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武大金秋的金秋辩论赛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正式开始
外院中辩队取得开门红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鄂ICP备
技术支撑: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技术中心翘那么多课还好心碎真的合适吗····----------------------------------上面这段是大三输金秋时候问的,现在毕业了心态也不一样了。金秋辩论赛对本科辩手,院系辩论队,研究生博士生“辩棍”(调侃,无恶意)都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受邀来答这一题,不过还是谢谢你。你想问的,显然并不是武大的金秋到底怎么样。作为一种大陆高校辩论赛活动,金秋该怎么评价,答案几乎是公认的。我和武大打过几场比赛,也切身感到,金秋的历练对于武大辩论价值极大。你想问的,或许是,在大学里,为了这样一个活动,耗费那么多心力,值得么?外人怎么看?其实,答案也是显然的:四年大学念下来,如果没有为了一个自己热衷的事情挥洒过,心碎过,如果还和中学一样乖乖作息,连课都没翘过,合适么?外人或者说别人怎么评价,重要么?当然,也没必要把自己参与过的事情神化,——说舞台也好,说梦想也罢,其实和是不是金秋没啥关系,其实和打辩论该怎么评价也没关系。能保持清醒地认识到,“我做的这事情,虽然周围很多人捧,但其实更多人不以为意”,或许可以做的更好。能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挺重要。Calm down and enjoy!
我是一个武大金秋辩论赛的观众。我没有加入过辩论队,我就是一个观众。&br&我的室友 &a data-hash=&1b6ff0f2bdaca4bd983915& href=&///people/1b6ff0f2bdaca4bd98391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大力& data-tip=&p$b$1b6ff0f2bdaca4bd983915&&@王大力&/a& 是一名辩手。这两年不知怎地,他运气特别好,历史性地两次杀到决赛。我也就顺带一路看到了决赛,也算看了不少「金秋」的比赛吧。&br&通过他,我也大概了解了一名辩手日常的情况。&br&&br&辩手是不是经常翘课?反正有的人这样。&br&辩手是不是经常夜不归宿?反正有的人这样。&br&辩手是不是会很心碎?反正有的人没心没肺,烦得要死。&br&如何评价武大的金秋辩论赛?水平咋样我不好说,反正我觉得蛮好看的。&br&&br&「辩论」是一项可以锻炼人思维的活动。「辩论赛」是一场「辩论」的表演。&br&就像「足球」是一项可以锻炼人身体的活动。「足球赛」是一场「足球」的表演。&br&辩手,就像球员,既要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又要在表演中展示自己。&br&有的人侧重锻炼自己,展示不展示无所谓。有的人锻炼自己是为了能够展示自己。&br&&br&我是观众,我不用锻炼,我看表演就行了,然后被辩手展示的所折服(俗称「看得爽」)。&br&「看得爽」也算是武大一年一度的福利吧。&br&&br&上面把辩论赛跟足球赛类比,那「金秋」就可以当成世界杯来看。&br&现在「金秋」也正好是32支队伍,每个院系出一支队(这个时候我能真切地体会到武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前三轮是淘汰赛,第四轮是半决赛,第五轮是季军争夺战跟大决赛。我们也可以套用甜蜜十六强,菁英八强,最终四强的概念~&br&&br&每个院系的辩论队都会准备比赛,挺进四强(连过三轮并不容易)是院队很大的光荣。而每年也总有辩手脱颖而出,闪现光芒。&br&前几轮抽到不同立场的非对阵双方会打陪练,后几轮是被淘汰了的队伍打陪练。这个基本是院队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交流,所以不同院系的辩手之间也混得比较熟。&br&武大的辩论氛围也是从这些锻炼中形成的。&br&而队伍间的「历史怨念」——相生相克啊,人品守恒啊,昨日重现啊,复仇再复仇啊,逢某不胜啊,卫冕梦想啊(足球赛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迷信,大家都这么信)——又给武大的辩论氛围增添了历史底蕴。赛前赛后校友陈一舟的社交网站上会有老辩手专门给这些制造舆论,其实他们本身也是「历史怨念」。有的老辩手索性就直接指导院队打比赛,再续前缘。&br&当然这什么辩论氛围历史底蕴不是我观众要管的事,我只要「看得爽」就行了。&br&&br&下面是我了解的一点「金秋」的历史,也算看比赛做的功课吧。&br&武大的辩论校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br&1999年,原本春季举办的本科生辩论校赛改至秋季,「金秋」开始了。&br&2000年,四校合并,院系调整。2001年,受挫「国辩」,深刻反思。&br&2004年,金秋辩论赛改称「武汉大学第一届学术文化节之『唇舌烽火』辩论赛」(习惯上还是简称「金秋」),至2015年已举办十二届。一般说的「金秋」就是指这个。&br&&br&
传说中的强队:&br&
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 新传 + 信管&br&
人文科学学院()≈ 中文 + 历史 + 哲学&br&&br&届数 年份 冠军
全程最佳(所属队伍)&br&(-) 02
朱怡(政管)&br&(-) 03
严萍(信管)&br&&br&⑴ 04
徐卓阳(历史)&br&⑵ 05
徐卓阳(历史)&br&⑶ 06
徐卓阳(历史)&br&⑷ 07
潘瑾(法学)&br&⑸ 08
杨子江(资环)&br&⑹ 09
张文逸(资环)&br&⑺ 10
易筱凡(新传)&br&⑻ 11
彭弼君(动机)&br&⑼ 12
邱经天(中文) &br&⑽ 13
哲学 余思月(中文)&br&⑾ 14
新传 计科 哲学 物理 王浩然(哲学)&br&⑿ 15 哲学 中文 艺术 历史 赵瑞君(艺术)&br&&br&04年以来的最终四强统计:&br&中文8
法学4 新传4 哲学4 历史4 计科3 水院2 电信2 生科2 动机1 政管1 城设1 艺术1 外文1 测绘1 物理1&br&&br&最后感谢所有为我们观众表演的辩手!&br&&img src=&/30f37ef725d52db85ef3d80d5661966f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30f37ef725d52db85ef3d80d5661966f_r.jpg&&
我是一个武大金秋辩论赛的观众。我没有加入过辩论队,我就是一个观众。我的室友
是一名辩手。这两年不知怎地,他运气特别好,历史性地两次杀到决赛。我也就顺带一路看到了决赛,也算看了不少「金秋」的比赛吧。通过他,我也大概了解了一名辩手日常…
....利益相关匿个名。退队好久了。&br&
题主问值不值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问。关于辩论,只要在武大提问类似“翘课值不值得啊”,“耽误不耽误学习啊”之类的,就一定会被撒鸡汤。类似“我认识好多人打辩论依旧得多少多少绩点啊”,“辩论是青春是情怀啊”,“回首一下不打辩论我的大学白过啦”之类的。&br&
并不是说这些言论都不对或是假话,但实际上,在武大,辩论队里很少有前辈会告诉你,打辩论真的很费时间,比起其他社团,也确实更容易耽误学习(至少这是我个人体验)。我在辩论队时,感觉武大辩论给人一种“赴汤蹈火”之类的感觉。翘课打辩论?没关系!没时间谈恋爱?没关系!没时间呆在其他社团?没关系!&br&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打辩论的初衷,就是个爱好。&br&
问题是,我发现在武大辩论根本不太可能只是一个爱好,或者说,在圈内如果你选择其他事而不选择辩论,会让圈内的人觉得很奇怪,你自己甚至会有一种可耻的感觉什么的。你周围的前辈会对你说”大学生哪有那么忙“,”你看谁谁谁也在辩论队照样保研了“之类的。但没有人会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那还不如去搞其他事“,他们会说”什么叫不适合?你努力了吗?&&br& 我虽然不想变成多厉害的辩手,说实话我觉得我也变不成多厉害的辩手,我愿意为我的爱好花时间,所以大一的时候我的电脑里视频都是有关辩论的,有比赛我也会愿意上。&br&
但我发现我清明节在打辩论,五一在打辩论,中秋节在打辩论,十一在打辩论,我大一的时候每周空闲时间几乎什么都不做就是在打辩论。刚开学没什么事干打个比赛吧,快到校新生了打个比赛吧,校新生结束了打个比赛吧,后面还有这个杯那个杯打个比赛吧。啥你不愿意打?你怎么这么不努力呢你想出成绩吗blabla...&br&
我不喜欢这样。&br&
就是会有前辈会说这是青春,可我不喜欢这样,我喜欢打辩论,可是我也不觉得如果没有辩论大学就白过了,我愿意和队里的人交朋友,可是我也希望有时间和精力去陪其他朋友。&br&
就是会有前辈说打辩论不耽误学习,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会优秀。但我就是觉得我没有时间念书,我考试前一周还在打辩论,我周围的人想保研出国的,大二大三就是不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辩论上。&br&
我觉得辩论圈子里的人不会承认,打辩论确实很耗时间,大多数人永远都会说“你看XXX有多么努力你为什么做不到“,”“我认识的人都没那么忙”,”一大堆学习好的人都打辩论“。但是这不公平,的确有少数人能把很多事情都兼顾,但是这部分人有多少啊?在一件事上花大部分时间,又怎么可能在另一件事上花时间长呢?大神们觉得很值得,可是很多觉得不值得的人早就退队了,而其他人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多少人退圈,只会留在圈内告诉你这件事有多么的值得抛头颅洒热血。这不公平。&br&
因为这不像是在关心后辈,一个关心后辈的人不会在明知道他成绩很差要留级的情况下还让他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打辩论,一个关心后辈的人不会在招新的时候撒谎说”辩论队不耽误时间“,一个关心后辈的人应该要明白,很多人根本就不想把辩论当成是大学的全部,辩论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甚至都不是前几名。&br&
而武大的环境,似乎根本不允许别人这样想。辩论圈里的人呕心沥血如醉如痴,翘课算什么?没时间算什么?我们愿意与这件事同归于尽不管学业不管爱情。&br&
这就是我的感觉。&br&
所以,题主既然在知乎上这样问,那我的回答就是,我觉得不值得,很多退队的人也觉得不值得。而实际上值不值得,还要看题主自己,如果本人觉得值得那就是值得的,如果本人觉得不值得,也没必要去听圈内一群大神的话,真的没必要。&br&
因为你看,我已经好几年不打辩论了去做其他事情,生活照样很好,冰箱里有芒果,待会切了花刀会很好吃。
....利益相关匿个名。退队好久了。 题主问值不值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问。关于辩论,只要在武大提问类似“翘课值不值得啊”,“耽误不耽误学习啊”之类的,就一定会被撒鸡汤。类似“我认识好多人打辩论依旧得多少多少绩点啊”,“辩论是青春是情怀啊”,“…
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生
来知乎,参与讨论翘那么多课还好心碎真的合适吗····----------------------------------上面这段是大三输金秋时候问的,现在毕业了心态也不一样了。金秋辩论赛对本科辩手,院系辩论队,研究生博士生“辩棍”(调侃,无恶意)都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合适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许多辩手为了不能再多翘一个星期甚或几个星期的课痛哭流涕,我只知道有许多曾经的辩手为了不能在下一年继续这样翘课而黯然神伤。面对梦想和荣耀,跟自己的同伴肩并肩站在一起。这是舞台,是战场。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爬也要爬到人文馆。
我是一个武大金秋辩论赛的观众。我没有加入过辩论队,我就是一个观众。&br&我的室友 &a data-hash=&1b6ff0f2bdaca4bd983915& href=&///people/1b6ff0f2bdaca4bd98391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大力& data-tip=&p$b$1b6ff0f2bdaca4bd983915&&@王大力&/a& 是一名辩手。这两年不知怎地,他运气特别好,历史性地两次杀到决赛。我也就顺带一路看到了决赛,也算看了不少「金秋」的比赛吧。&br&通过他,我也大概了解了一名辩手日常的情况。&br&&br&辩手是不是经常翘课?反正有的人这样。&br&辩手是不是经常夜不归宿?反正有的人这样。&br&辩手是不是会很心碎?反正有的人没心没肺,烦得要死。&br&如何评价武大的金秋辩论赛?水平咋样我不好说,反正我觉得蛮好看的。&br&&br&「辩论」是一项可以锻炼人思维的活动。「辩论赛」是一场「辩论」的表演。&br&就像「足球」是一项可以锻炼人身体的活动。「足球赛」是一场「足球」的表演。&br&辩手,就像球员,既要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又要在表演中展示自己。&br&有的人侧重锻炼自己,展示不展示无所谓。有的人锻炼自己是为了能够展示自己。&br&&br&我是观众,我不用锻炼,我看表演就行了,然后被辩手展示的所折服(俗称「看得爽」)。&br&「看得爽」也算是武大一年一度的福利吧。&br&&br&上面把辩论赛跟足球赛类比,那「金秋」就可以当成世界杯来看。&br&现在「金秋」也正好是32支队伍,每个院系出一支队(这个时候我能真切地体会到武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前三轮是淘汰赛,第四轮是半决赛,第五轮是季军争夺战跟大决赛。我们也可以套用甜蜜十六强,菁英八强,最终四强的概念~&br&&br&每个院系的辩论队都会准备比赛,挺进四强(连过三轮并不容易)是院队很大的光荣。而每年也总有辩手脱颖而出,闪现光芒。&br&前几轮抽到不同立场的非对阵双方会打陪练,后几轮是被淘汰了的队伍打陪练。这个基本是院队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交流,所以不同院系的辩手之间也混得比较熟。&br&武大的辩论氛围也是从这些锻炼中形成的。&br&而队伍间的「历史怨念」——相生相克啊,人品守恒啊,昨日重现啊,复仇再复仇啊,逢某不胜啊,卫冕梦想啊(足球赛里也有很多这样的迷信,大家都这么信)——又给武大的辩论氛围增添了历史底蕴。赛前赛后校友陈一舟的社交网站上会有老辩手专门给这些制造舆论,其实他们本身也是「历史怨念」。有的老辩手索性就直接指导院队打比赛,再续前缘。&br&当然这什么辩论氛围历史底蕴不是我观众要管的事,我只要「看得爽」就行了。&br&&br&下面是我了解的一点「金秋」的历史,也算看比赛做的功课吧。&br&武大的辩论校赛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br&1999年,原本春季举办的本科生辩论校赛改至秋季,「金秋」开始了。&br&2000年,四校合并,院系调整。2001年,受挫「国辩」,深刻反思。&br&2004年,金秋辩论赛改称「武汉大学第一届学术文化节之『唇舌烽火』辩论赛」(习惯上还是简称「金秋」),至2015年已举办十二届。一般说的「金秋」就是指这个。&br&&br&
传说中的强队:&br&
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 新传 + 信管&br&
人文科学学院()≈ 中文 + 历史 + 哲学&br&&br&届数 年份 冠军
全程最佳(所属队伍)&br&(-) 02
朱怡(政管)&br&(-) 03
严萍(信管)&br&&br&⑴ 04
徐卓阳(历史)&br&⑵ 05
徐卓阳(历史)&br&⑶ 06
徐卓阳(历史)&br&⑷ 07
潘瑾(法学)&br&⑸ 08
杨子江(资环)&br&⑹ 09
张文逸(资环)&br&⑺ 10
易筱凡(新传)&br&⑻ 11
彭弼君(动机)&br&⑼ 12
邱经天(中文) &br&⑽ 13
哲学 余思月(中文)&br&⑾ 14
新传 计科 哲学 物理 王浩然(哲学)&br&⑿ 15 哲学 中文 艺术 历史 赵瑞君(艺术)&br&&br&04年以来的最终四强统计:&br&中文8
法学4 新传4 哲学4 历史4 计科3 水院2 电信2 生科2 动机1 政管1 城设1 艺术1 外文1 测绘1 物理1&br&&br&最后感谢所有为我们观众表演的辩手!&br&&img src=&/30f37ef725d52db85ef3d80d5661966f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6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30f37ef725d52db85ef3d80d5661966f_r.jpg&&
我是一个武大金秋辩论赛的观众。我没有加入过辩论队,我就是一个观众。我的室友
是一名辩手。这两年不知怎地,他运气特别好,历史性地两次杀到决赛。我也就顺带一路看到了决赛,也算看了不少「金秋」的比赛吧。通过他,我也大概了解了一名辩手日常…
....利益相关匿个名。退队好久了。&br&
题主问值不值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问。关于辩论,只要在武大提问类似“翘课值不值得啊”,“耽误不耽误学习啊”之类的,就一定会被撒鸡汤。类似“我认识好多人打辩论依旧得多少多少绩点啊”,“辩论是青春是情怀啊”,“回首一下不打辩论我的大学白过啦”之类的。&br&
并不是说这些言论都不对或是假话,但实际上,在武大,辩论队里很少有前辈会告诉你,打辩论真的很费时间,比起其他社团,也确实更容易耽误学习(至少这是我个人体验)。我在辩论队时,感觉武大辩论给人一种“赴汤蹈火”之类的感觉。翘课打辩论?没关系!没时间谈恋爱?没关系!没时间呆在其他社团?没关系!&br&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打辩论的初衷,就是个爱好。&br&
问题是,我发现在武大辩论根本不太可能只是一个爱好,或者说,在圈内如果你选择其他事而不选择辩论,会让圈内的人觉得很奇怪,你自己甚至会有一种可耻的感觉什么的。你周围的前辈会对你说”大学生哪有那么忙“,”你看谁谁谁也在辩论队照样保研了“之类的。但没有人会说”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那还不如去搞其他事“,他们会说”什么叫不适合?你努力了吗?&&br& 我虽然不想变成多厉害的辩手,说实话我觉得我也变不成多厉害的辩手,我愿意为我的爱好花时间,所以大一的时候我的电脑里视频都是有关辩论的,有比赛我也会愿意上。&br&
但我发现我清明节在打辩论,五一在打辩论,中秋节在打辩论,十一在打辩论,我大一的时候每周空闲时间几乎什么都不做就是在打辩论。刚开学没什么事干打个比赛吧,快到校新生了打个比赛吧,校新生结束了打个比赛吧,后面还有这个杯那个杯打个比赛吧。啥你不愿意打?你怎么这么不努力呢你想出成绩吗blabla...&br&
我不喜欢这样。&br&
就是会有前辈会说这是青春,可我不喜欢这样,我喜欢打辩论,可是我也不觉得如果没有辩论大学就白过了,我愿意和队里的人交朋友,可是我也希望有时间和精力去陪其他朋友。&br&
就是会有前辈说打辩论不耽误学习,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会优秀。但我就是觉得我没有时间念书,我考试前一周还在打辩论,我周围的人想保研出国的,大二大三就是不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辩论上。&br&
我觉得辩论圈子里的人不会承认,打辩论确实很耗时间,大多数人永远都会说“你看XXX有多么努力你为什么做不到“,”“我认识的人都没那么忙”,”一大堆学习好的人都打辩论“。但是这不公平,的确有少数人能把很多事情都兼顾,但是这部分人有多少啊?在一件事上花大部分时间,又怎么可能在另一件事上花时间长呢?大神们觉得很值得,可是很多觉得不值得的人早就退队了,而其他人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多少人退圈,只会留在圈内告诉你这件事有多么的值得抛头颅洒热血。这不公平。&br&
因为这不像是在关心后辈,一个关心后辈的人不会在明知道他成绩很差要留级的情况下还让他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打辩论,一个关心后辈的人不会在招新的时候撒谎说”辩论队不耽误时间“,一个关心后辈的人应该要明白,很多人根本就不想把辩论当成是大学的全部,辩论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甚至都不是前几名。&br&
而武大的环境,似乎根本不允许别人这样想。辩论圈里的人呕心沥血如醉如痴,翘课算什么?没时间算什么?我们愿意与这件事同归于尽不管学业不管爱情。&br&
这就是我的感觉。&br&
所以,题主既然在知乎上这样问,那我的回答就是,我觉得不值得,很多退队的人也觉得不值得。而实际上值不值得,还要看题主自己,如果本人觉得值得那就是值得的,如果本人觉得不值得,也没必要去听圈内一群大神的话,真的没必要。&br&
因为你看,我已经好几年不打辩论了去做其他事情,生活照样很好,冰箱里有芒果,待会切了花刀会很好吃。
....利益相关匿个名。退队好久了。 题主问值不值得,其实根本就没必要问。关于辩论,只要在武大提问类似“翘课值不值得啊”,“耽误不耽误学习啊”之类的,就一定会被撒鸡汤。类似“我认识好多人打辩论依旧得多少多少绩点啊”,“辩论是青春是情怀啊”,“…
实验技术研发、伪全栈武汉大学辩论赛初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武汉大学辩论赛初稿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大师生对李晓红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