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中锋硬毫毛笔多大格

&p&我们先来看一下全字是什么样子的,通常楷书入门常见的是欧阳询的欧体或者颜真卿的颜体。&br&&/p&&img src=&/eb604c586ce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img src=&/ba3ded97be845e06bed5b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a3ded97be845e06bed5b7_r.jpg&&&br&&p&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p&&img src=&/1f431bcd33e64de10959db_b.jpg& data-rawwidth=&73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9& data-original=&/1f431bcd33e64de10959db_r.jpg&&&p&颜真卿《多宝塔碑》&/p&&br&&p&两种书体虽然风格不同,但在笔画的书写规律和结字规律上都是相同的。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在这八大基本笔画之上还可以组合衍生出28个复合笔画,笔画之间进一步组合成三点水,四点底,树心旁,等 偏旁部首,同时还有很多由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p&&p&&img src=&/db4e2fabf770f81b00bdc09f52fad464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b4e2fabf770f81b00bdc09f52fad464_r.jpg&&这张图是欧体笔画的示例,可以看到基本笔画在不同情况中常见的变化。&/p&&img src=&/31a4aa1ccedf7d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6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p&为了公平起见,再找个颜体的例子,给大家看一下笔画是如何过渡到偏旁部首。&/p&&br&&p&刚接触书法时,会觉得笔画已经是写书法的最简单的部分了,&b&那上来给你只毛笔能写好笔画吗&/b&&b&?&/b&&/p&&br&&p&我们拿欧体中的横来做个分解:&/p&&img src=&/c8fe36a97aad9fd91153_b.jpg& data-rawwidth=&229& data-rawheight=&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9&&&p&长横:下笔藏锋,向左上逆入起笔,顿笔再提笔,中锋行笔;左低右高;提笔向右下顿笔,回锋收笔;要求细腰,控制好下笔、收笔处的形状。整个细腰长横呈左低右高,斜度大致在20度左右。头尾要求有方圆、粗细变化。&/p&&br&&p&光看文字的书写要求是不是已经要醉了~那让我们再看看颜体的横是怎么写的:&/p&&img src=&/34b8894ffda7cba842a2a4dbf0ec6276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34b8894ffda7cba842a2a4dbf0ec6276_r.jpg&&&p&你会发现两种书体的横虽然外在形态有风格差异,但在运笔动作上有很多一致性。&/p&&img src=&/40af3a2e1dd52b0b28a8594b57cec137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p&所以想学好笔画也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b&写成任何笔画都需要你的笔可以在切,推,转,提,按等用笔方法中自由软换。上图那个笔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线条粗细的变化落实到用笔就是所谓的笔法。&/b&&/p&&p&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运笔动作怎么练习呢?&/p&&p&&b&首先是中锋执笔,动作准确之后就是大量的训练来训练自己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和稳定性,可以从热身运动开始&/b&。&/p&&img src=&/c10e26f6184609bdeaa7c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10e26f6184609bdeaa7c_r.jpg&&&img src=&/689b97e7e5afcc14a7b26cfc3fd295a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689b97e7e5afcc14a7b26cfc3fd295a0_r.jpg&&&br&&p&先从直线的图形开始,横向和竖向的直线,保持粗细一致,间距相等,注意保持稳定性。&/p&&img src=&/18c7b8f77b4877d87ddd2cdea8b97ed2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18c7b8f77b4877d87ddd2cdea8b97ed2_r.jpg&&&br&&img src=&/712eb8c0d1b87a6bfa560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712eb8c0d1b87a6bfa560_r.jpg&&&p&接着是曲线的练习,从一个点开始画间距和粗细一致的螺旋线,注意保持速度的一致,在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手腕和手指是如何转动笔管的,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手眼在运动中的协调性。&/p&&br&&p&基本训练如果对你来说是分分钟的事,那不妨挑战一下李斯的《峄山碑》:&/p&&img src=&/b134f890b9fb44cc2ded9_b.jpg& data-rawwidth=&202&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2&&&p&发现了吧,中锋笔法的练习在篆书里面基本都涵盖了。&/p&&img src=&/d4a018e7b4432aaf5e3d8e4e46aad98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以上只是中锋的行笔和使转的练习,要练习楷书,隶书,行草的话,提按也是必须练的哦~&/p&&img src=&/d597bfd775a9e0d26ed43c6f6199dc50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p&&b&所谓“提”“按”不是拆解出来的独立动作,比如写一个有粗细变化的笔画,写粗的部分需要你用力把笔下压就叫做“按”,轻轻提起笔写出变细的笔画就叫做“提”。&/b&&/p&&img src=&/5ff0fdd3b4a8d97a7a99331_b.jpg& data-rawwidth=&219& data-rawheight=&3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9&&&img src=&/28e65f543d1d6dc0021edbb6d29687e0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在毛笔的笔头中你在书写过程中会用到的不同部分,在书写过程中练习自己能够自由切换笔尖笔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控笔能力。&/p&&img src=&/f2f9bb5cad49dbc34c6215c_b.jpg&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f2f9bb5cad49dbc34c6215c_r.jpg&&&img src=&/fc3c507af9e60c2cdaeebcf60be78356_b.jpg&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fc3c507af9e60c2cdaeebcf60be78356_r.jpg&&&p&基本的“提”“按”训练可以参考上面的示例图,用笔尖落纸,然后逐渐向下按下笔毫,在移动中逐渐慢慢提起笔,让笔尖靠自己的弹性变细出尖。&/p&&p&想系统练习的话,推荐邱振中的《中国书法的167个练习》,比我回答的要全面系统的多哦。&/p&&br&&p&&b&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b&&/p&&p&建议在笔画练习的时候能同时多做基本笔法练习,对写好笔画,甚至之后写其他书体都会有很大帮助的哦。&/p&
我们先来看一下全字是什么样子的,通常楷书入门常见的是欧阳询的欧体或者颜真卿的颜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两种书体虽然风格不同,但在笔画的书写规律和结字规律上都是相同的。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在这…
泻药&br&这个,你多看几本书不就知道了&br&比如启功老先生的书、沙孟海大师的考证&br&比如孙晓云先生的书&br&他们都提到古今握笔不同的问题啊&br&孙晓云女士更是在书里把考古证据都摆出来了。&br&什么道理?&br&五代以前没有桌子啊&br&人写字的时候要么要书童把纸用两手撑开,然后书写者书写&br&如图北齐《校书图》的局部(所有图都是网上找的)&br&&img src=&/49978c25aeab1a18d9cf_b.jp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49978c25aeab1a18d9cf_r.jpg&&别惊讶别奇怪啊,没桌子的时代还真就是这样的。&br&如果纸张是硬的,那么人是这么拿笔这么拿纸的&br&不废话,看图,还是同一副图的局部&br&&img src=&/e87a00b1f7c9b33c440a8c17e2e15c70_b.jpg& data-rawwidth=&39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0&&觉得是同一幅图不够有说服力?&br&再看其他图&br&敦煌的《禹受洛书传说图》这是唐代敦煌藏经洞的壁画的局部&br&&img src=&/7ab7cf9f4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3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br&两张图执笔几乎一样,这种拿笔方法就是所谓的单勾,一个指头勾着。&br&这个在题目补充说明的文字中有提到,但是题目中那篇文章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的人要用这种我笔法,因为没有桌子,所以纸张通常和水平面是呈45度角的,用单勾握笔法很容易将笔管与纸面做到相对垂直,这样笔尖会始终在笔画中间,也就是说容易保持中锋。&br&&br&当然,还有种情况,那就是五代以前中国虽然还没引进桌子,但是几案是有了,几案很矮,因为当时的人是跪坐的,所以还有种写字的情况是,纸张铺在小几上,写字的跪坐在几前执笔,由于几案矮小,肘部和手臂没有可以支撑的地方,也就自然的做到了悬肘,跟现在比的话大致相当于我们站在桌前拿笔写字——也是自然悬肘——也能自然的用单勾法执笔,并且还能保持中锋。&br&但是到唐朝的时候,其实执笔已经有点变化了,比如欧阳询就说&虚拳直腕,指齐掌空&云云,这就已经和二指单勾不太一样了,具体咋样呢?孙晓云先生的《书法有法》一书中有一幅日本空海和尚握笔法的图恐怕颇能说明问题,我跟网上找了找,各位看看&br&&img src=&/dfd3e5df235fb8ef204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fd3e5df235fb8ef2046_r.jpg&&看到吗?其实还是让笔管垂直于纸面。&br&&br&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用五指执笔法了呢?因为自唐末五代起,桌子被引入了中国。&br&从此人们可以在舒服的坐姿下,在高度适合的平台上,让肘部有支撑后写字,相比于书童撑纸和书写于几案,毫无疑问,可以书写的精确度得到了保证。&br&所以邱振中教授在他的《中国书法:7个问题》里奇怪道,为啥笔法到了宋代就为之一变呢?&br&其实就是桌子的引入。&br&自此之后,写字可以以肘部为支点,以腕部为活动中心,并且用五个指头的不同动作所谓:擫、押、钩、格、抵来精确的控制毛笔的运动。&br&相对来说,纸张铺在桌上,悬肘已经有些别扭了,而单勾握笔法已经有些容易造成偏锋了,所以逐渐逐渐的还是五指握笔法占据了主流,至于五指握笔法中的各种握笔法流派细分,本文就不说了。&br&虽然五指握笔法和桌子搭配是最好的,但是有些书家还就不用,比如苏东坡,人就用类似握铅笔的三指握笔法,还号称握笔无定法云云。。。。。&br&但其实提到苏轼是因为苏轼类似现代握硬笔的三指握笔法的名声最大,而据一般认为,宋代传统的三指握笔方法其实还是主流,一直要到什么时候五指握笔法也就是双勾法成了主流了呢?咱按绘画找的话,直到南宋,人物绘画里的人物还是以三指握笔法为主流,所以可以认为桌子自五代而两宋,对人们的握笔的影响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但座椅器具改变了,握笔姿势不变,难免对笔法会产生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宋代开始行草书的笔法由绞转而改变为提按,可以说行书在宋代产生新面貌这事,和器具的改变是很有关系的。&br&而到了明代开始,则人物绘画中的握笔法一变而为双勾。几乎是所有的人物画中的握笔法都变为双勾这说明,最晚到明代,五指握笔法即双勾法已经普及了。&br&上张明代绘画说明问题,明代陈洪绶的南生鲁四乐图局部&br&&img src=&/43e23ede6f6eff5babc826_b.jpg& data-rawwidth=&513&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3& data-original=&/43e23ede6f6eff5babc826_r.jpg&&(图中主人公颇像吴京,这也是寻图一乐,哈哈)&br&说到这里呢,补一句,五指握笔法并非是宋明才发明出来的,实际上在唐代韩方明的《授笔要说》中就已经明确提倡五指握笔法了,但显然并未称谓主流,韩方明大概也不会想到五指握笔法成为主流都已经是七八百年后的事了。。。。&br&&br&所以,握笔法的演进不过是配合环境变化的合理演变而已,期间习惯和传统或者促进或则延缓这个过程。&br&这不顾着桌子的出现说什么原来我们的握笔法是错的,哎,这叫尽信书那什么来着。
泻药这个,你多看几本书不就知道了比如启功老先生的书、沙孟海大师的考证比如孙晓云先生的书他们都提到古今握笔不同的问题啊孙晓云女士更是在书里把考古证据都摆出来了。什么道理?五代以前没有桌子啊人写字的时候要么要书童把纸用两手撑开,然后书写者书写…
笔墨纸砚必备,我个人体会,笔用兼毫入手最佳;墨用一得阁浓墨汁,兑点水刚刚好;纸可以用报纸先练,一段时间以后买带米字格或者回宫格的毛边纸或者元书纸,表面有点粗糙的好一些;砚不用太好,实际上瓷碟子都行。最好再买一个羊毛毡,写字时垫在纸下。&br&
买好工具,下一步选帖,一般从唐楷或者魏碑入手,唐楷欧《九成宫》颜《多宝塔》《颜勤礼》柳《玄秘塔》均可入门;魏碑有《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等。选帖时可以到书店多逛逛,尽量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审美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帖子。&br&
选好贴后就是临习,就是看着字帖写字,大概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字帖中笔画较少的字,细究笔法,仔细阅读每一个笔画,力争做到每一笔的起笔收笔行笔与原帖一模一样,大概需要四五个月;第二阶段,在练好简单字的基础上,细抠间架结构,也就是字法,写复杂的字,每个字都仔细跟字帖对照,力求完全一样,大概需要七八个月;第三阶段,通临,就是顺着字帖一个字一个字的临写,主要学习字的摆布,也就是章法,力求做到每个字的安排都跟原帖一模一样,字的间距迎让都和原帖一样,这个阶段根据个人的情况有长有短,我写了接近一年才基本做到相似,跟我一起学习的同好也有半年就很不错的。在前两个阶段一定要揪住一个字一直写,写到跟原帖一样为止,不能总是写很多字,每个字都不像,写得越多,摆到一起越能发现问题。&br&
初学书法一定要能够坚持,一定要热爱书法,否则楷书还没练成就败下阵来了,就无法进入到行书草书的境界当中去。&br&
一般小孩学习两三年后才开始学习行书,这样是比较好的,但是成年人在楷书基本笔法逐渐掌握以后就可以练行书了,我最喜欢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芾的《苕溪诗序》,圣教序字数比较多,很规范,适合入门,练习方法跟楷书无异。&br&
草书是很难的,其中的各种符号需要逐个记忆,其实就是死记硬背,楷书行书写到非常熟练,自己非常满意的时候,可以开始学一学草诀百韵歌和智永《真草千字文》,辅之以于右任所著的《标准草书》,逐渐的学会认读草字,熟悉草字的符号,能够认出草字之后才是学习草书的时机,否则看一篇草字,80%的字不认识,就不能称其为学习草书了。&br&
篆书隶书我并不熟悉,隶书最近刚刚开始接触,学《曹全碑》,等到我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再交流。&br&
学书法一定要熟悉汉字,就像花鸟画家熟悉每一种花鸟的习性外形一样,书家对字的熟悉程度也需要非常高,一个对字的源流不熟悉的人,有时候连字的笔顺都不能掌握,具备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是书法进阶的必要条件。&br&
书法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技艺达到纯熟,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个人的学养决定了书法的深度和高度,书法想要上台阶,除了研习必要的书法理论文章(例如孙过庭《书谱》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等)外,至少要通读《论语》《孟子》和《诗经》并且熟悉大量古典诗词和文章,否则下笔找不到字写是很尴尬很憋屈的。&br&
书法是我们的一项国粹,但上次我到日本,在书店看到满柜的书法书籍,也看到了日本一些书法博物馆收藏的很多我国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深深为我们中国书法的现状感到痛惜,相信提问的先生也是在日本良好的书法环境中得到了启发,作为一个中国学人,无论是学文史哲还是理工医,应该写一手好字。在我看来,以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中国不仅不会再出现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这样的大家,甚至在启功先生从成名到去世的时间里,能够超越启功先生的人一个都找不出来,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希望在这个信息时代,中国学人们能够捡起老祖宗的这件传家宝,并且一直传承发扬下去,即便出不了王羲之颜真卿,也该再有千万个于右任和启功才是。
笔墨纸砚必备,我个人体会,笔用兼毫入手最佳;墨用一得阁浓墨汁,兑点水刚刚好;纸可以用报纸先练,一段时间以后买带米字格或者回宫格的毛边纸或者元书纸,表面有点粗糙的好一些;砚不用太好,实际上瓷碟子都行。最好再买一个羊毛毡,写字时垫在纸下。 买…
毛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菜粘着。这样,既便于包装,又不折损笔毛,还能使笔毛直顺、踏实。使用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开后,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部泛开,把笔中的菜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着墨使用。&br&&br&把新毛笔放入碗中,让水浸没着整个笔头&br&&img src=&/412d3fabade08aaf22cc9dc204cdaa87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412d3fabade08aaf22cc9dc204cdaa87_r.jpg&&&br&泡开后的效果,全部散开即可,开始时不要强行搓开笔头,泡开后可以施加一点压力&br&&img src=&/64cb4387df0fabc774ca602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64cb4387df0fabc774ca602_r.jpg&&
用手轻轻的把封笔的胶质挤掉&br&&img src=&/e724bfbd227a4646ef56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e724bfbd227a4646ef56_r.jpg&& 这样新毛笔就启封了,吸去多余的水后就可以使用。&br&&img src=&/64bca8b6ef1f01e805cf2_b.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64bca8b6ef1f01e805cf2_r.jpg&&&br&&br&毛笔初次使用时,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特别是大笔,浸泡时间更要长一些,让笔头吸足墨。因为笔头内部的毛,短时间内不可 能完全被墨浸透,即使笔毛的表面沾满了墨,笔毛仍不太踏实,呈膨胀形,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过几次后的毛笔,笔尖被墨完全浸透,会变得直顺、踏实,拢抱 结成一体,弹力也会稍大一些,使用效果最好。&br&&br&
关于毛笔的使用和保养 (据说是田英章老师经验,但不敢确定,仅供参考)&br&
最近不断有朋友问我有关毛笔的使用和保养问题,现就我所摸索出来的一点点经验,在网上公开答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br&&br&1、使用新笔时,可以先用手把笔毛轻轻地捻开,不要用力,然后放在水里浸泡。应该说不可以浸泡在茶杯里或是瓶子里,如条件所限,只有茶杯或瓶子,最好找一个夹子,把笔杆夹在杯子边上,不要使笔毛立在杯子底上。无论是泡在水里或不泡在水里,笔毛都不可以弯曲(写字时除外)。如一支新笔第一次浸泡时笔毛是弯曲着的,那么这支笔就算告吹了,再好的笔也完了。&br&&br&2、冬天最好用温水浸泡,但绝不要热,热水易把笔头烫掉。一般情况下,在水里浸泡10分钟到20分钟即可。&br&&br&3、泡好后,将笔毛的水大体擦干净,可以用软布、卫生纸、或生宣纸擦拭即可。一定要顺着毛擦。不要用力擦,更不要为了把笔毛的水擦干净,把笔毛摁在桌子上使劲地来回地擦,准确地说新笔残留点水没关系。&br&&br&4、笔毛的水大体擦干净后,开始蘸墨,一定要注意把笔毛全部蘸到墨里,不可以只蘸一半或多一半。虽然写字时我们只用笔毛的大部分,而不是使用全部,但在初次蘸墨时一定要将墨全部蘸满,这样笔毛就可以连为一体,写字时力量就可以用在笔端了。&br&&br&5、每次用完毛笔,一定要将笔毛涮干净,虽然不能绝对涮干净,但至少残墨不可太多,越干净越好,因为缩墨伤笔。&br&&br&6、毛笔用完、残墨洗干后,一定要将笔毛捋齐、捋顺,笔尖一定要正,不可歪斜,不可有“卷”毛,不可有“脱离群众”的毛,一定要将笔毛收拾好,收拾整齐,然后将笔挂在笔架上。如没有笔架,虽然可以平放,也可以倒着插在笔筒里,但都不如挂在笔架上。&br&&br&7、写字时,短时间不写时,怕笔毛被风吹干,可以将笔帽临时戴上。但长时间不写时,将笔涮干净后,要自然风干,不要再戴笔帽,笔毛不可以总是湿的,尤其是残湿墨,绝对伤笔。&br&&br&8、因为干湿交替,笔杆容易开裂,笔头也有时掉下来,用现在的万能胶粘上就是了,和笔毛的做工、质量相比这都是小事。&br&&br&9、笔用久了,感觉不太好使了,除了正常的自然损耗之外,有时是残墨粘在了笔毛上,极不容易用水涮洗下来,这时可用护发素将笔毛清洗一下,多数情况下经护发素清洗过的毛笔就好用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笔毛也是动物的毛发呀。&br&&br&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该善待毛笔,要爱惜,特别是得到一支好用的笔不容易,一定要保护好。有些时候,不是笔不好使,是我们不会使,不会善待它。
毛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菜粘着。这样,既便于包装,又不折损笔毛,还能使笔毛直顺、踏实。使用的时候,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开后,用清水(凉水)将笔毛浸透,把笔头全部泛开,把笔中的菜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着墨使用。把…
&img src=&/d21d742d514f3b242a8dbf_b.jpg& data-rawwidth=&157&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7&&
补充一下&a data-hash=&5cefd086ca2fea9f7a81& href=&///people/5cefd086ca2fea9f7a8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cefd086ca2fea9f7a81&&@霍休&/a&老师的观点。&br&&br&坊间有两种开笔的说法,一种说要用温水,一种说不要用温水。&br&用温水的依据是温度较高的时候,分子热运动较激烈,便于胶水溶解,开笔比较快。&br&不用温水的依据是毛笔是用动物毛发制成,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肽链变性,使毛笔弹性下降。&br&&br&事实上,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下的温水开笔,对毛笔影响并不大。温度更高的时候,则有可能对毛笔弹性有影响。&br&&br&如果着急用笔的话,可以酌情使用温水;不着急的话,用冷水浸泡至笔毛散开即可。&br&开笔时,浸泡毛笔的水面应接近笔根,而不要完全浸没,以保留笔根处的胶;如非急用,不要用手指捻笔毛,让它自然松散,保证其结构不被破坏。
补充一下老师的观点。坊间有两种开笔的说法,一种说要用温水,一种说不要用温水。用温水的依据是温度较高的时候,分子热运动较激烈,便于胶水溶解,开笔比较快。不用温水的依据是毛笔是用动物毛发制成,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肽链变性,使毛笔弹性下…
先从笔画写起。因为初学毛笔字,很多人一上手就写单字,那惨不忍睹的结构会打掉绝大多数人的自信心。&br&&img src=&/e153ca193bdecb2d6238cf_b.jpg& data-rawheight=&554& data-rawwidth=&6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e153ca193bdecb2d6238cf_r.jpg&&&br&&br&这是我练习田英章老师的楷书基本笔画,&br&同学,你不一定非要练田氏的楷书,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瞧不起基本笔画,这是书法学习者必经的一门功课,你今天落下的任何一节,终有一天会加倍的补上。&br&另外还有一句话送给你,不要着急写单字,甚至作品,宁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啊,同学!
先从笔画写起。因为初学毛笔字,很多人一上手就写单字,那惨不忍睹的结构会打掉绝大多数人的自信心。这是我练习田英章老师的楷书基本笔画,同学,你不一定非要练田氏的楷书,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瞧不起基本笔画,这是书法学习者必经的一门功课,你今天落下…
书法是有门槛的。要说“写得好”,也看是谁说出来的写得好。我拿苏轼的行书字帖,一些人看了,纷纷说,“这字难道也叫写得好?” 幸亏我拿的还不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对于他们而言,写得差不多整齐,也就是“写得好”了。就拿历史上的行草名帖,给某些人看,恐怕也会被白一眼,“还没隔壁XX写得好”。&br&&br&而且这“好”还得看是对谁说了。拿乒乓球来打比方,初学乒乓球儿童,练上些日子,能打几百个不掉球了,大家说这小孩打得真好啊。要说打得好不好,能比其它小孩好,那当然就是好了。自家大人对自己小孩子当然要夸,以鼓励。外人也夸,多是恭维。谁会没事跑过去说,这小孩也就那样,这不找不自在么。大家都夸好,要再来个不懂的,说电视上的人都打不了几板子球就掉了,水平也就那样,小孩更觉得自己了不得。真实情况呢,世界冠军要真来了,那只怕是一局得两分都非常困难的水平。现在说张继科乒乓球打得好,跟说某个小孩乒乓球打好,同样的“好”字,完全是天差地别。&br&&br&再说说历史上公认写得好的人,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等。他们莫不是多年的浸淫,功力深厚,楷行草都写得好。今人要接近古人,勉强称得上“写得好”,那也得花一番苦功夫。各种书体,笔法、结字法、章法,都得下番功夫来练。而这些都是相通的,对毛笔字适用,对钢笔字也适用。即便毛笔与钢笔笔法不同,结字与章法对有了,那字肯定差不到哪里去。毛笔字笔法比钢笔字要复杂得多,有毛笔字笔法功底,要再去学习理解钢笔字笔法,那也是手到擒来。&br&&br&今人写钢笔字,写得好的,也多从毛笔字帖中取法。钢笔字刚开始被庞中华大占风头,其它人一上来,庞中华就被比下去了,说到底,还是庞某毛笔字功力不行。二田兄弟,毛笔字功力深厚,钢笔字同样就显得底气足。
书法是有门槛的。要说“写得好”,也看是谁说出来的写得好。我拿苏轼的行书字帖,一些人看了,纷纷说,“这字难道也叫写得好?” 幸亏我拿的还不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对于他们而言,写得差不多整齐,也就是“写得好”了。就拿历史上的行草名帖,给某些…
没有其它的。就一个字“&b&练&/b&”!&b&死命练&/b&!
&br&&br& 小时候学毛笔,1年要写掉100多斤的报纸还要2面写,买的都是几块钱5斤的墨汁,为了省墨汁,里面还要兑好多水,写出来得字颜色淡得不得了,等报纸上的墨汁干了,有些还可以捡起来又再用一次。经常从下午2点站到晚上10点,晚饭都没吃,直接饿哭,边哭边写。写好回家。
&br&&br& “下笔力道不稳,笔画不均匀”,一般都是因为刚开始练手腕没力,控制不好手上的毛笔。所以你先练 把笔控好了。
没有其它的。就一个字“练”!死命练! 小时候学毛笔,1年要写掉100多斤的报纸还要2面写,买的都是几块钱5斤的墨汁,为了省墨汁,里面还要兑好多水,写出来得字颜色淡得不得了,等报纸上的墨汁干了,有些还可以捡起来又再用一次。经常从下午2点站到晚上10点…
不想多啰嗦,看看这篇文章你应该就不会有任何疑问了 &a href=&.cn/s/blog_4d62db8c0102eba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十大毛笔品牌(附毛笔的挑选及保养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 狼毫的话可以直接看这个文章《&a href=&.cn/s/blog_4d62db8c0102uzb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怎样鉴别狼毫笔的真假(只讨论纯狼毫毛笔)&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完记得回来点赞~
不想多啰嗦,看看这篇文章你应该就不会有任何疑问了
狼毫的话可以直接看这个文章《》,看完记得回来点赞~
本人8岁习书,第一本即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如今二十五六,也临过不少碑帖,但还是感到从此帖中受益匪浅。和我一同学习的同学,也有以颜真卿《颜勤礼碑》,魏碑等入手的,也颇为不错,然而我自己的分析如下:&br&欧体《九成宫》的特点是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结构险峻中有平稳。在整篇之中基本找不到潦草的字,基本字字可为范例,每一比划都可作为临摹范本,这对初学十分重要。欧体的结构很值得学习,如果掌握好其结构,那么对于以后其他字帖的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个人感觉就像张无忌学会了九阳神功,再学习乾坤大挪移就特别的快。原因就在于欧体能够在险峻中求平稳,将一些看似很难处理的间架结构和结体处理的很好,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其他字体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由欧体转到魏碑和隶书中秀丽的字体是很顺手的,如张猛龙,张黑女,曹全碑,华山碑,王羲之等,而转到苍劲朴拙的字体若稍加练习也并非难事。然而若从颜体入手,再转入秀丽字体一派就不易了。&br&因此,我的拙见是其实入手欧、颜都可以,但更推荐欧体,但是欧体会给人一种古板的感觉,不够灵动活泼,容易让人厌烦和枯燥,但是如果坚持下来,欧体打下的书法基础绝对是相当坚实的。
本人8岁习书,第一本即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如今二十五六,也临过不少碑帖,但还是感到从此帖中受益匪浅。和我一同学习的同学,也有以颜真卿《颜勤礼碑》,魏碑等入手的,也颇为不错,然而我自己的分析如下:欧体《九成宫》的特点是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多谢邀答,厚爱了!&br&1,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可替代只能模拟。游戏的模拟成都再高,都不能还原真实。这对水写纸而言是同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个人使用经验帮你分析,至于是不是适合你,还得你自己看。&br&优点&br&a)水写纸干净耐用,所以适合两类人,一类是初学书法的小孩子,我是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书法,每次我要写字,老妈都提心吊胆的,衣服、墙、桌子都可能成为牺牲品,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张水写纸可以很好的解决卫生问题。小孩学书法也就是画着玩,不如在水写纸上来的轻松。&br&b)另一类就是练习基本运笔的人,用毛边纸太浪费,改用水写纸。&br&即便是提出这俩优点,我也觉得有点牵强!&br&缺点&br&a)不方便保留,把自己的字与一月前、半年前甚至一年前的作品对比,不但能发现自己的进步轨迹,还能保留一份珍贵的回忆。水写纸显然没这功能&br&b)缺少对纸张材质的应变和把握,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纸就是笔和墨的生存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纹理和亲水性。需要你调整墨汁的浓度和毛笔在纸上的滞留时间(莫怕,初学不用在意这些,写多了,见的多了,慢慢就会了)。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造成“南橘北枳”的差别。水写纸纹理单一,亲水性单一。&br&c)缺少对墨汁浓淡的把握,水写纸用水不用墨,墨有浓淡,水没有。一副作品是要根据纸张和字体来调整墨汁浓度的,还是那句话,写多了见多了,自然就会了,初学莫怕。水写纸屏蔽了这一过程。&br&总体来说,可以买一张画着玩!但不是长久之计,久必悔之!&br&&br&2,至于水写纸的原理,有点像皮影戏,水写纸有三层,中间层是黑色原纸层,就像皮影戏的皮质屏幕。表层和背层都是白色涂布层,涂布层具有干燥时透明度小,湿润时透明度大的特点。干燥时显示自己的白色,一旦浸水就变透明了,显示原纸层的黑色。呵呵,是不是有点皮影戏的味道!&br&希望对你有帮助!&br&&br&【寄语】书法之路不在乎你每天写几百个字,不在乎你现在写的好不好,仅贵乎一字----恒!
多谢邀答,厚爱了!1,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可替代只能模拟。游戏的模拟成都再高,都不能还原真实。这对水写纸而言是同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个人使用经验帮你分析,至于是不是适合你,还得你自己看。优点a)水写纸干净耐用,所以适合两类人,…
除非是你的朋友介绍,要不然你去文具店买毛笔时一定注意挑选,毛笔有“四德”之说。&br&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四点。&br&&br&&br&&br&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br&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br&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br&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br&&br&&strong&怎样洗毛笔&/strong&&br&孔子说: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br&  毛笔在中国书法绘画当中是一个重要部分,没有毛笔就没有了中国书画的线质特点。砚台可以不经常洗,隔夜的墨,谓之宿墨。毛笔就万万不能偷懒,因为毛笔 会褪毛,笔毫会折断,笔杆会开裂,甚至弯曲。况且在如今,好的毛笔必然价格不菲,写出满意的作品,自然得仰仗于好的毛笔。所以我认为,毛笔在文房四宝当 中,是最需要大家珍惜的。&br&&br&&br&  洗毛笔,离不开水,水当然要是清水。水还不能吝惜,因为洗净一支毛笔要不少的水。下面,我就把自己洗毛笔的步骤一一写出,供大家参考:&br&  一、 要将笔毛内的墨用尽&br&  这是为了使洗笔变得简练点,方法就是写字结束后,可以不蘸墨,随心在纸上乱写一通,一直将笔腹里的墨用尽。据说大师黄宾虹作画,水墨交融,画完可以不 洗笔,在衣襟上擦干即可,因为笔里的墨已经用尽,而在蘸水的过程中,笔毛已经洁净,在作画过程中洗笔,我想只有深谙笔性、深通墨理的人是可以做到的。&br&  二、 先泡笔后洗笔&br&  洗毛笔,最好是在一个固定的器皿里,比如盆子、洗面池等。把毛笔泡在一定量的水里,水也不用太多,能覆盖到毛笔就好了。泡大约20秒即可,这样可以把 笔腹里的墨发散出来,便于洗笔。不能把毛笔泡在水里即可,这样过不了几天,毛笔笔管就会开裂,损坏了价格不菲的好笔。洗笔的事,懒惰不得。&br&   三、不可因洗笔而伤笔&br&  洗笔的过程中,要始终笔头向下,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拨弄笔毛,但是不能用力地拔笔毛。可以在水里搅动笔头,但是不能时间太长,这样会伤及笔根。要洗到把 毛笔提出水面,用手指挤压笔毛渗出的水没有过多墨色,这样这支毛笔就基本洗干净了。最后把笔里面残存的水用手指或者吸水的纸挤出,即可结束洗笔的程序 了。&br&   四、多支毛笔怎么洗&br&  如果是多支毛笔同时洗,为了更好地护笔,最好把毛笔分开洗,因为毛笔的材料不同,有兼毫、羊毫、狼毫、紫毫等等之分,羊毫和狼毫的含墨量,必然大相径庭。分开洗,基本可以做到每支笔都洗干净。&br&  五、毛笔洗完后的养护&br&   毛笔洗完后,就涉及到毛笔的日常养护。切切要注意的一点,是毛笔不能头向上放置。因为那样毛笔里面残存的水份会下渗到笔管中去,使笔管开裂,最终笔 头脱落。这种情况,在北方的同好,尤其需要注意。尽量将毛笔笔头向下悬挂或者平放于笔帘中,这样毛笔会自然干燥,笔毛分散,便于下次使用。&br&  另外要提出的一点,宿墨不仅发臭,而且会伤笔。因为墨汁里面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后,对笔毛的伤害是明显的,所以最好不要用宿墨书写。古人云: “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 。善待我们的毛笔,挥运久了,自然顺手,好作品或许就应运而生。&br&关于毛笔的常见问题/原因及修复方法&br&竹笔&br&杆开裂&br&1、笔杆选材不当。&br&2、保管不适,南北气候有关。&br&3、使用时间过长,笔头根部触墨和水湿膨胀,不使用时又收缩,致使竹杆开裂。&br&修复方法&br&1、杆中部开裂,可把裂口处抹上胶粘剂。&br&2、注意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br&3、笔头根部开裂,可用丝线缠紧涂上胶粘剂,避免笔头脱落。&br&笔顶&br&笔斗脱落 粘合不牢,用胶不当 选用胶粘剂重新粘合(耐水胶)&br&笔头脱落&br&1、笔膛过大粘结不牢。&br&2、厂家用粘结胶不当,不耐水的胶粘剂。&br&修复方法&br&1、选用耐水的胶粘剂重新粘合。&br&2、以选用于粘有机玻璃的胶粘剂。&br&零星脱毛&br&1、浮毛笔工无法涮净,新笔开始很正常。&br&2、粘结不牢固。&br&3、笔头制作没扎紧。&br&4、使用时间过长。&br&5、使用时用力过猛把笔毛折断,或干湿时间过长受闷。&br&修复方法&br&1、新笔使用前,将浮毛涮净。&br&2、用注射器注射胶粘剂于笔头的根部,然后把毛笔头向上直立待干后使用。&br&3、使用时间过长,毫毛腐烂,属正常现象。&br&4、毫毛纤细承受力不等,要适合笔毛的承受能力,注意运笔方法,优质羊毫笔耐磨性强。&br&连续脱毛或成束掉毛&br&1、笔头根部粘结不牢。&br&2、墨腐蚀性很强,墨质量太差,使笔头霉烂,笔根部最易霉烂。&br&3、涮净后没挂起晾干,插入笔筒或装入笔套,墨水渗入笔膛时间过久,造成笔毛腐烂。&br&4、制作粗糙选毛质量太差。&br&修复方法&br&1、要重新粘结,注入胶粘剂。&br&2、用后涮净墨,劣质墨忽用。&br&3、涮后要挂起晾干,不装入笔套。脱毛严重时注入胶粘剂。&br&4、谨慎注意选购质量可靠的产品。&br&毛笔使用寿命短耐磨性差&br&1、笔工制作,热处理温度不当,碱性水浸泡时间过长。&br&2、用纸过于粗糙。&br&3、质量低劣的墨。&br&4、保养不当,损伤笔锋。&br&5、用笔时用力过猛。&br&6、毫毛质量太差。&br&7、毛笔品种档次不同。&br&修复方法&br&1、用质量好的毛笔。&br&2、选用较好的纸。&br&3、选用较好的墨。&br&4、必须注意保护。&br&5、提高运笔要则。&br&6、购笔时认真识别质量挑选,不要轻信卖方花言巧语。&br&7、畜毛品种不同,档次价位不同,使用寿命则不同。&br&毫锋弯曲&br&1、劣质毛所制。&br&2、制作选毛不细,处理油渍不当。&br&3、不善保养或把笔锋压弯。&br&修复方法&br&1、购买时注意挑选,散开笔头看锋颖,看副毫。&br&2、无法修复。&br&3、用后涮净墨,挂起凉干,保管时不要触及笔锋。&br&笔尖不尖锐&br&1、毛质量太差,无锋颖的秃毛。&br&2、制作粗制滥造、毫毛不够等级。&br&3、笔型不合格,主毫不当。&br&修复方法&br&1、仔细认真挑选毛质。&br&2、千万莫轻信卖方花言巧语。&br&3、以自己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找可信的厂家。&br&笔头散锋开叉无尖&br&1、笔柱不圆,副毫毛劣。&br&2、副毫与主毫配制比例不当,硬毫原料用量过多。&br&3、副毫配制部位不当。&br&4、毛质不够等级,废毛、秃毛。&br&5、笔工修笔不合格,工艺流程不够。&br&6、使用寿命已到,笔锋磨秃。&br&7、使用后不涮或没涮干净,笔头根部墨渣太多。&br&8、笔头使用力过猛,或运笔不当。&br&9、小笔写大字,超过承受范围。&br&10、用品种不对,如:猪鬃笔、马鬃笔等易开叉或健毫加入量过多。 &br&修复方法&br&1-6、选购更换新笔。&br&7、毛笔使用后,必须涮干净墨。&br&8、注意运笔要则,提起笔运转。&br&9、选用大小毛笔要适当。以大笔写小字,小笔忽写大字。&br&10、尽量选制作精良的品种。&br&笔尖缠成疙瘩&br&1、毛质不好等外毛,弯曲毛。&br&2、笔头副毫不当,制作梳理不均匀。&br&3、副毫原料过少,或没有。&br&4、配制部位不当,偷工减料。&br&修复方法&br&1、在使用前,吸足墨,运笔稍慢些,凑合用。&br&2、关键选购毛笔要当心,莫贪便宜。&br&3、副毫是笔头质量的主要因素,选笔观察毛质优劣。&br&4、偷工减料是指副毫,副毫要认真观察。&br&&br&弹力不足&br&1、选择品种不当。&br&2、主毫、副毫、健毫比例不当,副毫不够。&br&3、笔头原料质量不好。&br&4、笔头副毫不够。副毫不足不圆,不饱满。 总结经验必须选用合适的品种。&br&弹力过强&br&5、配料比例不当,制作不合格。&br&6、毛质太差,畜毛不够等级。&br&7、硬性毛用量过多。 注意认真选用副毫符合标准的品种,认准可靠厂家。&br&&br&笔头吐墨过快&br&1、笔头过细,副毫不足。&br&2、没有副毫,劣质毛所制。&br&3、笔头掺有合成纤维(人造毛)过多。 认真选择合适的品种,注意副毫优劣多少。&br&&br&笔头吸墨过少&br&1、笔头过细,笔型偏瘦。&br&2、笔头中掺有合成纤维(人造毛)过多。&br&&br&参考:&a href=&/html/2015/gushi_.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怎么挑选一支符合自己心意的毛笔&i class=&icon-external&&&/i&&/a&
除非是你的朋友介绍,要不然你去文具店买毛笔时一定注意挑选,毛笔有“四德”之说。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四点。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
爱新觉罗的书法家很多么……?其实我觉得不算多= =……&br&为什么我这么说呢,第一是比例问题,第二是所谓“书法家”的问题,第三就是是不是爱新觉罗后代的问题。&br&&br&&br&第一,比例问题。&br&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挺大的,现在大概有两万多人。这里出了几个书法家嘞?&br&而且书法家在这个姓氏里的比例很特殊,其实一看就能知道到底为啥能出现书法家……&br&爱新觉罗一姓首先分成宗室和觉罗,有名的“书法家”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宗室。&br&然后,清代宗室里,有爵位的人只占宗室总数的6.3%,其他的人如果没有当官的话,就跟平民没有什么差异。&b&有名的书法家里,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宗室,九个里面有五个是那6.3%的有爵宗室家庭,剩下的四个里面,三个是父祖虽然没爵位,但是当大官的,最后剩下一个可能是地道的闲散宗室出身的。&/b&&br&所以一目了然吧……作为有爵宗室和高官子弟,&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优势,从而在文化上也占有优势。加上清代对宗室限制很多,清宗室在清中后期又崇文,所以写一笔好字还是没啥大问题的&/b&。&br&&br&&br&第二,书法家和“书法家”的问题。&br&清代有啥皇族书法家么?大概也就永瑆了吧……&br&至于现代什么皇族书法家balabala的,恩……严格来说其实都不算书法家……&br&&br&七八十年代,这些“书法家”们的情况是啥样的?&br&其实就是拿写字当个&b&玩儿&/b&。陶冶个情操伍的。&br&经常是某贝子的儿子在家里写字儿,觉得写的不错,就送给好朋友某王爷的儿子。&br&某王爷的儿子在家里写字儿,觉得写的不错,就送给好朋友某尚书的孙子。&br&&br&简单说,就是个内部的娱乐。&br&&br&那时候,所谓后来的书法家啥的,启功啊啥的,写字也都挺随便的,反正都是认识的人,过去来一句,“叔叔给写一张字儿”,就写了。&br&&br&这种情况基本上持续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乃至于九十年代。&br&&b&到了经济搞活啥的之后,大家又都觉得书法是个能欣赏的玩意儿了,新时代土豪们都想弄点儿名人字画儿装点下文化了,字儿也能卖钱了,&/b&“书法家”这个称呼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还论尺啥的……&br&虽然这些“书法家”的字儿比一般人写的要好,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对于毛笔字普遍比较……但是其实按照清代的标准,“家”还是谈不上的……&br&老人们也就当是个赚外快的营生了……&br&&br&&br&第三,是不是爱新觉罗后代的问题。&br&时间到了九十年代乃至于今天,这种原本出身地道的皇族“书法家”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变体。即是有人看到这个商机,而且清楚普遍的大众都分不清谁是皇族谁不是皇族,于是就造出来了一大批“皇族书法家”……&br&&br&目前市面上的一部分皇族书法家,就是这么产生的。&br&&br&这一部分里面有两种情况:&br&&br&一种是借名。比如说我是个写字儿的,但是我写字儿署名橘玄雅,别人不认头,不认货。所以我就跟一个真正的皇族商量,我借他的名儿,写字儿都署他的名字,好卖,然后卖的钱分一小部分给他。不过吧,这种借名的情况好像2000年之后就没怎么听说过了……&b&这是90年代淳朴期的做法……&/b&&br&&br&另外一种就是现在的常态了,还借什么名字,&b&我就直接说我也是皇族得了,反正一般人也查不出来。&/b&比如说我就叫爱新觉罗菊啥的……给自己印个名片,正黄旗爱新觉罗菊,恩……然后我就卖字儿去了。当然有的是字本身不错的,有的就是……恩……&br&&br&当然了,也有真正皇族出身的,自己字儿不怎么样,就凭自己这个名字卖字儿的……反正一般人的鉴赏能力吧……对于很对人来说也就是看个署名而已……&br&&br&&br&&br&大概就是这样吧……似乎有点真相咳咳……当然,如果只局限于清朝的话,就是我上面说的,世家府邸出身的一部分皇族,经济上优裕,文化教育上比较好,而且对皇族限制多,加上崇文思想,所以字都不差。
爱新觉罗的书法家很多么……?其实我觉得不算多=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第一是比例问题,第二是所谓“书法家”的问题,第三就是是不是爱新觉罗后代的问题。第一,比例问题。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挺大的,现在大概有两万多人。这里出了几个书法家嘞?而且书法…
建议羊毫或者兼毫。&br&初学者一般都是从楷书、隶书练起,这两种字体使用羊毫较佳。使用较软的笔,可以练习到更多的技巧,到时候换成硬一点的狼毫的时候,就能驾驭自如了。
建议羊毫或者兼毫。初学者一般都是从楷书、隶书练起,这两种字体使用羊毫较佳。使用较软的笔,可以练习到更多的技巧,到时候换成硬一点的狼毫的时候,就能驾驭自如了。
国画中有一种特殊画法,称为界画,以建筑为主要表现对象。界画以界尺辅助画直线,界尺就是一种有凹槽的直尺,画直线是用一细竹竿搭着毛笔,细竹竿一头抵住凹槽,同时动笔和竹竿就可以画出直线。上个视频:&a href=&/w69/play_album-aid-7874244_vid-ODkzMzAyNw.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69/play_album-a&/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7874244_vid-ODkzMzAyNw.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营造法式》中的图应该也是这么画,不过有些图是后来梁思成整理时补的
国画中有一种特殊画法,称为界画,以建筑为主要表现对象。界画以界尺辅助画直线,界尺就是一种有凹槽的直尺,画直线是用一细竹竿搭着毛笔,细竹竿一头抵住凹槽,同时动笔和竹竿就可以画出直线。上个视频:《营造法式》中的图应该也是这…
笔:写五厘米左右见方的字合适的毛笔初期最常用,其他大小也要准备。羊毫狼毫兼毫均可,并无定论。狼毫贵,羊毫相对便宜。尽量买30元一支以上的毛笔。&br&墨汁:墨块太麻烦,不是书法家出作品用不到。推荐红星或者一得阁的云头艳,日本墨汁尤其好。不要买普通一得阁,胶性太重。&br&砚台:可以不要了,用墨汁的话瓷盘子比砚台方便。&br&纸:有条件的话尽量用宣纸进行练习,嫌贵的话就用毛边纸。不要选生宣纸,洇得太厉害的话,你会不知道自己对笔的控制到了什么程度。&br&毡子:要用毡子垫在纸下面。&br&桌子:高80-85厘米,不可太高或太低。&br&字帖:喜欢哪个选哪个,开始时以楷书为要。欧褚虞薛颜柳赵,随意。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为好,文物的那套印刷实在有点差,二玄社最好,但是贵……
笔:写五厘米左右见方的字合适的毛笔初期最常用,其他大小也要准备。羊毫狼毫兼毫均可,并无定论。狼毫贵,羊毫相对便宜。尽量买30元一支以上的毛笔。墨汁:墨块太麻烦,不是书法家出作品用不到。推荐红星或者一得阁的云头艳,日本墨汁尤其好。不要买普通一…
和@veajot 经历相似。我开始练毛笔字的时候还不到六岁,下笔力道能有多稳?笔画能多均匀?全指望一个字:玩命练。&br& 也是一捆一捆的报纸,廉价墨水,提斗笔。站着,悬肘(就是胳膊肘抬起来不放在桌子上)练,姿势要求我到现在都记得,十个字: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每天起码四五个小时,不是平均每天,而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练。最开始练笔画之前就是画圆画方,然后就是逐个笔画逐个笔画的练,单单练一个点就练了仨月,大半年之后开始写“永”字,练永字八法。到六岁多的时候下笔力道就稳了,笔画也提按分明比较均匀了。&br& 等到你能把手里的毛笔控制的得心应手了,在考虑字体吧。&br&
和@veajot 经历相似。我开始练毛笔字的时候还不到六岁,下笔力道能有多稳?笔画能多均匀?全指望一个字:玩命练。 也是一捆一捆的报纸,廉价墨水,提斗笔。站着,悬肘(就是胳膊肘抬起来不放在桌子上)练,姿势要求我到现在都记得,十个字:指实、掌虚、掌…
当然,很多日本游戏就已经这样做了:&br&&br&大神:&br&&img data-rawheight=&325& data-rawwidth=&256& src=&/bc2b46a05e9eea4aed075c8ec7c660f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br&&br&Medal Gear Solid 4 早期的 trailer 也很喜欢用毛笔体:&br&&img src=&/c78fb99a3a889e7c7d3d612e_b.jpg& data-rawwidth=&824&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4& data-original=&/c78fb99a3a889e7c7d3d612e_r.jpg&&&img src=&/890a7e280bc5c4d5f9b30bef5e737667_b.jpg& data-rawwidth=&772&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2& data-original=&/890a7e280bc5c4d5f9b30bef5e737667_r.jpg&&&img src=&/e7d56ac9cd2d44b43bee5a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e7d56ac9cd2d44b43bee5a_r.jpg&&
当然,很多日本游戏就已经这样做了:大神:Medal Gear Solid 4 早期的 trailer 也很喜欢用毛笔体:
选毛笔四原则是“齐尖健圆”:&br&齐:所有(或者绝大部分的笔毛)长度相等,绝少特别长或者特别短的。这样的笔用起来提按出来的线条都很自然,不会有突然的变化。&br&尖:毛笔蘸水之后可以轻易捋成一个尖,不分叉。这样的笔容易写出中锋。&br&健:用笔蘸墨之后再纸上一按再提起来,笔毛可以迅速恢复近于竖直的状态,略往按的方向弯曲。这样的笔有利于连续书写而无需忝笔&br&圆:笔头从根到腹到尖的截面均成圆形。这样的笔各个方向对称,方便转笔使用。&br&&br&保养毛笔的方法是写字时使用墨锭、墨汁或者碳素墨水,不要使用其它化学成分的墨水。不要过度用笔(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将笔按到根部,如果需要的话请换用大一点的毛笔),按照笔锋的方向运笔,切忌从和笔毛垂直的方向向下按压。运笔的时候要会旋转,保证笔的各个方向均匀运用。写完之后将墨洗净,然后竖直吊起来阴干,忌日晒,忌明火,忌各种化学品(汽油、酒精、香皂、洗涤剂等),避免温度湿度的过度变化。
选毛笔四原则是“齐尖健圆”:齐:所有(或者绝大部分的笔毛)长度相等,绝少特别长或者特别短的。这样的笔用起来提按出来的线条都很自然,不会有突然的变化。尖:毛笔蘸水之后可以轻易捋成一个尖,不分叉。这样的笔容易写出中锋。健:用笔蘸墨之后再纸上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学者用多大的毛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