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主题制作软件免费巴塞罗那

OPPO R7 Plus定制版曝光 内置巴萨主题
[摘要]该定制版基于R7 Plus设计,除了系统部分加入了巴萨主题的锁屏、壁纸、图标以及专属App之外,机身背部还印有球星签名。
腾讯数码讯(汪洋)近日我们从OPPO官微了解到,OPPO将会在9月8日举办一场OPPO巴萨全球联合发布会,目前双方还并未透露具体的合作细节,但基本确定的是OPPO会发布一款R7 Plus巴萨版定制手机。目前OPPO R7 Plus巴萨定制版的产品渲染图已经提前被曝光。该定制版基于R7 Plus设计,除了系统部分加入了巴萨主题的锁屏、壁纸、图标以及专属App之外,机身背部还印有球星签名。产品规格方面,R7 Plus定制版基本与普通版保持一致,拥有6英寸1080P屏幕,搭载联发科MT6795处理器,辅以3GB内存以及32GB存储空间,同时采用1300万像素摄像头以及4100mAh容量电池,支持VOOC闪充技术。如今手机厂商与足球俱乐部的合作可谓是屡见不鲜。去年华为就曾经推出过阿森纳版华为P7,而今年魅族也刚刚推出一款恒大定制版MX5,另一家国产厂商金立也宣布成为中国足协官方赞助商。很显然,在手机行业这片“血海”之中,厂商们也是想尽办法通过这些营销方式来提升自身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气。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jiedu]
看你想看,说你想说刷新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领商数码属于深圳市领商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是一家正规注册的企业。我们主要经营华为、魅族、小米等品牌行货手机。我们只卖正宗行货,杜绝假货。
作者: 领商数码 | 分类:
| 评论:0人 | 浏览:
作者: 领商数码 | 分类:
| 评论:0人 | 浏览:
作者: 领商数码 | 分类:
| 评论:1人 | 浏览:
作者: 领商数码 | 分类:
| 评论:1人 | 浏览:
文章总数:4评论总数:2浏览总数:81当前主题:松松主题水木-掌上智能-[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主题文章列表
一共 93 篇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lionheart117&(lionheart117),&信区:&PocketLife
标&&题:&[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8:41:19&2015),&站内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产手机依然会是这两家主导局面,他们的争霸战将会持续很久。那么他们的崛起之路到底怎么走的,他们神秘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初探一二。
时光转回2012年,那时候华为电信设备部门正在向行业老大爱立信发起冲击,此时的华为终端部门,只不过是配合各国运营商的一个附庸,每年完成各种定制机就是最大的任务。但是我们不得不感叹华为高层的决策智慧,这样一个看上去鸡肋至极的部门,被任正非看重独立出来,同时委派开拓欧洲电信市场的余承东掌舵终端公司,作为未来的支柱大加扶持。
华为是一家铁血而冷血的公司,外界一般的印象便是所谓的“狼性”。如果翻开华为内部种种培训资料和讲话,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家极度军事化管理思想的高科技公司。各级领导率领着手下一群“螺丝钉”,以惊人的运转速度维持着这个庞大集团的不断前进。
而从最高领导任正非到最基层一个小组长,华为人的目标都很明确:销量和利润。这两样东西就是华为唯一的最终KPI,也是华为剥去一切繁杂干扰最明确的目标。销量可以推进市场占有率,可以维持华为地位的存在;利润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
这种模式有着令人恐惧的强大执行力,只要方向正确,通过燃烧员工的生命,加上整个华为集团强力的资源支持,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华为有钱的没有华为人拼命,比华为拼命的没有华为那个资源。
但是这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终端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时,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当时苹果初步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远称不上完善的安卓还在努力扩张;国产品牌还在给运营商打工做定制机,小米还在为30万台“论坛众筹”的小米1供应链发愁。
所以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手机,到底应该走什么价位,到底应该树立怎样的品牌价值,从余承东到终端公司的普通员工,对此都没有任何经验。中华酷联的其他几家,还在快活的做着运营商定制机,舒服的躺在运营商补贴身上过日子。
对于普通华为员工来说,自己不过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去哪里、怎么做只要看自己的领导就好。但是对于华为执行力的各个节点—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来说,没有目标是一件非常不适应的事情。
当时的华为,试图脱离给运营商做低端定制机的局面,但是可供参考的对象实在太少;同时线上线下所有的渠道都=0。出了几款不温不火的产品,虽然初步把华为手机的品牌独立出去,但是距离任正非要求的目标实在太远。
于是余承东做出了第一次重大决策————走高端!而且这个步子跨的不是一般的大:不仅要做高端手机,还要做自己的芯片!当时华为芯片公司——海思,已经开始秘密研制自己的SOC芯片,华为终端高层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样跨越式的发展能够一炮而红。
产品出来,其实还算不错,采用德仪平台的ASCEND&P1/D1确实摆脱了低端定制机的模样;而在巴塞罗那同期发布的D1四核版,更是采用了所谓“最强四核”的海思K3V2,一下子引爆了国内舆论:中国人自己的手机芯片!还是四核的!!彼时,大家还在争相购买三星、Ti、高通的双核处理器,华为不声不响突然搞了个大新闻,不管是对于业界还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
但是结果并不是那么美好,P1率先上市,但是因为缺乏市场运作经验,上市价格极为狂放的定为2999,市场反应寥寥;不到一个月,又非常失误的出现了价格的大跳水,市场价直接摔到1900以下!这对初生的ASCEND品牌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市场渠道几乎完全崩溃。
而D1系列拖延了好几个月上市,已经完全错过了市场窗口期,无所适从的华为将Ti&4460的双核版本悄悄的在京东上架,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和推广;采用了“自主四核”K3V2的版本更为凄惨,因为海思一贯是作为华为降低成本的存在,手机SOC经验极度缺乏(第一款K3芯片在windows&mobile时代也是匆匆下马),这就导致K3V2初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设计失误,导致需要重新流片(等于推倒重来了),结果D1四核版年初发布年末才上市。
即使这个自主四核的手机定价不到3000,但是乱作一团的市场政策,以及对自身品牌过高的自视,让初生的华为终端吃够了苦头。一向在微博上用出格言论来做“免费营销”的余承东,甚至数次面临下课风险。
就在这时,小米的超高性价比、网上抢购模式红火起来,小米1/2代几乎爆炸性增长的销量迅速抢占了几乎所有的线上销售资源,小米模式的分析成为国产手机公司各位大佬办公桌上最常见的参考。
华为手机的高层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做必将失败的新一代旗舰D2的同时,他们也做出了两款荣耀系列低价机:单核的荣耀1和双核的所谓荣耀四核。这是华为第一次尝试走不一样的路,很快就尝到了甜头,避免了D2失败完全拖累终端公司的整体表现。
D2这款手机设计的比较失败,K3V2缝缝补补勉强堪用,但是节省成本的初衷,使得K3V2变成了同时期四核SOC芯片当中晶体管面积最小的那个,换句话说——性能很低,功耗倒是很高;同时对成本的严控,让华为选择了一家让他们悔青了肠子的GPU供应商——图芯技术(Vivante)。
Vivante为海思展示了他们的GC&4000&&GPU,这玩意纸面参数极强,但是耗费的晶体管面积很小,同时授权费用很低。对于一贯脑子里只装了“低成本”三个字的华为和海思来说,这样“物美价廉”的设计正中下怀,大喜过望之下“买买买”。
等到产品正式上市之后,华为才发现问题极多:GC&4000设计频率超过600Mhz,这也是它纸面参数强悍的根本,但是实际使用中如果在手机芯片上做到这个频率,以K3V2的40nm制程来说,唯一的结果就是手机只能亮屏2小时,而且温度能够煎鸡蛋,最后只能大幅度降频使用……….同时Vivante对于当时安卓游戏的纹理材料格式支持很不好,换句话说——兼容性差。
而华为D2为了纸面参数好看,设计了三防和1080P屏幕,导致的后果就是K3V2几乎全是在超负荷运行,温度高功耗高,但是依旧卡顿不断。华为内部迫于余承东的压力让这款手机强行上市,但是心知肚明产品到底如何,为了避免未来的损失他们定了一个自认为不会有多少人买的价格:¥&3980。
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又对这样的奇葩做了无情的惩罚,D2上市之后跳水幅度远胜P1,对整个华为品牌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样的破坏力一直在发酵,以至于华为后来出台了D2出问题可以免费换取Mate&2的政策。
而同期上市的低价机型——配置几乎一样,价格却比小米还低——1888的荣耀四核,却在销量上给了余承东一个大大的惊喜;对于一直在摸索高端市场和小米模式如何结合的华为高层来说,这无疑是黎明前的曙光。
痛定思痛,华为对整个产品线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盲目的上高端产品,同时确定了互联网品牌和小米对抗的策略。同时双线作战,不再迷信小米的互联网模式神话,踏踏实实走华为原来的跟随路线:严控成本,利润至上,老实回归到”抄袭“的道路上。
是的,此时的华为,不再沉醉于所谓的““国产、自主、希望”;回归成了那个冷血无情务实的华为。
首先,陆续将线上+低价的机型独立出来发展,直接做成荣耀子品牌。这步棋走得非常到位,荣耀这个品牌本身和华为扯不上什么关系,从字面上来说,比红米之于小米品牌的破坏力小很多;其次,荣耀是真正独立出来,从产品到运营都完全脱钩的子公司,这样一来完全可以跟小米这样的“轻型”对手互搏,没有对华为品牌的重重顾虑。通过对纸面参数的跟随和肉搏,通过对各种宣传渠道的大力灌输,荣耀子品牌跟小米渐渐能够分庭抗礼。
而华为本身ASCEND品牌,则是开始全面copy最成功的线下品牌:三星、OPPO、VIVO,不再纠缠于线上的性价比等因素。产品设计全线追随苹果,线下渠道努力拓展,激励线下代理商并留出充足的利润。
P6就是这个战略第一个成功的产品:几乎和iPhone所差无几的外观,和相对轻薄的造型对线下消费者取得了比较好的吸引力;2688的初始定价以及后续坚定的价格管控,充分调动了线下的销售积极性。这款机型虽然使用了拙劣无比的K3V2,虽然金属贴皮工艺相当粗糙,但是给华为终端第一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润!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P6除了外观和轻薄,简直不能用!K3V2的高功耗高发热,在P6轻薄的机身上造就了“电磁炉”般的效果;同时华为之前供应链依然停留在严控成本的阶段,使用的电池衰减非常严重,使用一年以上电池容量甚至能衰减超过40%。
但是这并不妨碍P6的大卖,在线下市场,一个悲哀的事实就是:产品的好坏和销售数据几乎完全不挂钩。线下市场非常依赖广告宣传和渠道建设,互联网销售注重的口碑营销和低价在线下几乎完全吃不开。从P6开始,华为强悍的执行力开始发力线下渠道,各种挖人各种重金沟通代理商乃至运营商(营业厅渠道是我国最重要的线下渠道)。
P6到P7再到Mate&7,华为这样的线下渠道建设终于开花结果。Mate&7的成功,甚至出乎华为自己的意料。据称Mate&7最初预估的出货量是200万台左右,发布时备了130万部现货。
但是Mate&7赶上了好时候:
1.华为在Mate&7开发时,大概有过再次冲击高端的准备,赌徒精神再一次发作;不仅上了海思“赌”出来的麒麟925,有了8核的噱头,大屏幕大电池双卡双待直接迎合了线下的需求,同时还在苹果之后第一个加上了按压式指纹识别。华为内部也理顺了业务,推广时凝成了一股绳,注重线下的广告轰炸。
2.当时小米的饥饿营销模式正在巅峰,这套模式不仅在线上完美的解决了库存和销售的矛盾;更能发动线下黄牛的囤货积极性,配合线下宣传攻势,可以轻易的在普通消费者中间传播产品热度。
3.当时三星S5由于产品本身不够给力,加之线下渠道异常混乱,整个三星的线下销售都出现了崩盘的趋势;而小米等新兴品牌并没有做好冲击三星产品线的准备,OPPO/VIVO等也在静观其变。在3000这个价位,大家都比较虚弱,没有能顶大梁的产品
4.由于政治因素,国内开始注重所谓信息安全,这对于华为这样的高新技术型公司非常有利;在这股风潮之下,很多线下消费者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替代苹果三星的国产品牌。
所以最终,在3000价位,Mate&7手握天时地利人和,用这不可复制的优势引爆了销售。至今大约500万台Mate&7为华为贡献的利润,大约抵得上友商们其他机型的两三倍的了。
再回首中华酷联的几位”小伙伴“,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跟不上趟了:中兴深陷集团负增长不能自拔,不断输血成立的努比亚一直没能打出什么名头;联想价格越做越低,价格管控完全混乱,甚至出现了4000+的旗舰一年之后卖1700的荒唐事;酷派更为不堪,严重依赖运营商渠道的酷派,在中央一纸文件严令削减运营商营销投入之后,顿时收入枯竭,正在跟乐视和360商讨合并事宜。只有华为,一家风景独好。
Mate&7火了之后,华为后续跟进也非常及时:既然产能一时半会跟不上来,就直接打饥饿营销,甚至自己旗舰店都开始加价销售,为此出现了很多例如雇人排队、雇人抢购等怪异行为,当然这些也都是大家用烂的常规招数。
其次,从线下转线上,通过线下的成绩为Mate&7背书,拓展到互联网宣传,努力推动所谓的口碑宣传。互联网宣传投入小见效快范围广,虽然忠诚度不如线下,但是重金之下的狂轰滥炸进一步巩固了Mate&7的优势。网上的不断抢购,也为线下的黄牛所热捧,转化为线下销售的动力。
所以说,Mate&7的成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是华为宣传、渠道等方面努力的开花结果,也是一贯坚持不惜代价建设线下渠道的必然回报;当然也离不开当时对于大屏幕、指纹识别这样市场热点的准确判断。
但是之后,华为就有点收不住了,进入2015年,华为后续高端机明显不如Mate&7来的那么火爆。首先Mate&7的成功对华为来说也是偶然的产物,也就是说作出决策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卖这么火,所以就算后期再努力,整体销量也再难有大的突破。
其次,华为本身对Mate&7成功的分析显得盲目乐观,过于自信的认为是自身品牌价值建设出了成果,忘记了时机和产品本身的重要性,以为消费者已经愿意给华为的产品溢价掏钱。而寄予厚望的麒麟950,因为台积电16nm制程的拖延,加上海思本身的一些问题迟迟难产;原本是备胎方案的8核A53芯片—麒麟930/935被拿出来顶大梁。华为后续机型的配置都显得跟不上时代,甚至相对于Mate&7在续航等方面有了大踏步的倒退(例如P8)。要知道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求知欲和知识量增长非常迅速;华为越来越跟不上节奏的配置,也成为了很多消费者选择的障碍。
而华为追赶的对手三星,从NOTE&4之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产品思路,同时花了大力气重整大陆市场渠道。S6/S6&Edge使用了全新的外观和金属材料,同时配备了极为强悍的硬件配置(7420、UFS&2.0、光学防抖相机等),这两款机型的价格控制也一直相对稳定,让国产手机之前对三星的攻势不得不转为守势。这种优势甚至到2015年末都如日中天,S6/S6&Edge的成功到三星简单的做了放大版NOTE&5/S6&Edge&+都能横扫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红利期进入末尾,国产机竞争变得空前剧烈,之前稳坐钓鱼台的OPPO/VIVO都加快了产品发布节奏。大量原本高端机的配置被打入中低端市场,高端机也变成一片红海,大家甚至不顾利润的争夺销量。
在这种情况下,Mate&7成功插入空档的配置优势不复存在。甚至为了冲击1亿销量的目标,原本抛弃的机海战术被华为再次重现。华为加荣耀今年发布新机的密集度快赶上机关枪了,每款新机得到的资源和时间都被大幅度挤压。
所以后续几款高端机型,如P8、P8MAX、Mate&S等越卖越贵;虽然完全复制Mate&7的推广手段,甚至变本加厉的进行广告轰炸攻势,但是销量始终都没有达到Mate&7初期一机难求的火爆。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华为整体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华为的所谓“逆袭”其实不过是大企业集团经过长期跟随战略之后的反超。在华为这样的资源优势和研发优势面前,国内的其他厂商基本上无一合之将。
不过华为再往上,也必然会遭遇天花板。毕竟剩下的只有苹果三星两大巨头,苹果的软硬件和供应链优势无人能及;而一直大力宣传的所谓赶超三星,其实想想也不过是个口号。
正如华为现在对国内其他厂商的研发优势一样,三星对华为也掌握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华为能独立设计手机SOC芯片和基带芯片,三星也能;而且三星不仅能设计,更能生产,而且还是用最先进的制程之一进行生产。华为宣传双摄像头和RGBW传感器的配套算法,三星自己搞传感器………如此不一而足,优势甚至大到让人不忍细看的地步。
三星对其他所有厂商的优势是全方位的,这家号称拥有全产业链的韩国企业,其实触角已经深入全球。手机上的一切部件,三星不仅都能生产,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华为突出的一些研发优势,在三星的面前也不过是难缠一些罢了。如果认为华为能够赶超三星,那么无疑是比小米超越华为的YY,更不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
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决定了厂商到底在整个供应链中出于什么样的地位,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贬低华为,而是希望大家在看待所谓的爱国问题上更加冷静更加谨慎,不要动不动击败三星;韩国人在基础产业的恐怖资源投入应该是我们值得效仿,同时值得尊重的。有什么投入才有什么收获,有些事情,不是靠脑子一热就能做成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华为集团整体企业文化对销量和利润的追求,确实会很大程度上牺牲员工做产品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华为确实在服务方面有很多创新,对客户做很多关怀;但是产品设计的初衷并不是让用户用的舒服,甚至像有些厂商一样试图在同价位提供高价位的体验。华为产品必须要赚钱,这也就决定了华为的配置不可能高。是的,硬件不是唯一,但是移动互联网几乎是爆炸式的发展,今天你看来过剩的硬件性能,也许到明年就会不堪负荷。
同时华为过于专注硬件,准确的说是专注于硬件盈利。对于华为来说,既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不是自己的强项,那干脆不做了。华为手机EMUI大量服务依靠外包,手机管家和应用商店、游戏商店等,都是全部交给腾讯等公司全盘运营,甚至3.0/3.1版本的主体UI框架都是依靠RIGO团队(现已被小米收购)。
这种方向当然有好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让华为很快做出了超越小米的销量,并将优势保持至今。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华为的手机也别谈什么软件体验了。因为软件体验这种事情,并不能形成KPI考核指标,对于华为员工来说做多做少都是一样;而且华为领导决定一切的威权体制,也使得一些相当互联网化的idea得不到批准和支持。
所以,归根到底,华为手机所做的一切,非常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华为手机完成了华为自身的一次突破和转型,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牢牢把控了硬件平台与入口;
而且作为大厂产品,华为手机质量依然还是不错的。
然而能力越大,大家的期望也是越大;限于对利润的追求和内部KPI的约束,华为手机还是会不断抢购;硬件还是落后于时代,软件体验也不会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不管华为本身发展如何,这种对产品无情的态度总会让消费者觉得怅然若失。
接下来我们谈谈小米
众所周知,小米的崛起始于miui。小米这家公司是雷军再创业的产物,从一开始这群创始人就带着颠覆一切的思维去做的,因此传统所谓“安全区”一样按部就班的打法对他们完全不适用。
从来没人想过通过软件来影响来营销,也从来没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有什么卵用。但是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做到了,短短数年时间,从无到有的小米,几乎不做线下渠道的小米,成长为国产手机屈指可数的巨头。
这套模式其实说来很简单:关键在于改变传统厂商和消费者的关系。传统意义上,厂商负责提供产品,消费者只要购买就行,大不了出了问题再沟通两下。但是从MIUI开始,小米就非常注重和用户的交流。MIUI的工程师被逼迫每周都要上线论坛和用户沟通,同时经常开展线下聚会,派出技术人员进行主题演讲,极大的凝聚了线下粉丝。
即使相比专业工程师,用户提出的很多问题与建议都滑稽的可笑;但是一方面小米可以从这些最终用户的手中获取到用户需求,这无疑比购买什么调查公司的数据要来的直接而准确,另一方面也极大的促进了小米这个品牌的口碑营销。能把一个UI完成一个社交热点,这就是雷军系的高明手腕。
有人会说这套模式是雷军从魅族那里”偷窃“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魅族的这套玩法只限于他们的内部论坛,并没有像雷军这样扩展到整个互联网平台,也没有产生小米这样的规模和轰动性效应。魅族很遗憾的,没有能争取到先发优势。
当小米1代用1999双核,“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打爆互联网媒体的时候,一下子吸引了MIUI”发烧友“们的注意力,论坛“众筹”的30万台手机很快销售一空。反过来,作为一个初创公司,这样空前的首款销量又给雷军系的媒体们提供了更多的炮弹,将小米的神话渲染的更加夺目。
同时第一批工程机用户还担负着口碑传播的作用,因为工程机不仅第一批只有30万台,而且因为小米初期产能爬坡没上来,直接导致到货量还是比较少的,抢到的用户免不了要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晒一下,每次分享都是一次广告。在那个还算单纯的年代,朋友圈广告的杀伤力,远不是传统媒体所能媲美的。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无疑就是四两拨千斤。用户对厂商一贯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而小米开放的心态无疑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这种粉丝营销甚至比一些明星经纪公司更为成功,特别是在小米孱弱的初创期,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同时,在经历了初期供货能力不足的痛苦爬升之后,小米突然醒悟:就这么玩抢购不是挺好的吗?粉丝抢不到就会越发的来抢,线下黄牛市场也被彻底激活:以前都是抢苹果加钱买,结果现在突然出了个抢购的国产手机,而且成本只要一半不到!于是这也奠定了小米一贯饥饿营销的节奏,这个模式一直玩到2015年。
小米其实并不是不做线下市场,只不过雷军乐于把线下交给不用他花一分钱的黄牛们。只要小米热度不散,只要小米依然抢购,黄牛们为了赚钱自然会拼命维持住市场的价格;要知道,其实全国的手机市场价格,都是操纵在深圳的几家大黄牛手中。通常在春节之前,所有手机的收购价格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跌幅,就是因为大老板们要回家过年了………….
小米开创的这种互联网模式在2013年底达到了顶峰,雷军得意的称之为“风口上的猪“;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营销能力,借助与代工伙伴的密切联系,借助高通的青眼有加,小米轻而易举的扩张到国产前五的行列。
其实,我更愿意将小米称为风口上的鹰,没有传统线下渠道的包袱,没有运营商定制机的束缚,没有传统备货的压力;身轻如鹰的小米,才能在风口到来的时候抟扶摇而上九千里。而这一切,离不开雷军深远的布局,和高层对互联网发展、对人性的精准判断,这些要素是小米强有力的翅膀。如果你真的是一只猪,那么就算站在火山口上,那也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然而经历了米1的成功,米2的巅峰;到小米3的时候,小米遭遇了天花板。当时为了制衡一手拉大小米的高通,雷军引入了NVIDA,小米3采用了双平台:电信/联通版用高通800,移动版使用Tegra&4。
然而老黄的核弹岂是区区地球人能够驾驭的?Tegra&4是一颗比较坑爹的芯片,发热巨大无比性能却不尽如人意。最关键的是Tegra一直都没有整合基带芯片,所以小米必须为移动版外挂一个展讯的TDS/GSM基带。对于一直在高通全整合方案羽翼下庇护的小米来说,这样的方案太过复杂,直接导致移动版小米3出现了各种使用的问题:发热、信号、续航等等,被迫早早下线。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第一次没能拿出最强的芯片,这无疑给了对手们天赐良机;华为魅族等纷纷出动,一大波新机磨刀霍霍准备厮杀1999。
但是擅长商业模式创新的小米怎么会束手就擒?就在华为等厂商不断瞄准1999的价位发力的时候,小米突然发布了石破天惊的红米……
799的价格,MTK&6589四核,4.7寸HD屏幕,小米的品牌和强有力的营销,再加上QQ空间的线上推广,移动疯狂的线下渠道;红米一炮而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截止2014年2月份,红米大约销售550万台。其中250万约为线上贡献,剩下的300万被线下渠道一口吞掉。
对于小米来说,在挑起2000元级别智能机战火的时候,国内厂商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中华酷联”或许有一款或几款产品在这个档位上,但他们的产品线决定了不可能像小米一样集中优势兵力在这个市场做决战,而如步步高、OPPO、魅族则是选择了“做精品”的差异化策略,不与小米在价格方面正面对抗,从而让小米能从容布局,迅速做大。
同时在传统手机厂商在大举进军互联网渠道,在去运营商化、寻找自己品牌;而红米却在逆道而行,要走线下,要与运营商合作。运营商投入巨额的补贴及全国范围内的营业厅覆盖,是一块谁都不能放弃的大蛋糕,尤其是想要迅速扩张的小米。
小米曾尝试过与爱施德等传统国代商合作,效果并不是很好。红米选择分销商的时候,只考虑了运营商,而且选择了急于推广TDS-CDMA的中国移动。小米做法比较激进。红米移动版不做合约机,不需要移动投入补贴,直接以裸机的方式让移动加价销售,以小米的品牌,让移动终端公司及其下游获得渠道利润。这种示好当然获得了移动的好感,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合作打好了基础。
红米的出现有两重意义:其一是卡位,清扫山寨机市场;其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长期战略布局,通过低端的产品去培养未来市场(尤其是学生群体),这部分的市场群体未来有一部分会成长为中、高端用户,小米希望他们成为2000元乃至3000元的潜在用户。
即使红米确实不能让小米赚多少钱,业内对其利润不屑一顾的时候,小米的总体销量却借助红米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2013年小米总计售出了1870万台,2014年为6112万台,2015年预计为8000万台。这样的销量不仅迅速提高了小米的量级,更为小米提供了巨量的软件入口——由于MIUI高度定制化,小米轻松的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阵地。
红米的成功,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原因:
1.千元机市场混乱,大家的主要精力还在2000元左右,千元机只是被动配合运营商做的定制机,谁都没有优势。
2.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不透明,各种乱七八糟的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无所适从。
3.大规模量产廉价机的条件已经具备:MTK急于抢占智能机市场,6589平台性能不错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MTK的技术服务和开发方案成熟度极高,小米可以轻易的大批量产。
随后在移动电源市场的厮杀,小米更是完全复现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打法:移动电源市场鱼龙混杂,劣质产品已经多到完全毁灭了市场秩序;羽博飞毛腿等厂商无力整肃,甚至出现同流合污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而小米挟手机巨大的销量,成功的压下了LG等供应商18650电芯的价格,最终产品价格保持了小米的“本色”;采用的TI充放电芯片方案可以用于手机OTG,有利于大批量拿货和降低成本;金属外壳加工工艺不复杂,但是很好的提升了产品吸引力,最终使得小米移动电源能够稳定的大批量低价销售!
小米的优势其实很简单:正规的渠道,正规的电芯,正规的设计和质量。大批量铺货之后,直接杀绝了几乎所有中小型移动电源生产商,只剩下一些有底气的还在挣扎。
小米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不是万能的,三个条件有一个不满足就很难成功,尤其是价格。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路由器,对于被TP系缩水三兄弟(TP、水星、Fsat)惯坏的消费者来说,100买个路由器几乎是心理极限。699的小米路由器完全不能让小米用户有任何购买欲望,这个产品最终销量足以让友商发笑,而TP等厂商的传统主导地位几乎毫无动摇。
另一个例子就是小米平板,虽然采用了强悍的Tegra&K1处理器,价格还算尚可,但是平板市场早就是iPad的天下,苹果已经提前定鼎市场秩序;剩下的份额,高端被三星拿走,中低端已经剩不下多少空间,还被各种无节操的低价寨板杀得你死我活。到小米平板出现的时候,售价2000左右的iPad&mini更是让安卓平板价格退无可退,小米平板发布时1500左右的定价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直接导致销量萎靡。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红米市场的成功,也不能否认这款产品彻底激活了低端市场。不管怎么说中国人均购买力还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大多数人还是舍不得花几千买个手机。几百元的红米,比它的定制机小伙伴们性能和屏幕高出一大截;红米和被他所带动的一大波“新型千元机”可以帮助低收入人群更好的融入互联网,减少数字鸿沟。
同时小米也在疯狂的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移动电源的紫米,插线板的青米,运动手环的华米,甚至据说还有做无人机的飞米……..这些子公司都取得了异常辉煌的成功,他们的产品差点把小米商城变成一个百货超市。根据小米的规划,小米公司主体暂时不会上市,雷军似乎想把这些子公司先上市圈钱,扩大势力范围。
而就在红米和后续的红米NOTE在低端市场开疆辟土之时,小米的中高端却遭遇了连续的挫折。可能是因为和高通关系不睦,可能是觉得当时高通主推的骁龙805方案成本过高(SOC和基带分离),又或者出于消化库存的考虑。新一代的小米4除了外观做了重新设计,使用了不锈钢中框之外,基本硬件配置几乎与小米3一模一样,更致命的是:小米4发布时只有联通3G版本,4G版本需要等到2014年年底。
虽然小米4依靠抢购模式还是火了一段时间,但是后劲显然不如极为成功的小米2。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搬上一代的配置,1999的价位却没有最新最顶级的SOC芯片,让“为发烧而生”的米粉们有些失望;没有推出4G版本更是重大失误,毕竟当时好不容易拿到4G拍照的中国移动已经开始疯狂建设基站,同时在供应链鼓励手机厂商支持移动TD-LTE,得不到土豪动的支援,线下渠道也开始不太畅通。
这样一来小米4同时失去了引以为傲的两样武器:市场的热捧和运营商的支持;同时,被小米超越的手机玩家也在学习小米,学习小米的硬件配置,研究小米的营销模式。比如,华为成立荣耀品牌主打线上,联想、魅族推出的乐檬、魅蓝与红米血拼。
这就使得小米4成为小米史上降价最快的旗舰,而且没过几个月,小米就推出了小米NOTE取代了它的旗舰地位…..
然而小米NOTE并没有改变小米后劲乏力的情况,低配骁龙801高配810,既没有指纹识别也没有全网通。对于小米的粉丝而言,乐意为小米手机买单,目的也是在推动低价位的小米手机具备更高的性价比,不断超出预期,最终目的是让自身获利。
米粉们的”参与感“,更多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基于某种自我认同的虚拟情怀,所做的呐喊与欢呼。这种所谓情怀的脆弱程度,一般来说与价格成反比;一旦小米达不到远超同价位的性价比,粉丝的忠诚度一下子就会损失不少。所以的小米NOTE,对米粉们心理的打击可想而知。
小米NOTE虽然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可惜的是米粉一向就不是看设计的群体,他们更关注的是跑分和配置……..更为致命的是,小米Note顶配版相比竞争对手例如华为Mate&7居然没能拿到配置上的优势!屏幕尺寸不如,电池容量不如,缺乏电信版本,而且骁龙810更是被媒体渲染成一条“喷火龙”,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强行换个芯片就要多卖1000块钱,雷军似乎有些高估粉丝的购买力和信仰坚定程度。
这种种曲折,迫使标价3299&的小米Note顶配发售之前突然宣布降价到2999……虽然小米这次空前注重线下渠道,学习苹果那样在自己的小米之家线下预约发售,但是也没能挽回颓势。随后各种“女神版”“全网通版”“张杰定制版”,更是被人嘲讽炒冷饭,一款产品开了七八次发布会…….
小米的营销也开始走下坡路,在网上低级失误连连,不复从前“神创意”的印象。当然也可以理解,一手开创了小米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向的黎万强已经不在了。不管是内部斗争也好还是他自己厌倦了劳累的工作也好,黎万强在2014年就淡出了小米的管理,营销工作怪异的转给一直主管技术的林斌负责。这就导致小米内部营销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同时企业做大之后,很多元老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不复当年的斗志昂扬。
至少2015年上半年的小米,乏善可陈;同时期的华为在国内第一的路上一路狂奔,老对手魅族疯狂的开着发布会,不差钱的乐视正在烧钱抢市场,三星在重新夺回自己的大陆市场…….
到了下半年,谁都没有想到,小米突然转了个大弯;不再试图走向高端,而是祭出了红米NOTE&2这个大杀器,再次力拼千元以下市场!直接把对手们1500乃至2000的配置——MTK贵为旗舰的X10芯片直接杀到799!
这款手机用杀手锏形容毫不为过,即使对手们对MTK表达了愤慨,但是在单月出货200万台以上,生命周期1200万台的目标面前,MTK还是怂了…….不负雷军所望,红米NOTE&2单日销量超过80万,首月销量突破200万台!
没过多久,又发布了小米4C,将3000的配置:高通次旗舰骁龙808+全网通,直接杀到1299!小米NOTE同时宣布降价200……这种亡命徒般的拼搏,也不知小米是不是彻底放弃了1500以上的市场;而且根据传闻,小米2016年会学习魅族的方式,一两个月就来一场发布会………
华为目前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市场一哥,这家公司的战斗力简直无人能敌:长期不断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目标清晰的管理层,超强执行力的基层,对成本和利润的精准控制,对网络舆论的强有力把控,疯狂扩展的线下渠道…….国内企业或有一两项可与之比肩,但是整合在一起,就只有一家华为。
这样的企业,很难用一两个产品的成功就能击败,如同棕熊一般有着超强的抗打击能力,同时还有着恐怖的冲击力和速度。华为异常专注于手机硬件,大公司的跟随战略不会分散过多的精力去做开拓者,只要你给他逮住机会,基本上就是碾压的下场。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华为这样的企业并不能带来真正好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追求是更强更快更好;追求成本与利润的华为,在配置和体验上必然比对手们要保守很多,不然这么大的体量哪来的利润呢?
而对于小米来说,问题有些复杂,虽然依靠MIUI、性价比和生态链抢占了先发优势,但是随着核心业务——手机硬件销量不如预期,小米面临的挑战比华为严重得多。怎样重新对粉丝和既有用户讲一个值得信服的故事,这是困扰着雷军和他的管理层的问题。而且冲击高端市场不成,立马转入低端,也不可避免的损害了小米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加深了“没钱买小米”的固有印象。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速首次放缓。与此同时,小米在上半年手机的销量为3470万部,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这距离小米今年设定1亿台手机的销售目标相差甚远了,雷军后期不得不调整为8000万出货量。
如果小米向互联网领域扩展,将很难寻找到一个类似腾讯、阿里、百度那样的核心机会。现在的互联网,颇似刘慈欣笔下的“”黑暗森林“;只要有新的方向和领域,一大波巨头、风投资金立刻蜂拥而上,团购、支付、打车等诸多领域的竞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互联网兴起几十年,在我国能够产生巨额利润率的领域,至今只有四个:搜索、电商、即时通信、游戏,而这些领域全部被&BAT&占山为王,正是这些巨额利润领域支撑起它们的千亿市值;一般规模的利润领域有:房地产、旅游、门户、安全、浏览器、视频直播、汽车、分类信息等,也纷纷被相应的链家、去哪儿、新浪、360、汽车之家、58&同城等占据,支撑起它们数十亿不等的市值;更次一点的领域更是硝烟弥漫,惨烈程度堪称修罗场。
退一万步说,如果互联网领域内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类似于搜索、电商、即时通信、游戏的新空间,小米能够稳住自己的盘子吗?砸钱砸资源拉投资,而小米现今的资源根本不能与&巨头们比拼,拥有先发优势的米聊,就是这样活生生被微信砸死的。
核心业务——手机的销售乏力,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小米其他业务的拓展。MIUI&7相比MIUI&6几乎毫无变化,被人讥讽为只是换了一个主题。内置的应用商店、游戏商店、主题商店等内购项目,虽然雷军等高层在各个媒体大声呐喊,依然不能快速增长。另辟蹊径走的小米金融、小米电话卡等业务,也没有当初小米一出新品必然人气爆棚的盛况。
而且黎万强的离开,对小米营销方面的打击是巨大的。失去了阿黎,小米在微博等阵地瞬间变得好像“不会营销”了。不管是文案质量还是创意,都变的越来越平庸;撕逼和口水仗的次数倒是越来越多。引以为豪的“参与感”也不再提了,小米公司的所有大V似乎只剩下“转发送奖品”这一招。
不过话说回来,红米NOTE&2和小米4C依然是非常值得购买的产品。不管你对这个品牌印象如何,至少小米的产品确实体验要比华为的同价位高很多。我一直觉得特别可笑的事情,就是有时候这两家厂商的产品都是同一家代工厂生产甚至ODM的,质检标准可能都是一样,也不知道哪来的华为品质就要高于其他国产呢?(你们以为华为的质检标准能到苹果那个水平?YY也要有个限度啊!)
就算小米遇到了天花板,庞大销量积淀的用户群依然存在,小米的品牌价值依然远胜其他国产友商。这只鹰判断失误,没有飞入更强的气流;高度是下降了,但是鹰就是鹰,强有力的翅膀依然还在,气流也不会消失,谁知道他下一次起飞,会不会再飞出一个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呢?
而华为的问题其实也不小,首先就是海思。虽然海思现在确实挑起了华为高端机的大梁,但是与华为终端稳定推进的风格不同,海思实在是太喜欢赌博了!
&安卓时代从来没有设计过手机芯片的海思,一上来就是K3V2这样的四核。结果年初发布,流片回来之后发现有重大BUG,不得不重新流片,直到年底才让产品上市。
而从K3V2到麒麟920,海思越过32nm制程直接上台积电28nm&HPM工艺,同时采用ARM激进的A15+A7大小核设计,这步棋算是赌对了,因为同时期高通801系列架构老旧,CPU运算性能被ARM公版吊打。
海思在这之后再次选择了赌博,越过20nm直接上台积电研发中的16nm&FinFET工艺,采用ARM的A72+A53架构。结果因为台积电这一代16nm延误投产,再加上自身不断变换工艺制程需要变更设计(从FinFET试图转换到更先进的FinFET+),导致芯片迟迟不能投入量产。
而且到了2015年中,虽然台积电16nm&FinFET+已经可以投产,海思却遇到了不可抗拒力:苹果A9也选择了16nm&FinFET+作为生产线……..
所以海思不得不用备胎方案:28nm制程的麒麟930/935强行顶上做高端旗舰。这颗芯片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落后于主流的A53挑大梁,结果就是在越来越臃肿的EMUI上越来越卡;28nm制程和华为落后的电源管理技术,也让功耗变得难以控制,一旦失去大电池的庇护,续航就原形毕露了(比如P8)。
950的不顺利,直接影响了华为新旗舰的布局。最近甚至传出了海思正在接触三星半导体,可能是想借助三星14nm的生产线;不过这样一来,整个麒麟950的设计等于又要推倒重来,这样的时间代价,不知道华为是否承受得起。
同时华为终端过于专注于硬件销售和利润,虽然保证了整个集团有效的集中力量,但华为对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未免显得太过不重视。整个UI界面自从RIGO被小米收购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改动,反而乡土气息越来越浓(毕竟拍板权都在中老年领导层手中)。
而且就算是顶级旗舰都优化不佳,使用会卡顿不说;连最重要APP分发入口:应用商店和游戏商店,都全部拱手让给腾讯运营!这在小米魅族等厂商看来简直完全不能接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做手机硬件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抢占未来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入口?如今虽然华为销量遥遥领先,但是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来,也不过是给BAT等互联网巨头打工的存在。
最后,为了完成今年一亿部的销量,华为2015年发布新机的速度堪称丧心病狂。三天两头的开发布会,而且发布的产品非常没有层次性,特别是的价格区间,自家产品咬的犬牙交错;而2000以上价位,本来应该集中精力推广高端机,今年却一口气推出了数款:P8、P8MAX、MATE&S…….
荣耀子品牌也被华为终端从独立子公司直接收归“中央”,包括荣耀总裁刘江峰在内的大批荣耀高层直接流失到了其他厂商;荣耀的产品线开始变的混乱臃肿。前两天甚至拿华为品牌发布了一个畅享5,价位不到1000……..很难想象这回是华为这种内部管理严格清晰的企业的做法。
只能说为了实现今年的目标,华为也是拼了。机海战术确实可以全方位覆盖市场,但是今年的几款高端机都没有实现华为高层期待的销量,也没有把华为的品牌价值进一步推上高峰。2015年透支了自己的全部潜力,那么明年怎么办?
华为的网络水军也是赫赫有名,虽然其中一部分是为了服务消费者而设置的账号;但是大多数都是专设来“监控互联网舆情”的。其中不乏“政府合作”的所谓大数据分析监测机构,尤其对微博和百度指数等非常敏感。财大气粗的华为要求“微博舆情半小时监控”,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得不说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一般政府机构对舆情的反应了。
对于一些不利于华为的言论,轻则公关出动要求删帖,重则威胁发律师函。虽然公关这事大家都在做,但是如同华为这般将电信业的霸道搬过来的,确实少见。
当然,说了这么多,华为小米的老大老二宝座短时间内还是很少有人动摇的。华为这些问题不过是疥癣之患,只要研发实力还在,只要执行力还是那么强悍,即使你知道华为犯了错,你也不能正面击垮他。如果说小米这只鹰还要等待气流,那么华为这只熊可以无视山川河流,凶悍的在大地上驰骋。
联想虽大,但是品牌价值一直没做起来,过多过滥的低端机和定制机严重损害了联想手机的定位,同时跟不上的软件和服务也很难让用户对联想产品产生依赖性;虽然收购了摩托罗拉,但是就MOTO在大陆的谨慎或者说不接地气看来,想要恢复老摩托的失地,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OPPO/VIVO虽然立足线下稳扎稳打,利润和销量都相当可观,但是越来越庞大的线上市场和小米华为对线下的挤压,也必将迫使他们向所谓互联网战略转型。只不过跟这两家比起来,大批经销商交叉控股的蓝绿厂无疑属于“重资产”企业,那么多的专卖店是无法抛弃的。
而由OPPO独立发展的一加手机,今年的日子也不算好过,之前太过高傲没有快速拓展国内市场,直接导致了今年的被动。一加2代为了将骁龙810卖到1999,着实牺牲了太多东西;而且1999早就不是这些网上消费者们期望的价格,所以一加必然在近期推出一款廉价机型,促进销售量。
锤子也是大同小异,高冷的宣传风格吸引了很多脑残粉,但是T1不到30万的销量简直就是个笑话。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生存空间只会被挤占的越来越少。现在国内的手机厂商们已经不能纠结于是否赚钱了,而且为了生存必须走量,只有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活下去慢慢规划以后的事情。所以一贯善于装X的锤子,也不得不ODM了一款坚果手机,抢占千元以下的市场。
而小米的老对头——魅族,日子倒还过得不错。自从榜上了马云爸爸之后,获得了投资的魅族开始迅速扩张,一改之前“小而美”得过且过的思想,开始了非常激进的产品发布。一年的时间,魅族发布了8款产品!而且魅族也开始学着小米横向扩张生态链。但是归根到底,魅族还是没有抓住最好的时候,当小米攻城略地之时,魅族还沉浸在MX&3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幻境之中不能自拔。虽然现在奋起直追,月销量也超过250万,我们也只能说亡羊补牢,到底晚不晚还得看明年的表现了。
总体来讲,中国智能机市场会在2016年彻底进入稳定期。功能机换机,加上3/4G铺设的红利已经过去,以后大家的销量就几乎全是靠用户换机来维持的了。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刺刀见红的市场也会从目前的千元级,杀入700~800元级,甚至300左右。
海外市场和生态链也会成为大家扩展的对象,尤其是印度市场,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的香饽饽。印度市场人口众多,秩序未定,本地手机厂商非常弱势;最关键的是,印度市场乃是大家扩张整个亚洲的跳板,无论是南亚还是北亚甚至中亚,都非常依赖印度市场的转运。
而小米百货这种模式,也正在被大家模仿。手机可能是赚不了什么钱了,但是配件的利润足以让各位大佬眼红得发狂!小米移动电源和小米手环稳坐江山之后,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销量,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聚沙成塔。未来我们可能会见到华为百货、魅族百货……到时候可不要惊讶。
2016年,市场会变得更佳精彩,我也相信这样激烈的竞争,会给我们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更加优秀的产品!
※&修改:·lionheart117&于&Oct&27&08:47:25&2015&修改本文·[FROM:&113.140.11.*]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211.103.8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gohome&(看两眼有啥,又不会变小!),&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8:53:44&2015),&站内
看到荣耀畅享四核了,哈哈
我家的还在给老人用呢,也没啥问题
【&在&lionheart117&(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爱美国被拒门外,反政府偷躲门内,徒劳无功---&李敖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211.138.116.*]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nlgdczm&(xxx),&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8:56:32&2015),&站内
好长。。。求摘要。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4.17.37.*]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Asvin&(无节操的神),&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8:58:45&2015),&站内
[upload=1][/upload]
※&修改:·Asvin&于&Oct&27&08:59:03&2015&修改本文·[FROM:&117.174.72.*]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17.174.7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gohome&(看两眼有啥,又不会变小!),&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8:59:09&2015),&站内
关键词:小米的品牌价值依然远胜其他国产友商!!!
【&在&lionheart117&(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爱美国被拒门外,反政府偷躲门内,徒劳无功---&李敖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211.138.116.*]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Asvin&(无节操的神),&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9:00:50&2015),&站内
小米是华为的标杆,旗帜和灯塔!
【&在&gohome&的大作中提到:&】
:&关键词:小米的品牌价值依然远胜其他国产友商!!!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17.174.7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fagus&(Fagus&L),&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9:04:01&2015),&站内
不愧是华为,不出两年必与苹果一战
【&在&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11.13.93.*]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fagus&(Fagus&L),&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9:21:55&2015),&站内
扯淡,那个米标就是屌丝的代名词,起于屌丝终于屌丝,小米迟早换标
【&在&gohome&的大作中提到:&】
:&关键词:小米的品牌价值依然远胜其他国产友商!!!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61.135.15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Taor&(匆匆过客),&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9:37:56&2015),&站内
华为消量是小米1.5倍
已经不是势均力敌了
【&在&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83.232.47.*]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czsm&(素还真),&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09:40:31&2015),&站内
小米几乎全靠红米在冲量,跟华为这种不靠千元机的没法比。
【&在&Taor&(匆匆过客)&的大作中提到:&】
:&华为消量是小米1.5倍
:&售价约2倍
:&已经不是势均力敌了
&&&&&&&&&我说她&确实至少是D&这个不是搞出来的&是自然的&&&&
&&&不用YY是B还是A了,水姑娘不用挤的。&&&&&&&&&&&&&&&&&&&&&
:&&&&&&&&&那是你看她照片看的少。。。。&&&
:&&&&&&&&&也有没ps的生活照。&&&&&&&&&&&&&&&&&&&
※&来源:·水木社区&http://newsmth.net·[FROM:&112.5.17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Onlyu&(再生),&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0:15:02&2015),&站内
小米得出个mate7这种有逼格的产品才行。
高价还得限购
【&在&Asvin&(无节操的神)&的大作中提到:&】
:&小米是华为的标杆,旗帜和灯塔!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106.120.101.*]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sssss&(冬至),&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0:29:25&2015),&站内
小米4c和红米node2比较划算
【&在&nlgdczm&(xxx)&的大作中提到:&】
:&好长。。。求摘要。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218.104.71.*]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xmbba&(bba),&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0:42:37&2015),&站内
这篇的确说的蛮客观的。智能手机的热潮退去,只剩下几家,还没有新的热潮接续上来,比当年的功能机时代还惨烈。
※&来源:·水木社区&http://www.newsmth.net·[FROM:&119.233.254.*]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MS18E&(下毒与被下毒),&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1:15:58&2015),&站内
哈哈,数据挖掘工程师
【&在&Asvin&的大作中提到:&】
:&[upload=1][/upload]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36.16.130.*]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HITM&(萨满教-哲学分析教派),&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13:13&2015),&站内
不是一个级别吧。
【&在&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83.232.47.*]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webandrock&(沃尔夫),&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27:20&2015),&站内
基本上与我对华为的看法一致
华为一贯的不重视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
基本没有互联网的模式,在软件服务互联网这一块就是东拼西凑
说白了,还是以前电信运营商的思路,认为自己掌控了硬的就够了。
殊不知,苹果今日的成功,软件是其最最核心的内容,而交互体验又是其中的核心关键。
mate7的成功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的成功。
华为没有好好去思考mate7成功的根本原因,而是仍然在走老路。
所谓的高端路线,我觉着压根就是扯淡。因为目前的这个市场教育速度太快了,用户都不是傻子。
但是我也对华为定位高端的表示理解
这两年,运营商网络的收益日渐走下坡路,华为这么大一个盘子,必须要有新的增长机会,否则就是下一个HP,IBM这种日暮企业。
做手机这一块,路是对的,奈何竞争力太大,华为又急需赚钱,弥补传统业务的衰落。
而华为本身又无互联网服务与业务的基因与能力
所以目前的策略,只能是华为唯一可以选的策略。
目前华为手机种类繁多,通过市场营销来走高价路线,与华为自己的什么板凳要坐十年冷,以及请的那个李小文精神决然不同,完全是背道而驰。
【&在&lionheart117&(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183.16.84.*]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webandrock&(沃尔夫),&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33:05&2015),&站内
另外手机这个行当翻篇太快了
任你是什么英雄好汉,过不了几年就要翻篇
最早的时候你们听说过TCL的钻石手机吗?金喜善广告那个,一机难求又如何
倒下的moto,爱立信,诺基亚。哪一个不是如日中天
华为以为会做一个soc就是核心竞争力了?
差的远了。
目前华为的其他业务呈现颓败之势,其实也不是华为颓败,而是行业颓败。
而手机是华为的唯一依赖。
而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以及翻篇速度过快
其实华为自己也是如履薄冰。
他家不像三星,三星在存储,CMOS,屏幕,CPU方面的护城河太深太深了。
即使三星手机完蛋,他家还能有机会活下去。
华为,就呵呵了。
【&在&lionheart117&(lionheart117)&的大作中提到:&】
:&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比2014年同期,智能手机增长率只有1.2%,功能机到智能机的红利期已然过去;大批中小型手机企业不是倒闭就是重组,例如名字超级逗的大可乐,6月份左右就倒闭了….
:&而作为国产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华为上半年号称出货量5000万台,小米号称3470万部,他们今年的目标分别是1亿部和8000万部;强者恒强的法则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两家几乎分食了一半的国产手机出货量。
:&...................
※&来源:·水木社区&newsmth.net·[FROM:&183.16.84.*]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flourish&(水你个头啊),&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32:19&2015),&站内
这个关键词最准确。我好奇是不是钱没给够,也不换个马甲。&&
【&在&Asvin&()&的大作中提到:&】
:&小图原图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14.17.22.*]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nlgdczm&(xxx),&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34:42&2015),&站内
坐等又一个挑战苹果者。
【&在&fagus&的大作中提到:&】
:&不愧是华为,不出两年必与苹果一战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58.246.137.*]
Re: [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人:&Tony2013&(Tony2013),&信区:&PocketLife
标&&题:&Re:&[最客观的分析贴]熊鹰之战—华为,小米争霸路
发信站:&水木社区&(Tue&Oct&27&12:45:03&2015),&站内
华为在电信领域发展得好好的,去年刚超过爱立信。
【&在&webandrock&的大作中提到:&】
:&另外手机这个行当翻篇太快了
:&任你是什么英雄好汉,过不了几年就要翻篇
:&最早的时候你们听说过TCL的钻石手机吗?金喜善广告那个,一机难求又如何
:&...................
※&来源:·水木社区&http://m.newsmth.net·[FROM:&73.158.2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主题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