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 下坡 骨折下坡时候感觉一窜一窜的怎么回事

山地车左变速器问题_百度知道
山地车左变速器问题
车摔了掉链 然后我不断变档 把链条弄上去了 然后发现 左边变速器 1 变到2几乎无压力 没感觉 上了3 还是2的感觉 我发现变速器的线松了 紧了之后 上不去三很紧
现在左变速无论怎么调 感觉一直是在2档上 这是怎么回事
最快当然是前3后7,但是平路骑前2就可以了,关键是保持踏频,下坡可以3。不会骑车的才一直前3,一直前3干嘛买个21速的,7速就可以了 以下转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有大部分初学者不注意变速器的使用方法.这是造成链条,牙盘,飞轮及变速器提早报废的根源.现简单介绍下变速器的正确用法(24速车为例):24速车指牙盘为3个盘,飞轮齿轮有8个不同速度的变速器.一般认为3*8=24所以间称24速变速器,其实实际使用中不并不能使用出24速.因为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前面如果前面是1档(链条挂在最小的牙盘上)后面最好配1-2-3档使用(链条挂在飞轮最大齿上是1档,下来是2345678档);如果前面是2档(链条挂在中间那个牙盘上)后面基本上可以配档,不过最好不要常用123档和678档:最后前面是3档(链条挂在最大的那个牙盘上)后面最好配6-7-8档使用.最忌讳的是用前面1档,带后面的678档和用前面的3档带后面的123档使用.如果乱用只会加剧机械的磨损。变速器使用还要要注意一些问题,在使用前最大齿盘的时候不要用于后面最大飞轮,因为这样使用前后变速器的弹簧张力已经拉的最大了,链条的角度也斜的比较厉害,这样的使用变速器的话会导致前后变速器损坏的更快,所以最大齿盘和最大飞轮是禁止使用的。最小齿盘和最小飞轮尽量也不要使用,因为这个时候链条是最松的状态,骑行的话会打到车架,最小和最小的齿轮一般都是停车的时候使用的。一般来说,为了不让链条过度的倾斜,在使用最大齿盘的时候,飞轮一般使用1、2、3、档。使用中盘的时候,飞轮可以使用2、3、4、5、6、7档。使用小盘的时候,飞轮可以使用5、6、7、8、9档。基本上这样的使用链条都不会和前拨有碰擦的现象。要是按照正确的使用变速器的话,对车子的本身也起到了保护保养的作用。 变速器的作用
(前3 X 后9 =27 变速器)自行车的变速器,前3齿盘、后9齿盘的组合可变速为27。在此以山地车为例说明使用方法。 旋动脚蹬时,前齿盘旋转,通过链条把力量转递到后齿盘,车轮就前进。前齿盘的大小(齿数)和后齿盘的大小(齿数)决定旋动脚蹬时的力度。 前齿盘越大,后齿盘越小,脚蹬时感到费力(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长)。 前齿盘越小,后齿盘越大,脚蹬时感到轻松(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短)。 自行车的骑行是起跑、停止、上坡、下坡、迎风、顺风等情况下前进。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车快速前进,或者是慢速前进,都能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就要变速器。 你假若不要加大自已的力度,只加大齿轮比来快速骑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实际骑行过程中很快发现这一点的。加大齿轮比(高力矩、低旋动)来骑行时,达不到最适当的骑行(放出最适当的能量的力矩和旋转的组合)。这将会增加膝盖的负担和成为引起各种障碍的原因。
通常的使用方法 在普通的路上骑行时,前齿盘(由左边的变速杆操作)固定在中间(或者最大齿盘(注1))。只用后齿盘(由右边的变速杆操作)比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齿盘则上坡时使用。 后齿盘的齿轮比如何选择好呢?这要由踩蹬的旋转数来决定〔前齿盘(中轴)1分钟的旋转数〕。那么旋转数多少较适合呢?要根据脚力、技巧、心肺机能不同而各异。一般70~80rpm(注2)较合适。 注解 注1:变速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例如 常用前变速的中间的齿盘(center),或者常用最大的齿盘(outer)。假若体力和脚力为30km/h时也许用outer适合?体力和脚力为20km/h时也许用center适合?通过后变速来补偿的范围内,选择好适合于自已的变速。 注2:70~80rpm是一般的标准,有些人70rpm较适合,有些人旋转90rpm以上。重要的不是提升力矩来踩蹬,而是顺畅而轻快的旋转。不要伤到膝盖,肌肉也不要过于疲劳。尽量使用肌肉,有效率而疲劳较少的踩蹬才是好的踩蹬。 ●要加快速度时,开始时以较低的齿盘(后边的较大的齿盘)起跑,随着速度的加快换为高的挡次(后面的小齿盘)。 ●上坡时速度会降低,降低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顺风时会加快速度,提升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山路上的变速 山路有上坡、下坡。靠后齿盘无法应付路段的变化情况。需要改变前齿盘。只改变前齿盘时,齿轮比相差太大,因此后齿盘也随着一起改变,以便减少差距(踩蹬的力度)。 ●降低前齿盘时,提升后齿盘。 ●提升前齿盘时,降低后齿盘。 左右变速杆要同时起动。经过练习容易操作的。
前部外和后部内 前部内和后部外的组合 ●前为外侧(大齿盘) + 后为内侧((大齿盘)●前为内侧(小齿盘) + 后为外侧((小齿盘)有些人认为上述组合不好,原因是这种组合使链条倾斜,降低链条的传递能力,损耗链条。有时候链条和邻近的齿盘接触而引起磨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山地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山地车下坡时应刹前刹还是后刹_百度知道
山地车下坡时应刹前刹还是后刹
高手说下,谢谢了,外行的不用说了
提问者采纳
下坡时前刹如果突然抱死结果就是前叉吃到底,最后前空翻......后刹突然抱死,结果则是侧滑.....所以无论怎样下山时主要就是控制好速度,避免要突然刹车的情况出现
提问者评价
额,回答的全是外行人,无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肯定是后刹啊,因为在急速下坡的过程中突然刹前刹,那你连人带车就向前栽了、、、
没看见我说外行的不要说了啊,刹后刹、、、呵呵呵,那才是找死
你可以去试试?怎么样?
呵呵,外行就是外行,你骑过几天车了???
难道楼主下坡刹过后刹???
难道你刹后刹的时候 车翻了?
总之我急下坡的时候刹后刹没翻过车,朋友玩我车的时候起的飞快,刹的前刹,栽了
当然是后刹了,前刹易翻车
山地车下坡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在那种路况上刹车,如果是在土路上必须是前后一起刹,而且切记前刹起的是减速,不可以大力的捏,防止暴死,后刹车可以点刹,点刹的时候可以选择暴死,但是长途不宜过长,公路上的话,如果速度不是很快,光点前后都可以,但是个人建议无论什么路,都应该是前后一起刹,后刹力度时刻切记要大于前刹
刹车 - 前,后,同时?
既然你的自行车有两个刹车,一手一个,那么当你想又快又安全的停下时,你应该注意
如何使用你的前刹和后刹。
传统说法认为应该同时使用两个刹车。这可能是对初学者最好的方式,他们还没有学会
有一定技巧的刹车。这个阶段也是必需的,如果你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永远也学不会像
专业车手那样只利用前轮来在最段的距离内刹停自行车。
最大减速方式 - 惊吓停车
任何自行车最快停下的方式是把刹车力量应用在前轮上以至于后轮即将离地抬起。在这
种情况下,后刹对整车没有产生向后的阻力,因为它和地面之间没有什么压力。
我不会从车把上翻过去吗?
在地面摩擦力较小或前胎暴胎的情况下使用后刹是正确的,但在干燥路面上停车,前刹
就可以提供最大的停车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山地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性价比来讲,自行车的变速传动、轮组、车架、前叉等等,哪个部分最值得花钱?车圈的“穷烧架、富烧叉、SB烧变速、专业烧轮组”又要怎么理解?(肯定有答案会从车的玩法不同来提,山地、DH、长途、竞速肯定需求不同,如果需求不同,那花钱的方向在哪里)
如果仅仅从“效率”(我理解为用最少的力走最远的路)这个角度出发,以硬尾,即山地车,路况为铺装路面的情况为例,个人以为各个部分的排位如下:车架;在车价和轮组是相同材质的前提下,车架几乎是自行车重量的最大组成部分,而重量对于骑行效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车架的重量并不是车架的唯一衡量标准,刚度强度这些硬指标暂且不谈,车架的几何设计个人认为极其需要考量的,个人骑过的美利达挑战者800的改装车(HFS的车架)和加能戴尔Trail SL1 29er(车架型号不知道,见谅),应该说二者从角度设计上差异极大,骑美利达最大的感觉就是上肢受力很大,经常四五十公里就觉得胳膊酸了,这种情况在SL1上从来不会发生,当然SL1也有吃亏的时候,比如陡坡要极其注意重心位置,不然会翻车…轮组(包括培林在内):车架和轮组一起占了车身重量的绝大部分;轮组除了重量,还有很多其他地方影响着骑行效率,不过这部分了解过少;脚踏系统:包括自锁脚踏和锁鞋;在车身其他条件不变,且骑行人骑行姿势正确的前提下,自锁脚踏和锁鞋能够有25%(经验数字)甚至以上的差异,一套在平民看来“ 过得去”的脚踏系统水货价格也就在700-800左右,这个部分是我认为最具有性价比的提升骑行效率的装备,没有之一;变速系统:好的变速系统能够为骑行效率的提升的原因在于更加丰富的档位能够让骑行者调整到适合自己骑行状态的踏频,但相对上面三个带来的提升,并不是特别高;前叉:此物不解。
总算遇到能为知乎贡献一个长答案的题目了。很赞同@李嫑嫑知友关于均衡的说法。我就根据个人经验再延伸一点,从各种骑行方式的特点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说中低端,高端车购买者一般来说要么是懂车的有了自己的理解,要么是土豪也不在乎太多性能。个人认为对于用来专门进行某种骑行方式的车子,花钱重点在于消除当前骑行方式中的器材的短板,先解决安全性可靠性,再谈如何提升性能。XC党人自然从XC开始。XC骑行:1.自锁。如果你已经从山马党时代的初学者慢慢走进了XC世界,自锁可以说是最值得选择的配件。显著增强颠簸路面时稳定性,一定程度提高踩踏效率。真没必要担心自锁的摔车问题,除了刚开始马路上一般会零速度摔倒丢几次人,越野时真的罕见摔了不开锁的。另外上了自锁可以很随意的作出兔跳等动作,过过减速板路牙石轻松多了。2.后拨。一个容易被新手XC车友忽略的部件,即后变速器。如果你的后拨还是Alivo以下,请至少升级到Alivo再进山,如果新装的XC用途车子,建议至少配Deore以上(因为Alivo和Deore之间正是个分界线,是9速到10速的跨越,许多部件都不兼容,从Alivo向上升级比较麻烦。之前忽略了这一点,多谢@陶然知友提醒)。见过多次低端shimano后拨因为弹簧太软越野时被缠进辐条了,这种情况还是挺危险的。好的后拨还有着更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承受更多复杂地形的突然变速、大力踩踏时变速等考验。3.前叉。重点,一分钱一分货。建议至少用个入门气叉,可以显著改善颠簸路面控车能力,手不麻了眼不花了才有信心驾驭车子嘛....并且气叉相比油簧叉大幅减重,越野时车头更轻灵。个人用过入门神叉Epicon觉得还行。4.轮胎。选一对好点的折叠胎,胎纹适合你的路况的,能让骑行时的安全性和顺畅性提升很多。说折叠胎是因为通常它的胶质更好抓地强,编织层密度也高,不易扎胎。胎纹方面,比如潮湿和石头石子多的地方就不要用纹路太细的胎的,不然滑来滑去既危险又骑的不顺影响心情。一直骑平顺的乡间小路也没必要像我的一个逗比朋友一样常年用建大K1010大齿胎;尖锐石头多的地方就不要用太轻量化、侧壁太薄的胎,比如下面提到的Schwable某款。针对硬土路面为主的情况,个人推荐Maxxis Crossmark。较湿滑的路面,用过WTB的Bronson觉得不错。顺带黑一下Schwable的Rocket Ron 真空胎,一条顶两条Crossmark贵,但除了轻就没别的优点了。地面有点潮就滑的要命,用了第一次上山回来后胎侧壁就被刮破,一条胎就废了...上面几个是关系安全可靠性的几个重要瓶颈,下面就是进一步提升性能的范畴了。5.车架。有种说法是装车时要把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预算用在车架上,个人表示赞同。好的车架更轻更硬,可以更有效的传递力量,摇车时尤其明显。更轻的话,个人倒是不太在乎。一方面同价位同材质的山地硬架重量都不会差太多,另方面尤其铝架太轻之后可能影响刚性。比如我山地整车上的XTC SLR铝架号称只有1200+g听起来很牛的样子,但前不久骑了几天朋友的CAAD10铝架公路车后,感觉自己的车架简直软的像竹子做的。而某次试骑国内业余顶尖选手的顶级Look碳架加SLR轮组和XTR套件,每一脚踩踏后都感觉像是有人在推屁股...6.套件。包括刹车套件和传动套件。传动套件除了后拨因为可靠性不要太差,牙盘也是提高踩踏效率的关键之一,但比几个大件次要一些。相比之下指拨和前拨就次要多了。刹车个人最在意的是可靠性,一直建议入门车友用V刹,因为简单可靠。上碟刹的话就用好一点的油碟,三天两头漏油、进气、活塞单边动、不回弹的低端油碟真的很烦。7.轮组。好的轮子也是更轻更硬(其实这也是运动自行车最大的追求),能踩踏时更省力,摇车时有一窜一窜的感觉。但之所以把它放的靠后,是个人感觉对于入门车友轮子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玖欲/DP20之类的入门组合骑个三五年也不会给你掉链子,等车架前叉等大件升级完了再说....8.坐垫。对XC骑行而言,坐垫其实没那么要紧。一方面因为平均骑行时间短,一般人在山里转2小时就累的不轻了;另方面是因为越野时会经常起身,也坐不了多久,别用太软太厚重的就行。9.把组、座杆等小部件。一般只要是强度够用的正牌货,适合你的身体尺寸和习惯,比如把横的宽度、把立长度。都可以用便宜些的不考虑更换,对性能影响都不大。但别用山寨无标,不然万一断了就是悲剧...长途骑行:长途骑行要求更多可靠性、舒适性、易用性。因此如果你和许多车友一样买了一辆2000左右的山地整车准备去骑长途时,建议先换个人体工学把套、坐垫,装个副把,可以提升较多舒适性。换掉原厂的塑料脚踏,那东西遇泥水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出了问题往往根本没法骑,半路上欲哭无泪,所以挑个有口皆碑的轴承脚踏。然后换一对好点的光胎或半光胎还有刹车块,可以减少阻力提升雨天和刹车时的安全性。其他的手机支架、尾灯头灯、挂车小包等小附件平时看有点业余,但长途时很有用。公路车说一点点,骑得少不敢多妄言。车架很重要,比如上面提到的CAAD10与SLR的比较。然后应该重视的就是轮子和牙盘。山地还有些骑行技术的讲究,越野时上上下下也能休息一下,而公路基本就是用体力纯踩,所以一切都要轻又硬。轻硬之余,一些小因素例如刹车系统的手感也值得关注,比如看上去都差不多的105与UT手变和夹器,手感就是两个层次,太涩的话长下坡之后手指都要捏抽筋...另外如果买整车,根据个人身体尺寸和习惯后将把立等部件换成适合的,可以骑得更舒服。对了还有自锁,公路自锁就是纯粹提升踩踏效率,摇车时的后脚的提拉动作尤其有利于加速...更重型的AM及DH,基本没有涉猎。一般也都是老鸟转入此领域,就不说了。废话这么多,均衡还是很重要。入门爱好者有时会偶然看到某二手论坛在出一个高端零件,比如汤神把立什么的,然后一看价格也买得起,就收来装上,觉得车上有了高端部件性能提升了,其实在浪费钱。刚入门时曾听老鸟云:装车要么三四千,要么10000+,现在觉得很对。对一般XC和郊游而言,的车可以保证可靠性了;如果中了毒,开始追求性能。还是直接买辆10000+的新车更省事。中部区间里,总会让你觉得”有的地方可以更好的“,然后就是烧钱升级……(有人觉得折腾也是乐趣请别拍我)买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自行车也分尺寸是不是可以列入“有哪些你所在领域的常识却往往不为外人所知”?)。不管你买的是高中低端的零配件,尺寸合适都是必须的。最好问问认识的车友或者百度搜一搜,车店店员有时为了成交并不会为你考虑,甚至硬说大了一码的车架适合你。更科学的是找大型车店,寻求Fitting服务,花小几百块详细测定自己的身体,在选购高端车的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一起来享受自行车运动!
器材这种事,不交点学费总是入不了门的。HiFi圈,摄影圈,自行车圈,户外圈,滑板,滑板鞋,模型,跑鞋,玩着玩着,真的就是那句,你开心就好了。出发太久,忘了为何出发,哪怕出发的时候踌躇满志。此刻我在凌晨的海边喊,静静抽一根烟。黑暗的大海低低地怒吼。你有没有试过,四十公里下山路,一路阳光和风声穿过胸膛。漫山红叶都散发着爱的气息。当年一辆破单车过秦岭,下了山刹车片已经光滑,那么年轻不要命,问你怕不怕?我怕你忘了。每个人都告诉你要更好的器材才能让你更舒服。我怕你忘了,当初只是因为想和她去吹吹风。抱歉这个答案没有帮助╮(╯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下坡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