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的航天员是谁如何对话的?

“神九”权威解读:航天员如何与飞船进行对话
(神九/天宫·权威解读)航天员如何与飞船进行对话——详解“神舟九号”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王敏)神舟九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展开太空之旅。航天员如何与飞船进行对话,操控、下达指令?这就要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通过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这个人机对话的“智能管理员”,与飞船和航天员相关的信息都能在飞船的仪表中得以显示,航天员指令从而得以传递、贯彻。
据了解,在飞船仪表器上,航天员可以直观地了解与飞船有关的所有参数,时刻掌握飞船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这是因为神舟九号飞船上有14个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会汇集到数管分系统,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将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翻译”成航天员可以直观识别和操作的内容,并在仪表上显示出来,方便航天员做判断。
飞船全姿态图、彩色地图、载人交会对接页面……航天员在神舟九号飞船上可以看到53幅页面显示飞船各部分的情况,并根据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需要,显示包括世界地图、航天员身体情况等相关内容。
这正是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发挥的作用。它采用独特的图形显示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动画的方式,显示出飞船轨迹、姿态、飞行状态以及各分系统信息。这不仅有全新的仪表控制器显示效果,而且实现了空间智能化仪表中的图形、文字的处理与显示,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这样的设计提高了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效率,减轻了航天员的负担。
据了解,在载人交会对接中,由于任务的需要,神舟九号飞船要频繁地变轨,以往实行的地面计算落点的方式可以为航天员实现安全返回提供帮助。然而,为了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升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的救生方案。也就是说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地面指挥系统将无法为飞船计算准确的落点,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届时,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这个智能管理员将发挥作用,它可以为航天员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落点的优选方案,进而实现飞船的自主应急返回。
此前,神舟八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针对自主应急返回进行了两次在轨验证,落点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充分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靠性。
】【】【】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说话?说话交流_百度作业帮
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说话?说话交流
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说话?说话交流
航天器内部是有空气的,可以直接说话,如果是太空行走的时候(或者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的时候),可以通过特殊设备,利用无线电进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与神十航天员天地对话-特别关注-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对话神七航天员
本报记者 杜飞进 余建斌 廖文根
E-mail推荐:&&
  三位航天员在模拟器中训练。从左到右分别为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秦宪安摄   刘伯明:飞天是我的动力  操作要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  记者:出舱程序的环节是不是很多,两人如何配合?  刘伯明:程序比较复杂,要求比较高。一是对出舱服的操作要求比较高,还有飞行员之间的配合要求也比较高。  按照分工,有两个航天员在轨道舱。一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行走时,另一名也在舱门附近,一是观察,另外提供帮助,两人共同把出舱任务完成好。  记者:出舱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危险是什么?  刘伯明:我们对出舱服、飞船等各方面都比较放心。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果断地处理。  记者:开舱门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刘伯明:开舱门的时间需要一两分钟。开舱门需要两个人的协助、配合。因为打开舱门还要安装舱门保护罩,单人操作难度比较大。  记者:做好协助支持这个角色,要具备什么能力,两人怎么分工合作?  刘伯明:留在轨道舱内的航天员可能比出舱航天员要求更高一些,因为要给出舱航天员发出好多指令。两人并行操作时,他可能是边打手势边操作,出舱航天员做自己的就可以。真正出舱以后,出舱航天员面临的困难大一些,另一位主要是支持他,保证他的出舱安全。  出舱时,航天员的视野会变窄,周围的情况看得不是很全面,舱内航天员要在舱门口附近一直关注出舱航天员,时刻提醒他,包括安全系绳、电脐带是否缠绕等。还要有体能储备,在水槽训练时就有感受,出舱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  记者:留在轨道舱内的航天员的角色是默默地支持,出舱航天员会被格外关注。对此,你怎么看待?  刘伯明:其实两个人都是穿舱外航天服,打开舱门,两个人都置身于同样的太空环境中,只不过出舱航天员在舱外进行太空行走。任务分工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完成出舱任务。  记者:操作手册有600多万字?  刘伯明:对。有的需要背下来,有的熟悉就可以。整个流程我们都很清晰,每步操作印象很深。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背下来,特殊情况一般背七八十条。不是死记硬背,边训练边强化,训练结束后整个操作程序还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强化记忆。操作要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  我有一种拼劲,爱动脑筋,不服输  记者:这么多年,尤其是经过神五、神六,再到神七,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刘伯明:我心态很平和。对神五、神六以及神七任务,我一直定位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神六之后就确定了神七的目标,这是我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能是以后空间的交会对接,或者其他更长远的一些目标。  记者:家人对你支持大吗?  刘伯明:亲属、朋友、同事,还有老家的老师、同学都给我支持鼓励。我平时很少顾及家,神六结束以后就开始准备神七任务,很少回家。家里基本上由我爱人负责,我在家不是很善于表达,回家夸几句“挺好”。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刘伯明:评价自己确实挺难的。我感觉自己有一种拼劲,爱动脑筋,不服输,对规划的目标比较执着,上天执行任务是我的动力。  记者:神七选拔怎么脱颖而出的?  刘伯明:以前综合评价不突出,因为刚来的时候身体条件不是很靠前。因此自己就加紧锻炼,找薄弱环节。自己当时有个目标,用一年多的时间把身体训练好。  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经常写笔记。平时为了熟悉程序,会一遍一遍在脑子里过“电影”。训练之后,身体在放松,脑子不放松,在回忆训练的内容和执行任务可能遇到的情况。我比较爱动脑子,一般有点挑战性的,感觉有点好奇的都愿意钻研。  已经两年多没踢球了  记者:怎样看待这10年的付出和收获?  刘伯明:航天员大队成立10周年刚庆祝完。我们每个人对这10年都很珍惜。我们都在不断进步,包括飞行的、没飞行的和没进入梯队的,都积极训练。毕竟条件有限,一次只能上去两三个人,以后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这10年我收获很大。还是那句话好,“学无止境”。  记者:怎么做到万无一失?  刘伯明:自己对自己要求严,学的时候要学透,原理上搞清楚,出什么问题要知道怎么处理。  记者:怎么看待航天事业的高风险?  刘伯明:从航天员的角度讲,高科技的事物都是有风险的。只要自己认识到位,就敢于承担这个风险。只要自己准备充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记者:如何应对空间运动病?  刘伯明:这次在轨将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任务艰巨而紧张。执行任务时要精神饱满、有条不紊,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克服运动病的刺激。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每天都要坐转椅、荡秋千,强化刺激。针对性训练从早到晚,只留下中午吃饭的时间,强度很大。我们也有备用手段,比如避晕药。  记者:神五、神六的经验是否有帮助?  刘伯明: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下来后,都介绍了他们飞行的体会。针对这次神七任务,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包括在失重情况下空间运动、站位和操作的活动角度,空中漂移操作时节奏如何把握,入轨返回时做哪些准备,需要注意什么细节等,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帮助很大。  记者:有什么业余爱好?  刘伯明:以前爱好挺多,现在几乎没有时间接触。以前还能打打网球,足球、篮球也玩,但因为这次任务就都取消了,已经两年多没踢球了。乐器也没再摸了。以前早上起来吹吹小号,学学萨克斯,现在是一切以任务为主。  景海鹏:我们是最佳组合  只要认为正确,会全力以赴  记者:在准备的3年里,什么最难?  景海鹏:出舱活动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我感觉难点在于地面如何模拟空中环境,真实地模拟出舱活动的每一项操作。但地面的模拟和空中的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要做的是尽量缩小差异。  记者:对所有操作程序都能熟练掌握吗?  景海鹏:完全可以。每天训练完后,就会躺床上过电影,回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能了然于心。  记者:入选乘组,你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景海鹏:我的特长其他同志也有。对我来说,只要认为是正确的,我会全力以赴,这可能是我的个性。就是要坚持,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由于人数有限,每次任务都有一个选拔过程,这是非常公正、透明的,也是非常残酷的。整个选拔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大小考试差不多几十次。不管最后谁去执行这个任务,他首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期盼。作为航天员,只是一个执行者,成绩属于战斗在航天事业的所有科技人员。  记者:能对“太空行走”作些科普解释吗?  景海鹏:太空行走,出舱行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叫行走。每走一步,不是我们想象的说走就走,实际上跟移动差不多。行走的话,身体的状态可能控制不了。作为科普,太空行走的说法浅显易懂,很好理解。有人可能会担心,航天员飘走怎么办?有各方面的措施,届时电视画面一看,你就知道他一定不会飘走。  三人一起拿金牌,分工不分家  记者:怎么看待自己的岗位?  景海鹏:神七是一个集体项目,是三个人拿金牌,每个岗位都非常重要。个人不会去挑哪个岗位,第一位的就是服从任务需要和组织安排,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谁出舱都代表我们航天员集体。  记者:怎么看待你们三个人的组合?  景海鹏:我们年龄结构差不多,共同语言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三个人放在一块,应该是最佳组合。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感觉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说我们是战友,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三个人是有分工的,但分工不分家。这三个人最终要训练成一个人,“三人一心,齐心协力”,确保任务的完成。  记者:有没有走出舱门去太空中走一走的冲动?&  景海鹏:我们时时刻刻准备着。我们三个人,以及其他参与训练的航天员,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当然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出去。这没关系,出去的战友代表我们。假如我出不去,他出去,我同样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记者:你分别做了10年的飞行员和10年的航天员,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景海鹏:飞行员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航天员要求更高。心理上的要求、操作技能上的要求更是如此。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一次没发挥好不要紧,允许失败,但航天员只能成功,必须成功。在太空,很难有第二次机会让你去尝试。因此我们平时的训练,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  航天员不主张单打独斗,需要配合。在确保把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同时,还要对其他人操作的内容心中有数。每个人都能随时进行岗位互换,这是任务的要求,也是保障安全的要求。  风景的景,大海的海,大鹏的鹏  记者:怎么看待航天员职业的高风险?  景海鹏:挑战和风险必然存在。好多同志问我:从事这个职业你怕不怕?我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如果怕的话,我就不会去选择这个职业。全力以赴,把自己的思想、行动集中精力放在平时的训练上,把训练搞好,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  记者:说说你平常一天的日程表?  景海鹏:早上6:30起床,6:40―7:15,吹长号,喜欢吹高音。7:40―8:00吃早饭,然后开始训练。12:00吃中饭,13:00开始训练,晚上进行总结。将近两年的时间,没有过星期天。  记者:神七任务执行在即,你最想对关注你的人说什么?  景海鹏:首先,感谢祖国的培养。为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为了实现飞天梦想,我一直在努力。  其次,感谢组织的关怀。航天员和飞行员还不一样,工作一忙起来,家里是照顾不到的。组织上想的周全,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要感谢所有的航天员,包括没有进入乘组的其他同志,多年以来相互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多年以来培养我们的教员,他们非常辛苦。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有战斗在一线的所有科技人员的功绩。  感谢学校老师的培养。还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父母对我非常支持。作为儿女,尽不了孝心,但我们会把我们的事业搞好,我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  没有爱人的支持也不行(笑)。她话不多,但心里有数,用行动来支持我。我从来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下次有机会一定去参加一次,尽尽做父亲的责任。孩子小,但也懂事了,我相信他也会像他妈妈一样支持我。只要有条件,我会全力以赴支持他去当个航天员。  记者:“景海鹏”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涵义吗?  景海鹏:我的名字是我舅舅起的。当飞行员之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一个飞行员机组,其中有一个人也叫海鹏。我当时想,要是当上飞行员该多好。最后真的实现了。每次介绍的时候,我说,我叫景海鹏,风景的景,大海的海,大鹏的鹏,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要沿着自己选择的路勇往直前,哪怕中间遇到各种挫折,我都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责任编辑:刘则华)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匿名发表&&署名:&&&&&&&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推荐专题?自然探索?地球故事?人类起源
???女干部咋成领导"下酒菜" 市书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薄熙来肃贪成绩单啥看头 央视春晚犯1个"常识性错误"
&&&彩信?手机报中国学生首次对话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专题_科技时代_新浪网
国际空间站的由来
1993年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正式邀请俄罗斯加盟,在原自由号空间站和和平2号空间站基础上,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
什么是ARISS计划
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由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国际业余卫星组织、美宇航局等发起,是美宇航局面向青少年科教项目之一。
北京时间8月26下午18时50分,20名中国学生在南京第三高级中学,通过业余无线电台与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进行了天地对话。整个对话过程持续9分44秒,20名中国学生提出20个问题,并得到了宇航员即时的回答。新浪网与中国江苏网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
。[][][][]&
“你能从空间站看到中国的长城么?”南京第三中学唐洁雯26日代表中国学生向国际空间站提出第一个问题,并得到了来自空间站宇航员的回复:很遗憾,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很希望能够看到中国美丽的长城。[]
对话空间站宇航员的中国学生
?航天飞机万一失败,国际空间站向何处去
?国际空间站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2006年6月表示,一旦不幸再次出现类似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悲剧,他将彻底取消航天飞机飞行。 那么国际空间站怎么办?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太空“烂尾楼”。
亚特兰蒂斯号与空间战对接过程[]
&&&&国际空间站的窘况
2006年前国际空间站建造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
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
&&& 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空间站达到有3
人在轨工作的能力。
&&&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国际空间站完成装
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能力。
2006年-2010年国际空间站建造任务
&&& 2007年起还将发射和组装欧洲哥伦布号实验舱、日
本希望号实验舱、俄罗斯能源舱、其他美国桁架结构、太阳能电池阵和美国的居住舱等。该阶段现定于
2010年完成
,美国居住舱在轨装配完毕后标志着这座空间大厦在太空落成,其工作寿命10年~15年。
模拟动画视频:国际空间站建造过程
国际空间站组建
与宇航员面对面
  日,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站长焦立中,法国航天员卡瓦略做客新浪。
  日,美国登月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任指令长查尔斯?博尔登做客新浪。
1最新报道&&
(8月27日 16:48)
(8月27日 16:26)
(8月27日 14:12)
(8月27日 13:31)
(8月27日 13:11)
(8月27日 13:10)
(8月27日 11:12)
(8月27日 10:55)
(8月27日 10:33)
(8月27日 09:37)
(8月27日 08:15)
(8月27日 07:24)
(8月27日 07:19)
(8月27日 07:13)
(8月27日 05:18)
(8月27日 04:47)
(8月27日 04:46)
(8月27日 04:44)
(8月26日 22:46)
(8月26日 21:47)
2图文报道&&
(8月26日 21:04)
(8月26日 21:02)
(8月26日 21:00)
(8月26日 20:54)
(8月26日 20:50)
(8月26日 20:41)
(8月26日 20:38)
(8月26日 20:32)
(8月26日 07:50)
(8月26日 07:50)
(8月26日 07:50)
(8月26日 07:50)
(8月26日 07:50)
(8月26日 07:50)
3背景资料&&
(8月20日 09:11)
(8月17日 09:15)
(8月16日 19:58)
(8月16日 19:58)
制作:刘允
 电话:010-5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五号的航天员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