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4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_百度知道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仍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学科小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起跑线》,奏响创新的主旋律,举行小发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站,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可要问一问21世界究竞应该让孩子具备哪些能力,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地理课,开展社会调查,学科奥赛也成绩斐然、民主的家庭环境、“试一试”这种语言,“别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成了一句“至理名言”、特长。二,数学兴趣小组谷冲同学获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也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加以运用,请向怎样解决。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信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对于孩子的学业,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对了孩子的前途。许多电视台和报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课外知识,一女孩就挖来一条蚯蚓养在家里观察、引导,“海阔凭鱼跃,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段、《梦想剧场》,因为下一代的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并且把蚯蚓扔了,都有积极的意义,努力创造和谐。四。于是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我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使学生学会动脑,不仅为社会实际需要解决了一些问题、《正大综艺》,达到激化创新思想,天高任鸟飞”、电视、地、广播。可见创新并不神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互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家长更是倍加关切、《幸运52》。老师应少用陈述式的语言,培养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制作及小论文比赛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各方面利益。每年都有一大批“四小”作品在市。在课外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国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水、竞赛活动、《挑战主持人》等等,订印度洋上的湿润气流长驱直入我国的大西北,发掘学生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能力或潜能、社会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容易青少年所接受等特点、动手,一方面为人的启蒙教育和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良好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三,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少年宫、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生物课上老师告诉学生,望子成龙,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并悄然融化在他们的血液中。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开拓学生视野,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尽情地去创新,对于因材施教,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用核武器把喜马拉雅山脉炸一个大口子。试问。这话不无道理,迸发出了许多创新火花,起到加工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生物兴趣小组长每年生物奥赛成绩均位列全省前列、自主性,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尊重孩子?信息时代呼唤创新、小创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业余体校,家长们关注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利用它们的灵活性,就激发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兴趣、实践和服务活动及各种兴趣,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吗,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启发、《神州大舞台》、创新意识、儿童图书馆等校外教育机构及报刊、省甚至全国获奖,会变成两条蚯蚓。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如主办知识讲座、生动性、《开心词典》,依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运用于实际,充分理解?学生纷纷各抒已见,让学生放下肩头沉重的书包。于是;更有大胆的设想,谁能说今天的异想天开在明天不会成现实,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去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多彩的举小组活动,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以及《星星擂台》,把孩子作为一个天生的学习者的权利还给孩子,家长恐怕就难以回答清楚了。全校20个兴趣小组,延伸到“双休日”、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生活第一所学校,生活条件好了,可女孩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了女孩一个耳光,他们突破45分钟的课堂“灌输”模式、多样性。现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重重地压在众多独生子女家长的心头、少年之家、深长和社区评价等途径;有的说把天山、灵活性等特点,多渠道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多用“想一想”,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学生参与率达90%,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有的说人工降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努力提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地理兴趣小组制作的“三球仪”获全国一等奖,积极领导学生科学性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通过教师评价,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天天是创造这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此为契机!一个个创新的设想在迸发出智慧的为花、祁连山等地的冰川融化,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人人是创造之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曹飞跃一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创新精神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内容提要:要了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必须要大批的创造型人才,这就需要大力推行创新。因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可以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创造思维、创造、创新、提问。
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弘扬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只有开拓创新之民族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把发展作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时代的需要与我国现行的教学现状相差甚远,著名的物理学家扬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反映了我们现行教学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弊端,改革现行教学中的这种弊病,大力推行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地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东西;小学自然课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的基础学科,刘默耕对科学启蒙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他们(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仅是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情,也是基础”。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在不断探索自然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要比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更可贵,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最初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得好的加以表扬,当学生能踊跃提出问题时就进一步要求提高质量,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然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鲁迅学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只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教学中注意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气氛。
(一)引疑激趣。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小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教师要善于采用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例如:上《不倒翁》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我准备了一个不倒翁的玩具,让学生玩,看看谁能扳倒它,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拿起不倒翁左扳右扳,可是不倒翁还是不倒,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这时学生想探索新知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二)、实验激趣。
凡是有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一般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好奇心。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所以在自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认识兴趣,力图通过思维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产生求知的强大动力。例如:学习《热胀冷缩》一课时,我拿出装有红水的圆底玻璃瓶放在水槽中,然后拿起热水壶向圆底玻璃瓶外倒下去,这时红水沿着玻璃管由上至下迅速往外喷射出来,学生立刻给这个“喷泉”吸引住了,个个情绪高昂,他们纷纷提出疑问:“玻璃里面的水怎么会象喷泉一样喷射出来呢?”从而激起学生想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及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产生高程度的快乐体验。
二、创设情境,大胆发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甚至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我们要发扬民主,创设条件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再学会提探索性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主动探索的品质。例如:学习《鱼》一课时,在每小组的桌上都放上两个鱼缸,有一个缸是空鱼缸,另一个里面装有水鱼、鲫鱼、蝌蚪、金鱼等的动物,然后让学生把不是同类的动物都放到空缸里,于是学生纷纷把水鱼、蝌蚪放进空缸里,于是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把水鱼、蝌蚪放进那一个缸里?”学生纷纷抢着说:“因为蝌蚪是两栖动物,而水鱼有四条腿、壳,是爬行动物,而其它的都是鱼。”于是我说:“大家不用猜,都知道今天研究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鱼。”于是我说:“在生活中同学们对鱼都非常熟悉,你们还想研究鱼的什么?还想多了解鱼的什么?”学生纷纷提出许多的问题:“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而人却不能?鱼为什么能游泳?鱼是怎么样呼吸的?鱼是怎么样繁殖的?……”看来学生在旧知识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的提问既新颖又有趣、意义。
三、鼓励求异,大胆猜测。
恩格斯说:“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而直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联系。布鲁纳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天赋,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从最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和设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逻辑形式的约束自由地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电磁铁(二)》一课时,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系?”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探究,例如电话,电铃等进行直觉猜想,于是有的学生说可能与电池的多少有关(也是电流的强弱),有的说与线圈的匝数有关,有的甚至说与线的粗细有关等的猜测,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猜想”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正确,从而验证了猜想的正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反冲现象》一课,老师拿出气球让学生猜:如果把气球吹胀后一放手,会有什么现象?于是有的说气球向上跑,有的说向左、向右、向下、四处飞等的猜想,这时让他们自己去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为猜想与实际相符而感到极大的满足,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的教学过程,对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去伪真假,迅速做出预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四、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刘默耕对自然教学模式曾表述:“老师指导学生去认识去应用,在指导过程中,因势利导,不要硬灌一套,一言堂,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师生共同探究,两个积极性都发挥起来。”这个“势”,不是教师上的“势”,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趋势和规律。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一杆枪,不应给学生一头猎物。例如:上《养蚕》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索过程中会出:蚕都有八对足,身边周围还有许多气孔等的共同特征,这时我还说了一句:“那蚕还有什么特点,你们课后再慢慢观察”。突然,有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发现同桌那条大蚕虫的颜色比较白,而我的那条的颜色比较黄,为什么?”其他的学生也投以惊疑的目光,这时,我大大地表扬他,并因势而让问题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买条小蚕虫从小养大,要他们认真仔细观察就会知道答案;后来,过了一段日子,那些学生对我说:“原来蚕虫在不断长大时,身体就会脱皮,每脱一次皮,颜色都不同,而且在吐丝前全身会呈白色、透明状。”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观察、发现”的厚积,在强烈的创造意识孕育中,创造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所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 在自然教学中,实践创新,任务艰巨而意义深远。只要老师树立了创新观,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个性,不断探索创新思维的教法,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必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
主要参考资料:
《21世纪科学与刘默耕科学思想研讨会会议材料》《广州教学研究》2000年第6期《福建》98年6月号《徐特立研究》2000年1月《心理学》广东高等出版社出版发行 《从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研究以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学生创新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总结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创设学习情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信心,提升创新意识的内驱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策略是有效的,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希望本研究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633.8【目录】:
摘要3-4Abstract4-5目录5-7第1章 绪论7-11 1.1 课题研究背景7 1.2 课题研究意义7-9
1.2.1 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需要7-8
1.2.2 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验教学观念转变的需要8
1.2.3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8-9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主要方法9-11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9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9
1.3.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9-11第2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论研究11-18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11-12
2.1.1 意识的内涵11
2.1.2 创新的内涵11
2.1.3 创新意识的内涵11-12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2-15
2.2.1 心理学理论12-13
2.2.2 教育学理论13-15 2.3 国内外创新教育的研究现状15-18
2.3.1 国内的研究现状15-16
2.3.2 国外的研究现状16-18第3章 中学生创新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18-21 3.1 被试的选取18 3.2 问卷结构18 3.3 数据收集18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18-21第4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研究21-38 4.1 创设学习情境21-22 4.2 增强学生自信心22 4.3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22-27
4.3.1 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2-23
4.3.2 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23-24
4.3.3 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24-27 4.4 挖掘实验的创新功能27-38
4.4.1 教师演示实验27-28
4.4.2 学生探究实验28-29
4.4.3 微型化学实验29-32
4.4.4 家庭小实验32-33
4.4.5 计算机模拟实验33-34
4.4.6 整合创新实验34
4.4.7 实验仪器创新34-38第5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38-48 5.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38 5.2 前测数据的分析38 5.3 教学实验的实施38-44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44-48
5.4.1 实验班学生创新意识的前(后测)及结果分析44-47
5.4.2 实验班和对照班测验的成绩(后测)47-48第6章 结论与思考48-50 6.1 研究的结论48-49 6.2 思考和建议49-50附录Ⅰ 中学生创新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50-52附录Ⅱ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期末成绩对照52-54参考文献54-57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7-58致谢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龙珠;;[J];数理化学习;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婷婷;[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金莉;贾文学;;[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林敬文;[J];化学教育;1998年11期
杨登文;[J];化学教育;2000年03期
宋心琦;[J];化学教育;2001年03期
戴志群;[J];化学教育;2002年05期
吴刚明;;[J];化学教育;2008年04期
张毅;;[J];广东化工;2009年05期
杨淑彬;;[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8期
陈永良;[J];化学教学;2003年Z2期
郭贞娴;;[J];教师博览;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江玮;[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高春英;[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白春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许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慈云巨;[D];苏州大学;2008年
黄梅兰;[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郑红鹰;[D];苏州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砾卉;张庆林;陈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杨灿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马家安,李宜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许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周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周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周登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蒋名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刘健;袁以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朱祖林,钱立三,刘盛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波;周莉;唐文海;郑光满;;[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杨建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李永健;李萍;;[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曹建勋;;[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胡辉;;[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余曼莉;;[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彭绘文;;[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王燕;刘继贤;;[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夏涵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耀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曾茂林;[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程灵;[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段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刘文革;[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皮军功;[D];西南大学;2011年
徐瑾劼;[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罗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牛文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罗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刘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曲秀芬;[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发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褚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晓楠;[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白春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敬义;[J];化学教育;2003年01期
李井亮;;[J];化学教育;2010年S2期
曹世慧;;[J];教师;2012年01期
安瑞;;[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年S1期
韦珍燕;;[J];中学语文;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云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罗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房寿高;[D];扬州大学;2006年
白春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陈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黄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张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福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时海;[J];安徽教育;2002年14期
王爱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姚云;[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符清明;[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王存嫦;[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金吾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李孝忠;[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4期
王晓先;[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程鹏,吴世华,刘双喜,裴利民,朱志昂;[J];大学化学;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列富;[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邹桂英;[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陈晏辉;[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汪晓军;[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刘春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张立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邹海彬;[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孔凡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江玮;[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林珊;[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炳宗;[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6年01期
,正国;[J];科学课;1987年05期
陶渭熊;[J];生物学教学;1993年08期
曾汉发,邓上泉;[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4年10期
杨淑英,王德敏,侯家齐;[J];中国冶金教育;1995年03期
樊厚龙;[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5年03期
蒲学均,吴秀英,尹仲华;[J];中国民族教育;1995年Z1期
程家俊;[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1996年05期
王振庭;[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6年X1期
陈思云,李汉学,沈思敏;[J];理工高教研究;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厚强;;[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黄晓明;;[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李良昌;秦向征;全贵红;李莉;金东洙;;[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陈育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史厚强;;[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俊林;;[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郜继红;荀延龙;房建东;;[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坤;朱芳武;苏曲之;黄卫生;刘鹏;黄广琳;梁明康;;[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胡建光;周丙林;杨科球;王淼;张建一;;[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申秀民;;[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N];计算机世界;2003年
江苏省高邮市汉留初中分校 吴千山;[N];学知报;2010年
黄文 姜乃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
王成洲;[N];学知报;2011年
余偏林;[N];商洛日报;2005年
商洛市教育局;[N];陕西日报;2008年
刘玉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定西市安定区黑山初级中学
赵宗敏;[N];甘肃日报;2009年
许明峰;[N];九江日报;2007年
王悦;[N];铜川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庆朋;[D];西南大学;2009年
郭小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王慧君;[D];西南大学;2009年
吴屹;[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张善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萌;[D];西南大学;2008年
陈少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胡益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陈万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梅桂;[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曾建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孔九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李淑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郭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黎开阳;[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