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举办qi比赛,lol比赛服是什么意思思?

韶关房地产门户-第一房网-韶关房产 - 第一房网 - 第一房网
&&&&系统提示:
指定的文档不存在当前位置: &
求翻译:下个星期六举办演讲比赛.安排这次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什么意思?
下个星期六举办演讲比赛.安排这次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问题补充:
Next Saturday holds the oratorical contest.The goal of arranging t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i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spoken expression
[object Object]
Game 6 next week lectures arranged t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f the . is designed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poken capacity
Next Saturday holds the oratorical contest. Arranges t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he goal is in order to sharpen student's English spoken language power of expression
Speech competition for the next Saturday. arrange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hose purpo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oral English ability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n. 气(中医)
1.the circulating life energy that in Chinese philosophy is thought to be i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balance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forms in the body is believed to be essential for good health
只有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项,现在是否?
1.The qi troops attacked us.
齐师伐我。
2.qi baishi was a great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齐白石是国画大师。
3.It is an authentic work of qi Baishi.
这是齐白石的真迹。
4.It is an authentic work of qi Baishi.
这是齐白石的真迹。
5.Knife coins is a big family, mainly in the qi, Yan two countries.
刀币是个很大的家族,主要在齐、燕这两个国家使用。
好文推荐:请问网上填了申请表还需要填报名表吗?报名表怎么输不了字没法填呢?
请问网上填了申请表还需要填报名表吗?报名表怎么填不上去呢?
此次参加北京决赛的名单(初中组和高中组)怎么还没有公示出来?
请问大赛动态中优秀教师名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是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吗?不解,求解?
怎么没法报名
很高兴能加入
xiwangwonengshang
我很喜欢英语
绵阳外国语学校赵小漫
我是外国语学校赵小漫
请问:2015年四川赛区决赛的评分标准是什么?小学组有些上台话都没说完,沉默之后下了台,有些语法错误百出,断断续续,还得了一等奖。结果有些表达非常流畅,对图画内容表述清晰的,语法错误还很少的孩子却没奖!太不公平、太不正规了!
这位家长您好!关于评分的问题,我们是根据评委老师评出的分数现场统分,有些家长都看到的。至于您说的语法等问题,因为我们评分标准有语言流利程度、词汇丰富度、语句复杂度、表达是否有误、观点是否清楚明确、表达是否有条理、表情、肢体语言是否丰富、表演时间等,是综合表现的评分,不是单独某一项;再加上每个评委老师评分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可能会出现您觉得表现不好的孩子得奖。比赛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我们尽力让比赛接近公平,我们也会努力让以后的比赛更加公平!
请问当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半,评委是不是因为为了研究名次在吵架?真无耻。居然当天有工作人员解释说是因为成绩排序要很久。难道她认为所有家长都不懂电子表格有排序功能吗?简直是没有智商的撒谎!!
为了安排赛场的公平性,所以采用的是现场随机发参赛证,也就是说,我们工作人员手里的统分表,是没有任何选手信息,我们只有一个总的信息表。如果你是参赛选手你应该就知道,你比赛前登记了信息,我们统分的时候,要把你们的信息一个个按各自赛场统计好。初中组16个赛场,每8个赛场一个统分人员,所以速度太慢。统分时间拉太长,是我们工作安排的失败,这点我们承认,并给大家道歉。但是,你说的评委吵架这个,实在是凭空臆测,
奇速英语下次不要组织这种作弊性选拔赛。能晋级的都是这个外语学校的或哪个外语学校的,有那么怪?
1,这次比赛参赛学校主要是外国语学校2,外国语学校孩子们的整体英语水平确实偏高
这个比赛太不正规了,存在太多潜规则,有一些讲得好的没得奖,反而口语撇讲得撇的还得奖了,存在评委内部协调,很不公平!这种不正规的比赛还不如不办,打击学生参赛积极性这样下去还有谁想参加这种比赛
本来多信任这次比赛的,结果事实证明这个比赛太不规范,太不公平,据了解,评委存在内部协调,不优秀的反而被选上,优秀的反而被刷下去了,比赛不是比实力吗,怎么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潜规则太多让人无语,举办这种比赛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打击孩子们的参赛积极性,若要追求公平不如现场直接给分或者现场直接决定通过与否,若是无法做到公平那实在不知参加这种比赛的意义何在,是为了让孩子们备受打击,怀疑自己的实力吗?(请勿删除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一)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及意思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部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指定了52种课外阅读书目,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20种,高中阶段32种。
  为了积极配合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依据教育部的指定书目,我社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推出一套普及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该丛书既包括教育部指定的全部书目,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了适当的延伸扩大。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书目经典,涵盖面广。本丛书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童话、民间故事和中国古代诗歌,有适合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的中国古代诸子作品、中国现代名家散文及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经历了几十年乃至百年、千年的淘洗而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趣味和阅读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二、版本精良,名家荟萃。本套丛书选本精良,质量上乘,每本书均由国内一流专家、翻译家倾心打造。尤其是在外国名著版本的选择上,根据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专家的推荐,我们从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版本里优中选优,力求把最精美的作品奉献给广大中小学生。
  三、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本丛书的每一本书前均有一篇“导读”,全面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内容及作品的特色,通过它读者可以快速地了解本书的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学特点,便于自学。大部分书目还设置了思考练习题和名句摘录等内容。思考练习题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横向和纵向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扩大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名句摘录部分便于学生朗读背诵。通过阅读名著、背诵名篇,可以更有效地应对中考、高考,实用性大大增强。
  四、装帧精美,定价低廉。本套丛书版式灵活,印制精美,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情况灵活多样地设定版式;有的根据需要,还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在保证丛书高质量的同时,还响应国家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要求,定价较低,适应中小学生的购买能力。
  总之,本丛书文质兼美,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希望它能得到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喜爱,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山东文艺出版社
  导读(1)
  江南汉乐府(1)
  敕勒歌北朝民歌(3)
  咏鹅(唐)骆宾王(5)
  风(唐)李峤(7)
  咏柳(唐)贺知章(9)
  凉州词(唐)王之涣(1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13)
  春晓(唐)孟浩然(15)
  凉州词(唐)王翰(17)
  出塞(唐)王昌龄(19)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21)
  鹿柴(唐)王维(23)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27)
  静夜思(唐)李白(29)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31)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34)
  赠汪伦(唐)李白(3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38)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40)
  望天门山(唐)李白(42)
  别董大(唐)高适(44)
  绝句(唐)杜甫(46)
  春夜喜雨(唐)杜甫(49)
  绝句(唐)杜甫(51)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53)
  游子吟(唐)孟郊(55)
  江雪(唐)柳宗元(58)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60)
  枫桥夜泊(唐)张继(62)
  渔歌子(唐)张志和(64)
  塞下曲(唐)卢纶(66)
  望洞庭(唐)刘禹锡(68)
  浪淘沙(唐)刘禹锡(70)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72)
  池上(唐)白居易(75)
  忆江南(唐)白居易(77)
  悯农(一)(唐)李绅(79)
  悯农(二)(唐)李绅(81)
  山行(唐)杜牧(83)
  清明(唐)杜牧(85)
  江南春(唐)杜牧(87)
  乐游原(唐)李商隐(89)
  蜂(唐)罗隐(9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93)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95)
  元日(宋)王安石(97)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99)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10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10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105)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107)
  题西林壁(宋)苏轼(109)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111)
  示儿(宋)陆游(11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115)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117)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119)
  小池(宋)杨万里(1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123)
  春日(宋)朱熹(125)
  题临安邸(宋)林升(127)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129)
  乡村四月(宋)翁卷(131)
  墨梅(元)王冕(133)
  石灰吟(明)于谦(135)
  竹石(清)郑燮(137)
  所见(清)袁枚(139)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141)
  村居(清)高鼎(144)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这些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大量地阅读、吟诵古诗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扩大阅读量,学好语文课,而且还能培养灵性、悟性,提高素质。熟背古诗意义重大。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大量的中国优秀古诗中向广大小学生推荐了70首,希望小学生能够背诵。这70首古诗,最早的是《江南》,距今大约已有两千年,最晚的是清末诗人高鼎的《村居》,距今也有150多年了。这些作品大都内容清新健康,文辞优美,音韵铿锵,读来朗朗上口,真正称得上是百读不厌、千古传诵的艺术珍品;而且从形式上看,大部分又是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的绝句。
  绝句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绝句也叫绝诗、截句等,整首诗只有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七个字的叫七绝。此外还有少量的每句六个字的六绝。绝句分古体和律体两类。古体绝句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律体绝句是在唐初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又叫近体诗)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形成的。律体绝句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规定,古体绝句则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约束。
  绝句最早的雏形要追溯到秦朝的《长城谣》。《长城谣》五言四句,但在格律上同后来的绝句有所不同。汉乐府中有一部分五言四句歌谣,隔句用韵,属于五绝。如《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真正的五绝大量产生于南北朝时代。起先,五绝先在民间流传,后来文人逐渐进行创作。如民歌《子夜歌》、《企喻歌》,谢眺《王孙游》,庚信《重别周尚书》等,都是比较成熟的五言绝句了,七绝也产生于这个时期。
  到了唐宋时代五七言绝句的创作达到高峰,成为后世的楷模。不少传诵千古的绝句名作,便产生在这一时期。当时,许多杰出的诗人,也都是绝句名家。如王维的绝句,堪称“在泉为珠,在壁为绘”(在泉水里就成为珍珠,在墙壁上就是精美的绘画);李白的绝句如天马行空,有着极高的造诣,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创作的绝句也各有特色,堪称绝唱;宋代的王安石晚年“绝句妙天下”;苏轼更是为绝句开辟了新意境。另外,有不少诗人因为在绝句创作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虽然仅留下极少数作品,却一直深深打动人心。像王之涣只留下六首绝句,如《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却成了不朽绝唱。宋代林升仅有的那首《题临安邸》因为揭露了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享乐误国的行径,而至今仍为人所传诵。
  绝句形式短小,但反映的内容也是挺丰富的,像王昌龄、王维、李白等主要用绝句来抒发感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杜甫、白居易等人则多用绝句反映民生劳苦,讽喻政治。到了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以绝句来说理,发表议论;陆游则抒发爱国思想。凡是其他诗歌体裁能反映的内容,绝句也都作了反映,举凡抒情感物、咏史论政、山水田园、赠答唱酬、以画代柬(书信)等,几乎无所不包。绝句风格也多种多样。
  至元明清时期的绝句,在写法上跟唐诗大致相同,但还是产生了一些好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元好问、郑燮、袁枚、龚自珍等是突出的代表。尤其是龚自珍,他把绝句由单篇发展到组诗,如他的《己亥杂诗》,便有350首之多,这是对绝句的又一次创新。
  1990年香港一家文化机构曾在华人世界举办了一场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的评选活动,入选的十首唐诗依次是:孟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其二)、李白《朝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除《游子吟》是五古、《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五律外,其余八首均是五、七言绝句。这些绝句皆是千百年来家弦户诵之作,对于广大中华儿女来说,已经是渗入骨髓,溶入血液,铭刻于心了。
  教育部所推荐的古诗70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反映国家大事,抒写爱国情感。如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2.反映人民生活疾苦。如李绅《悯农》,范仲淹《江上渔者》等。
  3.描写边塞风光和杀敌报国志向及思念家乡的边塞诗。如王之涣《凉州词》,王翰《凉州词》,卢纶《塞下曲》等。
  4.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刘禹锡《望洞庭》,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5.描写四季风光,尤其是春天风光。如孟浩然《春晓》,杜甫《春夜喜雨》,杜牧《山行》、《清明》、《江南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叶绍翁《游园不值》等。
  6.描写大千世界各种美好事物的咏物诗。如骆宾王《咏鹅》,李峤《风》,贺知章《咏柳》,罗隐《蜂》等。
  7.抒写思念家乡和亲人情感。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静夜思》,孟郊《游子吟》等。
  8.表达友情的送别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别董大》,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9.抒发个人志向和情怀。如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等。
  10.咏写哲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朱熹《春日》等。
  11.反映儿童生活。如胡令能《小儿垂钓》,袁枚《所见》,高鼎《村居》等。
  这些诗歌都字字珠玑,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从这些诗歌中,小学生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培养起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大自然、尊重友情等高尚的情操,并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自由思考的良好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本书对70首古诗原文都加注拼音;每首诗下有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对每首诗更作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疏通字词的含义,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注释通俗准确,解读深入浅出,使小朋友一看就懂。这样做,可以给广大小学生、家长、老师提供便利和帮助。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和背诵,广大小学生、家长、老师们能够喜欢中国古诗,热爱包括中国古诗在内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江jiānɡ南nan
  汉乐府
  诗文前空四字
  江jiānɡ南nan可kě采cǎi莲lian
  ①,
  莲lian叶ye何he②田tian田tian③。
  鱼yu戏xi莲lian叶ye间jiān。
  鱼yu戏xi莲lian叶ye东dōnɡ,
  鱼yu戏xi莲lian叶ye西xī,
  鱼yu戏xi莲lian叶ye南nan,
  鱼yu戏xi莲lian叶ye北běi。
  汉乐府
  乐府是秦汉时期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机构不仅掌管朝廷的音乐活动,还大规模地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诗歌,配乐演唱。后来人们就把乐府收集到的诗歌叫“乐府”。有许多“乐府”到现在流传下来,但原来所配的音乐已丢失了,“乐府”也就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的名称。本诗就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很难考证了。
  ①采莲:采摘莲蓬。
  ②何:多么。
  ③田田:叶子浮在水面上相连成片、碧绿新鲜的样子。
  这首诗属于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歌”具有一人唱、多人和的音乐特征。本诗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句只是扩展第三句“鱼戏莲叶间”,从而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所以后面五句每句只是改变一个字,正说明了这种谐和的特点。
  前三句着重描绘了夏秋季节莲子成熟时,江南姑娘采摘莲蓬的生活场景和美妙风光。后四句围绕“鱼戏莲叶间”,进一步展开多角度的描写,写鱼儿的自由欢快,无拘无束,令人羡慕。由莲叶的又大又圆、广阔无际,到鱼儿的轻盈身姿,都表现了采莲姑娘欢快的心情,说明了她们过着满足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歌词简单,节奏轻快,充满江南风味,令人吟诵不止。
  敕chi勒le歌ɡē
  ①
  北朝民歌
  敕chi勒le川chuān②,阴yīn山shān③下xia。
  天tiān似si穹qionɡ庐lu④,
  笼lǒnɡ盖ɡai四si野yě。
  天tiān苍cānɡ苍cānɡ,野yě茫manɡ茫manɡ,
  风fēnɡ吹chuī草cǎo低dī见xian⑤牛niu羊yanɡ。
  北朝民歌
  公元四到六世纪,我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在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占领之下,先后经历了北魏(后分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北朝”。北朝也流传下来很多民歌,
  主要描写北朝人民的游牧生活、塞外草原风光和他们的勇敢豪迈精神。本诗便是北朝民歌中最著名的一首,作者也无从考证了。
  ①敕勒: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
  ②敕勒川:敕勒族人居住的平原地区。
  ③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④穹庐:毡帐,俗称蒙古包。
  ⑤见:同“现”,露出。
  相传北齐的皇帝高欢进攻西魏,被西魏所败。为了安定军心,他大摆宴会,叫大将军斛律金演唱这首歌,以振士气。这首诗原文是鲜卑语,后来才翻译成汉语。
  这首诗把阴山下的敕勒川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牧草和风吹过时在草丛中吃草的羊群描写得生动、形象。一二句点题,三四句以崇敬之情讴歌广袤深远的天空,后三句又描绘广阔无边的草原和点缀在如画般草原上的牛羊。场面雄伟壮阔,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表现了敕勒人的美好生活。
这首诗语句流畅,朗朗上口,是北朝民族中的绝唱。
  咏yǒnɡ鹅e
  (唐)骆宾王
  鹅e,鹅e,鹅e,
  曲qū项xianɡ①向xianɡ天tiān歌ɡē。
  白bai毛mao浮fu绿lǜ水shuǐ,
  红honɡ掌zhǎnɡ拨bō②清qīnɡ波bō。
  骆宾王(约640—约684),婺(wu)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著名诗人、散文家,“初唐四杰”之一。曾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了《讨武曌(zhao)檄(xī)》。檄文罗列了武则天的罪状,武则天读后不怒反喜,惊叹他的文才。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骆宾王从小就能写诗,被称为“神童”。
  ①曲项:指鹅的弯曲的脖子。
  ②拨:拨动。
  史书记载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写的,描绘了在水面上浮游并引吭高歌的白鹅形象。
  第一句三个重复的字,既是点题,又模拟了鹅的清脆有力的叫声;第二句写出了鹅叫时的神态,说明作者观察仔细;三、四句进一步用“白”、“绿”、“红”等颜色及“浮”和“拨”等动词写出了鹅在水中浮动的情景,憨态可掬,体现了儿童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
  这首小诗,音韵轻快,画面简单,不假典故,不饰雕琢,
  体现出一种天真美、纯净美和自然美。
  风fēnɡ
  (唐)李峤
  解jiě①落luo三sān秋qiū②叶ye,
  能nenɡ开kāi二er月yue③花huā。
  过ɡuo江jiānɡ千qiān尺chǐ浪lanɡ,
  入ru竹zhu万wan竿ɡān斜xie。
  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
  ①解:能够,懂得。
  ②三秋:代指秋天。
  ③二月:代指春天。
  这是一首咏物诗,歌咏的对象是风。
  本诗描写了风的四种能力:
  风能够吹落深秋的树叶;风能够吹开春天的花;风吹过大海时,会掀起千尺巨浪;风吹过竹林时,会吹斜万竿竹子。这四个画面,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四种自然现象。这都是风的作用生成的,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这首诗在歌咏“风”,却在诗中对“风”只字未提,但读完全诗后,风的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便跃然而出了。
  诗中用了四组数字:“三秋”、“二月”、“千尺”、“万竿”,既有深邃的时间感又有广阔的空间感;
  一首小诗,含有无穷张力。
  咏yǒnɡ柳liǔ
  (唐)贺知章
  碧bi玉yu①妆zhuānɡ②成chenɡ一yi树shu高ɡāo,
  万wan条tiao垂chui下xia绿lǜ丝sī绦tāo③。
  不bu知zhī细xi叶ye谁shui裁cai出chū,
  二er月yue春chūn风fēnɡ似si剪jiǎn刀dāo。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好饮酒,人称“酒仙”。作诗以绝句见长,广为传颂。
  ①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比喻柳叶的翠绿晶莹。
  ②妆:打扮,装饰。
  ③丝绦:丝绒编织成的带子。这里比喻柔嫩的柳枝。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柳树形象的咏物诗。
  前两句用两个比喻来形容柳树的风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柳叶像碧玉,柳条像丝绦。后两句用一个疑问带出一个比喻,描绘碧绿的柳叶、柳条生成的原因。这里把春风比喻成剪刀,
  是它裁剪出了嫩绿动人的柳树,是春天催生了柳树及所有绿色。
  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春天,新颖而生动。
  这首咏物诗,借助柳树来歌咏春风、歌咏春天。这又是这首小诗的独特之处。
 6、凉州词
  凉lianɡ州zhōu词ci①
  (唐)王之涣
  黄huanɡ河he远yuǎn上shanɡ白bai云yun间jiān,
  一yi片pian孤ɡū城chenɡ②万wan仞ren③山shān。
  羌qiānɡ笛di何he须xū怨yuan杨yanɡ柳liǔ④,
  春chūn风fēnɡ不bu度du玉yu门men关ɡuān⑤。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代著名诗人。
  通过《全唐诗》存下来的诗仅6首,却每首都是精品。
  ①凉州词:诗的题目又作《出塞》。这是唐代很流行的乐府曲名。
  ②孤城:孤零零的城池,这里指玉门关。
  ③万仞:一仞为八尺,万仞形容山极高。
  ④“羌笛”句:不必用羌笛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调。羌笛:笛子,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指曲调忧伤。杨柳:指乐府曲调中的《折杨柳》笛曲,又指自然界中的柳树。
  ⑤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关口,在甘肃敦煌西北。
  这一首千古流传的边塞诗,描写了边塞广阔荒凉的景色和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士兵遥望边塞时想象中的景色。举目望去,黄河从遥远的山中直泻而下,好像是从云中流下来一样;就在这黄河经过的万仞高山中,一座城池孤独地矗立在那儿,这就是当时重要的关镇玉门关。许多士兵长年累月地戍守在这里,远离家乡和亲人,心头充满痛苦的思念之情。
  后两句是写,枯燥无聊的戍边生活使士兵常常吹奏笛曲,来解除心头的烦闷。可吹奏的《折杨柳》的
  曲调很是哀怨,使他们愁上加愁:好像春天来了,这里却没有柳树发芽的美景可看。“何须”二字,故意自我宽慰,是说春天在中原大地早已降临,只是从来不到这荒凉的塞外而已,又何必悲伤呢?在这自我宽慰中,孤独怨愤的情绪就更浓了。
 7、登鹳雀楼
  登dēnɡ鹳ɡuan雀que楼lou①
  (唐)王之涣
  白bai日ri依yī山shān尽jin,
  黄huanɡ河he入ru海hǎi流liu。
  欲yu②穷qionɡ③千qiān里lǐ目mu④,
  更ɡenɡ⑤上shanɡ一yi层cenɡ楼lou。
  ①鹳雀楼:唐代著名登高胜地,原址在今山西省永济黄河边上。传说常有鹳雀在这里停留,故有此名。
  ②欲:想要。
  ③穷:穷尽。
  ④千里目:形容看得极远。
  ⑤更:再。
  这是一首哲理诗。
  前两句写诗人登上三层高的鹳雀楼,极目四望,所看到的雄伟景象:太阳慢慢向西落去,快要落到中条山的后面去了;沸腾咆哮的黄河正奔流不息地向东边的大海一泄而去。“依山”实写,“入海”虚写,所写景色都壮美雄浑,令人心旷神怡。
  后二句转向写理。只有站在高楼的最上层,才能领略如此壮观的景色。诗人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反过来讲就是,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从这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中,可以悟出一番生活的哲理:要想开辟新的境界,取得新的成就,就要不断地努力,从而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春chūn晓xiǎo①
  (唐)孟浩然
  春chūn眠mian②不bu觉jue晓xiǎo,
  处chu处chu闻wen啼ti鸟niǎo③。
  夜ye来lai④风fēnɡ雨yǔ声shēnɡ,
  花huā落luo知zhī多duō少shǎo。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早年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直到40岁时才到长安考进士,未考中返回襄阳,终身没有做官。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他的诗清新恬淡,意境高远,影响了后代无数诗人。
  ①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眠:睡觉。
  ③啼鸟:小鸟鸣叫的声音。
  ④夜来:昨天夜里。
  前二句是写,春天来了,人们睡觉睡得香,不知不觉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这是诗人眼中看到的景色;醒来后听到房前屋后都是小鸟儿欢快的鸣叫声,这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后二句转入了诗人对落花的猜测和担心:鸟雀呼晴,诗人由鸟叫声突然想起昨天夜里好像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那么那些盛开的鲜花怎么样了?被风吹雨打得凋落了不少吧?这种对花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落花的爱惜,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写得清新活泼,充满无穷情趣,越读味越浓。
 9、凉州词
  凉lianɡ州zhōu词ci
  (唐)王翰
  葡pu萄tao美měi酒jiǔ夜ye光ɡuānɡ杯bēi①,
  欲yu饮yǐn琵pi琶pa②马mǎ上shanɡ催cuī。
  醉zui卧wo沙shā场chǎnɡ③君jūn莫mo笑xiao,
  古ɡǔ来lai征zhēnɡ战zhan几jǐ人ren回hui?
  王翰,字子羽,生卒年不详,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唐朝边塞诗人。
  ①夜光杯:传说是一种能够在夜间发光的杯子,这里泛指精美的酒杯。
  ②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③沙场:战场。
  大部分边塞诗写风沙弥漫、沙场征战,本诗却别开生面,描写将士们痛饮美酒的场景和感慨。
  前二句是说:浓香的葡萄美酒盛在晶莹透明的夜光杯里,士兵们在激越的马上琵琶的弹拨声中开怀畅饮。
  后二句转入士兵的自我宽慰:我喝醉了就躺在沙场上,你不要嘲笑;试问自古到今征战不断,战场上的战士有几个活着回来的呢?意思是
  醉死和战死是一样的。这沉痛的话语中流露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不满。
  一个饮酒的场景引发了对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的思考,语浅意深,耐人玩味。
  出chū塞sai①
  (唐)王昌龄
  秦qin时shi明minɡ月yue汉han时shi关ɡuān,
  万wan里lǐ长chanɡ征zhēnɡ人ren未wei还huan。
  但dan使shǐ②卢lu城chenɡ飞fēi将jianɡ③在zai,
  不bu教jiao胡hu马mǎ④度du阴yīn山shān⑤。
  王昌龄(约698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一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任江宁丞和龙标尉,人称“诗家天子王江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绝,人称“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令人情思激荡。
  ①出塞:汉乐府《横吹曲》中旧有的标题,唐代诗人写边塞诗,往往沿用这个诗题。
  ②但使:假设,只要。
  ③卢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卢城,即卢龙县,汉时属右北平,李广曾为右北平太守。李广曾屡次出征匈奴,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④胡马:指敌人的军队。
  ⑤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边塞诗。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具历史沧桑感和空间深邃感的恢弘画面:清冷皎洁的明月和戒备森严的边关还跟秦朝、汉代一样。意思是说,战场、战争从秦汉时起一直持续到今天(大唐)。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与悲怆:有战争就有死亡,从军赴边的将士葬身沙场,永远回不来了。
  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既歌颂了古代名将,又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当今只要有像汉代李广那样的名将,就能守住强土,不让敌人越过边境入侵了。这二句感叹朝中没有大将,不能一战取胜,致使年年有战争发生,年年有士兵命丧疆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11芙蓉楼送辛渐
  芙fu蓉ronɡ楼lou送sonɡ辛xīn渐jian①
  (唐)王昌龄
  寒han雨yǔ连lian江jiānɡ②夜ye入ru吴wu③,
  平pinɡ明minɡ④送sonɡ客ke楚chǔ山shān⑤孤ɡū。
  洛luo阳yanɡ⑥亲qīn友yǒu如ru相xiānɡ问wen,
  一yī片pian冰bīnɡ心xīn在zai玉yu壶hu⑦。
  ①芙蓉楼: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登楼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人名,诗人的朋友。
  ②连江:从江北到江南。
  ③吴:这里指江苏省镇江一带。
  ④平明: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
  ⑤楚山:楚地的山,即江南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一带,因为古代镇江一带先后属于吴国、楚国。
  ⑥洛阳:今河南洛阳,朋友辛渐要去的地方。
  ⑦冰心在玉壶:比喻自己坚贞纯洁、表里如一的品格。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的心。玉壶,用玉做的晶莹的壶。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时,描写了送别情景,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诗人的朋友辛渐要渡江去洛阳,他到江边饯行。诗的前两句写雨中
  送别的情景:满江的寒雨从夜间一直下到天明,早晨送别友人,心中孤独凄凉,觉得连山也孤孤单单的。
  后两句拜托友人告慰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的心仍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洁白无瑕,不沾染一丝污垢。
  此时王昌龄为官坎坷,仕途不顺,但他并不因此而阿谀权贵,丧失气节,仍然意志坚定,孤傲不俗。这也是后两句诗所包含的深层意蕴。
  鹿lu柴zhai①
  (唐)王维
  空kōnɡ山shān②不bu见jian人ren,
  但dan③闻wen④人ren语yǔ响xiǎnɡ。
  返fǎn景yǐnɡ⑤入ru深shēn林lin,
  复fu照zhao青qīnɡ苔tai上shanɡ。
  王维(701761),字摩诘(jie),蒲州(今山西省永济)人,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他官做到尚书右丞,人们称他“王右丞”。晚年隐居在蓝田辋川,过着退官归隐的生活。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诗人。他还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精通佛理,并将这些技艺和佛理融入诗中,使他的诗别具一格。
  ①鹿柴(zhai):地名,王维辋川别墅中的风景区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终南山中。这个地名在王维的诗中经常被提到。
  ②空山:寂静的山。
  ③但:只。
  ④闻:听。
  ⑤返景:返照的阳光。景,日光。
  王维晚年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买下了一处别墅,他40岁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他在这里写下了大量山水田园诗。本诗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描绘了傍晚时分鹿柴附近宁静幽美的景色。
  前两句以动写静:周围空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偶尔听到人的说话声,声音消失后,山中显得更加宁静。这写出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后两句则描写林中的夕阳,由听觉转到了视觉:一缕夕阳的余晖斜照到幽深茂密的树林中,又映射到幽冷青绿的苔藓上。
  诗人摄取的“林中语响”、“景照青苔”这两种场景,表达了诗人空寂的心境,与佛理相通;首二句中的以动写静,是诗人将音乐艺术融入诗中的表现;而后二句中的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翠绿的对比,是诗人的绘画才能在诗中的运用。
 13送元二使安西
  送sonɡ元yuan二er使shǐ安ān西xī①
  (唐)王维
  渭wei城chenɡ②朝zhāo雨yǔ浥yi③轻qīnɡ尘chen,
  客ke舍she青qīnɡ青qīnɡ柳liǔ色se新xīn④。
  劝quan君jūn更ɡenɡ⑤尽jin一yi杯bēi酒jiǔ,
  西xī出chū阳yanɡ关ɡuān⑥无wu故ɡu人ren⑦。
  ①元二:诗人的朋友。使:出使。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
  ②渭城:地名,即秦都咸阳,汉时改名渭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东北,渭水北岸。
  ③浥(yi):沾湿。
  ④柳色新:指柳叶被雨水洗过后,显得更加青翠。
⑤更:再。
⑥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⑦故人:老朋友。
  这首诗是诗人早年在长安时所写,是一首赠别诗。这首诗当时就广为流行,被谱上曲子到处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因诗的开头两个字是“渭城”,又叫《渭城曲》。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人,多在渭城送别。前两句描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及环境和景物。下了一早晨的小雨打湿了地面上的轻尘,道路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旁的柳树平日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过后,被清洗得青翠茂绿。这是一幅清新明朗的送别图景。后两句在清丽景色铺垫的基础上,截取了送别宴上最后一个镜头——劝酒,以表达惜别之情: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句劝酒辞,将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将离情推向高峰。
  本诗表达的是一种最普通的离别,从而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词。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jiǔ月yue九jiǔ日ri忆yi山shān东dōnɡ①兄xiōnɡ弟di
  (唐)王维
  独du在zai异yi乡xiānɡ②为wei异yi客ke,
  每měi逢fenɡ佳jiā节jie倍bei思sī亲qīn。
  遥yao知zhī③兄xiōnɡ弟di登dēnɡ高ɡāo处chu,
  遍bian插chā茱zhū萸yu④少shǎo一yi人ren⑤。
  ①九月九日:农历重阳节,也称重九。这一天古人有登高山、饮菊花酒、佩插茱萸以辟邪的风俗。山东:古代指陕西华山以东,没有今天“山东省”的含义。
  ②异乡:指诗人所在地长安。此时他远离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及家中兄弟。
  ③遥知:遥想。
  ④茱萸:植物名,有浓烈的香味,可以入药。古代风俗,重阳节佩带茱萸可以辟除邪恶。
  ⑤一人:指诗人自己。
  这是一首怀乡诗。王维是位早熟的诗人,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诗篇。这首诗就是他17岁时所写,
  抒发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怀。
  王维当时远离家乡独自在长安谋取功名,仕途不顺,又恰逢重阳佳节。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身边的人高高兴兴地结伴去登高游玩,自己却形影相吊,这就更增深了思念家乡的愁绪。“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中华游子共同的心声。
  写了自己如何思念家乡之后,后二句笔锋一转,写家中兄弟如何想念自己: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配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诗人自己。这种从对方身上着笔写思念之情,比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乡的效果更胜出百倍。
 15静夜思
  静jinɡ夜ye思sī①
  (唐)李白
  床chuanɡ前qian明minɡ月yue光ɡuānɡ,
  疑yi是shi地di上shanɡ霜shuānɡ。
  举jǔ头tou②望wanɡ明minɡ月yue,
  低dī头tou思sī故ɡu乡xiānɡ。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5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年轻时长期在各地漫游,足迹遍布半个中国。天宝元年(742)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为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一年后放还。安史之乱中因平乱心切而加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事败,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中途赦还。不久病卒于当涂(今属安徽省)。李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豪放俊逸,语言清新自然,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①静夜思:唐代乐府曲名。
  ②举头:抬头。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
  月与思乡之情有不解之缘。本诗便围绕“见月—疑月—望月—思乡”的顺序,写出了游子难以抑制的彻夜难眠的思乡情怀。
  窗外的明月将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诗人的房间,泻在床前的地面上,诗人朦眬望去,那月色好像是铺在地上的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神一看,却是皎洁的月光。这月色吸引诗人抬头向窗外望去,看见了高空中明镜一样高悬着的明月。这明月此时也正洒满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这一联想引起浓郁的思乡之感。想着想着,诗人的头渐渐低了下来,故乡的人物在头脑中回旋,久久挥之不去。
  这首小诗明白如话,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任何雕饰,却感人至深至久。
 16古朗月行(节选)
  古ɡǔ朗lanɡ月yue行xinɡ①(节选)
  (唐)李白
  小xiǎo时shi不bu识shi月yue,
  呼hū作zuo白bai玉yu盘pan②。
  又you疑yi瑶yao台tai③镜jinɡ,
  飞fēi在zai青qīnɡ云yun端duān④。
  仙xiān人ren⑤垂chui两liǎnɡ足zu,
  桂ɡui树shu何he团tuan团tuan⑥。
  白bai兔tu捣dǎo药yao⑦成chenɡ,
  问wen言yan⑧与yu谁shui餐cān⑨?
  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古代乐府里原有的题目,李白在这里借用古曲的题目作为诗题,所以称为《古朗月行》。本诗是节选。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比喻月亮的又圆又亮。
  ③瑶台: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台镜”是神仙使用的镜子。
  ④青云端:指高高的天空上。
  ⑤仙人:和下文的桂树、白兔一样,传说中都生活在月亮里。
  ⑥团团:圆圆的样子。
  ⑦捣药:捣制药品。
  ⑧问言:就是问,言是助词,没有意义。
  ⑨与谁餐:给谁吃。餐,吃。
  月亮陪伴了李白一生。生活中,李白醉后月亮伴他起舞;诗中月亮是李白表达各种感情的媒介。李白很小就对天上的月亮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诗人回忆小时候对月亮的企盼憧憬之作。全诗平实道来,充满稚气和童趣。
  诗中前四句先写孩子时期对月亮喜欢但不“正确”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刻画出了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后四句接着写月亮升起时的样子。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里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刚升起时,只看见仙人的两只脚,然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影子;明月升在空中后,就看见月光中一只白兔在捣药。这些都是人们在夜晚望月时看见月亮上的黑影暗痕而想象出来的。
  “问言与谁餐”与“小时不识月”、“又疑瑶台镜”等句都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天性。&
17  望wanɡ庐lu山shān瀑pu布bu①
  (唐)李白
  日ri照zhao香xiānɡ炉lu②生shēnɡ紫zǐ烟yān③,
  遥yao看kan瀑pu布bu挂ɡua前qian川chuān④。
  飞fēi流liu直zhi下xia三sān千qiān尺chǐ⑤,
  疑yi是shi银yin河he⑥落luo九jiǔ天tiān⑦。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旅游胜地。
  ②香炉:山峰名,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峰顶尖而圆,烟云缭绕山峰,就像一座烟气袅袅升起的香炉,因此得名。
  ③紫烟:紫色的烟雾,日光照在峰顶的烟雾上,烟雾变成紫红色。
  ④挂前川:这里指瀑布好像一条垂挂在山前的大河。川,河流。
  ⑤三千尺:这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山高、瀑布长。
  ⑥银河:也叫天河,是由银河系许多恒星群组成的横亘在天空的星带,那样子就像一条河。
  ⑦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空的最高层。
  古代诗人描写庐山的诗很多,以李白的这一首最有名。全诗以想象、夸张、比喻的笔法写出了“远望”庐山瀑布所看到的雄奇景色。前二句点出庐山和瀑布,照应诗的题目。第三句掀起全诗的第一个高潮:一条瀑布从高高的山下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诗人觉得这个夸张比喻还不足以写出瀑布的雄奇气势,于是又在第四句里用银河作比,掀起第二个高潮:那瀑布多像横亘在天空中的银河星带从空中落下来,倒挂在山前!难道是天上的银河泻落到人间了吗?
  只有胸怀如银河般的宽广,方能写出这样思飞天外的诗!李白真不愧为“诗仙”。&
  赠zenɡ汪wānɡ伦lun①
  (唐)李白
  李lǐ白bai乘chenɡ舟zhōu将jiānɡ欲yu行xinɡ,
  忽hū闻wen岸an上shanɡ踏ta歌ɡē②声shēnɡ。
  桃tao花huā潭ta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u及ji③汪wānɡ伦lun送sonɡ我wǒ情qinɡ。
  ①汪伦: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汪伦用美酒来款待他。李白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非常感动,就写了这首诗来赠送他。
  ②踏歌:唐代的一种歌唱方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③不及:比不上。
  这是一首赠别诗。
  诗的前两句,“将”、“忽”写出了汪伦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未见其人,先闻其歌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
  后两句巧用比喻,写出李白对汪伦送别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两人的深厚情谊: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不如汪伦送别我的情意深。这样说比直说汪伦的情谊像千尺桃花潭水一样深更进一步,更有表现力。&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huanɡ鹤he楼lou送sonɡ孟menɡ浩hao然ran之zhī广ɡuǎnɡ陵linɡ①
  (唐)李白
  故ɡu人ren②西xī辞ci③黄huanɡ鹤he楼lou,
  烟yān花huā④三sān月yue下xia扬yanɡ州zhōu。
  孤ɡū帆fān远yuǎn影yǐnɡ碧bi空kōnɡ尽jin⑤,
  惟wei见jian⑥长chanɡ江jiānɡ天tiān际ji⑦流liu。
  ①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鹤矶上,传说有神仙从这里乘黄鹤而去,所以叫黄鹤楼。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朋友。
  之:到,去。
  广陵:即扬州市,在江苏省。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西辞:黄鹤楼在广陵(扬州)的西面,所以这样说。
  ④烟花:指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
  ⑤尽:消失,看不见。
  ⑥惟见:只见。
  ⑦天际:天边。
  这是两个名诗人之间的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要离开家乡襄阳经武汉去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并写了这首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次句写出送别的时间和友人要去的地方。三四句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朋友乘坐的船只在宽广的长江水面上越行越远,终于消失在碧蓝天空的尽头;诗人痴痴地望着望着,最后望见的只是滔滔东去的长江水,朋友已经远远地去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眺望之久和对朋友的感情之深。
  本诗格调明快,色彩清丽,一洗送别诗的忧愁苦恨,实为送别诗中的上上之作。
20早发白帝城
  早zǎo发fā白bai帝di城chenɡ①
  (唐)李白
  朝zhāo②辞ci③白bai帝di彩cǎi云yun间jiān④,
  千qiān里lǐ江jiānɡ陵linɡ⑤一yi日ri还huan。
  两liǎnɡ岸an猿yuan声shēnɡ⑥啼ti⑦不bu住zhu⑧,
  轻qīnɡ舟zhōu已yǐ过ɡuo万wan重chonɡ山shān⑨。
  ①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上游三峡之首瞿塘峡峡口。
  ②朝:早晨。
  ③辞:告别。
  ④彩云间:白帝城建在高山上,远远望去好像在云端里。这里形容白帝城地势之高。
  ⑤江陵:今湖北省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只有六百多里,“千里”形容相距甚远。
  ⑥猿声:猿猴啼叫的声音。古代长江两岸尤其是三峡一带的高山上常有猿猴在鸣叫。
  ⑦啼:鸣叫。
  ⑧不住:不停。
  ⑨万重山:一座又一座山,形容山很多。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因在政治上跟从永王李璘而获罪,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境内)这个偏僻之地。没想到走到白帝城时遇上皇帝大赦,他欣喜若狂,立即乘舟返回江陵。途中写了这首小诗,表达自己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点明了辞行的时间和地点。诗人要去哪里呢?第二句点出了目的地是江陵。千里之遥的路途,乘船一天就到了,欢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三四句用猿声、万重山等又进一步描写“千里江陵一日还”途中的景色,用来烘托船行之快。两岸的景色来不及欣赏,猿猴的叫声也来不及细听;轻舟过了好重山后,也还能隐隐约约地听到猿猴的鸣叫声了。这二句也写出了诗人突遇大赦、恍惚如梦、难以置信的心情。
  “辞”、“还”、“过”等动词和“轻”形容词及“已”副词的使用,也使这首诗具有无比真实的轻灵飞动之美。
21望天门山
  望wanɡ天tiān门men山shān①
  (唐)李白
  天tiān门men中zhōnɡ断duan②楚chǔ江jiānɡ③开kāi,
  碧bi水shuǐ东dōnɡ流liu至zhi此cǐ回hui④。
  两liǎnɡ岸an青qīnɡ山shān相xiānɡ对dui出chū⑤,
  孤ɡū帆fān一yi片pian日ri边biān⑥来lai。
  ①天门山:在安徽和县和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东的叫东梁山,在江西的叫西梁山。两座山隔江对峙,像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又叫做“天门山”。
  ②中断:指长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座山,即江水在两山之间流过。
  ③楚江:安徽当涂一带的长江。这一带古代属于楚国,所以这一段长江也叫做楚江。
  ④回:回旋,回转。长江水流到天门山这一段改变了方向,由向东改为向北,水势更加汹涌。
  ⑤出:矗立。
  ⑥日边:天边。
  这是一幅壮阔优美的山水风景画,描写了诗人在长江中乘舟望天门山所看到的雄奇景象。
  首二句点出天门山,并由天门山带出奔腾的江水。雄伟的天门山拔地而起,夹江对峙,远远望去,就像长江上的一座天然的大门。
  江水流到这里变得更加湍急。这里不说江水从两山之间流过,而说“中断”,仿佛天门山是被江水从中间冲断的,从而突出了江水滔滔冲破一切的神奇力量。
  三四句写两山之间的江面上,从遥远的水天相接处,一片白帆正从红彤彤的朝阳里驶来。在这里,粗犷的江水和天门山与细微的白帆形成对比,相映成趣。“孤帆一片日边来”也成为阔大山水图画中的点睛之笔,有了这一句,整个画面为之生动起来,充满了灵气。
  别bie董dǒnɡ大da①
  (唐)高适
  千qiān里lǐ黄huanɡ云yun白bai日ri曛xūn②,
  北běi风fēnɡ吹chuī雁yan雪xuě纷fēn纷fēn。
  莫mo愁chou前qian路lu无wu知zhī己jǐ,
  天tiān下xia谁shui人ren不bu识shi君jūn③!
  作者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河北景县)人。幼年贫困,曾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他性格豪爽,熟悉边疆生活,关心民众疾苦,是唐代著名边塞派诗人。诗风雄浑,感情真挚,与岑参并称“高岑”。
  ①董大:指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他在众多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他是诗人的朋友。
  ②曛:日光昏暗不明的样子。
  ③君:指董大。
  这是一首慷慨悲壮的送别诗。
  前二句描写送别时的恶劣环境。在北风怒号、沙土飞扬、日光昏暗、大雪纷纷的塞外,诗人的心情很郁闷。就在这样的天气里,不能与老朋友团聚,饮酒谈心,而是偏偏要痛苦地分别,各奔东西。这实在是令人更加伤心的事情。可是诗人性格豪放,并不以为意,于是抛开伤感情怀,一股豪壮之情冲口而出,这便引出下二句的内容。
  后二句一反前人送别凄凉的情调,而是豁达地劝慰朋友,也劝慰自己:你才华横溢,必有所用;你就放心去吧,走到哪里都会有理解你的朋友!借送别友人的机会,倾诉了诗人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这首小诗景色描写真切;构思精巧,以悲壮之情写洒脱豪迈情怀;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绝jue句ju
  (唐)杜甫
  两liǎnɡ个ɡe黄huanɡ鹂li①鸣minɡ翠cui柳liǔ,
  一yi行hanɡ白bai鹭lu②上shanɡ青qīnɡ天tiān。
  窗chuānɡ含han西xī岭lǐnɡ③千qiān秋qiū雪xuě④,
  门men泊bo⑤东dōnɡ吴wu⑥万wan里lǐ船chuan⑦。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出生于河南巩县。他出生在开元天宝盛世,年轻时曾数度漫游中国;后来在长安生活了十年,穷困潦倒;晚年又在夔(kui)州(今重庆市奉节)等地居住了一段时期,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一生仕途不得志,只做过左拾遗一类的小官。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广阔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他擅长各种诗体,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①黄鹂:鸟名,羽毛黄色,叫声优美。
  ②白鹭:一种水禽,羽毛白色,长腿,捕食鱼虾,又叫鹭鸶。
  ③西岭:成都西面的山岭,这里指的是岷山。
  ④千秋雪:很多年没有融化的冰雪。
  ⑤泊:停靠,停泊。
  ⑥东吴: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长江下游江苏、浙江一带。
  ⑦万里船: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这首即景诗是杜甫晚年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当时诗人在朋友的帮助下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比较轻松闲适,所以笔下的景物也清新优美,明媚迷人。
  首二句描写近景。两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悦耳地鸣叫着,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过蓝天。两句诗中一共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彩,互相烘托对比,构成了一幅绚丽和谐的图画。
  后二句描写远景。诗人在屋内透过窗口向西望去,西面的岷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白茫茫的一片;草堂外的锦江里,停放着要到万里之遥的东吴去的船只。“东吴万里船”使诗人想起早年自己在江苏、浙江一带漫游的时光,也流露了诗人盼望出川的心情。这二句中的“千秋”、“万里”数字相对,一个写时间,一个写空间,都给人视觉广远、意境深邃的印象。
24春夜喜雨
  春chūn夜ye喜xǐ雨yǔ
  (唐)杜甫
  好hǎo雨yǔ知zhī时shi节jie,
  当dānɡ①春chūn乃nǎi②发fā生shēnɡ③。
  随sui风fēnɡ潜qian④入ru夜ye,
  润run物wu细xi无wu声shēnɡ。
  野yě径jinɡ⑤云yun俱ju黑hēi,
  江jiānɡ船chuan火huǒ独du明minɡ。
  晓xiǎo⑥看kan红honɡ湿shī处chu,
  花huā重zhonɡ⑦锦jǐn官ɡuān城chenɡ⑧。
  ①当:正当,正值。
  ②乃:就,于是。
  ③发生:产生,出现,这里指下雨。
  ④潜:悄悄地,没有人察觉。
  ⑤野径:野外的乡下小路。
  ⑥晓:天明,第二天早晨。
  ⑦花重:指花朵上沾上了雨水,显得沉甸甸的。
  ⑧锦官城:指成都。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雨”。具体说就是春天的雨,夜里的雨,令人喜爱的雨。
  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小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腻的刻画。
  开头两句点题,强调是“春雨”、“喜雨”。“当春”二字点明是“春雨”,“好雨”二字写明是“喜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里有多少生命等待春雨的滋润啊!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每一场春雨都会催生无数的生命!
  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三四句写“夜雨”的特征:伴着和风,在人们进入梦乡时悄悄地来了;滋润着万物,无声无息。“入夜”点明是“夜雨”。五六句描写夜间漆黑的景象。“云黑”、“火明”互相烘托,点明是在夜里。最后两句是诗人由“夜雨”兴奋地猜测天亮时成都城里繁花似锦的景象:朵朵鲜花吸足了水分,带着露珠,沉甸甸的,娇艳欲滴,使雨后的锦官城显得更加美丽。
  绝jue句ju
  (唐)杜甫
  迟chi日ri①江jiānɡ山shān丽li,
  春chūn风fēnɡ花huā草cǎo香xiānɡ。
  泥ni融ronɡ②飞fēi燕yan子zǐ,
  沙shā暖nuǎn睡shui鸳yuān鸯yānɡ③。
  ①迟日:春日。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变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春天气温变暖,冻土融化,变得松软滋润起来。
  ③鸳鸯:一种水鸟,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雌雄常常成对地生活在一起。
  这首诗勾画了一幅幅春意图:春天来了,江河山川秀丽动人;和煦的春风送来了阵阵花草的芳香;那可爱的燕子也不停地飞去衔泥筑巢;水鸟鸳鸯也成双成对地在暖暖的沙滩上睡觉。
  前两句采用的是朴素的白描手法,第三句是从“动”的角度描写,第四句是从“静”的角度描写。全诗语言洗练干净,一幅幅画面中流露出诗人喜爱春天的心情。
26江畔独步寻花
  江jiānɡ畔pan独du步bu①寻xun花huā
  (唐)杜甫
  黄huanɡ师shī塔tǎ②前qian江jiānɡ水shuǐ东dōnɡ,
  春chūn光ɡuānɡ懒lǎn困kun倚yǐ微wēi风fēnɡ。
  桃tao花huā一yī簇cu开kāi无wu主zhǔ③,
  可kě爱ai深shēn红honɡ爱ai浅qiǎn红honɡ④?
  ①江畔:江边。独步:一个人散步。
  ②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坟墓。僧人的坟墓往往砌成塔形。师,对僧人的尊称。
  ③无主:不知主人是谁。意思是,这里的花是野花,无人照看。
  ④“可爱”句:是深红色的可爱呢,还是浅红色的可爱呢?
  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期间,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好,就写了大量的描写风景、抒发闲淡喜悦情怀的诗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便是其中的一组代表作。本诗是这组诗的第五首。
  春暖花开时节,诗人独自沿着江边散步赏花。路过黄师塔前,发现这里江水东流,清澈碧绿;春光明媚,微风轻拂。在这醉人的春光里,诗人身心都感到暖融融的,以至于觉得有些慵懒困倦,昏昏欲睡。这里诗人不说微风吹人,而说人仿佛是倚靠春风,更加强调了诗人舒服的感受。
  后两句重点写花。这里的花并不多,只有一些野花在静静地开放着,没有人过问照看,更显得朴素自在。桃花有的深红,有的浅红,相互辉映,令人心生喜爱。诗人自己都拿不准了,到底是深红的更好看呢?还是浅红的更好看呢?实际上诗人对深红、浅红的桃花都喜欢,只是通过这么一问,显得心情更加欢快了。
  游you子zǐ吟yin①
  (唐)孟郊
  慈ci母mǔ②手shǒu中zhōnɡ线xian,
  游you子zǐ身shēn上shanɡ衣yī。
  临lin行xing密mi密mi缝fenɡ,
  意yi恐kǒnɡ③迟chi迟chi归ɡuī。
  谁shui言yan寸cun草cǎo④心xīn⑤,
  报bao得de三sān春chūn晖huī⑥。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人。中唐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怀才不遇,为人却十分耿直。
  ①游子: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②慈母:慈祥的母亲。
  ③恐:担心,害怕。
  ④寸草:小草,比喻儿女、游子。
  ⑤心:小草的最中心的部分。这里也象征子女的心。
  ⑥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的慈爱与恩情。春天的三个月分别称孟春、仲春、季春,总称三春。
  诗人孟郊46岁中进士,50岁获得溧阳县尉这一低级小官。离开家做官的时候,诗人把母亲接到任上奉养,并写了这首小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前四句选取了家庭生活中一幅最常见的场景进行描写:游子将要出门远行了,母亲为将要出远门的孩子缝制衣裳。
  担心孩子离家时间太长,担心孩子受冻,母亲缝制衣裳时,一针针、一线线,针脚十分细密。这些动作和心态描写,刻画了慈母对孩子的关心、担忧、挂念之情,暗寓母亲深爱着孩子。
  后二句作者以游子身份,以寸草心和三春晖为比,表达了对慈母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母亲像春天的太阳一样温暖无私,宽广无边,孩子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啊!
  全诗语言虽浅显朴素,但深深的亲情已深含其中了。
  江jiānɡ雪xuě
  (唐)柳宗元
  千qiān山shān鸟niǎo飞fēi绝jue,
  万wan径jinɡ①人ren踪zōnɡ②灭mie。
  孤ɡū舟zhōu蓑suō笠li③翁wēnɡ,
  独du钓diao寒han江jiānɡ雪xuě。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贞元九年(793)进士。政治上主张改革,顺宗时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活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往柳州。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①径:小路。
  ②人踪:人的踪迹。
  ③蓑笠:即蓑衣和斗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这首山水小诗大约写于诗人贬官永州期间。
  因为政治上受到严重打击,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当时他对社会现实不满,心中充满愤懑和哀伤。本诗把渔翁当做歌咏的对象,正反映出他不愿意跟朝廷同流合污的心情,并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广大辽阔的境界:千座山峰、千条沟壑、万条小径都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没有鸟飞,没有行人。在这白茫茫的天地间,万籁俱寂,只有一叶孤舟,一个老渔翁在江心独自垂钓。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风雪严寒,仿佛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专心钓鱼,显得十分清高孤傲。这个被形象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顽强独立、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啊!
29寻隐者不遇
  寻xun隐yǐn者zhě不bu遇yu①
  (唐)贾岛
  松sōnɡ下xia问wen童tonɡ子zǐ②,
  言yan师shī③采cǎi药yao去qu。
  只zhǐ在zai此cǐ山shān中zhōnɡ,
  云yun深shēn不bu知zhī处chu④。
  作者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唐诗人。初为僧人,名无本,后还俗,屡试进士不第。他善于写荒凉枯寂的情境,多寒苦之辞。诗风独特,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他非常注重词句的推敲锤炼。“推敲”一词来历的故事,说的就是他。
  ①隐者:隐居在山林里不愿出来做官的人。不遇:没有找到。
  ②童子:这里指隐者的弟子。
  ③师:这里指隐者。
  ④处:地方。
  正如诗题所描写的一样,本诗描写了诗人寻找隐士而未遇的经过。隐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往往都是些品行高洁、超然物外的人,他们住在远离城市的深山老林中,与大自然相伴,不关心尘世俗务。
  在这首诗中,诗人就塑造了这样一位隐士,不过隐士本人并没有直接出现。诗人前来拜访他,不巧的是没有遇到;童子只知道他到深山采药去了,却说不出具体的地方。
  我们只能望山而叹了。寥寥几笔虚写,一位闲云野鹤般的隐者形象便浮现在我们脑海中了。
  本诗形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问答体,答中藏问,一问三答。第一句是问,后三句都是答,但在三答中又隐藏了三问:你师傅干什么去了?他上哪儿采药去了?具体在这山的什么地方?这三问全部省略,仅以首句“问童子”三字领起,构思十分精巧。
30枫桥夜泊
  枫fēnɡ桥qiao夜ye泊bo①
  (唐)张继
  月yue落luo乌wū啼ti霜shuānɡ满mǎn天tiān,
  江jiānɡ枫fēnɡ渔yu火huǒ②对dui愁chou眠mian③。
  姑ɡū苏sū④城chenɡ外wai寒han山shān寺si⑤,
  夜ye半ban钟zhōnɡ声shēnɡ到dao客ke船chuan。
  作者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多登临抒怀、述行写情之作,语言朴素,不事雕琢。
  ①枫桥: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夜泊:夜间停船靠岸。
  ②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③愁眠:指满怀忧愁而难以入睡的旅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④姑苏:苏州。
  ⑤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因初唐的一个叫寒山的僧人在此住过而得名。
  一个清冷的秋夜,诗人乘着客船远道而来,将船停泊在枫桥岸边。诗人长夜难眠,羁旅行役之愁油然而生。
  月亮西沉了,秋霜满天,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几只乌鸦在啼叫。江边的红枫叶若隐若现,江中渔船上的灯火点点闪烁,诗人满怀忧愁无法入眠。诗人正在感伤之时,远处寒山寺里传来了清扬的钟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已经是半夜了,诗人好容易睡去,又被钟声惊醒。
  全诗抒写乡愁,忧郁而感伤,极易使人产生共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ol比赛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