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县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哪位大神能给我一个教师年终小结结啊,跪求跪求

交警事故处理中队工作总结_(快文网)
标题:交警事故处理中队工作总结
    200x年事故处理中队工作总结  200x年事故处理中队在县局、交警大队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落实公安部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总体要求,以 “轮值轮训”专项教育活动为契机,以落实事故预防工作措施,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为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为工作主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事故处理工作,我队积极加强软、硬件建设 ……(快文网省略38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同时,中队还积极完善监督和激励措施,在全县范围内聘请36名警风警纪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在内部监督上,对民警执法实施量化管理,坚持每月对民警执法情况进行全面考评,考评情况与民警待遇、评先创优、离岗诫勉挂钩,有效地调动了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措施得力,全年无一人违法违纪,先后有11人次拒收礼金近2000元,收到锦旗8面,感谢信4封。  2、严格教育与培训,不断增强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  (1)、为适应新形势下事故处理工作的需要,中队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组织民警对政治理论和事故处理法律法规和其它配套法律知识的学习,集中探讨日常事故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增强全体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10月初,全县所有事故处理人员参加了由支队组织的新《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培训班。  (2)、为了达到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中队实行了“例会制度”即每月召开一次队务会,对本月队务建设、事故处理、内务管理工作适时总结,并对下月工作作出计划和安排。  (3)、坚持每周一晚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讨论活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纯洁民警思想,增强民警的事业心、责任心,打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  (4)、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中队实际,制定详实的计划,认真组织开展 “轮值轮训”活动,积极参与大队精心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四项活动中我队民警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民警卞宗凯在县公安机关“轮值轮训”活动中荣膺“优秀队员”称号。  3、锤炼民警的工作作风,锻造过硬队伍。  (1)、今年以来,在上级公安机关及交警大队的统一安排下,中队及时组织开展“端正执法思想,促进执法公正”和“大学习、大讨论” ……(未完,全文共4118字,当前只显示99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栏目:&&&&&&&&&武汉,文明城市?为何行人冲车,江岸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交警却不作为,车...
日下午2点15分,视频中这位行人黄某(现年70岁)在武汉汉口胜利街上加速狂奔十几米冲撞了一辆慢速行驶的私家车,看起来就像是自杀一般。这也把私家车车主害惨了,接下来这个人(黄某)横躺马路中央,等着私家车主叫救护车送医院,之后,黄某的家属不断的要钱,车主在武汉市江岸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交警和对方家属的迫使下,给了2.8万还嫌少,还要动手打人。黄某实在跑得太快,跑得比红车快,扎实的撞上,撞了后才减速倒下,结果被自己的惯性伤了。如果他跑慢一点,也一点事情都没有,最多虚惊一场。
车是正常行驶,在马路中间直行、未变道、没超速,速度真的很慢!有国家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威检验报告为证(见照片)。
车检报告显示:当时车速25.8公里/小时,比电动车还慢。而黄某的狂奔速度接近30km/小时,撞上了车门,说明已经出了司机的正常视线,不能说司机没有注意观察。
要知道,红色的车车速不快,而且不能再慢了,因为再慢一点点情况就会严重得多,黄某就飞奔冲到红车的车头前了,就变成了俗称的“鬼探头”, 我宁肯他被自己的惯性所伤也不要被我的车撞伤,被车撞和撞上车是两个概念!到时候刹车都刹不住直接撞上的!他那么大的年纪,肯定经不起的!现在万幸,是黄某自己撞上车,原地躺下,所以,伤势并不严重,目前已经快要康复了!
这个躺倒的姿势和位置很能说明问题!(见照片)
《道路安全法》:随意横穿马路是违法行为。在横穿马路时,当事人具有比一般情况下更高的注意义务,而黄某某没有尽到这一义务,出现在了他不该出现的地方,导致事故发生 。 过马路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在视频上可以看到!前方30米的路口有斑马线可以走啊!黄某的行为都是极端危险和丑陋的,也是不文明的,武汉刚刚评上文明城市,武汉市民公约第四条就是“不乱穿马路”,可是,在武汉中心城区的老武汉人居然立即做出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造成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请问,行人这样横冲直撞的武汉,还能算上文明?
黄某,(这里我暂时不公开他的全名和家庭信息,他户籍所在地是汉口中山大道14**号,是个老武汉人)从视频中得知他之前一直在看商铺前的吵架,不时的上去指手画脚两下,然后吵架的人散场了大家都关门进店铺,黄某还跟在后面,偷偷的推开别人的门偷窥里面的情况,后慢慢踱步走向红车驶来的方向,在红车出现在镜头里时,黄某忽然改变行走方向和速度,开始加速冲向马路中央,不停的加速,直到撞上红车的车门才停下来。
事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救护车10分钟就赶到了,我也报警保险。
关于这件事情整个处理,我有以下疑问:为何江岸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交警在未定责的情况下三番五次让车主出钱出钱再出钱?为何交警在事发后第三天叫我们双方去了事故处理中队,就是为了看我们的保险单,看我们的保额?为何交警要让对方家属看我们的保单?为何交警说找不到事发当天的监控视频,要调附近小区的监控很难很难,不断搪塞我们。可是后来我们自己去找事发地小区的监控却找到了证据?为何交警看到了监控后没有任何作为,还纵容对方恐吓我们,不断找我们要钱?为何黄姓老头住的武汉市第二医院,却也是她女儿上班的医院,真的有这么的巧合吗?20多天过去了,我们的车还在交警大队被扣押,我们的钱和精力都已花了好多,却找不到一个公正的位置为我们伸张正义!!!请问,文明城市武汉,能否还我们一个文明的公务员执法形象?
武汉,文明城市?为何行人冲车,江岸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交警却不作为,车...由用户自行发布,武汉,文明城市?为何行人冲车,江岸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交警却不作为,车...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记彝良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先进事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记彝良县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先进事迹
||文档简介
总评分4.3|
&&21事​故​科​先​进​事​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我与事故处理中队的弟兄们
左右职业,右手兄弟
----我和事故处理中队的兄弟们
之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一直在申请,申请离开事故处理这个岗位,操心其次,辛苦其次,风险其次,关键,我发现自己与事故处理这个职业相关的伤痛病痛越来越严重,以至于难以治愈。虽然,我在努力地调整、努力地适应。
1998年,女儿出生刚刚休完产假的我,一头扎进事故处理这个业务岗位,由内勤、办案民警、事故处理中队长到副大队长分管事故处理业务工作,转眼之间,已是第17个年头。
终于,在2014年3月的第一个大队长办公会议上,大队领导班子分管业务进行了调整,至此,我也将与分管的事故处理中队和事故处理业务、事故处理中队的兄弟们暂做告别,怀着沉甸甸的心情。
当日,我主持召开了事故处理中队的最后一次会议,也算是告别吧。下午三点,二楼会议室,中队12个人早早等在了那里,安静甚至肃静,难得人数最全的一次会议,因为在平常的会议中,往往总会有一个办案组的人要出警。和往常一样,我在自己习惯的位子上落座。看见他们端端正正的样子,想起有时候开会发现有人偷看手机,我就骂“谁再把手机拿出来,我就从窗户扔出去”的话,就想笑。这次,不同的是,我两手空空,没有文件没有笔记本更没有茶杯。我想,是该放手的时候了,无论业务还是思想。
我说,今天,算是和大家做个小小的告别吧,分管事故处理工作和大家相处有一阵子了,酸甜苦辣、同甘共苦的情景历历在目。分管期间,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出现遗留上访后遗症案件,可以让我在卸任后睡个好觉,这一点上,要非常感大家!平常对大家的工作批评多,管理严,让某些人深受其“害”。当然,以后,再不会有了。这一下离开了,大家可以松口气放松下啦,今天这个会上呢,大家有仇的报仇,有冤的申冤,我决不计较。大家不必这样拘谨,有偷着乐的就乐出来,不要憋坏了。话未完,大家笑了。
还是干脆利落就事论事的风格,只是声音比平时柔和了许多。我说,今天最后一次召开事故处理中队的会议,一方面有几件事情临走前觉得要交代下,一方面算是和大家做个简单的告别吧。第一件事:因为原中队长要赴新岗位任职,新老中队长要做好工作交接,绝不能因为岗位调整而出现工作上的脱节或推诿扯皮,我们不管在哪个岗位,原则上都要维护大队的整体利益,当然新中队长由原来的副中队长提拔,对中队的业务工作应该是轻车熟路,只是再没有大树底下避阴凉的条件了,对于中队将来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和办法,不要辜负大队领导对你给予的希望,当然,这个要以将来的工作事实来说话。老中队长到大队其他岗位去任职,希望将事故处理中队良好的优秀的工作作风带出去,把我们事故处理中队民警的与众不同展现出去;第二件事:2013年有三个比较特殊的案件,小宋手里花鸟市场门口案子大队有垫付款,现在案子进入到了诉讼环节,要加强与法院刑庭和民庭主办法官的联系,把垫付款要回来。小朱手里有个醉驾案子已立案还没有起诉,因为当事人伤情严重在西安住院,需要去核实一些情况,如果实在腾不开手去,事故中队抽调其他人员配合办理,不能因为人手不够耽误案件进展,犯下程序性错误。邢指导受理的某单位干部的事故,虽然事故认定书按程序已经发出,现在医疗费花去近15万元全部已由车方支付,但是该干部家属最近在网上恶意炒作,恶意中伤办案民警,现在邢指导也要调走,现中队长要安排好该事故后续办理工作,想想家属这样做的根源问题在哪里,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善后调解,想办法动员当事人到法院进行民事诉讼,并跟踪该事故的事态发展,及时汇报大队领导,总之要本着同情伤者化解矛盾的原则。还有去年遗留的几个案子,上次会上已经强调过了,就不再一一提了;第三件事:2013年的案子基本都已经办结,因为前期工作抓得紧管得严,今年的遗留案件明显比往年要少许多,希望各组抓紧把2013年办结的案卷整理装订移交法制中队,我看大办公室的三个办案组把去年简易程序和一些一般程序的案子都整理装订了堆在办公桌上,山一样也不嫌碍手啊?第四,今年年初我设计的案件进程登记表及案件办理销号表,各办案组已经开始使用,看起来麻烦了一些,但是对案件的梳理和跟踪有很大的好处,很实用。当然,新的分管领导有自己的工作思路,或者更加科学。
说到这里,我自嘲道:本来想好就说这点工作上的事情,然后和大家拉拉家常,可是有几件事情,临走之前,我还是想和大家说说,凭着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加上现在不宽松的执法环境,有些当事人的不懂法和不理解,我觉得我们事故处理这块工作,实在是我们交警这个行业里风险最大的岗位,因为你在办案子的过程中,甚至都会不知道啥时候把自己也办进去了。去年分局被处分的三个民警全都与案件办理有关,当然,这件事情曾经一度影响了我们大家的工作情绪,甚至包括我自己,但是我们从心理上走过了这一关,我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就不会有问题。但是,我最担心的是你们在法律条文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上,还是没有下到功夫。办案这东西,容不得模模糊糊,你越是懂,会越谨慎,胆子越小;越不懂,会越放松,胆子越大,便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办理交通事故案件,往往会使一个案子演变成两个案子,既事故案件和信访案件,就是我常说的案中案;涉及到罪驾案子的办理,和秩序中队办理的罪驾案子又截然不同,人家是就罪驾办罪驾,我们的难度还是在于一个案子办成了两个案子,既要兼顾案件处理的民事部分,又要严格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所以罪驾案子在办理过程中会牵扯到很多的环节和问题,之前我们也遇到过当事人罪驾又受伤,既存在无法保证对方赔偿费的问题,又存在法定期限无法起诉的问题。每个案件涉及到的问题各有不同,只有认真研究,因案施展,才能将案件圆满办理结束。当然还有程序问题,从立案、现场勘查、绘制现场图、拍照、讯问询问材料、车辆鉴定伤情鉴定、认定期间、送达、拘留期限、提请到起诉等等等等,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当然,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我一直担心的是认定书的期限问题,有些同志不知道害怕,在这个问题上,你们应该也还记得我骂的话,我说老牛筋一样,锥子剜一下动一下,临走了,这事还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我始终认为,我们办案子,程序错了,全盘皆输,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程序上把自己的手腾开。办理案件,主动的心态非常重要,你主动了,困难和问题便会被动,你便会轻易拿下它;你若被动了,困难和问题便会扩大化,使你束手无策。有些人,在这方面得了窍,轻松上阵,偷着乐呢。
在我分管期间,最值得我欣慰和骄傲的是,事故中队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民警还是协警,不管如何劳累与辛苦,大家都非常团结,互相体谅,充满朝气,有很强的战斗力,是我们整个大队公认和羡慕的一个团队。我们的口号是:只有争光的义务,没有抹黑的权利。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做到了。这两年,十几个逃逸案件,件件必破,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我们的凝聚力。凝聚力会产生一种气势,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这种气势,加上我们的智慧,工作技巧,我们就赢了,案子就破了。日五中门口女学生被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我们一案把7个涉案人送进了监狱,这可以说达到了我们大队办理交通肇事案件的顶峰,我认为这个案件完全可以上中央台法制频道了,只可惜我们没有将这个案子做出去。这也是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缺失,只习惯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不知道将一些典型案例宣传出去,不懂得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展现出去,以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赢得上级领导的认知。
一口气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也许又犯了“说教病”,但是我忽然那么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这分分秒秒,没有人能够体会我和事故处理中队兄弟们之间的那种感情,在一起奔波一起严寒酷暑一起披星戴月一起饥饿交加一起委屈失落一起鼎力扛事中培养起来的那种感情。
我自诩是个“倒霉鬼”,大家便跟着我受累。那一年,我分管事故处理工作以后,大队成立事故中队,将原来由分局交巡警分管的城区事故和其他两个中队分管的事故处理工作全部移交过来,等于整个把一个全区事故处理工作“实验田”交到了事故中队,一个大棋盘的工作。随之,事故处理工作量骤然猛增,而12个人的中队成员未变,除两人一组的五个办案组外,外加中队长和内勤,他们担负着全区国道、省道、高速复线和县乡道路共计1544公里道路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加之体制变革带来的新问题,常常使事故处理中队的民警力不从心、身心疲惫。我常常对着大队长叫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业务量翻了三四倍,人员没有增加,事情又都得一样一样过,哪一样都不能马虎,同志们真的太累了!大队长也总会说,考虑着嘛,这不是实在没有人嘛,你这事故中队6个正式民警,都占去大队正式民警近30%的人数了。结果,要了两年,还是最初的12个人。对着中队的兄弟们,我说,能待在事故中队的,都是精英,大队长不是常常说么,事故处理中队是大队的拳头,是心脏,只有事故处理工作干好了,平稳了,才能保证大队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干交警,不在事故处理岗位上磨练,等于没干过交警。看看么,我们大队领导,哪个不是事故处理岗位上走出去的呢?对着其他部门的同志,我说,你们再辛苦,也只就坚持八小时,事故中队的民警,24小时都在待命都在工作。这绝不是夸大其词,他们在心理和身体上的劳累和牵绊,只有在这个岗位上待过的人才会理解,作为过来人,我,最懂!也有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有人说,能过得去就行了么,何必事事这样认真,搞得自己累,大家跟着一起累。可是,我从来都不敢放松这根绷紧着的弦,只怕一旦放松,工作上会出纰漏。当然,对案件办理这样一开始的严要求,使办案民警最大的受益是没有积案,减少甚至杜绝了当事人上访,因为,不给机会,便不会滋生不良事物产生的温床。
我常常说,事故处理这个工作,老同志在用经验和智慧扛着,年轻人用身体扛着,才换来我们每一天看似平稳的一切。
自此,我再不会半夜里趴在宿舍的窗户上对出警的他们大喊穿上大衣穿上反光背心车开慢一点注意安全,再不会半夜里现场回来和他们一起吃泡面打哈哈,再不会因为法律文书上出现的错误把他们关在屋子里对一份文书手抄三遍,再不会把他们藏在办公桌下面的垃圾一股脑倒在桌子上,再不会在侦破逃逸案件的时候朝那个跑得最慢的屁股踢上一脚,再不会自以为是的对他们做心里辅导,再不会为了中队的整体功劳在大队会上争得面红耳赤,再不会听他们说安全地躲在我这“老母鸡”的翅膀下,再不会扯着他们的衣角骂制服太脏媳妇太懒,再不会在合影的时候把我一个衬托在他们的鬼脸前面……,最终,还会说:你们一个一个,案子办成这样,想气死我吗?离别之际,全是怀念,忽然那么不舍,也许,我已经习惯了与他们之间的各种情怀。虽然我们都在说,还在一个锅里搅勺,毕竟,再没有以前那种朝夕相处的贴心贴肺。
想起某盲人说的一句话:“正因为我看不见,我才会专心努力地去听,结果我听到了别人无法听到的声音。”一个人生命中的得与失,总是守恒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因为上帝送给每个人的都是两扇窗子,当他关闭了其中一扇时,就必然会打开另外一扇。现在,上帝为他们打开了这一扇窗,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但是,我们的使命是相同的。我想,离开,是为了心的宁静为了更好的思考,为着这个思考为着我与这份职业的情缘,也许,下一个轮回,我还在那里,我还与事故处理岗位的兄弟们在一起!
这一瞬间,我只想说:多保重,我的兄弟们,你们或者不能塑造一个英雄的形象,但是你们一定在塑造着一个完美的本色。
我又不可避免的唠叨了一次,大家也扯开心扉“大放厥词”。但是,我还是听出来了,他们的意思:没人惦记,也还寂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Copyright &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终小结开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