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参加acm竞赛中文网站选手,到微软实习后转为正式员工的几率大么?

《东方教育时报》:华理学子从ACM竞赛走上创业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span&图片说明:《东方教育时报》:华理学子从ACM竞赛走上创业路&/span&
2月19日出版的《东方教育时报》,以整版篇幅对我校许多ACM参赛队员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且取得不俗成绩的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刊登如下。图片说明:《东方教育时报》:华理学子从ACM竞赛走上创业路大学期间,都曾是ACM国际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队员;毕业后,都在IT行业以技术自主创业且获得成功。从毕业的60余名曾参赛并获奖的ACM队员中,有近二十名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其中,尹庆是上海萌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邹宇参与创办了北京万维商联科技有限公司;于博则是上海昱屹数字科技公司5名创始人之一&&自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罗勇军2006年担任ACM/ICPC教练以来,ACM竞赛与创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很多参赛者后来都走上了创业之路。“技术宅”成年轻创业者很多人都怀有创业梦,但能有几人真正付诸实践?在公众印象里,“技术宅”就是程序员的代名词,而从华东理工大学走出的一批“技术宅”却充满激情地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不俗成绩。2009年毕业于数学专业的尹庆,曾获得过ACM/ICPC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毕业后,尹庆先后在启帆、完美时空等网游公司做技术开发,2011年6月正式辞职,创办了萌果游戏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开发了“幻想精灵”等4款手机游戏,并在全球发布上线,实现年收入1亿元,27岁便成为千万富翁。2008年毕业于数学专业的邹宇,同样获得过ACM/ICPC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有过在谷歌、微软、创新工场等公司实习、工作的经历,是北京万维商联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该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服务,是淘宝认证的金牌合作伙伴,名为“美折”的主打产品是淘宝开放平台上付费用户数最高的应用,目前公司年收入超过5000万。获得过 ACM/ICPC 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2010年毕业于学院的于博,是上海昱屹数字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公司为AMG、强生、龙湖、联合利华等公司提供数字创意服务,年收入2000万元。年仅二十几岁的创业者们何以能够以技术起家,在IT行业里游刃有余?在罗勇军看来,大学期间参加ACM竞赛,为他们日后创业注入了不容小觑的活力,“过硬的技术能力、自信心、队员间身份的认可、合适的切入点以及IT行业创业春天的来临,都是ACM队员日后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枯燥的竞赛培养就业优势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ACM/ICPC,是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它要求参赛队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非凡的算法设计能力、娴熟的编程技巧,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罗勇军说。据罗勇军介绍,一名 ACM 队员要想获得亚洲区域赛的奖牌,必须在训练时掌握180个左右的算法知识点,做600道以上的题目训练(做完每道题,至少需要写100行以上的代码),对勤快、自觉的学生来说,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而要获得金牌,ACM队员则至少要训练两年、做题数量在1000道以上、编写代码超过10万行。“以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为例,它已经很强大了,却只是算法几百个知识点中一个普通的知识点而已。”罗勇军说,由于90%的编程知识靠队员自学获得,因此,队员们有90%的时间是坐在电脑前面对代码,“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集训时以泡面充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自称ACMer,把参加这一竞赛当作了一种职业,因为大学几年都&泡&在上面了!”罗勇军告诉记者,一名ACM队员的成长路径基本为:大一上学期开始学习编程知识,每年春季准备5月的邀请赛,每年暑假在机房集中训练并参加个人赛、组队赛,每年秋季参加亚洲区域赛;比赛回来,他可能再奋斗一年,和队友冲击区域赛金牌,并代表学校参加世界总决赛,从而达到作为ACM队员的顶峰。不过,完成梦想的人毕竟是少数,邹宇、尹庆、于博都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既然参加ACM这么辛苦和枯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ACM竞赛的魅力不仅在于就业优势的吸引,更在于它是一场高级智力活动,对爱思考的学生来说,越有挑战,越有趣。”罗勇军说。ACM竞赛铺就创业路能在ACM竞赛中获奖,就一定能创业并获得成功吗?“创业是为了用所学知识做出产品。”先参与诸咏天创业团队,后又加盟尹庆公司的曾明君认为,ACM经历培养了他的自学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使他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创业,则使他的知识价值化。“两年的钻研与拼搏,不仅使我的学识和能力增长,更让我感受到了专注与梦想的力量,为我之后踏上创业道路奠定了基础。”201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诸咏天,尚未走出校门就和ACM队友一起创办了公司,目前已开发出一款手机游戏,并将于近期发布上线。无独有偶,从大一到大四,尹庆整整3年与ACM为伴,用罗勇军的话说,尹庆就是一个“自信满满、性格活泼的ACM狂热分子”。“竞赛使我的技术功底得到了加强,锤炼了我的表达和演讲能力,担任队长和教练,对我的管理能力也有帮助。”得益于此,尹庆不但组建团队创立了萌果游戏公司,还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将公司规模从最初的6人发展为如今的近140人。“有ACM训练的经历,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更容易坚持一些。”邹宇说,创业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地主动学习与业务、公司发展有关的新知识,还要尽快找到方法,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而准备ACM比赛过程正与此类似。毕业后一直在创业公司里磨砺的于博认为,ACM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进入了IT技术圈子,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即罗勇军所说的“身份的认同”。这种“身份的认同”,还体现在创业者们对ACM队员的青睐,例如,邹宇团队中的林俊琦,于博团队中的陈光、顾泽天,尹庆团队中的张盼&&“ACM队员的技术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公司在培养时能省去很多力气。”光尹庆的公司里,就有8名华东理工曾经的“ACMer”。朱俊杰就是其中之一,从最初维护“幻想精灵”到如今主创一款新的游戏,硕士毕业不到一年,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扎实的数据结构功底,为我在设计新产品时提供了优良的算法和思路”。邹宇公司的合伙人和师,分别来自复旦、武大、华中科大、北师大,均获得过ACM 区域赛金牌,“大家都是各校ACM队中的佼佼者,在参赛时经常交流学习,友谊深厚、彼此了解、信任感强,交流简单高效。”邹宇说。饮水思源,作为ACM竞赛走出的翘楚,尹庆还以实际行动来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参与赛事: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赞助2014年在、2015年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的亚洲区域赛;出资1万元,奖励2013年获得亚洲区域赛金牌的华东理工参赛队。课程教学与科技竞赛合力打造IT行业精英据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郭卫斌介绍,该校自1997年开始参加ACM 竞赛以来,每年有50多人加入ACM队学习,其中一半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半为、电子、数学等专业的学生,甚至有商科、等非工科专业学生。除了创业和读硕士、博士深造外,ACM队员毕业后“不管来自哪个专业,都在从事IT工作”:吕贤杰在阿里巴巴; 汪愈舟、杨杨、林鹏在微软;张辰在EMC;胡钦骋、欧文韬在腾讯&&事实上,不只这些曾经的ACM竞赛获奖者广受欢迎,华东理工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中,仅4年来就有50多人走进卡耐基梅隆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世界名校和、等国内名校读研,就业的学生也以“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较强、基本知识扎实、知识面宽、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等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成长为IT行业的精英。“这是我们将课程教学和科技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结果。”郭卫斌介绍说,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等是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学科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计算机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高管、竞赛获奖者与学生座谈,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参与ACM等创新实践活动;聘请企业技术顾问、领域资深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教改顾问小组,共同研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将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强化计算机应用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将一些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项目及设备引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 ACM/ICPC、数模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USRP 和各类企业组织的设计大赛等; 利用短学期开设专题实践,丰富学生项目开发经历等。原文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原文作者 桑翔 张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6804
播放数:136308
播放数:228228
播放数:104426
48小时点击排行小弟大一,在一个一般的一本(计算机专业不咋地),在同年级编程能力算不错吧(其实很渣,其实就看完了轮子哥审校的c++ Primer和effective c++,这学校大一下学期才开c++一门专业课),c++老师很欣赏我,让我自己自学,他觉得我c++基础很不错了,他也经常找我聊,认为我现在应该搞acm和好好学习争取保研到清华——,说说自己情况吧,自己热爱编程,讨厌大学水课,数学英语还是不会逃(重要)马克思课现在还没见过老师(逃课也逃的有点狂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老师太差了,前2天索性买了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自学,也知道算法重要性,抽空看看数据结构书籍,前不久在学coco2dx和QT,老师知道后,劝我别玩QT,cocos2dx这些之类的,好好学算法,搞acm,可自己对acm不大感冒,妈的,啥鬼命名,一点都不规范,啥类,设计模式,封装,继承,多态,都用不上。知道算法重要性,但不一定非要搞acm吧。自己总是逃课,已成为学渣,也不想考研,怕老师失望了,(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大一就把我弄到实践中心,同年级只有我好个人进了。有自己独立的办公隔,很不错的间),哎,真心无语了!!!
既然诚心念到轮子大法好,就该以轮子同志为自己的榜样,毕业后去微软,或者直接肉身翻墙……你知道争取到保外名额并且能通过清华保外面试有多难吗……在你的学校,你必须在GPA上达到年级top1%才有可能争取到保外名额,而清华面试还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有这个功夫如果投入在自己喜欢的方向,本科三年下来早就有journal paper了(比如我
条条大路通罗马,确实有很多ACM出身的技术大牛,同样也有更多没做过ACM的大牛。搞ACM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但必须搞ACM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对的,你如果不感兴趣,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提升自己。但有一点要注意,本科阶段要注意内功的修炼。IT行业是诞生新名词最快的领域,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不能流于表面,要趁着本科阶段学好这个行业最核心、最经典的东西。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门槛极低,基层人数特别庞大但上层人才又极度缺乏的行业。写代码并非高大上的活,一般人不读大学去读个技校也能像模像样地写一些代码;而一个真正出色的geek还是需要非常深厚的内功积累,对底层原理、对系统、对算法有着透彻的理解。所以这个行业看起来竞争激烈,但其实特别浮躁,以至于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毕业时就能胜过大部分人。个人觉得在本科期间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很多,下面列出四点。踏踏实实做好一件就可以跟常人有档次上的差距:(1)读国外经典教材,上国外经典的公开课知乎上的著名技术大牛
曾说过:“把你学校的课程对应的国外名牌大学的课程教材找出来一本本啃下来,毕业后月工资估计不会低于2w。” 出处见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国内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比较水,实践环节过少,训练强度不够,一不留神就混过去了。想认真学好还是得认真啃经典教材,比如题主所说的《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就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如果题主大学能读好这本书,完成相关的作业,相信毕业时肯定可以秒杀大多数应届生。(2)参加有含金量的竞赛(国家级和国际级)1.
算法类: 最著名的就是ACM/ICPC,这是团队赛。个人类的竞赛还有很多,国内的百度之星,微软编程之美,国外的Google Code Jam,Facebook Hacker Cup,Topcoder Open等等。当然Topcoder不止是算法类的竞赛,也有开发类的。2. 信息安全类:上的各种信息安全竞赛,阿里安全技术竞赛ALICTF3. 机器学习类:阿里的大数据竞赛,kaggle上的一系列比赛4. 高性能计算类:ASC亚洲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美国SC、德国ISC大学生超算大赛5. 工程类:微软创新杯,挑战杯 6. 学术类:各大会议的附属比赛,例如KDD Cup / Sigmod programming contest / ICFP Contest以上是我觉得比较适合计算机专业参加并且非常有含金量的比赛。参加比赛的好处多多,能力上的提升是一方面的;还能认识更多牛人,能够公费旅游;做得很好还可以得到各种奖金,各种保研、出国、实习/工作的机会。(3)个人项目(Github),长期写技术博客如果在学校找不到好的做项目机会,可以试试Github。找工作的时候如果Github上有不错的项目经历,是很大的加分项。我见过的非竞赛出身的技术大神,基本都在github上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大家都在说的轮子哥。自己折腾一个技术博客,对于geek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方式。很多技术大神都有自己长期经营的技术博客。(4)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国内就有很多不错的实习地方,Google,MSRA,BAT,Hulu等等 。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可以大大提升你的背景。当然,要得到这样的实习机会,也需要自己具有较强的实力。(5)去实验室做research谢谢评论中
的提醒,补上这一点。如果题主以后打算读Phd,那最好在本科阶段就开始进实验室干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推荐知乎一个回答 据考证,匿名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位上交的大神,后来去了加州理工读Phd。他大三发表的那篇CVPR现在已经超过1400引用,这个回答里面谈到了他的经验。虽然大神的经验过于“血腥”,但他提到的做research的方法我觉得是比较科学的,希望对题主有帮助。如果自己的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可以去做偏学术的实习,比如去MSRA,百度IDL以及各大高校的实验室。题主如果有出国的打算,那这一点应该比前面四点都要重要。一般这几点里面具备一点就已经有不错的竞争力了,毕业找工作拿到好的offer应该没问题。如果都具备,或者在某一点做的特别好,那就是神一般的人物了。另外题主还提到了保研去清华,这个的关键还是你的成绩。一般的学校想保研去清华,需要GPA特别高,排在年级顶尖。能保持课内成绩顶尖,并且在课外做到我上面说的那些事,我觉得就非常厉害了。你可以不按照你老师的意思,但大学总得踏踏实实做点事吧。条条大路通罗马,哪一条路走好了都有不错的前景。祝题主度过充实的大学四年。
虽然我玩了一年的acm了,也确信我会因此获益匪浅,但我支持题主的想法,大学并不是只有acm和考研两条路。 我也是普通一本学生,单靠毕业证相信没多大竞争力,但身边有很多学长,不玩acm,本科毕业就能进国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个人的努力罢了,acmer在学算法刷题的时候,人家也一定在充实自己。 至于题主说的命名不规范,类,继承,多态的问题,我想问题主,大一真的能都理解吗?反正我是水人一个,没理解多少。acm竞赛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而问题基本都是面相过程的问题,继承和多态这种面相对象的特点确实没有体现。还有代码再长也基本不会超过300行,至少我没有在比赛的时候写过这么长的代码。而当考虑到规范化命名和代码封装性的问题,会增加码字的时间,得不偿失。结构体就够用了。
有木有wifi,有木有wifi如何管理好一个ACM-ICPC集训队(实验室)?特别是弱校,氛围不强。
非985 211 ,华北地区院校,省内基本没有其他的高校参与,实验室成立有好几年了,可就是成绩一直没有起色,现在更多的人在实验室更是学习一些跟ICPC竞赛无关的东西,学做一些项目,搞得实验室的氛围很是尴尬。我是希望大家来了实验室都是可以好好的学习,讨论一些关于算法,竞赛的东西,这样肯定会对实验室的成绩以及个人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我们每年都在很努力的宣传,每年能招到大概20人左右,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借鉴,来让这个团体变得更好。
按投票排序
弱校。亲自把实验室和集训队组建起来的,今天最后一次去实验室见了新人,正好看到这个话题就来无责任胡说几句吧。一开始我们实验室连我在内只有三个人,那时候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是真心为着一个目标去的。长春区域赛后他们就放弃了,也许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跟想象中的太不一样。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不过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还是后来创建了ACM俱乐部,为集训队举办校赛选拔赛,俱乐部的优秀会员也可以加入集训队学习。我们举办了第一届校赛来了第一批小鲜肉,第一天我就宣布了规矩,在实验室里面做无关的事情的,有三次警告的机会,玩游戏的,直接不用再来了。这个规矩一直贯穿的很好,但是后来问题来了,我们是弱校,我自己又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这给小朋友的压力非常大,慢慢的,我们的队伍开始有人选择离开。因为我们是弱校,实验室也是教练借了一个并不常用的教室给我们的,学校对此有严格的管理,寒暑假期间是不能开放的。有一次期末考期间,因为我了解到了我们队伍里的小朋友们都已经考完所有科目,考虑到寒假不能留校,我就安排了一个接连10天的训练计划,要求大家每天都到,有一个数学还算有底子的男生对此计划并不支持,缺席了7次,最后一天的时候我让他下学期不用再来了。这也是我当队长期间唯一一个请走的队员。(后来这个小朋友在MCM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每次在校园中与他见面,他从来不跟我打招呼)我对着一切并不在意,我还是很固执的认为我给我们这个整体施加的压力是正确的,也是为我们好的一种方式,可是那时候我们过得都不开心,唯一调剂枯燥的方法就是周末出去吃一餐。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的那种做法是否正确,我只是知道那半年我们走了几个队员,但是也培养了后来的校队主力军,有一个小朋友是这届的队长,到现在还是我很好的朋友。再后来,我们从十几个人的队伍变成了七个人,第一次参加省赛,我们又举办了几场排位赛,淘汰了一个队员,组建了两个队伍。也许是定下了队伍之后,大家的压力都小了很多,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见到的,有好几次训练二队竟然不来,这让我比较愤怒。于是我说比赛前不能每次都来机房的就不要参加省赛了。可惜这样的方法并不奏效,他们更加不来刷比赛了。作为惩罚我决定不帮他们报名。(因为所有比赛的报名都是归我管的)他们也很生气,觉得我作为队长没有资格剥夺他们参赛的资格,他们先教练反馈了这件事,教练不了解情况,觉得我的做法欠妥就私下里跟他们说支持他们参赛。这件事情闹得很不愉快,最后以我退步收场。那次之后,我跟二队的关系闹得很不愉快,去比赛的时候我们甚至没有多少交流。这件事,我也没有觉得我哪里做的不好,我认为我是在维护着整个队伍的纪律性,教练的立场并不这样想,他后来告诉我,我们是弱校,没有必要学其他强校那么多制度,应该先把队伍带起来。二队在省赛果然没有取得好成绩,连三等奖都没有,我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久,他们都退出了这个比赛。再后来是长沙邀请赛的悲剧收场,在火车上我想过了退役,当时教练对我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异议,然后我说以后我会慢慢淡出管理,让给队友去管。事实证明我还是割舍不下的,小朋友对管理一窍不通,而且加上我对学校的资源比较了解,老师们也都是只认得我,实际上我还是在管理着集训队。那年暑假我和女票一起去实习了。开学回来的时候没有了斗志,加上小朋友也懒散了一个假期,那年的区域赛我们没有参加。很快第二届校赛如期而至,在我们原先剩下三个人的基础上,我们也吸收了一批新鲜血液。第一次开会我就宣布了我不再担任队长的决定。集训队2.0时代开启。又是一年省赛,这次的队长很理智,并没有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出现去年矛盾。我们这次去了三个队伍,但是结局依旧是我们跟去年一样的成绩,新人是两个铁牌。我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开心,失望会有,但是感觉看开了很多。这次教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但是我看出他并不开心。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吧,不过我觉得也不关我事了。省赛结束我也宣布了个人的退役。今年暑假听说他们依旧懒散,我在实习,队长这个马大哈错过了网络赛的报名,又无缘一年区域赛,我说很遗憾。这一学期很少回学校,不过每次回来都照惯例找小朋友们吃吃饭,吹吹水。看着他们没大没小的样子。我拍毕业照的那天他们都来了,有的人全程陪着我,有的人帮我招待家人,有的人帮忙拍照,有好多花送给我,竟然连二队的小朋友也出现了,我很惊讶,也很感动。上个星期校赛我又特意回来了,帮着忙前忙后,这次又选了一批新人,昨晚面试聊了一下,因为队长告诉我实在太缺人,能坚持的太少,为了避免尴尬,决定能来面试的照单全收。我当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前天晚上跟集训队所有老队员去唱K,心里想着,应该是最后一次跟他们这样聚会了,想着时间过的好快,原来我也可以谢幕了,看着这些家伙的成长,突然感觉眼睛湿湿的。回来后我发了朋友圈,我说,想说的太多,三年的时光太快,是大家一同的坚持与汗水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个团结的集体,很爱你们。也许,再也没有一段感情能像在大学校园里跟集训队跟小朋友的一样纯粹,作为故事的亲历者,敲下这段文字的同时,内心偶尔也有小波澜,伴随着情绪的起伏我讲完了这个故事。在这段故事中,不管是曾经的二队的队友,还是离开的小朋友,我对每一个人都有着特殊感情,感谢ACM,感谢集训队,感谢他们在我大学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今天跟他们讲,我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你们的精彩从今天开始。没有人注意到我抽搐了一下,不过还是笑着,我相信他们会有更美好的明天。这也许也最纯粹的感情。
虽然不算弱校,但是试着从弱校的角度分析一下我认为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管住人,会办事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一个高年级的队员,也可以是教练。我们学校在弱的时候是红薯,现在是我们的教练。这个人的作用是,强行让整个集训队按照规则行事。这个人不一定要有多强【当然强是更好的。。。】,但是一定要能让大家都听他的,千万不能水,水就没人听啦。。。接下来干什么呢?组织周末的比赛或者日常的专题训练,强制在实验室做,一个是培养实验室的氛围,一个是互相监督下防止有人搞些小动作破坏训练的意义。。。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要自觉。。另外要注意培养一种,队伍之间比赛时是敌人,赛后是朋友的感觉。训练时可以考虑建立rating系统,训练之后可以留在基地一起玩玩游戏打打枪。。。 这是我们学校的rating系统,用TC规则做的,可以参考。。我感觉我们学校这方面做的是非常不错的。。我这个回答是在实验室写的。。旁边睡着五只鸡。。。唔还有,不要太急功近利,多花时间,时间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不要在TC Div.1 250都不能稳定出的情况下就去学些什么动态树啊啥的。。水题不写完现场赛开个蛋的数据结构和几何。。有写一个数据结构题的两个小时不如去做场CF。。。嗯以上都是我瞎编的,毕竟我是在我们学校脱离弱校的时候进入的学校,我只是感受了一下弱校可能有的问题而说了一下,如有不对欢迎指正,【反正我也不怎么上知乎。。。祝早日建设好学校的集训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定时清理无关人员
很久没想这些问题,简单罗列几点总结吧。资料分享平台。很多队员都会抱怨说每一年都是上一年的循环,学着学过的内容。其实我们集训队,我们教练都很有意识的让队员把自己学过的专题,解过的题,写成博客或者文档。上传到论坛或者队内交流的群。当然,资料在那,不代表知识已经到了你脑子里,学依旧要学,但是经验在那,会少很多弯路。高年级带低年级。我一直很感激加入了集训队,因为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学到很多。不仅是ACM竞赛的内容,还有整个本科时期的生活学习经验。大家彼此之间经常交流,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其实团队荣誉感也就因此形成了。每次regional,退役好几年的学长学姐们都依旧会关注自己学校队伍的战况。我想,原因就在这里。奖惩分明。定期组织正规一点的比赛是肯定要的,我们集训队称之为水果杯,每次除了发气球以外,还会买一大堆水果,给做出题的人发水果。根据比赛的排名,进行一定量化。再加上诸如codeforces,topcoder等比赛。最后根据综合排名决定是否给予出去参加regional的资格。或者更加严厉一点可以淘汰出集训队。(由于最后一点非常残酷,其实我们很少执行)最后我想说,竞赛毕竟是竞赛,ACM/ICPC竞赛和其他竞赛是一样的,到最后无论你用什么去美化,去修饰,如果你的目的是拿奖,那必然是残酷的。所以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自律才是最重要的。我很欣赏watashi的10000小时理论,不拿出花10000小时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就是不够努力,就不应该奢望变强,更加不好意思说遗憾。最后的最后,如果一开始的目的不是竞赛,不是拿奖,还是不要参与了,大学可以有别的方法过的很精彩。*****************
关于高年级如何带低年级的补充
*****************说几个我作为低年级学弟时候的例子吧。那时我们的队长被我们昵称为“星姐”,平时训练用的实验室我们称之为“活动室”。星姐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待在活动室里,我们自然也是这样,基本上上完课就到活动室去。所以经常一起吃饭聊天,中国人讲究人情,很多交情都是饭桌上产生的。经常一起吃饭就会变得无话不谈。除了,ACM的专题该如何入门啊,某某神题该怎么解啊,哪些专题队里谁是大牛啊等等之类的问题。还会经常出现,“啊,坑爹原理这个课啊?我这有去年的试卷,这个课不用去,在这刷题好了,期末考试就考这些题。”(然后期末真的就考了这些题我就不说了……)“啊,陈老师的课你都不去上啊?陈老师人很好的,讲的非常好!”(但是周日下午我要做比赛啊……)然后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暑假集训的时候,星姐最喜欢带我们去一家叫千里香的馄饨店和幸福老卤面,那时候每次做完模拟赛都下午两点了,吃饭好像有点晚,就吃碗面,或者馄饨。现在想想都觉得很香很满足。我至今还记得暑假晚上大家训练累了就跑到外面,星姐买个大西瓜请我们吃。活动室门外蚊子和蛾子很多,但是丝毫不阻碍我们吃西瓜的香甜可口,以及交流一天做题心得的亲切畅快。我至今还记得星姐平日里一言一行带给我们的那种自信,那种凡事只要认真做都可以解决的风度。还有ACM带给我们所有人的凡事想着如何解决而不是先想着难度是否太大能不能解决。翻看以前的日志,还看到我写过,“2011这一年来,星姐带领了我,带领了我们集训队。如今星姐退役了,我接替了他,担任了队长。我知道我的责任重大。每当跟星姐一起吃饭,我忧心忡忡的跟星姐说,你就这么撤了,可我还什么都没有学会呢的时候,星姐总是跟我说,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很简单的,不用担心。”哈哈,就是这样,当你终究自己上阵的时候,很多问题也就迎仍而解。当然,不仅是星姐,还有许多学长也是这样。后来我才明白,我把集训队当成了家,哪怕集训队已经搬离了原来的地方,每当我回学校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绕过那片夏天吃西瓜的小花园,去看看亲爱的活动室。
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让管理者找到妹子,妹子一定比ACM这群人重要。
本人曾任某地处经济特区的重点大学的acm实际上的组织者(因为名义上的教练不爱管这事- -!).....目睹了本校从final强队逐渐衰弱然后让我来背锅摆烂的历史。 有几点体会1. 要有榜样来激励大家走下去,特别是实验室的人都是没比赛过的菜鸟,每天都在写题的话生活没有盼头。具体方法有:
1) 讲退役队员的著名事迹(比如很早很早以前...XXX在XX虐了楼教主,XXX怒进final然后现在在MTV年薪$N million之类...)
2) 讲出路问题
3) 鄙视其他竞赛比如智能车(= =)2. 钱的事情一定要今早协调好......学生都不爱自己掏钱,要是没报销,各种不乐意3. 及早规划好比赛名额分配和相关的考勤制度。4. 如果可以请老师过来讲课,多办些内部交流的会议(比如我校最喜欢办“理论AC研讨会”,一堆人拿着卷子YY各种做法....结果现在到了区域赛只会理论AC不会写题了...)5. 关心实验室同学的心理动态....及时疏导6. 和辅导员合作搞培训班,多发掘大一大二的新同学。都已经摆烂成功进入乐透区了怎么能还不用状元签呢!!!
弱校,退役快两年了因为大二的时候,上一年级的只有两个队员,然后我就加入了他们队,另外再往上年级的都退役了不管事了,所以这么算起来大二一直到毕业断断续续带集训队的时间有两年多。个人比较喜欢无为而治,所以当时好像大家也比较懒散,感觉还是说想努力的自己自然会努力,不想努力的再怎么逼他们努力也没啥用,唯一的一点就是要求他们刷到什么比较好的题目时能写一写博客。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看着好像大家也都不怎么学,然后想想得做出点什么改变了,于是买了块白板放实验室里(吐槽下白板太大了快递不给送,于是乎我找了三四个人一起从快递的仓库扛了10+公里路回来,然后找了一双不要的鞋子用鞋带把白板挂起来),每周就用那块白板讲点算法,挂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在oj上让大家做,然后当时还和他们打赌说要多少时间刷多少题就怎么怎么的,后来发现大家也就听听,挂了十多道题一般好的也就做了四五道,想想这样好像他们也学不到东西,就让他们每周自己准备点什么算法来交流,顺便搞点什么周赛之类的巩固一下,后来也都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就不了了之。当时和其他几个学校的队长聊了下天,有人说,你每周都要花一个时间把他们召集起来,完全可以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讲,但是需要在这段时间让他们记住,他们还是ACMer。感觉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很多时候特别努力刷题,学算法,都是一腔热血,可能这个劲头一过,这个脚步就会就会慢下来,但是这时候需要有人让他们继续延续这种劲头。看过很多队员,在各种邀请赛,校赛,周赛等等的比赛中被虐之后,扣扣上总会写出各种特别励志的签名,各种心潮澎湃的日志,各种豪言壮语,但是过几天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了。后来我就没事找人聊聊天吃吃饭什么的,然后顺带告诉他们,题还是要刷的,CF、TC什么还是要做的,然后后来好像把学校附近每个大小餐馆招牌菜都尝遍了,效果好像还是不是很好。现在想想可能还是没有什么惩罚措施,所以大部分人也都是在集训队里混日子。不过我主要是我性格的原因,再说了吃了那么多饭把友谊建立起来就更不好拉下脸了吧。而且我认为人各有志,可能有些人接触ACM就不是奔着拿牌去的,也不能因为不积极就不人家这么个机会吧。而且如果有些人因为这个原因把关系搞差了,之后天天在学弟学妹面前说ACM的坏话,也是挺麻烦的吧。后来也证明了,那些不认真的,慢慢在各种比赛中成绩被人越拉越大,最后就自己自动退出了。而那些留下来的人,是真正喜欢ACM的,也都坚持到了大四。今年退役的几个,在广州的时候还跟我商量说以后要不要一起打个星去参加比赛,或许这就是真的热爱吧。不过这么做也有个问题,就是好像每一届也就一个队有实力出去比比,其他人,出去了也是炮灰,毕竟,真正喜欢ACM的,太少了。大四最后现场赛打完退役,然后工作也找完,然后论文因为拖延癌迟迟没动,我就在实验室里呆着,然后看谁没事干就喊谁一起虚拟一场CF来做做,感觉这样效果还是蛮好的,多了一些刷题、做比赛的氛围,当然持续到大四下学期之后我也很少在实验室了,因为快毕业了,有很多以前没做的事需要做,才不会大学留下遗憾,不过还是抽空偷偷跑到了长沙看了他们一场邀请赛,然后跟他们一起去橘子洲头看烟火,爬岳麓山等等。毕业之后直接去上班,原来以为就没什么事了,结果那个暑假有人跟我说有一些算法看不懂,学不来,然后后来我就说,那要不就找个时间开语音讲讲吧,后来就这么大概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讲讲各种算法。但是他们到大三了,好像水平也就这样,想想可能还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少了,都靠别人讲,自己缺少钻研,这是走不远的。于是现在就成了集训队的玩伴+垃圾桶,听他们吐吐槽,给他们点建议,然后比赛如果我没什么事的话也会去看看(今年实在没什么事,于是6站比赛去看了4站……),感觉现在这个身份也不错,更多的是一个看客,看到的是几年前的自己吧。
同弱校。被戏称为CEO,学长嘱托给我,然后带了近半年。感觉上最重要的是人心。一定要把握住队员的动向。再有就是凝聚力吧啦吧啦的了,更关键的就是一定要互相交流。提升的方法有两种道路,一种是闷声发大财,一种是集思广益。两者因人而异。
本人华南农业06级。08年首次区域赛,职业生涯1金1银。现于某不存在网站任职。09 - 12担任助教,主要负责训练、选拔。本校06年前连拿到区域赛现场赛资格都比较困难,到现在即将第三次Final,其中种种,希望可以给点意见。由于近两年半来已经没有在这个圈子活动,或者有些知识已经过时,请原谅。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成四步,招募、组队、培训、延续。一. 招募首先定义一下我心目中的“弱校”吧。我觉得强弱需要用生源的起点和资质来判断。起点是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 / 算法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OI / MO经验。资质就比较广泛,数学功底、学习能力、思维水平等。对于几大强校,拥有很多高起点+高资质的学生,所以出成绩快。对于其余的985 / 211,很难大规模找到OI / MO经验丰富的学生,但鉴于这些学校有生源保证,所以组织一批低起点+高资质的学生还是不难的。我心目中的弱校,就是生源质量不保证(高资质学生少),就算有OI经验的学生,多数都是NOIP经验,有省选经验的已经很不错了(低起点)。这时,作为教练,最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大批新生中找出高资质的学生加以培养。 一个有能忽悠、有号召力的教练很重要。在招募新生的过程中,一段令人血脉沸腾的煽情演讲可以把很多人拉进坑。在训练过程中,有足够的号召力可以把队员团结起来为达到某个目标共同努力。对于本校而言,我们喜欢用新生赛来吸引眼球。新生赛适当提供一些奖品,例如师兄们去区域赛的纪念品,已经毕业的队员赞助各大公司的纪念品,现任队员有MM的果断派出去开宣讲会。一般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前进行,先用Div2的题目(不是TC / CF的Div2,单纯表示难度较低而已)去吸引学生参赛,对于做得好的学生,邀请参加Div1的比赛,在这个比赛中,有OI经验或资质好的学生,很容易通过Div2的题目。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能够通过Div2的学生其实只占全部参赛者的10%左右,能极大提供荣 (Xu) 誉 (Rong) 感 (Xin);2)进入Div1后和现任队员有面对面交流,直接拉进队当作次年省赛的队员培训。 每年三月左右进行校赛 + 省赛选拔。一般而言经过新生赛Div1和后续培训的学生,在寒假对ACM有一定接触后,都可以在校赛中打出较好成绩(相对其他新生而言)。当然,也有不少新生赛打不好或根本没参加,但校赛凭个人能力打出来的例子,这些人也会被邀请参加省赛选拔。一般经过省赛选拔这个过程,新生中比较好的一批就算找出来了,就算最后不能参加省赛正赛,也算进入了这个圈子。后面的问题就是怎样进行培训。二. 组队ACM比赛的拿牌的门槛比较高,一般对于零经验的新生而言,要等到大三甚至大四才有在区域赛拿银牌的机会,这三年内很容易打击积极性。更甚,ACM很讲求知识、题量积累,没有足够的训练,就算资质很高也很难有成绩。所以,在有一批好队员之后,培养和保持学生对ACM的兴趣变成首位。失去兴趣的最大原因是失望,所以在招揽新生入队前,第一步必须明确提出ACM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付出的游戏 ,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心力(至少对弱校而言是这样)。一开始给出一个艰难的未来会打击满腔热诚的学生,所以第二步是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动力,例如金牌、Final,或者毕业后出国、去大公司,或者只是朋友、经历。用大量师兄师姐的例子证明,这段路艰苦卓绝,但美丽动人。提出这些例子也可以会令学生感受到,自己虽然身处弱校,但通过艰苦的训练,可以和985 / 211甚至世界强校同台竞技,从而找到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三. 培训当巩固了兴趣后,下一步是具体能力的培养。这一步教练可以做的很少,ACM毕竟是靠积累的游戏,做题是提高的唯一方法。当队员有兴趣后,教练需要给出适当引导,营造氛围 。有一个良好竞争的氛围很重要。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组织下午或者晚上训练。训练结束后直接拉去吃饭、宵夜。这样增加队员,尤其是对新队员的熟悉感。同级的队员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既可以增加知识交流,也可以促进相互竞争。另一个方法是直接把大一新生中较好几个人组队,让他们待在一起训练。当发现身边的人都很努力很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努力拼搏的动力。组织老队员对新队员讲课。教练不要组织讲课,因为教练教的是理论,可以从书上 / 网上学到。老队员教的,是经验。做过几百题之后,基本上一种基本题型的变化、trick,都大概了解,这些东西只有真正在OJ / 赛场上WA过TLE过的队员才了解。而通过这些讲课,可以让新队员尽量快上手,了解ACM需要学什么。没错,讲“课”其实是讲“目录”,跟队员介绍有什么东西需要学,然后让队员自己去学。弱校的一个缺点是缺乏资料 / 信息来源,有很多东西学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时需要对外交流。像ACM-DIY群或者CF群等都是很好的交流地方。和水平接近或稍高的学校组织联合训练(例如从09开始的多校联赛)也是一个好方法。08 – 09两年间广东先后有3间高校首次进入WF,其中一个原因那几年开始广东高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比较出色的一批人一直都互相指点、切磋,所以水平提高很快,直至14年有3个学校出战WF。四. 延续弱校还有一个缺点是生源有大小年。某一届的学生水平较高,下一届的学生自然被打压。例如出现前4 -5队都是大三,大二一个都进不了的情况。在区域赛名额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派队伍去做炮灰,纯粹当积累经验。但名额不够的情况下,是牺牲成绩换将来,还是着眼眼前冲成绩,就要看教练怎样抉择了。这个我本人倾向前者,但指导教授有成绩压力,只能看教练甚至领导够不够魄力了。基本上可以做的总结就是这些。祝贵校可以做得更好。
先严格要求好自己,多训练,多学东西,靠自己去带动感染别人
我反正失败了……学弟还在努力……我感觉弱校最需要的是1.学校支持2.老队员带新人
同弱校,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定好规矩还是挺重要的比如:1.平时松散一点无所谓,安排好的训练赛要让新队员都参与,没有特殊原因不能请假。那些个长期不来的新队员踢了算了,老队员不强制要求,但是到时候给不给比赛名额就看老队员自己的能力了。2.在实验室里做点其他事情没什么,但是从不刷题,从不参加训练赛的干脆请出去吧。(我们这边竞赛指导老师唱黑脸,对那些只来活动室做项目,玩玩的亲自出面请出去,不让我们管理的同学尴尬,有个好老师挺重要)
说一下我们学校的现状吧,211里面的垫底学校的分校......
ACM团队刚成立一年,第一年各种放羊,但还歹在老学长的带领下有了实验室,运气好邀请赛拿了两块铜牌,网络赛就o(︶︿︶)o 唉了.说一下弱校管理的心得吧以及一些不足的地方.
1.如果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好好把握寒暑假集训的机会,寒暑假是不多的一大块时间(平时总有blabla考试)可以拿来学习的时间段.
2.与学长、网络中的ACMer进行交流(找OI聊天,看小弟弟们虐我),他们有的是走过的弯路以及各种经验
3.参与比赛(Codeforces.....),比赛学到的东西和平时训练学到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
4.专题训练(这个专题训练很难把握!),主要是大三狗也不强,不知道怎么进行合理地布置专题。每周或者每两周布置一个小专题,然后在上放一组题目,对rank上的人有惩有奖
5.人员管理上非常不足,感觉有位置了就坐死了一样,光有选拔机制,缺少淘汰机制.嗯,最后,有弱校一起搞专题训练吗?!!!!!!各种求友校一起练习!!!
该做的宣传的做了,有兴趣的自然会来。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集训时刷题讨论,休息了就一起吃饭八卦什么的就已经很有意思了啊。看了nana的回答真的觉得他好严格,这还是以前acdream群里的nana么。。。(渣校毕业狗,自身经验对于渣校一般的同学来说ACM带给来的是对于计算机的入门和code能力当然还有基础算法,但是这已经走在那些不搞acm的同学前面了
这里也是非985 211,而且还是非一本的一个连实验室都没有的弱校......学校的ACM社团今年我才刚建起来,至于管理我基本都是采取放羊式的管理(由于没有实验室)个人感觉搞ACM最重要的是兴趣,给新生指一条路....让新生去自学......真正有兴趣的人是会去坚持的.....每周可以组织一些刷题或讲解活动....也是想来就来的....今年暑期集训队报名了20+个.....真正比较积极做题的就那么几个.....我也没管.....就省赛比赛成绩而言....这些自学能力强的那些学弟都能拿到铜了.....奖牌比往年还多.....对于弱校....感觉个人实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只要肯花时间,区域赛单刷拿铜应该不是太难......上海那场我也有去,刷两题贪心就能稳铜.....(而且B题我看错题目一直没敢动,不然可能银,唉,都是后话)以上是站在无实验室的弱校角度上写的....虽然个人也感觉要变强确实需要训练需要固定场所.....不过目前我们学校还做不到.....我就这样放羊管理了╮(╯_╰)╭
脸要足够黑
你们就是没过四级的那个队?
正在带,希望学弟明年能给力,同意上面说的,一是学校支持,二是老队员带新队员。
选人我们弱校有编程灵感的人就少,每届也就那几个人,少选妹子,最后能在队中做出实际贡献的妹子大约4:1选择有较强数理理解能力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也不用选语言(英语语文)能力很强,数学白痴的,有没有编程经验倒不是很重要。另外电脑使用经验 和 解决acm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只能在正式比赛有些人可能没啥水平和贡献,但是就是过来混日子的,比如说学生会的,这样的在他在学生会当部长前就实行淘汰机制训练水题要稳,一般省赛大约7道水题,区预赛大约3道,这些题目稳吃。这些不能稳吃就别搞什么网络流,二分图什么的。topcoder,codeforces 简单题目房间里面的水题要切得熟省赛,区预赛,渣校一般只能A水题,再提高就需要学习算法和理解算法,到这个时候我们学校一届就剩不下几个人了(3~5)个,要继续提高竞争力每周联赛 外校联赛,去TC,CF上刷题(赛后都有解题报告)团队的力量配合 你搞懂了KMP,我搞懂了线段树,他搞懂了凸包,一起讲一讲教材 选好书
《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算法导论》
作为熬出来的一个队长,说说惨痛的经验:1. 选拔阶段,鼓励鼓励鼓励。新队员兴趣培养不起来以后说啥都是扯淡。讲课这里有个很大的坑就是讲课的学长严禁装逼流,新队员根本不吃这一套,只会说你讲得烂,然后就不来了。最严格的时候我们要求在内部试讲,还有试讲不通过二次试讲的,还有中场临时换人的。另外,“无为而治”在弱校基本就是死路一条,结果一定是混日子的把实验室搞的乌烟瘴气,尖子不怕被影响,但是中游八成会被吓跑。2. 提升阶段,忽悠忽悠忽悠。这个阶段的提升已经不能靠教了,忽悠他们安心刷题,剩下就靠他们了。还有一些其他的1. 作为管理者,包括队长,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可能一句悲伤的感叹足以打压很多人的信心。2. 严禁灌水可能是比较幸运吧,我带的那一届学生不管是大一出去练手还是后来的省赛,都拿到了校史上最好的成绩。省赛一等奖中非985 211的也就我们学校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acm竞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