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八岁拿台拳道世界拳击冠军邹市明

学院新闻--育英武术学院
踢拳道简介
&&&& 踢拳道源于日本,始发于50年代中期是日本现代拳斗家,吸取泰拳的技击精华融汇于日本武道而形成的搏击术。它综合了西洋拳击、泰拳、空手道、合气道、柔道五种功夫精华,在欧美有WKA和IKF两个世界踢拳道联盟协会,是现时欧美的搏击时尚。& 当时日本一批空手道、柔道的名师好手远征泰国、向在世界搏击界享有盛誉的泰国拳宣战,结果无不损兵折将,大败而归。1954年2月,日本国际拳击经理人野口修率3名空手道高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次赴泰国对泰拳展开挑战的日本人,在京城曼谷著名的俞披尼拳场与泰国拳手进行决战。此决战,引起泰国拳迷广泛兴趣,日方3名空手家,乃当时日本武坛实力最强的好手,包括黑崎健时四段、藤平昭雄三段、中村忠二段。此战结果,3名日方拳手两败一和。其中,空手道极真会首席高手黑崎,被泰沉量级名将黎威击得遍体鳞伤,左眼角中肘破裂,苦战不足一局,即遭击倒。  &1956年10月,柔道高手玉城良光,迫战东渡的泰国“左拳虎”盛塞,日拳师中膝败阵,因内脏溢血,入院急救,幸保平安。1957年4月,野口修再于大孤市举行世界自由搏击冠军赛,因有5名泰拳师前来参战,日方一批空手道名将竟临阵退出,结果刚柔流空手三段译村忠,受命迎战泰拳师洛里。比赛当中泽村遭击倒17次,浑身受伤20余处,折齿3枚,不敌败北,送入医院疗养两月之久。泽村经过这次血腥教训之后,日后转而苦练踢拳道,5年后复出,顿被捧为日本擂台偶像。&& 饱尝了失败滋味的日本武坛,不得不偃旗息鼓,寻求对策,经过一番反思、摸索之后,日本搏击界根据泰拳的鲜明特点,并吸取了空手道、柔道、合气道、拳击的优点,终于研究创造一种被誉为“新泰拳”的拳术————踢拳道,专门对付泰拳,以雪历年之耻。 & 1972年,是日本踢拳道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泰国职业拳击协会,推出世界泰拳搏击冠军大赛,此战无疑是泰、日拳坛的大战。此役轰动全泰,双方精英尽出,经两天大战,平分秋色。其中,藤原敏男与泰拳轻量级冠军知里展开激战,结果获胜,其后,藤原在泰、日两地连挫泰拳名将,威名大震,成为全日本少年崇拜的偶像。 & 近年来,踢拳道在日本颇为普及,以推广和普及踢拳道运动为目的的组织也相继应运而生,如“全日本踢拳道联盟”、“全日本自卫队踢拳道联合会”,都是踢拳道爱好者的群众性组织。使踢拳道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踢拳道在世界各地发展地迅速,引起了各国搏击术爱好者们的关注,慕名求学的人与日俱增。踢拳道在美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地广泛设馆授徒。不少国家的部队、警察、学校还专门聘请踢拳道高手进行训练。
&&& 踢拳道以腿攻脚踢为主要进攻方法,以手法为辅。其踢法包括飞脚踢、飞踹踢、飞铲踢、前窜蹬踢、横扫踢、勾踢、反拨踢、弹踢、三击踢,还有踩踏法和膝击法等。手法主要有勾拳、直拳、斩拳、立拳、弹拳、鞭拳手、屈指砍掌手,以及顶肘、格手击等。“二OO三年首届动感地带自由搏击表演赛”,曾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城市广场举行。这是中国内地首次举行散打与踢拳道对垒赛。大洋网![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 大洋新闻页
大洋网新闻页
泰拳借日本踢拳道风靡世界
(日 11:08)
&&& 大洋网讯&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日本空手道高手和泰国拳师多次交锋,结果日本空手道均惨败而归。为实现其打败号称500年天下无敌手的泰国拳的目标,创立于1962年的日本踢拳道协会特地从泰国聘请4名拳师留驻日本,与空手道、合气道专家一并造就一批踢拳好手,从此奠定了日本踢拳道的教育基础。但就其本质而言,踢拳道实际上就是泰拳的翻版。
1965年,日本踢拳道在野口修的推动下达到高潮,首先获得电视商合作,每周播放踢拳道赛事,一时各种搏击选手争相改练踢拳道,加入战圈,角逐荣誉,使此项新兴搏击术充满朝气。其次,招集全日本著名流派武师,共同商讨如何以日本为中心向世界推广。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使踢拳道逐渐成为“防卫”,“体育”,“竞赛”三者合一的国际性体育活动。
1972年是踢拳道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泰国职业拳击协会推出了世界泰拳搏击冠军大赛,此战无疑是泰日拳坛大战。此役轰动整个泰国,双方精英尽出,经过两天大战,双方平分秋色。此后踢拳道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引起了各国搏击爱好者的关注,慕名求学的人与日俱增。踢拳道在美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地广泛设馆授徒,不少国家的部队、警察、学校还专门聘请踢拳道高手进行训练。1974年成立了“世界踢拳道总会”并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踢拳道锦标赛。
踢拳道与泰国拳十分相似,但又有区别。在技术上,踢拳道较泰国拳更注重腿、肘、膝的攻击。踢拳道的理论认为,人体四肢中,脚力,肘力和膝力远远大于手力,因此它非常注重肘膝和腿法,肘膝和腿法占的比例达到95%以上。有人用这样的话来概括,那就是“空手道的手,泰国拳的腿,踢拳道的腿和肘膝”。这说明了这三种搏击术的不同侧重点。
踢拳道现在的分级已和泰拳完全一样。踢拳道规则规定不准攻击眼部和裆部,不准攻击一个已倒地的对手或企图窒息对手,不准扭锁对方的关节部位,除此之外可以运用各种打法,允许使用空手道的劈砍、掼、突等技法和采用柔道中的投技,甚至是一些相扑中的招式,因此踢拳道的竞赛形式和技法和泰拳并无多少区别。
虽然踢拳道只是泰拳的一个副本,但是自从日本踢拳道协会成立后,踢拳道很快在世界各地崛起。国际性的踢拳道比赛每年十月在东京举行,各地选手云集日本,与日本拳师决一高低。通过踢拳道的比赛,人们逐渐了解认识了泰拳,日益扩大了泰拳在国际上的影响。近30年来,踢拳道不断向泰拳挑战,虽然也有取胜的时候,但事实上却从未真正打败过泰拳,反而却帮助泰拳走向世界。由于踢拳道与泰拳的对抗还是泰拳占了上风,近年来踢拳道已渐渐走向没落。(广州日报/施绍宗)
(编辑:一辉)台拳道是什么??_百度知道
台拳道是什么??
跆拳道(TAEKWONDO),起源于韩国,是一种手脚并用的传统搏击格斗术,也是一项紧张激烈、惊险刺激的以腿法对抗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竞技运动,更是一门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品质的高尚武道文化。由于跆拳道特有的自卫、竞技比赛功能和道德礼仪教育功效,受到全世界尚武青少年的推崇和喜爱。许多国家的军队和警察都将跆拳道列训练必修课,欧美国家的许多家长将子女送进跆拳道馆,以磨练其精神意志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至1997年,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开展跆拳道运动,注册运动员达到6000多万人,从而获得世界第一搏击运动的称誉。跆拳道已成为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跆拳道在成为竞技运动同时,对普通人而言又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通过对跆拳道基本技术动作、套路的研习,可以大大提高身体的灵巧性、柔韧性,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跆拳道也正在受到许多都市男女青年的喜爱迷恋。那些并不想到奥运会上去争金夺银,而且平日很注重举止文雅潇洒的时尚人士们,也爱上了这门拳脚相交的格斗技艺。 跆拳道的基本哲学思想是:练习此项运动者必须修身养性,道德教育第一,运动技巧第二。此项运动是严格的礼仪与礼仪的严格的有趣结合。一方面,跆拳道运动均起源于传统韩国社会的优雅礼仪,面前的对手头部和身体按规定的角度弯下优雅地鞠躬。另一方面,规则要求运动员身上、头上戴护具,并建议在道服内腹股沟、前臂和胫骨上佩带护具并带护齿。 竞赛 跆拳道比赛包括两方--“Chung”(蓝)和”Hong”(红),双方以脚踢打对手的头和身体或用拳击打对方的身体而得分。比赛分三个回合,每回合三分钟,两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选手可通过下述方法获胜:将对方击出场外,得分最高,使对手被罚分达到3分,或对手被剥夺比赛资格。 比赛开始前,裁判分别发出“cha-ryeot”和”kyeong-rye”指令后,双方立正并相互鞠躬,然后裁判喊“Shi-jak”!宣布比赛开始。 得分 每个合理的攻击将得分,下述为合理的攻击: a.击打对手的得分部位,除了头外,得分部位包括腹部及身体两侧,这三个部位标于对手的护具上。禁止击打对方小腹以下部位。 b.用规则允许的身体部位击打对手。须用正确紧握的拳头的食指和中指的前部或脚踝关节以下的部位击打对方。 若三位裁判中的至少两位对击打进行了认定并记录,则得分有效。 犯规 犯规是跆拳道比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因为被罚3分--在高水平比赛中极为罕见--意味着自动失败。仅仅1个罚分就可左右比赛的胜负。跆拳道犯规分两种:Kyong-go和gam-jeom。最常见的一种犯规Kyong-go或警告意味着罚0.5分,但是若仅有一次这种犯规则不计入罚分,除非再次犯规而累计罚1分。若选手抓、抱、推对方、逃避性地背对对方、假装受伤等时,则判Kyong-go。 另一种更为严重的犯规称为gam-jeom,将被罚1分。典型的犯规行为包括扔对手,在格斗中在对手双脚离地时故意将其放倒,故意攻击对手后背,用手猛击对手的脸部。 击倒 选手被击倒后裁判如拳击比赛一样开始10秒的读秒。在跆拳道比赛中一方由于对手发力而使其脚底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触地则判为被击倒。裁判也可在选手无意或无法继续比赛时开始读秒。一旦出现击倒,则裁判喊“kal-yeo”意为“暂停”,指示另一方退后,裁判开始用韩语读秒从1至10。即使被击倒的选手站起来欲继续比赛,他或她必须等待裁判继续读秒至8或“yeo-dul”,然后裁判判定该选手是否能继续比赛。若其无法继续比赛,则另一方以击倒获胜。 胜方 在除了决赛以外的其他比赛若以平局结束,则分数高的一方获胜。若双方仍旧平分秋色,则由裁判根据比赛中双方表现的主动性来决定在三回合各三分钟的比赛中哪一方占优。若为争夺金牌的决赛,则双方进行第四回合即突然死亡回合的较量,率先得分者获胜,若无人得分,则裁判判定通过判断谁在该回合中占优而决定最后的胜方。 重量级划分 在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男女各分为传统的8个级别,而其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时,男女各分为四个级别:男子 女子58公斤以下级 49公斤以下级68公斤以下级 57公斤以下级80公斤以下级 67公斤以下级80公斤以上级 67公斤以上级器材。 比赛区域 比赛区域为大小为12平方米的正方形场地,建于高于地面约1米的平台上,上面铺有弹性的垫子,为安全起见,场地外两侧平台的侧面略微向地面倾斜。场地内,正中是一个8平方米的蓝色正方形区域,其外边为红色的警告区,提醒选手正接近边线或平台的边缘。一旦选手的脚踏入警告区则裁判自动暂停比赛。故意进入警告区可判为Kyong-go,而故意跨过边线将判为gam-jeom。 防护服 跆拳道是一项身体全面接触的运动,要求参赛选手穿防护服,头部、身上、前臂、胫骨、腹股沟佩带护具。比赛前所有参赛选手将接受检查以确保其穿上所要求的护具。 其他规则 a.若同时出现的犯规在一种以上,则裁判以处罚较重的犯规为准。 b.若双方均被击倒且读秒至10后无法恢复,则击倒前得分高者获胜。 c.若选手得分后立即犯规,则其所获分数可判为无效,如故意摔倒(一种避免受击打的战术)。 d.头部被击中倒地的选手在30内不得参加比赛。 竞赛形式 悉尼奥运会中的跆拳道比赛进行单淘汰赛直至最终的冠亚军决赛。而铜牌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决出。所有负于两位决赛者的选手均有另一个机会进行次级比赛而决出铜牌。两位半决赛的负者直接进入次级比赛。所有负于两位决赛者的其他选手在其原所在组进行单淘汰赛,两位优胜者获得余下的两个半决赛席位。每一组的优胜者与另一组的半决赛的负者进行交叉半决赛,两位胜者争夺铜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278|回复: 8
台湾赢得抬拳道冠军,奏的是“台湾国歌”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今天早上看新闻,台湾的两位选手分别获得了跆拳道男、女冠军,真的很替他们高兴。在颁奖典礼上,升的是台湾的旗,那也没什么,香港也有自己的区旗啊,但为什么奏的是台湾的“国歌”呢?
很不明白,不是一直说一个中国吗?那为什么在如此大型的世界性比赛上,居然会出现如此费解的一幕呢?
论坛开放网通高速下载!
请将下载地址中修改成即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是奥林匹克会歌吧。。
发布新日志可以获得PP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了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什么“奥运模式”
不要危言耸听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呵呵& & 我也不知道&&原来是奥运会歌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对。应该是奏奥运会会歌,这样大的事,奥委会应该是不敢出错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他们本来就是奏自己的梅花“国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Originally posted by kgb21th at
是奥林匹克会歌吧。。
是人家不让奏
要不就不让你参加奥运会
你说它台湾佬何苦
希望2008年他们夺冠就奏 义勇军进行曲 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没解决台独之前你认为奏中国国歌可能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Originally posted by hdd9998 at
是人家不让奏
要不就不让你参加奥运会
你说它台湾佬何苦
希望2008年他们夺冠就奏 义勇军进行曲 了
那肯定的嘛。他又不是一个国家。有什么资格奏“国歌”
Powered by[转载]两位真正拳家的一些往事及启示
据说,许多中国人心中有一个江湖梦、武侠梦。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电影《少林寺》热播后激发了全国多少花季少年的学武热情!同时,这个侠客梦泡泡在香港武侠影视与小说的引领催生下发酵膨大。但令人非常奇怪的是:一是别说出现武侠了,原本社会上常有的侠义勇为的好事几近绝迹;二是武侠小说中神功绝技名目繁多,可现实中就是不见有真功夫的人现世。莫非历史上的神拳李洛能、杨无敌杨露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等也是靠做广告、吹牛皮、领导关照等搞出来的?这两大问题真是奇也怪哉,想必狄仁杰再世也难以推理了。
这令人想起了著名的、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面对来看望自己的温家宝总理时,直言不讳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今天钱老已故去,可问题还搁置在那里!细细一想,香港地区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本来就有非常功利性的社会文化特点,几乎不可能出真正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但会出许多的赚钱家,并且赚大了,盆满钵满,名利双收!特别是头上多了炫目的、令愚俗之人辨不清是非的美丽光环!留下许许多多在快餐文化、媚俗文化熏陶下而永远不懂拳道真义的国民,继续梦下去,一代人梦不够,下一代人继续梦;继续练下去,一代人练不出,下一代人继续练!杰出人才的缺失,总是由阿Q式人才、井蛙式人才、野狐式人才来补充的。
有鉴于此,我特举历史上二位真正拳家的事例作一些比较分析,聊作一贴清醒剂,识者明之。一位是王征南先生(),浙江宁波人,松溪派内家拳拳家。师承关系是:张三峰(宋朝)……百年后——王宗(陕西)——陈州同(温州)……孙十三老——张松溪(宁波)——叶继美——单思南——王征南。这个张三峰不是元末明初丹家张三丰张君宝,张三丰不会武功。王征南先生早年从军,屡立战功,官至都督佥事副总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识者哀之。王征南先生因一个儿子夭逝而悲伤过度,贫病交缠,仅活了53岁。这一点与曹雪芹非常相似,令人哀惜。王征南先生没有被历史尘烟湮没,主要归功于与其同时代的黄宗羲先生(),这位大学者很有眼光,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黄宗羲先生亦是浙江宁波人,也组织过反清复明运动。失败后不仕清,主要做学问,成为大学问家,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及一代文宗。黄宗羲的一个儿子——黄百家()拜王征南为师,学习拳艺,时间不到一年,未得真传。但黄百家记录了王征南先生的拳艺及事迹,著有《王征南先生传》。
&另一位是王芗斋先生(),河北深县人,意拳宗师。师承关系是:姬际可——戴龙邦——李洛能——郭云深——王芗斋。王芗斋先生自幼体弱多病,八岁左右便被家人送入邻村且有戚谊的郭云深(?)处习拳,深得真传。郭云深乃形意拳巨擘,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实战美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王芗斋先生离师远游,参学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遇拳家万千。王芗斋因感于中国武术的陋习积弊,遂复形意拳旧名——心意拳而创意拳,对中国传统武术提出中肯批评,大力提倡拳道真义。王芗斋先生之拳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道思想,振聋发聩,非小根劣器所能理解,故亦为一些小乘人及花架子武术家所衔怨。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王芗斋先生被推举为中华体育总会武术组副组长(朱德任会长,廖承志任组长),但任职时间不长便主动去职,主要原因是拳学理念与其他所谓的武术家格格不入。这体现了王芗斋先生绝不甘随波逐流而流于世俗的傲骨精神!一个人要学些知识并不难,难在达到具备知识分子良心与傲骨的境界。那个时期,拳术的技击性是不能随便谈的,否则便有“教唆祖国下一代打架的嫌疑”,中国武术走向表演武术的“辉煌时期”。令人惭愧的是,这种揉合了杂技、体操,但难度不如体操,惊险不如杂技,配以现代灯光音响服装等的表演武术远远达不到也永远达不到我煌煌大唐公孙氏剑舞(亦可称作健舞、拳舞、武舞)神奇雄妙的境界,具体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王芗斋先生后为多家中医院所聘,推广站桩功的养生保健功效。顺便一提,这个时期亦是中国现代气功滥觞时期。一些并不悟道、连老子《道德经》中“专气”、“冲气”、“心使气”也解释不清——后来成为气功界元老的人虽常虚心恭敬向王芗斋先生求教学习点东西,但王芗斋先生从不主动与气功界人士往来,并明确反对“气功”这一名称。果不其然,气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热潮中走向破灭。1963年王芗斋先生不幸去世。十年后,在文革艰难岁月中的周总理投之于关注目光,也只有周总理有此慧眼。王芗斋先生亦可含笑九泉。&&&&
&王征南先生与王芗斋先生虽然同姓王,但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拳种不同。同时,二人作为真正的拳术大家、内家拳家,又必然、自然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与相似之处,大致有:
&&&&&一是二人皆拳艺高超。拳谚云:打人容易放人难。王征南与王芗斋二位先生的拳艺皆至“打放自如”的境界。王征南与松江武艺教师较技,使用了“发放”的技术,使之二次跌出而流血破面。而王征南与“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的僧人山焰较技,则使用了“击打”的技术,一接触便分高下,即“稍近征南,蹶然负痛”;王芗斋先生与人较技常“用一不用二”,即与对手一接触间便胜负立判。在上海王芗斋以四十五岁左右年龄与世界轻量级冠军英格较技,一触而弹昏之。在北平王芗斋以近六十岁的年龄、瘦小的身材一触而击晕日本柔道高手八田一郎,二次弹倒欧洲现役中量级冠军杰姆士。而外家拳家一般过四十岁则明显走下坡路了!另外,神拳李洛能四十七岁练成神拳,杨露蝉成名最起码四十五岁以上。
二是二人皆有五字诀。王征南先生的五字诀为“敬、谨、紧、径、切”,王芗斋先生的五字诀为“恭、慎、意、切、和”。二者的内涵是相同的,皆反映了中国拳学之本。其中“恭”与“敬”的含义本人已在《问道叹红楼》中解释,这体现了老子《道德经》中“道之为物”的内涵。千万别作世俗之理解:对人态度的恭敬。而流行的花架子武术及外国拳术皆不能体现这个内涵,姑且称之为“器之为物”吧(《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种“器之为物”的武术或拳术,本质上是戕生运动,或许年轻时看上去有点出息,但达不到高超及神妙之境界;悲哀的是,中年或老年时身体反而不如常人,许多人落了个伤残病痛之躯。
三是二人皆明了拳与器械的关系。王征南先生对舞刀弄抢的黄百家明确告之:“拳成外,此不难矣。某某处即枪法也,某某处即剑钺法也。”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亦明确指出“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
四是二人皆懂得拳的简约性。王征南先生是“拳不在多惟在熟,练之纯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穷”、“拳亦由博归约,……总归之存心五字。精于拳者,所记止有数字(即五字诀)”。王芗斋先生是“每闻今之习拳者,常与人曰能会若干套与几多手而自鸣得意,殊不知识真者早窃笑于旁,更为之叹息不置也”、“凡以拳套方法而为拳,是不啻以蛇神牛鬼之说而乱大道,皆拳道之罪人也”。二公之论,千古绝唱也!然而今天所谓的武术名家,公然在电视上教你招数。正常人皆可逻辑分析判断,“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碰到这类人肯定要倒大霉,因为他们可以用多种招术破解郭云深的半步崩拳。
五是二人皆知晓拳的立体性。王征南先生曰:“拳如绞花槌,左右中前后皆到,不可止顾一面。”王芗斋先生则讲究拳的六面浑圆争力。二者皆一义也,如此则方能劲力均整且不易为对方所乘。这种立体发力方法乃我中国拳学所独有,既非花架子武术所知,又非外国拳种所懂。
&&&&&六是二人皆深识拳道的沉沦。王征南先生与僧山焰较技后明确告之黄宗羲:“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王征南先生真是一针见血!王芗斋先生则具体指明:“纵观中国拳术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行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解其妙,遂造出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被窒息得奄奄一息。……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所以今天还看得到拳艺高超的神拳吗?当然牛皮吹出来的、刻意宣传的还有,阿Q国度嘛!
&&&&&七是二人皆有傲骨品格。王征南先生反清复明失败后隐居乡野,锄地担粪,终身菜食以明其志。虽生活清苦,但“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黄宗羲语)。王芗斋先生1950年任武术组副组长,但无法施展其拳学抱负而主动去职,保持了仁人志士独有的铮铮傲骨!
八是二人对中国拳学的贡献。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言:“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王征南先生和王芗斋先生的贡献便是在异拳瞽说遍天下的中国,没有使中华民族独有之拳学流入市俗中去,仍保持着傲然独立的姿态。王征南先生在中国拳术史上首次革命性地提出内家与外家之分别,犹如儒家孔圣人提出君子、小人之别。黄宗羲先生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最早记述“内家”、“内家拳”的概念,以区别少林之外家。而黄宗羲作为大学问家,治学严谨,肯定不会自己臆造“内家”、“内家拳”概念,一定是自己与王征南先生的交往中由王征南先生口中得知。而内家在宁波方言中即内行之意,外家即外行之意,“内家”、“外家”之含义亦只此唯一正解,没有什么好争辩的!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中首次革命性提出“拳道之大”,进一步提出“异拳”概念,明确指出“习异拳如饮鸩毒,其毒其害不可胜言”。奈何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识真者几人?但我想,周总理的法眼一定是看懂了《拳道中枢》,不然何以投于关注目光。
二十一世纪的“法治”中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飞檐走壁剑侠之说,此皆小说家梦想假造,只可付之一笑”,然仍可大行其道;“开石过刀枪,乃江湖中所谓吃托之流,此下而又下,不值一提”,然仍可蒙骗俗人。同时,王征南先生之革命性论断在外家少林面前显得轻微,身怀绝学并为人类健康谋福利的王芗斋先生竟受到一些别有用心及愚俗之人的肆意诋毁(网上常见),同时也难再有周总理这样的慧眼关注,令人徒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毁之”,真算得上民族的悲哀!
呜呼!山浮水躁,风嘻月笑。要道无闻,真义孰保。写此文章,伸怀寄傲。有心读之,清醒明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比赛冠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