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子女到底有几个有儿女吗?

罗炳辉,红军时期曾任红九军团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日蒋介石公布的“重赏悬示……擒斩赏格”中,朱德、毛泽东、徐向前列入一类,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罗炳辉等军团长列入二类,生擒者各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五万元;周恩来、张国焘等排第三类,刘伯承、叶剑英等排在四类,军团政委、各军长等排在五类。罗炳辉如不英年早逝,活到建国以后,55授衔当为大将之首。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新儿女英雄传】罗炳辉:重整山河时 痛饮一杯酒
扫一扫 手机阅读
  他是新四军中具有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因为练兵严格,他被部下敬畏地称为&铁面司令&。他领着只有几千人、装备落后的部队在十多万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中创立了皖东抗日根据地。
  他研究出的&梅花战术&,在实战中屡屡粉碎日军的围剿。今天的《新儿女英雄传》为大家介绍传奇将军罗炳辉。
  70多年后,新四军老兵们回忆起他们的司令员时,言语间仍然充满崇敬。他们口中的罗大肚子叫罗炳辉,云南彝良人,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人公原型就是罗炳辉。16岁那年,罗炳辉因不堪地主欺压加入滇军,先后参加过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罗炳辉秘密加入共产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9年1月,42岁的罗炳辉作为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从延安被派往津浦铁路以东的皖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当时的皖东,附近有南京,扬州等地的常驻日军近3万人,伪军也有十多万,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时前来夹击。罗炳辉初入皖东时,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的。
  虽然担忧部队的装备,但罗炳辉抗日报国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在1948年山东解放区出版的《新华文摘》中,罗炳辉将军在抗战中手书的一段话体现了他当时的心声。
  &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的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拼命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奋斗。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到达皖东后,罗炳辉狠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士兵的训练、整肃部队军纪。
  罗炳辉儿子 罗新安:很严,严到什么程度。有一次在练兵的时候大家都瞄准了。正好我父亲有一个电话,我父亲去接电话。半个小时出来,他没有喊放下枪,下面战士没有一个敢放下来的。半个小时,枪就这么举着。
  因为要求非常严格,一些战士对罗炳辉心生埋怨,认为他提出的要求根本没人能达到,并要罗炳辉亲自下场比试,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比得过罗炳辉。
  比试之后,战士们叫苦喊累的少了,慢慢地他们也发现,罗炳辉并非冷酷无情之人。在他1938年写的《给抗战前线将士的慰问信》中,他这样写道:
  &亲爱的前线杀敌将士们!愿你们珍重身体,努力杀敌!直到取得胜利,重整山河的时候,我们大家来痛饮一杯民族解放自由万岁的酒。&
  皖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日军不时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剿灭新四军队伍。为了能在四面是敌的环境中站稳脚根,罗炳辉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研究打仗上。
  罗新安说,父亲是一个心情都挂在脸上的人。因为一直没有好的方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罗炳辉都很苦闷。直到有一天,妻子张明秀看到他笑了。
  原来,罗炳辉根据多年游击战的经验,将伏击与运动游击结合起来,制定了伏击、纠缠、阻击、扰乱、歼灭等内容的&梅花战术&。
&梅花战术&示意图
  罗炳辉发明的梅花战术灵活机动,部队宿营按三角形驻地分散配置,敌人来袭优势火力难以发挥作用,而且任何一部分都能机动,便于隐蔽,使敌人无法形成对某一点的包围;当某一处遭遇敌人袭击时,另两处可以相互支持,迫使敌人分兵对付,减少某一点的压力,或从翼侧袭击敌人,对敌人实施多点打击,使敌顾此失彼,或对敌人实施反包围消灭敌人。
  很快新四军用一场实战检验了梅花战术效果。日,在六合的金牛山,新四军与700多名扫荡的日伪军展开激战,战斗从拂晓打响,很快就进入白热化阶段。
  正当双方短兵相接,战事焦灼时。梅花战术发挥了效果。金牛山一役,新四军毙伤日军200多人、伪军300多人,取得胜利。
  金牛山战斗后,日军不甘心,再次集合人马,开展一次更大规模的扫荡。这次扫荡被粉碎后,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迫使日军从中国调走部分部队。加上日军始终无法击破梅花战术。日军再无力组织大规模扫荡,只能据守点线作战。而梅花战术在接下来的许多战斗中也屡试不爽,新四军战士们的斗志也越来越高。
  在罗炳辉的带领下,新四军在皖东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牵扯住了日军兵力,为正面战场的胜利做出贡献。抗战胜利后,1946年罗炳辉挥师北上山东,但一向体格强壮的他却突然昏倒在了枣庄前线。
  因积劳成疾,日,罗炳辉突发急性胃炎撤离了前线,撤离途中又突发脑淤血,在山东临沂病逝。当时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亲自为他送葬,称赞他为&先锋战士,革命领袖&。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也刊登了中共中央军委发表的唁电,称他创立皖东解放区,立功尤著。周恩来为其墓碑题词: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
  1989年,罗炳辉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33人一起被中央军委认定为我国革命战争中的著名军事家。
  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编辑:李冬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也谈罗炳辉与杨厚珍的孩子们
& & & & 2014年1月的一天,老友赵金川从北京来电话。原来,北京的朋友们听说我爸爸罗炳辉有一个女儿(罗风英)留在延安务农,生活十分困难,他们准备援助,先找我了解一下情况。当我把情况一一告知后,赵金川说:&你要把这些情况写出来,否则以后就没有人知道了。&
& & & & 大约是在1957年的一天,妈妈突然把我叫到客厅,原来是北京民政部来了两个同志,他们是来落实我爸爸是否在延安留有一女儿(罗风英)的问题,以便落实烈属待遇的问题。我妈妈说:&杨厚珍在延安确实生了一个女儿,但是,那个女孩不是罗炳辉的孩子,是杨厚珍与另一老红军的孩子。为此,杨厚珍与那一位老红军还受到了处分。当时在延安的老同志都知道这件事。&
& & & &日下午,有一位女士来到我在上海的家中,该女士说,她叫莫娴,是广州一家报社的退休记者,是杨厚珍的孙媳妇,她公公是杨厚珍的儿子钢夫。她说,她公公钢夫是罗炳辉的儿子。我问她钢夫的生日,莫娴女士回答,1938年3月。我当即翻开了《罗炳辉年谱》,罗炳辉与杨厚珍于1937年4月离婚,罗炳辉不可能是钢夫的父亲。莫娴女士说,张明秀(罗炳辉的第三任妻子)是第三者,罗炳辉、杨厚珍虽然已离婚,但是他们感情仍然深厚,仍然有来往,所以,钢夫的父亲是罗炳辉。我见她连史料也不相信,就提出,我可以和钢夫作DNA测试。莫娴女士拒绝了。
& & & &莫娴女士走后,我就跟党史专家宋霖通了电话,宋霖说:&她找过我,要我按照她的意思写篇文章。&宋霖回答说:&我可不能把莫须有的东西写出来啊!&后来,我又与《罗炳辉网站》的站长龙美光联系,他说,莫娴女士在网上与他有接触,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 & & &2012年1月,北京老知青秦征发表了一封信,要求延安领导关心罗炳辉的女儿罗凤英。2年来,有关的报道不断见诸于网络,特别是&红色商铺:罗炳辉与杨厚珍的孩子们&和&一张老相片背后的故事&两篇文章。影响很大。
& & & &&我爸爸先后结过三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李桂秀是父母包办的。
& & &&爸爸的第二任妻子是杨厚珍。杨厚珍是瑞金一米商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喜欢吃喝玩乐。17岁时嫁给江西的一县长作姨太太,由于该县长是云南人,所以与我爸爸等一伙云南籍军官关系密切、称兄道弟。1928年初,那位县长突然去世。大太太就把杨厚珍卖入妓院。我爸爸等一伙云南籍军官看不过去,就凑钱替杨厚珍买了一个自由身。杨厚珍获得自由身后就缠着我爸爸,1928年春,与我爸爸结婚。婚后5、6个月,杨厚珍生了一对双胞胎,我爸爸不认,杨厚珍只得把孩子送回娘家抚养。1929年底,女儿罗镇涛出生。&
& & & &1929年夏,我爸爸准备起义,杨厚珍反对。为了不妨碍起义,我爸爸把杨厚珍骗回娘家。起义后,杨厚珍到红军吵闹,要求我爸爸给她2万元后离婚,我爸爸十分痛苦。由于我爸爸没有2万元,也就没有离成婚。
& & &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我爸爸在九军团,杨厚珍在中央纵队,长征中,他们始终没有见过面。我爸爸先后经历一、四、二方面军,到达陕北时已是1936年10月了。罗炳辉与杨厚珍已经2年没有见面了。罗炳辉到陕北后得知杨厚珍正在医院里生孩子(罗凤英),马上火冒三丈,拔出枪要到医院里找杨厚珍算账。后经周恩来、朱德亲自作工作,我爸爸才作罢。1937年4月经毛主席批准离婚。
& & & &我母亲张明秀是爸爸的第三任妻子,是在抗大学习时,经何长工夫妻介绍认识,1937年9月,经毛主席批准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 & &&&罗炳辉与杨厚珍的孩子们&等文中提到我父亲与杨厚珍共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杨雪英、罗镇涛、罗凤英和钢夫。
一、杨雪英应该是杨厚珍前夫的双胞胎的遗腹子之一(另一男孩夭折)。生于1928年年底。
二、罗镇涛是我爸爸与杨厚珍生的唯一的孩子。生于1929年年底。
三、罗凤英出生于1936年12月,10个月前的1936年2月,我爸爸正跟着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南下天全、雅安一带作战。罗凤英肯定不是我爸爸的。
四、钢夫出生于1938年3月,我父亲与杨厚珍在1937年4月离婚,所以,钢夫也不可能是我爸爸与杨厚珍的孩子。
为了维护我爸爸的声誉,我不得不出来澄清事实,而且愿意作DNA测试。如果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敬请谅解。
罗新安& 日于上海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炳辉子女到底有几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