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板快攻用啥快攻弧旋乒乓球拍拍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马琳、王皓、李静、柳承敏、王励勤、波尔、吴尚垠、萨姆索诺夫八名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近两年世界大赛中的“前三板”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发球段使用率为6.28%,直接得分率为10.81%,发球旋转主要以下旋和侧下旋为主,落点主要在球台近网和中部及左侧;第三板球的使用率为20.79%,得分率为62.97%,其中发球抢攻占整个第三板的79.61%,得分率64.18%;接发球段使用率为15.35%,得分率为62.59%,其中直接接发球抢攻占44.42%,得分率56.28%。从这三部分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中得出“前三板”在当代比赛中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对比赛的胜负造成很大影响。
对比三段法标准,发球抢攻段在使用率比重不变前提下得分率达到“优秀”等级,发球抢攻仍是优秀运动员的重要得分手段,抢攻中以正手抢攻为主,直拍运动员侧身抢攻的使用率比横拍运动员高,但反手抢攻的使用率不如横拍运动员高。接发球主要以控制性和破坏性接发球为主,接发球直接抢攻的使用并未呈大幅升高。通过把四名优秀直拍运动员和四名优秀横拍运动员在“前三板”的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直拍运动员在“前三板”中仍占据一定优势,直拍横打技术是直拍运动员今后发展的方向。前三板积极主动、抢先上手仍然是当代乒乓球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846【目录】:
ABSTRACT6-10
2 文献综述10-17
2.1 研究背景10-14
2.2 研究现状14-17
2.3 研究目的、意义17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19
3.1 研究对象17-18
3.2 研究方法18-19
3.2.1 文献资料法18
3.2.2 录像观察法18
3.2.3 数理统计法18-19
3.2.4 分段指标评估法19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9-43
4.1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统计分析19-34
4.1.1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发球的使用率和得分率统计分析20-28
4.1.2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第三板球的使用率和得分率统计分析28-34
4.2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使用率和得分率统计分析34-42
4.2.1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直拍运动员接发球的技战术特征分析35-38
4.2.2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横拍运动员接发球的技战术特征分析38-42
4.3 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的发展趋势42-43
4.3.1 积极主动、抢先上手42
4.3.2 发球多种旋转结合、落点丰富42-43
4.3.3 接发球技术多样化43
4.3.4 发球抢攻凶狠灵活43
5 结论与建议43-45
5.1 结论43-44
5.2 建议44-45
6 致谢45-46
7 参考文献46-4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滕守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旭辉;[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杜旭;[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李伟;[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张承英;[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贾东恒;[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杨喜惠;[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郭晓培;[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杨文琪;[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张锴;[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张飞飞;[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须晓东,刘守古,周映春;[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S1期
苏丕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张晓蓬;[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吴焕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于庆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李今亮,赵霞,章潮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郝哲;蔡学玲;郝玉娇;张晶晶;郝满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唐建军;刘丰德;蔡学玲;赵霞;张瑛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章司路;吴鲁平;;[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马志军,王亮,成波锦;[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汤剑文;;[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孟贺明;;[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方余平;王金灿;肖紫燕;;[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白伟;郭可雷;;[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3期
林丽珍;张剑晔;朱珂;;[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6期
罗维;梁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2期
李今亮,杨辉,赵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杰;[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晓蓬;[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温宇红;[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李今亮;[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刘钦龙;[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程冬美;[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陈家鸣;[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韩坤;[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李赞;[D];苏州大学;2009年
李庆有;[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佘竞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黄文文;[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何哲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永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郑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彦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戴苏川;[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吕谷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秦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修文;[J];安徽体育科技;1993年02期
彭美丽,张备中;[J];安徽体育科技;1993年03期
李今亮,张若波;[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杨克军;[J];安徽体育科技;2000年03期
黄望清;[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李燕;[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关道权,孙春美;[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贾娜;;[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李凤华;卢刚;;[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建军;刘丰德;蔡学玲;赵霞;张瑛秋;;[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蔡学玲;王海燕;庞赓;;[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 张晓蓬;[N];中国体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志翔;[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张晓蓬;[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刘建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陈家鸣;[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黄文文;[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何哲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屈传波;[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聂亮亮;[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冯维;[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李超;[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闫利娟;[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袁华;[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赵霞;[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温娇;;[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张新;[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须晓东,刘守古,周映春;[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S1期
于庆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张晓蓬;[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唐建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吴焕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李今亮,杨辉,赵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李今亮,赵霞,章潮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林小兵,曹铭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蓬;[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印哲;孔源;徐红霞;;[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7期
须晓东;;[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年10期
肖阳宗;;[J];四川体育科学;1988年01期
张红玲;王磊;杨磊;;[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蒋华滨;;[J];内江科技;2010年11期
石小娟;;[J];乒乓世界;2005年12期
施之皓;;[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年04期
;[J];乒乓世界;2008年04期
;[J];乒乓世界;2008年07期
廖志军;;[J];魅力中国;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雷;李小芬;;[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赵传杰;费正伟;;[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朱筱英;吴志伟;;[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刘杰;张艳梅;赵群剑;戚金鸿;;[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任军;;[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陈建平;胡孝素;郑学礼;章涛;田玉;;[A];中国原生动物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杨露华;尹红萍;叶其欣;满莉萍;;[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王悦;李锦标;;[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吴咏明;;[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岳林;孙久荣;郭策;戴振东;;[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本报记者 余海波 何农;[N];光明日报;2003年
刘航;[N];甘肃日报;2005年
蒋宇冰;[N];中国集邮报;2008年
本报记者;[N];山西日报;2003年
肖苑玫;[N];中国体育报;2007年
刘先永;[N];中国体育报;2007年
刘小明?范江怀;[N];人民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钱炜;[N];科技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姚明 范春海 李艳荣;[N];塔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立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钟宇静;[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刘洪;[D];吉林大学;2005年
孙葆刚;[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徐金陆;[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杨尔弘;[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崔林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苏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于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刘衍玲;[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炳光;[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陈作珺;[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贾娜;[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方余平;[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马振铸;[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易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湛海涛;[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黄晓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金雨;[D];吉林体育学院;2010年
徐吉伟;[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北京奥运会新加坡队员李佳薇技术特点(图)_乒乓球_健康_阿邦网
摘要: 本文介绍已经是第三次代表新加坡乒乓球队参加奥运会的李佳薇的技术特点。
作为中国人的李佳薇在本届奥运会上却作为新加坡队的代表出战,并且出任开幕式旗手,成为吸引人们视线的一个焦点。李佳薇,女,1981年生,1996年赴新加坡国家队打球。
李佳薇 来源:国际乒联官方网站
李佳薇技术特点:
李佳薇是典型的横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其技术特点:反手的侧上、侧下发球具有较好的质量,正手快攻特点突出。使用球拍是TSP出的Hino-Carbon Power,正手TSP生胶,反手反胶。
李佳薇的打法是正手颗粒反手反胶,这种打法较少。正手进攻是以击打为主,特别是低球突击,没有摩擦,而反手反而有摩擦,所以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正手颗粒胶,打过来的球下沉;反手是用反胶拉。
战例分析:
49届世乒赛女子团体决赛,新加坡对中国队,李佳薇,她打第一阵并赢下郭跃。但是对张怡宁时,由于张怡宁的稳定,李佳薇正手击球的失误率非常高。如果前三板李佳薇拿不下来,第四、五板几乎就没机会了。当然,她能赢了郭跃,说明她的正手快攻能够克制郭跃的弧圈球。但是,张怡宁可能更加稳定,变化也多导致李失误多。
李佳薇的弱点在于正手旋转弱一些,当对方发下旋长球后进行过渡的时候,即使使用生胶拉起来,由于旋转远不能和反胶相比,所以相持上还是被动。
乒乓球栏目:
新手必读:
您要回复的是:
资源推荐栏目最新文章您好,欢迎光临优个网!
猜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心得
欢迎您发表生动的资讯评价,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优个网无关!
可以输入1000字
本文提及的相关商品
霸州男乒告别七连败 20岁小将打头阵把陈玘拉下马
乒超-张怡宁遭老将三盘逆转 丁宁独得两分主导复仇
王皓王涛爱看足球最爱曼联 喜欢鲁尼:他是纯爷们
打好乒乓球五要素
乒乓球双打技术
Copyright(R) 优个网 Copyright(C)
北京优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9号奥亚酒店7层706室服务热线:400-&&售后专线:010-&&遇忙请拨:010-
使用合作伙伴帐号登录优个网:乒乓球的“前三板”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乒乓球的“前三板”是什么意思
王皓说他前三板打的好,就赢了。张怡宁常年第一,对手对她前三板很了解。。。前三板就是前三个板? 搞不到板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今天在比赛的空挡时间里,有位学生找我聊技术上的问题,要我指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说,你要重点解决好“前三板”。他问:“前三板”是指什么?我说:从发球开始,包括发球在内的第三板。他自语:我还以为是自己的第三板呢。
对于这样很专业但又很普通的术语,连从事乒乓球训练的队员(当然他是一名刚刚参加训练才不久的学生)都很模糊,可见,喜欢乒乓球运动的球迷朋友不一定都很明白。如果不明白,那么就谈不上有“前三板”的意识,更不用说具有“前三板”的技术与战术了。没有“前三板”的概念,还能称之为乒乓球训练吗?
中国乒乓球队历来重视“前三板”的训练,无论规则怎么变化,“前三板”都是我们的优势与特色。应该说,中国队总结出来的“前三板”,就是乒乓球重要的制胜规律之一。
“前三板”是指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
前三板就是加上发球开始的前三个回合
就是前三个回合
是开赛的三个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的乒乓(五):直拍反胶进攻性打法(业余)生命力探讨之一
直拍反胶进攻性打法(业余)生命力探讨之一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直拍近台快攻及直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或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以其快、准、狠、变的特点在前三板占尽优势,经常给对手以致命打击,风靡一时,独步天下;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以瑞典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横板选手,采用“横板直握”发球和撇住直拍反手位等办法,有效遏制了直拍前三板的优势,并以两面弧圈球技术确立相持环节的优势,使直拍打法陷入低谷;后有中国刘国梁独创直板横打技术得以和横板抗衡,马琳、王皓发扬光大并达到巅峰,中间不乏韩国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以其凶狠的直拍单面弧圈偶露峥嵘,形成了直横不相上下的局面;进入“大球、无机”时代以后,直拍的前三板优势似乎有所减弱,而在直横多板相持中又容易处于下风,所以即使在身材条件(小巧)及生活习惯(使用筷子)等方面适合直拍打法的东亚地区,青少年专业选手中(特别是女选手)直拍打法已明显减少,横板打法日益增多,尽管我国的马琳、王皓仍处于超一流之列,并出现了许昕这样的直拍后起之秀(个人以为,许昕目前动作似乎偏大,直拍“快、狠、变”等特点不甚明显),但马龙、张继科等横拍超级新星的崛起,使得横拍打法似乎已成今后的主流趋势。
我国业余爱好者中直拍打法似乎仍占主流,倒不是因为直拍打法有多大优势,而是由于直拍打法相对容易入门,显得简单易学,又符合亚洲人的生理习惯,故而在业余爱好者中比较流行。
本人作为乒乓球业余爱好者,对直拍反胶进攻性打法始终情有独钟,并在打球之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深感直拍反胶进攻性打法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更是如此。具体分析如下:
1、发球和接发球环节的先发优势
由于直拍握法具有灵活、多变、快速等特点,即使在“大球、无机”时代,直拍进攻性打法相对横拍来讲,在前一至二板(发球和接发球环节)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不妨称之为“先发优势”。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各种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实行“11分制”后,胜负常在伯仲之间,这种先发优势(哪怕是微弱的)更显弥足珍贵。直拍进攻性选手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始终要以强烈的自信努力争取先发优势。
发球环节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发球抢攻战术 ----
充分利用直拍所特有的的快速、突然的特点和手腕的灵活性,通过配套干扰等战术,发出高质量的变化莫测的球,为下一板抢攻创造有利条件,一旦机会来临,即以快速凶狠地抢冲置对方于被动之中。
接发球环节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直拍所特有的变化多样的进攻性接发球技战术(特别是台内进攻)----
挑打、快点、晃接、突击、快拉、弧圈球、拧、撇、劈长、反手弹击、侧推、直拍横打……;以及精准的控短技战术。
2、相持环节的优势放大
直拍的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接下来就进入通常所说的相持环节,这时直拍有两种不同态度:一是打四平八稳的相持(把直拍当横拍打),二是凭借直拍的特点充分利用和迅速放大已取得的先发优势。
显然,第一种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也是直拍进攻性选手最不可取的态度,因为直拍选手最不利于和横板打四平八稳的相持,四平八稳只会让好不容易得来的先发优势丧失殆尽,对方会借机反扑,这无异于放虎归山。
相反,第二种态度则是积极的、主动的,我方一旦取得了先发优势,就必须凭借直拍的特点,全力以赴地充分利用和迅速放大已有优势,牢牢把握比赛的主动权。
对于如何实现充分利用和迅速放大已取得的先发优势,我经过长期琢磨,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即把所谓“相持环节”演变为类似于拳击中的“组合拳”进攻环节
即在直拍传统快攻特点基础上,有效融入弧圈球抢冲技术(增加“弧线”、“旋转”、“爆冲”等元素),改善直拍传统快攻技术,形成“超强正手”全台“组合拳”式的连续进攻,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把直拍快攻之快、准、狠、变等特点发挥到极致,使对方无还手之力!这是直拍进攻性选手最好的选择。
“组合拳”的种类大致包括三种:一是扑正手攻球后的组合;二是侧身抢攻后的组合;三是反手攻(横打,反抽,推攻)后的组合……
在此不作具体展开。
有必要指出,许昕近来屡屡不敌马龙、张继科等横拍选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快、狠、变”上出了问题,许昕有点把直拍当横拍打的意思,试图以自身雄厚的直拍相持实力和横拍相对抗,和普通选手打是可行的,但和马龙、张继科这样的选手打就明显吃力和吃亏了。所以,我认为许昕还是要立足于在取得直拍先发优势之后,动作不宜过大,力量要更集中,速度要更快,落点要更刁,就如同2008年奥运会上马琳如日中天的表现一样!
3、“软肋”分析
直拍“超强正手”全台进攻,特别是直拍进攻型选手的偏反手站位,使得侧身强攻的威力如虎添翼,可以称得上是直拍进攻性打法的法宝。
但一个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如同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一样,最优势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薄弱的区域,隐含着“软肋”。
这是一个有趣的辩证法则,我方想通过偏反手站位实现“超强正手”全台进攻,对方也正是通过抓住我方偏反手站位这一特点制造出各种麻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方采用常见的“调右压左”的战术使我方侧身顾虑重重而处于被动。
二是对方通过撇我反手位追身球将我方“缠”住,使我方难以高质量上手而拱手交出进攻的主动权。用这个“缠”字来形容令无数直拍选手们倍感郁闷的追身球威胁,我看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一直影响和困扰着直拍选手前三板先发优势的发挥。
上述两点,可以称作直拍进攻性选手的两个“软肋”。(待续)
曾经沧海(二)---&打乒乓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粘乒乓球拍用什么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