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建礼堂乡村建设资金申请报告告

营造新气象 塑造新农民——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研究_
您当前的位置:&& >>
营造新气象 塑造新农民——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研究
市委党校第48期县处班第一组第一课题组
时间:&13:21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恢复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格局,人口快速流动,原有公共空间的组织和制度化形式有所弱化,人们置身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之中,富了口袋,空了脑袋。农民的精神家园与乡村新型共同体如何重构?这是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首要问题。
最先发端于临安的农村文化礼堂是对重构乡村新型共同体与农民精神家园的有益探索。农村文化礼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它是一个地域里社会关联与人际交往的结构方式,具有某种公共性并以某种建筑空间形式固定下来的公共空间形态。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将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项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实事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期,市委党校第48期县处班部分学员就如何发挥文化礼堂作用开展调研。
一、嘉兴农村文化礼堂的历史和现状
礼堂一词最早来源于《&传》:&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於礼堂写定,传於其人。&是指古代习礼的讲堂。到唐朝,礼堂开始指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西域传下&大食》:&有礼堂容数百人,率七日,王高坐为下说曰:&死敌者生天上,杀敌受福。&&我们党向来重视礼堂建设。1951年初,邓小平在决策修建重庆大礼堂时曾说:&我们不仅要有生产工厂,还要有政治工厂。&这个政治工厂,指的就是大礼堂。第一次礼堂兴建高潮,在建国初期。农村则稍晚于城市。火热的集体生活,造就了热热闹闹的礼堂;礼堂外的露天电影,铸就了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由于社会从政治重心到经济重心的完全转型,以及乡镇企业的兴起,一个个喧闹的礼堂变成了荒寂的空场。作为一个大而无当的建筑,绝大部分的礼堂都被拆除。遗留下的,大都已经变成仓库、厂房、学校,或者完全废弃。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呈现了井喷的增长。从中央到地方,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如&五个一&工程、东海明珠工程,如&农民书屋&、&文化示范户&,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一些农民的精神需求,但感觉是&隔靴搔痒&,农村、农民&文化饥渴&依然存在。因此,从2013年开始,省委市政府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龙头,试图从体系、系统、根本上来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需求。经过2013年&试点建设&,全省已建成1337个,嘉兴已有132个文化礼堂投入使用。2014年截止9月底,我市已建成70个,实现年度重点建设计划78个的89.7%。预计到年底我市文化礼堂总数可以超过250个,农村村的覆盖率可以超过30%。
关于文化礼堂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项:
1、繁荣农村文化
文化礼堂,现在可以说的上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舞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平台、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的主载体。从主舞台来看,每年都有十多项活动,从春季的迎新活动、联欢活动,夏季的民俗活动和夏令营,到秋季的中秋纳凉、重阳敬老,冬季的文化下乡,以及结合当地特色的各类文艺演出、电影专场等等,农村多了个文化阵地,农民多了个展示平台。从主平台来看,除了文艺活动,人们在这儿可以得到各种实用技能、科学知识、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教育培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都在这儿举行。从主载体来看,各地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彰显地方特色。如嘉善县将&善文化&人文内涵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通过挖掘传承&善文化&基因筑牢文化礼堂之&魂&,使文化礼堂成为&向善、学善、扬善&的精神家园。平湖市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引入&乡村记忆&展示,传承优秀文化,记住乡情乡愁,以&源于百姓、贴近生活&为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一村一品&。海盐县五味村,充分利用南北湖旅游资源,精心筹划,着力将传统文化展示、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礼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提升农民素质
农村文化礼堂承担着以前农民夜校的职能,除了各类知识技能下乡,提高农民知识技能的同时,还统一组织开展了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依托农村文化礼堂这一有效平台,广泛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各类宣讲活动,场场有主题、月月有宣讲、年年有计划。例如,在桐乡坝桥村农村文化礼堂开设的&湘溪青年大讲堂&,讲课内容就包括,&电子商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青春态度&爱心传递、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企业发展之路、洲泉人文、文化的力量、摄影知识讲座&等等,姑且不问讲课水平高低,能开出这样的菜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农村文化礼堂的魅力。
3、促进农村和谐
对农民来说,大道理不好听、不要听,他们只爱听、只相信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各地还是能够考虑农民这方面的特点,如嘉善县建立健全以&形势政策宣讲团&、&百姓课堂宣讲团&、&善文化&百姓讲师团&,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宣讲体系,从基层、从群众中挖掘和培育反映&真、善、美&主题的百姓故事,说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宣讲活动&接地气、入人心&。如平湖市启动&基层好声音&活动,以&讲讲好政策,谈谈心里话;说说百姓事,暖暖群众心&为主题,收到良好成效。桐乡市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组织165名住村干部,在文化礼堂面对面地向农民群众宣讲,谈琐事,拉家常。我们听到的几件事情,也说明了文化礼堂在促进农村和谐方面的正面作用。一个是桐乡高桥镇党委蔡书记举的例子,拆猪棚工作,本来政府建议分两步走,百姓参政议政,决定全拆,结果顶着不拆的人不仅受到政府方面的压力,还要遭受村民的指责和白眼,即使是&强拆&,老百姓也站在政府一面,拆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现在真是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啊!)。另一个是平湖当湖大胜村陈书记介绍的例子,几个老太太来村部上访,刚好碰上村文化礼堂有戏曲演出,话没讲几句,演出开始了,锣鼓一响,老太太都看演出去了,演出结束老太太也回家了,从此就没来上访过!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家子弟离开家乡,外出寻找自己的梦,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空间的距离缩短,却把心的距离拉远,&梦里水乡几多愁,江南烟雨洗尘忧;灯影桨声留客驻,小楼把盏待雨休。&文化礼堂也成为居民释放激情、传承乡土文化的大平台,外出的游子也在一个个&精神家园&里找到了心灵栖息地。
4、推动村民自治
在推动村民自治方面,农村文化礼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的农村村民自治,我们感觉一直停留在&你要我治&的阶段上,基本上都是政府在上面推动,自治内容、治理方式、游戏规则都是上面制定,按照中央政策制定,层层推动,政策和方式难道&放之四海而皆准&,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把政策贯彻好,与实际结合好,还得通过适当的平台和载体,与农民自下而上的&主动要治&对接好,才是根本。从桐乡德治、法治、自治&三治& 建设的实践来看,农村文化礼堂正承担着平台和载体的作用。我们觉得,文化礼堂系列的培训教育宣传活动提升了农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各种的氛围营造、乡风文明推进夯实了农民的德治基础;桐乡成立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大事一起定、好坏大家判、有事大家干,上面举的拆猪棚就是百姓参政议事的实例,给我们提供了农村自治的范式。
二、实际运作中的矛盾困惑及原因分析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虽然文化礼堂在农村各项建设中作用明显,但实际运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内在的矛盾和困惑令人深思:
1、数量与质量
文化礼堂作用的发挥,与文化礼堂建设中的数量取向抑或是质量取向,有非常大的关联性。
农村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农村人口数
村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村)
村均人口数(千人/村)
图一是全省各地农村基本状况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一是我市农村村数仅高于舟山,不到村数最多的温州的15%,也就是说,按每村一个礼堂的最大可能,我们最多也只有807个,余量很小,所以宁可提高标准,建一个成一个,也不要过几年再拆掉重建。二是我市平均每村村民数全省最高(实际的数字要高得多,如果包括流动人口的话,最多的村实有人数可以达到10000人左右),是最少的金华的3倍还多,也就是说,同样的标准,金华一个农民享受的文化礼堂面积,等于我们三个农民才能享受。三是嘉兴虽然平均村域面积列全省第五,看似聚集度很高,其实不然。我市地处平原,适宜居住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地市,一个村往往分成十几个、几十个相对集中的点,农民居住的天然分散性尤为突出,文化场馆的布局很困难。而浙南、浙中地区,村小不说,全村可能只有几个甚至只有一个聚集点,还有家庙祠堂可供依托。四、我市农村交通便利,村与村之间没有明确地理界限和地理阻隔,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集聚度有较大的改善,共享文化资源较为方便。同样15分钟,嘉兴的农民可以跑到其它的文化礼堂,南湖和秀洲区的大部分农民可以跑到城市共享公共文化,而其它地市的村民相对较远,难以共享。从上述分析看,我市文化礼堂建设应该抛弃数量取向,注重质量取向,条件不成熟,宁可缓缓,少一些数量,多一些精品。
2、活动与经费
市场经济,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文化礼堂,要比较正常的开门活动,据我们测算,大概需要10万元左右,包括一年10次左右的活动,5万;专职文化管理员,3万;维护更新,1万;清洁保养,1万。我们在调研中,每次都问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多少,答曰几十万。文化礼堂的补贴有多少,答案不一样,但感觉回答的都是建设补贴,活动补贴的很少,或者采用其它的方式,如三下乡就不收费了,但实际上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包括接待、茶水之类。如果一个村的收入只有50万的话,没有一定的管道输血的话,是很难保证正常的活动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开始一两年热热闹闹,三四年之后就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有人来就开下门,没人来就铁将军把门,钥匙挂在书记屁股后面晃悠。村民就会说,还不如租出去,一年还收入个10万8万呐!
3、参与度与内容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文化礼堂的活动参与度很难统计。首先,怎么算&参与&很难界定。其次,有的活动有特定的参与对象,如夏令营。第三,村民来去比较随意。但是,总体的参与程度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是文化礼堂容量有限。我们调研的村中,平湖鱼圻塘村和桐乡坝桥村最大,因为是老礼堂改建,大概有200-300个座位,因为只有一层,最多估计能容纳400人左右。桐乡联庄村最小,因为用村部会议室(可能是食堂)改建,估计最多只能容纳50-60人。二是活动有限,即使活动开展的较多的平湖大胜村,也仅有人次,扣除重复因素,与2310人的村平均人口规模相比,人均不到1次。三是活动的宣传也不到位,规定动作是一个方面,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连组织者都心里没底,当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宣传。
4、规定要求与群众需求
按照文化礼堂设施建设指南,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展陈设置要求、礼仪活动要求都比较多、也比较详细,有关人员花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也没有硬性要求必须这样做。可是因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验收标准》(试行)有硬性的考核,达不到85分或者有否决事项一律认定为不达标,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政策就不能享受。一些要求变成了规定动作。这些要求与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否合拍,答案却不全是肯定的。比如,村歌,作为特色加分项,可以得1分,今年又列入&七个一&,前置条件是群众广为传唱。这个要求绝对不是群众需求,国歌也就罢了,你看什么时候有过省歌、市歌、县歌了,我们一说文化,必定想到歌曲,于是村要有村歌、企业要有&xx之歌&,仿佛不这样就没有文化似的。至于村规、村训等,形式主义多于实际内容。再如,文化长廊,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等内容,验收标准是:&既可设置与文化礼堂之内,也可单独建立。&从实际考虑,这两个地方均不是很合适,相对而言,文化礼堂墙壁上更好一点。因为从我们实际调查来看,单设美观,但是做工一般的,日晒雨淋,很快老化,平常很难看(考核时另当别论),还有受到人为破坏的,特别是现任领导的图片。做工考究的,成本高不说,更新还不容易。有的村里挂在走廊上,我以为倒是勤俭持家的做法,既便于观看,又便于更新。怎奈考核就得不到分了。我们认为,一些&软杠子&、弹性模块、柔性操作方式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和采纳,更能发挥村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旦转变为硬性指标、刚性操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三、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对策思考
如果要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保证其活力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要想农村文化礼堂有持久的生命力,首要的是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如果要有更好的发展,还必须加大投入。钱从哪里来,光靠政府显然是有限的,财政3年3000万,力度应该是很大的,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来自政府的直接扶持力度不会比发起这项工作的初期更强,这是肯定的,倒是间接的转移支付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指望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那是不现实的。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政府,还有谁?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后的支出要由村民大会说了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砍了!村域内企业主(家)?有可能,但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保证钱用于文化活动而不是落入村领导的私人腰包,并拿出相应的权益进行交换,如活动的冠名权、村里的功德碑等。村民?有可能,一些外出功成名就的人,很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但是真正实力雄厚、有造福桑梓情怀的人,上级政府拿走了,他要为家乡作贡献,村里的舞台太小了。最后还有一类就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非赢利性组织!当前这类组织又少,又没有实力,我们还喜欢怀疑其动机,今后也许有可能,但也需要宣传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台州建立文化礼堂理事会的做法,似乎符合这一趋势,我们有的村也在搞,如果能通过制度的方式,建立责权利结合、建管用一体的机制,并通过这个机构来筹集、管理、使用经费,这也许是保障文化礼堂长效运行的一个现实途径。
农村文化礼堂是村民的舞台,活动的内容应该适应村民的需求。一般的来说,文化这种东西,是要有钱有闲的人消费的,农民钱不多,闲也不是很多,所以要适销对路。钱不多,说明他的钱主要还不是用于文化消费,所以,太&高大上&或者说阳春白雪的东西,农民还消费不起,农民更喜欢那种自编自演的,用的是地方文艺形式作为表演方式的演出,比如嘉善的&宣卷&、田歌,平湖的&钹子书&等。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强创作,鼓励这些民间艺人多创作一些反映身边人身边事的节目;第二个是加强节目的推广,嘉兴农村区域并不大,口音虽有差别但绝对能听懂,所以有好节目要想方设法让他多演,建立村级交流巡演制度,在演出中再不断锤炼完善,争取发掘出好作品、打响品牌。如果一个人费了好大劲创作了作品,演出了一场或几场就偃旗息鼓了,那谁还有积极性。闲不多,是当前农村的实际状况,中青年农民群体,要么在企业打工,要么奔波在创业路上,没工夫也没兴趣参加文化活动。老年人群体实际还是干农活、带孩子的主力,&老+小&组合,其爱好可归结为戏曲+电影。还有一个群体是学生,他们基本上是组织对象,是特定活动的参与对象也是演出力量。所以,文化礼堂的活动要有度,要多在农闲(学生是假期或周末)和晚上时间安排,最好与当地传统特色活动如庙会等结合,接地气、借人气、促活力。
有了舞台,想要旺起来,还得有一支好的队伍。队伍建设要分几个层面:一是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海宁出的政策很好,一个村配一个,年收入3万左右。这是骨干,要担负组织活动、开展培训的重要任务,这个管理员要姓&文&,不能做&万金油&,什么活都让他干;也不能借机安排多余的村干部,每天开开门、打打水、扫扫地,其它啥也不做。二是志愿者队伍。例如建立村级农村文化礼堂能人资源库,吸收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一批农村宣传队,挖掘一批草根艺术家,登记一批文化热心人,帮助并参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等文化活动。三是指导老师队伍。要辛苦县、乡两级文化干部,最好是结对帮扶,或者集中培训,然后跨村甚至跨乡组建演出队伍,集约使用文化人才资源。
文化营造氛围,文化也需要氛围。举个例子,国庆期间,我路过萧山上河镇梅坞村,在他们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清早,到村里转了转,看到他们在修家庙,280几户人家,捐了240多万元,当然他们都是一个姓,传统家族观念还是根深蒂固,捐不捐、捐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有多捐没有少捐!因为这关系到在家族中的认同和地位,这就是一种氛围。费孝通老先生老早就提出一种社会学概念,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我们很少有单姓村、基本没有家庙祠堂,因此,嘉兴人的人情观念相对比较淡漠(哪怕对亲人也是如此),对老人的孝顺、对朋友的义气做得都不是很好。当然,缺少传统文化的传承滋养,同时也少了传统文化的许多束缚,比如&差序格局&。所以,我们的文化礼堂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体格局&,超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这方面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这方面,桐乡&三治&建设中的三团模式,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对此作了有益探索。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三条,文化礼堂的作用就算真正发挥出来了。
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都有一根无形的绳子,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富贵归乡,叶落归根。《&本纪第七》对此有传神描述:&人或王曰:&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一代人杰项羽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普通人乎!所以,发挥文化礼堂作用,千万不能忽视乡情。一是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要把礼堂作为社区独特的景观来创造,作为生活环境来永续经营。文化礼堂的建设用材、色彩一定要来自这块土地,它应该融入山水,融入每一个农民的人生,这才是乡土的色彩,才是乡村生活的色彩。一个具有社区感、让农民自豪的新农村,势必在景观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二要鼓励居民关心居住环境,透过集体努力甚至自力营造来创造更具品质的生活空间。三是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打造&网络家园&,讲好&家乡故事&,把所有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村容村貌的改善、村民的音容笑貌通过网络呈现在每一个远方游子眼前,是发挥文化礼堂作用的新途径。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营造一个公共空间,而是在建造一个新农村、营造一种新环境、塑造一代新农民。
& & 课题指导老师& 方复祥
& & 课题组成员 &李云飞 方建良 吴晓东 方晓烈 宋永明
& & 执笔& 宋永明
搜索栏目:
─基层党建视频
─法制教育视频
─典型经验视频
─市场经济视频
─实用技术视频
─新农村建设视频
─科普知识视频
─文化体育视频
─计划生育视频
─农村卫生视频
─政治理论视频
─经营管理视频
─卫生健康视频
─乡土课件视频
──基层党建
───党建经验
───先进事迹
──经营管理
──实用技术
──法制教育
──科教文卫
───科普知识
───文体卫生
──理论辅导
──2009课件观摩评比
─时代之子视频
─红色电影
关 键 字:7版:学习与思考
报纸类别:台州市
所属地:台州市
发行地区:黄岩区
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
广告电话:
往期回顾:&
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王 正
&&&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入年度十大实事开始,至今浙江大地已涌现出一千三百多个农村文化礼堂。&&& 身处乡镇街道第一线,在深刻体会到各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极大热情和接触到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建设文化礼堂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盲目投资新建设施;有的村文化礼堂存在模式化,千人一面,缺乏特色;有的地方文化礼堂虽然建起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建设文化礼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才能不陷入形式主义的窝臼,才能取得最大的实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为什么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是农村行政村人口规模不一样。如在澄江,大的村如东岙村,人口超过三千多人,小的村如沈岙里村,人口不到四百人。如果是地处我区西部山区的小山村,人口只有百余人,少得可怜。&&& 二是各村人口构成不一样。有的村临近城区,村民文化素质较高;有的村尤其是小山村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的村由于民营企业发达,村民留村就业多,同时吸纳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者。而有些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经商或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的村民。人口构成的不一致导致了文化需求的不一致。&&& 三是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办文化的资源充足,潜力很大;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办文化礼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各村原有的文化设施不一样。有的村凭借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新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文化设施,在文化礼堂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有一些村由于种种原因,文化设施尚处于”一穷二白“状态。&&& 五是各村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特色不同。前几年,澄江街道开展了“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涌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如凤洋村的橘文化、名人文化,岙口村的松岩山传说,桥头王村的木质工艺品制作,在街道内甚至全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各村人口、文化现状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模式化,而应该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 二、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一是“因物制宜”,兴建文化礼堂设施。&&& 根据各村现有文化设施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兴建文化礼堂设施。一是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村的物质基础,选择物质基础较好的村作为示范点,然后分类推进;二是根据各村物质基础不同采取不同的设施建设模式。除了有条件的可以新建外,或把新建村部改造成综合性文化场所,或充分利用庙宇、祠堂改造,或依托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或升级原会馆、俱乐部。同时,还要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做好从分散型到集中型,从单一型到多元型的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礼堂的设施利用率。此外,在“两堂五廊”建设上,应根据各村原有设施的差异,或结合当地现有的“展览室”、“陈列室”,或结合当地“民间工艺”,或结合当地“古宅”“史迹”保护,建设文化礼堂。&&& 二是“因村制宜”,彰显地域特色。&&& 结合各村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以我区为例,就在彰显特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打造“主题”文化礼堂,如桐树坑村利用历史资源,建起革命史迹陈列馆;二是打造“非遗”文化礼堂,如十里铺村依托高跷、抬阁、庙会等各项非遗项目,将文化礼堂建设和“非遗”的传承保护相融合;三是打造“节庆”文化礼堂,如凤洋村举办橘花节、柑橘节,溪头村举办桃花节,沈岙村举办竹笋节,这些村的文化礼堂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融入文化内涵;四是打造“道德”文化礼堂,将历年来评选产生的各类“好人”展陈公示,将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传递给村民。&&& 三是“因人制宜”,培育农村文化队伍。&&& 首先,要挖掘村里的人力资源,就地取材,物色好热心宣传文化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与艺术修养,懂民俗和礼仪的文化礼堂管理员,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其次,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村里组建几支文体骨干队伍,把农村的“草根艺术家”聚集到文化礼堂中来。在组建农村文化队伍时同样要立足本村,有什么人才组织什么队伍,爱好什么活动的人多就组织什么队伍。特别要注意把村里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如院桥繁荣村是工艺美术村,就组建了工艺美术队伍。新前七里村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就组织了多支武术队伍。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乡村大使”和乡村知识分子(教师、医生、农技人员)在文化礼堂建设的独特作用。&&& 四是“因时制宜”,开展礼仪活动。&&& 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把文化建设同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以传统节日、乡风民俗为节点,根据各节气、民俗时令,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礼仪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农民群众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在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怀念先贤,祭奠祖先、家人团圆、尊敬老人等各类节日民俗活动。二是在儿童入学、村民结婚、老人寿辰等特定时节,组织开展“七岁开蒙礼”“新人入村礼”“孝老爱亲礼”等一些文化礼仪活动。三是结合各村的时俗,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民俗活动。通过“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 文化礼堂建设实践说明,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使文化礼堂的建设贴近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贴近本地农民的文化口味,贴近农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赞成、满意、高兴,才能实现预定的价值目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使文化礼堂之花长开不败。(作者单位:澄江街道)
文化周刊文娱?运动 心情港湾休闲旅游 学习与思考媒体看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