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2民族同化化之日尔曼人

二战德国民族构成_百度知道
二战德国民族构成
  二战时德意志民族统称日尔曼人,他们是由法兰克人、萨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亚人等这些古老的日尔曼部族经过近前年的同生共长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绍德国历史时,就想到了古老的日尔曼人,在此,不妨进一步说明一下。    日尔曼人是欧洲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就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他们为日尔曼人。就其历史发展而言,它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发展,成为现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牧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支系本身及其语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后又形成了三个区域性集团:一是北海沿岸集团,它包括巴塔维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哥牧人等,前二个后来成为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一支后来去了不列颠各岛,发展成为今天的英格兰人;二是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团,其中的斯维.比人后来演变为施瓦本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就源于此。这一支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到公元8世纪,除去不列颠各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外,整个西支的日尔曼人都统一在法兰克王国之中,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虽然原始形态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部族同名的联邦州,但由于德国历史上小邦分治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继承了部族传统,并把这些传统、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征保留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在德国,人们被分为巴伐利亚人、施瓦本人、莱茵兰人、黑森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威斯特法伦人等。人们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伦堡人沉默寡言、莱茵兰人豪放开朗、威斯特法伦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俭用、萨克森人勤劳机灵等等。他们不仅在性格上有差异,就是在建筑和居住区的风格、日常习惯、服装以及食谱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点。      在德国还居住着少数的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国唯一的少数民族。索布族人主要居住在劳齐茨山区,他们是斯拉夫人的后裔。他们的先辈随着6世纪的民族大迁移移居到易北河和萨勒河地区,在此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化。在莱比锡大学有一个索布学研究所,专门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和文化。  在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尤其是弗伦斯堡周围居住着少数丹麦人,他们在石荷州的州议会中还占有一个席位。  我们知道在德国8180万居民中有720万人是外籍人,即平均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外籍人。在这720万外籍人中,土耳其人就占191.8万人,它已成为德国外国人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其次是从原南斯拉夫来的移民,有近124万人。再其次是意大利人(56.3万)、希腊人(35.1万)、波兰人(26万)、奥地利人(18.6万)及罗马尼亚人、西班牙人、越南人等等。德国这些外籍人主要生活在德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27%的外籍人生活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18%生活在巴登—符滕堡,11%生活在黑森州,15%生活在巴伐利亚州。而且他们之中有50%的人在德国已居住了10年以上,其中2/3的外国孩子是在这里出生的。不过根据德国的法律,外国人很难加入德国籍。但长期以来,在德国的外籍人已不仅仅是客人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成为联邦德国居民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与德国同事间的合作也是融洽的。    近几十年来,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每年为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值1000多亿马克。在德国企业中共有200多万名外籍雇员,每年支付的税款和社会保险金达900亿马克,而他们得到的只有160亿马克的社会保险金。可以说德国财政支出的不少部分是由这些外籍雇员和企业家分担的。如今,在德国的一些世界性大企业中,外籍雇员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如西门子股份公司,它的外籍雇员就占到4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日耳曼人,其他民族例如犹太人,吉普赛人什么的都进了集中营了
犹太人是当时所谓的最劣等的民族,其实除纯种日耳曼人以外不管什么种族都要遭殃,只不过他是重点摧残对象而已,这就是区别。当时的德国还有少量的阿拉伯人种、斯拉夫人种【俄国人】和吉普赛人【东、南欧】甚至亚洲人种【也有很少的黑人】。
二战德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多利亚2民族同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