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好象棋只不过是个吉他教学视频初学者者怎样才能把象棋下好成为高手,请各位象棋大师指点?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多看看各种杀局,看破解杀局的办法,然后练习就行了
热心网友 &8-05 19:28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下载个腾讯象棋游戏,我已在玩。
龙渊旧梦&8-05 19:25
练残棋打基础
热心网友&8-05 19:22
残棋,多多的下最好
热心网友&8-05 19:24
多下,多看多想
热心网友&8-05 19:22
柠九儿呀&8-05 19:22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跟高手玩怎么才容易赢啊?
中国象棋每盘输,有什么办法让我赢啊?
我在17岁开始学中国象棋的,那时和你的情况很相象,我很喜欢下,但百战百败,别笑,那就是我,但只要你热爱象棋,不放弃它,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特级大师,我没事时总爱在街边和老大爷下棋,我的经济情况不允许我长时间上网的,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象棋的热爱.
我和老大爷下棋,他们还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的帮助好大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象棋的理解,1 象棋就像人生,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但不要优柔寡断2摆平心态;胜益可喜,败以欣然,胜败乃兵家长事,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败,因为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人外人,山外山,3 我自认为象棋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定要赢,以棋会友,让老外也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氛围;切磋棋艺,增长智慧,虽败由荣,莫以成败论英雄,,,还有我没悟到的.4 你一定看过&英雄&我觉得这里有两种境界{1}真正的高手不是一定要下很多盘,有时双方只下到中局就不在下了,他们了解了对方的实力,都很敬佩对方不想让对手输到;真正可怕的对手,不是你好想对他挑战,而是你看到他就不敢和他下,让你感到恐惧,他就像一代宗师,像篮球中的乔丹,谁也
我在17岁开始学中国象棋的,那时和你的情况很相象,我很喜欢下,但百战百败,别笑,那就是我,但只要你热爱象棋,不放弃它,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特级大师,我没事时总爱在街边和老大爷下棋,我的经济情况不允许我长时间上网的,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象棋的热爱.
我和老大爷下棋,他们还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的帮助好大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象棋的理解,1 象棋就像人生,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但不要优柔寡断2摆平心态;胜益可喜,败以欣然,胜败乃兵家长事,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败,因为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人外人,山外山,3 我自认为象棋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定要赢,以棋会友,让老外也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氛围;切磋棋艺,增长智慧,虽败由荣,莫以成败论英雄,,,还有我没悟到的.4 你一定看过&英雄&我觉得这里有两种境界{1}真正的高手不是一定要下很多盘,有时双方只下到中局就不在下了,他们了解了对方的实力,都很敬佩对方不想让对手输到;真正可怕的对手,不是你好想对他挑战,而是你看到他就不敢和他下,让你感到恐惧,他就像一代宗师,像篮球中的乔丹,谁也逾越不了,又像&古惑仔&中的陈浩男有胜者为王,只手遮天的霸气,,,{2}是"不战"-为了天下,,,,中国的许多对美国政策都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也是我们五千年泱泱大国的处事精髓,这里边的奥妙只能靠自己悟了.
我不多说了,可以给你点实际的建议,多看些棋书如&橘中秘& ,&渊深海阔&,,,,,开局,中局,残局的书,自己多打谱.
加油吧,我看好你呦!^-^
的时候同时开单机象棋。把单机的级别设置为最高,qq游戏里对方走哪一步,单机象棋里你就走哪一步,当单机象棋的电脑走步时,你按照单机电脑的步骤走即可。稳赢。谢谢,小小作弊手段,嘿嘿~~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请教各位下象棋的高手 怎样才能下好象棋啊_百度知道
请教各位下象棋的高手 怎样才能下好象棋啊
我就只会象棋里基本的走法
提问者采纳
形成马后炮绝杀或者立马车绝杀: 我只介绍一些我熟知的走法、盘河马,无防守,然后迅速出车。 马和炮的配合最有效的就是马后炮了。攻,不要怕输,走了当头炮后,他在当时也并没有想到可以立刻取胜,记不清是在看哪两位大师的对弈时,车永远是象棋里面的王牌,每个子的走动。最好不要和臭棋篓子去下。回马车就是先上车去将军,防止对方的炮直接打到象下面去,将对方的老将将到和马一条直线上,你若拱卒,对方完全可以拱卒和你换卒,楼主可以去试一下、出车之后迅速去逮对方的立马,而且我介绍的这些走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走了肋炮(士角炮),马的防守兼备、倒槽马,这种马贵在它的牵制力,然后慢慢猜测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一匹跳后另一匹就得跟着路线跳。,因为这种马有根,最终取得胜利,马的行军路线有哪些。 4,然而马走防守步肯定要缺步,然后打出炮去,所以,然后从实践中找经验、挂角马,一般不建议使用,双打中兵,这种走法既简单又有效,你采取对应的措施,然后提车将军,两边看护马。 5。 3,中兵应该吃不到,以免乱了阵脚。总之。介绍几种迅速打出去的方法,以前也看过大师们走当头炮。 说了这么多,简单介绍一下飞象局(最常用)的攻防走法,我一般能看到3步后的棋我自己就很满意了,马的走法。 1,能将马的威力发挥到极限的人是不存在的。第三,这时你的马应该早就跳起了,在于它的攻防全能性。 7。 2,很明显防守损失了、立马,而且这种马在过河之后对方车对马防守的威力也会降低很多。 2,这时就对应着一个哪一步是最好的,回马车,可以牵制对方的马,就是多看棋谱,七步马下步配合车就是屏风马,出马。 开飞象局,你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好一切防守,这时出车就显的相当重要,然后出车劫杀他的马。防。最后,直到过河。 2,象棋里面威力最广。 你始终记得一点就是,这种马的走法,自然就能提高水平。,只能走出吃掉你的中兵的步,谨慎使用,这种马主要是防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看看棋谱里面每个子的分布,你下次和你朋友下棋时可以试试我所说的,从进攻的那一步算起。 说实话,那样越下越臭,最好是自己去找那些大师们比赛时,走了当头炮之后,自己看的棋原来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一点简单的战术就很有可能将对方置于死地,必须对马的走法相当熟悉,你可以走肋炮(士角炮),想的多。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马对于当头炮简直是如鱼得水,绝杀,但是看过象棋大师们破解的残局后你就知道,就是多看残局,这种马开始也说过,这种马因为有象的掩护,这时必须用马做好防守,因为这时象可以吃掉卒。 8。III。 6,当头炮的利弊和马(象棋里面威力最广的棋子,完全的进攻步,但是确没法得到有效的进攻,从而步步紧逼。 下面介绍下一个问题,有一位大师的一记炮轰底象冲开了对方的防线,立马车的精髓也就在立马、拐子马,为什么能想到那个地方,这种马完全配合车,但是对自己方的其他子的牵制太大,所以当你走了当头炮之后,打出去之后就是强有力的进攻武器。这点战术并不是多大的战术。 上面的方法你可以在下次和别人下棋时试试,看他走的是哪一种,就是多看多想多练,但是它的牵制力绝对比上面两种强的多,有了这种马,一边跳卧槽,中马配合车下步就是立马了,他们都是走了当头炮之后跳马:I,所以走这种马须得在有车的帮助下才可以发挥威力。这种走法要求对马的熟练相当高,在急攻不下时建议使用这种马缓和一下局势,虽然威力不及上面两种马的威力强,组成联合炮,然后配合车实现立马车绝杀,多总结,一般马和车配合的对应进攻步法有,若给你不了帮助那就枉费了我的工夫,这时如果能跳出挂角马的话,一边跳屏风,或者中马,防守绝对是一流,因此倍受广大棋友的青睐,然后拱卒,可以将对方逼入绝地,一定要想方设法将中炮打出去。 然后就是针对每一个棋子的威力采取不同的走法,这种方法也不太好,马必须要跳到七步马,就是对方的七步卒的那个位子,还得你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多和高手玩,绝对原创,这种马现在配合士角炮是一种很流行的走法,那就是卧槽马,由于对方的老将有士象的保护、拐子马,建议楼主不用,卧槽马可以直接将对方的老将将出原位,这种炮是防守卧槽马最有效的方法,最后的绝杀就是马回跳和对方的将形成田字型或口字型,这时就要靠卧槽马打开僵局,谢绝复制,而且可以防守挂角马,可以在两步之后出车,就是飞象局常采用的一种马的走法,偶尔用点战术很重要,不建议楼主使用,这种不同与前面几种的地方是,然后自己试着破解几个残局: 1、跳马踩中兵然后打炮出去,因此马走的步很多,但是这种马的缺点就是两匹马的互相牵制、对方跳拐子马。II。这种马的走法就是跳立马,然后跑走到马的后面,这种马跳两步之后便可以走到卧槽步上,因为马的走法实在太多,攻防兼备。 下面介绍最后一个问题,卧槽马是绝对的攻击武器,对提高走马很有帮助的。然后就是战术了、立马,然后自己慢慢体会:立马车,看的广,就是希望能给你点帮助,毕竟象棋里面自己去和对方换子要吃亏点,每个子在每个地方的作用,连环马的精髓就在于,破解残局是一个高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部分. 下面介绍防守这种走法,就是看看棋嘛,炮的防守是最强的,更加有效的劫杀他的马,牵制他的立马、叠炮。立马车对马的要求就是,赢了对方之后的所有步,你的象绝对要受制,当头炮牵制住了士象,憎恨抄袭,我也并不能完全掌握,因为中炮打不出去就是累赘,牵制对方的车,在开始时车和炮发挥不出什么威力,过河之后分两边,马的威力遍及八方、这种马无须多讲,进攻最强的(防守没这么多讲究),灵活运用,完全可以防守巡河车,有以下几种走法,看效果如何,降低炮的威力,形成马后炮绝杀、屏风马,象护到的,因为这种马对对方的车的牵制力实在太强了,绝对是最强的进攻马了,这种出马,这种马可以对对方老将的实现囚困,然后出马、连环马,不建议使用: 1,配合士角炮,看棋听起来很简单,然后是马的盘将。然后就是平步过河上卧槽,这时你的第二个炮最好走在士角,就是用马去将军,那么立刻就能将对方的老将将出原位,但是他想到这样走之后,走位灵活,最强的是车)的走法和行军路线、跳倒槽马(反卧槽马),前面也提到过给你介绍点心得 首先得学会看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先把棋的走法熟练了再说吧那你先看别人下,还有象棋谚语“好棋架不住十六吃”说明了围攻对方的子力也是很好又常用的战术之一,就像学走路一样,等到手痒了了就和别人对弈(内心强烈的对弈欲望)在就是高兴的时候看些开局的书籍,尤其是马的蹩脚,急不得的,有“一车十子寒”之说。下象棋车的威力最大了
下象棋就是要吃掉对方的将(帅),先学防守在学进攻,限制对方的棋子而保护自己.还要多学习别的高手的棋路,多和别人对弈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第一步你得培养你对象棋的兴趣,要知道我们职业业余好手可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第二多看象棋类杂志、书籍,最好能记住几种常见开局。第三就是实战,不要小看街头巷战,尤其大家一起支着时看看人家是怎么想的,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个更好一点。第四就是复盘,每天别多下3盘足以,最好记住回去复盘。总之,要想下好象棋,就得多看,多实战,多复盘,呵呵,水到渠成。
腰马合一!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象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
&&&&&&&&&&&&&&&&&&&&&&如何成为中国象棋高手&&&&&&&&&&&&&&&&&&&&&&&&&&&&
黄少龙大师著
&&&&&&&&&&&&&&&&&&&&&&&&
第一章 气 质  母亲生前常常对我说:"你三四岁时,一个人摆弄棋子,可以玩上半天。"这件事给母亲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家里有一副象棋子,我并不认识车、马、炮这些字,更不会下棋,只不过把棋子当成积木玩具,摆出各种形状的建筑物而已。谁也没想到,经历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再来回顾此事,竟感觉正是它使我与象棋结下不解之缘。
  据说两千多年前有个围棋高手叫做弈秋,他同时教两个小孩子下棋,其中一个孩子专心听讲,后来有所成就,另一个孩子总是望着窗外,心想会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过,结果棋艺没有进步。这个故事含意深刻,许多象棋培训班教练在选才时,首先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因为它是记忆力、分析力的基础。如果精神不集中,就记不住棋谱,更谈不到对棋局的分析理解了。
  有人说,下棋是动脑子的,只有头脑智商特别高的人才会成为象棋大师,这话只说对一半。的确,智商低的人肯定难以成为象棋大师,但普通智商略高一点的人,如果具备较强的非智力因素,即虚心、勤奋、毅力,对棋艺的实践与钻研持之以恒,应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象棋大师的。特级大师杨官璘的棋艺生涯正好说明这一点,当棋迷们向他请教成功秘诀时,他总是说:“我不聪明,靠的是笨功夫。”
  决定棋手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气质对棋手的成功率影响较大。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类型,但纯属单一类型的人是极少的,绝大多数人都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又兼其他类型的混合型。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激动暴躁,行动敏捷但欠精确,兴奋时热情埋头工作,失望时情绪顿时沮丧。下棋时勇于进攻,大刀阔斧,敢拼敢杀,喜欢弃子人局,但决策时往往不顾防御,所以在一场大比赛中,胜局虽多而败局难免,总成绩往往不够理想,成绩起伏较大。
  多血质的人机智灵活,善于交际,很易适应新的环境,工作能力强。但办事重兴趣,不够耐心,注意力不够持久。下棋时应变力强,战术机动灵活,看法精巧动人,但在互缠局势中缺乏耐心,有时分散精力而出漏着。
  粘液质的人处事冷静,自制力较强,工作上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有恒心有耐力,有条理有规律。但对新鲜事物反应慢而不灵活,有惰性。下棋时稳健细腻,思维严密,三思而后行,擅长下残棋作持久战。但顾虑较多,冲击力不足,在一场大比赛中输棋较少而和棋较多,虽然也会影响总成绩,但成绩总是较为稳定。
  抑郁质的人沉静、含蓄,细心谨慎,但孤僻多愁,优柔寡断。下棋时谨小慎微,缺乏进取精神,对胜负患得患失。
  从象棋运动的特点来看,棋手应能承受较长时间紧张比赛的高强度脑力负担,沉着镇定地对待局势的起落,灵活机动地应付棋局的千变万化,巧妙应变各种难题。所以棋手的气质以粘液质、多血质等类型较理想,胆汁质次之,而抑郁质则不合适。
  气质反映棋手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长期的棋艺实践与训练中,也会使人的气质、棋艺风格有所改善。
  盼望成为象棋大师的棋友,可以测定自己的智商与气质,找到努力的方向,下定决心进行锻炼,是有可能成功的。
&&&&&&&&&&&&&&&&&&&&&&&&
第二章 启 蒙&  我7岁那年,叔父来到我们家同住,并带来我的堂兄。晚上空闲时,叔父和堂兄摆开棋盘对弈起来,下得很有趣味,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儿,常常在旁观看,很快就学会了象棋的走法。
  叔父名叫黄国钟,是把我领进象棋世界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早年就读北京大学,毕业后返回祖居广州市,担任中学教员及教务主任。因癖好象棋,30年代常去被称为“象棋少林寺”的翩翩茶室,找职业棋手请教对弈,几年间棋艺大进,与号称四大天王之一的冯敬如仅差一先棋,曾获旧广州市府职员象棋赛冠军,是一位业余象棋高手。
  我跟叔父学棋是在40年代中后期,叔父懂得教育学,善言谈讲解,他教我下棋是采用实践式、启发式,循序渐进。叔父最初让我秃老帅,即把他方棋子拿去双马双相双仕,如图局面。他执红方先走车一平四,然后再走车四进八,有平二或平八压死马的威胁,另外又开出车九平六,同样施展攻击。&
  在我的心目中,叔父是一个棋王,他的棋法神出鬼没,难以抵挡。经过多盘失败之后,我有一次突然发现,只要把两只边卒冲过河兑兵,露出两个边车,左右夹击沉底叫将,即可使对方防不胜防。从此我开始取胜,叔父说我通过了让子棋的第一关。
  第二关是让双马,即从红方棋子中拿掉双马,由红方先行。如图,由于红中兵缺乏马的保护,故让子规则有“铁兵”的约定,即黑方吃中兵时必须叫将,否则不能吃。当然,如果核让方棋艺较差,也可约定“泥兵”,此时中兵随便吃。如果说我当时让秃老帅关还比较容易的话,那么通过让双马关就困难得多了。
  叔父看过古谱,又是攻击型棋手,车炮运行神速,杀着锋利。我常常在开局吃亏,子力被封锁、牵制,进入中局时丢一子,虽然仍多一子,但实力差距较大,仍难免败北。我经历多败、互有胜负、多胜三个阶段,大体花费一年多时间,由此学会了双车双炮的各种典型攻法、杀势。当时在小学念书,平时与同学对弈时也让其双马,如法炮制,把让子局法复习运用,加深理解,从而锻炼了基本功。
  儿童开始学棋,必经历一个启蒙阶段。关于学棋启蒙年龄多大合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俗话说,自古棋王出少年,象棋大师都是在儿童时期被发现、培养出来的。由于在幼年启蒙,又往往与家庭亲人的培养相关。
  谢侠逊是浙江省平阳县人,此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宋、明代以来,象棋比较普及,有“象棋乡”之称。谢侠逊的曾祖父和祖父都世代务农,而且也都是象棋爱好者,他父亲更是一个象棋迷,有空闲就找人下棋。谢侠逊在呀呀学语时,就以玩象棋子为习,稍大到四五岁时,从旁观看父亲下棋,慢慢懂得了弈法,六岁时在儿童中已显得棋艺超群。
  杨官璘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凤岗村,该村穷人多,别的娱乐玩不起,十人倒有九人喜爱象棋。饭前饭后,人们总爱在街头巷尾一蹲,分成几堆,兴致勃勃地摆盘对弈。杨官璘的爷爷是棋迷,常常抱着幼小的扬官璘到棋摊观战,技痒了就下场杀几盘。杨官璘在旁看多了,四岁的孩子不知不觉学会了下棋。六岁时己懂得一些谱法,在儿童中难找对手。杨官璘的父亲也是棋迷,棋艺水平比爷爷强多了,但肩负着全家生活重担,也没有时间教他下棋。杨官璘主要靠自学成才的,他战胜全村的儿童对手后,便与大人对弈,下完每盘棋回家总要下苦功解拆,找到吃亏的那步棋才罢休。经过几年苦练,到十岁时已把全村老辈棋迷都杀败了,成为乡下棋王。
  胡荣华生长在一个上海工人的家庭,第一个象棋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每天晚上,父亲总是把胡荣华和他姐姐叫到桌前,教他们下棋。此时胡荣华大约8岁,懂得走步后,便在学校里跟同学下棋,很快就战胜了学校的小对手,于是便找大人下棋。在胡荣华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棋摊,他每天经过都要停下来观战,学到大人下棋的一些招法。摊主见胡荣华学棋很专心,有一次让他跟大人下一盘试试,不料10岁的胡荣华竟然赢了,就接着再下,并且换了几个对手,结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胡荣华竟多胜了12盘。胡荣华家有个邻居,是一名业余棋手,经常和他下棋,开始让车马炮。随着胡荣华棋艺的提高,就陆续降为让车马、让单车、让双马、让单马,直至让先、分先,大约经历两年多的时间,可见进步之快。
  从上述中国象棋巨星的童年经历来看,象棋启蒙年龄在4至7岁较为合适。如在4岁以前学棋,属婴儿期,很难接受象棋的知识,如在7岁以后学棋,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智商高一些,棋艺进步快一些,以赶上同龄儿童的棋力。
  当然,理论只反映一般规律。对于个别儿童,也会有超前表现。根据上述说明,盼望自己子女成为象棋大师的家长,可选择孩子在适当年龄进行象棋启蒙教育。
  关于早慧棋手的优越性,国际象棋专家们曾对此作过研究,认为早年学棋,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而棋手直觉认知能力与出现疏漏的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有人对本世纪40名高手的1500盘对局进行统计,发现10岁以下学棋的高手较之晚起步的高手,错误率要少一半。另外,儿童练习战术组合着法有助于对战术的掌握,这对每个棋手都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资料表明,早学棋的高手首次达到特级大师的实际年龄比晚学棋的棋手小几岁,即早学棋早出成绩。另外的事实表明,棋手较早学棋者,达到成功后保持的“成绩黄金期”越长,推迟了“衰退期”的来临,在棋艺生涯中有可能出更多的好成绩。 
&&&&&&&&&&&&&&&&&&&&&&&&&&第三章入迷
  我通过叔父让双马关之后,不久叔父让单马也感到困难,就很少同我下棋了。我开始找成年人下平手棋。11岁那年,我在棋盘上已能战胜一些邻居、亲友以及所认识的成年人,这件事大大提高了我对棋艺的自信心。如果说,11岁以前只是把象棋作为可有可无的游戏,而自此以后就截然不同了,象棋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12岁那年,我离开广州去香港读书,也就在棋艺上离开了叔父的指导,往棋界独自闯荡。香港是传统上棋风较盛的地方,早在30年代初,华东的七省棋王周德裕以及林弈仙南下,与广东四大天王之中的李庆全、冯敬如对抗,轰动一时的东南大战就是在香港举行的。
  作为棋迷的我,哪里有棋下,就往哪里去。在我上学那所学校附近有一个老头摆残局,约有六七盘江湖棋局,许多人围着看,我每天放学后都要在那里蹲上半个多钟头,看别人攻擂,自己在旁猜着,这样能锻炼算度能力,也学会许多残棋技巧。其中有一盘棋给我印象很深,如图,红先行。表面看来似乎很容易取胜,
  这个棋局与《象棋谱大全》中的“晴天霹雳”局相仿,子力位置稍有改动,但不影响着法。当时我不知道这些排局大多载于古谱,看到摆棋老头无论执红方、黑方都能赢棋,有一种神秘感。有一天棋摊无人攻擂,在旁的同学怂恿我跟老头商量下全盘平手棋,老头见我是个孩子,也就答应让我长先。不料激战3盘,结果我2胜1和,实在出人意外。至此我才明白,老头赢的残局,只是因为熟读棋谱罢了。
  当时我在香江中学读书,有许多同学喜欢下象棋,课余之暇飞车跃马,棋乐无穷。我每天都要跟同学下几盘棋,其中比较入迷的要算陈文兴同学了,连星期天他都要约我去厮杀半天才过瘾。不久学校举办象棋比赛,我获全校冠军。后来我离开香港,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老同学又重逢了,那是后话。
  在香港期间,我靠自学钻研、观摩表演、外出对弈,积累了许多开局、残局知识,锻炼了一定功力,为后来棋艺起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入迷是象棋大师在少年时代必经的阶段,通常在12岁至15岁期间,思想单纯,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棋艺上,不入迷是难以成为象棋大师的。
  特级师王嘉良念小学时就对象棋入了迷,别看他上课时安静地坐在位于上,脑子里却默念着车马饱,口袋里整天装着象棋子。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发现王嘉良的坐位空着,就去他家里询问,其父亲一听他逃学,就往街上到处找,终于在一所破庙里找到了王嘉良,他正在跟小伙伴们下棋呢。其父怒火中烧,正要举手打他一个耳光,但举起的手又放下了,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棋迷啊,是能够理解儿子的,只是喊一声:“再逃学我就打断你的腿。”拉着王嘉良回家了。
  特级大师李义庭自幼随父学棋,10岁时已成为居院胡同里的小棋王,于是外出到游乐场的棋摊下棋,那里有数不清的棋摊,简直把他迷住了。由于家中生活困难,爸爸只给他两三毛钱,带在身上舍不得花:在棋摊下一天棋,中午饿了,随便吃一点自带的干粮就凑合算午餐。去游乐场半年时间,李义庭几乎把每个棋摊的板凳坐遍了,他很少输棋,却练出一身攻杀本领。
  入迷是成为象棋大师的必经阶段,但在众多的少年棋迷中却只有极少数人有可能成为象棋大师,这是什么缘故呢?除了客观原因外,恐怕是多数人迷不得法,即未能遵循正确有效的练棋途径。
  第一,要把实战与拆棋结合起来。虽然,对局实战是练棋最主要的实践活动,但只下棋还不够,还需复盘拆棋,找到得失胜负关键,提高局面判断力,丰富临场经验。拆棋能把实战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上来分析,并指导以后的实战。
  第二,要把钻研与观摩结合起来。练棋要靠个人钻研,但有局限性,应该多观摩名手比赛。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替双方猜想最优着法、将自己的设想与高手实际着法对照,从中可以学到名手的先进棋术。各位名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观摩他们的棋艺,就可以博览众家之长,使自己棋艺全面发展。
  第三,要重视布局研究。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布局好坏往往影响到全盘棋发展的优劣,这就要多看开局谱和名手对局选集,分析其中的变化,同时要阅读象棋理论书籍和象棋刊物,掌握开局原理提高象棋的理论水平。可把名手对局中的开局阶段分类汇编,比较各局的变例及演变结果,找到得失的关键。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在实战时集中采用某种布局,以体验其中变化。
  第四,锻炼棋艺基本功。少儿时代练残棋很有好处,从中学会七个兵种的运用,学会各种典型的攻杀技巧,提高算度能力,掌握例胜例和定式。但残棋侧重局部与战术,同时还要在全盘棋的实战中,锻炼对棋势的全局观念,增强局面直觉,这也是一项基本功。
  第五,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少儿时期的棋力略低,与高手对弈时可以请教指导棋,即让子、让先棋,这样逐步取胜上升,一步一个脚印,棋艺根底扎实。 
&&&&&&&&&&&&&&&&&&&&&&&&
第四章  磨&
练  我14岁那年离开香港返回广州读书,叔父一见面就要摆棋试试我的功力。两年未见,他估计不能再让双马,便提出让单马,但很快就被我杀败。接着改让先,经过一番较量也是我胜。叔父不禁大惊,连呼想不到,他认为我的棋已有一定功底.应该向业余高手挑战。
  广州是华南棋坛的发源地,棋风鼎盛,历代名手辈出。本世纪初,广州棋人主要聚集在城隍庙、海橦寺,高手有胡须林(旧译)、喃呢苏、卢权等,不久有李贵、冯敬如等崛起。20年代,广州西关有一间朗朗茶室,被称为象棋少林寺,涌现出黄松轩、卢辉、李庆全等高手,与冯敬如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其中为首的黄松轩,擅长当头炮,是一位攻击型棋手。30年代七省棋王周德裕南下港、穗时,与黄松轩对弈十多局,实力相当,棋逢对手,据载黄松轩多胜一局。
  与“四大天王”齐名的,还有“粤东三凤”,即黄松轩、钟珍、曾展鸿,其中黄松轩身兼两个雅号,曾展鸿为商人,是业余高手,另钟珍的作风特异,是不图名而以诡谧制胜的人物,平日比较沉默,好沉思钻研棋艺,着法灵活多变。
  抗日战争胜利的40年代后期,广州棋坛又恢复活跃起来,祥珍茶楼、同志棋坛等均是棋人聚集之处,卢辉、袁天成等执棋坛牛耳。而到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棋坛更为旺盛,此时又涌现出顶尖棋手杨官璘、陈松顺。他们二人代表华南赴上海与华东队对抗,以优异战绩取胜,从而名声大噪。在广州,杨官璘主要在富泉茶楼应众,陈松顺则在大华酒家横坛设擂。另外,陈松顺还与潘炮在岭南文物官设棋艺茶座,潘炮又在汉民公园作盲棋表演。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从香港返回广州,客观环境对我磨练棋艺十分有利。
  那时汉民公园有一个象棋擂台很持别,由职业棋手潘炮闭目应众。潘炮在30年代已成名,但属二流棋手,他有自知之明,懂得难与“四大天王”等高手抗衡,于是别出心裁,苦练闭目棋,在床上蚊帐顶贴一张棋盘,临睡前全神贯注棋盘,想象棋谱的局法。久而久之,便练成闭目棋特技,在棋坛独树一帜。这种表演对于一般棋迷观众是颇有吸引力的。潘炮在闭目应众时,规定他执红方先行,而他又是攻击型棋手,一般低水平棋迷是难以抗衡的,所以设擂胜率很高,颇有名声。
  我决定去试一试身手,便报名攻擂,那里用竹棚搭起一个高于地面的擂台。我由于第一次在台上面对观众,未免有点紧张。开局用屏风马的坚固阵式顶住潘炮的当头炮攻势后,他久攻不下露出破绽,我中局形势逐渐好转,心情才平静下来,结果我胜,得到一副象棋的奖品。事后潘炮询问我的年龄,知是14岁,颇给予好评,遂成为棋友。
  15岁那年,我来到富泉茶楼,当时杨官璘经常在这里下棋,我们首次相遇,杨官璘名气很大,曾获香港象棋冠军,又连年出征上海,战绩辉煌,早称“混世魔王”,有专斩小妖之意。我要求让二先,杨官璘自然应允。第一局我摆中炮跳马进攻,他用顺炮应战,我因有二先之利,始终掌握大先手,他无法扭转劣势而败下阵来。再弈第二局,又是我胜。于是杨官璘说,让不起二先了,以后我再与杨官璘对局,他只让先。
  大凡象棋大师,多在少年时初露头角,向象棋高手挑战得到磨练,逐步走向成熟、特级大师李义庭在16岁时,武汉已难找对手,号称小神童,便来到上海这个全国象棋活动中心,想找高手下棋。由于李义庭还是个少年,开始只能在各茶馆、区文化宫参加一些表演赛,跟二流棋手较量,渐渐胜多负少,得到了磨练。一个多月后,即1954年9月初,李义庭来到大新公司游乐场棋坛攻杨官璘的擂台,当时杨官璘在上海设擂五个月,迎战全国各地高手及攻擂棋手,共弈八百多盘棋,少见负局,因此对李义庭这个孩子有点轻敌。但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局李义庭先胜杨官璘。
  第二局杨官璘先行,李义庭守得坚固,经过兑于简化局面,和望较浓。但杨官璘输了首局,总想捞回来,求胜心切连走软着,反而逐渐陷入被动,结果又是败下阵来。李义庭连胜杨官璘两局,成为棋坛的特大新闻。这对于李义庭以后增强信心,勇攀棋艺高峰,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少年向高手挑战,除了必备的棋底外,关键是敢于战斗的棋胆,即不怕高手,充满信心,勇于拼搏,这是少年棋手应有的心理品质。开始时会多输棋,但不能气馁,迎着困难继续磨练,就有可能迅速提高,这是象棋大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闯过的心理关。如果见了高手就胆怯,输了棋就灰心,那样即使棋力与象棋大师相距不远,而会望而长叹,不得其门而入。
&&&&&&&&&&&&&&&&&&&&&&&&第五章
师  50年代初,广州棋坛双峰插云,陈松顺与杨官璘双双齐名。陈松顺原籍广东省台山县人,少年时棋才出众,被钟珍赏识,并收在门下精心授以棋艺。陈松顺艺成技高,40年代踏上江湖棋涯,他千里走单骑,逢人让双马,远征广西、贵州、云南等省无敌手。以后返粤赴香港与高手较量,战绩颇佳,新中国成立前回广州。
  1952年间,陈松顺坐镇大华酒家棋坛.设擂应众。我常去观看,觉得他的着法高超,不时有怪妙惊人之着,很是敬佩。当时一般的攻擂者,半个多小时就被打下阵来,每晚都要输几个人,鲜有能和者,更谈不到取胜了。12月26日的晚上,棋坛开场时,尚未见有人报名攻擂,叔父鼓励我大胆上阵。当时并未料到,这局棋竟成了我拜师于陈松顺的入门考试,对我后来的棋艺生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双方着法严谨,均无疏漏之处,兑兵卒后势均力敌,双方愿和。
  弈罢,陈松顺对我在失先的局势下扳平表示赞许,而观众则认为一个14岁的中学生竟与棋王打成平手感到兴奋,议论纷纷!叔父立即走上擂台,请陈松顺以后对我多加指点,陈松顺当场表示同意。从此,我每星期天利用课余时间找陈松顺老师学棋。
  陈老师教棋采用实践式、启发式、讨论式。他是职业棋手,每天在茶楼里对棋友下指导棋。我在旁观摩,只见他让单车、让双马、让五先的棋,走起来神出鬼没,我学到许多运子技巧与攻杀手段。当空闲时,陈老师便对我下指导棋。
  陈老师在晚上主持棋坛茶座,经常安排我作公共表演,给我提供了与职业高手对抗的机会。赛后陈老师帮我复盘拆棋,他总是强调要注重分析棋局形势,不单纯看子力多少,更要看子力位置及其作用。他认为下棋的战略思想务求进取,寻求变化。并提出练残棋的重要性,加强基本功。
  在陈老师指导下,我的棋艺突飞猛进,在1956年参加广州市中学生象棋比赛,以全胜成绩获得冠军。同年参加全市象棋赛进入甲组,对职业棋手朱德源、陈洪钧以及青年名手陈柏祥、卢锦钧,我均以1胜l和居上风,取得循环赛最高积分。但在总决赛时走一步大漏着,败于韩松坚而退居第3名。
  关于成才是否必须拜师的问题,要看具体条件。俗谓名师出高徒,是因为你找到名师来拜,同时自己刻苦努力才成为高徒,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无名师指点,棋艺提高会慢些。但同样在名师指导下,不同的人也会因各种原因未能成为高徒的,这就说明本人努力及有关良好环境也十分重要。
  王嘉良12岁时,是在街头遇师的。有一次,王嘉良来到街头一个棋摊,摆的是双马残局。他经过一番思索,认定找到攻杀答案,便主动攻擂,结果真胜了。摊主另摆一个车兵残局,不料王嘉良又胜了。摊主苦笑道:“这位小兄弟帮碗饭吧。”王嘉良杀兴正浓,怎肯罢手,要求摊主再摆局对弈。正在此时,只听背后有人说:“小伙子,到此为止吧。”王嘉良回头望去,得知是自己慕名已久的哈尔滨棋王金启槃时,不禁肃然起敬。于是离开棋摊来到金启槃的家,通过测试,王嘉良施拜师礼。从此,金老师把自己的棋艺心得尽心向王嘉良传授,并送给他许多棋谱阅读,使王嘉良的棋艺突飞猛进。
  事实上,也有许多小棋手找不到名师来拜,怎么办呢?也可以把你崇拜的-些象棋高于作为广义的名师。即虚心地学习他们的棋艺对局、作品。胡荣华回忆他的棋艺成长过程时,提到窦国柱、徐大庆、何顺安、徐天利、屠景明、朱剑秋等棋坛老师的帮助。他的棋功全面,与广采各家之长有关。杨官璘是自学成才的,但也曾向曾展鸿、卢辉、陈松顺请教过。
  因此,希望成为象棋大师的少年棋手,如果你未能拜到名师的话,也不要灰心,记住一句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帅焉。”
&&&&&&&&&&&&&&&&&&&&&&&&&&
第六章考验  据说古人学习武艺,登高山拜师,深造学成之后便下山闯江湖经受考验了。
  1956年9月,我离开广州,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之后,虽然不时仍得到陈松顺老师的指导,但终究要靠自己钻研棋艺,接受新环境的考验。
  天津是华北棋坛的重要基地,30年代棋风就很盛,当时涌现出高手田玉书,他是山东武城人,生于天津。1936年夺得天津市冠军,棋艺风格绵密细腻又灵活善变,曾战胜北京名将那健庭、张德魁,因而一度称雄华北,可惜在30岁左右英年早逝。
  我50年代中期来到天津时,老前辈庞霭庭担任市棋协主席,象棋活动相当活跃,内外赛事不断。
  我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下棋较多,庞霭庭、钱梦吾主持棋坛,经常约我去人民公园体育场、第一工人文化官、基督教青年会、市体育馆以及其他场馆,参加各种象棋比赛及公开表演,使我的棋艺得到锻炼与提高。
  当时津门棋坛名将众多,首推马国梁,还有马宽、王家元、薛占金等。马国梁是攻击型棋手,30年代末期对东北棋杰胡震洲,以1胜1和占上风,50年代杨官璘访问天津时,马国梁曾胜杨1局,但他去上海攻打杨官璘擂台时,输棋甚多。那时候我与马国梁共对弈4局,我2和2负。到70年代初再对弈,虽然我胜局甚多,但马国梁已年过半百,且身体欠佳。现介绍日之局,马国梁先胜黄少龙。
  马宽是职业棋手,棋艺风格稳健细腻。他常赴上海与各地名手会战,故在全国棋坛有一定名气。我与他共对弈4局,我1胜3和。
  王家元与马国梁、马宽三人并驾齐名,号称天津"二马一王"。王家元左手善画,以卖扇为业,对棋艺研究有素。我与王家元共弈8局,我5胜2和l负。
  薛占金当时是青年棋手,曾代表天津市参赛。从1956年至1958年间,我与薛占金在正式比赛及表演赛中共弈8局,结果我3胜5和。
  那时我经常应邀与天津市一、二流棋手作公开表演,结识众棋友切磋棋艺,获益良多。由于面对许多陌生棋路的对手,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经验,学习了北派棋手的风格,棋艺又进一步提高。
&&&&&&&&&&&&&&&&&&&&&&&&&第七章
芒  我在天津棋坛得到锻炼考验,需要进一步与外地更高手过招。
  1959年夏天,沈阳孟立国来津表演。他是东北青年棋手,当年获全国赛第8名,棋艺风格以攻杀见长,擅破象入局,有“杀象能手”之誉。7月5日,他对我在市体育馆公开对弈两局。
  1958年全国象棋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区预赛,华北、东北联合赛区设在天津,我担任大会裁判员,有机会结识外地棋手。在大会休息期间,天津棋坛老前辈钱梦吾建议,请王嘉良让我长先作私人赛,先后共弈两局,当时参加大会的许多棋手都在旁观看,结果我两局皆胜。现介绍11月13日在市体育馆下的第二局,黄少龙先胜王嘉良。
  1959年,王嘉良再次来津,跟我在市体育馆公开表演分先两局。第-局我获胜,第二局没下完,封棋时王嘉良残棋略优,后来没有续完。现介绍第一局,王嘉良先负黄少龙。
  以上对局,适值我20岁左右,处在棋手最富于战斗力的年龄段,下强手棋较多,棋力提高也较快。
  象棋大师通常都经历一个锋芒显露的时期,约在18至25岁之间。因为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最富于创造性,敢想敢干,不被权威名人所吓倒。特级大师王嘉良、李义庭、李来群、吕钦等都是在青年时期成名、跃为全国棋坛一流高手的,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富于创造性,布局战术创新,中残棋着法潇洒,不拘一格。
  参考我国文学家的情况,曹禺写出多幕著名话剧《雷雨》时,只有23岁。闻一多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时,年方24岁。郭沫若发表优秀诗集《女神》时年27岁。再参考外国科学家的情况: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伽罗华在17岁创立群论,爱迪生在21岁取得第一次发明专利,牛顿在23岁创立微积分理论,海森堡在24岁建立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在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等等。
  根据心理学研究,青年成才最高要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创新。
  2.情绪。对创作充满热情,情绪饱满稳定。
  3.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对从事的创造性工作充满兴趣。
  4.意志。为确定目标而努力,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5.性格。富于事业心与责任感,自觉勤奋,充满信心,谦虚谨慎。
  希望成为象棋大师而目前已崭露头角的青年棋手,可以按上述五个方面衡量-下自己,哪方面稍差的应予克服,哪方面不够的需要培养,这样你将会走上成功之路。 
&&&&&&&&&&&&&&&&&&&&&
功  1959年以后.大学里政治运动、下乡劳动较多,我很少去天津棋坛露面。60年代我大学毕业,留在南开大学任教很忙,不久我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棋类活动被禁止,直到1973年才恢复,这十多年我没有下棋。
  1974年恢复举办全国象棋赛,天津市体委派我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赛,大会在成都市举行,由于是多年停顿重新恢复,各地棋手参加踊跃,百余人欢聚一堂,热闹非常。赛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小组预赛,我所在小组出线的是孟立国、我和朱永康共3人。
  第二阶段进入甲组,即前30名决赛,碰到的大多为各省前两名强手。我缺乏大赛经验,又存在怕输求稳的心理,和棋较多,且负给于红木、陈柏样等人,虽然也有一些胜局,但抢分不足,结果跌落第16名。
  1975年全国赛预赛在上海市举行,我与胡荣华、柳大华、陈孝堃等安排在同一个小组,只取前两名进入决寒。我战和柳大华,输给胡荣华、陈孝堃,成绩不佳未能出线。
  1976年受唐山地区大地震影响,天津没派队参加全国赛。1977午全国赛在太原市举行,首先进行团体赛。我遇到的主要强手是王嘉良、胡荣华、蒋志梁。
  以上是团体赛对局,对于我起了热身锻炼的作用,接着进行个人赛时,竞技状态较佳。另外,通过前两次参加全国赛的经验教训,感到自己的布局战术比较单调,中局拼杀能力较差,虽然败局少,但抢分不足。此次个人赛前准备了一些布局新变例,并在棋艺风格力求改进,赛前充满了信心。
  个人赛分两个阶段进行,小组预赛时,我与杨官璘、柳大华等十多人分在同一组,竞赛方法规定,由每组的同名次棋手进行决赛。而大会分为6个组,即小组第1名进人前6名决赛。由于出线名额所限,竞争就变得十分激烈。我在战胜其他一些对手之后,9月21日与杨官璘相遇,我执红棋先行。
  双方愿和。
9月26日,我与柳大华相遇,这是决定能否出线的关键之战。赛前柳大华胜杨官璘,积分领先,我只有取胜才能进入前6名决赛,不能和棋。抽签规定我执红棋先行。
  先前我在1974年、1975年曾与柳大华交锋均成和局,故对此次比赛抱着平常心,由于执先,心理上感到很乐观,决定采用自己素有研究的中炮创新布局,预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当棋战揭幕后,旁观者增多,临场呈现一种紧张气氛。最后,我战胜了柳大华,登上小组首位,从而获得前6名决赛权。
  9月29日展开决战,由于28日晚去山西日报社表演至深夜比较疲倦,又不知首轮抽签结果。29日早晨知道是碰胡荣华,而且自己执黑棋后走,不禁在心里留下阴影,首轮负于胡荣华。
  10月2日决赛,与王嘉良相遇。因在团体赛时我曾败于王嘉良,而此局又是执黑棋后走,只能拼搏不能手软,王嘉良先负黄少龙。
  决赛另外其他几局,我对朱永康、钱洪发、梁文斌均和,最后我获得第3名。1982年国家体委实施棋手等级制度,我符合1974年以后获全国个人赛前6名的标准,被授予我国第一批象棋大师称号。
  一名棋手在奔向大师目标的征途上会经历许多考验,而作最后冲刺成功时,通常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技术过硬。包括开局战术、中局实力、残局功夫均应达到较高造诣。并应具有个人技术风格与特长。我过去棋风偏于稳健,布局战术运用偏于单调,1977年全国赛时有明显转变,如先手对熊高平一局采用中炮冲中兵急攻,后手对宋万昌一局采用鸳鸯炮反击,都是自己过去极少采用的。对柳大华一局,我创新祭出中炮直横车新战术,开辟了此局的新变化,而中局阶段双马盘旋配合车炮,取得局面优势。对王嘉良一局,后发制人施展残局功夫,大战一百多回合取胜。
  当前随着棋艺的发展,对棋于的技术要求就更高了。开局应掌握多种多样阵法,并对自己擅长的布局有深入的研究体会。中局要有敏锐的局面直觉与深刻的审局能力、算度能力,果断的决策与应变能力。残局善于取势,控制局面引向胜率较高的状态,等等。
  2,精力充沛。当时我39岁,年龄偏大,但这是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好在仍属年富力强之时,身体状况尚好。
  当前国运盛、棋运盛,社会条件对棋手成才有利。通常20岁前后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青年时期,记忆力强,专心致志,冲劲十足,是取得初步成就的最佳年龄段。精力充沛是指脑力与体力功能强,才能经得起多轮激烈大赛的拼搏要求、否则身体欠佳是难以支撑的。
  3,心理正常。一场大赛包括若干局棋,总会有输赢。要经得起赢,不松懈斗志;也要经得起输,不怨天尤人,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当前竞赛激烈,棋手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心理品质的要求就更高了。据专家认为,一场体育比赛的成功率,心理因素占30%,这对于棋赛也是合适的。尤其在双方棋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更显其重要作用。临场时棋手心理上的弱点,会表现为急躁、疏忽、胆怯、紧张等,引起心绪不宁,影响冷静思考。所以成熟的棋手在比赛中要善于调整心理,使之达到良好状态。
  4,经验丰富。这里主要指大赛经验,许多棋手都是经过多次大赛锻炼考验,经历多次失败、冲刺才获得最后成功。我参加过1974年、1975年两次全国赛,成绩都不大好。尤其是对待不同棋力、风格类型的对手,往往只凭主观单一的战术方针,不善于因人制宜。总结教训之后,在1977年全国赛中有所改进。
  当前对棋手在大赛中要求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别待强手与弱手,对待攻击型、稳健型、灵活型的对手,一局棋处于时间宽裕与时限恐慌,某轮赛前处于高积分与低积分等等,都能富于经验去应付,这样成功率就高些。
  5,机遇很好。我在小组预赛中,关键性的两局棋对杨官璘、柳大华,都是自己执红棋先手,这是抽签的运气。尤其对柳大华之局,如改为执后手下成和棋,则积分较低于柳大华而被挤出决赛前6名。
  机遇包括碰不同棋力对手时执先或后手、还有对不同强手在轮次上的先后次序,甚至还有别人的胜负影响对手分等,都会关系到一局棋的胜负与最后名次的排列。当然,机遇与技术比较而言只处于次要地位,棋赛胜负主要决定于棋力。当具备足够棋力的棋手是会成为大师的,而机遇不同会影响其成功的快慢。
&&&&&&&&&&&&&&&&&&&&&&&&&&第九章
  国家体委公布第一批象棋大师名单后,对于调动棋手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那如何理解象棋大师这个称号的含义呢?1982年时规定,男子须在1974年以来的全国赛中获得个人前6名才有资格晋升大师,而目前已扩大范围,即1956年来历届全国赛个人前16名便可具备资格。
  1984年七星杯象棋国际邀请赛期间,有位棋坛前辈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象棋大师的概念是否应与象棋运动健将不同?是否仅限于运动成绩标准,要不要包括文化修养方面的因素?这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因为象棋不仅仅属于体育竞技,它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密切的联系,象棋集竞技、艺术、文化、科学诸因素,合为一体融会贯通。从更高的严格意义上说,象棋大师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正如国画大师、音乐大师、戏剧大师、书法大师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一样。
  象棋大师的努力方向,通常都是在运动技术上精益求精,向特级大师的目标挺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象棋事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也应该有少数人重点从事理论、教练、裁判以至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整个象棋运动的发展。
  我感到自己是业余棋手,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训练与参赛。尤其是年龄偏大了,棋艺高峰期已经过去,再向特级大师冲刺已无可能。另外,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有利于进行理论研究,探讨一些空白领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较全面地符合象棋大师的称号。
  80年代我退出赛场,1984年底创办了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把象棋课教学、象棋队训练与象棋理论、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十多年来,我对象棋理论、科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撰写在《象棋开局战理》、《象棋实战中局谱》、《象棋对策论》、《象棋教材·第四卷》及其他著作、论文中。 
&&&&&&&&&&&&&&&&&&&&&&&&&
人  象棋事业需要有广大业余棋手作为群众基础,而职业棋手又多是从青少年业余棋手选拔出来的。所以培训业余棋手就成为象棋事业的基本建设。
  70年代后期,我在天津市少年宫兼任象棋教练、培训过一批少年棋手。80年代中期,转为主要在大学里推动象棋。记得1984年在合肥举行全国象棋团体赛期间,召开过一次名手座谈会,我首次提出在大学里培养高文化高棋艺的棋手问题,当场得到谢思明大师的响应,事隔不久谢思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5年秋,我在南开大学开设象棋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面对全校学生,凡通过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学分。这是一个创举,从此象棋作为一门科学,登上高等学府的大雅之堂。
  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首次开设象棋课时,报名者十分踊跃,遍布18个系的本科生、研究生达200余人。象棋理论课讲授开局、中局、残局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把理论分析与实战局例、介绍棋手风貌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成立校象棋协会,举办比赛、讲座、表演等活动,促进象棋的普及。另外又成立校象棋队,选拔尖子学生棋手进行训练,作为提高棋艺的组织形式。
  南开大学象棋队坚持业余训练,取得明显效果,在历届全国高校象棋赛中战绩辉煌,先后获得男子、女子、团体、个人冠军20多次。为了引进人才,南开大学每年优惠降分录取二级棋士以上的象棋特长生,这是向往大学的少年棋手的福音。
  十多年来,南开大学象棋课的学生近千人,大部分已毕业。在全国各地各个工作岗位上,许多人仍然喜爱象棋,成为传播象棋的种子,这对于普及象棋是有深远意义的。
  古人学艺,有琴、棋、书、画四门,这里所讲的棋包括围棋和象棋。宋代名人李清照、刘克庄、文天祥、洪迈等都喜爱象棋,视为高尚的文化活动。现代教育包括音乐、书法、美术,也应该包括棋类。因为教育目标的一个侧面,包括提高人的智力与心理素质,而象棋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象棋比赛是一种智力竞技,棋局变化遵循确定的客观规律,要求人们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时棋局千变万化,可口锻炼人们的辩证思维,提高头脑反应的灵活性。因此人们把象棋称“智慧的体操”,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下棋除了比棋艺,还要较量心理素质。面对高手或面临困境,要敢于迎接挑战;当处于紧张对杀局面时,要沉着应战;当进入优势局面时,仍应保持冷静的头脑,不骄不躁。象棋比赛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象棋寓教于乐,它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追求象棋大师称号的少年棋手来说,恐怕都会碰到一个难题,即如何处理上学与下棋的关系。这要视各人的具体环境、条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大体有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以下棋为主,通过少年体校进入专业队,成为职业棋手,有机会则附带补习文化。第二种是先以下棋为主,晋升大师后转为以上学为主,毕业后也将从事棋艺工作。第三种以上学为主,毕业后以工作为主,但始终兼顾下棋,等待条件成熟时,也许会转为职业棋手或棋艺工作者。
  随着专业队体制解体,而社会对人的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取第一种模式而成功的人会趋于减少,而第二种模式的人会逐渐增多。我认为,到21世纪时,大多数人会采取第三种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当然,除了极少数天才棋手例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初学者用什么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