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慢跑的正确姿势视频姿势

总共93791条微博唠叨: 1&小时前&: 6&小时前&: 7&小时前&: 12&小时前&: 13&小时前&: 13&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昨天&18:20&: 昨天&17:34&: 昨天&13:20&: 昨天&00:08&: 昨天&00:07&: 昨天&00:07&: 昨天&00:07&: 昨天&00:06&: 昨天&00:06&: 昨天&00:06&: 前天&19:26&: 前天&16:04&: 前天&13:27&: 前天&11:00&: 前天&08:45&: 前天&08:44&: 前天&00:06&: 前天&00:06&
查看: 379|回复: 7
关于跑步的正确姿势!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跑姿这样好不好,落地点问题
a1.jpg (103.1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于西维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执任家医科的Mark Cucuzzella (马克)会告诉你,多半的人并非全然熟悉的种种,这也是为什么往往许多跑者在跑之有年以后受伤、或是带伤退休。太多的跑者因为错误的姿势、过快的技巧改变,或是一股热血奔跑后造成受伤。
于是跑步变成是一个阶段,却不是能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
Dr.马克是个超过30年跑龄的跑者,完成70个以上及超级马拉松赛事,最好的马拉松成绩是2小时24分。1966年出生的他,在2011年45岁生日时赢得空军盃马拉松赛(2小时38分)冠军。他的跑步习惯是穿牛顿鞋或是赤脚跑步。同时也是自然跑法中心的执行董事,这个中心主要是推广健康跑步及自然跑姿。
a2.png (642.96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如果你问他,赤脚跑跟穿鞋跑最大的差异是甚么?他会明确地告诉你,是落地姿势的不同,而不是有没有穿鞋子。
马克很早就踏入长跑,高中时被选入校内越野赛跑代表队。但一如大众所能理解,他也是个伤痕累累的跑者,经历过膝盖手术、双脚关节出现状况──医生嘱咐他不能再跑了,找点别的事去作。
还好马克只听了一半,他持续跑步,却找了别的事情做:研究。
他开始研究各种跑步技术跟技巧,一步一步渐进式地把跑姿调整到不再以脚跟落地、甚至疯狂地拿钢锯把鞋底割掉,好让双脚跟地面水平,没有脚跟带来的高低起伏。半年后,他在马拉松赛跑出2小时28分的成绩。
赤脚跑时的他像鬼魂一样,在你还没察觉时就毫无声响地超越你。他成为自然跑法、赤脚跑、牛顿跑鞋的代言人及运动品牌代表。
a3.jpg (45.59 KB, 下载次数: 0)
15:59 上传
牛顿跑鞋跟赤脚?搭不上吧?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相关连处就是──前足落地跑法。
在跑步连动裡,脚底板、阿基里斯腱(小腿)、股四头肌与臀肌如关节般串引著能量输出。跑步过程中,唯一接触到地面的是脚底板。但脚底板的主功能为接触,而把力量交给阿基里斯腱作传导。脚底板的骨骼数量、牵引肌肉及韧带,是人体身上密度最高的部位。大腿骨与小腿骨同时也是人体最为粗壮骨骼的前几名。
如果穿上跑鞋用脚跟落地去跑,这没甚么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如果能用脚前踵去跑,你就更能善用到阿基里斯腱、甚至更容易将动能传导到全身。因为人类进化后存在脚跟的使用方法,是为了控制站立平衡而不是跑步。四隻脚的动物很少有长脚跟,牛、猪、老虎或是豹;有脚跟的动物则像是少数猴子或是人,还有一些是靠蹦跳前进的像是袋鼠,牠们有类似脚跟的器官,但是不同的功能。
a4.jpg (102.89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a5.jpg (27.31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所以你该试著前足跑法,但绝对要注意几点。
1.如果要赤脚跑,里程绝对要渐进
不要因为一时心喜就跑了十公里,否则隔天脚部的骨骼肌就会找你麻烦。跑前要热身,跑后要舒缓。你早上起床下床可以不用热身,因为你已经习惯这些动作。但赤脚跑,你可能还是新手。
2.穿鞋跑,脚跑在后面
如果你要穿鞋跑,请务必把重心维持在脚上头。让身体跑在前头,让双足落在后头,想像一下倾前亲吻的样子。若你让双脚先移动,你很自然就会把脚跟压在上头。
3.不要以为前足跑法就会避免脚跟碰触
前足跑法的重点是让前踵先触地,而再由脚跟作毫秒与地面的碰触。不要踮脚尖去跑,要像忍者一样小心翼翼地跑。
4.穿鞋跑或赤脚跑
你可以试试看『原地跑步』或是『跳跳绳前进』。藉由原地跑步及跳跳绳,你会很快地体会前足跑法的感受。尼尔森曼德拉被困牢狱时,原地跑就是他最好的运动。
a6.jpg (50.01 KB, 下载次数: 0)
15:58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圈子&圈子&
来自手机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圈子&圈子&
在线时间 小时
圈子&圈子&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圈子&圈子&
在线时间 小时
圈子&圈子&
Powered by
Leevy Inc.第18课时 加速跑的手脚动作要求和身体姿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18课时 加速跑的手脚动作要求和身体姿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转载]姿势跑法&该怎么跑&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台湾行,运动笔记整理
先简介下 :《跑步,该怎么跑?》 John Robson约翰.罗伯逊、Nicholas Romanov
Ph.D.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 着;徐国峰 译;脸谱出版
自己读了,感觉对以前困扰的概念有些认识,跑法流派很多,专家的成果,是可以借鉴的。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台湾行,运动笔记整理,致敬
随着跑步风气日渐盛行,许多休闲跑者或跑步新手也勇于挑战自我,从5k、10k、半马、到全马、甚至参与超马的赛事和活动;跑步老手们则不断寻求进步,突破自我。
不论是新手或老马,训练过程难免有伤痛不适,或是成绩长期停滞而无法进步,跑者们为此希望寻求更轻松、不会受伤、且有效率的跑步方式:姿势跑法
(Pose Method of
Running),是近年来尉为风行的跑步理论之一,强调利用重力做为跑步的出发点,如此人们就能不花费多余的力气,且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建立良好的跑姿。
姿势跑法也在去 (2011)
年以《跑步,该怎么跑》一书引入台湾,随即得到广大的回响,作者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Nicholas
Romanov) 博士于前日受邀来台演讲,运动笔记也参与其中,为大家详实记录了演讲的重点,就让我们来一探大师演说的内容吧!
我们参加的是9月24日晚上于师范大学举行的场次,原本以为周一又是上班日,人数应该不会太多,没想到热情的跑友们蜂拥而至,把教室挤的水泄不通,编辑小组的伙伴还只剩门口的站位,看来跑友们真的是相当期待这场演讲。
回归自然的跑法
简单的开场白后,讲座从一切的根本开始─跑步是自然的过程。而自然的起始点,在地球上而言就是地心引力,也就是重力,是重力带领我们前进。跑者和重力间的关系就像婚姻一般,我们要和重力保持良好的关系、有良好的沟通,才能用最轻松自然的方式跑步。
接着,博士以听讲者为教材,示范重力如何影响跑步:用手指可以阻挡想靠双腿前进的人体、前倾的人体在失去支持后随即往前倒、体重先于大脑引导身体出力等等,以打破一般人认为跑步一定要靠双腿、把身体从A点水平移动到B点的迷思。
因此,姿势跑法 ,就是利用自然落下 (Fall)
的概念,回归自然、利用重力来跑步与前进的跑法。我们必须放下既有印象,才能让身体学习如何运用自然、而不是人体的力量。
不同国籍、不同专项跑者的背景、跑步距离和速度或许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跑者的姿势都遵循着几个共同的要点,前倾、小腿从地面拉起、前脚掌着地支撑。
而一连串跑步动作的变化,其实都来自于几个关键的跑步姿势,其它的动作都只在这几个关键姿势之间、随步伐做转换而已 ,“姿势” 跑法
(Pose Method) 也因此得名。
关于跑者们常讨论的脚掌着地动作,博士也提到了脚掌着地只是在关键姿势转换的过程中,扮演支撑身体的角色而已。关键姿势如能确实做到,随身体落下,脚掌应会很自然的以前脚掌着地,我们不需过度强调与专注在脚的着地,这样只会让脚往下踩的力量增加而已。
跑者要专注的,是维持关键姿势,如此重力就会把我们的双脚带到一个最佳的着地点;忘掉如何着地,专注于姿势,落下的角度会带来速度,最终,使用肌力的想法会消失,跑者「什么也不用做」,却「什么都做到了」。
速度从何而来
而跑步的速度,并非受手的摆动、或步频影响,而是由支撑点往前落下的角度,来决定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前进,就要创造前倾,才会有落下,才能藉由重力帮助前进。姿势跑法巧妙地以踩油门来比喻:速度快,落下角度大一些
(油门踩深一些) ;速度慢,落下角度小一些 (油门放掉一些) ,这个说法还真是贴切易懂呢。
从落下到支撑,要再继续往前倾与前进,必须靠「拉起 (Pull)
」、也就是把支撑脚从地面拉向臀部正下方,才能回到关键姿势。而跑步就是由关键姿势
(Pose) 、落下 (Fall) 、与拉起 (Pull) 连续循环的过程。
「如果你超过40岁,早上醒来没有任何疼痛,你不是已经过世,就是一个姿势跑法的跑者。」最后,这句幽默而有自信的结语,结束了上半场精彩的演说。
姿势、落下、拉起
图解3个关键点
紧接着,博士的儿子Severin以三张海报,详细地解释了姿势跑法的核心概念,这三个概念也分别代表了跑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不要受伤、跑得更快、与跑得更久:
关键姿势─Pose:
不论是脚跟或是中足、甚至是前脚掌着地,再次拉起脚掌前,脚的姿势一定会经过『关键姿势』,也就是前脚掌着地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脚的着地位置不够偏前脚掌,都会浪费多余的能量于转换至关键姿势,而越偏脚跟着地,脚踝、膝盖、与髋关节越偏向打直的状态,也越让冲击力由膝盖和身体吸收,产生煞车效应,冲击力也高达体重的三倍之多。
若以前脚掌着地,脚的着地点会在身体质心下方的位置,腿与关节是弯曲的,肌肉也呈现放松的状态,此时吸收冲击力的是受力后可以再放松的肌肉,而非受力后全盘接收的关节。
经过研究,前脚掌着地可以减少高达50%的冲击力,避免受伤。
落下─Fall:
为何要往前落下?这正是利用重力的出发点,Severin强调的重点是:「如果你的动作是在原地可以达成,那就和跑步的快慢与前进没有直接关系。」
摆臂更快、步频更高、跨步越大,跑者做这些动作时都可以在原地不前进的状态下达成,但这些试图想加快速度的动作,反而让你必须耗费多余的肌力,无助于前进。但如果跑者利用体重,前倾后引领你前进的是自然的力量─重力,我们不需要多出力就可以前进。
落下的角度越大,重力的力量也越大,速度也越快。
拉起─Pull:
这是姿势跑法三大要点中唯一需要出力的动作,目的在于让身体不断的回到关键姿势─跑得越快、前倾越多、拉起的幅度也越大。
至于跑步的步频,Severin提到180以上的步频才能有效引发肌肉的收缩与弹性,提升跑步的经济性和效率。这对于起初步频较慢的跑者而言或许很难适应,但Severin希望大家给自己8至12周的时间,改造步频,等到跑者能自由的跑在180以上的步频时,耗氧量会下降、效率会提升,姿势跑法的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
跑者Q&A时间,我们帮大家摘录了跑者们关心的问题与博士与Severin的回答:
Q:我发现我的肩颈容易酸痛,特别是在跑长程约20-30公里之间最容易发生,博士您认为我的跑姿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
A:这可能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害怕往前倒,所以让你的肩颈与背部紧张,无法放松;姿势跑法的落下是自然的,不用刻意抬腿往前,是利用体重和前倾,顺应自然的力量。
Q:我练习姿势跑法时腿会酸痛,这是正常的吗?
A:姿势跑法本身就是顺应自然的跑法,理应不会有不适,如果出现酸痛,代表你做出了有违自然定律的动作,要再放松,去体会重力的力量。
Q:姿势跑法的步频较高,但步距似乎会变得小一些?而跑得好不好与鞋子的种类有关系吗?
A:大多数跑者都习惯跨大步,这也让姿势跑法的步距看似变小,但就我来看这是正常的,也是有效率的步距,而步距大小其实和落下的角度有关,落下的角度越大、步距也会变大,反之亦然。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决定跑者的关键在于跑姿而不是鞋子,就像好的赛车手不管开什么车都能展现技巧一样。
Q:要达到最高速度时,抬脚要抬得最高,这样是否会造成步频降低?如果不会,是否代表我们要更出力去加快步频?
A:姿势跑法是顺应自然的跑法,当你能利用重力,速度快时落下角度变大,步频也会快一些。但变快的出发点是落下,而不是出力,步频是当你利用不同落下角度改变速度时随之发生的副产品,请专注于落下和姿势。
Q:书中提到要从头顶往前落下,但博士您提到落下要从髋部到支撑点来看,那要以何者为依据呢?
A:书中提到的从头往前落下是一个自我检测的方式,你可以把手放在腹部,当正确落下时,腹部应会感受到压力,而髋部到支撑点的落下角度变化,则是我们科学量测的依据。
Q:我刚开始以前脚掌着地时,曾受过伤,后来改以中足着地时,反而没有伤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鞋子的问题吗?
A:这其实是定义的问题,我们跑步时再怎样足弓都不会碰到地上,所以可以看成是足弓之前与足弓之后着地的差别,而我们所说的前脚掌着地,其实是从足弓往前到脚趾的部份都算,「中足」也是前脚掌,这个词只是鞋商为了商业需求所创造的词汇而已。
而我们脚着地的过程,其实是由脚掌外缘,过渡到拇指球,然后离地,这是自然的机制,可以降低地面的冲击力;您受伤的原因,我想应是脚着地点太过于偏前,到脚趾附近的位置而非脚掌,再加上过度注意脚「着地」的动作,反而让脚前方落地的力量过大而受伤。
我们跑步时应该要专注在「拉」的力量,如果是整个脚着地,请把80%的重心分配在前脚掌,20%分配在后半部。
Q:就跑步训练而言,姿势跑法能否帮助我们提升最大摄氧量,进而提升跑步成绩呢?
A:人天生的最大摄氧量是固定、几乎不太会有所变动的,而且不论你再怎么努力练习,肌力如何变化,地心引力都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要专注于利用这股自然的力量,让重力帮助我们前进。大家想必知道Lance
Armstrong,身为一个环法冠军,他的身体素质与摄氧量高的吓人,但他跑得不好,就是因为技巧不佳的原因。
Q:身体从髋部落下的角度越大,速度越快,那为何海报中又告诉我们不要「push off (往后推蹬)
」呢?推的越多,髋部倾斜的角度不是更大吗?
A:推蹬必需靠脚踝关节,这相对于髋关节来说,是很小范围的变化,对整体的动作影响微乎其微,而你看到髋部角度随速度加快而变大,事实上是利用重力前倾的结果,而非往后推蹬造成的,再次强调,姿势跑法的重点在于拉的动作,而不是踩或推。
仅管跑友们仍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但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只能回家看书再研读了。精采的问与答后,这次的演讲也走入尾声,在欢乐的签名会中画下句点,参与的跑友们都收获满满的回家啰!
尼可拉斯博士幽默的风格、巧妙的比喻,搭配Severin清楚有序的解说,让听讲的跑友们在轻松的气氛下对姿势跑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期待这类大师级的演讲能多多举办,提升台湾运动的知识水平,让所有的跑者都能提升自己的技巧,健康快乐地跑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地慢跑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