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看电子书的应用?QQ阅读真坑爹,充了乐视会员坑爹还得用书币购买,还是得充钱。大家可有看着没有错别

请问 安卓系统中,QQ阅读里面 如何取消自动购买章节,我是用书币购买章节看小说,我想取消自动购买!_百度知道
请问 安卓系统中,QQ阅读里面 如何取消自动购买章节,我是用书币购买章节看小说,我想取消自动购买!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还是免费的,而且可以设置取消自动购买还不如用【搜狗阅读】看小说,不仅可以搜索所有网络上的小说
我也是,你的解决没
我也是。怎么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安卓系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子书的付费问题一直是阻碍电子书市场繁荣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无数商家为此绞尽脑汁。倒不是说消费者穷的买不起几块钱十几块钱的电子书,而是在于,其一,长期以来许多消费者享受惯了大量的盗版电子书,因而没有养成为电子书付费的习惯;其二,许多正版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并不见得比盗版电子书要强。但是近几年情况有了极大的改观。随着唐茶字节社和多看阅读制作出了一本本高端精致的电子书,人们对于电子书阅读体验的认识不断被刷新。随后的电子书客户端们也就有了学习借鉴的对象,正版电子书行业的整体阅读体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可是即便如此,电子书盈利的难题依然存在。即使是像多看这样,坚持做高品质电子书,耐着性子一点点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数年来积攒了上千万用户(真正进行过消费的约占1%)的电子书界楷模,也依然没能实现盈利。当然他们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书城里的图书太少(一万几千册),很多读者根本找不到他们想读想买的书,这是当下中文正版电子书城的通病。从积极的一面看,阅读需求、消费能力、电子书种数,以及电子书的阅读体验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些都只是必要条件,真正能够撬动电子书盈利大门的还在于营销模式,整个阅读客户端运营的策略革新。从书城界面、功能的设计,到图书的展示、话题的营造、社交网络的应用等等,哪些手段能够真正刺激读者对于电子书的消费欲望,提升销售额?欢迎讨论~
我现在对正版电子书其实就两个要求:1.新书尽量全。2.排版尽量好。
&p&自己抛块砖吧。&/p&&br&&p&最近对国内主流的电子书客户端进行了课题研究,对于如何提高客户端的营业收入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在此截取研究相关部分作答。&/p&&br&&p&感谢 &a data-hash=&a495bc514faace& href=&///people/a495bc514faac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胡晓东& data-tip=&p$b$a495bc514faace&&@胡晓东&/a&先生和 &a data-hash=&449db2c5b6bbdcba63e7acf80fe63ddf& href=&///people/449db2c5b6bbdcba63e7acf80fe63d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左志坚& data-tip=&p$b$449db2c5b6bbdcba63e7acf80fe63ddf&&@左志坚&/a&先生,他们的一些观点对于本研究有莫大的启发和帮助。&/p&&br&&p&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游戏化和社会化阅读的理念来增加用户粘度,并探讨如何发掘用户需求,利用营销手段增加付费率。&/p&&br&&p&看不完长文的可以直接拉到底看结论部分。&/p&&br&&p&---------------------------------------------------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p&&br&&p&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越做越大,但真正盈利的并不多。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营收,打破盈利难的困局呢?一方面是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是想办法提高营收,后者是根本。&b&电子书客户端目前收入来源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向顾客卖书收费,其二是广告收费。&/b&&br&&/p&&br&&p&因而增加收入可从以下 三个方面下手:&/p&&br&&p&第一,&b&扩张用户基数&/b&。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增加收入的前提,是和版权方谈判时最有分量的砝码,是吸引广告客户最直接有力的数据。&/p&&br&&p&第二,&b&增加用户粘度&/b&。如果用户没有很高的活跃度和忠诚度,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用户很容易就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去。同时,活跃的客户更容易做出购买行为,也能为客户端提供免费的UGC,增加客户端的关注度和口碑效应。&/p&&br&&p&第三,&b&提高付费率&/b&。据称国内排名前列的客户端电子书付费率大多不过1%左右。提高用户的付费率,挖掘用户的购买需求是所有电子书客户端业务的重中之重。&/p&&br&&br&&p&以下将挑选出国内市场表现领先的电子书客户端,然后从扩张用户基数、增加用户粘度、提高付费率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给出可行策略。&/p&&br&&br&&br&&br&&p&&b&
国内主要电子书客户端排行&/b&&/p&&br&&br&&br&&p&&b&1.&/b&&b&权威机构评测&/b&&/p&&br&&p&《互联网周刊》2013年度移动阅读应用排行榜中的电子书阅读应用一共有13款,排名与名称如下:&/p&&p&1 iReader小说阅读&/p&&p&3 多看阅读&/p&&p&5 塔读小说&/p&&p&6 91熊猫看书&/p&&p&7 QQ阅读&/p&&p&8 网易云阅读&/p&&p&9 开卷有益&/p&&p&13 安卓读书&/p&&p&14 起点阅读&/p&&p&15 百阅&/p&&p&17 小说下载阅读器&/p&&p&19 快读免费小说&/p&&p&20 豆瓣阅读&/p&&br&&p&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产业报告2013》中根据厂商综合执行力和综合创新力绘制了中国移动阅读客户端实力矩阵,其中已经在和将要进入领先者象限的有掌阅iReader、中国移动和阅读、QQ阅读、91熊猫看书、天翼阅读和多看阅读。其中处于上升期的有掌阅iReader、QQ阅读和多看阅读。&/p&&br&&img src=&/84ef74c5fecf98498b85fea_b.jp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84ef74c5fecf98498b85fea_r.jpg&&&br&&br&&p&&b&2.&/b&&b&下载量情况统计&/b&&/p&&br&&p&由于各移动电子书客户端运营公司并未上市,很难获得确凿的盈利情况数据,而各研究机构给出的阅读类App的市场份额数据又常有出入,所以对于电子书阅读客户端市场表现力的排名将通过安卓手机下载量和iOS用户评价情况进行综合比较。&/p&&br&&p&安卓手机应用下载数据取自5月初国内最主要的几大应用分发平台,包括百度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豌豆荚、360手机助手、应用宝、安智市场、木蚂蚁和金山手机助手。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91熊猫看书由于从四月份开始关闭服务器整顿,数据是3月底中国IT研究中心提供的。)&/p&&br&&p&可以看到,手机端电子书客户端第一梯队已经形成,分别为掌阅iReader、QQ阅读和书旗小说,其中掌阅在第一梯队中暂时确立领先地位。&/p&&img src=&/bd4b418e27f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bd4b418e27f_r.jpg&&&br&&p&iOS应用分发平台为iTunes应用商店,由于苹果商店官方没有下载量的具体统计情况,故选取评分人数来反映下载热度。从图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掌阅iReader一枝独秀,在高端用户较多的苹果手机上获得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评分超过4.5的只有掌阅一家,4.5分的有网易云阅读、快读免费小说、多看阅读、拇指阅读。&/p&&br&&img src=&/071eed97fcd1e601aff6407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071eed97fcd1e601aff6407_r.jpg&&&br&&br&&br&&p&&b&策略一:扩张用户基数&/b&&/p&&br&&br&&br&&p&&b&1.&/b&&b&渠道为王&/b&&/p&&br&&p&掌阅iReader、QQ阅读、91熊猫助手和中国移动和阅读等客户端为什么能够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答案是他们有渠道优势。&/p&&br&&blockquote&“掌阅科技凭借在终端方面的积累,掌握了大量的预装资源,外加对第三方渠道的大量投入,使得其市场份额一直保持领先。目前,掌阅科技与三家电信运营商及多家硬件厂商签署了合作协议,掌阅iReader客户端可以借助这些渠道更容易地接触到消费者,这也是iReader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blockquote&&br&&p&QQ阅读虽然没有预装优势,但是凭借腾讯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QQ系列产品形成的品牌效应,使得QQ阅读具有得天独厚的营销推广渠道,能够快速嫁接客户资源。再加上腾讯的应用宝在应用分发市场上的不断发力,QQ阅读也有自己的分发渠道优势。&/p&&br&&p&和阅读与天翼阅读分别依托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用户规模、便捷的支付渠道、以及移动网络优势。91熊猫看书则拥有91手机助手的应用分发渠道推广优势。&/p&&br&&p&多看阅读最近几个季度增长趋势较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小米手机预装的优势。小米手机市场规模不断上升,2014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销量占总市场份额超过11%,超越苹果的10%成为了中国市场销量季军。&/p&&br&&p&&b&2.&/b&&b&网络文学主宰市场&/b&&/p&&br&&p&渠道非常重要,但也不是没有例外,书旗小说并没有特别强大的渠道优势,但是它的运营模式却能吸引到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其秘诀在于免费和网络文学。&/p&&br&&p&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78.2%的移动阅读用户阅读的内容来自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图书只占35.2%,网络文学有着最为庞大的用户群。&/p&&img src=&/ed23a16f90db4b1e87e0a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ed23a16f90db4b1e87e0a_r.jpg&&&br&&br&&p&这并不奇怪,网络文学是一种远比传统图书更符合移动阅读碎片化特点的娱乐读物。网络文学通常按千字或章节收费,连载中每隔一两天更新一次,快的甚至一天更新三次。每一章大概一两万字,刚好够地铁、公交上等待的时候阅读。&/p&&br&&p&网络文学在内容上也更符合年轻大众的口味,职场类可以给未涉足社会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些职场经验;玄幻类、穿越类、武侠类、情感类则能提供业余的遐想空间,满足一些人性本能的渴望,如屌丝逆袭万人迷、任性撒娇富帅宠等等。来自尼尔森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网络类型小说是最贴近大众、最贴近市场的移动阅读读物。&/p&&img src=&/5d0b4a9ed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5d0b4a9ed_r.jpg&&&br&&p&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电子书城都把网络原创版块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努力培养自己的原创队伍和资源。后果也很快显现了出来,由于大家都在做网络文学,因此竞争异常激烈,盈利并不容易。&/p&&br&&br&&br&&p&&b&策略二:增加用户粘度&/b&&/p&&br&&br&&p&&b&用户粘度指用户的忠诚度和活跃度。&/b&如果说用户基数的规模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占了渠道优势的便宜,难以看出阅读客户端的内在实力,那么用户粘度就是真正反映一个客户端设计水平的指标。&/p&&br&&p&什么样的手段能够快速而且低成本地增加客户端自身的竞争力?扩充内容资源这条路漫长而昂贵,没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和相应渠道走起来极其困难。而阅读体验逐步同质化,改进余地也越来越小。且须知&b&阅读体验也是把双刃剑,好的阅读体验是以占用用户更多流量和内存、提高制作成本等代价换来的。&/b&&/p&&br&&p&提高用户的活跃度是一个非常有挖掘潜力的方向。目前常见的有效提高用户活跃度的方法是网络原创小说连载。网络小说定时连载的形式能够使用户每天登陆客户端阅读并形成习惯。&/p&&br&&p&另一种方法是每日限时免费,在每天固定时段推出的限免能够利用定时激励机制迫使许多用户形成们天登陆客户端的习惯。&/p&&br&&p&但这些方法都只是挖掘了用户活跃性的表层,没能让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b&一套好的机制能够引导并激励用户生产出巨大的价值,游戏化和社会化阅读就是这样的机制。&/b&&/p&&br&&p&&b&1.&/b&&b&社会化阅读&/b&&/p&&br&&p&社会化阅读就是基于用户个人兴趣和主动参与,以用户间分享和互动为核心,对内容的筛选和再创造。社会化阅读在电子书客户端领域的&b&商业价值&/b&主要在于两个方面。&/p&&br&&p&&b&其一,它能够催生出大量的&/b&&b&UGC&/b&&b&(&/b&&b&User Generated Content&/b&&b&),增加用户活跃度和客户端的受关注度。优质的&/b&&b&UGC&/b&&b&既是最好的导购信息,又是吸引社会关注,增加用户基数的良好方式。&/b&&/p&&br&&p&&b&其二,社会化阅读把用户的兴趣和需求细分化,可以为商家提供最精确最有价值的商业数据和营销渠道。&/b&&/p&&br&&p&目前移动端电子书客户端在社会化阅读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普遍停留在很浅的层次。而目前在社会化阅读方面走得最远的是&b&拇指阅读&/b&,接下来具体分析。&/p&&br&&p&&b&范例&/b&&/p&&br&&p&拇指阅读的社会化阅读有哪些特点呢?&/p&&br&&p&(1) 具有社交网站性质。你可以搜索、查看并关注其他用户,甚至可以搜索到任何用户发布的状态。而在关注之后,你可以在“动态”页面看到关注对象发的每一条实时更新的动态,内容包括对方刚做的读书笔记、对某本书的评论、分享等,动态里还可以就某个话题@某人。&/p&&br&&p&(2) 引导并整合关于图书的UGC。拇指阅读的书单功能允许读者就某个主题“发起书单”(手机版暂不支持)添加推荐图书并写下推荐理由。例如发起书单“有哪些深入浅出的哲学入门书籍?”,然后你可以@他人来推荐,也可以自己推荐,等待大家的评价。这类功能可以让用户服务于用户,帮助用户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书。此外,拇指阅读还能允许用户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搜索并导入读过此书的人已经公开的读书笔记,营造出了一种很好的社区阅读氛围。&/p&&br&&p&(3)图书资料库。拇指阅读有一个非常明智的策略,那就是建立了图书资料库,类似于豆瓣读书,你在上面可以看到图书的评分、简介和用户的书评、笔记。重点在于,资料库里大多数书都是拇指书城里没有的,因而可以根据一本书的讨论热度,以及“想读”标记的数量来预测引入电子版的市场规模和效益。&/p&&br&&p&(4)借阅功能。这个特色目前可以说是独家所有,用户可以互相“借阅”对方书架上的“外部导入图书”,实质上就是免费获取一份永久拷贝。这一具有实验性质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确实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用户有了免费获取优质图书资源的渠道。至于该功能对拇指阅读图书销售的影响,暂不明朗。&/p&&br&&p&&b&问题&/b&&/p&&br&&p&社会化阅读,其社会化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圈子关系,并不是说用户互相关注了,分享读书笔记、书评了就是社会化阅读,&b&其核心在于用户间的互动&/b&&b&——&/b&&b&高活跃度的互动&/b&。这种活跃度和有多少人登陆和加关注不一样,&b&只有互动能够产生内容,也就是&/b&&b&UGC&/b&&b&,&/b&&b&UGC&/b&&b&的数量和质量才是社会化阅读的生命力所在。&/b&&/p&&br&&p&但是拇指阅读上却看不到这种互动的热度,动态区的大V们(核心用户)其动态下面回应者寥寥,连精华区的精选内容下面都很少有人参与互动,这些迹象都是活跃度低的表现,是社会化阅读并未运营成功的景象。&/p&&br&&p&问题出在哪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态区的形式很像是微博,一条条及时更新的动态非常碎片化,东一条书摘笔记,西一段评论。没有上下文就没有语境,没有兴趣点就没有交流的动机,更何况信息像流水一样涌来,又很快被新的一波信息冲走,根本来不及进行深入的思考。&/p&&br&&p&微博上我们已经被碎片化信息密集轰炸,如果来到拇指阅读依然找不到高质量的符合兴趣或需要的信息,依然是一堆他人创造的碎片,那么拇指阅读的动态区就显得过于鸡肋。&/p&&br&&p&至于精华区(手机版暂无),乍看上去视觉设计良好,大小图配合很有层次感。分三栏式设计,最上面一幅大图,点开面会有几篇书评和零碎的书摘,目的似乎是介绍一本书,并试图吸引用户展开讨论。中间一栏有两篇与书有关的长文,最后一栏是一排图书封面,推荐书籍。&/p&&br&&img src=&/e179ba108c5aa5d5a775bc8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3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br&&br&&p&这里的问题反而是信息少、更新慢(常几天一更,反映出内容和话题生产匮乏),用户选择面小(常就两篇文章),而且有些内容偏小众。话题设置的交流互动性不强,让人难以接上话。其结果就是普通用户参与度极低,不少参加讨论的人还是拇指阅读相关人员。&/p&&br&&p&&b&改进建议&/b&&/p&&br&&p&运作社会化阅读的精髓在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b&其一是引导、激励用户在良性互动中创造优质内容,其二是基于用户兴趣细分的话题内容聚合,其三是基于内容对用户价值高低的信息筛选。&/b&&/p&&br&&p&(1)良性互动与优质内容&/p&&p&优质的内容来自良性的互动,那引发良性互动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p&&br&&p&知乎为什么能够在没有给与任何物质奖励的情况下,吸引来那么多拥有各种知识和阅历的人创造出海量的优质内容呢?原因在于它准确把握了两种互补性的需求。&/p&&br&&p&一方面,非常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需要专业知识或特殊阅历才能解答的问题,有咨询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拥有专业知识和丰富阅历的人在业余时间里愿意运用自己的特长帮助有需求的人,他们也很渴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知乎给予了这两类人一个互补需求的平台,制定好社区规则,然后UGC就自动自发,源源不断地来了。&/p&&br&&p&在阅读领域创造问答是非常容易的,常见的需求有“如何理解XXX这本书里XXX观点?”“如何评价XXX这个角色?”“如何评判XXX这位作者?”,甚至书单和书评也可以以问答的形式来进行,让大家经过讨论、投票来得出最佳答案。&/p&&br&&p&&b&问答机制是引发讨论的最佳方式之一&/b&,拇指阅读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读书类的问答版块,应能极大地提升用户活跃性,增加优质UGC的输出,进而提高产品的关注度。&/p&&br&&p&(2)为用户聚合感兴趣的话题&/p&&p&拇指阅读现在的模式过于注重“互相关注”的社交网络,但却难有真正的活跃的交流互动,原因之一便在于&b&社交网络只把人聚合到一起,却没有把兴趣和话题聚合到一起,无法形成良性互动&/b&。&/p&&br&&p&建立问答版块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对细分话题的订阅来发现感兴趣的问答,并能够随时参与到问答的讨论中去。&/p&&br&&p&“已读”标记也是邀请回答的绝佳办法,针对某本书的问题可以让所有对此书标记为“已读”的人看到,从而形成讨论圈。&/p&&br&&p&(3)让用户去筛选内容&/p&&p&非常多RSS阅读应用和社会化阅读媒体都犯的一个毛病,是能够根据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聚合内容,但是由于算法上的限制,没能很好的根据内容质量进行筛选,造成用户信息过载,使用体验下降。&/p&&br&&p&&b&筛选内容的最佳方案是利用用户群体的判断。&/b&知乎的“赞同”和“反对”,Quora的“Up”和“Down”,设计好按钮让用户来筛选内容,票数越高的显示位置越靠前,大大提高了寻找优质信息的效率。同时还能极大地激励回答者创造优质信息,满足他们的社会认同需要。&/p&&br&&p&如此,拇指“精选”也不会再愁找不到话题和优质内容,不必让互动寥寥的局面持续下去了,甚至可能把“拇指精选”做得像“知乎精选”一样出名,成为高品质信息的代名词。&/p&&br&&p&&b&2.&/b&&b&游戏化&/b&&/p&&br&&p&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设计理念和机制运用到非游戏的场景中,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在此,游戏化即是指把游戏的设计理念和机制运用到阅读应用的设计当中,从而提高用户的活跃度。&/p&&br&&p&&b&范例&/b&&/p&&br&&p&掌阅iReader号称日均活跃用户达千万,确凿的数据虽不可查,但其设计上对于增强用户粘度确实高度重视。掌阅是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最突出游戏化设计的客户端。&/p&&br&&p&掌阅利用PBL成长系统、任务引导系统、签到抽奖等游戏机制提高了每日访问量,增加了用户活跃性,使用户逐渐养成使用掌阅的习惯。同时,掌阅的奖励机制给与了许多消费能力或消费意愿较低的用户赚取虚拟货币购买付费图书的机会。由于所购图书难以在其他客户端阅读,一旦开始购买行为,用户粘性就大大增强。&/p&&br&&p&(1)PBL成长系统&/p&&p&掌阅iReader设计了一套积分、升级得奖励的系统。一些特定的行为可以积攒经验值(Exp),而经验值的多少会显示在一条绿色的进度条中,经验攒够即可升级。升级可以获得奖励和特权,包括“阅饼”(购买图书的虚拟货币)和买书优惠。奖励系统由经验值、虚拟货币和书籍构成。&/p&&img src=&/cc3d3cf3da47c90dcb0ea1bbf617d1ea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cc3d3cf3da47c90dcb0ea1bbf617d1ea_r.jpg&&&br&&p&(2)任务引导系统&/p&&p&用户通过完成新手任务、成长任务等,可以快速熟悉掌阅的各项操作,包括修改昵称、买限免书、写评论、绑定手机号、充值、买书等。通过完成任务拿奖励的过程,用户也很快融入到了掌阅的客户端中。&/p&&img src=&/3b70ddf9c0bc1eab708f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3b70ddf9c0bc1eab708f_r.jpg&&&br&&p&(3)签到抽奖&/p&&p&为了使用户每日登陆,掌阅采取的办法是签到,签到的奖励机制很独特,除了奖励5点经验,还允许抽奖,用户可以从六个选择中抽到6、11、16、21、26、51阅饼中的一项(注:100阅饼=1元人民币)。抽奖的随机性赋予了签到更强的吸引力。&/p&&img src=&/2dc8152f5cfb2bb2e4d2395bfb4c0fb4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2dc8152f5cfb2bb2e4d2395bfb4c0fb4_r.jpg&&&br&&p&为了激励签到行为,掌阅设计了梯级奖励制度,连续签到五天可以多抽一次奖。连续三十天签到者还可以获得抽取平板电脑等奖品的机会。&/p&&br&&p&(4)“阅历”反馈系统&/p&&p&上图是多看的用户“阅历”,记录了用户的阅读量、阅读时间、笔记、书评等信息数据,还能为用户统计每天阅读时间段和平均阅读时间,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最有游戏性的是“您超过了X%的读书人”的设计,类似于排行榜,刺激用户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p&&img src=&/2dda2b77d90d475a7487_b.jpg& data-rawwidth=&208& data-rawheight=&3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8&&&br&&p&掌阅的“我的阅历”与多看及其类似,不过多了一个方面的统计反馈,那就是“阅读类型”,方便用户了解自己的读书结构。&/p&&br&&p&(5)小游戏&/p&&p&除了上面的“功利游戏”之外,掌阅还设计了有趣的小游戏,虽然也会有奖励,但是这类游戏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和知识性,这就是“书虫大作战”。这个游戏本质上就是一款知识问答游戏,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文学、养生、科普、历史等等,答案都来自于某本特定的书。一次五道题,适于碎片时间来玩。&/p&&img src=&/4cfd2e1a7cbbf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4cfd2e1a7cbbf_r.jpg&&&br&&p&这种游戏有一个优势,就是让人接触到书本内容,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在玩完游戏之后去查询这本书,但对于用户基数庞大的掌阅来说,每天影响一小部分人也是不小的量。&/p&&br&&p&不过此游戏问答的范围可以划分一下,例如划分为文学、社科、经管等领域,这样更能够贴合普通人的阅读兴趣关注范围。同时还可以加入相应的勋章系统,例如回答对了多少道题可以获得“XX帝”勋章,代表在某领域的阅读丰富。&/p&&br&&p&或者也可以参考曾经的热门手游《天朝教育委员会》的升学制度。另外竞赛模式也可以考虑改一下,PVP趣味性更强,又可以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可玩性比增加奖励对游戏来说更重要。&/p&&br&&p&&b&问题与建议&/b&&/p&&br&&p&掌阅游戏化的目的集中于提高用户日活跃度上,忽略了阅读行为本身。&b&阅读是一款阅读类应用最应该倡导的行为,因为只有阅读才是一款阅读软件真正的功用,也才能使用户真正有收获。&/b&否则,游戏机制的新鲜感很容易消失,当用户发现这款阅读应用并没有让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而只是让自己养成升级赚阅饼的习惯时,他很容易就会感觉到厌倦。&/p&&br&&p&可行的建议如,每月推出“一起读书”活动,精选书单,每个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一本书成为奖品,条件是这个月日均读书时间要在30分钟以上才能领取。&/p&&br&&p&让用户每天看着自己心仪的书下方一点点增长的进度条(累计满为900分钟),同时看着有多少人还在坚持(活动页面显示参与活动的人X%已经完成了今天30钟的阅读任务)。&/p&&br&&p&让用户在社区竞争机制、自主选择的奖品激励以及读书行为的自足价值中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最后还可以颁发成就勋章,坚持满一个月的用户可以得到一枚“阅读者”勋章,增强行为荣誉性。&/p&&br&&br&&br&&br&&p&&b&策略三:提高付费率&/b&&/p&&br&&br&&br&&p&各客户端的用户付费率数据并不公开,因而很难得到全面、精确、可靠的数据统计情况,但根据一些相关采访报道可以推测业内付费率大概情况。如拇指阅读创始人左志坚在《拇指阅读的社交平台野望》里表示,&/p&&br&&blockquote&“(拇指阅读)用户的付费率高达2%,是其他平台的两倍以上。”&/blockquote&&br&&p&可以拿用户定位比较接近的多看阅读的数据来验证一下。来自《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2月的一篇报道中显示,多看阅读在2013年一年中用户量从600万增长到2500万,付费用户从3万增加到35万。也就是说多看的用户付费率(付费率=付费用户数/用户总数)从0.5%增长到了 1.4%。&/p&&br&&p&如果主流电子书客户端的用户付费率只是在1%到2%之间,那造成低付费率的因素有哪些呢?&/p&&br&&p&&b&1.&/b&&b&低付费率原因分析&/b&&/p&&br&&p&关于用户付费率低的原因比较流行的解释有盗版论和体验论。&/p&&br&&p&一方面,多年来盗版电子书通过网络渠道在电子阅读用户之间广泛传播,许多用户习惯了免费获取内容资源,突然遇到了付费的电子书,他首先想到的是搜搜看网上有没有免费资源可替代。&/p&&br&&p&另一方面,一些客户端电子书的质量和阅读体验并不见得比盗版的要好多少,常常有错别字和排版问题,导致消费者不愿付费。&/p&&br&&p&电子书盗版问题虽然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维权案件的增多而逐步有所好转,但是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转变,得从其它方面赢取用户的购买意愿。&/p&&br&&p&至于阅读体验,几年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自从唐茶字节社、多看阅读精心制作出一本本在排版校对和视觉效果方面不输于纸质书,甚至略有优势的电子书以来,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有了很大提升,不少人甚至在电子书上的消费超过了纸质书。&/p&&br&&p&同时,现在的电子书客户端还提供了许多服务性功能,例如书摘、笔记、词典、百科、多终端云同步等实用的辅助功能,并且书籍可以持续进行版本更新,不断弥补校对上的差错,甚至还有社区化阅读方面的优势。这一切使得电子书阅读不只是海量便携的代名词,而是真正在阅读体验上有了超越纸质书的优势。&/p&&br&&p&从积极的一面看,随着电子书城里电子书的种数类型越来越丰富,以及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和服务功能越来越优越,电子书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人们的购买意愿也会继续增强。但是从审慎的角度来看,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短时间内要想提高付费率只能从图书营销的层面去做改进。&/p&&br&&p&在&b&如何选择作品,如何推销作品,如何发掘用户需求&/b&等问题上电子书客户端依然具有很大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p&&br&&p&&b&2.&/b&&b&提高付费率的主要策略&/b&&/p&&br&&p&&b&图书的选择&/b&&/p&&br&&p&(1)网络小说&/p&&p&网络小说不仅在题材、写作过程上符合移动阅读的特点与读者的喜爱,在支付方式上也具有传统图书电子版无法比拟的优势。来自易观智库数据显示,移动阅读用户最偏好的付费方式中“综合包月付费”“千字付费”“按章节付费”分列前三,而这三种都是网络小说特有的支付方式,传统出版物很难模仿。&/p&&img src=&/3f0ff09582ca4ebabdea9d011d22a464_b.jp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3f0ff09582ca4ebabdea9d011d22a464_r.jpg&&&br&&p&网络小说按照章节、千字付费的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容易做出购买决定,因为一次购买往往才需花费几元,甚至几毛钱,如果口味不合适马上可以换别的。而一旦看进去,读者入迷了,一本书读下来不知不觉就可能花了二三十元钱。&/p&&br&&p&此外网络小说还能提供特定领域题材(如宫斗、穿越、逆袭等)的包月、特定作家的包月、综合包年等等付费方式,能够满足更多读者的付费和阅读需求。&/p&&br&&p&因此&b&掌握、开发优质的网络文学资源是市场领先者的共性&/b&,是掌阅、QQ阅读、和阅读、熊猫读书、书旗小说等奠定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p&&br&&p&(2)话题畅销书&/p&&p&来自开卷网的数据表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受到二八法则的支配,种数非常少的畅销书能够为整个图书零售市场贡献极高比例的码洋。&/p&&br&&blockquote&“2013年动销的126万种图书当中,监控销量排名前5%的图书品种为零售市场贡献了超过59%的市场码洋。”&/blockquote&&br&&p&在电子书客户端这条定律依然适用。话题畅销书电子化的成功案例如《乔布斯传》,唐茶版《乔布斯传》在App Store上线首周售出12000本,成为了电子书销售的一个传奇。&/p&&br&&p&能够引起话题的除了名人书,就是热门电影、电视剧等大众媒介引起的阅读兴趣。例如2014年5月张艺谋新片《归来》上映后,原著《陆犯焉识》就登上了亚马逊、京东等电商的新书畅销榜,同时也立刻进入了多看阅读、掌阅、QQ阅读、网易云阅读、拇指阅读等电子书客户端的新书畅销榜单。&/p&&br&&p&&b&独家首发话题畅销书是电子书客户端增加销售业绩的一个绝佳方式&/b&。客户端运营者应该时刻关注热门话题,尽全力争取资源。&/p&&br&&p&&b&促销的手段&/b&&/p&&br&&p&(1)榜单发布与阅读专题策划&/p&&p&a.&b&榜单&/b&是最常见的营销手段之一,图书营销也不例外。排行榜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发现一些值得阅读的图书,同时还能获悉大众阅读兴趣和热点话题。&/p&&br&&p&多看阅读榜单页面除了有多看书城的新书榜、畅销榜、好评榜之外,还引入了豆瓣、当当、亚马逊、京东的图书榜单,让不同阅读兴趣的人可以多方参照。&/p&&br&&p&&b&榜单方面容易犯的问题是把所有书都放到一起排行,忽视了读者兴趣的细分特点。&/b&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掌阅,设有出版、男频、女频、好评、个性、神作榜六大板块,细分为20个榜单,能够多维度多领域满足不同人的兴趣需要。&/p&&br&&p&但是榜单也有缺点,那就是针对性不强,难以完全按读者兴趣细分下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划分方式。&/p&&br&&p&b.&b&阅读专题&/b&算是对榜单的一种补充,编辑策划的成分很重。这部分可以应时节和社会热点推出不同的阅读书单或促销活动。&/p&&br&&p&这方面做媒体出身的网易云阅读做得很不错,在情人节推出“情人节:带本好书去约会”专题,里边有心理学、文学、“泡学”、护肤美颜等三四十本关于爱情的书,满足两性话题的需要。而在文章出轨事件爆发后又反应迅速推出了“降‘三儿’十八掌”专题,&b&从热点话题上升到女性情感危机处理,非常具有话题发掘的功力,让人感受到了读书与社会的衔接性。&/b&&/p&&br&&p&另外,阅读专题也可以结合广告来做,既能减少广告带来的不适感,又能通过提供实用信息增加用户对广告的注意时间。例如多看做的“特约专题”,让广告方为读者带来特约优惠专题图书,既让读者得到实惠,又让广告方得到读者更多的注意力,还能让广告与客户端更好地融合到一起。&/p&&img src=&/fa4f3ebdd73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fa4f3ebdd73_r.jpg&&&br&&br&&p&&b&把广告方设计为向读者推荐某类型图书专题的“书友”应该是今后阅读客户端做广告的一种良好思路。&/b&&/p&&br&&p&(2)个性化需求挖掘&/p&&p&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之所以去阅读和购买一本书,是因为他从某个地方得知了他需要这本书,那为什么不让阅读客户端成为这样的地方呢?“发现”一本书是购买的前提,因而图书推荐和导购是电子书营销最主要的内容。&/p&&br&&p&a.&b&书单&/b& 书单功能很多客户端都有,但这种功能只有在阅读社区互动性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威力。拇指阅读的“发起书单”功能允许用户就某个主题或需求邀请人来推荐相关图书,例如“2013年最好看的小说”或“哪些书能让你了解爱情的真谛”等。&/p&&br&&p&话题能够聚合相关兴趣的用户,互相推荐同一兴趣领域的著作,使用户服务于用户,针对性强、命中率高。&/p&&br&&p&但拇指阅读书单功能依然有很大改进余地。第一是发起书单的时候并不能自动显示相似书单是否已经存在,从而造成重复提问,资源浪费,不利于相同兴趣用户互相发现和聚合。同时,如果能为推荐图书设置点赞排序,那就能够根据众意形成推荐度排行榜,为用户筛选信息。&/p&&br&&p&b.&b&想读标记&/b& 拇指阅读的想读标记能够让用户标记自己想读的书,最妙之处在于这本书既可以是书城里有的,又可以是暂时还没有的书。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统计相关数据,预测制作某本书电子版的市场效益。掌阅也有类似功能,特点是能够对实体书扫码,然后在客户端推出这本书的时候通知用户。&/p&&img src=&/fc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br&&p&c.&b&购物车&/b& “购物车”其实就是一份欲购清单,很明显是在向电商网站学习。界面右上角红色小圈里的数字就是在提醒用户你想要买多少本书。多看阅读推出的这个功能会让人产生把挑到的感兴趣但不会立即购买的书放进购物车的冲动。这其实是对人类欲求层次的一种细分,在买和不买之间再加入一个“想要买”,从而对人造成一种自我激励的效应。&/p&&img src=&/89af18a104b2a31e0b72c51e1ceee812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3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br&&p&d.&b&智能推荐&/b& 掌阅、多看等客户端都有“猜你喜欢”之类的功能,但是推荐命中率极低,显现出算法的局限性。其实最早实现智能“个性化推荐”的亚马逊的推荐算法现在来看命中率也不算高。&/p&&br&&p&反而是虾米音乐的App在个性化推荐方面非常有成效,它的方法是根据用户喜欢听的歌曲搜寻包含这首歌的其他用户制作的精选集,把UGC给用活了。由于包含该歌曲的精选集里的歌曲常常在某方面有共性(如曲风、嗓音、气质、主题等),因而常常带给用户惊喜。而这种分类方法计算机是难以做到的。&/p&&br&&p&借鉴一下,阅读类客户端可以根据用户在想读、已读、购物车里的书为参考,专门向用户推荐包含这本书的热门书单,或者直接推荐这些书单里的热门图书。前提是要建立起一套发起书单的系统,让用户去完善书单,评价书单内的书籍。良好的书单系统应能让用户在不同的细分话题和趣味下组建书单,并聚集到一起分享推荐。如此,书单便能成为非常有价值的UGC,让用户发现更多的好书。&/p&&br&&br&&br&&br&&p&&b&结论&/b&&br&&/p&&br&&p&本研究梳理了当前中国移动端电子书客户端市场概况,挑选出了市场表现优异、具有代表性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几款客户端,从扩张用户基数、增加用户黏性、提高付费率三个方面总结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方法,并对其存在的部分缺陷提出了改进建议。具体结论如下:&/p&&br&&p&&b&一、扩张用户基数&/b&&/p&&br&&p&首先,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阶段属于渠道为王的时代,市场上的领先者基本都是具有特殊渠道资源和用户资源的公司,能够迅速扩充用户规模,占领市场。&/p&&br&&p&其次,网络文学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最大,书旗小说的成功在于能够免费向用户提供数量巨大的网络文学资源,因而能在没有渠道优势的情况下,创造出巨大的用户规模。&/p&&br&&p&再次,忽视了内容资源建设的“阅读体验至上”模式容易陷入图书资源更新慢、数量少、类型窄和制作成本高的困局。就市场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用户更在意的是图书资源的丰富程度,而非阅读体验的精致。特别是在阅读体验的差距逐渐缩小的趋势之下,更是如此。&/p&&br&&p&&b&二、增加用户粘度&/b&&/p&&br&&p&增加用户粘度就是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和活跃度,最有发展前景的两个机制是社会化阅读和游戏化。&/p&&p&社会化阅读能够增加用户的粘度,并能产生出大量UGC,还能为书城的营销活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但切忌让客户端沦为基于关系的社交网站,而要成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产生对用户有用信息的互动平台。&/p&&br&&p&游戏化可以利用一整套游戏机制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引导用户快速熟悉客户端的操作和功能,养成使用习惯。游戏化虽然能显著提高用户活跃度,但如果用户只是被游戏机制绑架,而非从客户端满足真正的阅读需求,那等到用户新鲜感耗尽,游戏机制也会失去效力。&/p&&br&&p&&b&三、提高付费率&/b&&/p&&br&&p&电子书客户端普遍存在用户付费率低下的问题,原因部分在于盗版泛滥、付费习惯未养成。而电子书客户端在图书的营销方面也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余地。&/p&&br&&p&图书销售也有二八法则。在图书的选择上,网络类型小说和话题畅销书是带动销售的主力军。网络类型小说在连载形式、付费模式上能最好地适应移动阅读的碎片化特性,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话题畅销书则能够借助电影、电视剧、名人等社会热点的关注效应为电子书销售增势。&/p&&br&&p&促销手段上,按读者兴趣细分化的图书榜单、结合社会热点和广告的阅读专题是较为直接的促销方式。通过想读、已读标记和“购物车”搜集到的读者阅读信息,再结合社会化阅读社区产生的书单,客户端可以深度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推荐书目,甚至进一步做到精确投放广告。&/p&
自己抛块砖吧。最近对国内主流的电子书客户端进行了课题研究,对于如何提高客户端的营业收入有了系统性的了解,在此截取研究相关部分作答。感谢 先生和 先生,他们的一些观点对于本研究有莫大的启发和帮助。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游戏化和社会…
看了下问题日志,貌似这个题是 &a href=&/people/yang-dong-run& class=&internal&&@杨东润&/a&的论文?whatever了,先吐个槽,书城图书太少是不能盈利的原因?你知道现在纸质书的盈利情况是什么样的吗?电子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豆瓣的个人作品是电子书吗?你自己答案所写的网络文学是电子书吗?知乎推出的盐系列是电子书吗?这些都不是所谓的传统图书,因为他们没有书号,所以如果你把电子书仅局限于纸质书的电子化,这个概念绝对有问题,吐槽结束。&br&&br&&b&回归问题,我的结论是:在这个圈地的时代,数字阅读书平台最需要关注的是让自己活下去,而不是想着如何去盈利。&/b&&br&&br&挖了胡晓东的淘宝阅读,逐步发力的百度阅读,千万用户的QQ阅读,依靠硬件kindle的amazon,再加上做kindle中文系统起家的多看,专注网络文学的书旗和起点,小清新的豆瓣阅读,和最近比较火的做阅读社交的拇指阅读。哦,忘了一家,现在被称为用户量最大的ireader(从wap时代起家的)。这都已经多少家了,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呢:网易云阅读、新浪读书、字节社、京东阅读、当当阅读、各种阅读基地啊等等等,这些仅仅是阅读平台,背后的制作单位、版权单位还没列呢。而最无奈的是,现在的市场里没有一家可以被公认为第一,而从最近的发展态势来看,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品已经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了,所以与其想着把书卖得多,不如先考虑如何活下去。&br&&br&在看过一些专业文章、知乎的回答啊,一般的解决办法如下:给予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拥有更全的书籍和增加付费阅读用户数量。&br&&br&1、更好的阅读体验&br&&br&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这件事:电子书制作流程到底有多难。&br&&br&自从买了kindle3之后,就开始去各大电纸书论坛找资源、学技巧。经过了几个月之后,居然大概明白了电子书的制作流程(其实这个制作流程真的不难),尤其最近几年大部分论坛都开始采用多看(这里埋个坑)的标准后、已经变得很流水线了。简单介绍下吧:首先拆书、然后OCR、将内容转到word后设定好格式要求并校对、校对后转化成epub就可以了。(知乎的相关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多看电子书制作的流程是什么?&/a&)&br&&br&看起来很简单吧?而现在的情况就算OCR再怎么精准还是会有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被诟病的排版和校对问题。&br&&br&关于错别字,所以如果真的想做好,无他:更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这些与效率相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多看书目激增后被人诟病错别字增多的原因。所以个人认为,就算这是个毛病,但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而且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在阅读平台,因为有些是直接从电子书制作单位引进的。&br&&br&关于排版问题,我还是想多说几句,之前有很多人吐槽kindle排版差、称赞多看和字节社,但在我看来现在其实差距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公交上、地铁上如果看到有人在使用阅读软件时,都会凑过去聊几句,收获太多了(有人用过Apabi Reader吗?)。在我臭不要脸地搭讪经验中,关于排版问题吐槽的人真的很少,因为其中很多人看的书是自己下的或自己排版的。当那些从塞班机、网络文学阅读平台转到现在的阅读软件时,在排版方面基本都是质的飞跃。更好的阅读体验更多可能是专业用户的要求;对于新手用户、中间用户而言,现有的阅读平台基本可以满足他们阅读的体验了。所以这点在我看来好的体验是加分项,但不是核心问题。&br&(在这里跟被我在车上搭讪的人道个歉,我知道我这个行为挺招人烦的,谢谢你们的耐心)&br&&br&2、书籍种类太少、劣质书充斥书城、找不到自己想读的书&br&&br&此类的情况其实多是纸质书的电子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究竟有多少家传统出版单位同意和阅读平台进行版权合作?还有究竟有多少本书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呢?&br&&br&&ul&&li&绝大部分的书籍的版权是在传统出版社所有(现在很多在民营出版社),进口书籍需要由专门的进口经营单位来进口还得被报批。所以更多的书籍意味着更多的版权合作,这个真的需要时间。&/li&&br&&li&到底多少本书才会满足用户的需求呢?之前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也曾经在埋怨书籍过少,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算了一笔电子书制作的帐我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帐很简单。道理很简单:尽量减少制作成本、尽量增加购买人数。还是拿例子来说吧:依然是之前混论坛,群里的几个大拿迷上了经济学,于是在看了些科普书之后,开始制作一个比较大的工程《&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0252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顾准文集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有些人可能会知道顾准,真的是大牛),这本书在豆瓣被1695个人评价。与此同时活跃在各大阅读平台畅销榜的《&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536624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评价的人数是7263(多看是2105),阴谋论十足、扯淡到家的畅销书《&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08187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货币战争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被34535个人评价过。经典中的经典的《&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843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王子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呢?仅一个版本就被162155人评价过。这就是现在的阅读平台策略,优先推出当下热门畅销书、经典书籍,尽量被更多人购买、阅读和分享,赚回成本。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用户有教材电子化的需求但没人做,平台全都扎堆做网络文学的原因了吧?&br&&/li&&li& 同时,在我做过的用户调研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想买的书搜不到,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畅销书、劣质内容书籍充斥书城,人们获取想读的书的成本增加造成的。很无奈的一个现象:数字阅读平台逐步长成了我们讨厌的书店的样子,优质的电子书平台如同独立书店一样举步维艰、濒临倒闭。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做个性化推荐,让“猜你喜欢”替代“编辑推荐”。&br&&/li&&/ul&&br&诛心的一句话,如果阅读平台真做成了大家喜欢的那个样子,结局应该就是现下的独立书店差不多。&br&&br&3、增加付费用户的数量&br&&br&持此观点的人其实不占少数,而且在我看来这个绝对是对的,但是它需要的是时间,因为养成习惯需要时间。&br&&br&在当下中国,我们听着免费的音乐、看着免费的视频、玩着免费的游戏、用着免费的杀毒软件和安全卫士,却要让更多的人们为了阅读付费,逻辑在哪里?仅仅因为书的价格低廉吗?&br&&br&看看现下最大的几个阅读平台现行的政策:多看的云空间、优秀的PDF阅读功能,QQ阅读、ireader死命推的网络小说和免费畅销书,励志做书社交的拇指阅读也有个NB的借阅功能,这些大佬们天天在宣称付费用户少的同时所做的都是一件事:努力让更多的人选择自家平台,为此就算赔钱、有版权问题、传播盗版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现下重要的是圈地、圈用户,想现在赚钱?醒醒吧!&br&&br&关于这点我只想到了豆瓣,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公司。amazon一个通知,他们停了kindle推送;为保障原创作品,没有书摘功能(这点是个人猜测);阅读器只能阅读自己购买的内容。圈地的事情貌似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与此同时它也被很多人诟病产品功能少、分享机制差、无法阅读PDF等等,但他们却在一个图标上下足了功夫(&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豆瓣阅读的新图标有什么含义?&/a&),我只能说文艺气息十足的豆瓣阅读是个有情怀的产品,真心褒义。&br&&br&&b&所以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市场下,如何能保证自己的产品活下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b&&br&&br&一、建立属于自己的护城河&br&&br&要想活下去就得有自己的护城河,让人们看到这个产品就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满足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现下的阅读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br&&br&1、BAT、网易这些互联网大佬的产品不多赘言了,有钱、有用户转入,想死都难;但是在这几家大鳄眼里,数字阅读应该不会被重点扶持,毕竟还是太小了。&br&&br&2、多看最了不起的是它制订了规则。论坛自制epub目前多采用了多看的电子书格式,再加上完善的阅读功能,多看现在在数字阅读平台方面优势是巨大的。如果不讨论版权问题,现在多看的云平台上的电子书应该能赶上一个图书馆了,想想挺恐怖的。而且虽然被人们诟病励志书过多,但多看的IT此类书籍是其他平台中最多的,所以知道为什么知乎的多看粉那么多了吧?&br&&br&3、依靠着豆瓣读书,豆瓣阅读有着现下中国最全的书籍数据库、最优质的书评和读书人最习惯的阅读记录工具,而且在我看来豆瓣阅读正在聚集着中国现下最具备付费习惯的用户资源之一,虽然还会被人视作小众产品。你可以吐槽豆瓣阅读的阅读体验差、阅读功能少,但人家的原创作品销量很可观。&br&&br&4、amazon只要有kindle这个硬件就足够了,在我心里kindle就是最佳阅读设备。在培养用户付费习惯上面,国内kindle的低价电子书真的很有效果。&br&&br&4、拇指阅读现在给我的感觉是一门心思做书社交了,个人感觉应该会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有点感觉读书会+阅读的感觉,会关注的,谨慎看好。但现在的用户数量跟上述产品相比确实有点少。&br&&br&5、网络文学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也已经盈利了。对于他们而言,抱好NB作家的大腿、找到更多的大腿抱才是王道,而且感觉它们会逐步变成出版社的角色,提供内容给平台。&br&&br&二、发现更多优质阅读内容、探索新的方式&br&&br&当所有人都在抱怨出版社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我们看到了《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此类魔幻小说、以东野圭吾为代表的日式推理小说、《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此类青春励志书籍的成功;说到国内,我们也见证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以唐家三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的畅销。真正优秀的内容从来都不缺市场,所以平台所要做的就是发现更多优秀作者,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br&&br&需要注意的一个趋势:Medium、豆瓣专栏、知乎专栏及有声书的尝试都在逐步淡化“书“这个概念,而专注于提供用户喜欢的内容。amazon推出的同人小说出版平台kindle worlds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突然想到九州了)。&br&&br&数字阅读所带来的阅读技术是革新的。书页备注点击直接可看、无需跳转,字典内置阅读器等功能就不用多说了。原来的书配盘模式,现在可以直接将视频放入书页中或者做成动态gif。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新闻,他们做的一个旅游杂志里加入了视频,而且在一些图片处加入了轻音乐,真正做到了视听享受。&br&&br&三、更丰富的付费模式&br&&br&豌豆荚曾经写了一篇关于付费玩家分析的文章(《用户研究告诉你付费玩家的 5 个真相》&br&(链接入下:&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ODEzOTUyMg%3D%3D%26mid%3Didx%3D1%26sn%3D832c780eddd7b%2523r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p./s?&/span&&span class=&invisible&&__biz=MzA5ODEzOTUyMg==&mid=&idx=1&sn=832c780eddd7b%23r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文章提及了两个概念,“交易效用”和“金额门槛”。&br&&br&交易效用其实可以在按章节付费中可以体现出来,千字两分奠定了网络文学的付费模式和标准。6元电子书也是现下大部分数字阅读平台遵循的游戏规则,短篇小说价格一般都定在1.99、与之前的豆瓣个人作品价格一样。当人们支付成功一次,下次在支付同等或者更小金额的时候多半就不会考虑太多了,也就是文章所提及的金额门槛概念,淘宝阅读和中国移动在做的就是让人们习惯每月付费的习惯。&br&&br&所以现在的付费模式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研究和尝试,随着民营虚拟运营商的入局,也让这个市场充满着更多的可能。当然所有的尝试一定要遵循一个前提:让用户认可自己付费的行为。&br&&br&四、更适合的运营&br&&br&个性化推荐固然是好的,但是基于中国特色,运营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我看来,所有运营活动都应该与目标用户特点相匹配的。(下面是豆瓣阅读和多看阅读的微信订阅号对比图)&br&&br&&img src=&/6e3d757c7e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e3d757c7e_r.jpg&&&br&&img src=&/b9fa310f85fd10fea09ea8b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b9fa310f85fd10fea09ea8b3_r.jpg&&&br&根据现有的产品,整理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运营方法:&br&&br&1. 作品上架首周特价促销(多为半价)&br&应该是豆瓣最早提出来的,根据现在的效果来看效果很好,新内容获得了更多关注、读者得到了实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例子呢?因为反效果太伤了。&br&&br&我在做调研的时候,至少四个人跟我说了这样一本书的经历。多看为《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这本2014年第一部首发书造势已经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了,试读版造势、引大V推荐、首页固定板块,当然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正式发布后也有很多人原价购买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时间不久),正好赶上了多看的一个活动,价格打到极低,记得没错是首发价格的2/3,具体确实记不清了。而这件事的效果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态度:不再追求首发书、坐等活动打折,因为他们觉得太亏了,而最新上架栏目他们都不再关注了。&br&&br&2. 今日免费&br&这个就不多说了,免费永远是一个大噱头,也是一个有效的运营手段。之前多看的用户因为十点免费的书籍多为励志书,且内容较差在论坛控诉了半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天十点会去多看看今天限免的书籍。&br&&br&3. 每周读书会&br&这个标题取得直接用了多看现在的活动,但其实是不准确的。简单而言,平台一段时间内将作品限免、读者购买并写下书评,平台根据书评的给予作者一些奖励,之后再原价销售作品。&br&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作品可以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和优质的评论,有了这些量的积累,会为之后的销售有帮助。但这个形式得有一个前提,必须是优质作品。&br&&br&这个运营以前是多看在论坛里做的,现在貌似已经更名为“多看君读书沙龙”了,位置也在书城上有显示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是多看是免费推出《旧制度与大革命》,然后让读者两周内完成书评,多看给予读者优惠券等形式的奖励。而当这个活动结束了不久,这本书就定价为6元,并被重磅推荐了。&br&&br&4. 排行榜和荐书人&br&排行榜就是在降低读者选择成本,通过数据帮助读者更好的、更快速的选择想读的书。&br&&br&荐书人,一般都是你信任的人。多看现在力推的书评人(里面有陈章鱼)就是在做这件事,算是简单的书社交吧。而amazon更彻底,直接请大V过来当kindle荐书人。拇指阅读现在做的书吧跟豆瓣小组有点像,里面内容其实还是比较空洞的,活跃度也不是太高。&br&&br& 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了下问题日志,貌似这个题是 的论文?whatever了,先吐个槽,书城图书太少是不能盈利的原因?你知道现在纸质书的盈利情况是什么样的吗?电子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豆瓣的个人作品是电子书吗?你自己答案所写的网络文学是电子书吗?知乎推出的盐系列…
宅男,书虫,吃货(微信公众号:thezxz1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上最坑爹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