4U,中杆软,对于一些发力一般的朋友们比较合适,唯一不足的是重杀很不给力。&br&4、李宁低端,风暴XXX啊 UCXXX啊,用的比较少,目前看似乎没有什么黑点,当然也没什么亮点。&br&5、不得不说一下我大天朝的山寨产业,只能说别入坑啊! 买山寨完全是拼人品的行为,有的时候确实能买到物有所值的拍子,有的时候的确只能呵呵&br&结论: 凯胜100ti
不二选择&br&另:题主可以自行百度“中羽在线”,如果想买球拍,进入“商家优惠”板块,如果想看球拍测评进入”器材区“。许多建议都是很中肯的,商家也不会骗人(非广告啊!! 本人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啊!!)
良心回答来了!!!本人打过的球拍虽然不多,大概能有50把吧,但是包括了大部分热门拍题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必是刚刚踏入羽毛球的新人(说错了表打我)那么如果题主去贴吧啊论坛啊去询问新手应该选什么球拍啊,得到的答案无非是这几款:胜利9500、胜利纳…
现在看到的品牌都还太大众了,小众品牌烧的不是品牌而是背后的设计师与设计团队了。&br&我个人比较看好的:&br&1,prokennex,肯尼士,破产前世界第一大品牌,每四把球拍(网 羽 壁)就有一把是肯尼士的,但破产后经过漫长的重组期,再重新上市,就不能算是大众品牌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年代,不过因为沉淀了多年碳素球拍生产的经验,做出来的球拍仍然非常不错,是台系球拍中 弹性均衡的代表;&br&2,fleet,富力特,以及掌门人李三铭先生代工的其他品牌,连同胜利的一些高端型号,都来自李三铭之手,自有的cbn球拍虽然数量稀少,也是国内行家研究的对象;
现在看到的品牌都还太大众了,小众品牌烧的不是品牌而是背后的设计师与设计团队了。我个人比较看好的:1,prokennex,肯尼士,破产前世界第一大品牌,每四把球拍(网 羽 壁)就有一把是肯尼士的,但破产后经过漫长的重组期,再重新上市,就不能算是大众品牌…
就说一下如何选择球拍&br&&br&&br&&br&在论坛、贴吧的器材区最常见的一种帖子就是“我是新手,该如何选择羽毛球拍?” 其实作为小白的我当年也问过这样的问题,新手嘛不懂当然要问了,可是这样的帖子往往回复和关注量并不高。什么原因?因为这些新手们还没有了解最基本的球拍知识也不了解自己本身。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当面结合一只球拍来谈一下这个问题。&br&&br&&br&先说球拍&br&一般我们在评价一只球拍的时候都会从这样几个要素上来进行:平衡点、中杆硬度、重量、最大拉线磅数、中杆粗细、拍面大小等等。这些数据是干什么的?平衡点就是球拍重心所在位置距底盖的距离,中杆硬度说明了中杆的软硬程度,重量自然就是球拍的重量……这些数据相信相信只要是稍微搜索一下大家都可以搞清楚。那搞清楚之后呢?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一只球拍了。我们就以凯胜超轻系列6800为例。在球拍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只球拍的平衡点是295-305mm,中杆偏软,重量75-79g以及最大拉线磅数的数据。以此我们就可以判断这只球拍是一只重量很轻的进攻性球拍并且中杆不硬,在被动击球的时候可以有不错的效果。那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首先我们先看平衡点这一项。平衡点是一只球拍最重要的一个数据,因为它决定了这只球拍擅长的打球方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通常来说我们把平衡点285mm认为是球拍的平衡位置,数值大于285就认为是平衡点靠前,也叫做头重,有利于进攻;数值小于285认为是平衡点靠后,就是头轻,有利于防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说一下平衡点靠前的球拍握在手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握住球拍自然放在手中,球拍保持水平,轻轻地上下晃动拍头,你会感觉拍头吊着一个砝码在向下坠这个拍头,大概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说头重,而头轻的拍子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因为当我们在主动进攻时,头重的球拍在击球时会依靠惯性提供更多的力使我们击出的球获得更多的速度和力量从而增加更多的进攻威胁。而防守时头轻的球拍又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的移动球拍获得很好的移动速度来接到对方的威胁球。我们再说回这只凯胜球拍,它的平衡点是295-305mm,这是一个相对很大的平衡点数值了,对于同等水平的球员来说使用这样的球拍会比使用低于这一数值的球拍获得更好的进攻效果,而同时在防守中会有一定的劣势,这就是平衡点的作用。我们再来看另一项关键的要素,那就是中杆硬度。怎么来理解呢?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啊,我们拿着一个塑料球向不同材质的地面上扔,向水泥地、向橡胶地上扔,哪种地面的反弹高度会比较高?显然是橡胶会高一些。同样的我们想象一下把球拍直立固定住,用羽毛球向拍面扔,什么样的中杆(拍面弹性相同情况下)会使羽毛球反弹的更远?显然是那个中杆更软弹性更大的那个。所以,如果你力量足够好,足够把球打的又高又远那么你应该选择中杆硬的球拍,这样球拍可以更好的把你的力传到球上而不是被吸收掉;如果你的力量一般那么你选择一把中杆硬度适中或者软的球拍则会帮助你更好的击球。这是中杆硬度的作用。其实有了这两点对于以为羽毛球新人来说就足够了,其他的要素可能对于刚刚进入羽毛球领域的我们来说感受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水平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我以后会告诉你们的。&br&&br&&br&&br&再说说自己。&br&了解完球拍之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要知道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球拍,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诉求。比如,我进攻好,杀球凶,力量足,我希望选择一把球拍把我的进攻优势发挥到最大,那么你就去选一把头重杆硬的球拍绝对没错。再比如,我进攻不错防守也可以,我两者希望兼顾,那一把平衡点适中的平衡拍就最适合你了。还比如,我进攻够用,防守总是被动,我想用一把防守性的球拍补足下弱点,那这样看来你是需要一把头轻杆弹的防守拍了。&br&&br&&br&&br&&br&说完这两方面你应该有数如何去选择一把适合自己的羽毛球拍了吧?不懂就去问,不了解就去试试。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会去回答的原因了,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别人怎么能够帮你了解呢?-_^&br&当然我们强调一下,最好的选择方法还是亲身体验。&br&好了最后说一点啊,我为什么要说凯胜6800这只拍子而不说其他的?我是不是写软文?!哈哈,放心不会的,因为我手里就这一只球拍~
就说一下如何选择球拍在论坛、贴吧的器材区最常见的一种帖子就是“我是新手,该如何选择羽毛球拍?” 其实作为小白的我当年也问过这样的问题,新手嘛不懂当然要问了,可是这样的帖子往往回复和关注量并不高。什么原因?因为这些新手们还没有了解最基本的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双打发球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