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尔沃基雄鹿容易找到哈雷博物馆吗

穷游大洋洲
密尔沃基全部景点中排第1名
前10位点评有双倍穷币奖励哦~
哈雷机车博物馆,坐落在哈雷机车大本营,坐落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
400 W Canal Street Milwaukee, WI 53201
开放时间:
五月至九月9:00-18:00,周四9:00-20:00;十月至四月10:00-18:00,周四10:00-20:00。
成人18-64:18美元;学生:12美元。
所属分类:
按综合顺序
全世界唯一的哈雷博物馆,除非你对机车毫无兴趣,否则总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乐趣。我去的时候正好对面的某哈雷俱乐部活动,上百个骑士驾车前来,蔚为壮观。
had low expectations and went just because I had nothing else to do. But I was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find out so much more about HD than I did walking in. Totally worth the time to go
哈雷爱好者的圣地和家园。从这里你能感觉到V型双缸的力量!!!
Four wheels carry the people, two wheels carry the soul. 绝对不可错过的景点。
11位穷游er去过这里
酒店免费退
/poi/V2UJYVFmBzdTbVI_/哈雷摩托博物馆
离开芝加哥,我们开车回程。今天的安排是去参观哈雷摩托博物馆。
离开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州,刚刚过了威斯康星州的边境,就来到了Milwaukee密尔沃基,这里正是哈雷摩托的发源地。本来我们想去参观哈雷摩托的工厂,可惜当天工厂没有开放,所以只有选择博物馆了。哈雷戴维森博物馆位于美国密尔沃基中心城区附近,毗邻第六大道和运河街。密尔沃基曾是哈雷戴维森传奇征程开始的地方,105年后的今天,这个盾牌商标早已遍布世界各地,此时在“家乡”崛地而起的哈雷戴维森博物馆不仅是对这105年历史的浓缩回顾与展示,也是回馈给当年那个梦想的最好礼物。
在门口已经看到好多哈雷摩托,像车展一样。
我们了解的哈雷摩托可能只在于街上跑着的形形色色的车款和洪亮的排气声量,而这只是哈雷的一部分,作为一个110年的机车品牌,发展过程必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一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世界顶级休闲摩托车品牌,他们狂热地忠诚于V
型双缸驱动的摩托车以及经典的橙色条盾形徽标,它已成为激情、自由、勇敢、个性的象征。哈雷戴维森摩托、部件与配件、服饰和多样化产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哈雷戴维森倡导独特文化与骑行体验,并希望将这种文化和体验带给每一个人。
& & 1903年,威廉·哈雷(Willia
Harley)和戴维森(Davidson)三兄弟在美国密尔沃基创立了著名的哈雷戴维森品牌。100多年来,它经历了战争、经济衰退、萧条、罢工、买断和回购、国外竞争以及市场变幻的重重洗礼,但它经受住了所有考验。今天,哈雷戴维森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而且,它并没有因此而放慢发展的步伐。为了与更多哈雷车主和摩托车爱好者共同分享哈雷戴维森在过去105年间的成长点滴及荣耀时刻,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哈雷戴维森博物馆在美国密尔沃基正式开馆迎客,又一个哈雷“朝圣地”的神秘面纱正在慢慢向我们揭开。&
在11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以制做啤酒瓶而出名的地方因为几个年轻人而被彻底改变。21岁的威廉哈雷与20岁的阿瑟戴维森,在密尔沃基的一间小木屋里组装了一台带有两个轮子的机器,并用两个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第一台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而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哈雷摩托车已经遍布整个世界,同时哈雷摩托车也已经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崇尚自由与相互团结。
&&哈雷博物馆带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它就建在当年的那个小木屋的原址之上,馆藏了自1903年至2013年的所有车款,不仅如此馆内还收藏了一些车迷的特殊车辆,和不同时期的革命性的发动机。&&
  哈雷戴维森博物馆整体面积达13万平方英尺(约为39624平方米),其主体由三栋建筑物构成,玻璃和钢结构的大量运用充分彰显了哈雷戴维森作为工业时代产物的独特金属质感和凛然霸气。馆中主要展示着逾400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每一辆展示车都承载演绎着一段独特的哈雷戴维森时光。除此以外,众多保存完好的珍贵历史资料如照片、影像和文献档案等也是首度面向公众展示。无论参观者是否是哈雷车主,哈雷戴维森公司希望每一个踏进博物馆的参观者都能即刻感受到踩下油门,引擎声隆隆响起那一刻开始燃烧的激情和梦想。
&最初哈雷摩托的样子和价钱
哈雷摩托的销售合同
哈雷摩托的中文广告
当然还有其他语言的广告
日文版的说明书
二战时期的摩托车
哈雷摩托从最初的两轮简单机械到多项赛事冠军,从民用摩托车到警用、军用车型,再到现在的机车文化与团结的骑士精神,110年的风雨中哈雷摩托车已经从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变成了美国精神与文化的象征。
哈雷邮差车
山姆大叔的选择&
战时物资供给摩托
军用哈雷摩托车
巡逻哈雷摩托
中国特供哈雷摩托说明书&
哈雷与众多汽车厂商一样,当年同样是通过摩托车赛事来促进自身产品提升的,而巡航车型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产物。总体看哈雷的历史,它不仅获得过无数届美国戴通纳200摩托赛的冠军,而且还创造过多项摩托速度世界纪录。&
在我们的理解中哈雷摩托车的造型已经成为一种定式,那就是我们理解的摩托车中最威武的形象,可是哈雷的产品线极为丰富,在不同的时期他也做过我们永远也想象不到的产品。
这辆摩托车从这个角度看是一部完整的摩托车
从侧面看,其实是将所有重要部件都拆解下来了。&
不同时期不同款式的发动机,游人可以通过旁边的按钮听到不同发动机的声音。
发动机的说明&
不同花纹的油缸展示&
真正的雪地摩托车
快递摩托车
可恶的罢工
这辆哈雷摩托的够牛的。这部车本来是在日本的,2011年日本大地震,海啸把摩托车卷入海。2012年,在加拿大BC省发现了这辆摩托车。经过一年的海水腐蚀和大风浪,这辆摩托车还是能基本保持原样,的确是哈雷摩托质量的最好写照。&
不同地区哈雷摩托俱乐部的徽章
100周年纪念版哈雷摩托,上面全是签名。&
一个世纪以来,哈雷戴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密尔沃基摩托车的形象在全世界车迷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狂热地忠诚于V型双缸驱动的机车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激情是哈雷永恒不变的追求与理想。始终怀着燃烧的激情,把每一台摩托都打造成一件精品。
& & V型发动机可能是哈雷摩托车最为标志性的特征,但1903年的哈雷摩托并非采用了这样的发动机型式,V型双缸的设计是从1909年才开始使用的,并且在11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并不是每一款车型都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你可能不知道哈雷曾经也使用过水平对置双缸引擎,但那只是昙花一现,而在很多时期哈雷也同样因为市场和赛事的需要,多次使用过单缸引擎。&
定制改装之最——“King&Kong”(金刚)
  “世界上没有两辆相同的哈雷”——改装,早已成了哈雷戴维森车迷在骑行之外最大的乐趣,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车主得以淋漓张扬桀骜不羁的个性,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梦想和灵感。
  除了公司生产的车型以外,哈雷戴维森博物馆还收拢进了许多由车主个性化定制改装的工艺精品,由哈雷戴维森狂热爱好者Felix&Predko历时40年完成定制改装的“金刚”可谓个中翘楚。
  这款“金刚”车身长度几近13英尺(约4米),搭载两组V型双缸引擎和四个鱼尾型排气管,每处细节都融进了车主的反复钻研和始终如一的热情与执着。车身前灯上装饰的一个迷你版金刚或许是源于车主儿时的梦想,使整个车在刚硬复杂的外表下却还流露出了一丝令人莞尔的稚趣。
逍遥骑士在路上——“Captain
America”(美国船长)
  由Dennis
Hopper(丹尼斯-霍普)和Peter Fonda(彼得-方达)主演的“Easy
Rider”(逍遥骑士)在当年的美国掀起了一阵票房狂风,并由此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别——公路片。影片中,两位主人公饰演的角色为了寻找心目中的美国,追求想象中的自由与解放,骑着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开始了一段从洛杉矶到新奥尔良的漫长征途。虽然电影最后悲剧收场,但却点燃了当时一代人对哈雷戴维森的炽热梦想,以及对“自由上路,寻找自我”这种生活方式的近乎放肆的渴求。
  影片中带着主人公上路的那两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早在当年拍摄时已遭毁坏,但30年后,在彼得-方达和当时制作团队的通力协助下,哈雷戴维森又再次成功打造出了那部曾令众多人魂牵梦萦的“美国船长”,现已置于博物馆中公开展示。如同当年电影里的
“美国船长”一样,这部还原品的机身上依旧绘满了美国国旗,烁亮的引擎盖似乎转眼即将咆哮,仿佛只要跨上它,自己也能立刻成为那追逐自由的骑士,潇洒地绝尘而去。
&&中国观众看到哈雷大多数都是在电影《终结者》中,看到虎背熊腰的施瓦辛格骑在狂野的哈雷上,作冷面无情状,那男人雄性阳刚的味道为哈雷的风格做了最好的注解。在导演灵活的运镜技巧下,观众不知不觉的就将哈雷这个身影印在脑海当中。适合驾驭哈雷车的对象,以外形高大威猛、强悍有力者为宜,这样的大汉骑上去,不但与哈雷车的狂野气质相得益彰,也率先在自然条件上占了很多的优势。当然并不是人人都有施瓦辛格那么强健的身材,那些体格略单薄的朋友,建议在此驾驶之前先进行身体肌肉力量训练,并且从400cc车型开练,然后750cc、1000cc循序渐进,最后再上哈雷。
哈雷基本把每一年的经典车型都放在展厅展示。这一辆是1983年的。
制造哈雷摩托的机械臂
哈雷摩托设计蓝图
哈雷新车型,让游人随便坐上去感受。
爬上哈雷摩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一辆双人摩托,不太适合亚洲人了。
&&哈雷戴维森不仅仅是摩托车,而是一种代表了自由、个性,的独特生活方式。哈雷摩托车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日常的代步工具。事实上,哈雷戴维森正在将世界领先的摩托车运动休闲生活方式引进中国并将摩托车运动重新定义并发展为一种充满乐趣、激动人心、享有盛誉的休闲活动。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到了Texas
Roadhouse的牛扒店吃晚饭。
门口就有展示不同牛扒和尺寸
这间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要嘲笑花生过敏的人。一上桌子就给你一大盘的花生,然后花生壳还可以随地扔。花生过敏者绝对不能入内的了。但是这种那么粗鲁随意的文化,非常有美国南部的风味。
这里的牛扒属于粗鲁型,和纽约的牛扒不同。穿着光鲜要食相的食客就不要来了。
美帝无论什么时候都给我们亮点。加油的时候,居然看到有银联标志!吾朝威武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8月11日:哈雷博物馆
密尔沃基有哈雷博物馆,摩托日记作者虽然对摩托所知甚少,对哈雷摩托的传奇还是心存敬意的,自然该去凑凑热闹。
小伙子们在展馆门外留个影,算是到此一游。我一人入馆观摩,他们另有更感兴趣的节目。
门口的摩托都是来参观的各地哈雷车迷的车。
也有骑着宝马来看哈雷的。可惜我的铃木没骑来,要不放在这里也会引起围观的:美国人没见过用我那么小的摩托载重跑长途的。
400CC的车在国内就叫大排,在这里只能算牙签排(骨)。
展厅有两层,这是地上一层,从1903年公司建立之初的产品陈列开始。
1906年的哈雷。
1909年——宣统元年——的哈雷。
看样子当年的哈雷和现在的电动车一样也可以人力驱动。
我特别喜欢边跨,所以多拍了几张。
1916年美国邮递车。
哈雷为二战北非沙漠战场设计的军用摩托,似乎只生产了样车,没有量产。很彪悍哪
二战时盟军主要供通讯兵使用的哈雷摩托。这样的车一共生产了6万辆,其中一万多辆用来装备苏联红军。
中美老摩迷很多经历过摩托车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摩托车代表高科技、代表富裕、时尚,是泡妞利器。
相信有点摩迷还记得,当年买第一辆摩托车的时候,比今日买辆汽车来得更激动人心、幸福满怀。
时至今日,警察部门大概是摩托车硕果仅存的大宗政府订单来源了。
最早的赛场摩托车比赛是沿用汽车比赛的成例,在木制赛道上进行,这种陈列大概灵感由此而来。
发动机系列陈列。
地下一层展厅。
像不像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发射系统?
改装是哈雷摩托文化的重要部分。改装的趣味和人群对衣着的追求一样,千奇百怪,最奇的未必是品味最高的,但必定是让你看了眼睛痛的,比如这一辆,叠床架屋,雕缋满眼,品味之幼稚,我看的时候,都忍不住笑得合不拢嘴。
这部车让我想起巴基斯坦、孟加拉那些涂成五颜六色的卡车、人力三轮。
改装者中显然不乏趣味高雅、技艺精湛的大师。像这件作品,我觉得像身材修长、肌肤圆润的美女
展厅里有电视在循环播放摩托题材经典影片的精彩片段。
展厅尽头有两排摩托供游客骑上嘴里呜呜作响过过干瘾。
对整个展览,我相当满意,在游客留言簿上毫不吝惜地留下了我的赞美。
摩托展馆旁的一栋展厅里有个黑皮夹克的专展,饶有趣味,以实物、图片讲述黑皮夹克如何由一种实用服装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符号,替着装者传达叛逆、个性化、危险的浪漫等等无线电波。
上个世纪早期女子摩托俱乐部成员。
上世纪90年代流行于美国西雅图地区的彩绘、带钉黑皮夹克。
施瓦辛格在《终结者》(二)里穿的那套皮衣皮裤。
展览中的重宝是猫王骑过的哈雷摩托和黑皮夹克。
展厅特地预备了一辆摩托车和几件皮夹克让游客做做样子拍照。我碰到一个大概有些来头的美女带着几个跟班性质的人在看展、拍照。谁知道她是谁?
博物馆附设不小的纪念品商店。
老照片的复制品。
雕塑作品。
这一面墙都是T恤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骑行美国:从黄石公园到哈雷博物馆
时间:&&来源 :&&字体:& & &&&&访问次数:
在美国的自然景观里,黄石公园稳坐头一把交椅。美国的旅游爱好者不去报这个到是交不了差的,就像到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没去过九寨沟、张家界一样,是说不过去的。
我想去黄石公园也有很多年了,一直没去成,这次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国家公园果然了得,简直万物皆备于我:蓝天白云不用说,高山、深谷、森林、溪流、瀑布、湖泊、草甸、热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应有尽有。我特别喜欢树林、草甸中那些清澈、明亮的溪流。连死树都是一山一山的,像通古斯大爆炸留下的狼藉。
我最喜欢也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是黄石公园的热泉,神秘、瑰丽。这样的热泉要搁在世界上别的地方,有一个就值得圈起来卖上100元的门票,在黄石公园,大大小小的热泉成百上千。大的热泉水汽逼人,被风吹到人身上,感觉像推开了桑拿房的门。大风时有时无,白色的水汽时浓时淡,风向不同,水体各个部分乍隐乍现,能看到的颜色也因此不停变换:清澈透明、天的蓝、海的蓝、绿松石的绿……
有一座山,整个山坡到处冒热气。看到这座山,我想起电影《2012》,电影里世界末日由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引发,我觉得不是空穴来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大概都没有这么脆弱的地表。
游完黄石公园,我觉得有些沮丧。我在将近9000平方公里的公园里匆匆跑了两天,还得搭上南边的大提顿国家公园的一个角,时间之仓促可以想象。两天的奔忙让我想起读书时第一次游苏州,一天逛了8个公园!真是煞风景啊。而且,黄石公园的游人太多,即使是对那么大的一个公园来说,人还是太多了。
所谓旅游开发就是这样。很多地方,不开发没人知道,但是会保有惊人的、天然的美丽和静谧,开发呢,就总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
从黄石公园南口出来,往南骑半个小时,就到了另一个美国国家公园——大提顿。我没时间都看,只骑车在公园里跑了几十公里,感觉就一个字:爽!
回程走了朋友玛蒂建议的路线,287号公路,大部分在蒙大拿州境内,美不胜收。因为事先一无所知,毫无期待,所以反而喜不自禁,一路载兴载奔,感觉比在黄石公园带劲。
约翰·斯坦贝克曾开车周游美国,到蒙大拿州的时候,他说:“我爱上了蒙大拿州。我对其他州有赞赏、尊敬、认同,甚至有些爱慕之情,但对于蒙大拿州,是真爱……我觉得蒙大拿州没有一丝一毫美国的疯狂熙攘……这个地方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不是个让大家都紧张忙碌的地方。这儿的人即使在工作时间,也会有空顾全邻里之间的碰面艺术。”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走了这条287号公路,多少体验到了斯坦贝克的浪漫感觉。
离开蒙大拿州,就进入了密尔沃基州。这里有哈雷博物馆,笔者虽然对摩托所知甚少,但对哈雷摩托的传奇还是心存敬意的,自然该去凑凑热闹。
博物馆门口停满了各地哈雷车迷的车。走进博物馆,里面的陈列令人震撼。从1909年最早的哈雷、1916年古旧的美国邮递车、“二战”北非沙漠战场的军用摩托……应有尽有。哈雷摩托对美国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方面面的参与和贡献,正是哈雷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
博物馆里有不少几十年前的招贴画。很多中美老摩托迷经历过摩托车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摩托车代表高科技,代表富裕、时尚。相信有的摩托迷还记得,也许当年买第一辆摩托车的时候,比今日买辆汽车来得更激动人心、幸福满怀。
改装哈雷是摩托文化的重要部分。改装的趣味和人们对衣着的追求一样,千奇百怪,最奇的未必是品位高尚的,但必定是让你看了眼睛痛的。一辆哈雷叠床架屋、雕缋满眼,品位之幼稚,我看的时候都笑得合不拢嘴。
摩托展馆旁的一栋展厅里有个黑皮夹克专展,饶有趣味,以实物、图片讲述黑皮夹克如何由一种实用服装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符号,替着装者传达叛逆、个性化、危险的浪漫等文化信息。
摩托运动、旅行发达的国度,摩托车的买卖生意兴隆,衍生产品和相关服务生意也会跟着沾光。在一个以摩托车为重要休闲用品,甚至把骑摩托当成陶冶性情的途径的国家,原是应有之义。想想中国城市禁摩政令此起彼伏,不免浩叹。好多城市大喊发展文化产业,大概没人想到摩托车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吧?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尔沃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