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电气火灾用什么灭火器使用灭火

油罐火灾灭火指挥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油罐火灾灭火指挥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美新型灭火器训练模拟器使用超声波灭火/8:22来源:作者:林晓近日,美国乔治亚州里士满山消防局获得了州议会捐赠的新Bullex灭火器训练模拟器。该系统通过电气控制装置能够生成丙烷火灾,并且能够分别模拟三个主要类型火灾的四个强度水平。这种智能型灭火器使用超声波和极少的水灭火,可以纠正使用者的不正确操作,并可以对火焰进行调整。&&&&讯&&根据的消息,近日,美国乔治亚州里士满山消防局(The Richmond Hill Fire Department)获得了州议会捐赠的新Bullex训练模拟器。
该灭火器训练模拟系统让该消防局可以进行实际的灭火培训,此外,通过该更具有灭火器训练模拟器,消防局能够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范围内开展各种更加安全而高效率地灭火救援训练。
&&&&里士满山消防局上尉Andy Burriss说:“通过该模拟器,我们就能够解释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灭火器是如何灭火的,并却可以从个人的层面上理解三种不同类型的火灾。该新Bullex灭火器训练模拟器具有灵活的移动性,我们能够走出去,向社会与小群体展示灭火过程,并通过手把手的操作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同时,该训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灭火器训练模拟器灭火训练
&&&&该模拟系统通过控制装置能够生成丙烷火灾,并且能够分别模拟三个主要类型火灾的四个强度水平。这种智能型灭火器使用超声波和极少的水灭火,可以纠正使用者的不正确操作,并可以对火焰进行调整。该模拟器的实际灭火训练系统能够提供比传统烧锅更多的优点。该系统不需要使用昂贵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而且丙烷燃烧后更加。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因为其才采用的是控制装置,即使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扑灭大火。 (编译/慧聪消防网 林晓)
&&&&此消息系编译自国外媒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08.05 08:28)?(08.05 08:26)?(08.04 08:35)?(08.04 08:19)?(08.03 08:18)?(07.29 08:59)?(07.29 08:37)?(07.29 08:34)?(07.28 09:35)?(07.28 08:42)
? ? ? ? ? ? ? ? ? ?
? ? ? ? ? ? ? ? ? ?
标王热词推荐
? ? ? ? ? ? ?& | && |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电话:029-传真:029-E-mail:peixunzhongxin@
当前位置:
>>>>>>正文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灭火救援战例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灭火救援战例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二日九时五十五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一期工程五号油罐,因雷击爆炸起火,青岛公安消防支队接警后,迅速派出26辆消防车,257名官兵赶到火场奋力灭火。战斗中,由于五号油罐原油大火猛烈喷溅,导致四号油罐突然爆炸,继而引起一、二、三号原油罐和四个储油量四十吨的成品油罐相继爆炸,近四万吨原油燃烧,形成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恶性火灾,致使青岛公安消防支队13名官兵和青港公安消防队1人,油库消防队1人及4名油库职工壮烈牺牲;81名消防官兵和12名油库职工受伤,8辆消防战斗车、1辆指挥车以及其它单位3辆消防车和2辆吉普车被烧毁。火灾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山东省、青岛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青岛公安消防支队官兵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与全省消防部队和各路灭火大军并肩作战,连续奋战五昼夜104个小时,终于将这起罕见的大火彻底扑灭,保住了二期油区和港务局油区,使整个黄岛、胶州湾水域转危为安,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领导及青岛人民群众所期待的重大胜利。
一、基本情况
(一)黄岛油区总体布局。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区以西二点五海里(约四点六公里)的黄岛镇(现改为青岛市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山东侧山坡地带,占地四百四十六亩,与市区隔海相望。油区和输油码头紧扼胶州湾咽喉,是青岛海港、军港进出的必经水域。自一九七四年开始,国家石油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前身)和青岛港务局相继在此建造储油区。黄岛油库一期工程占地253亩,建有5座万吨以上油罐和1座15万吨水封式地下油库,总储油量22万6千吨,近几年,在一期油区北侧一百米处,又开建了二期工程,占地196亩,建有6座可容5万吨原油的立式金属浮顶油罐,总储油量52万6千吨。位于二期工程北侧七十米处,并与之仅一路之隔的是青岛港务局油区,建有4座可容2万吨原油的地下油罐和11座立式金属成品油罐,总储油量11万吨。港务局油库以北与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的一期输油码头相连;以东五百米处为年输油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输油码头。
在黄岛这个弹丸小岛上,油罐遍部,罐群相连,总储油量达63万余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起连锁反应,使黄岛这一新兴的繁荣城区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胶州湾也将成为一片火海,并直接威胁青岛市区的安全。同时,从胜利油田至黄岛长280公里的输油管线一旦停止输油,将会被原油凝固堵死报废,年产原油2700万吨的胜利油田,将不得不封井停产,其后果十分严重。
(二)油库概况。黄岛油库建于黄岛镇制高点的黄山东坡地带,西倚黄山海监局观测站,东侧以石岛街做隔,与航务二公司(内有小型油罐群)、长途汽车站、油库生活办公区相接,北邻港务局油区。库内南侧并列1、2、3号直径33米,高12米的立式金属油罐,罐距11.5米,分别储油7330吨、7570吨和7394吨;库内中部分别是长72米、宽48米、深10.78米的四号、五号容量为23000吨的长方形半地下钢筋混凝土油罐,两者相距25米。当时四号罐距三号罐60米,四号罐距一、二、三号罐都在35以内,高差均为7米。库内东侧和北侧为锅炉房、阀组间、计量站、变电站、加温站等。二期油区在一期油区五号罐以北150米处(高差16米)。其中二期油区一、二、六号罐分别储油4000吨、13900百吨和5000吨;三、四、五号罐尚未投入使用。
(三)油库消防设施。黄岛油库一期工程罐群设计不合理,间距过小,且全部建于山坡地带,一处起火,势必秧极整个油区。而消防设施却先天不足,后天未补,火灾隐患严重,是我市重大火险单位。油库设有专用消防泵房,各罐顶部安装有泡沫发生器,油罐周围设置了泡沫灭火管线和冷却给水管线,供泡沫能力为1400L/S。油库内部除泵房一处储量4000吨封闭式水池外,别无其它水源。库西滨海北路虽设有几处消火栓,但因距离远、水压低,基本不能利用。可停车吸水由海沿距油库近2000米。油库设有专职消防队,原编制35名,实有22名(含4名操泵工和1名长期病号);原有消防车7辆,因损坏报废和调往外地等,现仅有3辆。起火时,该队有8人执勤,只有1名司机。一九八七年我支队曾向油库下达《重大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该队增加人员编制至90人,配备黄河泡沫炮车6辆,以加强自身建设和灭火能力,但均未得到重视和落实。
二、火灾特点
由于着火油库和油罐本身结构特点,所处的地理环境,储存油品的性质,当时的天气情况,油库内部及当地消防状况等方面的实际,使这起特大火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燃烧具有沸溢喷溅性。由于着火油罐储存的是原油,属于具有热波特性的油品,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沸溢和喷溅,使火势蔓延扩大,影响灭火战斗行动;二是储存油品的储罐是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油品液面和罐顶之间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油蒸汽,遇火源极易发生爆炸,爆炸造成的罐顶钢筋水泥砼碎块四处飞散,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三是油库规模大,储油量大,一旦发生火灾,灭火所需的力量多;四是油库本身的消防能力和当地扑救大型油库储罐火灾的能力都相对较弱,不能满足一次进攻灭火的需要;五是由于油库建在山坡上,在周围属于制高点,沸溢喷溅的燃烧油品,很容易顺势向四周流淌,造成大面积蔓延;六是着火当时的天气正在下雨,风力较大,气压较低。
三、扑救过程
在扑救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中,青岛公安消防支队出车26辆,参战官兵257名。山东省消防部队增援车辆120辆,官兵1000余人。灭火战斗具有战场广、战线长、地形复杂,火情凶险等特点。由于火场两级指挥部坚决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对火情变化和险情的突发作了较为准确地预测和相应的准备,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正确指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部队伤损。参战官兵顽强奋战104小时,取得了灭火战斗的彻底胜利。此次灭火战斗,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冷却控制阶段
日10时至13日6时,油库烈火异常凶猛,情况极为复杂,灭火力量不足。指挥坚决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战斗部署以冷却防御,控制火势为主。在四号罐爆炸,大火扩至一平方公里,二期罐群被烈火包围烧损的险恶情况下,指战员勇猛顽强,舍生忘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采取种种防御措施,成功地扑灭了蔓延二期油罐大火,保住了二期罐群和港务局油区的安全。
8月12日上午,黄岛地区有雷阵雨,风向东南,风力三、四级,气温25摄氏度,湿度90%,气压上升。
9时55分,黄岛油库五号罐遭雷击爆炸起火,形成3400余平方米的大火。油库专职消防队立即出动,利用库区固定灭火设施,向临近的四号罐内罐射泡沫。同时出水枪冷却三、四号罐和下风方向的汽油罐,并用湿棉被将四号、三号罐顶的通风孔、呼吸阀封闭。随即,港务公安消防二中队一辆消防车也赶到火场。
10时15分,青岛消防支队接到报警,立即调派附近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和胶南县三个消防中队各两辆消防车从陆路赶赴现场。同时,紧急调动10辆消防车、65名官兵,在市公安局、消防支队领导带领下,乘两辆指挥车赶到轮渡码头,启航向黄岛火区开进。航行途中,见油库上空烟云火柱扶摇升腾、遮天盖日。为此,在此紧急调动市区中队十辆消防车随后赶往火场。指挥员在船上一面观察火情,一面召集干部会议分析火场情况研究灭火对策。同时,进行了战前总动员,要求全体官兵在思想上充分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部署到场后,各车一律暂停油库门外,战士一律在车上待命,所有指挥员首先进入火场侦察火情,待统一部署后,再同时展开战斗。
11时05分,第一批力量到达火场。各级指挥员立即进入火场侦察火情,并立即成立了公安局副局长为指挥的前线灭火指挥部。指挥部决定首先进行三方面工作:一是由油库和黄岛公安分局紧急疏散周围群众和油库职工。搞好火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二是由战训科长、参谋带领中队干部全面侦察火场,立即部署冷却力量。首先利用库区给水管道出水,重点冷却三、四号油罐和下风向四个40吨成品油罐,控制火势发展;三是,由支队和战训科领导迅速估算扑救大火所需力量,提供灭火方案。经估算灭火力量需要有3000升/秒的泡沫供给强度,既黄河泡沫炮车10辆,一次灭火需泡沫液10吨。由于到场力量较薄弱,灭火指挥部决定加强冷却,等待增援。作了以上部署并分头实施后,指挥部对火场情况及火情、尤其对四、五号罐的地下管道连通情况和十五万吨地下油库的受威胁程度进行了周密调查和分析研究。部署油库张主,派人用装填水泥、沙土的方法,将五号罐管道井封闭,防止火势从底部引起蔓延。同时,签于五号罐储量较大,油层较厚(6.7米)的情况,指挥部决定利用库区输油设施,从罐底输油管道向外排油,以减少燃烧罐内原油储量,减轻经济损失和潜在危险。油库立即将此方案付诸实施,随即以每小时一千余吨的速度向二期工程六号罐紧急输转原油。
11时49分,青岛支队第二批灭火力量12辆消防车抵达火场。此时,五号罐大火仍处于稳定燃烧状态,各邻罐和火区情况正常。指挥部基于以下考虑,决定对五号罐实施攻击灭火。(1)、库区情况复杂,地上地下管道纵横交错,互相连通,油品遍布,火势有可能通过管道蔓延。若其它部位在出现爆炸燃烧,将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局面回更加复杂;(2)、根据原油燃烧的性质分析,随着燃烧时间增长,温度升高,可能出现沸溢或喷溅,情况将会十分凶险;(3)、目前风向对冷却和进攻灭火较有利(上风方向便于靠近),如风向变化,主要邻罐均可能处于不利位置,冷却防爆和灭火任务更加艰巨和困难;(4)、潍坊等地随已派出20多辆大型消防车增援,但路途远,所需时间长,到达之前的三、四小时内很难保证火场不出现更大险情;(5)、泡沫灭火力量虽不足(已有4辆黄河炮车、2辆东风炮车、6辆普通泡沫车),但可利用水罐车直接吸液出泡沫灭火,已接近所需力量,扑灭大火也是有可能的;(6)、能一次扑灭更好。即便灭不了,也能压制一下火势,减缓燃烧强度,为以后总攻打下基础。
12时许,市长郭松年、市委书记张惠来、副市长秦家浩、市局副局长王吉宾等领导同志先后到达现场。侦察火情,听取并同意指挥部攻击五号油罐的作战方案。
12时13分,按照指挥部的具体部署,4辆黄河炮车、2辆东风炮车、6辆普通东风水罐车迅速开进库区,按预定的位置停靠做战斗准备。当各车基本定位,指挥员即将下达进攻命令时,五号罐火势突然增强,消防车漆顿时被烤焦。由于处境危险,指挥部被迫下令后撤,进攻灭火方案暂缓执行。同时命令各车迅速撤出库区,车头向外,驾驶员不准下车,时刻做好撤离准备。各级指挥员要密切注视火情变化,及时察觉喷溅前兆,以防不测。
13时许,风向突然变化,由东南风转为北风偏西,风力五、六级。使一、二、三、四号罐,火场处于下风向,浓烟烈火压得很低,猛烈扑向三、四号罐,火场情况更加危急。灭火的最佳位置,火场上最危险的地带。灭火官兵们面对的是凶猛燃烧的大火。脚下和身后则是处于烈火威胁的巨大油罐。浓烟烈火不时向官兵卷来,作战条件相当艰苦。此时,指战员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撤出危险区,确保人员和车辆安全;二是坚持战斗,保护国家财产和青岛油库及整个黄岛地区的安全。在这生死考验面前,我们的指战员毅然选择了后者。窦立群、田世芳、刘崇芝等领导面对险情作了以下紧急部署:(1)各作战部位的指战员都要严密注视火情变化和其它险情(如避雷塔倒塌伤人等),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各部位情况,并坚决迅速地执行指挥部各项命令;(2)加强对一、二、三、四号罐的冷却。鉴于库区给水管道压力不足,指挥部调集消防车连接库区消防栓,出水枪冷却油罐;(3)前方阵地人员尽量减少,每支水枪只留一人或二人操纵,其余人员撤至150米以外,轮流作业。
上述措施实施后,火场共有31支水枪出水,其分布情况为三号罐6支,二号罐4支,一号罐2支,四号罐6支,油罐2支,向罐壁射水冷却降温。另有10支水枪在三、五号罐之间组成一道水幕,一齐向烟雾射水,起到了抬高烟雾、阻止烟雾直扑三号罐和降低烟温的作用。为防止三号罐顶在烟雾作用下升温,另调一辆黄河炮车向三号罐顶射水降温。这样,尽管五号罐烈焰凶猛,但各邻罐在我们强大水枪射流冷却保护下,罐体温度一直保持正常。加之我们百倍警惕,周密部署,即使五号罐油火发生喷溅给官兵带来危险。在战斗最危险、最艰苦的时刻,窦立群副局长和支队领导一直在最前沿指挥灭火。他们身先士卒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着参战官兵,大家不畏艰险,相互关照,并肩作战,奋力保护油罐安全。以市委、市政府、市局领导参加的灭火总指挥部,在距火场不足200米的油库办公楼上听取了前线指挥员对火场形势及战术意见、战斗部署的汇报。由于火势愈来愈猛烈,窦副局长见情况危急,请求市长及各位领导同志离开现场,转移到较安全的地带指挥战斗。
14时35分,稳定性燃烧达4个半小时之久的五号原油罐火情突变,火势骤然增大,原来的浓烟全部变为火焰,且颜色由橙红色变为红白色,异常明亮。指挥员当即判断系原油喷溅之前兆,预感可能出现大喷溅,于是急命全体撤退。听到命令,官兵们相互照应,急速撤离火场。在撤退命令下达十几秒钟时,四浩原油罐突然爆炸,将油罐顶部半米多厚的水泥层炸向高空,烈焰形成一团巨大的火球,呈蘑菇状冲天而起。几乎同时,一、二、三号油罐也相继爆炸,并燃烧起熊熊大火,刚刚撤退到四号罐附近的指战员,均被强大的冲击波推倒石块水泥板纷纷坠落,原油烈火呼啸喷溅流淌,燃烧面积瞬间扩至一平方公里。青岛支队13名官兵英勇牺牲,66名官兵受伤,8辆消防车、1辆指挥撤被烈火焚毁。二期工程油罐也被烈火包围,油火顺坡迅速向港务局油区蔓延,情况万分危急。刚从火场脱险的窦副局长,田书记、刘支队长等同志,在满脸是血,浑身是伤的情况下,在库区墙外重新聚拢、召集撤出脱险的指战员(现场86人,撤出72人),紧急部署:一是迅速清点人数寻找失散的官兵,尽最大力量抢救伤员;二是尽快将火区情况和有可能继续发生的重大险情报告上级领导,请求支持。官兵们立即分头行动,并迅速用电台向支队、市局报告火灾情况。
15时20分,支队李济成副政委,战训科张传敏,政治处宋光明副主任等率领30名官兵、渡海赶到火场支持灭火抢险。并进一步召集失散官兵清点人数,协助组织用直升飞机运送伤员。市局也迅速组织治安、刑侦、武警和市区各分局的干警,调动三艘巡逻艇和部分车辆投入抢运伤员的战斗。
15时30分许,窦副局长、刘副支队长不顾伤痛,田书记在腿骨骨折的情况下,在友谊宾馆门前向郭松年市长报告了火情和部队伤损情况。市长指示,尽管我们的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有一线希望,也要保住港务局油区。否则,整个黄岛和胶州湾水域甚至青岛市区将会陷入更大的灾难之中。刚刚在死亡线上挣脱出来的官兵,在人员装备极为不足,火区达一平方公里,火势已将二期工程油罐烧损并封锁了通往港务局油区道路的险恶条件下,再次请缨上阵。窦立群、田世芳、刘崇芝等领导同志亲自驱车开路,带领四辆消防车,冒着随时发生险情的威胁,勇敢地穿越了正在流淌着原油和明火的滨海北路,驶抵港务局油区,与事先到达的王吉宾副局长一起,会同港务局,一方面组织人员用石棉被遮挡与火区最近的金属立式油罐,阻挡热辐射;另一方面利用消防支队四辆消防车和青港公安消防队一辆消防车,由消防艇接力供水,出水保护阻击逼近烈火。此间,郭松年市长也赶到港务局油区,组织冷却防御。16时20分许,被雷击爆炸的五号油罐,第二次发生喷溅,火势直接逼向港务局罐区,门前道路被烈火封锁。市长见情况危急,下令车辆迅速后撤,人员全部上消防艇,驶离码头观察火情,以防不测。
18时30分许,省消防总队吕传德副总队长率领战训科张韩波,防火科长徐明吉等同志赶到。随后,副生长李春亭、省公安厅厅长李诚,副厅长吕玉明,省消防总队长黄树珊等领导同志相继赶到现场,听取汇报,并参与火场总指挥部领导工作。19时50分许,指挥部派青岛消防支队战训科王福久、剪万祥副科长等人到火场侦察。他们仔细勘察,当时的情况是:一期油区仍是一片火海,且火势十分猛烈;二期工程油罐周围仍明火燃烧,人员车辆难以靠近;港务局油区门前和滨海北路亦有多处明火;油火继续穿越路面向外流淌,港务局油区仍处于危险中。查明火情后,立即将现场情况报告指挥部。为加强火场指挥力量,青岛支队副支队长扬怀珍带领马公堂、姜文平等指挥员也星夜赶到火成。21时许,胜利油田、齐鲁石化总公司等消防队10辆大型泡沫车赶到火场,进入二期工程罐区,扑灭了油罐附近部分明火,后见处境危险,迅速撤离。
21时30分许,吕传德副总队长率总队战训科长韩波、防火科长徐明吉,青岛支队副政委李济成等同志,经再次进入火区侦察后,决定,由青岛消防支队组成两条干线,对二期工程二、六号罐实施冷却保护。火场总指挥部签于火情复杂,指挥员安全无保障,决定暂缓实施。
13日零时10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打电话询问火情,各级领导和全体参战官兵倍受鼓舞。总指挥部决定立即对二期油罐工程二、六号油罐实施冷却保护,以消除火势对二期油罐区的威胁,以实际行动回答党中央的关怀。
零时50分许,正在海滨北路集结待命的青岛消防支队接到命令,由李副政委,杨副支队长带领6辆消防车,会同胜利油田,齐鲁石化总公司和烟台增援力量,立即进入二期罐区,按预定方案进行战斗。我支队战斗车辆被部署在罐区前方,各消防车相继定位,由消防艇在海边抽海水接力供水。约1时20分许,五号罐第三次大喷溅,火势猛烈扑向二期罐区,刚刚部署完毕的消防车,又一次被迫撤离火区,此次喷溅大火持续猛烈燃烧,整个库区烈焰熊熊,火光映红了黄岛上空。
3时许,在烈焰稍有下降,略趋平稳的情况下,各路力量重新进入库区,按原方案进攻。青岛支队出车5辆,烟台、潍坊、临沂、威海和胜利油田、齐鲁石化总公司等地出车20辆,分四条干线,出水枪4支,重点冷却二期二、六号罐,连续不间断地出水至凌晨6时,有效地阻止了火势蔓延,实现了冷却控制的预期目的。
(二)集中兵力,总攻灭火阶段
13日上午8时至14日21时,经过一天一夜凶猛燃烧的油库大火,在继续喷溅爆炸后,开始趋于稳定。总指挥部坚决贯彻李鹏总理指示,调集全省百余辆消防车组成强大灭火阵容,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不失时机地对油罐大火展开总攻。相继扑灭了五、三、二、一号油罐大火,彻底消除了火势继续蔓延扩大的威胁,取得了灭火战斗的决定性胜利。
13日凌晨至6时,省内各地消防部队派出的增援消防车辆装备和富有经验的指战员纷纷赶到,以省消防总队吕传德副总队长、市公安局窦立群、矫功本副局长及韩波、刘崇芝等同志组成的灭火指挥部认为,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打兵团作战,向各油罐逐个发起总攻的时机已到,并决定首先消灭燃烧时间最长,对二期油区威胁最大的五号罐,经报告总指挥部同意,立即调集10辆大型泡沫炮车,于8时30分开始总攻,攻击力量分三组,每组三辆泡沫炮车,一辆干粉炮车轮番上阵,经三次攻击后,五号罐大火被压住,转为罐底弱火和内部暗火,在总攻五号罐的战斗中,我支队八辆消防车全部参与接力供水,官兵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在总攻五号罐的同时,灭火指挥部又派出一辆泡沫车和一辆水罐车,压制泵房处火势,进而扑救新港路两侧大火。
13日11时30分,灭火前沿指挥部召集全省各地消防部队带队干部开会,分析火情,并针对火场实际情况,决定继续攻击尚未彻底熄灭的五号罐,14时21分,五号罐大火被彻底扑灭取得了总攻灭火阶段的初步胜利。在此基础上,指挥部又调齐鲁石化总公司高喷消防车到场,由原来五条供水线,扑救阀组间大火,减轻火流淌对二期油罐威胁,取得明显效果。
15时15分,公安部消防局朱林法副局长,战训处孟正夫处长等赶到火场,会同省、市灭火指挥员对火场进行了全面勘察。此时一期油区一、二、三、号油罐和阀组间、计量事、新港路东侧民房等处大火依然猛烈燃烧。
16时许,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秘书长罗干,能源部长黄毅诚及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市委书记刘鹏等同志陪同下,亲临火场视察、慰问,并作了重要指示,给英勇奋战的各路灭火大军以极大鼓舞。
21时,由于夜间照明差,指挥部决定灭火战斗部署。为防止火情变化,威胁二期工程二、六号罐的安全,以原接力供水线路为主,继续冷却监护二期油罐群。
14日凌晨7时,各路人马经过短暂休整重新上阵,向 区各油罐大火冲击,先后扑灭了阀组间大火、新港路两侧大火、库区东部墙外地沟内大火和进攻地带。前线指挥经过认真分析火情,认为灭一、二、三号油罐大火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利用消防车运水供给前方10辆大型泡沫车灭火,为了增强后方供水力量,经请示总指挥部同意,又将在胶州湾待命的济南、济宁、德州等地消防部队20辆消防车调到火场,参加总攻灭火战斗。
14日14时,仍在猛烈燃烧的三号油罐周围南、北、西三面阵地上,集中了十辆黄河炮车,准备分两批轮番向罐内喷射泡沫,后方五十辆消防车由于消防艇供水,交替拉水,形成了强大的灭火阵容。
14日16时30分,吕副总队长下达了总攻命令,5辆黄河炮车同时喷出强大射流,以铺天盖地之势射入三号罐,15分钟后,大火被压住;经第二次攻击后,火势迅速减小,只剩下罐低残火。指战员乘胜再次发动进攻,19时30分,三号罐大火被彻底扑灭。指战员群情振奋,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先后向二号、一号罐发起攻击,很快将一、二号罐大火控制住。至21时30分,一、二、三号罐大火被彻底扑灭。至此,灭火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全面出击扑灭地下管道暗火和残火阶段
14日21时至16日17时,在扑灭油罐大火基础上,指挥部继续调兵谴将,乘胜追击,不给大火以喘息、复燃的机会。灭火大军兵分三路,相互配合,采取分段截击、逐片消灭的战术,将库区地下管道暗火、残火彻底歼灭。取得了灭火战斗的彻底胜利。
14日22时许,油库大面积猛烈燃烧被扑灭,库区只有阀组间、锅炉房、计量站等处,由于管道原油外溢,火势较大,其它部位残火和零星火,指挥部认为,当夜油库局部燃烧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且经过几昼夜连续奋战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决定撤出战斗,留下一定力量监护火场,大部分撤出火场休息。青岛支队4部消防车在王副科长带领下执行监护火场任务。
15日凌晨1时05分,库区锅炉房处燃烧再次猛烈,并直接威胁二期工程六号罐的安全。在场监护力量全力扑救,并紧急调出我支队休整待命的消防车四辆,胜利油田两辆增援灭火。省总队黄总队长、吕副总队长、青岛支队刘副支队长等迅速赶到火场指挥灭火。2时30分将火扑灭。青岛支队留下8辆消防车继续监护到7时。
15日7时许,灭火大军重新上阵,兵分三路扑救地下管道各处暗火、残火。郭松年市长、张惠来副书记、秦佳浩副市长相继到场。郭市长查看了暗道火情,听取了汇报,提出了扑救管道暗火的意见。秦副市长亲自现场指挥,要求全力以赴尽快扑灭残火,夺取彻底胜利。在吕副总队长、窦副局长、韩科长、刘副支队长具体指挥下,灭火大军向火区地下管道残火发起全面攻击。采取先向管道沟内灌注泡沫,然后调铲车向沟内填沙掩埋分段截击等措施,有效地阻击了管道内原油流淌和暗火流串、扩大了战果。当晚,青岛市市长、火场总指挥郭松年受李鹏总理委托,召集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究尽快输油恢复生产的可行性。经科学论证和周密部署,总指挥部一致决定,16日上午,开始恢复输油.灭火大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监护输油,一部分继续消灭残火。
16日零时30分左右,阀组间明火再次出现大面积复燃,在场监护力量紧急扑救.我支队四辆消防车在刘崇芝副支队长带领下,迅速增援,连续扑救2个多小时,使火势转为暗火燃烧。
16日上午,灭火指挥部抽调胜利油田5辆消防车现场保护输油。库区灭火战斗仍采取向内灌注泡沫、填沙土的方法,分为三个战斗片,继续扑救库区内外管道井暗火。
16日下午5时,库区各处火点全部扑灭 ,最后一支水枪停止出水。灭火指挥部经全面勘察火场,正式宣布,经过五个昼夜顽强奋战,油库大火已被彻底扑灭,取得了灭火战斗的彻底胜利。
当晚6时,灭火战线指挥员,市公安副局长窦立群代表灭火部队,向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吕副局长正式交接火场。消防部队仍留五辆消防车执行现场监护任务。
四、经验总结
在这次灭火抢险战斗中,青岛消防支队广大官兵和山东省消防部队一起,坚决贯彻国务院的指示,在省、市各级领导的正确阻止指挥下和广大群众支持下,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取得了灭火战斗的彻底胜利。
(一)、这起特大火灾的扑救成功,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下取得的。这起特大火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领导对灭火抢险的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几次打电话询问火情,李鹏总理亲临火场视察。李春亭、郭松年、俞正声、张惠来、秦家浩等省市党政领导,李诚、朱林法、黄树珊、王吉滨等公安厅、局有关领导亲自坐镇火场,组成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灭火抢险战斗。国务院、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紧急调动灭火剂和抢险救灾物资;青岛市、黄岛区的人民群众及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后勤保障、通讯供电等各条战线统一行动,相互协作;北舰、北航等驻军及时派出飞机、船只抢运伤员,支持灭火。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作战,军警民统一行动的强大灭火阵容。灭火抢险实行了高效、高能、强有力的两级指挥部。由山东省消防总队和青岛市公安局领导组成的灭火前线指挥部,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和总指挥部战略意图,指挥全省消防部队140余辆消防车和1400余名官兵,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取得了战略战术上的重大胜利。
(二)、全省消防部队密切协同并肩战斗,采取一系列正确的灭火战术措施,保证了各个阶段战斗的胜利。我支队到场后,在窦立群、田世芳、刘崇芝等领导具体指挥下,战术上坚决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战斗部署稳妥周密,对险情判断准确。在凶猛烈火直接扑向邻罐的情况下,组织强大力量冷却防御,致使邻罐温度一致处于正常状态。在火情突变情况下,指挥员又果断及时地下达撤退命令,最大限度减少了部队伤损。后期灭火战斗在省消防总队和市局领导吕传德、窦立群为首的灭火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采取分片攻击,各个击破的战术,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参战车辆近百辆的大兵团作战中,火场上各级指挥员分工明确,责权清楚,全省部队协同作战,显示了强大威力。火场上自始至终战斗部署有条不紊,没有出现相互牵制、互相影响的混乱局面。
(三)、前方后方统一指挥,紧密配合是取得灭火胜利的重要条件。爆炸起火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以王银令局长为首的后方指挥部,时刻同火场保持着密切联系,及时传递各种信息和向火场输送物资。第二次爆炸后,市局指挥部快速反应,一面迅速派出治安、刑警、武警和边防近白名干警和三艘巡逻艇,在矫工本副局长带领下,渡海抢救伤员,一面于北航、港务局、卫生局等部门联系,派出直升飞机、船只和救护车全力抢运伤员。同时,市局各处、分局千余名干警紧急行动,开辟临时机场疏通路线,分头深入各医院,协助抢救。使火场所有伤员得到及时抢救治疗,此后、市局指挥部根据火场需要,随时调动人员物资,保障了前线战斗顺利进行。
(四)、广大官兵英勇顽强,慷慨赴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这次灭火战斗中,广大官兵面对凶猛肆虐的大火和随时可能喷溅爆炸的危险,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生死考验面前,窦立群、田世芳、刘崇芝等各级领导干部从容镇定,冲锋在前,撤退在后,黄树珊、吕传德等总队首长及全省各地市消防队首长,坚决在前沿指挥战斗,以身先士卒的英雄行为部队官兵作战。广大消防官兵把生死置之度外,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站在最危险、最艰巨的战斗岗位。在冷却邻罐的战斗中,指战员距烈焰只有20、30米,全部北浓烟烈火笼罩,有的头盔烤的变形,有的皮肤被烤伤,烟火呛的他们呼吸困难,泪留满面,在火场相互照应、相互鼓励、顽强监守阵地,决不后退半步。在五号罐发生喷溅和四号罐爆炸,天空沙石纷飞、地面烈焰升腾的危急关头、广大官兵舍生忘死,奋力掩护战友和首长。表现出了舍己救人、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第二次爆炸发生后,广大官兵化悲痛为力量,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坚决执行命令,再次冲进火区冷却保护二期工程油罐和油罐码头,战斗中指挥员令出如山,官兵行动果敢迅速、气势如虹,表现出了火场上铁的纪律,充分显示了无私无畏、连续作战的作风和顽强意志,成功的保住了二期罐群、港务局油区乃至整个黄岛区及青岛市的安全,以辉煌的战果告慰了烈士英灵。
(五)、及时疏散周围的群众,避免了更大伤亡。青岛消防支队到场后,见火场情况危急,及时提出紧急疏散周围群众、搞好火场警戒等措施。在黄岛区公安局的具体组织下,共疏散周围群众1800余户,10000余人。第二次爆炸发生后,距火场500米内的居民住房和办公楼房大量被焚,正是由于采取了果断及时的疏散措施,黄岛区人民群众无一伤亡。
(六)、严密组织、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减少了部队伤损。由于火场情况复杂,扑救困难,危险程度较大,指挥员对这次恶战可能出现的险情给予了充分估计和高度重视,对灭火战斗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的部署。第一批力量到场后,没有冒然开进库区,而是先进行侦察和部署,然后统一展开战斗。第二次灭火受阻后,大部分车辆奉命撤出库区,并做好了随时外撤的准备。在风向逆转、火势愈加猛烈后,指挥部再一次将前线战斗员精减压缩到最低程度,以致爆炸发生后,大部分官兵得以安全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部队伤损,保存了有生力量,使后来保二期、保油港的战斗任务得以胜利完成。
(七)、打破常规,全力保护提前输油恢复生产。黄岛油库连接胜利油田的输油管线,长280公里,如停止输油时间过长,既会因管道内原油凝结而全线报废将造成达3亿元的巨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恶果发生,指挥部决定打破常规,在火区仍有明火、暗火的险惊下,采取强有力的监护措施,保证了提前安全输油恢复生产。
五、反思与启迪
这起大火被扑灭了,烈火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损失,消防官兵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火的发生及严重的后果,引起了各级领导、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深思。也同样引起我们消防部队的反思与启迪。
(一)、大型储油区的选址、设计应进行周密的科学论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问题。黄岛油库建于山坡地带,各油罐间距较小,且一、二期工程罐群于港务局储油区紧密相连。这种布局本身潜伏着重大危险,一处油罐起火,极易造成邻罐爆炸。黄岛储油量之大,对胶州湾、青岛市构成严重威胁。从总体战略角度考虑,黄岛油库总体布局,既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此次灭火,由于一期工程油罐间距小,布局严重不合理,灭火官兵只能深入罐群中间,在最危险的狭小地带冷却灭火。五号罐周围无环行消防信道,消防车停靠灭火和回转困难,遇到紧急险情不能及时撤出危险区,给指战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二)、应加强油库本身的自救能力。由于油库火灾的危险性和特殊性,要切实加强油库消防设施的建设。油罐区自动灭火、自动冷却装置及动力设备,应健全完备。黄岛油库一期工程油罐,均未按要求安装自动冷却装置。五号罐爆炸后,邻罐的冷却防御必须组织强大的移动灭火力量才能完成。如果安装有自动冷却装置,各罐在起火后,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喷水冷却,灭火部队只要有少量官兵进行辅助性冷却,既可达到相同效果。除了固定消防装应健全外,还应充分考虑这些装置遭破坏后的消防能力。如在库区周围建设消防水源,储存较为充足的灭火剂等等,此次黄岛油库大火在第二次爆炸后,库内给水设施全部被破坏,库区周围无一处可利用消防水源。消防车只得往返四千余米到港务局码头拉海水,供水路线须用十几部消防车才能接力供水,大大削弱了冷却和灭火强度。如果在建库时,既能充分考虑消防水源问题,利用扬水站形势,将海水用固定管道输送至库区周围,灭火效率既会大大增强。
(三)、应有充足的移动式灭火力量。由于油库消防设施在起火爆炸后,极易遭到破坏。储油地区应加强移动式灭火力量的配备建设。黄岛油港、油库消防人员、车辆极为不足。此次五号罐因雷击爆炸开始燃烧面积并不太大。油库如有相应的灭火力量,有可能及时扑灭。但当时,该库消防队只能出动一辆车,无力扑救。待我支队渡海赶到火场,油罐顶部已全部坍塌,形成大面积猛烈燃烧,失去了灭火良机。除此之外,黄岛区乃至整个黄岛市消防力量均十分薄弱,作为灭火主力军的青岛公安消防支队警力不足,技术装备也很差。全支队配备的泡沫消防车,达不到扑灭一座一万吨油罐的能力,且整个黄岛区未设置公安消防中队。这次灭火,油港周围和青岛市如有相应充足的灭火力量,就有可能抢在风向逆转和喷溅爆炸之前,一举扑灭大火,及时消除后期出现的险情。
(四)、暴露出的问题。
1、平时对官兵应进行险恶环境中如何撤离,保证自身安全的训练,加强官兵的自我防护施救能力。此次灭火,在喷溅把扎紧急撤退时,部分战士特别是新战士撤退和防护经验不足,如有的战士听到撤退命令时,反应不快,不能按事先部置迅速撤出,有的甚至顾及战斗器材。还有的在撤退时,盔帽掉落,不知拾捡起来重新佩带防护等。此种现象表明,部队官兵在险恶环境中安全防护、自我施救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加强。
2、火场上应增强配备无线通讯设备和使用高音喇叭指挥战斗。此类特大火灾,由于战场广阔,面大点多,官兵战斗部位分散,按正常方式和少量的无限通讯工具传递命令受到限制。为了使各战斗部位能同时听到各项命令,特别是统一进攻和危急时刻的撤退命令,指挥部除了增强配备无限对讲机外,还应在火场上设置高音喇叭,由前线总指挥员控制,及时发布各项命令。此次灭火,如照此法设置,各作战部队战斗行动会更加协调一致。危急时刻,全体参战官兵也将更为及时迅速地撤出火场。
3、扑救此类危险复杂的火灾,在组织进攻时,必须做好周密充分的后撤准备和规定好撤出后的集结地点。我支队在扑救此次大火中,尽管指挥部对其危险性给予了充分正确预测。并做了随时准备后撤的具体部署。但仍有不完备之处,如后撤路线只按一般险情烤,在如此险恶的罐群中作战,没有及时开辟一些应急信道,如事先将库区四米高围墙推倒几处,增加了危急时刻脱险难度。由于没有事先,考虑部署一旦遇险,部队后撤的集结地点,人员车辆在第二次爆炸后,一部分撤的较远,官兵不明确在何处集结,给迅速聚拢清点人员,重整旗鼓,挥兵再战带来一定困难。
版权所有: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地址: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邮编:710054 联系电话:029- 传真: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灾的种类及灭火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