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德尔瓦铁拳技能号的主尺度是多少

中国最大船有多少吨。_百度知道
中国最大船有多少吨。
这也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级巨型原油轮(VLCC,也打破了世界造船强国在该领域的垄断,“伊朗·德尔瓦”号的建成标志我国造船工业在超大型油轮的设计建造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日德尔瓦号。从设计,历时3年时间,从而使我国进入世界仅有几个能够设计建造超大型油轮国家的行列,该船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Very Large Crude Oil Carrier)、建造,实现了中国超大型油船建造“零”的突破,不仅实现了几代中国造船人的梦想、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对船厂提出更高的要求,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伊朗国家油轮公司(NITC)建造的30万吨巨型油轮“伊朗·德瓦尔”号签字交付。   VLCC(巨型油轮)是体现船舶建造能力的一个标志性船型,载重 30万吨 我国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伊朗·德尔瓦号”  我国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伊朗·德尔瓦”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大连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T01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刊
顺势扬帆行大船
——大连船舶重工改革开放30年纪实
为中海油建造的15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
汽车滚装船具有很高的技术附加值。
  王新  大连船舶重工30年改革开放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造船工业改革开放发展史。大连船舶重工搭改革开放之舟,几经磨练,从造国内船到造出口船、从造小船到造大船、从造低附加值船到造高附加值船,大连船舶重工从过去只在国内小有名气的船厂,一跃进入世界前列的船厂。30年光阴记录着大连船舶重工奋勇前行的航迹,实践再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兴船强企的必由之路。  今年9月中旬,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马士基·宏大”号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完工,又一艘VLCC加入到享誉世界的马士基船队中。遥想30年前“中国制造”要航行在马士基船队可谓天方夜谭。如今,马士基已先后在大连船舶重工订造了33艘各种船舶,成为目前在大连船舶重工造船数量最多的国外船东,这其中还包括他们从未在本土以外建造过的集装箱船。马士基集团北亚区主席苏恩深评价说,通过十多年来的合作,深感大连船舶重工船舶制造技术已完全与国际水准同步。  大连船舶重工由昔日史称“小坞”的修船厂,成长为目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不仅为快速发展的中国船舶业带来无数荣耀,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1978年工业总产值20478万元、造船产量5.4万吨,利润1794万元;预计到2008年,工业总产值185亿元、造船产量370万吨,利润10亿元,30年间三项指标相比分别增长了90.3倍、68.6倍和55.7倍。大连船舶重工是国内造船业首家产值销售“双过百亿”企业,已经走过110年历程的大连船舶重工,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目前进入发展速度最快的鼎盛时期。据国际知名的克拉克松统计,大连船舶重工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手持船舶订单排名世界第4位,国际造船界、航运界评价不乏溢美之辞:大连船舶重工“世界成长最快的船厂”。  开放经营:产品订单由内变外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地涌动改革开放大潮,而“十年动乱”之后的船舶业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处于崩溃的边缘,大部分船厂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形成多年的订单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的模式已成过往云烟,众多船企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船舶业成为国内最早触及市场经济的行业。  在中国造船业面临前途与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果断提出“中国造船要走出国门”。这一战略决策,为船舶工业指明了方向,同时揭开了船舶业保军转民,开拓国际市场的序幕。但是,打进国际市场,对于当时长期局限于国内、一直以军工生产为主的国内船舶业来说,谈何容易!订单在哪里、企业如何生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敢为人先的大连船舶重工挺立潮头,1980年5月与香港联成航运公司签订2.7万吨散货船建造合同,这是中国第一艘按国际规范和标准设计建造的出口船。孙文学是时任大连造船厂厂长,他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是时说:根据与船东签订的合同规定,除去图纸到国外审察后,建造工期只有18个月,超期1天罚款4500美元,如超期3个月船东有权弃船。我当时很清楚所面临的处境,罚款、弃船国家的声誉、企业的牌子要砸锅。但此时我更明白这是企业生存的机遇,我们别无选择!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困难情况下,干部工人以“造好出口船,为国争光”的气概,集思广益,对照国际建造规范,重新学习认识造船,共提出380条问题,编制了79份工艺规程,船舶不仅满足国际规范的要求,还取得全船主尺度误差仅2毫米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了我国首艘出口船的建造。  1982年1月4日“长城”号按期交船,经反复检验,历经太平洋、大西洋恶劣海况的考验,首航成功,完全达到了合同规定技术规格要求。香港船东包玉星高兴地说:“没想到质量这样好,完全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英国劳氏船级社评价:“长城”号开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新纪元。邓小平同志知道此事后,高兴地称赞:“你们的合作是成功的。”  “长城”号的成功建造,在引起国际航运界轰动的同时,也叩开了中国船舶出口的大门,而大连船舶重工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审视船舶市场:原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之后仅两年间,先后与亚洲、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交出口船舶10多艘,占当时国内船舶出口的50%,创汇达10276.7万美元。1987年,大连船舶重工成为国内船舶业第一家享有直接经营出口业务自主权的企业后,更坚定了面向全球市场的信心。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大连船舶重工通过与国外共同设计,引进先进设计和计算软件,选派1000多名技术人员出国考察研修等,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在国际市场的摔打磨练中从幼稚到成熟,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逐渐学会运用了银行保函、外币期货、远期汇率结算等经营手段,不但赢得闯市场的本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经营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国外许多先进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得到应用和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船舶重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外向型发展的道路,出口船舶建造成为主打,份额始终占到总订单量的80%左右,产品分别出口到十几国家和地区,一艘艘由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巨轮航行于世界各港口,像一个个流动的广告,展示着中国造船的风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船市进入低谷、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眼下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情况下,大连船舶重工凭借多年闯荡市场所积累的经验,都能平稳运行,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  产能升级:船舶吨位由小变大  “建大坞,造大船”曾是几代中国造船人的梦想,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规划在大连香炉礁建设国内最大的造船基地。为此,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造船专家学者雄心勃勃,聚集大连,他们准备甩开膀大干一场,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及后来文革运动的冲击,工程被迫搁浅。  真正重燃“建大坞,造大船”之梦的还得益于改革开放。1985年,国家确定在大连船舶重工香炉礁新区进行大型造船工程建设,并列入国家169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隆隆作响的推土机硬是把梭鱼湾边的山丘夷为平地,亚洲最大的装焊厂房拔地而起、具有国际水准的钢材预处理线试车运行、国内起重能力最大的580吨吊车安装到位……通过完善15万吨半坞船台及码头建设项目,大连船舶重工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建造15万吨船舶的船厂;之后在船舶市场还处在低迷期,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连船舶重工又前瞻性地规划建设大型造船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国家立项争取贷款等,于1989年正式建设国内首座30万吨船坞及其配套项目建设,目标直指国内规模最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6月30日,随着“轰轰”的打桩机打下第一根陆上围堰钢板桩,“神州第一坞”宣告开始建设,几代造船梦圆“建大坞,造大船”指日可待。1995年1月14日,被誉为亚洲第一吊的900吨门式吊车,将出口挪威的大舱口船多用途船首个分段吊装在30万吨船坞内,至此,经过5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建设,“神州第一坞”正式建成投产,大连船舶重工成为国内首家具备30万吨超大型船舶建造能力的船厂。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海内外,国外媒体评价大连船舶重工30万吨船坞的建成,使其成为中国造船业“追赶日韩的旗舰”,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船厂”。  随着大型造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产,先进设计及建造工艺的改进,大连船舶重工在实现产能升级的同时,实现从造小船逐步向建造大型船舶的转变。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先后承接建造了中国第一艘11.5万吨、11.8万吨穿梭油船,9.8万吨成品油船、15万吨散货、15万吨原油船等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有些船型被誉为“中国大连型”,在创出企业品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国际竞争能力。  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是衡量一个国家造船水平及技术能力的典型产品之一,世界上第一艘(VLCC)自1966年首次在日本建成以来,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已发展到第三代双壳体VLCC。在大连船舶重工承接VLCC之前,VLCC的设计与建造又几乎全部被日本、韩国所垄断,他们的一些骨干船厂均具有建造过60-70艘VLCC的耀人业绩,而中国在VLCC设计建造上却是从“零”记录。1999年8月,中国造船业又翻开新的一页,大连船舶重工在国际招标中一举击败日韩几大知名船厂,在国内首次承接建造5艘出口伊朗的VLCC,一举创下中国造船业有史以来吨位最大、数量最多、金额最高的新纪录,不仅实现中国几代造船人的梦想,而且结束了少数造船强国在VLCC领域里的垄断,过去世界VLCC建造日、韩两分天下从此变为中、日、韩三分天下,几代造船人继圆“建大坞”之后,终于圆了造大船之梦。而要把一纸合同变成一艘完整的大船,大连船舶重工在设计能力、建造水平、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善于打硬仗的大连船舶重工人,顶着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一道道难关,不仅完成了中国首艘VLCC的建造,而且在该船的油舱涂装寿命、超级货油系统、一人驾驶、船体降振等方面创出国际一流水平,首制船“德尔瓦”号交工时,伊朗船东评价认为比他们此前在日韩船厂建造质量更胜一筹,并称该船为“中国先锋”。  继“神州第一坞”建成后,第二座船坞也已经建成投产,目前,大连船舶重工正紧张进行第三座船坞的建设施工,该坞计划于2009年投产。通过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和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大连船舶重工船舶建造大型化特征明显、进程也不断加快,从建造1万吨船到建造5万吨船用了18年时间,从建造5万吨船到建造10万吨船用了13年,而从建造10万吨船到一跃上升到建造30万吨船却仅仅用了10年时间。船舶建造大型化的背后,是大连船舶重工产能提高、技术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提档换代:产品附加值由低变高  每月听取一次相关部门产品研发、建造技术和工艺研究推进的工作汇报,是大连船舶重工总经理办公会一项雷打不动的议题。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大连船舶重工逐步由低价竞争向高技术附加值竞争,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阶段的原油船、散货船等“大路型”船舶建造开始,大连船舶重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造船技术,按照“诚信造船领先一步”的经营理念,加强技术储备,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开发具有前瞻性、主导性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984年12月,大连船舶重工开工建造6.9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这是一艘具有20世纪80年代世界水平的大型船舶,该船配有卫星与无线电导航、24小时无人驾驶机舱、轴带发电机、可调螺旋浆,以及微电机控制的自动装载仪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设备与装置;货油舱实施特殊涂装,采用惰性气体原油洗舱防腐装置、微机处理货油检测系统等,这比当初2.7万吨散货船建造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施工建造过程中,干部工人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特别是在国内率先采用世界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船舶特涂工艺技术,其建造技术、建造质量及建造周期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中国造船史上一项技术空白,并一举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金质奖。从1986年开始,大连船舶重工相继建造了11.5万吨、11.8万吨穿梭油船,11.5万吨穿梭油船是由国外设计公司进行基本设计,大连船舶重工承担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而在11.8万吨穿梭油船基本设计中,大连船舶重工就与国外进行联合设计。这两艘大型油船的建造成功,标志中国造船业已进入能够设计建造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先进国家行列。通过掌握世界最前沿技术工艺,实现了技术领先、产品领先、市场领先的跨越,在产品研发上走出了一条从引进设计-联合设计-自主设计的发展之路,在不断扩大市场“话语权”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我们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大连船舶重工能够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大型成品油船、大型集装箱船、超大油船、超大型矿砂船等。  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海洋工程建造上,大连船舶重工实力超群,30多年来,从滩涂区的钻井沉箱;浅水区的大脚Ⅲ型钻井平台、气垫组合钻井平台;深水区的BG-9000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10万吨、15万吨、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生产(生活)模块、三用工作船、水下导管船、综合检测船等,大连船舶重工几乎覆盖海洋工程产品的建造、修理及改装。以总承包商承建的目前国内首座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具有当代国际尖端水平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中海油后在南海大显身手,连续打出高产油气井;为美国诺贝尔公司建造的半潜式自动定位浮动钻井平台,作业水深可达3050米,是目前国内建造作业水深最深的钻井平台,大连船舶重工在国内大型海洋工程产品的建造、改造和修理市场中处于“领军者”。&&  目前,大连船舶重工正根据市场需要,重点开展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的优化与升级换代开发,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船舶以及海洋工程产品的开发研究,提高新产品开发原创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主力船型精品工程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迎接不断变化的船舶市场的挑战。与此同时,大连船舶重工加大以降低产品成本为核心要素的产品优化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要陆续完成12500TEU级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17万立方米电力推进LNG船、冰区加强型Aframax型原油船的设计开发、20万立方级LNG船的方案设计及4.5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的开发工作。大连船舶重工已经掌握了包括LNG船、1.3万箱集装箱船、大型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在内的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建造技术。大连船舶重工船舶订单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趋势明显,主打的4250TEU集装箱船、7.6万吨、11万吨成品油船、30万吨原油船、18万吨散货船等承接量均超过30艘以上,最新开发的30万吨大型矿砂船已签下9艘订单,手持订单量已连续18个月排名世界第四位。  工艺创新:建造周期由长变短  曾几何时,日韩等船厂的船舶建造速度让国内船企可望而不可及。由于造船模式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船舶建造普遍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不高。为缩短与世界先进船厂的差距,大连船舶重工在不断转换造船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造船模式,大力倡导“造船要像造汽车”的理念,从设计入手,不断进行工法及建造工艺创新,大量采用船坞串并联造船、半段下水、平地造船、单元舾装、总装造船等国际先进建造工艺,船舶建造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生产建造纪录不断刷新,在42500TEU集装箱船、11万吨成品油船、VLCC等主导性产品建造周期已达到甚至超过日韩船厂水平。  大连船舶重工首制VLCC船水下周期达303天,而今年4月3日交工的VLCC水下周期只有38天,国外船东评价说,大连船舶重工30万吨超大型油船的建造提速之快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林基明是大连船舶重工首艘VLCC建造项目经理,他目前仍然在负责组织VLCC的生产建造,谈起造船周期的大幅度缩短、生产效率的提高,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拼体力,靠人海战术,组织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而现在生产提速我们却是赢在智力上,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我们深刻理解认识了现代造船的内涵。的确,通过采用先进建造技术工艺,大量改进施工方法,工序前移,平台船台安装水下调谐试,大连船舶重工员工们切身感受就是加班少了,但效率高了。42500TEU集装箱船水下周期由123天缩短到30天,11万吨成品油船从下水到航海仅为45天,18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104天,员工们都反映说,与过去相比现在建造速度快了、产量也提高了一大截,但造船生产施工更轻松些。  近年来,大连船舶重工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创新”的氛围,员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工艺改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为优化平台下水工艺方案,首次将爆破切割技术应用到平地建造平台下水过程中;以18万吨散货船为载体,开展带腰缝分段在流水线建造、肋板装配“拉入法”等众多新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舾装精度控制,不断提高舾装件无余量设计制作率;开展海工产品裂纹尖端扩展位移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海洋工程产品的焊接技术水平;深化单元设计理念,有效推进了单元成品化以及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组织推进以深化船体精度控制、H3船台半船下水、超大型总段平地建造拖移及下水和驳运技术、超大型矿砂船分段划分及建造方案等为主要内容的船舶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与此同时,大连船舶重工还开展对新涂层规范的研究,积极推进和开展先进高效新型工装、工具研制及技术交流,推动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在造船方法上大力推进总装造船,按照“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充分挖掘内部资源,除一、二工场进行技术改造和必要的填平补齐外,通过收购占地58万平方米的大连香炉礁港作为第三区,并规划新建30万吨大型船坞及配套设施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社会化造船的道路,厂区外建成分段制造、钢材加工配送、舾装及管子配套加工、上层建筑制造、舱口盖制造、轴舵制作安装、海洋工程、造船设备制作及非船产品制作、物流配送等九大专业化配套制造场地。大连船舶重工以累计不到9亿元的投资额,吸引了超过17亿元的合作资金,达到了44亿元的投资规模,通过厂区之外扩张相当于又新建了一个大连船舶重工。目前,一个以环香炉礁造船带为中心、市郊周边配套为幅射的造船产业群正在形成,生产模式已实现从封闭型全过程造船向开放型总装造船的转变。  面向未来:  由追赶日韩向超越日韩转变  大连船舶重工2007年实现产值152亿元,造船吨位突破300万吨大关,船舶订单量位居世界第4位,企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面对骄人的业绩,大连船舶重工领导班子并未沾沾自喜,而是继续解放思想,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情绪,而把思想统一到“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的企业发展理念上来,全体员工精神振奋,干劲不减。  而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建立完善、技术工艺的创新、船舶建造周期的不断提速、产品档次的快速提高,大连船舶重工已把未来发展坐标置于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度,不仅要在国内领先,而且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企业更高更快的发展。为此,他们提出“由追赶日韩向超越日韩转变”的目标。大连船舶重工确立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造船能力达到600万吨,产量达到500万吨,经济总量超过200亿元;2015年造船能力达到800万吨,产量达到700万吨,经济总量达到300亿元;2020年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吨,产量达到900万吨,经济总量达到4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大连船舶重工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产业格局。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两个区域、三个配套基地、四个结合、五大产业。即以做强做大造船为核心;以香炉礁湾沿岸老造船区域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新规划区域为主厂区;完善旅顺舱口盖和分段建造、大连湾管子和舾装件生产、营口鲅鱼圈分段建造三个配套基地;通过军民结合、造修结合、船舶和重工结合、船舶和海洋工程结合,形成军工、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重工五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宏伟目标将升腾起大连船舶重工明天的希望。
| | 合作伙伴:
大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最大的轮船是多少顿的_百度知道
中国,最大的轮船是多少顿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第一艘超大型油轮——“德尔瓦”号,30万吨超大型油轮。缉叮光顾叱该癸双含晶
于2002年6月,在大连湾海域试航。由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伊朗国家油船公司建造的超大型油船(VLCC)“伊朗德尔瓦”号,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级VLCC,也是该系列5艘同型船中的一号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轮船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尔瓦铁拳声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