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里#f0b50c黑豆里面是什么颜色色?

在PS里“颜色替换”是怎么用的?比如说把灰色的背景变成纯白的?或是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呢?_百度知道
在PS里“颜色替换”是怎么用的?比如说把灰色的背景变成纯白的?或是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呢?
提问者采纳
方法不难 打开那张图片 点上面的“选择”工具
打开“色彩范围” 然后会出现一个框 右下角会出现有3个取样笔 点中间那个 带+号的 然后选去点你要替换的背景 多点几下 把背景完全弄白了之后 点Delete键 (在↑的上面) 呵呵 着时候背景就被取掉了 再把这张图 拖到其他的图(背景)中 把图窗口化 点V 然后左键按住不放 就可以拖动了 放到其他背景以后 可以改变人物大小 按Ctrl+T 再点4个角那里 按住Shift拖动大小 否则会使人物变形的 .. 最后自己再琢磨下 呵呵~!~ 如果是你要的答案 选个最佳~ 还有 关于PS的问题 可以随时问我
我的QQ 347 247 890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颜色替换工具能够简化图像中特定颜色的替换。您可以用校正颜色在目标颜色上绘画.
使用颜色替换工具:
选择颜色替换工具 。
在选项栏中选取画笔笔尖。通常,您希望使混合模式仍然设置为“颜色”(请参阅设置绘画和编辑工具的选项)。
对于“取样”选项,选取下列选项之一:
“连续”:在拖移时对颜色连续取样
“一次”:只替换第一次点按的颜色所在区域中的目标颜色
“背景色板”:只抹除包含当前背景色的区域
对于“限制”选项,请选择下列选项之一:
“不连续”:替换出现在指针下任何位置的样本颜色
“邻近”:替换与紧挨在指针下的颜色邻近的颜色
“查找边缘”:替换包含样本颜色的相连区域,同时更好地保留形状边缘的锐化程度
对于“容差”,输入一个百分比值(范围为 1 到 100)或者拖移滑块...
颜色替换工具原来是用来修复红眼的,但它有一个毛病,在修复颜色的时候不能比如红眼如果太过明亮,用颜色替换工具,就只能把它替换成灰色。后来PS出了
用选区工具,有了选区直接填充颜色 ctrl+del 或 alt+del或用钢笔尖 勾出你所需要的路径,然后转换为选区, 填充颜色 ctrl+del 或 alt+del
黑色白色和灰色的没有色相的
所以不能用颜色替换的方法改变颜色
最好的方法就是抠图换背景
你要学就hi我
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不信么?很简单的要不你拿张图来 呵呵
魔棒就可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好的,我觉得终于可以在知乎上刷一刷存在感了&br&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想作为一个在这招聘网站混了5年的我来说,深有回答的资本了!&br&1.首先来说求职者的体验:&br&对于求职者来说,进入这些网站的第一障碍就是满业的广告,眼花缭乱,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求职,是如何照成这个问题呢,所有的招聘网站的盈利模式是简历下载份数+首页LOGO广告费用,营销人员通常会将这两组组合做一个套包销售(举个栗子:8800元套餐(400份下载简历+XX尺寸的首页或者各分页的LOGO宣传)而造成首页LOGO过多的一个原因在于,就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比如营销一部这个月业绩压力很大,可能会推出促销策略,什么促销了,你猜对了,送广告。。。。。然后,你送我也送,而这些招聘网站来说,业绩和收入就是一切,对这个,中国区域老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对于后台来说,很无奈,每天几百个新增加的LOGO申请要上线,要求美工人员做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图片,销售一定会因为你进度太慢,而拿刀捅了你的,于是,你纵观所有的网络招聘广告的首页LOGO几乎一无例外的公司名称+logo+重点招聘职位了(而且还有些土豪客户,会要求你做闪烁。。。。。)&br&2.搜素入口太反人性化&br&&br&&img src=&/88d6ec1ef7bc4e665b1b66136babe55a_b.jpg& data-rawheight=&293& data-rawwidth=&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88d6ec1ef7bc4e665b1b66136babe55a_r.jpg&&&br&&u&大家看上图,搜素入口,藏的深吧,一般人眼睛都看瞎了还不知道怎么用好吧&/u&&br&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后台设计人员,他们的答复是,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销售。。。。创造业绩。。。。。。。好吧,我无语了,现在在网站的招聘的人员设计的模板基本上还是按照最最最最最传统的电子黄页的思路来设计的,我记得某一家公司的口号就是“一切为了销售,为了一切的销售”所以,当以业绩引领的理念的时候,他不可能考虑用户体验这么没有政绩的事情。&br&3,说一说后台设计的那些事情&br&我没有用过他们的求职系统,但是用过企业的招聘系统,我不得不说,太太太腹黑了好吗,我先说搜素吧,一般来说企业想找到一个人,用的方式是职位+工作年限+硬性要求(学历年龄什么的)那这样会出现一个情况,有极大的可能,网站的简历库里根本没有这个人,这个时候,技术人员为了增加显得我的简历库有很多人,他们甚至会设置假如客户没有搜到简历,那么他将会自动忽略你的两个条件,自动的为你推荐一些根本就不符合你要求的简历&em&(其实这个设置在我看来,是极不合理的,这极大的造成了招聘方的时间浪费,明明不合适,还要点开简历来看看,在一些公司,招聘任务的绩效是很恐怖的好吗,所以,这是个错误的引导,引导客户去看些无用的东西,自认为很精巧的设计,实际是双方面的浪费)。。。。。。&/em&&br&&em&4.&/em&我再回到上图的搜素入口,我实在无力吐槽他在搜素框下面密密麻麻的写那么多的城市干嘛。。。。不吐槽了,我们来看一张图,就知道差距在哪里&br&&br&&img src=&/5082cdef80ae81b68f217a4c002a40b3_b.jpg& data-rawheight=&309& data-rawwidth=&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5082cdef80ae81b68f217a4c002a40b3_r.jpg&&&br&&br&这个是某个旅游网站的酒店的搜素入口,虽然不能说,很好,但足以秒杀这些招聘网站几条街了!&br&5.这些招聘网站没有设计一个即时的沟通系统来让客户增加沟通,我先来看看招聘网站的现在的流程,(你看到心仪的职位——投送简历———到企业的邮箱---HR看到之后,选择性的回复,大部分求职简历如石沉大海。。。)还有些土豪客户为了体现自己的高端大气居然还不公布号码的,无法理解啊啊啊啊啊啊啊!!!!&br&以上为求职客户的混乱体验的最大原因所在。&br&好了,现在是解答时间&br&1.控制首页广告数量(如果我来做,闪烁广告一律枪毙)控制了广告首页盈利会下降?错,有个词语叫随机显示,首页LOGO广告随机,但首页广告数量设定一个合理的数值,好了,为了迎合老总的“一切为了销售,为了销售的一切的要求”设置4个固定广告位,进行竞价)&br&3,应聘简历上增加按钮“暂不适合”当企业收到不适合求者简历的时候,只需要点击一下此按钮,求职者进入邮箱,便可收到企业的回馈,而不是需要写文字回复邮件。。。。。。。&br&4.改变大方向,如果有个某个招聘网站,宣布免费,首页广告收费。。。。。从招聘网站的传统模式向招聘门户的网站转变,改变盈利模式,盈利模式不在于企业收费,不在于求职者,而盈利在于帮助企业做营销,做推广,甚至承包该企业的招聘模块。。。。。来实现盈利,那么,我想我会很想加盟该公司的。。。。。&br&其他的没有想到了。。。。先看看反应,再来回答吧。。。。。。%&_&%打字好累&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周江岭& data-hash=&7ff90cf392b4& href=&///people/7ff90cf392b4& data-tip=&p$b$7ff90cf392b4&&@周江岭&/a& 这里是给你的回复;&br&解释一下:求职免费是指注册他的会员,使用他的功能免费,招聘免费是指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下载简历免费,但是,如果企业想在首页做广告,请付费,企业发布主动推广信息请付费,QQ发现好友的功能我觉得这个产品经理太棒了,假设我要找产品经理的工作,那么企业购买了我类似产品之后,在我登陆该网站搜素产品经理职位,或者我的求职意向填写产品经理之后,招聘网站将会自动推荐购买该服务的企业;首页的LOGO因为稀缺,反而会物以稀为贵,另外,招聘网站将不在单纯的招聘网站,假设有个企业企业的新款汽车上市,那么所有企业收到我网站的简历上,都会在合理的位置出现该企业的新款广告,盈利靠广告,推广收入,而非招聘本身。。。。。这是我的设想,为什么没有了2,因为当时写好了之后,觉得很2就把它删了!!!!
好的,我觉得终于可以在知乎上刷一刷存在感了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想作为一个在这招聘网站混了5年的我来说,深有回答的资本了!1.首先来说求职者的体验:对于求职者来说,进入这些网站的第一障碍就是满业的广告,眼花缭乱,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根本不知道…
来自子话题:
&img src=&/bad1c5d8beb_b.jpg& data-rawwidth=&1666& data-rawheight=&18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6& data-original=&/bad1c5d8beb_r.jpg&&(引自 &a href=&http://blog./mosquitofish-life/programming-languag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選擇程式語言?&i class=&icon-external&&&/i&&/a&)
如果 处理交互的经验丰富、工具层面的技术熟练(ps、前端js等)——做交互本身没什么特别大的难题&br&交互工作最大的难题大都是环境性的&br&比如&br&——公司的战略方向是错的&br&——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错的&br&——做信息架构的人不给力&br&——公司的运营不得力&br&……&br&这些东西不行,产品交互做得再好也没用。&br&毕竟,交互设计师日常解决的大多是细节层面的问题,而非宏观、中观层面的问题。&br&&br&当然,就交互工作本身而言,我们的挑战来自于3个方面:&br&1、脑袋中装的交互样式/方式库太少&br&2、对用户心理的把握——这方面的感觉不够敏锐&br&3、缺乏想象力,太受见过的参照物的影响&br&&br&&br&&br&————日更新————&br&以上回答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题目问的是交互设计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可是我当年的回答等于是在说非交互设计本身工作的外部因素。&br&这个回答受到如此之多的&赞同&让我比较不安,所以特地前来澄清一下。&br&&br&交互设计的难点在于以下两点:&br&&ul&&li&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在每一个按钮及视觉元素作出取舍或安排——这是就视觉设计而言的&/li&&li&什么样的步骤是最精简得当的——这是就流程设计而言&/li&&/ul&&br&&p&交互设计同时要处理静态的视觉,和动态的流程。经历越多,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难点在于以上这两个方面——不同交互设计师的水平差异也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处理的方案上。&/p&
如果 处理交互的经验丰富、工具层面的技术熟练(ps、前端js等)——做交互本身没什么特别大的难题交互工作最大的难题大都是环境性的比如——公司的战略方向是错的——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是错的——做信息架构的人不给力——公司的运营不得力……这些…
来自子话题:
么么哒,答主回来更新了。&br&上周一直出差在外,没带电脑,无法改错别字,无法更新呐。。&br&内个,知乎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更改答案啊,尤其是带图片的答案呐~~~~&br&&br&统一回复一下最下面的问题,其实评论区里就有人答出来了。。。。搬个答案上来,参考 &a data-hash=&e5be7dc3c72bda2ef1a1a3caea3fa28b& href=&///people/e5be7dc3c72bda2ef1a1a3caea3fa28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onan Liu& data-tip=&p$b$e5be7dc3c72bda2ef1a1a3caea3fa28b&&@Conan Liu&/a& 的就可以了。。。 当然,其他人也都答对了,内货就是扩散器。只是答主用的图片不是特别好。&br&&blockquote&保险刚下面的那个叫扩散器,一方面让车底部的气流更快的通过,减小车底的气压,增加下压力,另一方面防止车尾乱流的形成,减小阻力……对于民用车来说扩散器的装饰效果大于实际用途,但是对于高级别的赛车来说扩散器的效果不容小瞧,贰二零零九年F1的布朗GP车队采用的双层扩散器可以使赛车圈速快零点五秒以上……这也是当年布朗GP拿冠军的秘密武器之一……当然现在F1已经禁止双层扩散器的使用了,但是扩散器在赛车上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 &br&&/blockquote&&br&在update两张图片,第一张是F1赛车的扩散器,清晰了吧。&br&第二张是气流走向图,更清晰了吧~&br&欧耶!! &br&我要去写报告了,爱你们,么么哒~ &br&&img src=&/ed1b15181ede0bdd2b7a46b5baa5d0eb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ed1b15181ede0bdd2b7a46b5baa5d0eb_r.jpg&&&br&&img src=&/af6dc1c3b7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f6dc1c3b72_r.jpg&&&br&&br&========================================================================&br&&br&看完这个帖子觉得好欢乐啊!!&br&其实我也邀请了几个人来回答,但自己还是忍不住,大家一起吐槽吧~~&br&&br&内个,题主同学,请问,您开的是什么车啊?拿出来一起让我们吐槽一下好么。。。。&br&&br&===============================分界线===================================&br&题主给出的图片其实很有意思,机舱盖的很明显,怎么会是“无用”那,不然我们肿么打开机舱盖呢?怎么换玻璃水呢,怎么加机油呢?&br&&br&好了,言归正传。其实我在还没入行的时候对汽车上的一些装置也产生过疑惑。例如有些车的腰身上多出来的曲线。机舱盖上凹出来的线条,已经车顶的形状等等。&br&直到我进入了车企,并且结合了我之前学习过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后,才渐渐明白了一些。一台车的制造,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车。当然,这不仅是汽车行业,其他行业的准则应该都大致如此。&br&&br&那些汽车上所谓“无用”的装置,都是什么作用的呢?&br&&br&一,纯粹是为了造型设计。毕竟每一个设计师都不想被别人说抄袭或者模仿了哪个作品,即使是这样,那设计师也会再抄袭或模仿的基础上加一些自己的元素。&br&(题外话,想起了今早朋友给讲的笑话。以前在路上跑个车,瞄一眼就知道是什么车,也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显得自己很懂车,现在不看到车标都不敢乱猜了。。。。 如今满街的车都是表亲车型,只是在标杆车的基础上略作更改,其实打眼一看真的是区分不出来啊!!!!看下图!!!)&br&&img src=&/98d16ba0bce7cc4b4d4aac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98d16ba0bce7cc4b4d4aac_r.jpg&&&img src=&/ddf48dfec1e5a59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df48dfec1e5a59c_r.jpg&&以上是什么?是极光?oh, no no ,你too young too naive了!! 下面这才是极光~~&br&&img src=&/75c3fd6fcc13fa405e67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5c3fd6fcc13fa405e67d_r.jpg&&&br&从今以后,路上极光的表兄弟们会越来越多啊~~&br&&br&二,为了减小风阻而添置的扰流设置。&br&(下面的几张图有的人回复告诉是为了加强筋增强钢板强度的,我不否认,其实也是这个原因。但一部还是有空气动力学的原因。例如腰身上的造型,空气会更平滑的流过车体)&br&主要是为了减低风阻系数,为了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气对汽车带来的压力。是空气可以平顺均匀的流过车体,减少涡流及阻力。&br&下图:腰身造型&br&&img src=&/ac3eecc6af1_b.jpg& data-rawwidth=&796&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6& data-original=&/ac3eecc6af1_r.jpg&&&br&下图:机舱盖造型 (这部分的造型看似简单,其实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考虑安全性能之行人头部保护,这里涉及到机舱盖材料的弹性之类的东西,这个不是太了解,有懂得可以讲一下啊。)&br&&img src=&/2c660b39dec_b.jp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3& data-original=&/2c660b39dec_r.jpg&&&br&下图:后扰流板造型及后车门造型 &br&其实这部分很多人都不知道,后车门及后扰流板的造型对风阻系数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在模拟计算的时候,如果汽车行驶的时候车尾涡流过大过长,会产生拖拽力对风阻系数有影响。&br&&img src=&/b623aed58997_b.jpg& data-rawwidth=&789&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9& data-original=&/b623aed58997_r.jpg&&&br&对了,其实很多你看似不理解的地方,深藏了许多奥妙。而汽车设计上的每一次修改,都要牵涉到许多不同领域的工程师一起协调出最佳方案。而设计一款车的时候,如何降低风阻减少耗油必然是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但如果全部车型都严格的按照空气动力学去设计,想必这车即使风阻很低,那造型也不会惹人爱了。&br&=================================================================&br&&br&本来这题在最开始我只是随便吐槽一个。引来了不少赞与质疑,今儿重新更新了一下。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明白一些汽车设计的背后故事,也希望其他汽车行业的工程师们能一起加入讨论~&br&最近汽车领域越来越热闹了,也严重的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啊,天天没事儿就在刷知乎,希望我的老板不要发现啊,吼吼~
写报告去了。。。&br&&br&SEE U, MUA ~&br&&br&===============================&br&又想起了一个可能是“无用”的设备,有人知道是干嘛的么? &br&&img src=&/e78a137f64e84bee08a6e7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78a137f64e84bee08a6e77_r.jpg&&就是下保险杠下面凸出来的位置。。。。&br&答对有奖哦~
么么哒,答主回来更新了。上周一直出差在外,没带电脑,无法改错别字,无法更新呐。。内个,知乎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更改答案啊,尤其是带图片的答案呐~~~~统一回复一下最下面的问题,其实评论区里就有人答出来了。。。。搬个答案上来,参考
我发现很多人说虾米复杂,这点很有意思……&br&&br&其实要论歌曲数量来说,豆瓣怎么能跟虾米比呢……&br&但在解决“我不知道要听什么”或是“随便听听”这需求来说,豆瓣打开就听,没有过多选择的方式,还是把用户的使用路径缩短了。&br&在歌曲数量上,电台这个产品并不能反应出来这方面的问题。有点大未必佳的意思。&br&&br&个人感觉:&br&对音乐需求比较高的人,会爱虾米。&br&对音乐需求比较普通的用户,会觉得豆瓣方便,且够用。&br&&br&爱虾米多些……
我发现很多人说虾米复杂,这点很有意思……其实要论歌曲数量来说,豆瓣怎么能跟虾米比呢……但在解决“我不知道要听什么”或是“随便听听”这需求来说,豆瓣打开就听,没有过多选择的方式,还是把用户的使用路径缩短了。在歌曲数量上,电台这个产品并不能反…
来自子话题:
当一个人渴的时候,你给他喝一杯水,他就会身心愉悦。但是如果他已经不渴了,你再给他喝水,他就没有任何感觉,如果你还强制的不加以停止,他可能还会很不爽的反抗。&br&同样的道理,情感化设计不是为了盲目的去满足用户的情感,这之间也是有一个模糊的界限。情感化设计也是带目的的设计,因为产品缺乏情感,无法获得用户认同,所以我们才加入情感,给予用户好感。如果产品在某个点上已经情感饱满,用户认同感高,我们再去做的情感化设计就会显得无用和多余,就可能是过度设计了。&br&&img src=&/17ee03a1d1cd0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比如一个拍照功能,产品用一个这样的icon我会很舒服,第一时间明白它是一个相机,而且视觉上也很赏心悦目,这个icon获得了我的情感认同。&br&&img src=&/8cf25d2860ddd14a17a6ee1b3d2e0d5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但是如果产品的icon设计成这样,我还是能明白它是一个相机,但是除了这一点以外他已经不能给我这个普通用户带入什么其他的情感了。也许我会感叹一下这个图标的精致,但是我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所以认同感不会很强。&br&&img src=&/cdb4f491e180bacbab1d30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如果他的icon设计成这样,它还是一个相机,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相机给我的体验很差了。首先这个角度降低了我的辨识度,我没有很快的反应过来它是什么。其次这种高端相机我接触的少,也许我根本认不出来它是什么。&br&&br&所以,大部分的用户对一个抽象的镜头图标就已经有很高的情感认同了,按照适度的原则如果达到这一点就已经完成了情感化设计的目标,再对细节精雕细琢或者对形式进行创意,可能会做无用功浪费资源甚至偏离原有的目标,&b&用户已经对这个设计有了情感认同,你再强加的多余情感化设计,就是过度设计。&/b&&br&&br&另外人们的情感认同也是会发生改变的,早年用iOS的时候我并没有对“报刊杂志”这样的功能又一个很好地认识,iOS当时做的拟物化书架让我很好地认识到这就是我手机能所有报刊类和书籍类的应用的文件夹。而现在iOS7,去掉化的纹理只抽象出一个书架的轮廓,我仍然能够产生“书架”的心理印象。&br&&img src=&/378b8bf8e9a3e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78b8bf8e9a3e6_r.jpg&&&iOS6的报刊杂志&&br&&img src=&/97fb2fe8f39ce9aff03fc5_b.jpg&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br&&iOS7的报刊杂志& &br&在这期间,我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对手机看书看报这种功能已经熟悉和习惯,所以看到iOS7的时候,我仍然有很好的认知和情感化认同感。&br&&br&既然我们说情感化设计,就多去研究和观察下用户的情感,忽忘初衷,点到为止,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要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交互酷炫的道路上越跑越偏。&br&&br&愚见
当一个人渴的时候,你给他喝一杯水,他就会身心愉悦。但是如果他已经不渴了,你再给他喝水,他就没有任何感觉,如果你还强制的不加以停止,他可能还会很不爽的反抗。同样的道理,情感化设计不是为了盲目的去满足用户的情感,这之间也是有一个模糊的界限。情…
来自子话题:
总觉得现在有人喜欢过度解读设计趋势这个东西。设计的一切都是为产品量身定制的,没有脱离产品变成独立而成一种趋势的。另外拟物化也好,扁平化也好,只要设计师天才,都能做出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没有好坏之说。还有很多人以为设计风格就跟时尚一样来回轮换,其实这是欠妥的,因为设计本身有些最核心的东西一直都没变,很多人总是把设计想像成“画皮”这种事。
总觉得现在有人喜欢过度解读设计趋势这个东西。设计的一切都是为产品量身定制的,没有脱离产品变成独立而成一种趋势的。另外拟物化也好,扁平化也好,只要设计师天才,都能做出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没有好坏之说。还有很多人以为设计风格就跟时尚一样来回轮…
问他手机里最喜欢哪几个软件,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怎么改进,这些改进能带来什么后果。&br&&br&一招鲜。
问他手机里最喜欢哪几个软件,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怎么改进,这些改进能带来什么后果。一招鲜。
来自子话题:
你这个是icon,不是logo。
你这个是icon,不是logo。
来自子话题:
--------------------------------------------------------------------------------------------------------------------------------------------&br&6月20日修改&br&经评论中一位朋友提示,做了一个醒目头像如下。&br&制作标准:线条粗细相同、颜色更突出、具有生物信息(是脸)。线条与生物信息算是控制变量,然后以红色使这个头像更醒目。&br&&img src=&/ef98e9e62a54ed9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ef98e9e62a54ed9_r.jpg&&另外,兔斯基这个头像线条较粗,黑色与白色背景间对比度强,图案是生物信息,这些都是使它醒目的性质。&br&希望这个修改能弥补正文的不易懂。&br&--------------------------------------------------------------------------------------------------------------------------------------------&br&&br&所谓“醒目”的感觉其实是注意被吸引,而且这里主要指的是bottom-up attention,即“自下而上”的注意。自下而上的注意相对于自上而下(top-down)的注意而言具有“被动性”,以物体本身而非人的主观意志为主导。总的来说,salience(刺激突出性)高的物体在自下而上的注意中占据优势,会捕获注意(capture attention)。salience是由物体在不同维度上的特征对比决定的,普遍观点认为视觉系统会提取物体不同部位的多种特征(如颜色、朝向、对比度等),然后“计算”出一个salience。之后“得胜”的部分就会吸引注意。一个广为接受的模型如下:&br&&img src=&/fd4db09ae83ba_b.jpg& data-rawwidth=&1326& data-rawheight=&9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6& data-original=&/fd4db09ae83ba_r.jpg&&&br&如注释中所说,图像的输入被分为三个平行的特征通道,然后视觉系统在空间上分别对其采样并进行整合。最后,同一位置上的不同维度的突出性“计算结果”会线性相加,并给出最终的视觉显著图。显著性最高的地方会吸引全部的注意,但是因为随之而来的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en),这个当前被注意的地方salience会降低,然后我们也就有机会注意到其它地方了。比如右边这两幅图,上面的是下面照片的视觉显著图。白云、浪花、远山相对于沙滩和大海就比较显著。总的来说,强度较高(比如亮度高)或是与其它部位差异大(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地方salience就会比较高,physically就会比较“醒目”。 &a data-hash=&05d695c1a7e25e16b4a04ee6defcd3e7& href=&///people/05d695c1a7e25e16b4a04ee6defcd3e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BEL苏& data-tip=&p$b$05d695c1a7e25e16b4a04ee6defcd3e7&&@ABEL苏&/a&提到的第1-3点大致也是这个意思。&br&&br&至于第4点(比如裸体照片)这种,我想到可以归因于生物信息或“奖赏信息”。一方面因为我们对有生命的物体会给予更多注意,所以这些包含生物信息的图片(比如人脸)就会有注意优势。如果是运动点刺激的话,有生物运动特征的pattern相较于杂乱无章的pattern也会有注意优势。另一方面,在我们长期的视觉经验中有一些东西会给我们更多“奖赏”(比如促进多巴胺释放或标志着食物出现),那它们也会具有注意优势。具体可见以下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快速浏览一段内容的时候,很容易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 周铂的回答&/a&。&br&&br&最后,第一段提到model是比较老的,paper发在2002年。近几年有新的结果,但是因为这里不是科研讨论平台,我觉得还是放上广为接受的学说比较好。&br&&br&参考文献:&br&Parkhurst, D., Law, K., & Niebur, E. (2002). Modeling the role of salience in the allocation of overt visual attention. &i&Vision research&/i&, &i&42&/i&(1), 107-123.
--------------------------------------------------------------------------------------------------------------------------------------------6月20日修改经评论中一位朋友提示,做了一个醒目头像如下。制作标准:线条粗细相同、颜色更突出、具有生…
来自子话题: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翁天信 · Dandy Weng&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之前火过一阵子的一个博客。博主是个少年,homeschooler。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改版,每次改版都能看到他的切实成长(摄影前端写作身高:-P 各方各面的)&br&&br&虽然比我小,但可以算得上我前端的启蒙人。&br&&br&PS:一定要PC端和移动端都看,你会喜欢的。&br&&br&PSS:博主本身的经历也值得了解,很赞的“同龄人”。&br&&br&&br&&br&&br&&br&------ 23:55:30更新------&br&&br&&a href=&/#/intr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5维度(TM)工作室&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很酷炫的一个个人站&br&&br&一个 设计+代码 多修的“手艺人”。&br&&br&如果说上面的是我前端的“启蒙人”,那么这个人算是我的 react “引路人”。&br&&br&PS:这个人本身也很酷炫啊 &_&!
之前火过一阵子的一个博客。博主是个少年,homeschooler。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改版,每次改版都能看到他的切实成长(摄影前端写作身高:-P 各方各面的)虽然比我小,但可以算得上我前端的启蒙人。PS:一定要PC端和移动端都看,你会喜欢的。PS…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认为免费获得的东西不应该抱怨,仿佛是拿人手短似的。&br&&br&免费还是收费,不过是公司运营的自我选择,手段不同而已,目标都是公司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有时候不一定是金钱)而已。用户不管是付费与否,都已经参与其中,当然有资格有理由对产品的好坏去说三道四。&br&&br&网上骂360的海了去了,360收用户一分钱了吗?当然他收企业的钱是另一回事,但这恰恰是360的商业模式。&br&&br&连古人都知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互联网时代,人气是可以变现的好吧。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认为免费获得的东西不应该抱怨,仿佛是拿人手短似的。免费还是收费,不过是公司运营的自我选择,手段不同而已,目标都是公司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有时候不一定是金钱)而已。用户不管是付费与否,都已经参与其中,当然有资格有理由对产…
来自子话题:
扫了一下Alexa世界Top 100的网站,大概几乎没有改版的有:&br&&br&&b&6. &a href=&http://www.wikipedia.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kipedia&i class=&icon-external&&&/i&&/a& 2000年上线&br&&/b&&br&找不到2000年的图了,04年大概是这样&br&&img src=&/4ba0fba188db6db0d6f6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现在是这样&br&&img src=&/0b40f4ff4ddd_b.jp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1& data-original=&/0b40f4ff4ddd_r.jpg&&&br&&br&&b&53. &a href=&http://www.craigslist.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aigslist&i class=&icon-external&&&/i&&/a& 1996年上线&/b&&br&这货我都懒的找他历史截图了,反正他永远都长这样:&br&&img src=&/3c350a167bd55c7cb3e7bee4b222ee8e_b.jpg& data-rawwidth=&895& data-rawheight=&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5& data-original=&/3c350a167bd55c7cb3e7bee4b222ee8e_r.jpg&&&br&&b&58.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ck Overflow&i class=&icon-external&&&/i&&/a& 2008年上线&/b&&br&程序员的首页,一个开创了SOP(Stackoverflow Oriented Programming)的地方。2008年&br&&img src=&/646bcaa64f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6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646bcaa64f_r.jpg&&现在:&br&&img src=&/4a150a22e64a954d789b3e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9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4a150a22e64a954d789b3e_r.jpg&&&br&&br&&b&91. Thepiratebay 2003年上线&/b&&br&海盗湾不多介绍了。2006年:&br&&img src=&/fc1e73cf987f9b2ba05d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fc1e73cf987f9b2ba05d_r.jpg&&2013年:&br&&img src=&/95f5e19b08df795c3b0a64d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95f5e19b08df795c3b0a64d_r.jpg&&&br&&br&当然了,Top 100里面还有Pornhub啊,Xvideos啊这种网站,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干嘛的,也从来没有点进去过,自然就不知道有没有改版了 :)&br&&br&&br&&b&顺便举个反面例子:人人网&/b&
扫了一下Alexa世界Top 100的网站,大概几乎没有改版的有:6.
2000年上线找不到2000年的图了,04年大概是这样现在是这样53.
1996年上线这货我都懒的找他历史截图了,反正他永远都长这样:58.
2008年上线程序员的首页,…
来自子话题:
我想说三个栗子。&br&&br&第一:成为广告大拿的英语本科生。&br&这是一位我非常崇拜的前辈——在我09年学广告的时候。非常荣幸,有幸成为他组下的组员。&br&也是因此,对他的敬畏之心也随之加深了。&br&他大学学的是外语学院学英语,到大四的时候英语刚勉强过4级,非常不顺利。&br&偶然的机会玩上了flash,那时候是07年,互联网刚刚流行FLASH网站。&br&于是乎,他进了一家地产公司,干起了FLASH,自学动画、ActionScript。&br&在北京工资低的可怜可以忽略不计,加班时间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这样的环境,他做了一年。&br&一年时间,他熟练了flash,同时也知道做设计的同事使用PS绘图工具,他开始专研PS。&br&利用自己的时间,边做FLASH,边做设计,他的老板如获至宝!&br&半年后,他的PS技术也成型了,做设计的艺术能力也越来越强。&br&此时,他发现很多PS很辛苦的东西,在3D里很容易实现,于是,他有玩起了3Dmax……&br&到这里,大家一定觉得他是个不专心的人,可这里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br&他离开公司了,受朋友邀请到一个广告公司做创意执行总监。&br&由于他美感、技术、动画帧掌握、3D执行都很到位,一个人顶替4个人的职位。&br&他本身是低调的人,最终第三年辞去了总监职位,安心在一个知名广告公司做美术指导。&br&也是在这个公司,我作为他的组员。&br&具体的项目、案例我不方便一样列举,但是可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br&站酷必定首推,浏览量必须超高,68联盟立刻专访,各大4A广告公司都来挖过人。&br&后来我离职去了别的城市,他还在北京去了一个全球知名广告公司。&br&在职时作为主设计作品上了FWA并获得了创意金奖(可以去百度一下The FWA)。&br&这就是一位我尊敬的大哥、朋友、恩师,一位学英语出身却从不抱怨的人。&br&&br&第二:那了大学全球创意金奖的小店儿老板。&br&大学学的平面,隔壁班有个哥们,比较踏实那种人,做的东西还不错。&br&大三那年爆发了,获得全球平面设计大赛唯一创意金奖,那时候真的是非常高的荣誉。&br&与此同时,他整个人都变了,张扬,傲慢。&br&不得不承认的是,设计和审美能力是真材实料的。&br&毕业后,我们都在自己投简历,他直接被国内知名平面设计公司发了邀请。&br&后来联系不多,听说他慢慢跳了几个公司,再后来就不做平面了。&br&最后的听说,基本不做设计了,偶尔接点小单子,在老家租个店面干个服装点儿老板。&br&而他的设计水平,也停滞在了我熟知的大三。&br&这就是一位我看到的、审美感强、毕业带光环却变成了不是设计的设计师。&br&&br&第三:一个以蜗牛速度前进的设计师。&br&大学去的艺术学校,但是归根结底画画时间不过半年,仅仅为了考进大学。&br&大二分系选错了,选择了他不喜欢的平面设计,而他最爱的是三维动画。&br&不过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既然选择了平面,就努力做下去。&br&同系比他强的人太多,审美绘画比他高的人也不少,可他总能获得优秀作业奖励。&br&因为他比别人用心,态度认真。&br&大四利用课余时间玩起flash,最可笑的是毕业设计帮助互动学生做了2分钟动画获得优秀毕设。&br&毕业后在北京外企公司做平面,俗称小美工,什么都干,虽然安逸,可他是躁动型。&br&接触网页设计后非常喜欢,于是低薪进去互动广告行业,做起了互动设计师。&br&凭借同事一句:“你一辈子都上不去68联盟专访”,从业一年后接受68设计联盟专访。&br&虽不是多么强大的网站,可是在当时做网页的几乎都知道。&br&慢慢的发现移动时代的来临,再次转身做了UI设计师,由于离开北京,学习交流就靠网络。&br&现在他从事职业是UE,在全国2万人的企业,只有自己一个设计师的200人部门,继续干着。&br&他走的并不快,底子并不高,不过即使是蜗牛般爬行,他还是自己向前进。&br&因为他从不服输,他相信即使不在北上广不在NB互联网也仍然能做好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br&他也收到过企鹅、数字、粮食公司的邀请,但是迫于成家立业无法立足异地。&br&但是他躁动的灵魂依然追求更高的要求,努力和顶级设计师们学习、比拼。&br&这就是我。&br&&br&我只想告诉楼主,无论你想选择什么,最重要的是态度,而不是疑惑和不敢前行。
我想说三个栗子。第一:成为广告大拿的英语本科生。这是一位我非常崇拜的前辈——在我09年学广告的时候。非常荣幸,有幸成为他组下的组员。也是因此,对他的敬畏之心也随之加深了。他大学学的是外语学院学英语,到大四的时候英语刚勉强过4级,非常不顺利。…
来自子话题:
&img src=&/ccc84fde2d7dbca8cf114add82368d76_b.jp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ccc84fde2d7dbca8cf114add82368d76_r.jpg&&
来自子话题: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iPad刚面世那会儿研究过触摸杂志UI,有些想法和此相关。&br&&br&1、情感和效率&br&&br&还记得国外博客上的一个比喻:“然而iBooks程序里的翻页动画呢?超级俗气。它看起来就像汽车的早期把汽车造得像马拉马车一样。为什么不滚动呢?”&br&&br&新发明在面世之初从旧事物中征取隐喻,后期则以功能诉求完成自身,这一规律反映在汽车设计上,就是从马拉马车逐渐发展为关注流体动力学和速度的曲线型造型。&br&&br&但人们总是怀旧,所以早期的马车和老爷车造型后来成为往往成为豪华汽车的灵感源头。&br&这两端是分别是情感价值和效率诉求。&br&iBooks的翻页动画和书页设计极其影响效率,速度上远不如同类软件。但的确给用户以亲和感。事实上,假如把书本当做长文字翻页(屏)切换内容的形态,由于材料(文字)的单纯,似乎可以较多的向情感一端倾斜,做一些“多余”的设计。杂志就不行了,各种iPad杂志极少有翻页效果,因为图、文、动画混排的多媒体素材呼唤着效率的应用,并在俭省的形式下减少外观设计,将重心放在多媒体内容本身的形式感上。&br&&br&虚拟设计不可能脱离拟物,拟物设计可以在情感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iPad杂志仍然借用了“纸张隐喻”,只是装订方式不同,不再有一端的装订线,纸张的切换要么是上下叠加关系的滑动,要么是像火车车厢一样连接和运动的纸的横幅。&br&&br&所以说,有效的拟物不是问题,让人所诟病的是拟物材料的泛滥运用。&br&&br&2、媚俗与真实&br&&br&还是借别的领域说明。建筑上工业材料运用产生了功能和效率诉求的包豪斯,逐渐淘汰了手工时代对于材料的处理方式,所谓装饰即罪恶。而如果今天拿批量生产的工业材料去模拟手工时代的材料,就是“媚俗”。装修房子,大理石墙砖、地板革是媚俗,扩展来说,以廉价材料模拟昂贵材料也是媚俗。三星Galaxy3的塑料拉丝钢就是特别恶心的媚俗。反过来说,你也能理解为什么现代设计师的流行品位往往愿意暴露工业材料本身的质感,比如水泥和支撑结构的房梁——因为它们“真实”。&br&所以我特别理解Jony Ive这个秉承着工业美学的产品设计师如此厌恶Scott式拟物设计。&br&因为有大量的拟物设计放在材料模拟上。&br&&br&3、信息与逻辑&br&问题是虚拟界面的设计所面对的原生材料是什么?它存在吗?更为本质的设计可能不在于外观,而在于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逻辑形式,或者说交互。暂以一例说明,Reeder式纸张隐喻的巧妙在于,不是模拟纸张的样式和材质,而是模拟纸张的叠加、覆盖、抽拉等空间关系,如此,纸张的裂口和阴影是必要的拟物设计,它产生的虚拟逻辑更有效果地区别和组织信息。这些结合着信息形式的拟物深刻的影响了后来者,比如safari。&img src=&/b3fcdeea248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b3fcdeea248a_r.jpg&&&img src=&/b89274c28ace29aebd671190_b.jpg& data-rawwidth=&2472& data-rawheight=&1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72& data-original=&/b89274c28ace29aebd671190_r.jpg&&我不期待也不相信Ive会给表面样式带来什么惊人的变化。我期待的是他的设计思想对于信息组织形式的真正创造。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iPad刚面世那会儿研究过触摸杂志UI,有些想法和此相关。1、情感和效率还记得国外博客上的一个比喻:“然而iBooks程序里的翻页动画呢?超级俗气。它看起来就像汽车的早期把汽车造得像马拉马车一样。为什么不滚动呢?”新发明在面…
来自子话题:
今天写了一篇设计师工作思考与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对这个问题有点帮助。:)&br&&br&&b&设计师日常工作思考与总结&br&&/b&&br&最近在做团队上半年绩效中期审视,希望帮助设计师小伙伴们把2015年第一季度的工作做一个沉淀与总结。阶段性工作思考与总结,可以帮助设计师对自己负责的产品设计进行反思,得到查漏补缺、精益求精的收获。&br&&br&为此,我简单列了一个提纲,作为一个输入基础,让小伙伴们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发挥,根据个人情况和喜好来完成这次绩效中期审视所需要的个人输入。&br&&br&这个提纲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阶段性反思与总结,也可以帮助设计主管进行阶段性团队审视。&br&&br&&b&1,专业产出。&br&&/b&&br&专业产出是设计师反思工作最重要且最值得关注的点。&br&&br&所需审视的输出件举例:&br&&br&交互设计:&br&低保真原型,Axure、InDesign文档,Keynote设计方案展示等,核心的5-10页交互设计稿以及讲解,体现足够的亮点例如交互逻辑完整度、设计全局观把控、设计创新性等。&br&&br&视觉设计:&br&最能代表个人能力的视觉设计稿10张以上,核心的3-5张视觉设计稿以及讲解,体现足够的视觉创新性、交互视觉互补、设计独立性、视觉设计巧思点、商业价值符合等。&br&&br&前端开发:&br&核心高保真场景建设思路,代码,前端开发独创性以及创新思路思考点阐述。&br&&br&用户研究:&br&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研究报告,用户研究核心过程讲解,用户研究方法论,用户研究与设计关联思路、用户研究给商业带来价值思考阐述。&br&&br&&b&简单来说,在经过缜密思考后,设计是一个动手的活,把最好的设计稿和工作材料展现出来,是真实评价设计师工作、帮助设计师反思沉淀的第一步。&br&&/b&&br&&b&2,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br&&/b&&br&a. 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br&b. 通过什么方法解决。&br&c. 结果。&br&d. 总结。&br&&br&基本思路如上,至少描述2个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最好在专业上、项目管理/工作压力等非专业因素上各有一个。体现最近3个月的进步点和思考点。&br&&br&没有任何工作能一帆风顺没有任何困难的进行,无论工作再认真再出色,也会时刻遇到棘手的问题。阶段性回顾这些困难以及当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能帮助设计师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有经验、更顺利、更能有良好的预判性和决策性。&br&&br&反思这些困难解决的过程,也是对设计师自身成长的一个沉淀与总结。这些成长不一定是设计专业上的。除了Photoshop越用越流畅、Axure控件库积累多帮助交互设计效率提升、视觉设计表现力提升等专业成长,同样宝贵的非专业成长包括:演讲销售设计方案的沟通力、遇见问题有条理解决的沉稳度、在激烈冲突中有理有据争辩的能力、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工作节奏的控制力、在意见分歧中把握方向的信心等。&br&&br&这些所有的成长,都能在反思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这个点中得到体现、沉淀、印证。所以我希望团队设计师们把这个点思考透彻,反馈清晰。&br&&br&&b&随着工作年资的增长,解决困难的能力肯定是逐步提升的。这些提升在设计师职业综合能力中的价值比重会越来越大。所以第2点是很重要的。:)&br&&/b&&br&&b&3,专业技能的提升。&br&&/b&&br&a. 有前后对比,如半年前或一年前产出的对比。&br&b. 有专业方法论的产出。&br&&br&这一点非常纯粹,就看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设计越来越好;第二,设计是不是有理有据。&br&&br&例如交互设计,面临同样的产品需求,交互设计产出的信息架构、设计思路、创新性在每个时期应该是不一样的,因为设计师的思考能力、眼界、经验一直在提升。所以这一点应该重点讲述:这半年的专业精进在哪儿,在给业务带来价值的同时,工作给你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价值提升。&br&&br&&b&从专业技能这个角度,设计师的目标是:设计越来越好;设计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知道设计的为什么;能复制自己创造的设计成功。&br&&/b&&br&&b&4,结果。&br&&/b&&br&a. 来自客户与用户的评价是最具说服力的输入点。&br&b. 来自业务方的评价需要客观、具体的评价内容,非笼统类的感谢。&br&c. 项目的结果,设计师的设计价值带来的影响,最终设计价值的结果。&br&&br&这点帮助设计师在完成设计工作后,思考设计带来的价值。&br&&br&这点我要求团队设计师例举真实有效的案例,配合各种设计稿、资料、发文、邮件辅助证明设计师的论点。&br&&br&&b&回到设计的本质,业务成功是设计价值的最优体现。&br&&/b&&br&&br&&b&做任何事情,思考充分,多反思总是没错的,设计也是如此。:)&br&&/b&&br&谢谢阅读!&br&&br&thanks,&br&yoyo
今天写了一篇设计师工作思考与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对这个问题有点帮助。:)设计师日常工作思考与总结最近在做团队上半年绩效中期审视,希望帮助设计师小伙伴们把2015年第一季度的工作做一个沉淀与总结。阶段性工作思考与总结,可以帮助设计师对自己负责的产…
来自子话题:
首先先给结论吧!&br&&br&&b&培训班出来的设计师在HR的眼里肯定是不比TOP3和八大美院相关设计专业应届生受待见。&/b&&br&&br&当然,最终的结果必须看个人实力,和展现出来的气质与潜力,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致的,总有那么一些异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撕裂普世价值观独树一帜,但旁友,请别自己对号入座。&br&&br&就我个人而言,是极其不喜欢培训班毕业的学生,以及极力反对新手去参加现在热火朝天的UI培训机构,虽然我认识挺多优秀的设计师都是从培训班毕业的,但他们只是庞大学员群体中最稀有的一小部分,我相信即使他们没有进入培训班,依旧可以达到今天水准。至于原因,我去截几张培训班官网的图你们感受下:&br&1.火星时代的UI培训介绍(貌似马上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了)&br&&img src=&/a0cc2ef903_b.jpg& data-rawwidth=&1161& data-rawheight=&9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1& data-original=&/a0cc2ef903_r.jpg&&&img src=&/4be55fd7b_b.jpg& data-rawwidth=&1073& data-rawheight=&8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3& data-original=&/4be55fd7b_r.jpg&&2.达内的GUI培训介绍(我的眼睛!眼睛!!)&br&&img src=&/861db1c3e_b.png& data-rawwidth=&1028& data-rawheight=&9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8& data-original=&/861db1c3e_r.png&&3.莱茵教育UI培训班(…………)&br&&img src=&/89f1edc44f5ff48accc421_b.png& data-rawwidth=&1050& data-rawheight=&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89f1edc44f5ff48accc421_r.png&&……………………&br&&br&我不想再截下去了,狗眼快瞎,让你们看这些截图真是充满了罪恶感,放一张最近在研究的多重曝光图给诸位洗洗眼。&br&&img src=&/8fc2ba59625b74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fc2ba59625b74_r.png&&这些培训班,毫不客气的说属于业界毒瘤。看他们的介绍页充斥的字眼,XX万月薪,XX万年薪,XX人生巅峰,XX精英。作为一个培训美学职业的机构,能做出如此劣质,粗鄙,丑陋,*(&%¥…¥%#@*&…………还拥有真·五毛特效加持的页面,不愧是拥有数十位国际水准顶级业界大神的高端组织。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五百个赞,简直一级棒!!&br&&img src=&/4bfe7ea894a1_b.png& data-rawwidth=&1010& data-rawheight=&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0& data-original=&/4bfe7ea894a1_r.png&&我起码见过上百份培训班毕业生的简历,每看一份我的内心基本上都是崩溃的!!大红大绿的配色,没有对齐的边距,杂乱的字体字号磅值等种种。水准差不要紧,连清人肯干,愿意花精力,也不是不能在不远的明天让别人under ur knew不是!但是重点问薪资要求,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都能不卑不吭的给出8K+薪资的答复。w d fu*k!!&br&&br&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了,没有水准又自视甚高!这一切不仅归功于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所造成的人才空缺,还要归咎于培训班对学员就业前景的鼓吹。当培训班对培训结果的价值导向只停留在薪资上,那么学员对职业的预期可想而知,短视、功利、浮躁、肤浅……他们根本没有在这么短期的教学中对职业前景拥有清晰的认知,如何用设计解决问题,实现审美的全面提升,只是简单的学会PS、AI等软件的入门,拼凑一些大同小异的作品,来应付面试官、HR。&br&&br&嗯!我不想真瞎了,他们的作品就不发了~~&br&&br&我写过一个回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754176& class=&internal&&从零基础如何自学 UI 设计? - 酸梅干超人的回答&/a&&br&&br&优秀的UI设计师,是需要多个维度的均衡加点,而不是单独只看你软件玩得6不6,交互规范背的熟不熟。何况这种只有几个月的培训,外加一群国际级“名师”,你想深耕学清楚任何一项都基本没有可能,只能拼凑出一堆一无是处的垃圾,并且洋洋自得。奉劝所有新人,想要报培训班的,都三思而后行,即使现在正在培训的,也不要被培训班鼓吹的价值观给洗脑了!设计需要沉淀,需要时间经历的积累,就像Helvetica纪录片中结尾说的:&br&&img src=&/b04a7ac007ce3c6be96fafe90d4c04fb_b.png& data-rawwidth=&1435& data-rawheight=&7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5& data-original=&/b04a7ac007ce3c6be96fafe90d4c04fb_r.png&&&img src=&/71ef181cab60e5ffce804d_b.pn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7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71ef181cab60e5ffce804d_r.png&&&img src=&/29c471aae0fdd46f49ad25_b.png& data-rawwidth=&1434&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4& data-original=&/29c471aae0fdd46f49ad25_r.png&&并且,在今天的社会,大家都知道设计的重要性,对优秀的设计怀有普遍的尊重。如果你没有感受到,那只能说明是你的等级还不够,你的能力无法为你的客户提供尊重的条件,亦或者需求方从开始就没有需要良好的设计产出(所以才会找到你)。最后的最后,受今天视频观感的影响,放一张刚做的签名图,20世纪最伟大设计师之一的Massimo Vignelli:&img src=&/42dde836a16d30a14c16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2dde836a16d30a14c168_r.jpg&&&blockquote&&b&“设计师的生活是战斗的生活,对抗丑陋的战斗。”&/b&&/blockquote&
首先先给结论吧!培训班出来的设计师在HR的眼里肯定是不比TOP3和八大美院相关设计专业应届生受待见。当然,最终的结果必须看个人实力,和展现出来的气质与潜力,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致的,总有那么一些异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撕裂普世价值观独树一帜,但…
来自子话题:
我原先也是有这个抱怨,后来蚊香厂的一个亲戚告诉我,这个根本不用拆的,直接点就好了。&br&&br&点一个只会烧着一个。点完了第一个,另外一个就自动被拆出来了。
我原先也是有这个抱怨,后来蚊香厂的一个亲戚告诉我,这个根本不用拆的,直接点就好了。点一个只会烧着一个。点完了第一个,另外一个就自动被拆出来了。
来自子话题:
&img src=&/b5fd3c10264a2bea60910aab02f749a8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b5fd3c10264a2bea60910aab02f749a8_r.jpg&&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莓里面是什么颜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