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1957年在香日德镇农场劳改的于锦标

六九街,实惠东东真不少,每天坚持签到还可赚零花钱,六九街,姐的最爱!
&追贴网全新改版,如果您喜欢,您告诉您的好友^_^
共 10页 1 & & & & & & & & & &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09:33:00
一, 青海省的劳改监狱“偏僻和荒凉”的青海能出名,能让人知道,能让一些人记住的原因,那就是劳改,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是自古使然,杜工部说:“君不见,青海头,自古白骨无人收。天阴雨愁声愀愀。” 还有人说青海省城西宁是:“西宁城头空有月,黄沙渍里本无春” ,这是在叙说它的荒凉,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地方 。人们在一个时期的影视中常常可以看到,凡剧中的主人公曾经劳改、劳教过的,大坻都有曾在青海服刑的经历。青海,似乎就成了“监狱”的代名词,真让人感慨万千!据说很多上海人是很怕青海的,吓小孩子就常说:“再哭,再哭就把你送到青海去”…… ,因为解放后就曾有不少上海犯人被流配到青海。
  1952年的“全国第一次劳改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稳步地、分期分批地向地广人稀地区转移” 人犯的决定。于是乎青海省的监狱事业便迅猛发展的发展起来了。
  据《青海省志•劳动改造志》载:“序论”:“截止1994年,青海累计收押、改造罪犯24万余人”, “1959年末青海的新老劳改(劳教)单位有:德令哈、格尔木…巴洛滩(巴仓)…等等32个劳改劳教农场…”。“从1958年起,将西宁地区劳改单位的和各大劳改农场相继改组为10个联合企业公司,下属上百个场,厂、司、矿。各类人员猛增至20万人(不包括家属和支边青年),耕地扩大到270万亩(加上青年农场共382万亩)”。
  但在《青海省志•劳动改造志》“调犯”条记载:“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公安部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间,逐步分批调15万至20万名犯人支援青海经济建设。年,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陕西、四川、广东、上海等省市调犯95万余人(其中由上海调来女犯650人)…(下略)”。 仅1958年到1960年就调入犯人95万余人,可见前述“截止1994年,青海累计收押、改造罪犯24万余人”是不足为据的。为什么?数字里总是在掩饰……。
   再看看劳教人员。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被逮捕判刑和批准劳动教养的人员大量增加,看守所、拘留所、监狱,人满为患,于是在大西北地区广建劳改、劳教场所,以青海省为例,3年内先后有20多万犯人和2.5万名劳教人员从全国各地送来,被安置在58个劳改、劳教场(厂)。塘格木劳改农场,先后送来600名劳教分子,其中455人是因右派问题被劳教的。把他们和已决犯人混合编组,同吃、同住、同劳动。青海省地处高寒地区,严重缺氧,加上饥饿,还要进行重体力劳动,大批劳教人员被饿死、冻死、虐待致死。3年中死亡劳教人员4159人,占劳教人员数的26.5%,其中3000多人是右派分子,他们没有能活到被“改正”的那一天。
  在送往青海的2万多名劳教人员中,有5000多人是女劳教人员;在死亡的4000多人中,有1000多是女劳教人员。没有死亡的女劳教人员所受到的屈辱、苦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一些幸存者不愿意去回忆那一段非人的生活。因为那太恐怖、太没有人道,回忆起来无异于在未愈合的伤口上撒盐。(安徽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尹曙生
炎黄春秋,2010,4)
  青海省委书记张国声,1957年在省的一个重要会议上曾说:青海的劳改,在青海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分天下有其一”。1957年,青海省监狱系统的农业耕地面积占全省国营农场总面积的20%;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而当时劳改农场总数约20个,耕地面积仅为30万亩。
  随后,青海的劳改农场曾经猛增加到32个,耕地382万亩;创建劳改工矿企业十多个!有资料统计,全省农业耕地面积的23%为监狱农场开垦。部分监狱农场曾被称为青海省的“粮仓”和“粮油生产基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20余年时间里,监狱系统每年向国家交售的“爱国粮”,占全省统购粮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在一个时期里,青海的押犯人数曾占当时全国押犯总数的25%。青海的监狱,曾经把大批‘罪犯’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巩固共和国的政权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的青海监狱机构和工作人员,已从最初青海省公安厅的一个科、一个处,只有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管理着两位数县级单位的副厅级局。目前在职人数比当年已减少了很多,但仅现有干休所就有5个,离退休人员12000余人(最多曾达到14000余人),1985年时,其中的2000多名离休干部,占当时全青海省离休干部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青海的劳改亊业当年是何等的兴旺发达。
  监狱管理人员的来源是从部队转业;从社会上招收;从其它单位调动;从内地18个省与服刑人员一起成建制地迁移……。犯人则来自全国各地,也包括青海本地的犯人和藏民。犯人曾和监狱管理人员开玩笑说:我是有期,你们可是无期呵。
  这些监狱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全依仗着其所垄断丰富而优质的人力资源。解放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为其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精尖人材和无偿的劳动,从生产技术到生产管理全由专业人员打理。干部只是拿着「牧羊鞭」圈管这些羊群。所以能得到很快的发展,亷价也才能有相对高的效益。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11:33:46
  我写这些,只是要实实在在的记录下那-段历史,让它不要被谎言所淹没。欢迎指正,但恐吓和乱骂绝不是战斗。至于流氓和无赖,总是见不得光的,就让它去吧。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07:45:14
  二,劳 改 局  劳改局是公安系统的,在公安部叫11局。  青海省公安厅劳改局劳教管理处,成立于1957年11月。在五六十年代的西宁,劳改单位可是大有名气,一出南门整个南滩都是劳改单位。还真有“西宁十分明月夜,三分无奈在南滩”的味道。椐1962年资料,当时劳改局有四十个农场、十八个工厂。在西宁的劳改单位除劳改工作管理局及其直接经营的南北饭店外。主要的的劳改工厂有十几个,全集中在西宁的南滩。有皮毛被服厂、青沪机床厂(上海犯人)、皮革厂、皮鞋厂、砖瓦厂、劳改局医院、南滩电影院、老省二建 、政法二干校和多巴劳教所等。      劳改农场有在海西的德令哈农场(包含赛什克农场、泽令沟农场、怀头他拉农场、戈壁农场、尕海农场)、格尔木农场、香日德农场、诺木洪农场、查查香卡农场、马海农场;  海北有浩门农场、青海湖农场和专门关押劳教、右派的八宝农场;青海湖农场位于海北州刚察县,农场下辖塘渠、黄玉两个分场和五个直属大队,职工医院设在场部,  皇城滩劳改农场    海南有曲沟农场、塘格木农场(着名的学生领袖蒯大富、韩爱晶就曾关押在这里)、巴仓农场、吴堡湾农场、新哲农场、哇玉香卡农场、;  海东则有对外叫甘都农场的省监狱。  以八宝农场为例,它是关右派和‘劳教’们的主要场所。这个地方,打半个世纪以前,由于它的闭塞而成了“右派”“脱胎换骨”的炼狱,他们“净化”或曰“改造”的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二十多年,这是一个人从婴儿长到娶媳妇年龄所用的时间,而对“老右”们来说却是他们人生中最有活力的生命阶段。在以“八宝农场”为代表的祁连改造“右派”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关于他们的回忆,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和事,早己被遗忘,当权者们也希望遗忘。在当年的八宝,右派们那时候只能拼命干活,不敢说话,以表示他们“改造”的决心。他们全部的生活,建立在人性和人权的荒芜之上。他们之所以当“右派”,不是他们需要有多大的“问题”,而是因于当时大的政治“环境” ,需要他们当“右派”。如今,祁连县的发展成果当中,“右派分子们为祁连县的发展筑铸了相当丰厚的发展基础。当他们得到“改正”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心力交瘁,老之将至矣。叫“改正” 而不叫平反,好笑。留给他们的也唯有对往事的“不堪回首”。 祁连,青海,还能记得他们吗?      最有名的青沪机床厂前身为上海第一劳改支队,对外称上海市劳动机床厂,或叫上海市劳动机械工具厂。是一个劳改企业,主要生产活络扳手, 1965年6月组建成立上海市西宁劳动改造管教支队(简称西宁劳改支队)。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先后两批把干部、罪犯及设备等从上海调迁到青海西宁。前称青海劳动机床厂,后又改称为青沪机床厂。开始建制属于上海,由上海劳改局党委和当地地方党委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日,西宁劳改支队移交青海省劳改局领导。  劳改队里生旦净末丑各色人等一应俱全。青海的劳改犯主要是反革命犯,因为解放后曾经多次大规模地逮捕反革命分子,反革命是一个没边没界的大罗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粮食定量不满的,坚持自已的宗教信仰的,有对领导不敬的,当然也有1949年10月毛与傅作义等党外人士座谈时说到的:“中国已归人民,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国民党一千多万党、政、军人员我们也要包起来,特务也要管好,使所有人都有出路,没有这一条不行。”后来才知道,包起来就是用监嶽‘包起来’。 凡此等等都可以照此办理。由于这等罪名太过荒谬,所以在后来修定的“刑法”中取消了这个罪名。反革命又分为老反革命(特务、国民党军政井宪、地富土匪之类)、55年肃反抓的历史反革命(以解放前的留用人员,抗日的远征军等)和58年新捕的右派、反社会主义分子等。刑事犯在劳改队里并不多,以年轻一点的小偷、强奸犯为其主要罪行。。      附:1,1960年前后劳改农场名录  省监獄(甘都农场)  海西:德令哈农场(包含泽令沟农场、怀头他拉农场、戈壁农场、尕海农场)  赛什克农场(1962年划归德令哈农场,1958年2月新建查查香卡农场。)  格尔木农场1955年3月成立。10万亩。包括大格勒劳改农场、金峰农场、托拉海农场、乌图美仁牧场。  香日德农场1955年建,有耕地8万亩,位于都兰县。包括有卜浪沟农场、伊克高里农场、怀头科日农场。  诺木洪农场1955年10月建,拥有6万亩耕地。位于都兰县。  查査香卡农场 1958年建  马海农场(1958年建,1962撤场)  海南:哇玉香卡农场;塘格木农农场:有五个大队;吴堡湾农场;曲沟农场  巴仓农场;新哲农场;  海北:浩门农场;青海湖农场(包括塘渠、黄玉两个分场和五个直属大队)  ;皇城滩农场;八宝农场(1962撤场)  2,七十年代的劳改单位:  第一劳改支队:青沪机床厂;第二劳改支队:皮毛被服厂;第三劳改支队:青诲制革厂;第四劳改支队:青海砖瓦厂;第五劳改支队:青海水电设备制造厂;  海西:第六劳改支队:诺木洪农场;第七劳改支队:香日德农场;第八劳改支队:德令哈农场;第九劳改支队:赛什克农场;第十劳改支队:查査香卡农场  海南:第十一劳改支队:哇玉香卡农场;第十二劳改支队:新哲农场;第十三劳改支队:塘格木农农场;第十四劳改支队:曲沟农场;第十五劳改支队:巴仓农场;第十六劳改支队:吴堡湾农场  海北:第十七劳改支队:浩门农场;第十八劳改支队:青海湖农场  第十九劳改支队:青海笫五建筑工程公司(西宁)  还有多巴劳教所,劳改局医院  3,八十年代后仅保留的监獄:  诺木洪农场;浩门农场;塘格木农农场;多巴劳教所等。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17:00:41
  你又不知道写的内容,又不知道这段历史,便开口乱骂,实在不该。  首先告?你,我并不曾劳改过,而是管理者之-。你还是慢慢往下看吧!  感谢众人的支持和鼔励。也要感谢创建这-历史的农场人。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07:53:15
  补充:还应再加上省监狱(甘都农场)。均为县级单位。后来建的多巴劳教所,也是县级,85年交给省司法厅直属劳教处管理。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07:41:11
  谢谢大家支持。接着说。  三、到劳改局报到  西南农学院分配到青海的共11人。园艺系3个,农学系有宋泉*、刘*玉、刘文*、颜*俊、陈本*5个,蚕桑系杨*荣等。我和刘*玉分在劳改局,进而分配在德令哈农场。陈本*分在贵南马场。杨*荣受不了青海生活,60年自动离职,回老家重新找了工作。宋泉*、颜*俊、刘文*在农牧厅,俞*清在省农林科学研究院,宋明*在农牧学院。    西宁11月初的气候,已经十分地冷了,我们这些从四川来的人很不适应。住在招待所里,火也生不燃,只能和寒冷硬抗,别人衣服多还可以,我把所有厚点的衣裳全部穿上还是冷。可怜的我,只想尽快地走到工作的单位。    去劳改局(公安厅劳改工作管理局)报到,被告诉说是还要分到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农场,我的心凉了半截。分到靑海已让人绝望,没想到还要到更为荒凉的柴达木。可囿于现实也只能接受,因为那时的学生必须服从分配,以艰苦为荣,到艰苦地方锻炼和改造,在工作中好好努力,是那一代人的信念。再看看和我一齐分到德令哈农场的刘*玉,她的爱人赖先*在西宁的青海农牧学院当老师,她就是冲他才来青海的,可是组织部、劳改局全都不管,冷血地把她也分到柴达木。他们都是学校出色的运动员,赖先齐是排球队队长,刘仲玉是女子兰球队队长,是在运动中结下的情谊。刘*玉在学校很出名,她们女兰是重庆高校冠军,我们班的李*静、宋*和农学的杨*蓉都是她的队员。李*静和她还是高中同学,她常到我们班玩,所以我早就认识她。有她一齐到德令哈农场,我的心里觉得稍稍宽慰,想到总还有一个人可以说说话。    青海偏僻而且荒凉苦寒,历来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青海,几乎就成了“监狱”的代名词。提起青海,真让人不寒而慄,感慨万千!人们的印象应当说没错。青海,确实有过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至今的上海,一提到青海,老上海人马上就会换来关注的眼光,眼光里透着一丝惊异和亲密,眼光之中渗着复杂的人类情感。这也许就是历史给予青海的光荣吧。虽然这些监狱随着历史的进程,慢慢地消失了,但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人,甚至被“改造好”了的人,也留下了他们的自豪和感慨:“……在青海的岁月,让他们感到了生命和生存的可贵,在那里,人们一同与自然进行搏斗,一同品尝收获的喜悦。对于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这里被丰富、被延伸了。即使我们早已离开,我们又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我们仍然热爱这片土地,也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也曾因被称为青海人而深感自豪!”在这里我应当补充一点的是,我也在历史的要求下,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顽强地和更深地领悟了责任和成熟。    在劳改局报到后给我们开了个条子,叫我们上南滩去领装备,说是只有进盆地的人才有。劳改局在南大街,门口的南北饭店在当时还是很气派,我们向南翻过破城墙的豁口,又走了好久好久才走到装备科领了装备。拿到一看,发的装备实在可怜,数量少,质量差。仅老羊皮大衣一件、毡靴一双(黑毛,很薄)、单人薄毛毡一床。不过,大衣很实惠,拿到我们就穿在身上了,很暖和,解决了我挨冷受冻的问题。到德令哈农场驻西宁办事处报到时,看见我们穿着老羊皮大衣,有人笑说:“臭烘烘的,你们四川人也不怕?”我们没办法,只好将就。德令哈农场驻西宁办事处在南关街口上,对面就是长途客运站,进城上街都很方便。办事处是一个平房小院,有很大的院坝,可以同时停放10多辆大卡车。住宿在临街的平房里,大开间,一个屋耍驻6----8人。办事处主任苏鸿俊,会计顾乃斌、张连钰都是好人,对人还算可以。苏主任安排我们住下时说:“过两天就有车回农场,你们就跟车到总场去。这两天就休息逛街。”那时西宁很小、很破烂,城门虽然没有了,但四周都还有城墙的残垣断墙。象南门就是城门变成的豁豁。大街都是平房,屈指可数的楼房也就只有省委、省府、几个厅局、湟光、南北饭店几处,省府的西宁宾馆,也不过三层而已。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 08:36:13
  四、初进柴达木  1、青 藏 公 路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嗽嗽。”(唐.杜甫),这是说过去。而今的青海,还是十分地艰苦。就以我进盆地行走的青藏公路来说,这条公路是以年轻战士的生命做里程碑而向西藏延伸的。青藏公路二千多公里,那么为修这条公路就有二千名年轻战士为之付出了生命。    西宁做为进入西藏的路的起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有谁能说得清,西宁从二千多年前走到今天,每前行一“步”又有多少生命作“里程碑”呢?我进盆地,就要走青藏公路,到茶卡后再转茶茫(茫崖)公路到德令哈。    从西宁到德令哈512公里,要经过湟源、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橡皮山、荼卡、茶汉诺,希里沟、和德生、野马滩这些地方。在农场的廿一年中,我进出几十次,所以对这些地方是十分地熟悉,只不过每一次的心境不同而已。第一次去德令哈,是包运输公司的轿子车,反正跑不起来,一走走了三天,放在现在,一天就可以跑到,还两头不见黑。更不要说还有火车了。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可人。我第一次经过这里,时值初冬,又近傍晚。我的心境凄凉,离乡别境的情怀,发配充军的苦涩使人悲从中来,让人产生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慨“!     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当公主登上日月山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凄凄;一边是烟雨飘摇枝叶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东流经40多公里后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倒淌河由于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传说而名扬四海。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通往海西、西藏、玉树、果洛、海南等的必经之地,属共和县。进盆地的第一夜我们就住在国营倒淌河旅社,十几个人的大通间,一个不死不活不热不冷的土火炉,只发给二个煤饼。被褥是绝对的不干净,还有虱子什么的,大家都是把被褥拿开,和衣而卧地或坐或睡在光炕上。不到半夜,煤饼就烧完了。几个长走这条路的人叫上我一起去拿煤饼,服务员发现吼起来,大吵一阵后悻悻地回到房里。青海湖边的冬夜好冷呵,但也只能在寒夜里挨到天明。    离开倒淌河不久,就看见青海湖了。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驄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中国古代的两大神话体系,一是蓬莱神话(如八仙过海等)体系,诞生在山东所对的东海;一是昆仑山神话体系,这个神话体系中,主神是西王母,辅神众多。像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甚至像白蛇传、西游记中的神话也无不属于昆仑这个神话体系,这是东方能够和西方古希腊神话媲美的神话体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唐人李商隐诗曰: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中的阿母就是西王母,说她就住在海心山上。      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当我从西宁出发沿着湟水奔向德令哈时,我看到湟水静静地流淌,羊群在缓缓地移动,有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在耙地,这一切似乎平常得很,然而这平常的景象却是历史上这块土地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翻过4451公尺的橡皮山,第二日下午经过茶卡。茶卡,蒙古语,意为“盐海”,茶卡盐池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隅,为一典型的氯化物型盐湖。该盐湖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较大规模开采已有230多年的开采历史,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如果从清乾隆二十八年颁布盐律由政府开采算起,迄今也有200多年历史。行销全国近20个省(区)市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     第二天住希里沟,还是一样的旅社,一样的大通间,一样的挨冻。第三天晚上半夜,又冷又累又饿的我在迷迷糊糊中听见人说:到巴音河了。500多公里走了近30小时,平均速度不过20来公里,可见当时要进盆地是多么艰难,车走的是何等的慢。一来是路况不好,全是碎石路面,而且坑洼多,槎板路多;二是车不好,当时国家不出产轿车,都是用货车改,所以力量小跑不快。当晚住在巴音河电厂,是农场(当时叫公司)的下属单位,对我们很好,做了热汤面,睡的客房也十分热和,三天了,终于美美地睡了一觉。  
共 10页 1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日德乐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