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运动员心理进行赛前心理准备

浅谈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牛bb文章网
浅谈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列举了赛艇运动员赛前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对策。【关键词】赛艇 赛前 心理准备一、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赛艇运动员经过平时有效长期的训练,基本上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面对比赛,如果想在赛前比较短的时间要想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进步,比较困难。而此时运动员正常甚至超长水平的发挥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保持这样的水平,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所以就要做好赛前心理准备。美国着名运动员刘易斯曾说到,赛前10%是身体和其他方面的准备,而90%是心理上的准备。在赛前的敏感时期,有时一个微小的不良心理刺激,就会引起运动员巨大的心理变化,从而导致比赛失败。所以赛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是比赛取胜的重要因素。在赛前应作好各种心理准备,以一个积极稳定的心态去面对比赛。二、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一)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运动员赛前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比赛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比赛。(二)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1)确立合适的比赛目标比赛目标的确立要尊重事实,要符合运动员的实力和水平。合适的比赛目标能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合适的比赛目标所带来的压力,能增强运动员的比赛动力。在确立比赛目标时要防止比赛目标过高,不切实际,这样给动运动员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2)树立良好的比赛动机良好的比赛动机能让运动员积极投身于赛前的各种准备,能最大的调动运动员的潜力。所以教练员赛前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良好的比赛动机,同时应注意运动员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比赛动机,及时发现,并予纠正。(3)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比赛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潜能,能积极沉着应对比赛。赛前增强自信心,主要是通过赛前训练和心理疏导暗示。在赛前训练时,有时候训练没有达到目的或者训练失败,这会使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影响到自信心,所以在安排赛前训练时,应该根据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水平,安排一些容易完成的训练,让运动员体验成功,这样就能增加运动员的自信心;在赛前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对赛前训练失利或者自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多进行心理疏导暗示,帮助运动员多看到自己的优势,分析对比赛有利的因素,让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比赛。在增强运动员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把握度,防止过分自信而自大。[1]三、赛艇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及对策(一)赛前过度兴奋及对策运动员在赛前时一般都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地表现,如心跳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上升等,生理学上称为“前反馈”。赛前的各种信息的刺激,引起了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兴奋性,这种状态使人提前进入比赛状态,使身体达到比赛时生理需要,所以对运动员是有利的,也是必须的。但过度的兴奋,会赛前消耗运动员过多的能量,妨碍正常技术水平的发挥,在比赛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为坐立不安,老想着比赛,睡不好觉,饭量减少,情绪较为激动和兴奋,因此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比赛时就会很吃力,往往成绩很不理想。这种过度兴奋的赛前状态,是由大脑皮层某区域兴奋过度,而引起兴奋的扩散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可采用转移兴奋点的方法,如赛前几天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活动,如下棋、钓鱼、散步等,活动量不要太大,注意保持体力;同时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调整,可以进行自我放松,也可以做气功,使身心放松。(二)赛前过早兴奋及对策一些运动员在参加大赛时或者年轻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没经验,就可能出现赛前过早兴奋。[2]赛前兴奋对运动员时有利的,让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的身体状态,但过早兴奋会消耗能量,同时兴奋是有周期的,当过早兴奋时,就会出现在比赛时错过了兴奋周期,而出现兴奋降低,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和比赛成绩。主要表现为赛前精力充沛,而比赛时却力不从心。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减少各种比赛信息的刺激,转移注意力。(三)赛前淡漠兴奋低及对策赛前的各种刺激没有引起运动员足够的兴奋,主要出现在一些比赛状态不好或者有伤病影响到比赛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没有赛前应有的紧张,心理很平静,缺乏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给予积极地心理疏导,对有伤病的运动员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尽快恢复健康,适应比赛需要。(四)赛前盲目自信及对策有些运动员沉溺于以前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中,或者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比赛的形势和自身的优缺点,过高的估计自己实力,盲目的自信乐观。对这种情况,应该帮助运动员正确分析比赛的形势和客观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从容的心态面对比赛。参考资料:[1]张建华.赛艇运动员赛前心理初探[J].内江科技,2-183[2]沈维民.赛艇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66 分享: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的战术心理准备--《《西部体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117期)》2010年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的战术心理准备
【摘要】:本文通过对运动员赛前状态的心理分析,阐述了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的必要性,提出了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的内容和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846【正文快照】: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快,变化多的隔网对抗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战术,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尤其是“11分”赛制实施后,运动员间的竞技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竞争愈来愈激烈,对于实力相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后的胜利与失败往往取决与他们的心理状态,而赛前积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小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谢玲;[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须晓东,刘守古,周映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刘瑞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翁美琼;[J];体育科技;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占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韩学民;申海军;郑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叶菁;周志辉;冷波;;[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宫兵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鲁建仁;曹宜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王艺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黄静珊,马宝林;[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冯德学;陈治强;;[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郭西魁;;[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子文;郭义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谢云;;[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莉清;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三保;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林莹晓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竹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胡法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霞;许奎元;徐玄冲;董德龙;;[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杜建辉;;[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青松;[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崔冬冬;[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漆振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郭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莹;[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佘竞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解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苗;[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文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周国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赵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晖;[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晓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易春燕,易东燕,董勇;[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谢玲;[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刘瑞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兰绍栋;[J];田径;1995年01期
,夏东茹;[J];田径;1996年02期
曹巾章;[J];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亢晋勇,柴志铭;[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陈华建;;[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4期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张桂珍;;[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潘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马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李铁;陈曦;;[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李向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周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於竞;;[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钟霞;;[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肖丹丹;苏丕仁;;[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李安民;张玉慧;;[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熊志超;;[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赵军南;魏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张海辉;刘雅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赵世勇;喻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庆达;[N];中国集邮报;2013年
黄满通;[N];中国集邮报;2013年
常宣;[N];长春日报;200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N];光明日报;2008年
符信;[N];南方日报;2008年
李春耕;[N];山西日报;2005年
梁耀予;[N];绵阳日报;2014年
汤一原;[N];北京日报;2013年
刘小明;[N];人民日报;2007年
雷震宇;[N];大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李今亮;[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徐立彬;[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孙葆刚;[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王丽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李擎;[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广洲;[D];河北大学;2011年
姜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魏翀;[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张晓萍;[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张高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国珺;[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耿彬;[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蔡建靖;[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孙虹;[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对散手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训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散手作为武术的分支,以其“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独特技法名扬世界武坛。随着散手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如散打王比赛的举行,各级各类散打比赛的举行,我们发现,在同一级别比赛中若运动员水平相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会左右整个比赛结果。因此,怎样在比赛前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淋漓尽致的发挥,是每位教练员力求得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6/view-2931304.htm     一、赛前心理准备      1.端正参赛动机   运动员参加比赛动机各种各样,有为集体争光,有为个人荣誉奋斗的。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的运动员,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使运动员摆正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的关系。   2.树立必胜的信念   运动员树立信心是发挥技术实力条件之一。造成信心不足的原因很多,如比赛经验不足,以前负于对手,碰到名气很大的对手,自己有伤等。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和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教育。进行心理训练等。   3.顽强的意志   散打比赛是对运动员意志毅力的考验,因为比赛是在大强度,快节奏的对抗气势中进行。任何一点意志松懈都会导致失败,因此,顽强的意志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弱小变强大,达到取胜的目的。      二、赛前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1.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体育领域最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加快动作的熟炼和改进速度,加深和巩固动作的效果。如:运动中的拳腿组合练习,左侧 踹接左右直拳接右边腿。这个动作要连贯,自由运用有一定难度。采用表象训练 法则效果很好。先将动作要领、顺序等在脑海中仔细回想三到五遍,进攻时机,拳腿怎样配合,步法如何等。然后进行实际动作的分解和连贯训练。如遇到困难,则闭上眼睛,脑海中仔细想每一个动作的连接,然后进行实际动作练习。比赛前对成功动作的表象体验有助于起到激励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运动员参赛作好适应性准备,模拟训练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在脑海中建立正确动力结构以便使技战术在意外情况下正常发挥,模拟训练法可分为实境模拟和语言图象模拟两为类。实景模拟是设置竞赛的情境和有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等。1999年中美对抗赛前,中方为了对付美国拳击手的重拳,特选擅长拳击的选手当陪练,陪练模拟美方拳击手的特点,专用拳法进攻对手。实践证明,中方大获全胜,效果显著。全国武警散打比赛前,广东队某队员边腿又快又狠,防不胜防。辽宁队为对付其边腿进攻,特选队员模拟广东队边腿当陪练,在实践中找到克制对手边腿的方法。几个星期下来,获益非浅,结果辽宁队轻松战胜对手。语言图象模拟法是利用语言和图像进行模拟训练。如描述未来比赛的情形,模拟观众大声呼喊、喝倒彩等,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干扰,从而形成对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以利于比赛时运动员心理稳定发挥出平时的水平。   3.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19世纪初,德国学者舒尔茨到印度,对瑜珈功的暗示法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回国后在给病人治疗时,把患者分为给药组和给药加暗示组,经一阶段治疗发现自我暗示对疾病治疗有显著效果。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根据运动员散手比赛的特点,适当运用暗示的方法。把运动员对比赛名次及多方面的焦虑和担忧,转移到正确运用技术和提高自信心上。这样会缓解散手运动员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从而正常发挥水平。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比赛中发挥水平,我心里默念镇静、镇静、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我就能打败他”。在进行自我暗示的同时,要接受教练的提示和暗示,将自我暗示和教练员的提示结合起来,能更大调动运动员的潜能,取得优异成绩。   4.激励调节法   指教练员用称赞和肯定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有的教练员比赛前对运动员期望太高,一定要进前几名,运动员就会紧张不安,怕辜负教练的期望。有的运动员以前拿过多项冠军,担心比赛失败,对不起教练。临场时情绪过分紧张,教练员就说“你的水平我知道,前三名没问题,他根本不是你的对手,如果失败了,由我承担责任。”用诸如此类的口气激励运动员,对稳定队员情绪,使其从紧张不安中解脱出来,往往会有调节心理状态的良好效果。   在选择和运用上述心理训练方法时,应根据散手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训练水平,气质类型,年龄特征以及动机等条件,选择适合运动员特点的方法,反复运用,会取得比赛时调节心理状态的良好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谈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准备-牛bb文章网
浅谈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准备
话题:,,
随着专项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对射击内在规律的深入理解,速射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差无几,竞争十分激烈。而比赛的成功与失败除了技术水平影响外,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求技术、战术、体能运用的得当,最主要的是在心理上的较量。由此可见,赛前的心理训练准备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心理训练的重要性1、射击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优势主要表现在情绪稳定程度。过去对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一直以技术为主、身体为辅的主导思想,就是赛前也要坚持每天训练4―5个小时,否则认为会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早已跟不上现代科学训练的观点。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科学的系统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2、射击运动是一项个人间接的静立对抗为主的活动,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子弹数目多,规范技术动作要求高,所以运动员心理因素的稳定性要求得更高。就运动心理学来说,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不可缺少的一环。3、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挖掘其心理潜能,促进运动员超越自我发展。心理训练的重要目的是使运动员提高射击技术水平,并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发挥出较高水平。同时,通过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发现自己心理的潜能,提高自我意识能力。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赛前加强心理训练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心理训练的方法1、赛前的心理准备。运动员只有在赛前做好心理准备,才能促使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程度处于适宜的水平,发挥大脑对自身运动技术的积极控制与调节的功能。有了心理上充分的准备,才能发挥心理优势,克服心理障碍。2、模拟比赛。模拟比赛就是一种适应性训练,它主要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准备,让运动员对精神紧张过度和动作变形逐步去适应,从而提高承受比赛的心理能力。3、表象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用表象训练会引起运动员积极的思维,建立条件反射。运动员通过表象训练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克服情绪的障碍,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消除紧张的心理束缚,使运动员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地完成比赛。4、注意力训练。实际上是让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意识活动的能力,随时调节它指向和集中一定的对象,不受外界或自身的干扰。运动员要做到注意力即不分散,又不自动消失,而是保持一个较长的稳定性,似有注意,似无注意,轻松自如毫不费力地把握自己注意的稳定性。5、赛前淡化环数概念以及减少实弹和运动量。首先,赛前训练技术动作较好的运动员,通过训练强化好的动作概念。对技术上存在问题的运动员,通过赛前训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训练安排上要合理、淡化环数。引导运动员集中思想做好动作,在比赛前一周,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的情绪稳定,在比赛中有效地调控达到技术水平竞技状态的超量恢复。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要从长期的艰苦训练中得到验证。心理训练要贯穿于专项训练的始终,伴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对动作的逐步理解,真正使心理训练成为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赛前运动员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各种想法的出现都是由于过分考虑比赛的结果,思想高度紧张造成的,如不尽快解决就会给运动员的心理带来不可想象的消极影响。正确的解决方式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树立运动员的心理优势,才能保证比赛中的成功。 分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运动员心理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